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领导力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中的作用

2024-05-13

校长领导力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中的作用(通用8篇)

篇1:校长领导力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中的作用

大兴区校长论坛征文

校长领导力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中的作用

近年来,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教育研究者借鉴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理论、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教育领导力”或“校长领导力”的概念,其中有不少内容和想法值得借鉴。在他们看来,一所学校的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教育教学理念、管理经验、智慧胆识以及个人魅力等,都能成为其带领学校走出困境、创造业绩的重要因素和保障。

什么是领导力?

所谓领导能力就是激发他人跟随你一起工作,以获取共同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积累获得的。领导力完全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无法客观测量,也不能通过学校学习掌握。企业家这方面能力显著,因为在创业过程中,他得更多依赖于个人的感召力来吸引他人投到麾下,没有现成的优良物质条件可以凭借。

什么是校长领导力?

所谓的校长领导力是要求校长具有综合素质和管理才能,不仅要有管理的思想和艺术,更要用心去推进全面的管理工作,而不只是把管理当作权术和技巧,把学校视为自己可以令行禁止的独立王国。所谓用心,包括对事业的思索与探究、对工作标准及其细节的把握、对学校整体发展的渴望、对学校的责任与情感,以及对师生员工的理解、体谅和耐心等。有了用心办学的校长,学校的整体发展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带出一支用心工作的教师队伍和用心成长的学生群体。

校长领导力应该包含以下几种素质:一是敏锐的洞察力。这方面的素质要求校长能够熟知学校的各个环境要素及其关系,相对广博的见识,开阔的视野和对教育规律了然于胸的专业素质。旧环境的一个可怕现象是习惯和麻木,校长要打开局面,需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像作家迸发灵感一样,不断发现校内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的秩序,正确预期重组的结果。二是协调关系、整合资源的能力。旧环境的改造会牵涉各种社会关系,如历史遗留问题、旧的人际关系等,因此要求校长具备协调周边关系的外交技巧,具备凝聚校内共识、重新整合分配资源、权衡利弊、正确决断的能力。三是目标明确,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决心。旧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具有明显的惰性和惯性,学校又是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地方,还要面对非正式群体以外的专家势力的消极作用,这对校长往往成为一个更高的要求。四是公关能力。关系是一种生产力,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关心尤其重要。要改变一个局面,仅凭校长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上级的支持不仅可以大大拓展学校获取资源的空间,更是树立校长威信、让校长领导力加倍放大的有效契机。

目前,我区许多的中小学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与校长们的努力和发展思路是分不开的。我在优化校园环境,形成环境育人这一办学特色工作中,深刻的认识到:利用学校环境促进人的个性最大限度的发展,校长的领导力是重要因素,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榆垡镇第二中心小学为例,校长领导力的充分发挥,大大改变了学校的物化环境和人文环境,使一所设备落后,办学举步唯艰的农村小学在较短时间内面貌焕然一新,实现校园环境的效率最大化,超越了环境的制约。

集思广益,精心筹划,是校长领导力发挥的外在表现。我校自1990年迁入新址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环境的改造,这要源于我校的环境育人特色。1995年起,我校把环境育人的目标定为:经过多年的努力,要把我们的校园建设成为一个集“花园、果园、乐园、校园”为一身的“四园式”学生校。据此目标,我们发动全体教职工为学校的环境建设出谋划策。我们将校园分成迎宾区、宣传区、学生作品展示区和教育教学活动区,这四大板块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分别由专人负责设计规划,方案要拿到班子会上讨论决定。经过几年的分步实施,目前我校迎宾区的四个连接的椭圆形花坛,花团锦簇,生机勃勃,大门上“勤学 守纪 文明 进取”的校训庄严醒目,校门内影壁墙上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更是让人要心怀祖国,放眼世界,整个区域预示着学生和老师将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上成长开花;我们把学校东面和南面的围墙建成了宣传区:绛红色的琉璃瓦为顶,红白套色的墙壁上展示着我校的校歌、校风、办学宗旨等学校发展的主旨精神。为了宣传奥运精神,我们把福娃、奥运口号、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等内容也进行了宣传;涌路两侧的板报和橱窗是学生作品展示区,少先队负责定期组织更换作品和内容,让更多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在教室前我们中下了山楂树和柿子树,学生们在享受清凉的同时,还要为果树浇水、施肥、疏花、疏果,最后采摘品尝,这个设计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还锻炼了学生,依次为资源我们还和大兴四校建立了16年的手拉手关系,今天两校的手拉手活动依然如火如荼。

身先士卒,带头实践,是校长领导力应有的一种素质。在改造校园,形成环境育人特色的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校长的身先士卒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96、97年学校经费少,没钱顾人改造设施,怎么办?自己上!我们全体领导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建花池,铺涌路,栽花种树„„看到我们在干,一些年轻的男老师也主动的加入了。我们的建设大军日益壮大!我认为:我们不仅建成了花池,铺就了涌路,更重要的是铸就了一种精神。此后,2003年非典期间,领导干部和教师们一起深入村庄送试卷,开设“树阴课堂”。那一年起,我校的教学成绩连续两年获得区教育教学一等奖。随着生源的减少,校园环境保洁难摆上了我的办公桌。如何办?校领导带头承包清洁区。现在我校教职工,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清洁区打扫干净。可以说,我们的学校无论何时都是干净整洁的。

一所学校的发展与特色的形成与学校的校长及其所领导的团队有很大的关系,古今中外的例证极多。新创建一所学校,举办者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凭借的财力,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设计,综合考虑一步到位,一般都能体现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水平。相比之下改造旧环境使之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困难就大大不同了。旧环境改造,意味着业已存在的环境已经过时,其状况已经到了阻碍事业发展的地步,往往是任凭怎样改造,结果始终不如人意。这种情况下,正确发挥校长的领导力,就成了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书香校园、文明校园、会说话校园”的目标,表明了国家对环境育人作用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学校环境是社会大环境中的子环境,子环境中的许多因素会因为社会大环境的迅猛发展很快变得不合时宜,人们无力改变大环境,但能够通过优化组合,主动改变小环境,实现小环境的效率最大化。在现有的环境中,加强软要素的建设,让校园每个角落都透出人文气息,展示出环境的教育意义,不仅仅受教育者得益,身处其中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耳濡目染,同样受到教育。发挥校长的领导力,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不仅要在认识、利用环境上起主导作用,更要在改造环境上能够先行一步,从而超越环境的制约。

