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色彩散文

2024-04-07

时光里的色彩散文(共8篇)

篇1:时光里的色彩散文

书里的时光散文

求学这些年,藏书累累,久别而归,书架上落满尘埃,漫步走过一册册久摆未曾翻动的书本,指尖拨过,染一指灰渍,有些光阴藏在书里早已淡忘,有些梦想藏在书里早已不曾沾染。还记得初读《少年中国说》,至今只记得一句‘前程似海,来日方长’,当真来日方长吗?

抽出左手那边的一本字帖,有段日子痴迷书法,整日想着那些柔软的笔触在纸上婉转曲折,构成一幅幅刚柔并济的书法作品,行书飘逸,如清风拂柳;楷书端正,似高山矗立;草书张狂,若浪淘无羁。字帖毛笔买了一大堆,自学自练了一段日子,最终不是学有所成,而是被另一种痴迷取代,将这些过时的琐碎束之高阁。年少的时光总是过一天多似一天,像一本新书刚刚打开,由浅入深,新的东西跃然入目;老年的时光却过一天少一天,书页的翻动行将就止,结局如何并不重要,读完一本好书的怅然若失是摆脱不了的,少时我们追赶着时光长大,年老时我们拖拽着时光流年挽留,人生大致如此。

右手边是一本乐谱,那时苦苦哀求父亲花重金买了一把木吉他,盼着指尖的转轴拨弦能奏出心悦的乐曲,听歌之余想着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那时的梦里留有一片天地,少年抚着吉他就着月光孤零零地弹奏自己琐碎的心事,想是因为白天听了瞎子阿炳的故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为何每一个人年少时在父母的关爱下总有一个‘遗世独立’的梦呢?觉得那样很酷,可能是拥有便不懂得珍惜吧,如今却越来越害怕孤独。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到父辈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死亡的遥远,像大海远处的一座高山,我们站在山后,固然能听到骇浪涛涛,视线却被遮挡,窥不到死亡的真容。如今对生命终点的恐惧每日渐增,俗世俗人,自然参不破生死;爷爷奶奶去世后,想到父亲面前障目的高山已然倒塌,今年过年回家发现许久未见的父母好像一下老了许多,暗暗不安、心疼。

抚摸我的旧吉他,我终究还是没有学成。那时没有耐心,新的事物如泉涌,如狂风扑面而来,我怎可规矩地停留在原地,素描手册埋在书架底层落满灰尘,四大名著摆在高处不曾翻动几页,一大套史书就在眼前,那时什么都想学,想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前总以为自己独一无二,世界绕着自己在转,后来才知道自己终究要做社会机器里的一个小零件,时光波涛里的一滴水珠,宇宙星空里的一粒尘埃。唯独面前的这个书架上记录的光阴属于自己,却也同大多数人相似。每个人总有几册买来未曾细翻的书本,几场想做却不能实现的.梦想。

不曾记起的真实,仿佛停靠在我身后某一站的列车,我并不曾随它远去,它亦带不给我别样的风景。生命中的一次次错过,仿似这一张张列车,纵横驰骋,分道扬镳;它们与我的生命轨迹渐行渐远,我在正坐的这辆车中思索着得与失。时常勾起心底对生命终点的恐惧,伴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渐渐懂得了成人世界里,那些说不出又挣不脱的道理。

一生只做一件事方似水滴石穿那般稳妥。

篇2:时光里的色彩散文

转眼,来成都已快四年了,仿佛时间还停留在原地,生活,却在继续。

不经意间,我早已褪去那焦急、暴躁的衣裳,换上了成都为我编织的这件慵懒、温润的毛衣。与她相处四年,我不敢说对她知根知底,却也值得为它写上一笔。

当初坚定来成都上学的信念,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名气。成都,这里自古就受到政客名流、文人骚客的亲睐,刘备在此建蜀立都;诸葛亮在此尽显超然才智;李白游蜀吟出《蜀道难》;就连武侠小说都不愿错过她,都愿为青城派,峨眉派写下浓墨重笔。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今天,这里依然有武侯祠与杜甫草堂等古迹。这些事实的存在,足以说明成都确实是个好地方。

成都的一天开始得很慢。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四周的群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呵护着这片土地,因为群山的阻挡、地形地势的缘故,成都没有凛冽的大风能瞬息吹散厚重的夜幕。当风在尽情撕扯着四周群山的时候,成都还在安静的沉睡。

然而,无论怎么受保护,总会有偷跑进来的轻风慢慢吹走黑夜,渐渐的,天亮了,可成都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任性的要睡个懒觉,不愿睁开眼。成都的人们似乎也学会了这一招,因而,早晨八九点你要想去逛街,那么你会后悔,因为那时很多店铺都未开门,十点之后,店铺才会断断续续开门。新的一天开始了,街上的行人、车辆开始多了起来,直到后来的川流不息、人山人海,你才会猛然发现,原来成都也是个繁华的大都市!

