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 课堂实录

2024-04-25

珍珠泉 课堂实录(精选6篇)

篇1:珍珠泉 课堂实录

《珍珠泉》课堂实录

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珍珠泉》。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珍珠泉有了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顾一下珍珠泉是一眼怎样的泉? 生:它是一眼美丽的泉。生:珍珠泉是一眼神奇的泉。

师:两面让我们默读二、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美?找出相关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简单写写批注。师:下面谁来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珍珠泉哪美?

生:周围镶嵌着高低错落的石头,上面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我觉得珍珠泉高低错落的石头,还有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和珍珠泉边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花环很美。

师:我们来看一看珍珠泉周围有高低错落的石头,有黑里透绿的青苔,有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还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就像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读

师:她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除了这美那泉水呢?

生: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我觉得水特别绿,而且还特别清澈,还特别深。

师:他就把泉水的特点给概括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这句。泉水有什么特点? 生:齐说绿、深、清。

师:老师发现你真会概括,我们一起看这句“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这一句就向我们展示了泉水的哪个特点? 生:绿。

师:我们再来看这句“水是那样绿,很绿很绿”。比较一下这两句,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觉得第一句说得好,第二句重复了。师:老师再问问你,第一句好,好在哪? 生:比喻被周围绿树绿草染过的。

师:那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生:读。

师:除了绿的特点,还有深和清呢,你从哪感受到了它的深和清呢? 生:我觉得清是从能看见潭底的青褐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师:说得真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生:读。

师:泉水真是太清了,就连潭底石头的颜色和树叶的颜色都看得一清二楚,说明泉水的确是太清了。那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己读自己的。生:自由读。

师:所以作者吴然看到这样一眼泉水,他就想大声的说: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师:正由于周围的绿树、绿草的映衬,才使这样一眼泉水变成了一潭深绿的泉水,也正是由于这眼泉水的滋润,使那里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们回顾一下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作者告诉我们“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先写潭的周围,接着写潭里的泉水是那样绿,那样深,那样清。作者通过写周围景色和泉水特点,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使我们的眼前形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让我们按照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把这个自然段背一背。生:练习背诵。

师:同学们按照这个自然段的结构多加练习,就能很快的背诵下来。作者不仅仅写了泉水的美,还写了水泡呢。那我们快速的读读描写水泡的句子,看看你又有了哪些感受。

生: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水泡有那么多着色美。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生:读。

师:她读出来了颜色的特点,我们都来看这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水泡颜色的美丽。生:齐读。

师:除了这部分内容,再在这个自然段中寻找,还有哪美?

生: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 一笑中消失了!我觉得它很神奇,可以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师:你找到了水泡

篇2:珍珠泉 课堂实录

师:在这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感受了夏日里荷花的美好。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珍珠泉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板书课题:珍珠泉。学生开始自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自己对珍珠泉的了解?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课后的资料袋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

生:泉水一般都在山上。

生:泉水有的是热的。

生:有的泉水还能点火

„„

(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肯定)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多。珍珠泉与其他泉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请大家自己读一遍课文。

(生开始认真读课文)

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对珍珠泉的了解?

(教室内鸦雀无声,没有人举手。面面相觑)

师:原来大家回答问题都是很积极的,怎么过了一个年头,年龄大了,胆子却小了。

(激将法。开始有人小心翼翼地举手,眼睛还不忘四处扫扫)

生:我知道珍珠泉在小山包上。

生:我知道珍珠泉的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生:我知道珍珠泉的泉水很深。

(学生开始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逐渐活跃)

(一生举手)

生:老师,我不是要回答问题,大家说的我都不理解。

师:这些是大家认真读课文之后的见解,你再认真读一遍课文,相信你也会理解的。如果读完还不理解,我和你单独讨论这些问题。好吗?

(该生自读课文。其他学生继续)

生:珍珠泉很美

生:老师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

(学生指着资料袋)

师:对。13页的资料袋给我们提供了西藏的羊八井热泉、河北的“喷鱼泉”、台湾省的“水火泉”,大家也读一读,了解一下这些泉水为什么会起这样的名字。

(学生开始自读资料袋。师走近提出问题的那名同学,低声给他讲解)

(读书声逐渐停止。老师重新返回讲台)。

师:谁能说说这些泉为什么会取这样的名字呢?