撰写人:榆垡镇第二中心小学 副校长 杜万杰

篇2:校长领导力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中的作用

全国中小学校长与中层干部、班主任与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各教育局(教委)、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继教培训中心、中小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并更好地配合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开展和推进“三名工程”(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校长和教师队伍,进一步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拟定本培训计划。请你单位组织和根据实际情况选派人员参加。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校长领导力及中层执行力与特色学校发展研修班(简称《校长班》)

(一)研修背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这一阶段学校教育将呈现多样化有特色和优质化创新性,这对校长领导力和中层执行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新的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对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提出了相关要求。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发展的理想境界,是办学者的至高追求,也是时代赋予校长们的崇高历史使命。

(二)参加对象:各教育局干部、中小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及后备干部等。

(三)学习内容:校长专业成长与特色学校创建及发展;文化引领与学校发展;校长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智慧;校长素质与学校品牌建设;当代校长角色把握与办学领导力;校长领导力的开发与提升;中层干部的定位与作为;教育发展纲要与学校内涵提升;学校管理决策与执行;绩效工资设计与考核及持续改进;学校管理与管理学校;名校发展与名校长成长启示;教育均衡化发展与学校特色挖掘及培育;校长压力调适与情绪管理;薄弱学校突围及成功发展等。

二、课堂有效教学、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暨德育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创新培训班(简称《教师班》)

(一)培训目标:

聚焦课堂---剖析典型课例,打造优质课堂,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有效教研---课堂观摩、课例研究,努力促进创新型、研究型 — 1 —

教师生成,以提升有效教研能力;名师成长——从多角度透视名师的成长过程,找到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以提升教师专业成长能力;德育创新——改进德育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参加对象:

1、各中小学骨干教师、教务(教研)主任、年级(教研)组长和分管教学、科研校领导和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有关人员;

2、各中小学班主任、德育主任、团队干部、辅导员和分管德育校领导及教育局干部。

(三)学习内容:

1、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有效课堂教学艺术;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课堂教学本质与分析;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运用教学质量监控工具进行管理的思考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中小学心理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与师生交流艺术;课程中的评价改革与优化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听课评课技能训练;有效课堂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新课程背景下创建有效课堂的实践(洋思、杜郎口、衡水、兖州、昌乐、即墨、灌南等)及思考等。

2、班主任与德育管理: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成功教育的核心是德育;班主任师德教育与专业素质;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与现代班集体建设;班级管理技巧与策略;班主任人格魅力与幸福人生;优秀班级的特征及成功步骤;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与家校协同的十大策略;“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与预警制建设;青年班主任的心理减压;班主任工作法律风险规避及权益;德育创新与班主任工作艺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管理;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科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业与道德评价;中小学队团工作创新等。

3、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有效教学的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有效组织与实施;主题式校本研修;教师教科研与教育科研;学习型组织建设与教师主动发展;校本教研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校本教研模式创新;教研组长素质与教研活动策划;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人生与名师成长等。

三、时间地点(第一天为报到时间)

第一期2011年12月16—22日上海/北京第二期2011年12月26—1月2日深圳/海口 第三期2012年01月09—16日深圳/海口第四期2012年02月01—08日深圳/海口 第五期2012年02月22—28日北京/南京第六期2012年03月16—22日 杭州/深圳

四、培训方式与特色

(一)本研修培训通过专家报告实现专家引领,通过名师座谈实现经验分享,通过走进名校,深入课堂实现业务素质全面提升,通过人文参观考察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二)届时将组织考察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海南、香港、澳门等地知名中小学校和人文景观。

五、联系方式

电话:(010)58808596*** 传 真:(010)58808596

联系人:付老师李老师邮 箱:bsdgy2001@126.com

特别提示:

1、欢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室、教培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和广大中小学校组团参加,届时将根据人数和学员学习态度由“中国学习型组织研究会”授予组团单位“学习型组织”荣誉称号;

2、我们还可根据您的要求另定培训时间地点及内容;

3、授课专家、考察地点等具体日程安排请来电咨询。

附:报名表

中国校长培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

………………………(填好后加盖公章复印传真或邮寄至北京)………………………

全国中小学校长与中层干部、班主任与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报名表

篇3:校长领导力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中的作用

一、价值领导力的内涵

何为价值领导力?即有意识地运用人类基本价值、社会主流价值和组织特殊价值原则, 去规范、引导和整合组织成员的个体价值观念, 以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组织目标和远景的能力。校长应不断强化自己的价值领导意识, 不断推进自己的价值领导实践, 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领导能力。

二、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是办学理念提炼与形成的关键

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的逐步推进, “教育家办教育”的理念变得日趋重要。教育困境的改变, 教育质量的提升, 办学理念的提炼与形成都迫切需要一大批教育家。而在其中, 校长成为教育家更是重中之重。一名普通的校长和一名教育家的校长治理下的学校常常会呈现截然不同的教育景观。毋庸置疑, 二者在对教育规律的领悟、教育本质的把握、教育价值的追求及办学理念的理解等诸多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 但二者价值领导力上的差异应是一个关键性因素, 这也成为很多研究者的共识。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所强调的那样, 真正的教育家必须具有很强的价值领导力。那些堪称教育家的校长和普通校长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具有很强的价值领导力, 后者则可能连价值领导的意识都没有。

不少学校致力于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理念, 并倾力将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但一些学校也存在办学理念缺失的现状。尽管各个学校存在的情况不同, 但都可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理想型、口号型和刻板型。无论是理想型、口号型, 还是刻板型, 都偏离了当前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对办学理念的要求, 不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而之所以出现办学理念不当的关键原因, 就在于校长的价值领导力。

办学理念的提炼与形成, 反映着学校管理者的教育哲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校长) 领导学校, 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价值领导力必然体现在办学理念提炼与形成上。每一个学校都有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历史, 校长要对学校过去的办学理念进行价值判断, 做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其次, 校长善于运用人类基本价值和社会核心价值观, 对学校的价值理念进行价值整合, 提炼与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提炼和形成更重要的是实践和运用, 更需要校长对于价值理念的得力引导和实践。办学理念应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领域, 此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对校长的价值实践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校长有坚定的价值理念和将理念付诸实践的决心。从价值判断、引领、整合到实践, 办学理念的提炼与形成是校长价值领导力的完美体现。换句话说, 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是办学理念提炼与形成的关键, 这也是那些堪称教育家的校长和普通校长的根本区别之一。

