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沙包走教学反思

2024-04-24

顶沙包走教学反思(共14篇)

篇1:顶沙包走教学反思

投沙包是低年级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根据低年级的身体素质情况,在投掷项目里面只有沙包和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较合适。在国家健康体质达标的考试中,投沙包就是其中的检测项目之一。

在试教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了解,先示范给学生看,分别为他们讲解了预备动作、转身动作、出手动作,并做了分解示范和完整示范,然后组织学生做原地投掷的徒手练习,动作效果明显,他们毕竟只是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注意力都有限,及时认真听讲的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动作,但也有个别同学动作出错,例如学生投沙包的特点是往下抛的,预备动作的手举过头等等。于是我把跳高架帮上皮筋,并制定上一定的高度,这样同学们在出手角度方面都做得非常好。

投沙包的难点就是如何掌握好出手的角度与肩上掷出沙包,尤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很多学生很少接触投掷运动,不知道怎么发力,也不知道发力的方向,从而导致沙包投不出去,即使投出去了,方向偏了,距离也不远。在教学的时候,我应该考虑到三年级学生所处的水平阶段,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确定教学方法。

其次就是教学方面,作为一名低年级的体育老师,我应该时时刻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面考虑问题,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是很简单的,但是他们毕竟只是9--10岁的孩子,如果我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面来考虑问题来教学,那么学生就会感觉老师所教的东西很难接受,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经过一节课的教学,掌握技能的学生明显增多,并且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提升,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篇2:顶沙包走教学反思

2、本节课注重了学生全体参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3、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案实施较顺利。因教学经验不足,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4、劳技课是综合性教材,教学中面临很多困难,需要补充辅助内容来充实学科教学,需要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

篇3:顶沙包走教学反思

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两位教师执教《航天飞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不约而同地把课后作业题——“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教学的内容比较集中,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能真正实现“一课一得”。但由于对学情把握的不同,对文本研读细致程度的不同, 对学生主体作用认识的不同,两位教师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也不一样。

【教学设计一】只为“阅读”的阅读教学:品读课文与学习语言相割裂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航天飞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航天飞机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认识航天飞机奇特的外形

1.学生自读,找描写航天飞机样子的词句,用“_____”画下来。

2.师:原来航天飞机长得这么奇怪啊!

( 1 )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介绍一下吗?

( )的翅膀 ( )的脑袋 ( )的机尾

( 2 )你会连起来说一说吗?

他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3. 教师补充介绍:最大的航天飞机长约50多米,有7间教室那么长,有5层楼那么高。大约有200多头大象那么重呢!

听到这里,航天飞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说。(庞然大物)

4.小结:航天飞机是个庞然大物,有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外形真奇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本领

1.师:看到这样奇特的外形,普通飞机问智慧老人“:这是什么呀?”请你当智慧老人来回答。

2.学习智慧老人说的第一段话。(“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

(1)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

(2)再读两句,学着智慧老人的样子夸夸航天飞机。

师:航天飞机飞得可高啦!你能飞两万米高,它却能飞几十万米高。

师:航天飞机飞得可快啦!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四个多小时,我却只需要七分钟。

(3)师: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普通飞机在天上飞,我们能看得到;航天飞机呢,肉眼根本看不见。 谁来读一读,看谁飞得高?

(4)师:航天飞机飞得更快。谁用朗读来体现?

(5)(出示地图)补充介绍:东海之滨是我国的最东面,帕米尔高原是我国的最西面,这两处地方相距4000多千米。这么远的距离,普通飞机飞行要“四个多小时”,航天飞机只需要“七分钟”。听完老师的介绍,谁再来读一读?

3.学习智慧老人说的第二段话。(“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

( 1 )自读,说说航天飞机有哪些本领。

航天飞机能( ),能( ),还能( )。

(2)提问“:释放”“回收”是什么意思?

(3)师:想亲眼看看吗?(出示航天飞机用机械手释放、回收人造地球卫星的简单动画)

此时此刻,想对航天飞机说什么?

(4)师:航天飞机的本领可不止这些。(出示资料,教师补充介绍其他本领)

四、学习自我介绍

师:普通飞机到航天飞机家做客,你能代替航天飞机进行自我介绍吗?

1.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介绍。

大家好,我是航天飞机。我有( )的翅膀,( ) 的脑袋,( )的机尾。我飞得又高又快。普通飞机只能( ),我却能(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 普通飞机要飞( ),我却( )。我的本领可大了! 我能( ),( )。

2.用自己的话练习介绍,注意用上补充的资料。

【点评】

以上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一些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比如介绍航天飞机外形和本领时都有循序渐进的句式练习,学习自我介绍由填空式句子的辅助到放手让学生自由练说,看得出教师有一定的言语训练的意识,想帮助学生学到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但由于教学设计指向的只是文本的“阅读”, 只着眼于学习文本内容,学一些知识理解层面的东西;又缺少精细化的言语训练指导,只安排了与阅读教学割裂的自我介绍的流程,缺少循序渐进的扎实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懂得自我介绍的要点: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清晰流畅等,也不可能学会本课介绍的方法:选用课文内容从外形、特点、本领三方面来介绍……

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教师知道要以课文为例子学习语言,心中有“学习自我介绍”的核心目标, 但由于没有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进行“品味语言、习得语言”为重点的教学设计,品读课文时为读而读, 学习语言时为练而练,品读课文、学习语言都是支离破碎的。品读课文与学习语言的互相割裂,造成了语言味在语文课堂的缺失,也使学习过程缺少了一点扎实、一份真实。

【教学设计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品读课文与学习语言相融合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和你们一起上课。初次见面,老师先来个自我介绍。我姓徐,来自晨光实验小学,今年教三年级,是一名语文老师。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们也能向老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二、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航天飞机哪三部分的内容?(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和本领介绍清楚的。

三、略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感悟外形的奇学习抓特点写外形的方法

1.师:请大家自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航天飞机长得怎么样?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三角形的、尖尖的、方方的”这三个词把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写得多形象啊!(指读)

小结:介绍外形时,作者先告诉我们航天飞机是个庞然大物,然后抓住了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三个有特点的部位来介绍,条理清楚,语句生动,一起读一读。

2.师:航天飞机的外形真奇特,你会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吗?