生:我知道这些泉的名字都是根据泉水的特点来取的。

生:我明白了珍珠泉为什么叫珍珠泉了。是因为它冒出的泡泡像一串串珍珠。

生:我从“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知道了珍珠泉的来历。

(学生积极主动地说着自己的见解。没有了才上课时的拘谨。)

生:我知道了写珍珠泉为什么先写小山包了,是为了告诉我们珍珠泉的地点。

生:老师,珍珠泉里没有鱼,为什么也能冒泡泡?

(我一愣,我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我备课的时候压根没想到学生会提这个问题。难道要告诉他是泉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吗?随即,话题一转)

师:“珍珠泉里没有鱼为什么会冒泡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来讨论一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见到水里没有鱼,水却会冒泡泡这种现象呢?

(学生有的皱着眉头,一副专注思考样的样子;有的互相讨论着。不一会儿就有学生站起来)

生:输液时液体瓶里会冒泡泡?

师:你知道原因吗?

生:输液带上有一段管子是专门进气的。毎滴下一滴液体,瓶里就会冒一个泡泡。我婶婶是医生,我经常去她家玩。

生:用吸管往水里吹气也会冒泡泡。

生:太阳照得水温升高时也会冒泡泡。

(没想到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很快就联想到生活中这么多现象)

生:水里有脏东西的时候也会冒泡泡。

(看来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了)

师:同学们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的例子,真让老师感到佩服。现在大家能不能理解珍珠泉了没有鱼为什么会冒泡泡呢?

生:能。(学生齐声回答)

生:因为泉水一般都是在山上,泉水下面的石头有地方往里进气。

师:准确的说是石头间有缝隙。

生:泉水里有其他生物。

生:泉水里有植物。

生:泉水里有落叶。

生:泉水冒泡与气体有关。

„„

(学生的思维此时已经相当活跃,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见解。老师微笑着看着大家争论)

师:大家的发言让我感到很吃惊,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刚才我还在思考怎样回答珍珠泉没有鱼却会冒泡泡这个问题。听完大家的高见,我现在只能做一下总结了。

珍珠泉没有鱼为什么会冒泡泡这个问题,我们一般认为都与气体有关。但是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比如刚才有些同学说的与温度、生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下课铃声响了)

师:下课。

篇3:珍珠泉 课堂实录

师:“我”和小珍珠鸟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请自由朗读课文的第4~7自然段。

师:读一读, 联系我们所读的内容将空缺的词语补充完整。

出示:

1.渐渐地它胆子大了, () 落到了我的小桌上。2.我伏案写作时, 它 () 落到我的肩上。3.不一会儿, 这小家伙 () 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学生填写的是:“竟然”“居然”“竟”)

师:从刚才所填写的三个词语中, 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意思相近, 都是给人不可思议的感觉。

生:意料之外, 实在想不到。

师:为什么会让作者意想不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惑, 走进冯骥才的文字之中, 走进珍珠鸟的内心世界。请大家再读课文第4~7自然段。

【点评:抓住“竟然”“居然”“竟”三个关键词, 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写作线索进行回顾, 体现了文本阅读由整体感知再到精细品读的教学规律。由“竟然”“居然”“竟”三个词语的内在意蕴, 挑起了学生内心的感冲突, 激起了学生对文本入阅读的强烈期待。】

二、角色变换, 披文入情, 体悟文本内涵

师:如果你把自己当作是小珍珠鸟, 该怎么读这几段话呢?先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

师:这个自然段比较长, 老师把它分为了三个部分, 请三位同学一起来读读。 (指名读: (1) “起先, 这小家伙……” (2)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 (3) “后来, 它完全放心了……”)

【点评:学生角色的变化, 为文本语言向学生内部语言的转换搭建了有效的平台。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段朗读, “起先”“渐渐”“后来”三个词语的提示, 对学生把握文本的表达顺序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师:我想问问你们, 小珍珠鸟们, 你们为什么要在周围飞来飞去呢?