成都有很多茶馆,很多时候总会让人诧异于茶馆里永远有悠闲的客人静静品茗。有时候你不禁想问:他们不需要工作吗?不,他们要工作,但却也少不来工作学习之余的品茶生活,即使不去茶馆,有闲情逸致的人们也会搬一张小凳子坐在屋前温暖的阳光下品上一杯。这就是成都的茶文化,也是成都人的茶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享受,更是精神生活。

成都的天时常是一块灰白的幕布。在见惯了家乡蔚蓝天空与大雨瓢泼的不断交替之后,我对成都这种不温不火的气候深深着迷。灰白天空,朦朦胧胧的感觉,一切都不那么真实却又那么真实,好像永远在早晨,天才刚亮的的感觉;好像时间还在原地,生活却在继续。当然,成都也会有晴天。这里的晴天来得突然,往往你一睁眼,早已被温暖的.阳光沐浴着了。当晴天来临,你就可以仰望碧蓝的天空,看飞机飞过留下的痕迹;你也可以拿出被子和衣服晾晒,拍拍打打,晚上收回去,就是一股浓浓的太阳的味道。晚上往被窝一钻,无怪乎早上起不来。成都的雨天也不同于其他地方。这里的雨永远是濛濛细雨,你根本不需要撑伞,雨点只会轻轻地抚摸你之后,悄然落地,一点儿声响也没有。我对于成都的雨是特别敏感的,只要一下雨,我总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她。以至于我对朋友们说下雨时,他们总不信,直到雨势渐渐大起来。另外,成都的大雨下在晚上的居多,“巴山夜雨涨秋池”,清凉的夜晚躲在屋檐下,听淅淅沥沥的雨声,也是很有乐趣的。如果你习惯早睡,也不用担心,雨声绝对不会把你吵醒,往往一觉醒来,发现外边早已经湿满地。

成都的一天结束得很慢。这里的夜很热闹,灯火霓虹、夜市小摊、欢歌笑语。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走上大街,看场电影,或是听听音乐会,亦或是和三两好友在街边小摊吃吃烧烤。这样的日子,我很是喜欢,忙碌中有休闲娱乐,休闲娱乐中感受生活乐趣。

不管白天有什么没干完的事儿,到了要睡觉的时候,人们都会放下手头工作,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很奇特,她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梦。在这里,你敢向喜欢的女孩子说情话;在这里,你可以有你想要的幸福生活;在这里,你也可能和人吵架;在这里,你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当你再醒来的时候,她就把前一夜和第二天早晨巧妙又习惯地连在一起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篇3:品牌里的色彩世界

进入21世纪以来, 商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 消费者的眼光更加的挑剔, 迎来了一个设计变革的时代, 按以往的营销观念进行设计和创造已经行不通, 企业必须要探索新的营销策略和设计思路。这个时代不仅注重经济效益, 而且更加注重感性表现, 其中, 色彩对营销起着积极的作用。品牌视觉形象是品牌的“外衣”, 已经成为一种营销行为。美国洛约拉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色彩能使得品牌的认知度提升到八成以上。国内外具有成功品牌形象的公司无一例外的具有特色鲜明、深入人心的品牌设计, 包括色彩、形象、文字等的综合运用。品牌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色彩呢?在实际应用中, 总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绝不仅仅是在色谱上直接标注“此处归我使用”, 决定的过程往往要复杂得多, 最终品牌色彩的抉择结果往往加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国际观念、行业规范以及我们本来就十分受限的生物本能等错综复杂的考量因素。一个品牌要想真正打动感染消费者, 必须将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贯穿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 通过产品与服务、企业行为、视觉符号等全方位与消费者进行积极的品牌沟通, 最终形成消费者对品牌个性内涵的认知和联想, 使品牌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染力的情感集合体。那些国际强势品牌从宝洁、麦当劳到可口可乐等等, 经受市场风雨的洗礼发展到今天, 支撑品牌成功的不仅是美观的视觉符号, 更是品牌文化内涵以及对消费者每一项承诺的实实在在的兑现。例如, 人们一提起麦当劳, 立刻就会想到金黄色的M形拱门和麦当劳叔叔。金黄色常会使人联想到希望、愉快、辉煌和权威;人物偶像是友谊、风趣、祥和的象征, 他永远是大家的朋友, 所以解读麦当劳的品牌识别系统, 能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品牌识别的内涵。

可见, 色彩魅力让人难以抵挡, 色彩在人们眼里并不是呆板的, 而是立体的。色彩营销, 就是要在了解并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 给出合适的品牌定位和个性形象, 达到消费者所想, 使商品高情感化, 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 实现“品牌-色彩-人”的统一。我们的生活对色彩的要求是潜意识的, 色彩理论为全球的每个人、每家企业、尤其是强势品牌带来了美好的视觉效果, 很多品牌运用色彩理论进行营销, 成功案例数不胜数。美国营销界提出“7秒理论”, 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他的购买意向, 其中色彩的决定因素占据了67%。因此, 随着色彩营销理论的推广, 色彩策略在企业营销活动中的运用也越来越频繁。

打造品牌, 最好要找到自己的符号色块, 并且坚持使用它。比如看到红色, 就想到可口可乐;看到蓝色, 就想到百事可乐一样。由于光波长短的不同, 红色、橙色、黄色, 光波更长, 充满活力, 让人兴奋;而蓝色和绿色, 则相反, 蓝色是和平宁静的, 绿色则接近于蓝色。色彩是客观存在的, 但在进入人们的视觉, 掺入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之后, 变得十分富有人情味。也就是说, 人对色彩有了感觉。色彩的冷暖对消费者来说是最基本的心理感觉, 例如人对红色的感觉是热而刺激, 对绿色的感觉是安静。一般说来, 暖色系统给人以温暖快活的感觉, 冷色系统给人以沉静的感觉。如将冷暖两色并列, 给人的感觉则是:暖色向外扩张, 前移;冷色向内收缩, 后退。了解这些规律, 对品牌标志的用色非常有用。