3.师:看到这样的航天飞机,普通飞机充满了疑惑,充满了惊讶,他想:——(接读)

四、研读第三自然段,通过细读智慧老人的话学习先总后分介绍事物的方法

1. 师:于是,“他找到智慧老人,想——问个究竟”。为了把航天飞机介绍清楚,智慧老人一共对普通飞机说了两段话。这两段话分别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2.学习第一段话。(“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

(1)航天飞机到底飞得有多高?

1作者用几十万米这个具体的数字写出了航天飞机飞得高的特点。读好这个词。

2再读一读这句话,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航天飞机飞得高?(和普通飞机作比较) 怎么比的?谁也来帮他们比一比?(指名读句子)

( 2 )你从哪儿体会到航天飞机飞得快?

1(出示地图)补充介绍。

2四个多小时?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如果早上七点钟开始飞,十一点多才到,要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呢!

3七分钟有多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4作者把航天飞机和普通飞机作了比较,让我们感到了航天飞机飞得更快的特点。(齐读)

(3)小结:这段话,智慧老人先总的说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然后把它们作比较,又列出了两组数字,让我们体会到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的特点。让我们合作着读一读。

3. 学习第二段话。(“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

(1)自己边读边想,他有哪些本领呢?

(2)他的本领就是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 “释放”卫星就是把卫星送入太空,“回收”卫星就是把卫星捞回机舱。

(3)第三句就具体介绍了它回收卫星。读读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本领介绍生动的?

把航天飞机当作人来写,多有趣啊!边做动作边读。

(4)小结:这段话,智慧老人先总的说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然后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了补充说明。我们也合作着读一读。

4. 总结:智慧老人对普通飞机说了两段话,每段话都是先用中心句概括地说,然后再进行具体介绍,条理多清楚啊!我们再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五、根据课文内容,学习自我介绍。

1. 师:学到这里,你会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吗?可以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自己呢?(外形、特点、本领)

2.师:外形刚才已经介绍过了,谁再来试试?

点拨:你们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把航天飞机的外形说得多清楚,而且先介绍翅膀,再介绍脑袋、机尾,说话很有顺序。

3. 师: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自己的特点和本领。在介绍时,可以学习智慧老人的方法, 先总的说一说,再用几句话具体介绍。

(1)这段话是介绍你们飞得高飞得快的特点的,你能仿照课文先说一句中心句吗?

(我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我飞得又高又快。∕我飞得可高可快啦!)

(2)这段话是介绍你们的本领大的,你也能说一句中心句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的本领特别大。∕我的本领可不小哦!)

(3)中心句想好了,后面的具体介绍我们分头行动。一、二大组写特点,三、四大组写本领,比一比哪组写得又快又好,说得清楚明白。来,打开语文书,选用书上的关键词句进行介绍吧!

4.师:航天飞机们,外形、特点、本领都介绍过了,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完整地说一说吗?

大家好,我是航天飞机。我长得 ________。_________。(外形)我 ________。_________。(特点)我的本领 _________。_______。(本领)你们认识我了吗?

【点评】

以上教学设计,为了达到帮助学生学习“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的目标,从课前谈话“师生自我介绍”的无意识接触,以介绍外形为示范的教,到以学习智慧老人的介绍方法为模仿点的总分段落的说写练习,再到完整的一段话的自我介绍,教学循序渐进,训练环环相扣,课堂弥漫着浓浓的“语言味”。

(一)选用课文内容的技巧适时点拨,品出本真的“语言味”

“无话可说”是三年级学生言语表达最大的难点。教科书编者充分考虑到这样的学情,在布置课后作业题时友情提醒“: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通过和编者对话,教师明确了学生为航天飞机写自我介绍时的基本抓手是课文内容,学生只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正确选用书上的词句进行介绍,不必自己找米下锅。

如此定位之后,学习第二自然段介绍航天飞机的外形时,引导说出“航天飞机的外形很奇特, 有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后,教师立即小结点拨: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把外形说得多清楚。但同时也指出,“翅膀、脑袋、机尾”三个部位的前后顺序不能打乱,因为这样有顺序的介绍才有条理,让人听得明白。指导介绍特点、本领时,也给予方法指导:打开语文书,选用书上词句进行介绍。如此一来,学生明目张胆地“抄书”, 把书上的语言大胆地“借”到自己的习作中,使“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我介绍”的言语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总分构段方式的学习循序渐进,练出浓郁的“语言味”。

“言之无序”是三年级学生言语表达的通病。 为了帮助学生在介绍时理清言语顺序,学习文中智慧老人“先总说后具体介绍”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总分构段方式是中年级品读段落的重难点,也是段落仿写训练时的一个巧妙抓手。学生在 《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初次接触,重在初步认识, 明白表达一个意思可以这样先总说再具体叙述;在 《东方之珠》一课中再次出现,重在引导认识运用总分结构的妙处:条理清晰、意思明了;本课是第三次出现,重在以文为例学习运用,明确应该怎样先总说再具体叙述。

因此,以上教学设计围绕“学习总分构段方式”,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循环往复的训练。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航天飞机的外形怎么样”的总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词句、诵读积累、练习介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并尝试运用。学习第三自然段,通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引导学生找中心句,再体会,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 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总分结构,品析了运用总分构段方式的妙处。学习自我介绍时,让学生试着说说中心句,再选用文中语句具体介绍,实实在在地练习了“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经过一次次的言语实践,学生慢慢触摸到了总分结构的内核,渐渐掌握了总分构段方式的秘妙,消极语言变成了积极语言,“死”的知识变成了“活”的能力。

【总评】

语言是怎么习得的?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仅仅靠自读自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师必须适时引领学生关注,使学生对好的语言有一定的敏感力;必须巧妙引导学生品味,使学生对语言好在哪里有一定的鉴别力;必须扎实指导学生运用,使学生知道如何借用才恰到好处。其中,言语实践训练是重中之重。

教学设计一,只为阅读,走的还是“教课文”的老路。教师认认真真教课文,逐字逐句品读、研读、 美读,唯恐遗漏。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虽然有所涉及, 但只是零零碎碎的“点”的练习,没有大张旗鼓的 “面”的铺陈,对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缺少有效的指导作用。

