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2024-05-06

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通用6篇)

篇1: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随着国家和社会不断地发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要如何变得更强,如何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等等,都是国人都必须思考的。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独领风骚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为壮大中国,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

在节目《少年中国说》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少 年 强 则 国 强,少 年 独 立 则 国 独 立,少 年 自 由 则 国 自 由,少 年 进 步 则 国 进 步,少 年 胜 于 欧 洲,则 国 胜 于 欧 洲,少 年 雄 于地 球,则 国 雄于地球。作为未来的支柱,中国大学生是与此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在为实现“中国梦”努力的过程中,要认清现实,根据中国国情,中国走的是什么道路,要怎样发展,结合实际,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为国家做贡献。而中 国 道 路,一 头 连 接 着 国 情,一头 连 接 着 理 想。人 们 对 道 路 的 探 索 和 选 择,不 会 是 随 意 而 为,道 路 更 不 会 凭 空 而来。它 承 载 着 过 去,也 标 示 着 未 来。中 国 道 路 反 映 了 中 国 人 现 实 的 共 同 利 益,也 凝 聚 着 中 国 人 的 共 同 理 想 和 目 标。

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就改变了方向”。改变 了 方 向,是 因 为 树 立 了 社 会 主 义 这 个 新 方 向。中 国 道 路,就 是 沿 着 社会主义这个新方向不断前进的结果。从实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飞跃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没有变。改革开放不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推倒重来,而是一个辩证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 国 道 路 是 全 面 建 成 小 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 史 是 一 条 通 道,现 实 由 此 而 来。弄 清 楚 中 国 道路 从 哪 里 来,正 确理解中国道路的“前世今生”和历史逻辑,不仅有益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规律,更让人明白,它始终是承载着中国梦前进的。因为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近代以来不懈奋斗的中国人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所以,为了寻梦,就得寻路。从根本上说来,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 族 振 兴,人 民 幸 福。具 体 说来,中 国 梦 就 是 现 代 化 之 梦,社 会 主 义 之梦,民族复兴之梦。这三个含义,在十八大报告中表述得很清楚。中国道路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道路的现状是:已经“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国道路的前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梦的三种含义里,现代化是形态,社会是灵魂,民族复兴是主体。而中国梦是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处 境 刺 激 出 来 的。没 有 衰 落 的 低 谷,就 没 有 在 沉 沦 中 崛 起 的 梦想。负 责任地构想未来,必然解决走什么路,才可能接近和实现梦想的问题。在 更 多 的 情 况下,梦 想 未 来、提 出目 标 比 较 容 易,选 择 走 什 么 路 反 倒 艰难万分,往往要经过曲曲折折的实践探索,才可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反 过 来 说,道 路 总 是 承 载 着 信 仰,没 有 崇 高 信 仰 的道 路,很 容 易滑向机会主义,终难走出一片光明的天地。一个简单的逻辑是:“梦”不同,“路”必不同;“路”不同,“梦”亦将不同。只有“路”和“梦”的紧密结合,才会使“梦”深刻地承载历史,让“路”正确地对接未来。

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就要思考如何根据中国的发展道路结合实际问题作出自己贡献。那么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的职责是什么呢?

当代大学生承担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生命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地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 少 陈 旧观 念、最 多 创 造 活 力 诸 多 优 势,坚 持 追 求 真 理 的 精神,不 断 夯 实 科 学 文 化 知 识 基 础,掌 握 善 于 创 新 的技 能,努 力 提 高 持 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 善于从马克思主 义 理 论 中 汲 取 营 养,树 立 科 学 的 世 界 观,把 握 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 沿 的 科 学文化知识,以 造 福 国 家人民。没 有 坚 实 的科 学 知 识,就 不 能 发 展 经 济,更 谈 不 上 建 设 社 会 主义 现 代 化。同 时,要 坚 持 以 德 为 先,德 才兼备。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 察 日 新 月 异 的 世 界 ;用 宽 广 的 胸 襟 向 历 史 学习,向 人 民群众学习。新 时代的大学生,要 把 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实现中国梦,就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名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要知道,国家强大了,好了,名族才会好,我们大家才会好。而实现这一个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我的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篇2: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思想汇报: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迅速深入人心。这绝非偶然。回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们党召开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其中一个共同点都是把“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进了大会的主题中,这三次代表大会对实现小康社会的不一样提法,实际上是我们党对小康社会实现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标志着小康社会进程在当代中国的深入演进。党的十八大的主题科学地指明了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即“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再有不到十年的时光,“全面小康”必将在亿万人民奋力实践中顺利建成——这也无怪乎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在提出“中国梦”时指出:“此刻,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潜力实现这个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一代又一代人为之艰苦奋斗。“中国梦”需要我们时刻坚定制度自信,时刻牢记把我们的党建设好。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之根本。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不能用玫瑰色去描绘西方那一套,又不能妄自尊大,认为我们的发展模式已臻完美,改革开放能够就此停止。与这“两个妄自”相对的,是十八大报告强调的全党务必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中,制度自信是根本保障。这一制度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涵盖确立经济基础的制度和确立上层建筑制度的有机统一,因而能够“凝聚成果”;超越了传统的苏联社会主