国外在品牌营销上起步比较早, 对色彩的掌控和运用相对来说比较成熟, 能够获得更多的品牌溢价。相比来看, 我们国内的品牌色彩的运用能力相对国际上来说比较弱, 比较保守, 多数本土设计师不敢使用丰富的颜色, 主要担心受众的接受程度。很多设计师认为黑、白、灰、蓝色最安全, 使用起来不会犯错, 结果使很多产品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个性, 而消费者本身对产品的期望值又很高, 因此无法获得色彩的附加价值。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众传媒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人们获取品牌信息的接触点越来越丰富, 各式各样的广告刺激着我们的视觉神经, 这就要求品牌所要传递的信息具有高度的识辨性使公众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某一品牌留下深刻印象, 颜色在这里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从视觉识别系统来看, 跨国石油公司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非常注意自己品牌的视觉形象设计。英国BP石油公司在2000年进行品牌重塑的时候, 在新标识设计风格上充分体现出BP品牌价值的变化。BP新标识的主体为一个由绿、黄、白三色组成的太阳花, 其中绿色是BP公司的主色彩, 绿色代表着自然、低碳、可持续, 从心理上看, 绿色很容易让人心情平静, 人眼晶体把绿色波长恰好集中在视网膜上, 所以说绿色可以减少视觉疲劳, 是能够放松眼睛的色彩。BP用绿色的太阳花形象传递绿色、环保的核心价值观, 更易被世界各地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荷兰壳牌在我国国内的市场地位仅次于中石化和中石油, 排名第三。但是作为国际品牌来说, 壳牌润滑油在国内是处于第一位的。壳牌在中国的愿景非常简单, 希望能够保持国际油品公司第一的地位, 希望能够给中国消费者, 尤其是目标消费群体, 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自成立伊始就沿用的黄色“贝壳”形象的标识已深入人心, 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优化, 更加简洁、更能体现时代感, 壳牌为什么选择黄色作为它的主色彩呢, 主要也是因为它在色相环上的明度最高, 代表着生机勃勃, 通常具有温暖、提神的效果, 黄色象征着奋发向上、不断创新进步, 黄色与红色巧妙的搭配蕴涵着吉祥的含义, 它既能延承公司的历史渊源, 又易于被世界不同风俗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

经过世纪之交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 国内两大石油公司的实力不断提升, 仅次于壳牌、埃克森美孚和BP“三超”石油公司, 具备了较强的发展硬实力, 但与世界领先的石油石化公司相比, 除了发展基础存在差异以及所处市场环境不同的原因以外, 更深层次的体现在软实力上的差距, 而能与客户产生情感共鸣的强势品牌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很多消费者分不清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两家石油公司均采用红色作为企业的标准色彩, 红色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色彩, 而且在所有色彩中红色是视觉冲击力最强烈的色彩, 它象征热情、浪漫、积极向上的含义, 而且庄重的红色具备凌驾于一切色彩之上的力量, 是生命崇高的象征。但是两家公司并没有建立起清晰的品牌差异化定位, 形象个性不突出, 易造成混淆。“One Voice”是品牌沟通的最高境界, 要真正实现品牌全球化, 中国企业必须重视品牌建设, 通过品牌塑造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色彩与眼睛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的耳朵一定要欣赏音乐一样, 很难想象如果在一个没有色彩世界里, 将会是什么样子?色彩能焕发出人们的情感, 能描述人们的思想, 因此在LOGO设计里, 与所有的设计一样, 有见地的、适当地使用色彩是很受关注的。2012年1月, 淘宝商城正式宣布更名为“天猫”, 面向全球征集天猫LOGO, 是为了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全新的形象, 让消费者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服务。经过两个多月筛选出全新的天猫LOGO是黑白相间的, 不少人认为这个LOGO不够时尚, 但是也有很多人说“不管白猫、黑猫, 能服务好消费者的, 都是好猫。”因此, 从“天猫”的案例可以看出, LOGO对网站有着重要的识别和推广作用, 蕴含着品牌的文化, 如果说域名是网站的入口, 那么一个网站的LOGO及色彩是留给客户的第一印象。品牌色彩营销的每个细节都蕴藏着强大的“营销力”, 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视觉识别系统上, 也在品牌传播和品牌体验的同时具备着“语言功能”。色彩跟人的味觉是有直接联系的, 如果你用绿色的碗吃饭, 你会觉得碗中的食物是酸的, 如果用红色的杯子喝咖啡, 你会觉得比用白色的杯子味道更浓郁。因此, 色彩在广告营销活动中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视。LG电子通过长年对中国消费者的调研发现:在手机这种接近于装饰品的产品领域, 中国消费者喜欢丰富的色彩和图案, “巧克力”手机红黑色彩的搭配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强大的“色彩差异”让消费者在第一眼看到它的就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 这种“怦然心动”当然会让消费者将“巧克力”带回家。在产品陈列过程中, 通过色彩规划也可获得关联性、整体性的品牌联想和影响力。比如TWICE饰品专卖店的陈列, 按色彩环颜色对饰品进行陈列, 就是色彩营销规划的功劳, 将饰品按照不同的色系进行归类, 不但能够吸引顾客的眼球, 而且能在灯光的配合下体现出商品的精致和细腻, 营造一种浪漫的购物氛围, 这种通过色彩成功营销的案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视觉元素高度密集传播的今天, 我们的视觉感官有些应接不暇, 在品牌传播及广告营销的过程中要成就一个高价值品牌, 就要对品牌视觉形象的打造和输出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 平面设计、网路设计中所包括标准字, 标准色, 图文结合, 视觉表达, 寓意表达, 创意细节部分等每一个环节都在传达品牌的核心内涵, 从这些高标准的表现手法下便不难看到与其它品牌广告的差距。品牌色彩营销对价值表达的越充分, 那么市场营销和传播就越轻松。

