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肇祸人员工作方案

2024-04-17

肇事肇祸人员工作方案(精选8篇)

篇1:肇事肇祸人员工作方案

弋江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措施,扎实做好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救助、服务、管理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属地管理、底数摸清、处置有力、救助到位、依法管理”的原则,做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有人管、不脱管、管得住、管得好”。

二、工作目标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助服务与管理工作协作联动机制,形成以“预防为主、收治为先、及时处置、后续管理”的服务管理工作格局,提升我镇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实现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动态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有效预防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的工作目标。

三、组织机构

成立弋江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镇长高发兴同志任组长,镇分管政法党委副书记陈建平同志任副组长,综治、公安、民政、财政、卫生、残联、人社、司法等部门和各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由张春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部门职责

(一)综治办: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全镇各部门、各单位落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全镇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及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办。

(二)派出所:组织民政、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和社区(村)开展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制定排查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对治愈出院后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跟踪管理。移送有暴力倾向或正在实施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人到定点医院救治。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的约束措施。

(三)民政办:负责协助公安、卫生部门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工作。收集、梳理福利机构和救助站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相关信息及时通报公安、卫生部门。督促指导协助卫生部门开展走访、诊断和风险评估等工作。负责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精神病人予以相应的社会救助。协助做好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救助工作。

(四)卫生院:负责协助公安部门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工作。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积极开展医疗救治、病员信息采集和监测工作。

(五)残联:负责排查掌握本系统中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底数,将基本信息及时通报公安、卫生部门。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社会防治康复工作。向符合残疾条件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发放该病人的残疾人证件。

(六)人保所:负责制定和完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保政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做好该类病人的医疗参保工作。按政策落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医疗费用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报销。为康复后有劳动能力的该类病人提供就业服务。

(七)司法所:应加强与有肇事肇祸行为精神病人家属及监护人的联系,协调司法鉴定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法律援助。

(八)财政所:负责落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医疗救治经费。对无法查清原籍或外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发生的救治费用,审核拨付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九)社区(村):协助公安机关对本辖区内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排查,发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及时向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报告。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危险性评估、随访管理、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本辖区内贫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医疗、生活救助政策。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村(社区)、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以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为基础,摸清底数;以建立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治疗与监管的社会联动机制为根本,实施综合治理;以提高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收治与医疗为手段,改善和稳定患者病情;以全面做好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监管为重点,强化管理工作;以增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处置工作为保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完善措施,认真履职。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在2015年4月10日前完成对本实施方案的细化,制定出台具体落实措施;各村(社区)要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辖区内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工作。

(三)依法操作,注重配合。各部门在实施服务管理工作中要严格依法办事,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切实保护精神疾病患者个人隐私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在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发现、评估、服务、管理、信息报告等环节加强信息互通,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助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篇2:肇事肇祸人员工作方案

近年来,精神病人严重肇事肇祸案(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社会秩序,也损害了精神病人自身的合法权益。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0年5月3日召开的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6月9日中央政法委召开的专题会议和6月18日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对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服务、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研究决定,自即日起至9月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措施,扎实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工作,切实摸清底数,掌握现实情况,为加强救治服务、落实管理措施、有效预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有力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精神病人合法权益打下工作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摸清底数。以街道、社区、乡村为单位,对精神疾患人员进行普遍调查,做到逐人见面、逐人筛查,摸清底数。

(二)采集信息。全面采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详细信息和照片资料,建立健康档案,为录入全国卫生系统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信息库打好基础;公安机关要根据排查结果,更新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相关数据。

(三)病情评估。切实掌握辖区内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现实情况,开展危险性评估,逐人制定救治、服务、管理措施,落实看护人员和责任。

三、排查范围

全面调查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癲痫所致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人员以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的精神疾患人员。

重点排查曾经肇事肇祸和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疾患人员,即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违犯《刑法》或者《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精神病人;或患有上述重性精神疾病,且病情不稳定、流露暴力倾向,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评估为高风险的精神病人。

四、组织领导

中央综治办、公安部、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决定成立全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领导小组,由公安部副部长黄明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一名司局级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各相关部门派员参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统一协调指挥,督促落实措施,严格信息、数据保密制度,归口报送统计报表等材料。