三、校长如何提升价值领导力

1.阅读与思考, 是提升价值领导力的前提条件

学习力是校长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且作为一名校长也要有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首先, 校长要学会阅读。阅读一些有关苏霍姆林斯基、杜威、蔡元培、陶行知等人的著作和传记, 学习古今中外名校长的治校之道和办学理念。其次, 校长要学会思考, 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和人发展的规律, 为校长价值领导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反思与借鉴, 是提升价值领导力的必要环节

校长的成长也需要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具有价值领导力, 总结学校成败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其次, 校长要学会在相互借鉴中发展。校长学会在反思与借鉴中整合出具有自己和学校特色的理念和共识, 并将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才能办一所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

3.沟通与倾听, 是提升价值领导力的重要途径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 要进行深入的沟通和良好的人际交流, 以获得广泛的理解与认可。校长要学会倾听师生员工的心声, 倾听他们的困难、他们的幸福, 感受他们当下的生活状态, 在良好互动的过程中, 校长成全了教职工, 教师也成全了校长, 进而促进校长价值领导力的提升。

4.实践与检验, 是提升价值领导力的根本保障

实践是检验校长价值领导力的重要标准, 校长价值领导力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得到全面的提升。理念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经历从理念到实践、实践到理念反复的过程, 为校长价值领导力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办学理念是校长源于办学实践又反作用于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与价值追求。办学理念的提炼与形成不仅需要校长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 校长的价值领导力也是关键的因素。校长应通过阅读与思考、反思与借鉴、沟通与倾听、实践与检验等路径, 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领导力。

关键词:价值领导力,办学理念,实践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谈谈校长的价值领导力[J].中小学管理, 2007 (07) .

篇4: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

一、当好顶梁柱,团结一班人,建设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集体

团结的作用是巨大的。历史与现实的经验足以证明,大到国家建设、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小到一单位一团体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团结。团结就是力量。班子团结是校园和谐的前提,是学校前行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为校长首先要在团结上下工夫。

我当校长之初,面临的是一所三类校,办学条件差,学生基础差,教学质量差,好学生不愿意来,好教师要求走,但就是凭着班子成员的团结务实,靠广大教师的团结一心,靠不怕吃苦不怕累的团结实干精神,五年时间使学校实现了质的飞跃。对班子,团结决定地位。一个集体,团结决定我们在上级领导眼里的地位,决定学校在同行竞争中的地位,决定班子在学校内部师生中的地位。没有团结的班子,学校就会出现帮派,上级会很操心;没有团结的集体,就形不成积极进取的局面,在各项评比中就会常常憋心;没有团结的领导,师生们就会失去方向,工作学习就会很闹心。 对个人,团结决定命运。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人和事业旺。团结也决定每一名干部的成长和进步,干部是生长在事业上的苗,事业是一片沃土,苗就会长得壮实,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单位这块事业的兴衰紧密相连,有了事业的发展,才会有个人的进步。

团结也是校长的基本功。一个学校的好坏看校长,一个班子的好坏看班长。为此,我们着力要求班子修炼好五功,即对班子集体的驾驭功、正副职之间的配合功、对班子成员之间的协调功、对可能出现思想分岐前的化解功。经过不断努力,我们的班子做到了五功过硬、觉悟高、作风实,素质好、能力强。

团结更是一门领导艺术。在加强班子团结和全校教职工团结上,主要是做到六靠:一靠事业凝聚。希望高中这块事业,是市委市政府的德政工程,是国家民族教育的试点工程,更是我们这个领导班子的责任田,我们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只有党和政府的民生工作有成绩,只有更好地撑好这个门面,我们才有脸面,才能上对得起党和政府,中间对得起200多名教职员工,下对得起希望的贫困学子,几千个家庭。二靠学习铺垫。理解是达成共识的前提,学习是实现理解的条件,每次中心组学习,通过对一些观点的解读,可以在学习中使大家领会一些理论内涵,为增强班子团结做好前期的准备,保证不出现不团结的问题。三靠制度约束。单位有单位的规矩,党有党的要求,一个领导班子的团结一心,需要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度,坚持好“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党的十六字方针,就不会出团结方面的问题。四靠人格感召。人们说,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循其步。作为校长,做人要求实,做事要求真,人格魅力是实现志同道合的更有效方面。五靠感情沟通。人要讲感情才可亲,事要常沟通才可信,学校要和谐才发展,领导要知人情冷暖,校长必须有人情味,有同情心。六靠和气优化。越是在团结的局面下越要讲团结,在和气中优化和气,让班子同道,才能师生共赢。

二、做好公平秤,端平一碗水,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内部体制

管理的对象在事不在人,管理的目标在本不在标,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我理解,校长的价值是制定出规则和标准,而不是当裁判。领导是一杆秤,集体是一碗水,秤公平,水平静。所以我一直坚持从严治校,让规范的秩序成为学校发展的保证。

一是坚持从严治校,就要从严治“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心声是言论的前奏。我一直主张,人人都应该有一个平常的心,越是敏感的问题越需要冷静地去思考,沉着去面对,否则就容易出现不妥善的行为;要有一个奉献的心,先舍后得心安理得,生活在集体当中,要想让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必先使自己满足社会的需要,对别人没有使用价值,就说明我们自己本身没有价值,要用社会规范去处理利益问题;要有一个无私的心,为人不可贪为官不可奸,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我们只有自己走得正行得端,才能得到群众认可;要有一个感恩的心,知恩知责才能为师为生去担当,要求别人对我们肯定,我们首先去肯定别人,让师生得到发展,我们自己才能有发展。

二是坚持从严治校,就要从严治“风”。兴文明之风,反对野蛮的习气,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兴诚信之风,反对虚假的做法,待人以诚,处事以信;兴博爱之风,反对小家之气,做有爱心的人,做有大爱的事;兴博学之风,反对无知的行为,用学习提高学识,用思考丰富思想。

三是坚持从严治校,就要从严治“形”。管理靠制度,不能靠权威,要对所有成员都应该一视同仁,建立面向全体教工的劳动纪律,一个标准去执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分配有规则,奖励有标准,要建立以岗位为依据、以贡献为尺度的分配标准,提高待遇以提高质量为前提,落实政策以履行职责为条件。用人看品行,也要看能力。让严于律已,勇于进取的人时时有施展的平台;让甘于平庸,不愿担当的人,失去发展提高的机会。