篇4:让教学反思走在反思教学的轨道上

让教学反思走在正常的轨道上,须先弄清反思的本真意义。反思以反刍已然的实践、重审原有的认识为己任。尽管反思不以构建或完善概念体系为目的,但它的解构存疑的偏论、修正实践的定式、转换价值的坐标、新化实践的理性等功能,均为社会所必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思是对已经背景化的意识的重新审察,是对既成意识的返回式观照。

一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质量效益的评估,成败原因的分析、经验教训的总结,但这都不过是表象。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哲学辩证活动,它是教师对关于教学活动的原有认识的辩证观照。针对着课程、针对着课堂,多角度、多学科地辩证着课程与教学的时代理性,才是教学反思的当然品格。

教师的有效反思往往源于反思思维方式。反思思维方式有四个显著特征:第一,辩证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辩证思维拒斥片面和绝对。第二,批判性。辩证思维不仅不崇拜偶像,还敢于挑战权威。反思者骨子里遗传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基因,有特立独行的秉性。第三,实践性。反思思维是理性的,它虽然有时候显得非常感性——以实践为起点和终点,奉行实践第一的原则,密切联系着感性的实践——但它不属于感性活动,而是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前提下进行的理性活动。大凡理性活动都有个“怪脾气”,即讲究明确与严谨,鄙夷隐讳与虚浮。第四,超验性。反思思维重视实践经验,但它不是经验主义,它反对将既成的实践感悟公式化、规律化。它不津津乐道于过去一时一地的偶然成功,也不麻木不仁于接二连三的败绩。它以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视域的高远性冷静地审视着客观世界和主观经验,表现出超然洒脱的姿态。总之,反思思维不图谋给别人以具体新知,也不筹划帮别人解决具体难题,只为警醒自己,只为将来的再实践。

有一个误区不得不提:近年来发表的教育文化新文本大都文采斐然,以致不少教师将教育叙事、教学实录、教学反思都归类为教育文艺,这是不妥当的。文学以情感人,文章以理服人。文学作品的情节往往无从考证,而实用文章的理据务必真实可靠。千万别装出文学创作的架势来虚构教育叙事、捏造教学实录、炮制教学反思。

常有教师抱怨自己不会进行教学反思,他们似乎找不到反思的问题。哲人早指出过,“没问题”的表面下常常掩盖着“大问题”。也有人心里常暗暗嘀咕,“我的教学,成绩优良,没必要反思”。揭去其消极抵触非科学的管理措施的情绪的面纱,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已将实践者的主动性反思误解为对错误与落后的悔过式反省了。

篇5:大班顶沙包的游戏方案

刘玉莹

顶沙包

设计意图: 这节活动课是大班的体育活动,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呢?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农村幼儿认知能力与学习水平,以及与大城市孩子们的差异。首先这节体育活动课以孩子们感兴趣 的沙包来贯穿在整个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能够得到锻炼。因此本活动 理念是运用沙包游戏,通过幼幼互动、师幼互动,贯穿游戏情境,以赏识、鼓励的方法来调 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以愉悦地心情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锻 炼。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沙包的生成材料;

2、在游戏中发展孩子们平衡、跳跃、抛接等综合能力。

3、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用不同的方法玩沙包,在玩的过程中感受沙包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沙包若干;音乐《幸福拍手歌》,《快乐宝贝》。

2、篮子2个,矮长凳一个,钻圈4个,小椅子2把,沙锤、摇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师带领幼儿一起以开火车形式入场。

2、《幸福拍手歌》热身。

二、玩沙包。

导入部分: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呀?(沙包)

1、谁知道沙包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沙包里面可以装入那些东西?

2、今天,我们就来和沙包做游戏。(幼儿自由玩沙包)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

4、教师指导幼儿和幼儿一块玩。①头顶沙包走路。将沙包放在头顶上,大家一起走一走,注意不要将沙包掉下来,也 不能用小手去碰。②双腿夹沙包跳。将沙包放在两腿之间夹住,师带领幼儿一起双膝并拢夹 紧沙包往前跳越。③手托沙包扭屁股走。将沙包放在手上托着,然后扭着小屁股往前走,在 走的过程中,不要把沙包掉下来,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把屁股扭起来。④小蚂蚁运粮。将沙 包放在后背上,爬着走,走的过程中,沙包还是不能掉下来,也不许用手去碰,要走慢一些。⑤ 抛接沙包:将沙包向上抛起,迅速用双手接住。⑥ 脚顶沙包走:将沙包放在脚背上往前 走。

三、游戏“运沙包”。

1、讲明游戏规则:中途沙包掉落,需放好后继续前进。

2、讲明玩法:把幼儿分成两队,每名队员一个沙包,先学小乌龟把沙包运到矮长凳(小桥)上,双脚跳过长凳(小桥)。再学小兔(小白兔双腿夹沙包,进行跳跃前进)把沙包运到小椅子(山)上,拿起沙包扔到前面的篮子里(若没扔中,捡起沙包重新扔),然后快速从旁边的跑道(途中要钻圈)跑回打一下下一名队员的小手,下一名队员接着运沙包。

3、教师当裁判,及时引导、鼓励幼儿,两组同时进行,那组最先运完为胜。

四、结束。

1、教师评价幼儿的活动,表扬有创造性的孩子。

2、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快乐宝贝》。

篇6:《投掷沙包》教学反思

杜磊

这节课中手“捏”沙包的现象比较严重,我认为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没有明确扔飞机的主要目的,而将“捏”的这一动作延伸到了投掷沙包的动作上来了。

2、“捏”的动作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容易接受。

3、在教学中这一现象未能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看到有些学生在捏住沙包扔时确实有时会更远些的,因此就顺应了学生这样的动作了。改进方法:

1、明确扔飞机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扔的方法(后引与鞭打),而不是“捏”的动作。