五、工作流程

(一)全面梳理线索,列出排查名单。各类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包括公安机关安康医院和民政部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指定专人,于7月25日之前完成对曾经在本院接受诊断、治疗、救助的重性精神病人的梳理,逐人列出名单,提供给属地县级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门社会福利、救助管理机构也要对机构内疑似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梳理,及时提供给领导小组办公室。

重性精神病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异地就诊的,由就诊地县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请上级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病人户籍地。

重性精神病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诊的,由就诊地县级领导小组办公室逐级报请省级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集中开展走访,逐门逐户排查。公安、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组成若干个调查组,对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提供的名单,依托社区、村(居)委会及企事业单位,采取分片包干等方法,逐乡村、逐社区、逐街道深入细致地开展排查。工作中,既要访查名单所列人员,也要注意发现掌握名单之外的精神疾患人员。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重点线索,要逐一上门走访,确保不遗漏。

(三)逐人诊断评估,掌握现实状况。对每一例排查发现的可疑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诊断,出具医疗诊断证明,并依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规定开展危险性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对于确诊的重性精神病人,辖区综治办、公安、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要掌握其病情是否稳定、治疗康复处所(入院治疗、居家服药、社区康复等)、有无法定监护人、监护力量类型(法定监护人、单位、社区、医院)以及病人经济状况,有无能力承担基本治疗费用等现实情况。

(四)采集录入信息,做好数据统计。各地对排查发现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以及被评估为高风险等级、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要采集病人详细信息和照片资料,填写《精神病人信息采集表》(见附件1),由卫生部门逐一建立健康档案,公安机关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要规范信息采集录入和数据统计工作,认真填写《全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情况统计表》(见附件2)。凡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应当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诊断,出具诊断证明和危险性评估报告。要加强对各渠道发现、掌握的信息的审核比对,防止出现信息错误采集、重复采集等问题,保证信息真实、准确、完整、鲜活。

(五)落实管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辖区综治办、公安、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要根据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危险性评估的结果进行会商,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或被评估为高风险等级、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逐人制定救治、服务、看护管理措施,避免因收治、看护不力造成安全隐患,引发现实危害。

六、职责分工

综治部门: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加强对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督导、考核;协调、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支持排查行动,落实排查工作措施。

公安机关:牵头组织排查行动,会同综治、民政、财政、卫生、残联等部门组成排查小组全面开展工作;收集、梳理本系统掌握的精神疾病患者相关信息,逐一列出名单;负责组织填写《精神病人信息采集表》和《全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情况统计表》,根据排查结果更新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数据;会同综治、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对排查出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制定管控方案。

民政部门:收集、梳理本系统掌握的精神疾病患者相关信息,逐一列出名单;对排查发现的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信息,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卫生部门,由公安机关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督促指导所属精神卫生机构协助卫生部门开展走访、诊断和危险性评估等工作;掌握需予以救助的贫困精神病人数量。

财政部门:按照现行经费开支渠道做好此次排查行动的经费保障,确保排查工作正常开展。

卫生部门:收集、梳理本系统掌握的精神疾病患者相关信息,逐一列出名单;负责组织精神卫生专科医生参加公安机关牵头的排查小组,对曾经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进行走访,做出医学诊断和危险性评估;逐一建立重性精神病人健康档案并按要求随访,提出就诊指导意见;对达到一定风险等级,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信息,及时通报公安机关、民政等部门,由公安机关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残联:收集、梳理本系统掌握的精神疾病患者相关信息,逐一列出名单;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精神病人走访工作;掌握符合残疾标准的精神病人数量。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迅速启动排查。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是中央领导同志交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做好精神卫生工作,特别是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的建立完善,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预防和处置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有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此,各地各部门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迅速成立排查行动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按照动员部署、走访核录、甄别复查、督导检查等阶段组织实施,确保排查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二)讲究方式方法,体现关爱服务。各地各部门要扎实细致地开展排查,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和关爱,对排查行动不做公开宣传报道,杜绝大轰大嗡、运动式的作法,避免刺激病人情绪,防止给病人家属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对排查出的精神病人,公安、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要做好诊断、治疗等服务工作,多做其家属解释工作,通过落实现行政策,帮助解决基本医疗和基本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争取理解和信任。

(三)严格保密措施,防止信息扩散。精神疾患情况涉及病人及其家人的隐私。对于排查行动中掌握的信息,各地各部门必须严格保密,严格查询程序,不得向与工作无关人员传播扩散。对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各地公安机关要严格审核查询权限,严格信息应用,坚决防止发生信息泄漏的问题。