三、当好设计师,描绘一蓝图,建造一个高速发展的特色学校

发展学校是保障师生利益的根本,也是体现校长价值的渠道。没有学校的发展,就不是以人为本,就不是一个好校长。这就要求我们校长要有创新意识,科学判断形势,探寻发展出路,敢于跳出旧模式,积极谋划,大胆实践,改进方法和教法,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为学校描绘并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一是盯住目标找差距。有目标就有方向,明确差距就是确定重点。确定目标,就是立足今天,展望明天;明确差距,就是清楚从今天到明天的距离。在分析形势中找到目标,在理解责任中明确目标,也要在了解对手过程中看到差距,更要在解剖自己的过程中承认差距。我们确定的学校发展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性、高素质,充满科学、民主精神的高中示范校;打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创造、有特色”的多民族人才成长乐园。具体为达成“八校”,即:高中教育示范校,课程改革样本校,教育质量优质校,民族教育特色校,人才培养基地校,精神文明先进校,人民群众满意校,对外交流窗口校。我们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道德,有科学文化,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创造型人才。具体为实现“四有”,即: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健康的人格品质。

二是挖掘潜力找出路。潜力就是我们经过努力能够具备的能力。发挥潜力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的过程,就是我们从今天走向明天的努力,不断努力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好的生源不会自己来,更不会是竞争对手送来,只有我们自己努力争取来。好的教育质量不会在放松中实现,好的教学质量不能光靠别的人努力来实现,只有靠我们自己在不断改进不足的过程中,只有靠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中,只有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来实现。

三是创造业绩找位置。有为才有位,有绩才叫业。学校的出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我们说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找理由不如创造业绩找位置。差距让我们看到自己今天的位置,目标让我们看到明天的位置,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在从今天走向明天的过程中,创造出让领导认可、让师生成功、让群众满意的成绩来。为此,要树立新的实践观,把学习作为实践的第一环节,不断提高每个人的素质;要树立新的工作观,把服务作为工作内容的第一要素,领导要把服务教师成长作为工作的第一要素,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成材作为工作的第一要素,教师的价值在学生的进步中体现,领导的价值在教师与学校的发展中实现;要树立新的奋斗观,把发展作为领导干部素质的第一要求,学校所有要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发展”这两个字上。诠释希望教育办学思想是为了发展,定规划、定制度也是为了发展,统一学校名称,争取教师编制,争取资金支持,改善办公条件,努力筹划和落实学校改扩建工程,办理校园土地证,拔出多年占居我校校园的钉子户使学校的版图得以完整都是为了发展;学校所有手段的目的和立意,也都在“发展”两个字上,分配制度改革、新疆生就医改革、提高晚课费标准、减税增收是为了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外出学习考察,培训青年教师,自主学习、听力、诵读等特色课的开设更是为了发展;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发展开展,教学活动是为了发展,党团组织活动是为了发展,文体活动也是为了发展。学校有了发展,学生就有了明天,个人就有了业绩,学校的每一名员工和学生就都能找到自己明天的位置。

几年来,正是因为全体教职工默默坚守在教育的净土上,勤于耕耘,乐于奉献,以高远的气度、高明的识度、高雅的风度、高强的力度影响和教育学生,也才有今天希望高中的发展。学校获得了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文明单位、长春市数字化校园首批实验校、长春市教育局先进党总支、长春市“三A”学校等多项荣誉。在长春市说题比赛中我校教师不畏强手、努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生物学科获团体总分第四名;笔试有33人获奖,其中有六位老师获得了一等奖;说题有12人获奖,其中三位老师获得了一等奖、两位老师分别获得了学科第一名的佳绩;三位老师被评为解题能手。一批教师成长为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市名师、骨干教师、教育科研型名师,并在各种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奖。学校实现了高考跨入同类校前三甲、改善办学条件的历史性跨越。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无论你望得多远,仍然有无限的空间在外面。”新的美好蓝图和目标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和实践。志在顶峰的人,不会在半坡退却。而我们的人生也需要生命过程的奋斗与光彩!我和班子成员一道愿意在未来的工作中舍一己之小,怀事业之大,将风帆挂上桅杆,把理想付诸行动,带领全体自强豪迈的希望人在教育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拼搏进取,努力创办创造发展的品牌校!“一体两翼”育希望特色,创造发展树高中品牌。我们相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希望人一定能对得起学校近60年的历史;我们也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希望高中确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更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希望高中这艘现代化巨轮,必会乘改革之风,扬人本之帆,握科学之浆,行发展之船,乘风破浪、永往直前,驶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长春希望高中)

篇5:校长在学校中的作用

一、加强师德建设,促校风和谐发展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职业道德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于一些教师的作为令人担忧,如工作不负责任,不安心从教,对现行的绩效工资实施存在过高的期望和存在不满情绪,有的甚至产生不理性的行为,有损教师形象。在教学中,存在倦怠的行为,在个别教师中存在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极端思想。所有这些,主要源于现实社会和教育现行的体制:如分配制度、各种选拔性考试,如来自于学校内部的评价和来自于学校以外的社会、家长的诸多舆论和企盼所产生的压力,从而导致了教师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整体不乐观。从职业、职位、职务劳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的特殊性——即周期性长、未能立竿见影,远远跟不上信息时代人们所追求的效益,而产生的投入厌倦、投入疲惫,教育者在评价收入时,难以说多少,只是不够刺激,尚缺优势。诸多问题困扰在教育者本人的身上。因而,在教育内部时而会产生违背职业道德或是职业道德不到位的问题。因此,教育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建设,促校风和谐发展。

1、要提高全员的政治思想认识

在学校里要重视常规的政治学习,通过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学习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分析研究古今我国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通过正常的学习、领会、认识,使教育者有一个健康的、有理论依据的、有楷模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通过学习,使教育者更有希望、更有信心、更有动力。

2、维护和提高教育者的人格尊严,激励教育者自尊、自爱、自我修养。

人生活在社会上,有思想,有自尊和有受人尊重的需求。封建社会的师道尊严,现代社会的人格权,前者强调绝对的尊重,后者表明既要受人尊重,又要尊重他人,显示平等。教师的职业面向学生,学生来自于千家万户。教者也是人,不能把他神化,不能过份的强调为人师表,而使他人的自由人格造成缺失,但也需要社会、家长、学生的尊重,教者的自尊,促使学校教师人格魅力产生教育效应,使教育者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得到保障。否则,什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都属空谈。因此,加强师德建设,维护和提高教师的人格尊严十分重要,教师的道德品质、理想情操、为师从教、为人师表所表现出来的品格都直接影响到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这显示了教师职业的重要,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健康高尚的人格,要能自觉地进行人格修养,要确立爱岗敬业、刻苦践行、身为人师学高为范,使全社会都形成尊师、重教,使教师的人格尊严得到真正的保障,并能以自身人格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对象,直接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为造就新一代的人才而尽职尽责。