2、教师全面理解本教材在投掷教学中的位置,不要孤单教材,仅仅为了扔沙包而扔沙包,缺少系统性。

3、从开始练习沙包的教学时,就让学生养成手持沙包的习惯,改正“捏”的方法。

篇7:《玩沙包》教学反思

沙包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器械之一、它体积小,携带方便而且耐玩,大班的健康领域中有学习用脚背托沙包和学习顶、扔物体的技能,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是一堂“一物多玩”的体育活动,我们在尝试用同一种体育器械进行多种的游戏玩法,发展幼儿的不同能力。

在活动中,我以玩沙包贯穿始终,多角度开展运动,让幼儿在玩沙包的过程中探索出沙包的多种玩法,让幼儿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人人爱运动,运动真快乐。我在组织活动时,让幼儿运用不同方式去运动、去创造,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上下肢大肌肉,发展了投掷、跳跃、平衡等能力,使身体敏捷性、平衡性都有所提高。

在活动形式上,我采用了以“幼儿自主玩”的方法,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满足了幼儿身体运动和心情愉快的`需要,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分享交流中,我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让幼儿在交流中学习体验到“一物多玩”的乐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用比赛的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比赛时,培养了幼儿同组间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以及竞争的快乐。同时,在活动时,强调幼儿不要碰着,打到其他小朋友,让幼儿加强了安全意识。

篇8:巧用沙包进行前滚翻教学

一、利用沙包纠正学生前滚翻不并腿的问题

前滚翻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初学,不并腿的问题十分普遍,前滚翻翻过去一屁股坐在垫子上,两腿分开,怎么也起不来。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助沙包辅助教学,让学生将沙包夹在两膝关节内侧,要求学生在做前滚翻时两膝夹住沙包不得掉落(见图1),如果掉落则动作不规范。由前滚翻开始,到滚翻结束直立起,沙包不掉落为准。开始学生有掉落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自己刻意地控制,沙包掉落的现象已不多见了,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前滚翻不并腿的问题。

二、巧用沙包纠正学生前滚翻不团身的问题

前滚翻教学时,学生不团身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为解决这一问题,沙包恰好派上用场。

前滚翻练习时,学生将沙包夹在小腹部与大腿处,双手抱住小腿,前滚翻过程中不准掉落沙包,而以前滚翻结束直立起时掉落为宜。经过学生反复练习,利用沙包解决了学生前滚翻不团身的问题。

三、利用沙包纠正学生前滚翻头顶垫子的问题

前滚翻学习过程中,学生头顶垫子的现象不在少数。为解决学生头顶垫子,改为用头后部着垫,同样可以使用沙包。前滚翻练习时,要求学生将沙包夹在下颌和锁骨间,眼睛看胸前上数第二个纽扣,练习过程中将沙包夹好,不准掉落,直至结束,这样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用头顶垫子的现象。为巩固前滚翻教学成果,可让学生进行连续(二次)前滚翻竞赛。让学生将沙包夹在膝部,或夹在腹部与大腿处,或夹在下颌与锁骨处,看哪组学生动作规范、优美。或夹沙包进行小组前滚翻接力赛(用一个沙包前滚翻接力),看哪组沙包不掉落,并且动作规范,先完成接力的小组为冠军组,次之为亚军组……

篇9:体育教学中的巧用沙包

一、利用沙包布置场地(标志物)

沙包可以制成五颜六色的。在场地上用它设置成方格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螺旋形、五环形等,这样不仅增加了色彩教学的成分,而且对低年级(如小学生)增强几何图形的概念也是一个渗透。当然设置成五环状更弘扬了奥运精神。尤其对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利用它摆成各种图案,可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再实施走、跑、跳的结合显得十分有生机和活力。

二、利用沙包进行编操

在课的开始部分可以利用沙包动作进行配乐、编操。如各种换手、抓握、绕环、抛接等再加上步伐、步型走、跑、跳的动作变化,以沙包为依托,更显精彩。

三、沙包掷准

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或游戏时利用。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人数均等成纵队站立,在一条均线4~5米外放一筐,筐可以是空的,也可以是活动的或在无筐的情况下画一圆圈都是可以进行抛的、投的、掷准的练习。这样可以使活动更有兴趣、更具挑战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当手球

利用废海绵和废布等制作的大沙包,也可以利用篮球场地或空地让学生自主设计进行手球比赛,这样沙包当手球既安全又实用,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

精神。

五、踢沙包比赛

在课的开始部分,人手一沙包,教师宣布踢沙包比赛开始,看谁一次性踢最多就是本次课的冠军,既做了准备活动,又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在课余时间利用沙包也可进行一系列形式各样的踢沙包花样比赛等。等到了下次课花样踢沙包比赛拿来展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思想。

六、杂技表演

电视上经常看到绝活表演,我们经常使用沙包,也可以利用两个沙包在空中抛接,甚至三四个的互接互抛,一人、两人甚至多人的练习加上花式的动作和神态像杂技一样表演,饶有兴趣。

七、空中接力

课的开始,学生围成一个大圆(间约两米左右),每人手持沙包一个,教师鸣哨开始(①顺时针;②逆时针),再鸣哨停,紧接着开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运动能力,甚至可以增加难度,脚下原地小步跑或高抬腿或接沙包前必须击掌几次并规定抛的高度等,其形式引人入胜。

八、1分钟健康行为

利用排球场地进行,把男、女平均分成4组,1、2组为一盟组,3、4组为一盟组。1、3组比赛,2、4组为本盟组加油,反之亦然。或搞挑战赛打破盟组的分配,每人拿一沙包,比赛小组站在排球网两侧,教师鸣哨口令并计时,学生必须跳起时将沙包投入对方的排球场内,然后将对方投来的沙包捡起投到对方的区域,所有学生都在不断地捡投,直到教师鸣哨停止,查本方和对方场地区域内的沙包数裁定哪方获胜。可采用一局决胜或三局两胜均可。失败方把胜方的队员从对方端线背到本方端线或采用其他罚则。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锻炼办法,因为一分钟练习是发展速度和耐力的好办法之一。

九、模拟投篮比赛

所有学生分成均等的两组,组成两个大圆(圆半径为6~7米),中间放置一个3米左右高的无篮板的活动圆形平台,直径约50 cm左右。站在圆外每组每人一次,可用手投也可以用脚踢上去,教师统一指挥并裁判胜负,采用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罚则可由教师和组长共同商定。