篇3:肇事肇祸人员工作方案

肇祸实施方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指导和规范精神病人监管、治疗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对社会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井字镇集中整治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人大主席、政法委书记彭诗怀任组长,由政协工委副主任,党政办主任彭书根同志任副组长。镇综治办一副主任赵孟春、井字派出所所长龚纯超、井字民政所所长葛增敏、以及四个总支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综治办由赵孟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具体措施

1、各总支对所辖区域的精神病人摸底登记,澄清底子。对辖区公安部门对要予以强制措施的精神病人进行配合。

2、综治办对该次专项行动实行综合调度,保障专项行动人员经费的落实。

3、派出所对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强制治疗。

三、经费保障

1、对有监护人的由监护人自筹一部分,镇人民政府资助一部分。

2、对无监护人的由财政直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篇4:肇事肇祸人员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7月15日全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摸清我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底数,掌握现状,加强管理,我镇于8月至9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现将排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协调

7月15日全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通知精神,就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摸排管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制定下发了《西二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方案》,成立了西二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村委会、综治办、派出所、民政所、卫生院、残联等部门的职责、摸排范围、工作流程及工作要求,并通过综治办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整合相关力量,实行分类排查、分级稳控,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全面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管控工作。

二、全面摸排,摸清底数

(一)全面梳理线索,列出排查名单。排查行动开始后,相关责任单位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排查辖区范围内的精神病人,逐人列出名单,提供给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截止9月底,由各村委会、派出所、民政所、卫生院、残联等部门上报排查人数62人,其中下落不明1人,在家居住61人,曾经肇事肇祸和可能肇事肇祸0人,由家属监护42人,村委会监护20人,符合残疾人标准30人,纳入低保24人,参加新农合61人。

(二)集中开展走访,逐门逐户排查。以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轻微滋事精神病人以及有潜在暴力倾向的重性精神病人为重点,我 镇组织派出所等部门开展全面深入的排查。把责任落实到各村委会负责人、责任区民警,分片包干逐村逐巷进行排查,通过调查访问、入户走访等方式,核对本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基本信息,全面掌握本辖区精神病人的基本情况。

(三)采集录入信息,做好数据统计。派出所对排查发现的精神病人,认真采集了精神病人的详细信息和照片资料,逐项填写了《精神病人信息采集表》,做好相关数据统计。截止9月底,共录入精神病人信息55条。

三、强化监管,形成合力

对排查出的精神病患者,要求各单位与其监护人或近亲属取得联系进行谈话,督促监护人落实日常监管和治疗等措施。对有严重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患者上报有关部门实施强制治疗。对出走的精神疾病患者督促其监护人迅速找回进行管控;对没有监护人或近亲属的,要求其所在单位、村委会积极履行监管职责;对家庭经济状况特别困难又确需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包括流浪街头的精神病人),将其送到民政部门妥善安置。同时要求对辖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责任区民警包保稳控、村治保干部定人管控、信息员定点监控”的三级管控措施,及时掌握重点对象的一举一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四、完善机制,确保长效

为了确保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有效控制,我镇建立和完善了四项制度:一是定期排查机制。形成制度,坚持不懈。由综治办牵头,每月排查一次,并及时通报总结,提出下阶段工作意见。二是部门衔接机制。由相关部门定期召开收治管控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因病施治。三是严格保密机制。对于排查行动中掌握的信息,要求各村委会、相关各单位必须严格保密,严格查询程序,不得向与 工作无关的人员传播扩散。四是责任倒查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出现问题严格倒查,进行责任追究。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基层卫生院人员配备不足,基层排查与危险性评估难以开展;

(二)社会人员流动较频繁,给排查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三)经费保障、社会歧视,患者及其监护人难于配合等因素影响工作的开展。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措施:

(一)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常态联动工作机制,实行信息共享,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推动排查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二)卫生院要积极与上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联系,寻求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人员指导进行医学诊断和危险性评估工作。

(三)派出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发现的精神病人,及时登记备案。同时,加强对辖区内精神病人的管控工作,防止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件的发生。

(四)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做好贫困精神病人的救助管理工作,及时掌握贫困精神病人的动态信息。

(五)各村委会调查员要加强排查工作,掌握一定的入户访问技巧,避免因言语不当造成当事人或其家属(监护人)的反感情绪,影响工作的开展。

篇5:肇事肇祸人员工作方案

巡田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巡田乡迅速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管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各相关部门:

6月11日下午5时57分,隆回县县城发生一起精神病人持刀伤及14人的事件。为进一步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管控,有效预防和减少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各类案(事)件的发生,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新综治办[2011]9号《关于转发《关于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管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巡田乡迅速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立即展开排查管控工作,组织落实。

二0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精神病人 排查管控 方案 抄 送:县综治办 抄 发:各村民委会、各相关部门 巡田乡党政办公室 2011年06月30日印发 《巡田乡迅速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

管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措施,扎实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工作,切实摸清底数,掌握现实情况,为加强救治服务、落实管理措施、有效预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有力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精神病人合法权益打下工作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摸清底数。以村、组为单位,对精神疾患人员进行普遍调查,做到逐人见面、逐人筛查,摸清底数。

(二)采集信息。全面采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详细信息和资料,上报乡派出所。派出所要根据排查结果,建立全乡重点精神病人信息档案。

(三)病情评估。切实掌握辖区内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现实情况,开展危险性评估,逐人制定救治、服务、管理措施,落实看护人员和责任。

三、组织领导

乡政府成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领导小组,由武装政法委员肖能强任组长,派出所所长杨友华任副组长,乡财政所、安监站、综治办、民政办等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统一协调指挥,监督、指导各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乡综治办,各相关部门确定专人参加,强化检查指导,严格信息、数据保密制度,归口报送统计报表材料。确保整个排查行动有人抓、有人管,责任落实,措施到位。

四、职责分工

乡综治办:负责组织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和村重视、支持排查行动,落实排查管控工作措施,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收集本辖区各参与单位的相关数据和工作情况,及时上报县综治办。

乡派出所:负责排查、收集、梳理本辖区精神病患者的相关信息,逐一列出名单。并据排查结果会同乡综治、民政等部门和各村对排查出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制定相应管控方案,落实管控责任。

乡民政办:负责收集、疏理所管理的精神疾病患者相关信息,逐一列出名单;对排查发现的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信息,及时通报公安部门、卫生机构;掌握需予以救助的贫困精神病人数量,对需要救治的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乡财政所:负责按照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领导小组的要求全力做好此次排查行动的经费保障工作,确保经费落实到位,保障排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排查范围

(一)全面调查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人员以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的精神疾患人员。

(二)重点排查曾经肇事肇祸和可能肇事肇祸的重性精神病人,即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违犯《刑法》或者《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精神病人;或患有上述重性精神疾病,且病情不稳定、流露暴力倾向,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评估为高风险的精神病人。

六、工作步骤

(一)排查摸底阶段(2011年6月30日至7月8日)。各村按照要求组织人员在辖区内开展排查摸底,全面疏理现有重 性精神病人名单和疑似精神疾病患者名单,掌握本辖区有危害行为的重性精神病人底数,并将排查情况以书面形式于7月8日前报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走访核实阶段(2011年7月9日至2011年7月29日)。派出所要根据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重性精神病人名单,逐一上门走访见面,落实可疑精神病人的诊断、司法鉴定工作。

(三)落实管控措施阶段(2011年7月30日至2011年8月4日)。组织派出所、民政、安监、政法等部门根据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危险性评估的结果进行会商,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或被评估为高风险等级、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逐人制定收治、管理措施;对出院的病人要组织相应村委会配合相关部门,完善管控措施,加强跟踪监测,督促监护人加强看护,避免因收治、看护不力造成安全隐患,引发现实危害。

(四)检查总结阶段(2011年8月4日至2011年8月7日)。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前一阶段排查和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梳理,查漏补缺,上报工作总结。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迅速启动排查。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预防和处臵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有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村、各相关部门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及时向镇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和统计数据,确保排查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二)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措施落实。排查行动涉及综治、公安、卫生、民政等多部门,各相关单位要扎实细致地开展排查,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和关爱,对排查行动不做公开宣传报道,避免刺激病人情绪,防止给病人家属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 力和负面影响。对排查出的精神病人,要做好诊断、治疗等服务工作,多做其家属解释工作,通过落实现行政策,帮助解决基本医疗和基本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争取理解和信任。