生:因为我对这间屋子充满了好奇。

生:因为我觉得挺好玩的。

师:既然这样, 那你为什么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何不直接靠近我呢?

生:因为我们怕人。

生: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好人, 因为我们的兄弟姐妹曾经被伤害过。

生:不能确定你是否会伤害我, 所以我才会这么做的。

师:原来你们是在试探我呢, 真是机灵的小珍珠鸟!老师建议大家再读读这三个“一会儿”———它们把小珍珠鸟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是那样淋漓尽致。 (练读, 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三个“一会儿”)

【点评:师生发自心灵的对话, 让小珍珠鸟的心理活动走进了学生的心田。教师的即时引导, 促进了学生心灵感悟的进程。有感情地朗读, 深化了内心的感悟。】

师:小珍珠鸟, 你的胆子渐渐地大了, 是谁给你的胆子?

生:是作者冯骥才。

师:作者怎样给你胆子了?

生:我一点点地挨近, 他也不生气, 落在肩膀上, 也不打我赶我, 我也就开始信任他了。

师:怎么样才叫“一点点挨近”?请同学们把眼睛闭起来, 想想怎样才能算“一点点地挨近”。哪位同学能将这“一点点挨近”的情形通过表演呈现出来? (学生表演)

师:咦, 你的步子为什么那么小?为什么还要走一步回头再望一望呢?

生:我还是没有完全放心, 我在一步步地试探呢!

师:你已经俯下头来喝我的茶了, 为什么还要瞧瞧我的反应呢?

生:因为我对你有些信任了, 但是还没有完全放心, 所以要瞧瞧你的反应。

师:你看到我的反应了吗?

生:我看到你在朝我笑呢!

生:我看到你很友好, 我完全放心了。

师:小珍珠鸟们, 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指名读)

师:从刚开始的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到在屋里飞来飞去, 再到落到“我”的小桌上, 先是较远, 后来一点点挨近, 最后完全放心。 (板书:远→近) 这是一种从远到近的感觉。从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从远到近, 让我感受到小珍珠鸟是一步步信任作者的。

生:我感受到, 小珍珠鸟是一步步在试探, 而作者一直都对小珍珠鸟很友好, 所以赢得了信任。

师:是呀, 这从远到近, 不仅仅是距离的拉近, 更是心灵的贴近。这便是信赖。

师:同学们, 这样的过程, 作者描绘得细致入微, 惟妙惟肖。我们要用心地去读, 用心地去体会, 争取背会。 (生练读, 练背。指名背诵)

【点评:精彩的语言需要涵泳诵读, 读得多时, 理解自然会变得深刻, 背得熟时, 才会为我所用。】

三、品词析句, 涵泳悟情, 促进文本情意走进童心

师:下面请大家读读课文的5~7小节。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用笔圈画下来。 (学生自由朗读, 圈画)

(指名读第5小节)

师:在他的朗读中, 哪个词语飘到你的耳朵里?你们感受到什么呢?

生:是“再三呼唤”这个词语。我觉得小珍珠鸟舍不得离开作者。

师:要是将“再三”删掉, 可以吗?

生:肯定不可以。那样就不能表现出小珍珠鸟的依依不舍了。

生:加上“再三”, 才能突出小珍珠鸟和作者的情感很深。

师:老师模仿小珍珠鸟的父母来呼唤呼唤———孩子, 天快黑了, 快回来吧!

生:妈妈, 不急, 我再玩一会, 好吗?

师:孩子, 你在外面安全吗?

生:放心吧, 主人对我非常好, 很喜欢我。我们是好朋友!

师:这样美妙的感觉谁想读? (指名读)

【点评: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开展对话, 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所蕴含情感的深切感悟。抓住“再三”这个关键词语品味, 为深化理解、把握文本情感找到了有力的抓手。】

师:后面的描写, 还有打动你的地方吗?

生:小珍珠鸟把作者的肩当成温馨的床, 小家伙竟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

师:能说说你小时候躺在父母怀里熟睡的感觉吗?