义模式、又完全不一样于“民主社会主义”和西方那一套,因而能够“体现特色”;有利于持续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用心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因而能够“彰显优势”;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完善对的东西、好的东西,摒弃和改革错的东西、有碍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因而能够“引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艰辛不易,坚定这样的自信,我们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上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巩固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中国梦”。

搞好党的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谋求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部分着墨良多,强调“两个只有”、重提“四大考验”、“四大危险”,都证明了我们党十分重视自身建设问题。这个问题的至关重要性突出地表此刻,只要共产党的执政潜力高,先进性、纯洁性得以充分发挥,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何愁“中国梦”不能实现。

思想汇报: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2 青年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我们要勇于担当,承担起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责任。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实践能力,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才智。

我们要向登顶珠峰的陈晨学习,敢于挑战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将来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努力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活动锻炼增强本领,在基层工作中,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并将所学的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为老百姓解难,帮助他们走向致富的道路,为逐步实现小康社会付诸行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其次,明确个人目标,成就自身价值。作为年轻人,在基层工作,要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用‘两个百年’的目标激励自己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发挥生力军作用,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第三,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陈旧的思想已经适应不了只要广大青年胸怀理想,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最终实现民族复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朝气的民族,新时期的中国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时代,所以年轻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要勇敢追求 自己心中的梦想,并付诸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新的活力。

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既胸怀梦想、面向未来,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用自己爱岗敬业、创新创造、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 我们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对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难免认识不足,容易形成“空谈误国”,会将为实现“中国梦”停留在口号上。因此,必须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走入社会,根据各自的专

业实际,去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去发现现实的问题,然后去根据自己所能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现实问题 脚踏实地,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牢固专业基础知识。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事 总之,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就要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鼓足中国信心,努力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活动锻炼增强本领,在基层工作中,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并将所学的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为老百姓解难,帮助他们走向致富的道路,为逐步实现小康社会付诸行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其次,明确个人目标,成就自身价值。作为年轻人,在基层工作,要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用‘两个百年’的目标激励自己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发挥生力军作用,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第三,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陈旧的思想已经适应不了只要广大青年胸怀理想,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最终实现民族复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火药、造纸、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发明者的后代,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创新传统,积淀了丰富的创新文化。然而,由于清朝中叶以后暮气沉沉、固步自封,到了近代,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却落后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朝气的民族,新时期的中国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时代,所以年轻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要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并付诸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新的活力。

借用启超先生的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要实现好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事物是发展的时代是前进的,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巨大,我们青少年应该更多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他日从父辈的手中接管祖国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2012 年 11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温家宝总理于 2009 年“五四”前夕在与清华大学毕业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就没有青年的前途。同时,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这两点互相联系,归根到底,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由此可见,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满足国家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大有作为的青年人。

习近平主席再绘“中国梦”时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党对青年的殷殷期盼,这是国家对青年的深深呼唤。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高校学生作为青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青年学生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

青年学生的奋斗行动:

1、在党的引领下寻求圆梦的精神动力.高校的青年学生要去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正确的奋斗方向,这个正确的奋斗方向则必须要有引领青年学生前进的力量。高校青年学生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寻求精神支柱。