色彩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除了在品牌营销上, 也在食物、美容、服饰、城市、心理等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城市规划上, 色彩的运用涉及到许多因素, 一个城市的视觉形象规划的是否成功, 色彩起着决定性因素, 色彩不但能够反映出城市的特色, 而且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建筑物的颜色一般主要以淡雅的色调为主, 过多的采用鲜艳色彩, 会让人们产生眼花缭乱的错觉, 给人感觉很浮躁, 也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不符。建筑物的颜色应当处理好商业功能和生活功能, 动与静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车间厂房、部分艺术商业区, 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比较活跃的色彩来增添活力。但是如果是居民楼就要更多的注重其安静、祥和的生活功能, 此时以灰色为主的复合色就显得很适合。就拿北京为例, 大片的灰色民居、道路及其绿化带形成了低明度的背景色, 而皇家建设故宫却让我们感受到强烈而鲜明的色彩所带来的视觉享受和感染力。居民建筑与市中心的红墙、金碧辉煌的皇家建筑搭配, 即突出了重点, 又体现了对比的规律, 这座城市的建筑宏伟壮观, 完美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

篇4:莫耶 流过时光的色彩

莫耶“非白色”卫浴像是一个奇迹。它没有悠久的品牌历史,甚至还很年轻,但这并不妨碍它快速地成长,并记入随之爱上。走自己的路

创造莫耶“非白色”奇迹的人叫牟文建,朋友们都习惯叫他“老牟”。老牟和陶瓷的结缘在2001年,当时他还在马可波罗瓷砖公司。为中国陶瓷文化城项目的调研,老牟深入到各大陶瓷产区进行考察。非常偶然地在景德镇街头看到了许多艺术盆;30块钱、50块钱、80块钱不等,有的绘着水墨风格的花鸟虫鱼,有的刻着原始的象形文字,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上去觉得很有味道,但马虎的做工让盆显得很低端。老牟挑选了几个带回上海,并请了很多设计师朋友来看这个东西是否有市场,所有人都认为形式很不错,就是档次太低。如果把这些产品的档次做上去,一旦有了品位,或许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2004年,莫耶艺术装饰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莫耶的理念一开始就很明确,把老的工艺进行创新,最终实现产业化运作。前期的充分准备,让莫耶艺术台盆一上市就取得巨大的反响。

商业时代的残酷,在于美丽传说与恐怖陷阱的“博弈”永远存在。

2007年,老牟带着他的非白色卫浴参加了CCTV2的《赢在中国》栏目,并成为总决赛5强。在这个年代,媒体的能量不能小觑。《赢在中国》给了老牟荣誉,莫耶非白色卫浴像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子弟,一夜间变得家喻户晓。

于是,中国人“盲从”的怪圈开始出现了。四面八方的拜访者几乎要踏破莫耶的门槛,争着、抢着要做莫耶的代理商。然而,有的人根本就没搞清楚莫耶是做什么的,就说:“我很了解你们,我一直在关注你们,你们是做黑白色卫浴的,你们的产品是黑白的,不是彩色的。”

对于如此般让人啼笑皆非的盲目追捧,莫耶没有贸然地接受。从短期的效益来看,是有一定损失。但莫耶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莫耶另辟蹊径,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致力于做成一个与设计师同步的品牌。家装消费者的审美和市场都需要被培养。莫耶的广告投放量并不算太大,他们把培养的重心都放到了设计师身上,让设计师去引导消费。如果全国有100万个设计师,那么在这100万个设计师中推广,再让设计师去把品牌介绍给消费者。这样做的威本相对较低,影响到的有效客户却更多。

这是一个创新的领域,也是一个崭新的市场。莫耶中西结合、融会古今的风格,正好迎合了设计师的求变求新的需求。

因为找对了自己的路,莫耶的推广非常轻松,产品很快得到了认同。

一盆一风雅

设计是莫耶的灵魂。走进莫耶的旗舰店,强烈的中国味道扑面而来。

奠耶的产品都是以主题的形式推出,最初的“风”、“雅”、“颂”三个系列,经过时间的考验,已经成为经典。

“风”系列的艺术盆透着沉稳厚重的古典古韵、古色古香。浓烈绚丽的色彩,流畅写意的图案,尽显中国传统的文化旋律。若觉得传统的“风”过于厚重,又希望有一点中式的韵致,创新的“雅”系列将是不二的选择。传统陶瓷之形配上现代个性创意之神,传统的做工,欧美简约纯粹的风格,纯色调的渐变让“雅”系列幻化出独特的效果。在任意家居风格中看到“雅”都是一抹亮色。高贵典雅的“颂”系列,都是名家打造,在实用与审美之外,每一款都是艺术典藏

将复古进行到底的“元”、“明”、“清”系列,则让人顿感时光交错。明代官窑的青花手法,清朝粉彩的纷繁复杂都被运用到莫耶的艺术台盆上。丰富柔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笔触,莫耶在现代瓷器上对传统元素的完美把握,让人折服。

莫耶产品走的是一条个性化路子,并不是每一款都离不开中国元素。新推出的“流光溢彩”系列就是典型的代表。受意大利等时尚之都的设计风潮影响,设计上绚烂奔放,风格明快鲜艳,颜色釉工艺被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任何人看见“流光溢彩”的圆型斜口盆,都会眼前一亮。圆润可爱的造型、前卫现代的斜口处理、双色的盆内外组合以及枝干状发散的表面纹理,处处透着吸引。

除了盆,奠耶又新开发了中式实木浴室柜、彩绘浴室柜、艺术浴缸等“非白色”单品。用料与品质方面考究是莫耶基本的出发点。莫耶的浴柜大部分是用老榆木做的,在水笼头方面,都是红古铜、青古铜等材质。从此,莫耶非白色卫谷有了更多的载体。