生:不知不觉就会睡着, 感觉很安全。

生:非常温暖, 非常舒服。

师:你们看, 小珍珠鸟在不停地咂嘴, 多么幸福啊!它已经把作者当成好朋友、好伙伴, 甚至是亲人了。再读一读第5小节, 记住这个温馨的画面。 (练习读, 练习背)

师:现在你们对小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还会感觉意外吗?有了这份信赖, “我”和珍珠鸟成了朋友和亲人, 这样美好的感觉、美妙的瞬间、美好的境界, 不是我们每个人所期待的吗? (板书:美好的境界) 难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发自内心地写道——— (齐读最后一节)

师:“我”给小珍珠鸟带来了安全, 带来了信赖, 带来了温馨。课文学到这里, 你觉得小珍珠鸟给“我”带来了什么?

生:给“我”带来了快乐!

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不再孤单了。

师:小珍珠鸟逐渐信赖“我”, “我”也在不断地信赖着它。这种信赖是互相的。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段落。

【点评:美好温馨画面的捕捉, 使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达到了高潮。教师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的经验, 由自己依偎在父母怀里的温馨感受类比珍珠鸟在作者肩头的甜蜜酣睡, 使文本情感自然地流淌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四、放飞想象, 读写结合, 让语言和情感同步发展

师:假如你就是那只小珍珠鸟, 你做了一个甜蜜的梦。你梦见了什么呢? (播放《我和你》乐曲, 学生动笔写话)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梦。

生:我梦见主人带我去郊外的田野中玩耍, 主人追着我, 我就故意飞得慢一些, 保证他离我很近, 但是又追不上我。

生:我梦见自己在教主人学习鸟语, 而主人也在教我学习一些人类的基本的语言, 我们已经能很好地沟通交流了。

……

师:这样美好的境界, 这样美妙的感觉, 不就是因为彼此的信赖吗?下课!

【点评:基于文本的大胆拓展, 进一步升华了文本的情感, 使学生已被激发的情感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写梦”的设计, 既升华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体悟, 又突出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实现了语言学习吸纳和输出的有效统一。】

总评:

语文学习, 情感与语言好似一对翅膀, 托起学生飞翔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广阔天地里。陆老师是深谙此道的!对于这样一篇文章, 蕴含其中的人与动物的和谐情感无疑是教学的重点, 这种美好的感情是如何建立的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而抓住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实现这样的感情表达的, 才能抓住教学的根本。通观课例, 陆老师很好地实现了情感感悟和语言习得的有效统一。

一、悟情为线, 逐步升华, 实现文本情感向学生内心世界的有效迁移。课文中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过程是逐步实现的。循着这一过程, 陆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进程。首先, 利用“竟然”“居然”“竟”三个表示“意想不到”意思的词语, 理清文章的脉络, 让学生带着好奇走进文本。其次, 让学生换位体验, 在深度对话中感受珍珠鸟对作者的那份信赖。第三, 引导学生抓住珍珠鸟在作者肩头酣睡的温馨画面, 把本文情感的感悟推向了高潮。最后, 陆老师巧妙地设计“写梦”环节, 使吸收与表达有机结合, 促进了文本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二、品词析句, 吸收内化, 促进学生语言习得的高效实现。文字不是无情物, 字字句句总关情。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 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精心品悟。综观整个教学过程, 陆老师引导学生感悟情感, 总是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上课伊始, 陆老师抓住“竟然”“居然”“竟”三个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激起阅读期待;提示“起先”“渐渐”“后来”三个词语, 引导学生理清文脉;感悟珍珠鸟逐步信赖的过程, 抓住三个“一会儿”与“一点点挨近”“再三呼唤”等词语, 使情感的感悟找到了有力的抓手和凭借……在陆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或读, 或议, 或背诵, 或书写, 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流淌其中的情意, 在听说读写实践中实现了语言习得的扎实、高效。

三、尊重主体, 有效诱导, 促进学生语言和情感的生成和发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文本内涵的真正把握不是教师的说教促成的, 而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研读实现的。综观全课, 陆老师善做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从课的开始陆老师挑起阅读期待, 到课中学生研读文本、交流感受, 再到课尾学生“写梦”, 学生时刻处在阅读的“风口浪尖”, 陆老师就像一台鼓风机, 吹动这片阅读的“湖面”, 让学生在这片“波澜起伏”的天地间尽情挥洒, 锻炼了语言能力, 发展着情感智慧。