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便是高校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所以一定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通过树立先进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高校的青年学生,从而为他们圆梦提供精神动力,以便他们满怀信心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思想汇报: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3 今天在网上看到《思想汇报: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感觉写的不错,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觉得好就请收藏下。敬爱的党组织:xxx 在十八大上一再强调中国梦,那么中国梦到底是什么呢?作为中国未来的主人,我们又该怎样努力去把那些听上去就很宏大很难以实现的梦想转化为现实呢?我们不妨仔细思考一下。百度百科里对中国梦的定义是这样的。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习近平强调:“到中国***成立 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按此计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于 2021 年实现,距今还有 8 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于 2049 年实现,距今还有 36 年。习近平还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

扬中国精神,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梦在未来是我们必须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在 20XX 年 3 月份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篇3:论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的教育梦

一、继承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精华是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的根本

对于我国民族形成的优秀教育精华必须继承,这是实现中国特色教育的根本之路,只有扎根于中国优秀教育精华的文化土壤中,中国特色教育之树才可茁壮成长。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这绵延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涌现了许多教育大家,我国民族长期教育实践积淀了厚重的教育文化,为我国民族所特有。例如,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教育大家,他的教育思想至今被世界各国教育家推崇,故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传承并发扬其教育思想。由于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外敌入侵,引起人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向西方学习,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在这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过分的批判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再加上后来的十年文革,像孔子那样被世界公认的最著名杰出的教育大家在这一百多年中不知被批判了多少次,更是对传统教育造成了破坏。史实证明,自鸦片战争到十年文革这段时间内我国传统文化时有被冲击,造成这一百多年来我们对自己国家的教育文化传统一味地批判,一味地丢弃,没有真正地继承。历史事实证明了对于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包括古代优秀教育都是一味地批判,没有真正的继承,一提起古代传统文化就说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控制工具,这种无情的对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批判,是对古代传统教育文化的一种不正确态度,这也是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类之所以能够从动物界站立起来,成为万物之灵,可以有各种解释,李政道先生则从知识传承角度予以说明,只有人类能够将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并形成知识,后代可以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攀登,中华文明之所以是迄今所有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靠的是一代代读书人的薪尽火传”[4]。也就是说做为后来人必须继承前人优秀的的教育文化,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新的探索。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众多著名教育家,如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王充、颜之推、韩愈、柳宗元、朱熹、张横渠、王阳明、冯从吾、王夫之,道家之老子、庄子,墨家之墨子。他们探索出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等至今仍受用的教育理念,这些都是古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所在,作为后来者必须将其继承并发扬。事实上,我国的历史文化教育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只是近代科技落后了。而有些人一提起教育就是国外的先进,中国的落后,这是一种不自信、贬低我们民族文化的表现,在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的过程中,一定要剔除这些人骨子里的那种崇洋媚外的贱骨,增强民族之文化自尊。总之,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必须发掘、继承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之精华,并适当地创新,形成中国教育之特色,定会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

二、借鉴西方先进教育思想是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的动力之源

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作为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该被借鉴吸收的。回顾中国历史,凡是愿意借鉴吸收别国优秀的思想文化,都是文化教育兴盛的时期,越是固步自封不愿意借鉴吸收别国思想文化,越是文化教育衰败的时期。例如汉唐时期国家文教政策开明,愿意借鉴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因此文化教育异常的繁荣昌盛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而明清中后期,国家闭关锁国,在文化教育方面固步自封,不愿意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思想,导致了落后挨打的历史悲剧。整个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实行开放的政策,必须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尤其是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文化。近代自从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惊醒了盲目自大的满清有志之士,林则徐魏源就是最早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最强音,而且最要称道的是龚自珍提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豪言壮语,总之,鸦片战争近代屈辱的开始,的确慢慢惊醒了盲目自大的国人,开始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派遣留学生、开洋务学堂等都是其表现。蔡元培这个封建科举的佼佼者官居翰林院的封建大员,在此潮流下,留学德国,广泛涉猎先进教育文化,为后来出任民国教育总长及改革北大奠定了基础,近代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黄炎培等都对西方的教育思想采取“拿来主义”,可见,借鉴他国的优秀教育文化精华可以促进我国教育的繁荣,但完全将西方文化教育拿过来照抄照搬却是行不通的。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取其精华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吸收其中的营养为我所用。陶行知先生在美国师从杜威,回国想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运用于我国当时实践中,这种照搬思想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处处碰壁。值得敬佩的一点是,陶行知坚持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能够及时地发现错误进行变通,按照中国的实际借鉴吸收杜威思想的精华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按照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小先生制”。蔡元培改造北京大学也是借鉴吸收德国洪堡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的思想,吸收了自由、教授治校的思想精华于北京大学的改造实践中,使得以前是为封建腐朽官僚进阶准备的学校,办成了真正追求学术自由、思想开放、兼容并包,开风气之先河,彻底地改变了旧北大官僚风气,成为一所真正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并结合国情实际,定能实现习总书记所期待的民族复兴梦。