(三)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乡排查行动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排查行动的督促指导,将其纳入各村、各部门绩效考核。要将排查工作经常化,确保及时发现辖区内的重性精神病人,落实救治、服务措施。对因工作不深入、排查不细,未能排查出曾因肇事肇祸或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并引发杀人、伤害等恶性案件的,要严肃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

篇6: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严重精神发育迟滞共6大类重性精神疾病,病情不稳定,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评估为有暴力倾向等表现、达到3-5级高风险行为的患者或在不能辨认、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的精神病人。

第二章 组织保障

第三条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属地管理,区及镇(区)要成立由分管综治(稳定)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综治、公安、民政、财政、卫生、教育、残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等部门(单位)为成员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区稳定办、镇综治办(稳定办)。各级政府要落实必要的经费保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村(居)委会应明确 一分管领导负责。

第四条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部门要切实履行下列职责:

(一)综治(稳定)办牵头组织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辖区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对辖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及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二)公安部门牵头组织民政、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各镇、村(居)委会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协调相关部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跟踪管理。移送有暴力倾向或正在实施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人到定点医院诊治。

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现场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三)民政部门负责协助公安、卫生部门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工作。收集、梳理民政系统所属福利机构和救助站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相关信息及时通报公安、卫生部门。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精神病人予以相应的社会救助。协助做好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救助工作。

(四)卫生部门负责协助公安部门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工作。做好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病情诊断、医疗救治、信息采集和重性精神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及时向公安部门通报危险性评估在3级以上的精神病人信息。监督精神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

区精神病防治院负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有关规定收治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完善安全设施,防止住院治疗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外逃、伤人和自杀等事件发生。

(五)区残联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社会防治康复工作。规范发放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残疾人证件,落实符合救助条件者按规定享受门诊免费服药及重残补助等优惠政策。

(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落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医疗保险政策。为康复后有劳动能力的该类病人提供就业服务。

(七)区司法局负责开展《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为符合条件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提供法律援助。

(八)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医疗救治经费。要逐年增加精神病防治专项基金的财政投入,审核拨付并监督基金使用情况。

(九)各镇(区)及村(居)委会负责协助公安机关做好本辖区内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危险性评估、随访管理、应急处置工作。发现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及时向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报告。落实本辖区内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政策。

(十)教育部门应完善校园安全的人防、技防措施,制定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伤害学生应急预案,普及学校精神卫生知识,做好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

第三章 监护人职责

第五条 本办法所指的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依法由有监护能力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担任监护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同意,也可以担任监护人。监护人的监护权,受法律保护。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或其近亲属不宜作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担任监护人;无工作单位的,由精神病人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担任监护人。

第六条 监护人应当有效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应妥善看护未住院治疗的患者,按照医嘱督促其按时服药、接受随访或者治疗。村(居)民委员会、患者所在单位等应当依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的请求,对监护人看护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对有肇事肇祸倾向或有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人,监护人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及时告知公安机关。对符合出院标准的病人负责结算医疗救治费用并及时领回监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致使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造成他人损害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章 医疗费用

第七条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医疗费用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或享受精神病防治基金救助后支付仍有困难,或者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及精神病防治专项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人民政府会同相关部门共同解决。

第五章 病情诊断和鉴定

第八条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主治医师或由5年以上临床诊疗经验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及参考国际疾病诊断分类的相关标准,结合其既往病史、精神状况检查、体检和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应依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开展诊断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第九条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司法鉴定由具备资质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费用由申请鉴定部门或个人承担。受害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及其监护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核或委托重新鉴定。公安机关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也可以申请复核或委托重新鉴定。

第六章 日常管理

第十条 各镇(区)及社区村(居)委会应对辖区内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仔细排查和有效监控。发现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具有严重肇事肇祸暴力倾向或已发生严重肇事肇祸行为时,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信息报告人为其所在单位、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监护人。公民个人如发现本办法第二条所指范围的精神病人或疑似精神病人,也有报告义务。

第十一条 公安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处置,并负责联系监护人或近亲属。

第十二条 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诊断或鉴定结果表明,不能确定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或者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区精神病防治院应立刻终止住院治疗,并通知公安部门及患者家属办理出院手续。

第十三条 病人非自愿入院治疗后,医疗机构定期进行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患者及其监护人。由监护人结清费用办理出院,领回监护人所在地监护或安置。

第十四条 拒不办理出院手续的监护人,由医疗机构会同公安部门将其送到所在单位或所在地居(村)委会,由三方共同交于监护人。仍拒不接收的,综治办协调司法机关等依法追究监护人的责任。