3、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要求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理性对待当前教育内部存在的不足和绩效工资在实施过程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做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促教风和谐发展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主任杨银付在谈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创新专题时指出:当前我国的教师队伍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城乡的差别更加突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属于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典型国家。教师队伍庞大,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诸多方面表明与现代化教育不相适应。这里,以我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师队伍现状及知识结构为例,我校创办于1996年,是一所普通的完全中学,在校学生2650人,设48个教学班。现有专任教师134人,其中,女教师8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在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有12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有100人,中学二级教师有18人。未评职称的有4人。教师的年龄和性别结构:在专任教师年龄结构中,25岁以下1人(女);26-30岁为11人,其中女性8人;31-35岁为42人,其中女性28人;36-40岁为37人,其中女性25人;41-45岁为28人,其中女性19人;46-50岁为8人,其中女性2人;51-55岁为3人,其中女性1人;56-60岁为4人。教师的学历结构:在134位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的64人,占48%;专科毕业的65人,占49%;高中阶段毕业的5人,占3%。学历达标率为96.3%。教师的学科专业结构:134位专业教师中①中文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28人,现担任语文教师20人,8人改教其他学科。②数学专业19人,现数学教师21人,现在任教中2人专业不对口。③英语专业21人,现任教英语教师21人,均专业对口。④物理专业7人,现任教物理教师9人,2人专业不对口。⑤化学专业(含生化专业)6人,现任教化学教师6人,均专业对口。⑥生物专业(含生化专业)7人,现任教生物教师7人,均专业对口。⑦地理专业6人,现任教地理教师7人,1人非专业对口。⑧政史专业(含政治、历史、哲学)16人,现任教政治、历史科20人,4人非专业对口。⑨体育专业7人,现任教体育教师6人,均专业对口,其中2人任教科目不对口。⑩计算机专业4人,现任教信息技术教师2人,2人不专业对口。⑾美术专业5人,现任教美术教师3人,2人不专业对口。⑿音乐专业3人,现任教音乐教师3人,均专业对口。⒀工商管理1人。其他专业4人。

从以上的数据反映,我校属于中等规模学校,从教师的年龄结构说明我校的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40周岁以下教师91人,占68%。教师队伍年轻化。女性所占比例大,在农村中学的管理方面属于弱势。教师的学历达标,但作为一所完全中学,本科人数偏少。从教师专业和学科方面,教师所学专业和所教学科相对口的有语文、英语、化学、生物、体育、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学科,占所开设学科对口率67%,由此反映教师所学专业和任教学科不对口的问题在现阶段学校中较为普遍存在,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终上所述,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

1、现代化教育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仅要重视年龄、学历,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教书育人”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要发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要树立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才能形成好的教风。我校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是难得的,这支队伍充满青春活力,开拓进取;女教师多,充分发挥女教工半边天的作用,今后多吸纳更高学历层次的教师,提高学校的教研、教学能力,着力解决教师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加强校本培训,优化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教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应当坚持既教书又育人。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学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在教师队伍中实行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制。根据地方的不同情况,定期考核教师的德、能、勤、绩、廉,并落实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从而达到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效益,促教风和谐发展。

三、提高教师能力水平,促学风和谐发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把教育质量的重任委以教师,教师理所当然要有高的素质能力,才能承担得起这重任。《规划纲要》指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因此,加强学校师资建设,提高师能水平是重中之重。

1、教育者应确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因现代的社会信息万变,知识的老化、知识的滞后、知识的不对口,势必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原本渊博的知识时有派不上用场,或是解释不了现代的各方面的现象。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确立终生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或是经过潜身的研究,有超前的理论和前瞻,来指导学生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探究精神,使学生不拘泥于圈圈、套套,敢于异想天开,有发散思维,有敢于拚搏的劲头。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颠,诺贝尔奖才有可能再一次由中华民族之骄子领到。所以教育者要坚持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教学技术,特别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术,学习新教材、新知识、新理论,为培养“四有”新人而努力。

2、加大教师知识培训力度,培养专业型的新教师

目前的教师现状不容乐观,老、中、青结构存在不合理和断层或隔阂,或相互之间难已融入,难已沟通,甚至个别地方存在各行其道,盲目自导,用落后的已经在实践中证明是必须摒弃的教育方法方式来指导学生。这样一来,肯定教学要出乱子,难已适应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需求。因此,应从不同的年龄结构、不同的学历层次、不同的学科专业进行教学教育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在职的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这是加强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3、强化教师基本能力训练,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现代青少年的思想和社会意识都在随着时代的向前而不断变化,新生的事物层出不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教育的一大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材已做了改革和在逐步试验推广,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务必组织教育工作者进行基本功训练。如:动手操作能力——书写、实验、演示等包括信息技术操作等;动口分析说明能力——解说、论理、演讲、谈心、心理辅导、分析说明等。

篇6: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校长的综合素质

1.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校长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带领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建设者。作为校长要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理论水平高,政策性强。校长还应忠于教育事业,为人正直廉洁奉公,为人师表,勤奋工作,能为校师生做出表率。

2.校长的文化素质。领导好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校长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1)校长要根据国家方针、政策,综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做出果断灵活的决策。(2)创新能力是指校长解放思想敢于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目标,能够引导全体教职工进行教研和教学改革,办出学校特色。(3)组织能力是指校长通过合理的组织程序的结构,处理好各种事务,有效完成教育教学的能力。(4)交际能力是校长同上级各部门、学校之间、家长、社会、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沟通与联系,处理好各种矛盾的能力。

二、校长的管理模式

1.实行目标管理。校长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规格、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社会的要求制定出学校近期、中期、远期的切实可行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本校教师的优势,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对学校各个岗位同时制定出相应的工作目标,让全体教职工劲往一处使。当然,学校办学目标应在教育发展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学校各部门要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努力,切实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到人,做到管理出成效。

2.实行民主管理。学校工作多而复杂,校长应充分调动和利用每位教职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工作增加透明度,秉公办事,充分发挥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让每位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让他们感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工作才有热情,教育教学才会稳步向前。