三、注重个性、办出特色是中国特色教育梦应始终坚持的方向

虽然孔子曾经提出过要“因材施教”,要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个性教育的理念,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很先进的,可惜的是孔子这种很好的教育思想没有能够被继承到现在。这可归因于我国舍小家而顾大家、提倡中庸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对有新思想新观点的人往往是打击排挤,例如汉代的王充、宋代的王安石、李清照、明末清初的李贽等人都曾因提出独特的思想而被主流的求同文化所排斥,造成了我国教育讲共性不注重个性,求同而不求异,这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就现在而言,我们的教育依旧对个性注重不够,例如:全国所有地区小学生都运用同一个版本的课本;中考、高考众多省份齐用一张卷子试学生之高下;评价所有中学都是用升学率这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都想走综合性,想办12大门类的专业。故造成今天的学校千人一面、万人一格的局面,从根子上说是我国大一统的教育体制造成的。若想改变这种局面,须改革教育体制。具体来说,就是打破大一统教育体制,实行多元并举的教育体制。我国古代科举都有“常科”,“特科”对于特殊人才进行特用。教育本应该是求得人的解放,我们今天的教育只求同而不求异,只注重共性,忽略了个性化教育,运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切学生,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然是不科学的。例如小孩子在上学之前对于黑板上的一点,可说成“星星”、“老鹰的眼睛”、“小蝌蚪”等,但当接受过教育后,他们就会告诉你那是小数点;再如让孩子写关于老黄牛的说明文,孩子写老黄牛不洗澡身上很脏,很多老师就认为是错的,孩子也只能写老黄牛勤劳。是什么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是我们那重视求同、轻视求异创新、漠视学生个性培养的教育。我们都知道教育不仅要使个人社会化,教育更承担着使人的自我个性化,能够更好地做他自己的神圣使命。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我国的文化就容不下有点个性的人才?有“中国的爱因斯坦”之称的束星北曾因敢于说真话,太具有个性,文革中被整,有“武汉大学的蔡元培”之称的刘道玉因有个性而被免职,这些都说明我们太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创新是一种求异思维,何时国人从思想领域转过这个弯来,人人追求个性教育,所有的学校都办出特色,我们的教育才能够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才能够使得人人成才。总之,要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特”字很重要,“特”是与众不同,是在强调差异性,只有“特”才可能创新,才可能回答钱学森先生临终前的一问,中国才可能真的冒出众多创造性的大师。

四、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统一是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须遵循的原则

中国特色教育梦做为一种理想,是古往今来教育界有志之士特别是近现代教育界有志之士的一种追求。儒家有大同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人人接受自己应该得到的教育,发挥自己的才能。做为世界公认的教育鼻祖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这是教育界提出的最为科学的人性论,这肯定了人人都有可教育的可能性。近代来说,就连不识字的武训,为让所有穷苦人家的子弟接受义学教育,自己去做牛去做马地积攒钱办学。康有为、梁启超都有人人接受教育、人人按自己的心灵形式发挥所长的教育思想。黄炎培、陶行知等人更是在教育实践中去追寻用何种方式去实现人人接受教育、人人成才的梦想。陶行知被冠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之称,就在于他为给下层人民办好的教育而鞠躬尽瘁;黄炎培为实现“人人成才”的夙愿,自己筹资办职业教育进行教育实验。近代以来教育家都是怀着这种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实现自我的梦想潜心办教育,其精神难能可贵,但在那个外敌侵犯的战乱年代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天我们国家政治独立、经济富强、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民族复兴梦,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教育梦应该始终追求人人成才的长远目标,而且要站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之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稳打稳扎地去实现。具体来说,就是有着不同教育状况的地方,应该制定、执行不同的方案,否则,实现中国特色的教育梦会变得不实际。总之,实现中国特色的教育梦,要仰望星空,但更要脚踏实地,切不可好高骛远,要坚持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统一的原则,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去实现中国特色的教育梦。