在白色卫浴为主流的时代,莫耶的产品如同一朵奇葩,受到许多高档酒店的高端人群的青睐。在迪拜、新加坡等地的许多五星级酒店,都开始使用莫耶的卫浴产品。

不怕被模仿

遥遥领先的莫耶偶尔会玩笑地感叹:“真是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

曾经,莫耶也害怕被人抄袭。品牌领先后,就坚定不移地打造核心竞争力,莫耶的竞争力就是设计。如今莫耶两三年后的基本款已经设计好,新的灵感陆续融入进去。

莫耶非白色卫浴的定位很高端,价格却有高有低。一个马桶的价格有一千多元的,也有一万多元的。浴缸便宜的五六千元,贵的五六万元。莫耶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全手工制作,所有的陶瓷台盆都是手工拉胚。真正考验拉坯技术的是柱盆,盆体和柱体全手工拉坯而成,高温烧制之后,盆体和柱体贴合得天衣无缝,图案连接浑然天成。能做到这种境界的拉坯工人,在这之前起码得花上5年的时间成天和泥巴打交道。

在差异化市场中,莫耶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翅的莫耶,衍生出了新的东方雅致瓷艺生活馆。东方雅致不再简单地隶属于任何一个行业,而是一种蕴含了中国千年陶瓷文化,引导人们以更美好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一切。

就好像目前国内喝茶的人很多,真正懂茶的却很少。陶瓷茶壶的制作也存在这种现象,很多制作瓷器的人都是为制瓷而制壶,完全忘记了茶壶等茶具真正的价值在于品茶。而东方雅致不一样,它追求的是茶、壶、水、人四位一体的境界。

东方雅致充分考虑到茶具的实用性,以多种不同的精妙造型来配合品目繁多的茶叶特性。所有茶具都是不加任何添加剂的釉料制作,保证健康与自然。全手工精心描绘,随意挑选一件,置于家中,都洋溢着淡淡的艺术气质。

篇5:黑夜里的时光散文

当我执笔的时候,夜已经深了,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像我这样打着哈欠埋头学习的人。窗外的星空依旧浑浊,浑浊的使人看不见一颗星星。可我很喜欢这样的夜,安静的,孤独的,深邃的,还带着点淡淡的忧伤…

“有人问我快乐是什么,我告诉他快乐就是将一份痛苦掩埋然后对所有人微笑,在某个寂静的无人的角落独自抽泣而已”。青春是个易于感伤的年龄,无论是我的所谓的初恋,还是对未来的迷茫。所以在时光的涓涓细流中,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就莫名其妙的喜欢上了一个人,然后被自己的死党知道,再接着被全班知道,然后在上课的时候会偷偷去瞄她几眼,不自觉的会转向她所在的那个方向,想和她讲讲话,却又不敢正视她,其他男生和她靠近就会不舒服,在下雨的时候,会主动送去伞,和死党谈论她的事,反正她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她的所有都是梦里最好的素材,然后感觉自己在她面前好渺小,日子就会一复一日的过去。然后再某个不自觉的晚上,会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她表白,信息发出去后的几秒钟里,期待,渴望,害怕,紧张,甚至后悔…时间像被冰凝固了一般,透支着寒冷,咬着手指头盯着下条的回复…过去的过去,我又说过多少幼稚不堪的话语,多少不堪入目的事情,翻看着聊天记录,回忆着往昔的事情,几乎都悔到肠子里去了,会不自觉脸红,鄙视自己的愚昧,却又夹杂着一些无法言语的感觉,不知道是我的幼稚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总让我不自觉一笑。那时候的我,像漏底的杯子,把一切的宣泄的出来,顺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消失在那浅浅的一笑之间。慢慢的.长大的,懂的也多了,很多时候真的会身不由己,真实的自己真的已经被锁在时间的洪荒中了,由不得自己主宰自己了,像一个循环结构的程序,只是不断重复的生活着,然后在达到某个条件时,才能退出程序,进行下一个循环,所以很多时候很迷茫,这样生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所以青春真的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年龄,或许这份忧伤会像沉窖着的美酒吧,或许在半个世纪后,当你开封陈仓之时,一会被这种悠然的醇香感动吧,或许这就是它的价值吧。

“一个人总要走上陌生的路,看路上陌生的风景,听着陌生的歌,在时间的某个时刻,你会发现,那些你曾经想要竭力想要忘掉的人或事,却早已没了印象”

How time flies!这句话时常听到,时光的逆流又已经带走了我多少的时光?曾经的初三,挥洒着血与汗,咬紧牙关冲刺的时光,曾经的一切都物是人非,又快是一年的过去的,却没再见曾经的老师,曾经约好的“人散了,心不会散”,而现在却没在碰过面,那个以前最活跃的五班群,现在已经冷清很久了 曾经喜欢过她也没在见过,没怎么联系过了,校园也重建了,不知道那曾经的五班是否早已荡然无存。我们所能拥有的真的很少,像一个定量的内存,想要存储新的,就不得已把就的删除,所以我遇到了很所新的朋友,而曾经的伙伴却在渐渐消失,我很害怕,在以后的某个相遇的时刻却依旧形同陌路,害怕一切都消失,害怕我会忘了曾经,虽然曾经可能已经忘了我。时间是一把刻刀,把我的心不断磨的坚韧;时间是一堵堵高墙,隔绝了我和她的一切;时间是一条鞭子,即使留着泪也要我不断向前…

“虚妄将绝望点成预言,绝望把生命推向遥远”。有人说孤独的人总爱沉溺在空虚的回忆里,不愿割舍那曾经的拥有。但割舍不下曾经,未来就不会到来,这又是我所深知的,所以我才无奈,我才矛盾。黑夜那么深邃,吞噬着无边的黑暗的天际,我知道在无尽的黑幕的后面是繁星依稀,虽然看不到,但却能深深感受到它的璀璨,它的实在。虽然远近的离着几万光年,它依旧那么耀眼。最近很喜欢抒情散文,它华丽的语言深深的吸引着我,一种幽深的,触人的情感时常感染我,可越是这样,看过越多的文章,就越发迷茫,那宽广的大路两旁是堆满着的满满的先者的骸骨,当我们踏过他们白色的头骨时,夜空的上方是否他们悲怆的亡灵之序。我想对于迷茫,唯有自己在实践中找寻答案了,那才是刺骨的寒风对古木无情的肃杀!