3.法规、制度管理。学校法规管理应包括两个方面:(1)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及有关规定,特别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学校应当做到依法治校,从严治敎。(2)在国家法律、政府法规范围内,结合学校的实际,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用来约束教职工的行为,用于加强学校管理,制定出各种措施,目的是为了使学校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学校的法规管理非常重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事不对人。但作为校长应支持和鼓励教师大胆工作,应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责任心,爱岗敬业,乐教善教,具有创新工作精神。在生活上应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位教职工的困苦,不论是生病,还是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校长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排忧解难。教职工就会感到校长是他们的贴心人,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回报校长。感情管理也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之一。

4.教学管理

校长在教学管理中应做到一下几点:

(1)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教育规律是由教育本质所决定的,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密切相关。当今科技突发猛进地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计算机的迅速推广和运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这给教育的发展带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学校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增加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适应时代的需要,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技能。

(2)按照教学原则进行教学管理。教学原则是根据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根据教学目的、教育方针提出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当今社会,这个基本要求越来越高了。教师要智力培养与心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思维训练与操作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收敛思维训练与发散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深入与浅出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校长不是这些教学法原则的直接贯彻者,但应根据这些原则去指导和督促教师搞好教学,根据这些原则领导学校管理。

(3)教学的宏观与微观管理。校长对于教学管理主要在宏观方面,同时也要兼顾微观管理。在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确立教学指导原则,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且广大教职工能接受和采纳;有明确的、特色的、能反应自己学校的教学指导原则。有明确的、有调控力的、有配套的教学管理构思。有明确的责任及相应的奖罚制度。

5.其他校务管理

校长对学校应进行全方位管理,以教学为中心,但也应加强其他方面的管理。

(1)图书室管理。图书室是直接为学校服务的,从图书馆室的设备、管理人员、各类图书购置等方面校长都要操心,做到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藏书量大,使用率高,开拓师生知识的视野,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

(2)师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的提高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学校各方面的培养和扶持,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是等不来的,校长应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给他们在教学和教育科研施加一定压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学业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鼓励教师认真撰写论文,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校长应在培养好的教风上下功夫,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3)学生管理。校长应充分发挥少先大队,各班主任的作用,在学习、生活文体等多方面关心每一位学生。在新的形势下,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抓起,用学生身边发生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做到以理服人,真诚相待,学生才会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才会刻苦学习,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4)后勤财务管理。校长面临经费短缺、入不敷出的困难,应该合理计划,周密安排有限的资金。在支持教学方面,要有超前意识,舍得花钱,购置教学设备,支持教育科研,奖励教学上有贡献的教师。对生活有困难的教职工及时慰问。但要符合财务管理规定。

篇7:课题研究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校;特色建设;课题研究

特色是指某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特点。所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1]。那么学校特色可以直观地理解为学校办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色彩、风格、特点。具备了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色彩、风格和特点的学校就是特色学校。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将教育科研作为打造学校特色的有效手段。那么,课题研究作为教育科研的主要形态,在打造学校特色方面究竟有何功能与作用呢?

一、问题的缘起

在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中小学校乃至幼儿园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科研现象,即学校申请课题研究的动机是为了打造学校一项或者多项特色,而不是从学校的“真”问题出发,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工具性。那么,对于通过教育科研试图打造学校特色的做法应该如何进行价值评判呢?首先有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明确并探讨。

一是要厘清课题研究与学校特色两者间的关系。二是要弄清楚课题研究能否打造学校特色,形成特色学校,并从实际案例中找出有力证据。如李希贵所在的北京十一学校、窦桂梅所在的清华大学附小是有办学特色的,还有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黄冈中学、昌乐二中等,这些特色名校,是通过课题研究打造出来的吗?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打造学校特色是否有特定的实践途径与操作流程。四是课题研究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打造学校特色。

在回答上述四个问题之前,还需要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学校特色?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也是一个时髦的话题。社会与业界对其有质疑,也有高度认可。在学校办学实践中,每位校长都喜爱这个话题,也在不断地以教育实践尝试着去诠释特色学校的涵义。围绕上述问题,以下将从概念辨析、关系梳理和可能性分析的视角,浅谈教育科研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

二、学校特色的定义

在一项对北京市70所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学校的研究中,将学校的特色定义为“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相对独特、稳定和优质且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格。真正的学校特色具有优质性、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发展性、公认性等特征,应惠及学校多数学生或所有学生”。[2]可见学校特色既应满足学校追求自身独特性和与众不同的需要,又应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且应惠及多数学生甚至所有学生。也有学者认为学校办学特色应该是打破“李希贵之问”中提出的“学校办出特色,学生没有特点”[3]的困局。

鉴于此,学校特色发展需要处理好学生核心素养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学校特色与学生特色(个性)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矛盾的。如果为了办出学校特色,把全校学生都拉出去踢毽子、跳绳、学葫芦丝等,学校看似有了特色,而学生却失去了选择,失去了满足个性发展的机会,这些不是我们要提倡的学校特色。从学校特色形成的规律看,它是在学校长期办学实践中累积而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办出来的,具有独特、稳定和优质等特点。那么学校特色可以被定义为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文化积淀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稳定性、优质性、被社会广泛认可等特质,践行多元主义价值观,能同时满足学校发展与学生个性需求的综合特征。

三、课题研究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辨析

教育科研被认为是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学校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德育管理改革、学校文化育人途径的必要手段,是构建学校核心课程和特色校本课程、更新校长和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学生学习观念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学校办学决策科学、民主和教育教学实践理性化的依据和基础。[4]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与改革存在正向促进关系,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从课题研究本身的特征与规律出发,与学校特色发展之间存在普遍联系,但属于间接关系,而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间形成的是正向直接关系。

1.课题研究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普遍关系

按照普遍联系的观点,课题研究与学校特色必然存在关系。教育科学研究在促进特色学校建设中具有积极作用。在学校发展与特色建设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毫无阻碍,都会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色的过程。过程中有种种问题需要解决,解决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不断研究、讨论、反思,找到应对策略与途径,推进学校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个观点。

一项国家级课题研究结论中(也是合肥一中特色学校建设经验)指出,践履研究与工作一体化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之举。北京十一学校“选课走班制”和丰富而个性化的课程毫无疑问是学校的最大特色,享誉国内外。这些特色的形成是学校“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开发和实施;学校的教师将教育、教学过程的探索建立在调查分析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长期研究探索的成果。因此,课题研究是研究的一种具体形式,属于高级形态,在促进学校特色建设方面也必然会发挥一定作用。