中国特色教育梦说穿了就是要实现真正有自己特色的教育,能够显示出与众不同之处。中国和特色这两个词是最为重要的核心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有法但无定法。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的过程中若能做到继承发扬我国民族教育精华、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教育思想、注重个性办出特色、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统一,教育就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摘要:“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1]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教育的助力。教育是中华民族走向强盛、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石,担当着托起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以继承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精髓为根本,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为动力,注重个性办出特色为方向,长远目标性与近期目标性相统一为原则,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的教育梦。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特色,教育梦

参考文献

[1]高时良.学记评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张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3]柯进.张婷.高靓.我的中国教育梦[N].中国教育报,2013-03-08.

篇4:如何实现中国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我认为,从未来发展道路的动力模式讲,就是要加速推进城市化。可以说,改革开放后的前30年,是在城市化方面犹豫和摇摆不定的30年,其间主要在发展工业、重点发展大企业和引进技术。因此,未来几十年,我们在发展模式的转变上,应当调整为加速推进城市化,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重点扩张服务业,发展小企业和发展大企业并举,并且推动技术自主创新。

具体而言,就是改变滞后的城市化状况,转移出窝积在农村和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人口,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产业结构扭曲的状况,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改变每千人口拥有企业数量少的状况,鼓励创业,发展小企业,以扩大就业,增加中等收入人口,减少因失业而贫困的人口,提高劳动在GDP中的分配比例。改变中国经济总量第二,但竞争力排在第18位的局面,实施科技进步的赶超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从发展道路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模式看,就是要强调可持续发展。一是针对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小的问题,从节约土地的技术、增加及节约淡水的技术、替代钢铁等材料的技术、节约及替代传统能源的技术、减少污染和恢复改善生态的技术等六大方面进行创新和应用。二是从结构路线入手,扩大服务业的生产增加值比例和就业比例,从而降低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三是节约土地资源,减轻人口分散居住和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破坏。四是形成简约的生活方式,包括节俭的消费习惯,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集中的交通出行方式等。

此外,在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多民族的国家,需要适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高度自由的经济体制相结合。这就是我们未来发展道路所应当选择的体制模式。在完成工业化进程中,中国需要一个适度威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以保证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发展有稳定的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并保证在一些关键的方面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一些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项上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但看准了的、正确的,就要拍板干,要有决策效率。

篇5:如何实现中国梦_如何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有着中国特定的历史承载和现实意涵,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贯联;同时中国梦又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具有世界精神,是中国性与世界性的融合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梦想是人类对完美事物的憧憬和渴望,是人类最天真无邪的愿景。只有充满梦想的民族才有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中华民族向以务实、刚健、勤勉著称,中华民族同样有着自我伟大的梦想。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最早使用“中华民族”概念,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在各界广泛使用。作为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民族为世界礼貌做出过巨大贡献。在雅斯贝尔斯所称的“轴心时代”,中华民族就构成了自我的政治礼貌,构成了自我的文化传统,之后又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汉唐时代”。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次灾难。从鸦片战争到1945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大小470次战争,签订了1145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疆土174万平方公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了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早期探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倡导“中体西用”,发起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梁等人推动“维新变法”,惨遭失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一富强之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闸门。