篇6:小城里的旧时光散文

那个时候,我们的城市很小,就像内蒙古高原上的一粒沙,静静地晒在阳光底下。

一座小小城市,只有三条街道,方圆不过几十里,骑上自行车,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从城南到城北,将小城逛遍。街道不宽,两边的房屋,一律青砖砌墙,青瓦扣顶。房顶有高高的斗拱,房脊的两侧常常镶着砖刻的兽或者鸟,显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多的房子还会探出长长的屋檐,虽然不是什么恢弘的建筑,却也有一种斗拱飞檐的气势。街道两边的房屋很整齐,都用高高的墙围着。院墙也是清一色的青砖砌成,白灰勾缝,墙上还戴上“帽子”。顺着街道看过去,古朴典雅,像舞台上的布景,具有鲜明的清代建筑风格。

街道很整洁,行人不多,车辆更少,见不到摩托车,偶有人骑自行车从身边经过,感觉那是一种很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足以令人羡慕。地处塞外,交通不是很便利,虽然大小算是一座城市,但仍然显得很闭塞,几十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建筑老了,街道逐渐有了沧桑古老的意韵。这里的人,居住了几十年或者几代,已经熟悉了整个小城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就像熟悉自己手掌心里的纹路。这里的人和这座塞外小城,已经融为一个整体,在这蒙古高原上,繁衍生息,经历沧桑。

一座坐落在蒙古高原上的小城,好像不曾受到草原文化的熏陶,房舍建筑,街道布局,典型中原文化的风貌。行走在小城里的街道上,觉不出自己就行走在塞外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边缘,虽然城外的山野里到处是成群的牛羊,虽然不时有蒙古牧民牵着骆驼进出小城,感觉城里的气息还是中原的。杨柳依依的时候,断断续续的羌笛声,从城外传来,冲淡了从那些雕镂的窗子传出的圆润的京剧唱腔,才恍惚觉得,这是塞外的小城,这里的土地,与那辽阔的草原有割舍不断的联系。

这里离北京不远,离草原更近,应该是多种文化交汇之地。

城市的东边,是一座通体赤褐色的大山,当地人叫做“红山”,是小城的象征。小城因此而命名为“赤峰”。后来,在这一地区发掘出来的史前文化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这座塞外小城,也因此名扬海内外。据史料记载,“红山文化”所包含的内涵非常丰富,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距今8150--7350年的新石器早期的兴隆洼文化;距今7150--64的新石器中期的赵宝沟文化;距今6660--4870年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3的新石器晚期的富河文化;距今5000--4870年新石器晚期的小河沿文化等,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20世纪70年代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距今5000余年前的大型玉龙,更在全国引起轰动,被誉为“天下第一龙”。证明赤峰地区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区一样,是远古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城市的南边,也有一座山,相比红山而言,就普通多了。算不上雄伟,却也连绵不断,多土,少山石,因此生长有许多树木。现在已经被开辟为生态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去处。那条著名的西拉木伦河从城西逶迤而来,沿着城市的北边缓缓流过,在红山脚下与北边过来的阴河相交汇,形成一条更大的河流,叫做“老哈河”,从红山脚下出发,滚滚东去。流向了辽阔的辽沈大地。

两条河流从蒙古高原而来,带着历史的沧桑,带着草原风情,在红山脚下交汇。千百年来,日夜不息地流淌,孕育了这座塞外小城,也孕育了悠久的红山文化。

在我的记忆中,小城就是一幅老照片,古色古香的建筑,古色古香的人,生活在旧时光里,过一种与世无争的悠闲日子。

小城里的日子好像永远那么宁静,悠闲。就像西拉木伦河的流水,每天都潺潺流动,却从来没有掀起过什么大风大浪。

三条街由北向南依次排开,最北边的,靠着西拉木伦河,人们叫它“头道街”。是小城里最古老的的街道,街道上标志性建筑是一座清真寺。也是青砖青瓦,高高的围墙,高高的台阶,整日里紧闭的大门,给人一种很神秘、很神圣的感觉。街上居住的大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男人们头戴白色小帽,颇具明显的标志,来来往往,寒暄致意。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社交圈子,与汉人交往不是很密切,更不允许与汉族通婚,所以,感觉这是一个很神秘的民族。每到春节,这条街就不如其他地方热闹,虽然他们也燃放烟花鞭炮,但家家户户大门口缺少了红红的春联,就缺少了许多喜庆的气氛。

大桥头是一个农贸市场,因为紧靠桥头,城外的农民过河就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城里的人也可以不用出城,就可以买到所需的农产品。因此,这里算是一个很繁华的场所了。每天大清早,城外的农民就会肩挑背抗,条件好的,就会赶着马车,将自家的农产品送到市场叫卖。大桥上、通往农村的路上很热闹,熙熙攘攘的行人,鸡飞狗跳的喧闹,与城里的安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是每天上午城市节奏最快的地方。一个上午,进城的农民把货物卖出去,多多少少都有了些收人。农民们就草草吃过午饭,有的`踏上归程,有的则消散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小城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城市的中心是三道街中段,有一家三层的百货大楼,是全市最高也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买比较贵重的商品,无论是城里的人,还是城外的人都一定会到这里来。在百货大楼不远处,耸立着一座高高的铁塔,当地人称它为“望火楼”,应该比城东的红山还要高。据说这座望火楼是伪满时期日本人修建的,铁塔的顶部修有观测点,是用来观察t望的,日本人自然是用作军事目的。解放以后,就改做消防队用来观察火警的哨所。离铁塔不远处有一排平房,是消防车的车库,现在已经改建为商铺,还是老样子,估计是为了增加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吧。