2.课题研究与学校特色发展的间接关系

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两分法加以区分,即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课题研究与学校特色发展之间属于间接关系,而非直接关系。学校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长期性是学校特色的本质特征之一。而课题研究具有时限性,多则三五年,少则一年。学校难以在较短时间内积淀并形成某种文化特征,获得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且被社会广泛认可的成就,并内化为学校精神与价值理念。因此,从学校特色形成的时间规律来看,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很难凭借一项课题研究就能达成,课题研究在其中仅发挥着间接作用,只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北京十一中学“选课走班制”教学特色的形成,是学校发展整体工作推进,长期积累形成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研究发挥了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作用,促进选课走班教学形式从无到有,到完善,到形成特色。李吉林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开展情境教育研究,形成办学特色是自“八五”至“十一五”,历时20年的积淀。上述两所学校的特色发展与形成,很难说是依靠某项具体课题研究而实现的,更主要的是来自于学校发展战略部署与中长期规划项目,这类项目比课题研究持续的时间更长久,涉及学校更广泛的工作面,发挥着更直接的作用。因此,学校特色形成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课题研究在学校特色形成中尽管发挥着作用,但不是直接作用,而是阶段性的促进作用。

3.学校发展项目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直接关系

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更应该是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中的计划项目,而不是课题研究。从课题本质来看,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问题,解决问题是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学校特色建设所预设的不是问题,而是追求教育的特色,这种特色是教育形态中的一种“好”。在追求这种“好”的过程中,只有问题呈现后,才可以通过课题形式去研究和探索,找到解决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应该在这个点上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北京十一中学在2011年学校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建设“学术性高中”的构想,这是学校发展的大项目,一定需要历经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学术性高中特色,需要学校各部门全方位联动,各项工作整体协调,而不是通过某项具体课题研究就可以完成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依托课题针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如学术性高中的内涵界定是什么?学术性高中实践途径与策略是什么?实践中的效果评价如何?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学校承担了国家课题“学术性高中的内涵与实践研究”。显然,课题研究能帮助学校的特色建设厘清思路,找寻途径,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能否形成“学术性高中”特色,却非课题研究力所能及,而是学校发展中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课题研究打造学校特色的可行路径

在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中,课题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学校发展规划形成的科研项目的实施与开展,对学校特色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学校特色形成并非在短时期、单一因素影响下就可以达到,需要创设条件和寻找发展时机。

1.课题研究推动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

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它是学校长期办学实践的产物,是文化积淀所成,具有独特性、稳定性、优质性和社会广泛认可性等特质。课题研究是以问题解决的方式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可以在某个方面发挥其功能作用。如某项课题研究刚好切合学校特色建设的内容,顺应了特色学校发展的内在规律,那么就可以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甚至可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课题研究涉及到学校教育工作内容的方方面面,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不都是为了学校特色建设而存在的,其更大的价值与意义在于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在于探索和找寻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课题研究的短期限特点,具有阶段性促进作用,也决定了课题研究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学校特色。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课题研究仅属于其中的某个具体环节,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并可能发挥了促进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的功能作用。

2.学校发展规划项目的实施打造学校特色

通过多个课题围绕同研究主题中呈现的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而持续的研究,形成学校发展规划项目,不断深化、持续开展,可以成为打造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学校发展项目实施中,在学校特色建设的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形成阶段都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如计划期问题、实施期问题、形成期问题等,都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基于不同问题,但又服务于学校特色建设的多个课题研究。

正如李吉林所在的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起,学校就在全国率先进行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积极支持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开展全国教育规划“八五”至“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与实验,创立了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影响力的情境教育思想。李吉林所在学校及其个人通过二十年的努力,始终围绕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特色的办学思想与理念,持续不断地进行课题研究,全面推进了学校特色建设,形成了特色学校。

3.文化积淀是形成学校特色的先决条件

从可能性上来说,每个学校都有可能成为特色学校。就学校而言,特色的呈现如同人的个性形成,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具体问题,在追寻教育真意的过程中,提升教育性内涵,积淀文化。就此而言,形成特色是不可能事先有一个完整方案的。尽管很多学校可以达到“标准化学校”“规范化学校”等有预先方案的目标状态,但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具有了可以称之为“特色”的思想内涵、精神氛围和教育文化传统。所以,“特色”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够形成的。[5]这个假设前提,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课题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无法完成特色学校建设的任务的。因为某些学校本身并不具备成为特色学校的资质与条件。如果学校无法提炼形成自己的思想、精神和文化,课题研究再有力,水平再高,也无法完成学校特色建设。只有等到学校通过发展战略与规划部署,并通过努力实践探索,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精神和文化积累之后,课题研究才可能在某个阶段发挥助推器作用,而绝非决定性的作用。

五、结语

特色学校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探索与学校文化积淀中产生的,而非课题研究出来的。在特色学校形成的过程中,课题研究发挥了促进作用,但通常不是决定性作用。纯粹为了打造学校特色而提出的课题研究,其研究对象大都会停留在学校发展的问题领域,不应提倡和鼓励。但可以鼓励学校通过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学校工作项目的形式分阶段推进学校特色品牌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瓶颈问题,再以研究者的视角,通过课题研究加以解决,发挥其解决学校发展中问题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董大年主编.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崔玉婷.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的特色类型——以70所特色项目学校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6(3):38-42.

[3]黄学军. 论学校特色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局限——兼对“李希贵之问”的回应[J].教育发展研究,2015(24):11-14.

[4]唐信焱.学校发展需要“真科研”——科研引领高中办学质量提升的个案与实践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5(10):85-88.

[5]李醒东. 从“办出特色”到“特色学校”:问题及视角[J]. 教育科学研究,2009(5):14-17.