自此之后,无数志士仁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实现民族的图存图强和振兴繁荣,成为近代以来全民族的心声,凝聚汇集成为民族梦想。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纪之交之际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新表达,是对孙中山“振兴中华”延承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作出表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有着中国特定的历史承载和现实意涵,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贯联;同时中国梦又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具有世界精神,是中国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中国梦的真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只有每个人都为完美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社会不是抽象的,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命构成的。只有每个人都为完美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美国梦以个人奋斗为基础,其精神内核是不论出身、阶层,只要努力勤奋,就能获得成功。中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患难与共中,认识到群众的价值和力量,中国梦作为“国家之梦”,正是这种群众精神和社会伦理的表达。但是没有个体的强健,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绝无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强调:“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也是每个青年人的梦想”,“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性的民族,首先得有充满生机活力的个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一向处于超稳定结构中,养成了消极顺应的群体心态,由于人格的扭曲,人的创造潜力退化,生产、科学、艺术创造活动萎缩。近代以后,当别的民族在礼貌大道上快速前行时,中华民族一向在踯躅而行,丧失了一次次赶上世界礼貌大潮的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社会本位主义,重秩序,重和谐,强调共性,压抑个性,并把抑制自我、抑制个性发展作为取得和持续社会和谐的首要条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人怕出名猪怕壮”,“不为天下先”,“出头的椽子先烂”……这种伦理精神具有很强的发散功能,成为一种为抽象群众主义外壳包裹着的抑制个体精神的制约力量,成为漠视个体价值的支撑点。

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教授在探讨现代化的动力时发现,个体的成就感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他透过统计资料证明,一个国家在必须历史时期高成就欲望的人越多,这个国家这一时期的发展程度越高。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相反,人类历史证明,自我丧失,主体性贬值,必然导致民族整体素质的下降,延宕礼貌发展。道理很简单,社会不是抽象的,它是由具体的鲜活生命组成的。难道能够脱离个体的强健而求得民族的强盛吗?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由于特殊的人文地理和历史传统,中国梦的实现必然以群众和社会为本位,但没有个人的梦想,决无国家和民族的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期间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完美梦想相通。

由此,中国梦不光是个大概念,更是个体复苏、人格升值,激荡创造力、释放进取精神从而再造民族精神,推动整体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每一个平凡中国人的平凡梦,与中国梦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制度和体制的创新与完善,是其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没有体制和制度的保证,中国梦不可能实现

制度与体制的进步,是一个社会真正的进步;制度与体制的完善,是一个社会真正的完善。人类礼貌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制度礼貌的提升。“制度是为人类设计的,构造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D。c·诺斯:《论制度》);体制则是制度的组织化。比起制度来,体制更具有形构性。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制度和体制的创新与完善,是其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没有体制和制度的保证,中国梦不可能实现。

如何实现中国梦_如何实现中国梦2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精神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长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等,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有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昌盛,有利于激发当今社会的创新活力。

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必须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还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俗话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如果没有精神力量的激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意义。

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通过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使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凝聚成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能量。

实现中国梦还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兴旺发达的源泉和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新时代的要求,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了鲜活力量。改革开放政策铸就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改革创新精神激发了当代中国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冲破各种思想羁绊和观念枷锁,破解各种改革和发展难题,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如何实现中国梦_如何实现中国梦3

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是有理想、有抱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一代,对于新事物有无限的渴求,对于未来有无限的憧憬的一代。大学生不仅是社会的精英,更是这个社会的积极分子。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断求新,积极努力奋斗,表现出更加优秀的职业水平。要实现中国梦,大学生们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也直接产生了影响。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这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大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的“先行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作了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逐渐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首先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其基本环节。应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全面反映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二)提高教师素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感化学生

教师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教师不论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要在提高专业知识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是“才”,政治素质是“德”,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思想品德。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加强和提高自身“德”方面的修养,不仅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和合格的教育者,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把学生培育和感化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树立优秀大学生典型,通过学生感化学生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往往被其内在动机和需要所驱动。树立典型,塑造榜样就是为了提供行为参照,确立行为目标。学习者有了目标参照,进而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榜样的行为一致。大学生身边的优秀典型,他们的精神比较容易为大学生们所接受。对校园中在思想品德方面涌现的优秀大学生典型要及时大力宣传,使良好的风气在大学校园中弘扬,成为大学校园中主导地位的风尚,使大学生们的行为有可仿效的行为作参照,从而见贤思齐。

党的十八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明确提出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探索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推动创先争优显得尤为重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稳步发展的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将对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觉得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政治素质、很强的是 非观念、优秀的精神面貌,需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善于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在学习中起表率作用。这是我作为一名学生党员首先应该做到的,在努力让自己做到优秀的同时,和大家共同进步,经常交流学习经验,不保留,乐于帮助后进的同学。另外,提高自己在知识的摄取方面的宽度和深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个人文化修养的培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也应该学好理论,提高素质,在政治上带动同学进步。