十、利用沙包接力赛跑

沙包的作用是优越于接力棒的,它可以放在头顶、肩、背、脚面等部位,也可以夹、跳、踢等或一人手持两个沙包跑走动中两手传抛沙包等形式进行,妙趣横生。

接力比赛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场地的大小、条件的不同设计其活动路线和规则。

十一、作为铅球用于教学

现在推铅球教学越来越难教,问题是:一是危险不安全,二是不愿接触铅球。如用沙子或玉米粒制成1.5~2公斤沙包并使用5米橡皮筋一端系在沙包上,一端系在手腕上,推出后用橡皮筋以撒网捕鱼收线的形式收回。以此当铅球用于教学效果会明显的好,其对女生更是12分的效果,2013年11月份,我为职业中专学校一位女教师设计的铅球教学就用此法,在省里优质课上还拿了一等奖。如此使铅球教学既解决了学生害怕的心理,又解决了学生不乐意接触器械的做法。

十二、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是新兴的运动项目,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沙包作为寻找物。预先藏好设定目标处,让学生寻找既简单又安全,还提高了学生(尤其是小学1~2年级的学生)识别颜色和造型分辨能力,既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又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挑战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巧用沙包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制作简单,玩法多样,经济适用。学生可以在玩中提高多种素质,开发智力。

篇10:“小沙包掷准”教学反思

凌桥中心小学 龚巍

教学思想: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懵懂好学的阶段,对周围的许多现象都感兴趣,也开始喜欢琢磨一些有趣的问题。但是由于年龄小,无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学习呈现情绪化和兴趣化。因此,我结合学校生命科学的渗透主题,选择孩子们生活中最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主题情境活动,通过语言和游戏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自主地观察、体验,感受探究的快乐。

课堂实录:

本课以“果园踏青”为主题,结合春天的明媚阳光,用优美的语言导入,从去果园的韵律活动开始,营造春天踏青的大自然氛围。优美动听的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设置电话亭,以电话报平安的游戏对主题进行进一步的渲染,在游戏中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跳跃,并通过喊数跳跃,有意识的增强他们的有意注意力。作为道具,画在地上的电话亭在电话报平安游戏结束后,又成为果园采摘训练场,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深化了主题。学生们利用自制的沙包,在一定距离进行向地上目标的掷准练习,通过对道具的充分使用,不仅在距离上给学生增加了自由选择难度的练习,还通过地上数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后,继续通过场地道具的布置,设置了摘水果的游戏,紧贴主题又能有效的调动学生进行掷准练习,通过对前一个游戏的结合,丰富了学生掷准方法的多样化,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掷准目标贴水果的评价,既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又能让学生清晰的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作评价。课的最后,我设置了小组掷准赛积分的比赛,把场地上的所有道具器材布置充分运用起来,完成跳和掷的综合游戏,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团队合作,充分享受主题情境的快乐。最后,通过放松活动“小蜻蜓”,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较好的与生命科学教学融合。

教学评价:

低年级的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有意注意时间不长,易受外界事物影响,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根据这些特点,本课在设计时,以主题化的情境和多变的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时时有新鲜感。再经老师的调控,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

(一)运用主题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也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体育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始终保持良好的兴趣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对角色扮演的喜好和对游戏的热衷,本课的设计以融合生命科学知识学习的情境式主题贯穿教学,在学习一些他们能够接受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中,教师设计了“果园踏青”的主题,并创编一些新奇的游戏如:“电话报平安”,“模拟训练场”,“摘果子比赛”等,并通过逐渐增加难度来吸引学生。这些游戏遵循学生好玩天性,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掷准的方法,而且让学生锻炼了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同时,教师也注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教育以及同伴间的合作学习,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二)运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评价理念,那就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现在的评价越来越重视综合评价,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越来越注重过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是在实践中增长的,态度情感是在实践中发展健全的”。对学生的评价,只有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才是最切实,最有价值的。因此,本单元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权交给学生,使他们觉得我能行,我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相互评价及自评,共同学习与发展,对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起激励作用。

(三)运用主题化的道具,层层递进教学。

本课的亮点是充分利用教学道具的延伸功能,在课中,作为道具的电话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了主题环境的模板,课的开始,作为游戏电话报平安的道具使学生充分享受主题教育的乐趣,既能使游戏形象化,又能增加游戏的难度。在进入主题后,电话亭又充当了模拟训练场,类似于传统游戏“造房子”,格子、数字和水果图示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在最后的比赛中,学生利用自制的沙包和地上的电话亭进行各种方法的掷准练习。教具的充分延伸,不仅使教学从易到难,还能使教学过程层层递进。

篇11:《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符合水平一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学中遵循目标统领内容的核心思想,精心组织教学过程,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基本达成了原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重难点突出。本节课设计过程简洁明了,主次分明,基本部分的教学利用学生自主尝试体验—教师示范讲解,用口诀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分解动作的练习。在徒手分解与完整练习中体会肩上屈肘、蹬地转体、挥臂过肩、快速有力的动作要领,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比较有效。

3、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投掷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调乏味。我在教学中应用儿童话的语言和富有情趣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始终吸引在教学各个环节本身。让学生快乐学习、轻松掌握动作技能。

篇12:顶沙包走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沙包游戏,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2.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培养遵守纪律的好品德。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活动准备:

1.设计活动场地:在场地中摆上各种活动器械。

2.人手一只沙包、录音机一台、轻松活泼的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队形队列练习;一路纵队走、一个大圆走、十字开花走、八路纵队走等。

幼儿自由玩沙包。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把沙包放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如头顶上、肩膀上、手心上……等)然后从场地中摆的各种活动器械上走过,使沙包不掉到地上。;.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玩沙包比赛:要求幼儿把沙包放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在活动器械上走,每走过一遍要换一个地方放,如第一次放在肩上,第二次就要放在头上等,看谁的方法多谁就是第一名。

游戏“带着沙包走小路”

幼儿分成八组,每组前面放五个沙包,间距一米。游戏开始,每组第一位幼儿手拿沙包从第一个沙包起,把一个沙包放在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快速走过去,再快速走回来,把沙包交给第二位小朋友,这样依次进行。重复游戏时,沙包放的地方每次都不能相同。