小城不够繁华,不够活跃,但小城自有小城的妙处。城里城外的人都过着简单宁静的生活,没有过多的需求与奢望,所以,小城里的商铺很少,每条街不过三两家,大都开在街道的交叉处或中心地段。街道两旁几乎都是一水的青砖围墙,在那些古朴的围墙上,极有规律地开着一个个大门口。差不多一样的门楼,每个门楼的两边,不是建有简单的拴马桩,就是建有青石雕刻的石头狮子,守护着这些古朴而安静的门户。门楼间两扇大门,大都漆成黑色,呈现庄严肃穆的色彩。两侧的人行道上,都栽种着排排的行道树。每条街栽种一个树种,有梧桐、槐树,柳树等等。这些树木年头都不短,年轮里记载着小城的故事。每到夏季,苍翠的树木就洒下一片浓荫,三三两两的行人,悠闲地行走在绿荫青砖间,行走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

最美的当属秋季来临,树叶泛黄的时节。那一排一排高高矮矮,疏疏密密的行道树,被塞外的风霜过早地染黄了,在灰色调的底色上,涂抹上了明亮的笔触。夜里一阵秋风,早晨起来,就看见青色的房顶,院子里青砖漫地的地面,大街那长长的街道,到处都是飘落的树叶。树叶稀稀落落地铺满了一地,深绿浅黄,形状不一,疏密有致,那是秋风在作画。有三三两两早起的行人,踏在刚刚飘落的树叶上,发出轻柔细微的声响。

小城越发显得安详、宁静了。

小城就在这样奇妙的声音里张开惺忪的睡眼,慢慢醒来。

我们一家就居住在三道街一个小小的四合院里,院子里有几间正房,左右各有一排厢房,住着四五户人家。我们住在正房西边的两间,另外一家住在东边的两间。正房有长长的屋檐,高高的台阶,台阶下面是青色方砖铺地。每一排的屋子前面都栽有很多的花草树木,每到夏季,小院子里姹紫嫣红,浓荫匝地,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乐园。那个时候,每家几乎都有四五个孩子,大大小小,男男女女,一块上学,一块玩耍。谁家的生活都不太宽裕,如果谁家改善生活了,那一定是全院子里孩子们的节日,大人们会把各家的孩子叫到一起,把好吃的全拿出来,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好好吃上一顿。虽然那个时候的生活远比现在困难得多,艰辛得多,但人们的友善、友爱却远胜于现在。孩子们你尊我让,不争不抢,不会因为好东西是我家或者是他家的就不愿意与别人共享,那种互助友爱是极其自然的,是发自内心的,是那种淳朴民风熏陶的结果。每当回忆起这些,看看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免不了感叹,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城市虽然很小,但因为所处的位置重要,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查阅有关资料得知,赤峰市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以前,赤峰地区就有人类生存。新时期时代,繁衍生息在这一带的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红山文化”,是“天下第一龙”--玉龙的故乡,是辽朝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

是的,这里正是塞外与中原相连接的重镇,是历朝历代塞外少数民族向中原进军的跳板。据历史记载,赤峰地区曾是商族、东胡族、匈奴族、鲜卑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活动在这一带的主要是商族和东胡族,行政区划属传说中古代中国九州中之冀州。战国初期,全境属东胡。秦初,南部属燕国和辽西、右北平郡,北部属东胡,后属乌桓。东汉中期到三国前期,全境悉属鲜卑。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属鲜卑、后属北朝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和后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时期分别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辽时,契丹族建立了强大的辽王朝,设上京临湟府、中京大定府。如今在小城的周边,还会不时发现历史上某个少数民族遗留下的遗迹,似乎在提醒小城的人们,这里有过曾经的辉煌,草原民族曾经从这里走向中原大地,建立过中国历史上两个极为显赫的王朝――元朝与清朝。

建国以后,这座小城因为地理的原因,曾几次变更行政区划,最初,因为与河北相邻,就划归为热河省管辖,1969年,划归辽宁省,后来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一直到现在。一座小小的塞外小城,历经岁月沧桑,在塞外这块土地上几经归属,几番波折,一直难以改变的是那种古朴与安静。

小城里的人代代相承,繁衍生息,有人从这里走出去,有人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出去、归来的人,都怀有共同的情感,就是对一座小城的不舍。

篇7:时光里的父亲的散文

他坐在床边,静静地等着家人把饭菜盛好递给他。一碗米饭,一碗菜。他已是耄耋之年。

几十年来,每天三餐饮食极具规律,早餐三十年不变。牛奶泡饭加一个鸡蛋,鸡蛋是打在牛奶里和着泡饭吃。有一次女儿悄悄地跟我说:外公的牛奶泡饭怎么能吃下呀,甜甜的难吃死了!

我们吃好了,父亲还在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用残齿慢慢咀嚼着饭菜。我们不急,看电视陪着他,等着他慢慢吞咽。这个时候,我很恍惚,那么强大的父亲,竟然脆弱得像孩子。喜欢与他们共餐的安闲时光,父母亲虽然年纪大了,但食欲正常,看见他们吃得下,就开心得不得了。耳边响起那句广告词:“妈妈最开心的事,就是看见孩子大口大口地吃饭。”心中一软,眼里一酸。

姐姐每天细心调理着他们的饮食,为迎合他们的口味,她为每一道菜肴煞费苦心,味道要清淡,荤素要搭配,肉要烧烂,否则父亲拒绝下咽。

有一次母亲病了,姐姐在医院里陪护,由我暂时照料父亲。按照姐姐的吩咐,做一荤两素一汤。做菜对我来说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等父亲吃饭时,他挑出了许多问题,米饭不够软,青菜咸了,肉没烧透,汤里的鸡精搁多了。这时候,父亲像个挑食的孩子。吃惯了姐姐做的饭菜,换了口味他一下子不适应。委屈之余,我又庆幸,他能分辨出我与姐姐做出来的菜肴味道不同,说明味蕾识别能力没有衰退。姐姐哄着他,慢慢的不知不觉也吃了许多。边吃还边数落我,菜没有姐姐做的好。我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并大声地回应着,我记下了,下次注意啊!