第十五条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所在单位及村(居)委会,应支持配合公安部门和医疗机构对该类病人的治疗,不得无理取闹、寻衅滋事。对不听教育劝阻的人员,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3年

篇7:肇事肇祸人员工作方案

利结束

根据市综治办关于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工作的有关要求,为确保我镇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监护工作落实到位,我镇综治办从7月中旬开始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摸底排查活动,现已顺利结束。

篇8:肇事肇祸人员工作方案

长沙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长沙市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办法》,对如何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治疗和管理进行一一规范,下面是办法的详细内容。

长沙市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 生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综治办等部门关于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 意见的通知》(国办发〔〕6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长沙市行政区域内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排查、管理、收治、救助适用本 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偏执 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严重精神发育迟缓等精神疾病,病 情不稳定,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评估为有暴力倾向等表现、达到3-5级高风险行为的患者; 或在不能辨认、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精神障碍患者:

(一)实施杀人、放火、爆炸、抢劫、性侵犯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的;

(二)实施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以及抢夺、损毁公私财物等严重违反治安管 理行为的;

(三)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人身安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第二章 组织保障

第四条 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建立由分管综 治工作的领导任召集人,同级综治、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 生、残联等部门(单位)为成员的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联席会议联络员队伍,加强部门(单位)之间的工作沟通与协调。每季度通报一次 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排查、管理、救助工作信息,互联互通、交流共享。

各级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工作条件。

第三章 部门职责

第五条 各级政府及派出机构、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负责本辖区、本单位内肇事 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与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及家属的联 系,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同级综治、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卫生计生、残联等部门(单位)应各司其职,并建立协作配合机制。

各级政府(含派出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须切实履行下列职责:

(一)综治部门牵头组织开展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指 导、督促辖区各部门、各单位落实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收治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对辖区 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及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二)公安部门会同民政、卫生计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村(居)委会 开展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排查。提请卫生计生部门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和 风险评估;负责对风险性评估3级以上的精神病患者逐一落实管理措施。

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在保 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公安机关对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危险的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须依法立即处置,并将其 送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对符合精神卫生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协助精神卫 生医疗机构依法采取措施实施住院治疗。被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应在公 安机关强制医疗所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执行强制医疗。

(三)民政部门定期收集、梳理民政系统所属福利机构和救助站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相 关信息,并及时通报公安、卫生计生部门。督促指导所属精神卫生机构协助卫生部门开展走 访、诊断和风险评估等工作。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予以相应的社会救助,对 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对不符合低保条件但确有困难的,通过临时救助 等措施,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做好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的救助工作。负责 将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送至当地医疗救助定点医院进行诊断和 救治;对查找不到居住地的慢性期患者或急性期治疗缓解后查找不到居住地的患者,负责转 入精神康复机构或精神病人福利机构分类安置。

(四)卫生计生部门对全市重性精神疾病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加快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 络建设,切实掌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和发病报 告,与公安部门建立重性精神疾病信息定期交换与共享机制。组织精神病医疗机构或有执业 资质的医生对公安机关移送或本部门排查出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重点做好 高风险及贫困患者的信息甄别、登记报告和危害性评估。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积极开展 医疗救治、病员信息采集和监测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须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要求,对辖区内目标人群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 动态基础信息。对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要求提供服务,纳入社区随访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统筹安排。

(五)残联负责排查掌握本系统中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底数,将基本信息及时通报 公安、卫生计生部门。依照程序为符合条件的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办理《残疾人证》,并 发放至其法定监护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搞好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工作。

(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社保政策,社会 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做好该类病人的医疗参保工作。

(七)司法行政部门负责联系、协调、监督司法鉴定机构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进行 司法鉴定。对符合条件的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法律援助。

(八)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本级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管控、救助工作的专项经费保障, 审核拨付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九)乡、镇(街道)及社区居(村)委会协助公安机关对本辖区内肇事肇祸精神障碍 患者进行排查,发现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及时向公安、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报告。协助 相关部门开展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危险性评估、随访管理、应急处置工作。协助落实本 辖区内贫困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和治疗出院后的该类病人的救助。