三、结束部分

玩丢沙包游戏(即丢手帕游戏),边玩边唱。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整个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情绪高涨,培养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同时在体育活动中,还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这与《纲要》中健康领域中的目标要求相吻合。

篇13:顶沙包走教学反思

本文拟从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重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三个方面, 对课改10年来在课程研究领域, 特别是近6年在教学实践领域所显现出的一些特点和热点问题予以研究和简要评述。

一、“理性反思、多元理解、注重实践”成为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的主流话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在整体课程改革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其课程思想、课程理念与整体是一致的。10年来, 新课程改革所确立的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崭新理念, 已经得到大家的基本认同, 并成为主导实践的主流价值观念。然而,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许多深层次问题不断涌现, 近几年引发了一股反思与修正的思潮。

从笔者对所研究的文献资料展开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 率先系统反思的时间大概是在2001年12月。有的专家认为, 我国体育课程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教学观念上的误区, 主要是在技术教学观念、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增强体质的教学观念、快乐体育的教学观念、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能力教学的观念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思考。例如:关于技术教学观念, 有的专家提出“我们承认体育课程是离不开技术教学的, 如果没有了技术教学, 体育课程就会随之消亡。然而, 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必要过分地强调技术教学?我们的中小学生是否个个都能掌握好那么多的运动技术?学生学习了那么多的运动技术, 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又有多大的作用?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外, 该专家还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反思。2003年12月, 又有专家从对高中学生的调查研究中提出“12年体育课我们教会了学生什么?”从而对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反思。同时在“体育教学改革与走向的几个背景分析”中指出:“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 到今天体育教改已经有了成果, 成了气候, 而且已经成了大气候。一些在十几年前、甚至在五六年前还动不得、惹不起的保守观念和陈旧理论现在被逐步地推翻了、更新了。”笔者认为:这一时期, 全国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求改、求变的思想和反思特征表现明显, 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这与大的改革潮流是一致的。然而, 随着课改的展开和深入, 对一些理念和所出现的问题的探讨, 也呈现出多元理解、各抒己见的局面和状态, 这种局面和状态对后续的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2006年3月, 在关于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的问题上, 有专家认为:“第一, 要正确理解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第二, 要充分做好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准备工作;第三, 特别要做好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师资培训工作。”也有专家认为:“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正确处理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首先一个问题就是理论的准备、理论的指导,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究竟是什么。教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课程体系, 使课程能更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个方面更好地主动地发展, 培养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还有专家认为:“主要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 巩固成绩;第二, 反思不足;第三, 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改革创新, 不断取得新成绩。”也有专家认为:“1.要正本清源, 把我们国家体育课程的历史发展脉络好好梳理一下, 肯定应该肯定的, 否定应该否定的;2.还体育教学的本来面目, 使体育课程真的反映体育的本质属性;3.注重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文化性和民族性等。”还有专家认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六个方面:第一, 高分低能;第二, 学而无用;第三, 片面发展;第四, 效率低下;第五, 非民主化;第六, 厌学问题。”关于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教学目标的提出, 有的专家认为:从逻辑上说太蹩脚。这说明我们没有认真研究, 这个概念在逻辑上不清晰, 运动参与是个自觉的行为, 还是一个技能?它作为一个目标, 如果不参与的话, 运动技能、社会适应、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那些目标都达不到, 那些目标也都不存在了。而有的专家认为:课程标准把运动参与作为达成目标的前提, 这一点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从理论上说, 学生首先要积极参与体育课的学习, 参与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 这是正常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是目的, 目的是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参与的能力。

笔者认为:从上述专家的观点中可以看出, 目前在对待课程改革问题上都在进行理性的反思。专家们对待同一个问题, 既有趋同的观点, 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理解上的多元, 是过去一个时期以来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 并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认识上的问题将进一步呈现多元化, 朝多角度、多方位理解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还是对一节全国展示课的观摩评价, 都呈现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多元理解的状态和局面。

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错综复杂的关系, 多数专家大都采取“辩证思维”的方式。有的专家认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背离了这一目标,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就容易步入迷途。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尊重教育规律。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真正把教师当作推动改革的主力军。”

近年来, 大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专家提出:学校体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服从精神, “体育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结合学生体育学习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 对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和作风进行严格训练, 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良好道德风尚的影响, 让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学会识别什么是符合或违背体育道德的思想和行为, 从而养成自觉维护体育道德的良好习惯。”有专家认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必须有内涵, 树立并形成‘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充分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运动实践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作用, 深入研究学生, 实现学生真正的发展, 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专家指出:“课程目标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但是, 体育课程多元目标的提出, 以及部分专家对精神层面目标的极度渲染与推崇, 使体育课程的目标出现泛化和均衡化的倾向, 课程目标主次不清, 核心目标逐渐弱化”。他们认为:“如果一种课程存在多元价值的话, 其中必有一种居于主要地位的价值, 即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课程基本特征的反映, 也是一种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标志。”“课程的核心价值决定并支配着课程的核心目标, 如果一种课程存在多元目标, 核心目标则是与课程性质和课程核心价值高度吻合, 在诸多目标中居于主体和首要地位。”并认为:“确定一种课程的核心目标要考虑两点, 一是多元目标中非核心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核心目标的实现进程, 或者说核心目标的实现进程是实现非核心目标的载体与途径;二是一种课程的核心目标应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目标。”笔者认为:这些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元理解, 无疑会丰富、加深大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特点、目标、价值、功能的思考和再认识。笔者还认为:就具体实践层面而言, 目前最紧迫的, 应该还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

二、课程的核心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备受关注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 笔者认为:目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最大问题, 不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而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利用”, 体育教学内容的“泛化”, 文本解读的“漫无边界”等现象, 都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 体育学科本体建设薄弱有关。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未得到真正重视和有效解决, 笔者从《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文献中看到, 从1902年颁布的“钦定蒙学堂章程”到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课程内容发展脉络, 的确存在许多需要研究的课题。众所周知, 课程内容是确定教法、实施教学的依据, 建构明确、具体的体育课程内容问题是深入课程改革,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基础环节。这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有的专家认为:选择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必须符合课程目标的需要,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 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 (身体练习) 、特点 (运动文化) 和价值 (发展身心) 。保证教材的健身性、教育性、发展性、文化性与趣味性。