(二)增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修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要讲政治道德,要自觉提高政治道德修养。要讲大局,在认真学习和积极宣传党的先进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要从实际出发、发挥带头作用,勇于实践“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提高自己 的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

(三)注重带头作用,我们应当志存高远,心存澄洁。即要刻苦钻研,又要勇于实践,具有远大的理想和 强烈的爱国主义成长成才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健康道德素质,争做优秀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动和工作影响、带动同学们共同进步。我应当尊敬身边的老师和学生,全心全意为我们的集体、为师生服务,热心社会工作,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奉献点点滴滴,要永怀大爱之心。

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把大家的梦想汇集到一起,就成了整个国家的梦想。”

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情阐述,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有人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但我认为更是青年学生的梦。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国梦的承担者与实现者。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追寻者,回首19世纪,我们中华民族那段波澜壮阔的的历史征程,是与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学生的不断探索和英勇奋斗紧密相连的,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前赴后继、可歌可泣,只为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青年学生运动在党的领导下,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继续前进,无数青年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用生命唤醒无知,用热血点燃青春,谱写出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年代日新月异,历史阔步向前,21世纪的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流淌着“先烈的血脉”,凝结着“民族的精神”,汇聚着“中国的力量”……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中国梦”!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寄托者,“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朝气蓬勃的推动力量。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距离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90年前后出生的青年学生,30岁左右将目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50岁左右将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他们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成长在发展时代的青年,是幸运的;追逐复兴梦想的青年,是光荣的。看当代青年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作为“中国梦”的寄托者,当之无愧!

人是社会的人,从来就不曾有过绝对的独立的静止的人的概念。人一出生,就要在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而每种角色都意味着义务和责任,而人的概念就是被这些义务和责任所框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要用自己的劳动偿还从社会中所得的,同时还要努力在社会的财富中增加新的份额,只有这样,生命才是有价值,不虚妄的。我们将自己的力量融入到社会的进步中去,我们的生命也就融入到社会的生命中去,随着社会的更迭进步,将永不磨灭,这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是简单而又朴素的道理。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除了圣人和伟人,谁也无法左右社会的兴衰,谁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我们只求尽心去做,对于每个人,国家和社会都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对于学生,学业就是他的国家,对于教师,学生就是的国家……国家兴亡,人人有责,我们要老老实实的做事,诚诚恳恳地做人,标注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篇6:关于如何实现”中国梦“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对于如此伟大的梦想,我们自然需要做长远的打算,并且明白如何去实现,怎样实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建立在理解实现“中国梦”奇妙美好的意义之上。我们需要知道,对于这美好理想的坚定盼望,并且知道我们所担当的责任,因为那是中国的未来了。

关键词:中国梦、途径、过程。

引言: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如何实现这伟大的“中国梦”,人人都需要探索,经验和道路。

一、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直接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便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这条道路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把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建立起来。没有他们为我们奠基,我们又能如何拥有这么美好的梦想呢?但我们都能明白,要持守并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大胆无畏前行,那又是一件多么难行的事啊。国际反华势力,各种恐怖活动、组织等每时每刻都在给我们施加压力。但我们应该鼓起勇气来,怀抱着伟大的理想向前进。因为,理想是美好的,而道路过程是曲折的。我们要不畏艰难,奋勇前行,心怀感念,向理想杨帆!

一、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灵魂

中华民族精神是各个名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共同发展培育融合而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精神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长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等,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新的中国发展前景这下,伟大的中国梦便孕育而生了。这既是符合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新指导思想,又是鼓励和凝聚各族同胞一起努力,为把我们的祖**亲变得更美更动人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熔炉。我们应当大力弘扬中华精神并结合时代精神,把我们的中国梦推出去,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认同和支持。

二、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中国力量在战争年代具体表现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为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力量,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万众一心、同心协力,才能使中国梦变成现实,使每个中国人梦想成真。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与集体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

三、党的梦:实现中国梦的依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要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让中国梦梦想成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原则,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更好地汇聚起全国人民的无穷力量,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切实实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真正为实现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

四、我们的梦:实现中国梦最坚定的信念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全体人民来共同担当、共同努力。

上一篇:2011年秋季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艺术设计系学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