第四章 监护人职责

第六条 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的确认: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依法由有监护能力的法定 监护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担任监护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 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障碍患者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同意,可以 担任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障碍患者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 居(村)委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二)没有法定监护人的精神障碍患者,由其所在单位担任监护人;精神障碍患者无工 作单位的,由其住所地的居(村)委会担任监护人;外市籍以及查找不到原籍的精神障碍患 者,由发现地县级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第七条 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的职责:

(一)保护被监护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

(二)对被监护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管理和治疗康复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 化,发现有肇事肇祸倾向或有肇事肇祸异常行为的,应及时向所在乡镇(街道)及公安、卫 生计生、民政部门报告,并协助护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对符合出院标准的病人负责结算医疗 救治费用并及时领回监护。

(三)不得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暴力,不得放任或遗弃精神障碍患者流落社会。肇

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出逃和流浪时负责领回监护。对监护得力,没有发生精神障碍患者肇事 肇祸行为的,实施监护奖励;因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责任,致使,造成严重后果的,监护人应 当承担责任。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八条 医疗机构接到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作 出诊断,应当将其留院,并立即指派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诊断,及时出具诊断结论。由民政 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办理住院手续。

第九条 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

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

(一)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经其监护人申请,医疗机 构应当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不同意的,医疗机构不得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 应当对在家居住的患者做好看护管理。

(二)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本人没有能力办 理住院手续,其监护人不办理住院手续的,由患者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办 理住院手续,并由医疗机构在患者病历中予以记录。

(三)对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 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患者,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由公安机关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 人民检察院,由人民检察院提请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医疗。

第十条 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医疗及生活费用由监护人或者近亲属承担。凡具有本市 常住户口,经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精神病医疗机构诊断的精神障碍患者,均可以申请 药物救助。其中,经县级以上精神病医院评估,风险等级在3级以上或风险等级虽在3级以下 但曾有肇事肇祸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等暴力行为的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均可向民政部门申请住 院治疗救助。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医 疗费用由相关基金按照规定支付。自付部分由监护人或者近亲属承担。

监护人无力承担自付部分医疗费用或具有本市户籍的无监护人的精神障碍患者、无法查 清原籍以及外市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发生的救治费用和生活费用,按肇事肇祸行为或疑似 行为发生地归属由各区、县(市)承担。

第十一条 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好转、治愈,或出现病情加重、恶化等 风险性评估等级变化情况的,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诊断和风险评估,由卫生计生部门组织精神病医院和有资质对病 人进行危险性评估的医疗机构确认。

医疗机构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及参考国际疾病诊断分类的相关 标准,结合其既往病史、精神状况检查、体检和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并依照《重性精神疾 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开展诊断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实施诊断和风险评估的人员应 当为精神科主治医师或有5年以上临床诊疗经验的精神科执业医师。

第十二条 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病情鉴定由具备资质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确 认,鉴定费用由申请鉴定部门或个人承担。受害人、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对鉴 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核或委托重新鉴定。公安机关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申请 复核或委托重新鉴定。

第十三条 病人强制入院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或基本治愈或因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丧失 肇事肇祸能力,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的,强制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提出解除意见,报决定强制 医疗的人民法院批准。经人民法院批准同意后,由监护人结清费用办理出院,领回监护人所 在地监护或安置。

第十四条 无正当理由拒不领回出院患者的本市户籍监护人,由医疗机构申请患者户籍 所在县级综治机构协调司法机关等,依法追究监护人的责任。

第十五条 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已稳定或痊愈出院后,其监护人应加强 监护和继续巩固治疗,防止病情复发、肇事肇祸。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给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他公民造成人 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将非精神障碍患者故意作为“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送入医疗机构治疗的;

(二)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遗弃患者,或者有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三)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侵害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的;

(四)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人身自由的;

(五)其他侵害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情形。

第十七条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自杀、自残等行为,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经公安、卫生计生部门查实,是本市的,由公安部门及时与其家属、户籍所在地乡镇(街 道)、村(居)委会联系,并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处理善后事宜,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处理的, 按照长沙市殡葬管理有关规定办理;无法确定身份的,由公安机关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在三月 内作出鉴定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按无名尸体处理,由殡仪馆火化,所需经费由民政部门按现 行有关规定解决。特殊情况处理时限,由公安机关结合工作实际,会同综治、卫生计生、民 政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决定。

第十八条 市、县(区)政府把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患者救治救助安置康复场所的建设 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第六章 附 则

上一篇:给排水工程设计总结下一篇:致公司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