对于新课程改革成绩的认识, 有的专家认为:“ (前一阶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主动放弃了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和指导, 号召基层的教师要‘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这给基层学校和第一线体育教师自主进行课程研究和课程设计给予了创新的压力和空间。事实上, 此时, 几乎所有的体育教学内容都需要由基层学校独立设置, 改革实验的经验交流还需要他们对设置的理由进行解释, 这是几十年来基层的体育教师从来没有做过的工作。因此, 以学校为中心的微观课程研究被促动和活化, 一些新教材很快地走进体育课堂, 如定向越野、心理拓展训练、旗式橄榄球、软式网球等新兴体育项目以及珍珠球、傣式摔跤等中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以学校为中心的微观课程的研究促进了基层学校体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在如何选择教材内容、选择教材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的问题上, 有的专家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文件的性质, 由过去以规定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大纲, 变成了以目标和标准为主的课程标准, 对课程内容不做具体的规定, 同时也提出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新任务, 即“教什么”的问题。因此, 教学内容的选择成为课改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有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选择问题之所以难, 主要难在以下几点:1.体育教学内容的后备军太多, 太纷杂;2.人们判断好体育教学内容的视角和标准很多;3.体育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和发展性不清晰;4.地方文化和场地器材条件的差异使选择标准的具体性更差;5.时代的变迁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变更影响巨大;6.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理论研究薄弱等。”也有的专家认为:“体育教材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2.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 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3.与学校特点相适应,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4.贴近学生生活, 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还有的专家提出:“概念模糊, 内容随意性大。由于对什么样的体育素材可作为教学内容的概念模糊, 同时受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出现教师会的教, 不会的不教;有条件的教, 没条件的不教;想做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扫把、上山采杨梅、果园摘橘子、捡破废品、搬运南瓜等都变成了教学内容。计划归计划, 上课归上课, 制定的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统一, 使计划成为形式。”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的问题上, 有的专家认为选择原则应该是:“1.教学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5.宽泛性原则;6.重复性原则。”又有专家认为:“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主要有:1.健身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文化性原则;5.趣味性原则;6.针对性原则;7.适应性原则;8.安全性原则。还有的专家认为:“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是提出了内容标准, 却没有提供相对应的被选择的教学内容。虽然课标的这一做法赋予教师很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和空间, 在实践教学中, 这一操作由于对教师要求太高, 造成可操作性不强, 难以全面实施;在研究层面上, 由于各个方面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 谁都言之有理, 但谁也不能包罗全部, 不能让其他人认可, 而造成了整个教学‘不知道拿什么上体育课’的现象。”

笔者粗略统计, 就“选择教学内容原则”而言, 专家们各抒己见, 大约就有10项之多, 在这些原则指导下, 如果“不知道拿什么上体育课”的现象真的普遍存在, 的确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影响和制约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可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笔者认为:专家的观点是一个方面, 真正深入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还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真正把教师当作推动改革的主力军。

三、课程实施:“技能教学”受到重新关注, 科学话语呼声渐起

上世纪70年代, 有的专家在教学大纲编排体系中提出:“打破以运动竞赛项目为中心的编排体系”, 其原意是针对当时有人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运动竞赛都要和奥林匹克竞赛对口, 教学内容要围绕学校运动会而编排, 学校开运动会是什么内容, 教材的排列就应该是什么内容。当时所提出的“打破以运动竞赛为中心的编排体系”的思想, 并以此对体育课程进行必要的反思和修正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一个是在教学目标上, 不能将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只建立在培养少数运动员上;二是在教学方法上, 不能照搬运动训练的方法。这种反思和修正, 旨在明确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增强学生体质。在上世纪80年代又有专家针对教材内容提出质疑, 为什么要教100米?为什么不教80米、90米、110米?从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来说, 教100米与教90米其效果应该是一样的。要用很多时间教学生起跑、急跑、途中跑、冲刺。还要教学生站立式起跑、蹲踞式起跑。急行跳远为什么要教踏板?从发展学生跳跃能力来说, 急行跳远根本就不用教踏板。为什么要教背向滑步推铅球?这项内容的学习对今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有何意义和价值?没有一个人会用铅球锻炼身体。在中小学阶段, 运动技能到底应该教授多少?哪些技能是主要的, 是必须教和必须掌握的?哪些是次要的, 可以只是了解不必掌握的?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以及后来快乐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笔者认为:在学术研究层面的讨论和争论, 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多元理解, 相应理论研究的缺乏和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对实践操作上的认识造成很大的影响, 以至后来有的专家又提出运动技能可分为“竞技性运动技能”和“非竞技性运动技能”。“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等概念上的模糊不清, 认识上的多元, 为后来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思想上、认识上、实践操作上的混乱埋下了隐患, 也促使人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 有的专家在课程标准宣讲、教师培训中提出“淡化运动技术”的观点。有的教师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淡化运动技术?怎么淡化?淡化到什么程度?也有的专家认为:“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 不苛求技术动作细节。”“运动技能的教学要强调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完整技术, 而不过多地在技术细节上下工夫。”又有的专家认为:“必须客观地看待运动技术这个载体能 (教学中) 起什么作用, 既不能把运动技术教学作为唯一任务, 也不能过分夸大它的功能。应该防止在运动技术问题上走‘Z’路, 从只教运动技术走向淡化运动技术, 这样摇摆对体育课程建设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十分不利。”还有的专家认为:“技术不但一定要教, 而且还要加强, 只要是有用的运动技术都要教, 不用分竞技性运动技能和非竞技性运动技能, 只要是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运动娱乐有用、对终身体育有用的都要好好教。”