老小老小,父亲平常的一些举动颇似孩童,吃饭要哄,穿衣要哄。还爱较真小事,耍小性子。我们知道,当这些幼稚的举动出现时,父亲在慢慢地变老,老到只知道温饱。时光在几十年后轮回,看他们多吃点,欣喜得眉开眼笑。许多年前,父母也是这般地看着我们,多吃一口,如同拾到宝贝。

篇8:住在医院里的时光散文

常常怀念那些被浪费掉的时光,它们像一粒粒闪光的糖果,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以最甜美的滋味,诱一惑着忙碌到连灵魂都不得宁静的我,病不得已,终于放下乱事缠身的奔忙,入院手术。一个月的医院手术后吃药打针输液闲散时光,使我感到“无案牍之劳心”的清静,它让我突然认识了人世间最重要的东西。有人说:“病是生与死之间的一种微调,它让我懂得了生死的意义,就象不停地上着哲学课。”细想起来,真是如此。

住院的那段时光,贤惠的妻子待我如孩子一样陪在身旁,每天把病房收拾得十分温馨,有烦恼时总能得到她的帮助和安慰;执班护一士站在病床前柔声细语地提醒病人平日注意事项,会在给我输液打针的时候,用象弯月一样含笑的眉眼象哄小孩一样,说:听话、乖、不疼。我只能将自己变成一只温顺的小猫小狗,听任护一士摆一布。在被摆一布的时光里,一切都徒劳无益。病房里安静到可以听到每个人的呼吸,甚至心跳,我听到楼外风从春天的树梢上吹过和鸟儿在叽叽挣吵。不知疲倦的清洁工在一遍遍托着净的发亮的地板,因为病房的寂静,视乎听着药液流过我血管的声音。

原以为手术后可以静静地读书,带来了一叠平素里买来没有时间翻看的书,想着很奢侈的享受一下在病床上读书的时光,但不知是麻*药的作用还是医院氛围感染,读不到几行便迷迷糊糊欲睡实醒,说醒又醉,书读不成了,就这样静静地散漫着、流逝着即不能做事,又不能读书的时光,而觉得心疼。在高入云端的住院楼上,临窗而坐,看地下芸芸众生,花花绿绿,如蚁如峰,车如壳虫,行色匆匆。只有医院门前,映照着两岸高楼与青绿的黄河,悠闲流过,催使人想起“逝者如斯夫”的感叹,想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空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顿悟,可是这何时而入的声带疾病,却让我无能为力,不能说话,不能阅读、不能吃东西,这段不忍心浪费的闲散光阴,将我一路疾奔的`灵魂,重新安放在从容向前延伸的轨道。

术后静养的日子,才发现不说话有不说话的好处,才明白沉默是金的涵意,才知道声音有时是很害人的东西,常使得思考未成熟而走风漏气,以致祸从口出;不能阅读也有不阅读的好处,以免叫他人的爱恨情仇,牵引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全身心的静下来,回味与思考,家人和朋友一直关爱着我,无论我身处何种境况,即使在病中,身边有爱,就有力量,电话里传来轻轻的一声问候、一条短信,病榻前的一束鲜花,都让我感到痛苦的减半,温暖倍增,对于那些帮助我摆脱困境,让我心存感激的电话、探访、礼物、鼓舞和关爱,他们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深深地影响了我,似乎人生才开始成熟,在知命中褪尽铅华,呈现本真。

在养病的日子里,沿清静燕河溯源而上,回到那些曾经戏水逗留逃课的岸边,小坐沉思、回忆留恋。年少的时候,每年感冒、闹肚子不断,半夜里父母抱着投医看病的煎熬已经记忆模糊了,但父母陪在身边的温馨却历历在目,那时的我,并没有什么理想,父母也对读书不寄厚望,调以轻心,最大的理想是当个生产队记工员,拿着本子提着笔,不出苦力而已;小学常常逃课,常跟着村戏班学戏唱秦腔,几个伙伴跑到生产队的玉米地里偷偷采摘已经有了成熟芳一香的青玉米,然后偷偷到山坡上找柴草点火去烧,贪吃未烧熟的青玉米晚上拉肚子,甚至忘了第二天考试,进入考场,才发现书包的文具全部丢在那片烧吃玉米的向陽的山坡上。看不惯守庄稼的光棍老汉引着一个寡一妇睡觉,用柴棒操着屎糊往光棍的门锁,光棍引着寡一妇夜里开门时臭的骂人,正睡时我们又给庵房上扔土块,现在才明白那时实不应该打扰他们的爱情。

可是在梦里,却念念不忘山坡上那温暖的陽光,烧玉米的柴火,甜甜的玉米,鸟儿在头顶悠闲飞过,书包在草丛里安静的熟睡。那样的时光,甜蜜、无忧、明亮而宁静,陽光温柔抚过,可以听见琴弦拨动的叮咚声响。

董事后学的第一条格言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为言而感,惜时如金,发奋读书,朝起暮归,疲于奔命。而今,行至途中,回首观望的时候,才会明白,对时光的爱惜,在于善待。

上一篇:东陵街道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下一篇:初中毕业典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