篇8:学校课程改革中的校长课程领导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校长、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及素养、校长的课程领导及其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中教师的参与机会和参与程度等几个方面。问卷在正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预调查的样本既有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也有普通教师,涉及中小学各门学科,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就问卷内容和问卷形式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然后对问卷做了修定和完善。

2.样本的选择

正式调查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内蒙古、宁夏、甘肃、广东、河南、山西、浙江和黑龙江八个省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72份,问卷有效率为70.2%。

在772名调查对象中,校长67人,占8.7%,骨干教师208人,占27.0%;普通教师453人,占58.7%。从调查对象的任教类型看,小学教师271人,占35.1%;中学教师501人,占64.9%;从调查对象的性别看,男教师328人,占42.5%;女教师423人,占54.8%;从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来看,学历为本科的744人,占96.4%,硕士28人,占3.6%;从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来看,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到50岁之间,其中21~30岁的340人,占44%,31~40岁的238人,占30.8%,41~50岁的156人,占20.2%;从调查对象的城乡分布来看,在城市中小学任教的257人,占33.3%;在县城中小学任教的144人,占18.7%;在乡镇中小学任教的103人,占13.3%;从调查对象的任教科目来看,几乎涵盖中小学所教学科,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教师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19.4%、26.8%、18.9%、15.8%,物理、历史、政治、科学、艺术、生物、物理等学科教师所占比例为12.3%,其中地理教师所占比例最少,为0.5%;从调查对象的地区分布来看,内蒙古145人,占18.8%、宁夏74人,占9.6%;甘肃207人,占26.8%;广东92人,占11.9%;河南115人,占14.9%;浙江36人,占4.7%;山西77人,占9.9%,黑龙江26人,占3.4%。

二、结果与分析

1.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

在学校中,校长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导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校长所承担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这里主要通过分析校长在学校中的角色和工作重心来把握其对学校课程的关注程度,从而了解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

(1)校长在学校中的角色。就校长在学校中的角色来看,从表1可以看出,校长和教师的观点在“组织管理者”和“师生服务者”两个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校长认为其在学校中不但扮演了组织管理者同时也扮演了师生服务者的角色,而教师认为校长主要还是一个组织管理者。同时,从表1还可以看出,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二者对校长的教学与课程领导者的角色认同程度相对较低。这说明校长在学校中的角色还主要表现为一个行政组织者,其课程与教学领导者的角色并没有得到彰显。与学校日常行政事务相比,校长对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的关注程度较低。

表1校长和教师对“校长在学校中实际所扮演的

角色”的观点比较

(2)校长的工作重心与重点。就校长的工作重心和重点而言,表2的数据显示,校长和教师的观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二者都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占用校长时间最多的工作是学校日常事务的安排和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可以说,校长在学校中主要还是以日常行政事务为主,课程与教学事务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所占时间的比重并不高。

表2校长和教师对“在日常工作中占用

校长时间最多的工作”的观点比较

2.校长的课程领导行为

这里通过分析校长对教师的专业指导与支持、对教师教研和培训的鼓励与倡导、学校资源的投入与使用、学校外部资源的争取与获得以及学校的权力运作与民主程度等方面的问题来考察校长的课程领导行为。

(1)校长对教师的专业指导与支持。从表3可知,只有48.1%的被调查者认为校长经常关注和指导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从这个数据看,认为校长经常关注和指导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的被调查者还没有超过半数,可见校长对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关注程度不是很高。

表3校长关注和指导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情况

(2)学校对教师教研和培训活动的鼓励与倡导。表4表明,虽然校长和教师对所在学校倡导与鼓励教师的教研和培训活动的认同程度较高,但在部分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校长对“校长参与并鼓励教师参与各类进修”和“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条件”的认同程度要高于教师。这表明,教师对学校教研和培训活动的期望值较高,而校长提供给教师的教学条件和进修机会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与教师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差距。

(3)学校资源的投入与使用。学校资源的投入与使用情况往往能反映校长课程领导的意识和理念,通过考察学校资源的投入与使用情况,可以了解校长对课程与教学事务在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倾向性和投入程度,从而把握校长的课程领导行为。

表5的数据显示,尽管校长和教师对所在学校资源的投入与使用认同程度较高,但二者对所在学校鼓励教师多使用教具或教学媒体和学校订购供教师阅读的专业性杂志和刊物两个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教师相比,校长的认同程度更高。也就是说,校长认为学校非常鼓励和倡导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具和教学媒体,并为教师提供了专业性资料,但教师的满意度较低。

(4)学校外部资源的争取与获得。从表6的数据看,校长和教师对所在学校外部资源的争取与获得的认同程度都比较低。只有半数的校长和教师认为所在学校与“学校外部资源的争取与获得”各项目的相符性程度较高。这个结果表明多数学校在外部资源的争取与获得方面做得还不够,没有充分争取和获得校外资源来促进学校发展。

(5)学校的权力运作与民主程度。一般而言,作为一个优秀的课程领导者,校长应倡导一种民主、开放的组织气氛,强调发挥自身的专业权威而不是行政组织权威。表7的数据表明,被调查学校的民主程度并不高,校长仍比较重视自身的行政组织权威,注重强调学校中的权力关系。此外,校长和教师对学校民主程度的认同存在显著性差异,校长认为在学校中能充分给予教师表达意见的机会,决定事情也多能征询教师的意见,但教师并不认同。

表7校长和教师对所在学校民主程度的

认同程度比较

三、结论与建议

1.就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而言,校长在学校中仍以行政事务为主,课程领导意识亟待加强。

2.就校长的课程领导行为而言,校长对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支持明显不足,校长仍习惯使用行政影响力,其自身的专业权威运用相对不足,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针对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相对不足的情况,必须加强和改善校长的课程领导。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校长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重视学校课程领导工作。强化校长的课程领导,提高其课程领导效能,校长必须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由行政领导者逐渐转变为以课程领导为主的领导形态,由日常事务的组织管理者转变为课程领导者。

2.校长必须转变领导观念,体现转型领导的理念。校长要将自上而下的领导观,转化为民主、合作、分享的领导观,在学校中建立尊重、容忍、开放、支持的教育情境,体现一种民主的管理理念,以教师的发展为重心,带动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3.校长必须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和支持,成为专家型校长。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领导风格,校长可以成长为管理型专家、理论型专家、改革型专家、科研型专家、教学型专家,在学校中发挥专家型校长的课程领导作用。

4.校长必须整合校内资源,积极争取和获得校外资源。运用丰富的人脉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形成系统的支持网络,为新课程实施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5.校长要促进组织结构的转变,创建学习型学校。目前,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一种组织改进的发展趋势。把学校重建为学习型学校,不仅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而且也是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总之,要想加强和改善校长的课程领导,必须要从转变校长领导观念,重塑校长角色,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改善组织结构以及加强学校与校外支持力量的联系与合作等方面来考虑。

参考文献

[1]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上一篇:美丽的泸沽湖400字作文下一篇:会计主管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