笔者认为:对于运动技能教学的问题, 专家们似乎在告诉教师, 在教学实际操作中, 要求教师在“淡化与强化”“系统与局部”、“分散与完整”中去追寻、去探索、去理解、去把握, 这对于广大教师而言, 似乎仍然有些难以甄别、运筹、把握。似乎仍然有些晕晕糊糊, “既要重视, 又不要过分强调”、“重视运动技术教学, 不要过分强调技术细节”似乎有一种在玩文字游戏的感觉, 什么叫“过分”什么叫“不过分”教师比较难把握。在客观现实中, 某一项技术动作的细节就是掌握这项技术的关键, 跨栏的攻栏技术、足球中脚击球部位等都是如此, 这些技术“细节”不去学习和掌握, 很难谈得上运动技能的提高。

近年来, 随着对“关于运动技能教学”的反思和再认识, 科学话语呼声渐起,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尊重教育规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改革”、“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体育教学”、“体育是所有学科得以发展的基础”、“基本功需再上议事日程”、“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必须有内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展望与预测”, 我们从中似乎可以看出, 尊重科学、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和认识学科特性、根据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呼声越来越强烈。

四、结束语

今年是21世纪前两个10年的交汇点, 是我国“十二五”规划蓝图徐徐展开的一年, 是深入学习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年, 是中央七号文件颁布的第四年, 也是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即将颁布的一年,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 总结过去经验, 规划未来蓝图, 脚踏实地苦干, 以科学精神、务实态度, 使走在路上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毛主席在1941年3月17日写的《农村调查》序言中提出:“要了解情况, 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 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不了解这一点, 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他还强调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毛主席还指出:“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 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了解教师、了解教学的真实情况是深入改革的着眼点。有勇气去修正认识上的偏差, 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去对待和解决改革中所面临的一切问题是我们加快行走步伐的前提。

目前,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大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入了一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时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承认和看到:无论是本学科理论建设, 还是具体实践操作方法, 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只能前行。

本文笔者只是将部分专家的一些观点做个简要回顾与评述, 试图从一点或几点上, 从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或一个节点上总结过去、立足当今、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第一版.

[2]毛振明等.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6年3月, 第一版.

篇14:顶沙包走教学反思

【摘要】立定跳远是小学阶段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项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如手脚配合不协调;单脚起跳,蹬地无力;腾空没有高度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而传统的立定跳远教学形式单一、枯燥,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练习效果不明显,因此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就如何巧用沙包教学提高学生立定跳远成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规范学生各阶段的动作。

【关键词】沙包 小学中低段 立定跳远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5-01

本文笔者总结实际教学经验,一改传统的教学形式,通过运用沙包这一简单的教具,采用游戏、比赛等多元化的形式来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要求,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扔沙包

1.起跳时向前扔沙包——协调手与脚的配合

方法:练习的学生手持一个小沙包,在完成预摆动作1——双手向前上方摆,2——双手向后下方摆,3——双脚起跳的同时将手中的沙包向自己的前上方扔出去(但是强调必须在起跳的同时将沙包扔出去),比一比谁扔得沙包远?

作用:首先笔者不再采用传统的原地扔沙包的动作,而是要求学生在立定跳远练习中双脚起跳的同时将沙包由下往自己的前上方扔出去,并比一比谁扔得远?这既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比赛的竞争意识。这样在练习时学生为了能让沙包向前扔得更远,在起跳的同时手臂必须要向前上方用力摆动。这一动作的练习有效的解决了立定跳远练习中双脚向前跳时手臂向后摆或者不摆的情况。

2.起跳时向上扔沙包——加大手臂摆动幅度

方法:练习的学生手持一个小沙包,在起跳的同时用力将沙包向自己的上方扔出去,比一比谁扔得沙包高?

作用:通过“扔沙包比高”这一游戏比赛,练习的学生为了能将沙包扔得更高,在起跳的同时手臂势必要用力由下向上摆动,由于身体、手臂的惯性作用,肩关节、肘关节都向上提拉,上肢的摆动幅度增大了很多,整个身体也舒展了不少,有效的解决的了立定跳远过程中手臂屈肘的问题,学生在立定跳远过程中手臂上摆的幅度和力度明显大了很多,对立定跳远成绩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夹和垫沙包

1.双脚夹沙包跳——掌握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

方法:练习的学生在两脚中间放一个沙包,根据立定跳远的动作进行练习,起跳后沙包必须跟着脚一起移动,比一比谁能在落地后沙包还夹在两脚中间?

作用:传统的教学中因为没有一个直观的评价方法,学生对自己在起跳时到底有没有单脚起跳并不是很清楚,常常出现自己单脚起跳了却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但是通过双脚夹沙包起跳这一练习,学生可以根据沙包有没有掉落这一直观的评价来检测自己到底有没有单脚起跳,如果沙包掉落,说明要么双脚用力不均匀,要么双脚没有同时起跳,评价方式简单、直观,但是作用却非常得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自评自练,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加强了同学间团结合作的意识。

2.将沙包垫于脚后跟——体会重心迅速前移

方法:练习的学生将一个小沙包垫于脚后跟处,以前脚掌着地,在摆臂的同时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压在前脚掌上,这样一来在起跳时小跳的现象便少了很多。

作用:通过脚后跟踩沙包这一练习,人就像站在了一个小的斜坡上,在摆臂起跳的同时身体重心全部压在前脚掌上,有效的解决了重心没有移动或者前移不够的情况,纠正了学生起跳时的犯规动作。

三、扔和跳过沙包

双脚夹沙包扔过体操垫——提高收腹腾空动作

方法:练习者用双脚夹住小沙包,在跳起的同时将沙包用力向前上方扔出,并扔过竖立成A型的体操垫,同时练习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高度进行挑战练习,比一比谁扔过的高度最高?

作用:在这一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将夹在脚上的沙包扔过叠成A字形的体操垫,在起跳的同时双腿便会有意识的向上抬起,形成立定跳远的收腹、举腿动作,有效的解决了立定跳远中的“平直”现象和起跳后立即落地现象。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精简的讲解和标准的示范外,合理、有效的利用体育器材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中笔者利用小沙包这一教具,将枯燥、单一的技能教学通过小沙包这一器材转变成了一个个的游戏和比赛,不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成绩。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玩”,打造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文琼.立定跳远摆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学,2011(10)59.

上一篇:工程经济学实训报告下一篇:那记忆深处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