篇4:《泪珠与珍珠》课堂实录

时间:2007年11月18日

地点:华师一附中高二(5)班

(一首歌曲《爱的泪珠》将师生带入课文情境,歌声如泣如诉。)

教师:“昨夜我洒下了泪珠,就像那串串珍珠;那是对你真爱的倾吐对你的真情流露。今夜我洒下了泪珠,就像那串串珍珠。愿你永久收藏在心底,当作那感情信物!多少的花月夜,多少的风雨暮,踩遍了孤单路尝尽了寂寞苦,为了谁你可清楚……”也许正是因为风雨的洗礼,那“爱的泪珠”才像串串珍珠。泪珠其实是浓情挚爱的流露,生活中的每一滴泪珠都凝结了一段深沉的体验,或悲或欢,无一不真实。泪水能折射一个世界,一个真情的世界,一个充满人生真谛的世界。正因为这些泪珠的浸泡,人生才放射出五彩的光环。

今天,让我们接近一份温馨,领略一份真情,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欣赏这“泪”中的大千世界。

教师:文中写了哪些“泪”?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文中写了书中泪、亲身经历的泪(思乡泪、人造泪、慈母泪、牡蛎泪)、慈悲泪和感恩泪,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教师:琦君说:“我相信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是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这粒珍珠是随着人的年龄,学识与修养而逐渐长大,逐渐变得晶莹圆润的。”(教师边说边用课件展示),人生的历程正是这一粒粒珍珠长大的过程,也是心灵情与理丰富成熟的过程。文中所写的这三类珍珠实则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情与理之三境。

(课件用醒目的大字显示:珍珠三境)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文章1-4小节,看看作者列举了哪些书中泪?你觉得这些诗文妙在何处?

对于这里涉及“泪”的句子,作者是怎样欣赏的?

(生浏览课文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生:马区夫人:“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意在说明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生:还有谢冰心的“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一个人应当有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并且越真诚越好。

生:还有两处引用的古诗文。白居易的“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鬟霜,知君销不得”。说明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感受最深。杜甫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说明刻骨铭心的痛楚是一个人经历磨难以后的收获。

教师:同学们的理解很到位,不知愁的纯洁无瑕的少女啊,为诗句本身的美而流泪,为她其实没有真正理解的心灵的苦难而流泪,看似莫名,但我们不也从中看到了一颗珍珠吗?洁净的情怀,无邪的心迹就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纯美!

(课件展示:珍珠一境——至纯的珍珠)

教师:这么美的诗句,我们也一起吟诵一遍吧!

(师生齐声吟诵)

教师:“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文章的第5~10段中,作者又写自己在生活中感受过什么样的“泪水”?又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或哲理?你有类似的体验吗?

(学生讨论并踊跃发言。)

生:思乡泪反映了作者的骨肉分离之苦。我查过资料,琦君老人1918年生于浙江,1949年到台湾,后来又旅居美国,离乡之痛体会至深,思乡的泪流得很多。她曾说:“我们从大陆移植于此,匆匆将三十年,生活上早已适应,而心灵上何尝能忘怀故土的一事一物。”

教师:说的很好!很不错!很认真!思乡是人类的共同情结,离乡背井几十年,魂牵梦萦几十年,一旦相聚怎能不相拥而泣,老泪纵横?请大家一起读琦君写的《虞美人》。

(师生有感情的齐读《虞美人》。)

生:这样的情感太有震撼力了!

教师:是啊,家是长途跋涉的起点,也是万里征程的归宿,当起点成为永远无法返回的终点时,就会是作者所说的“欲思老泪纵横而不得”的可悲了。

生:我觉得慈母泪很伟大。我也有同感,因为我曾经很不听我妈妈的话,有一次我的考试又失败了,我悄悄地回到家里,这时,我看见妈妈在偷偷流泪,而且一边哭一边说:“我对不起孩子,我应该给他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明明是我考砸了,可是妈妈却在内疚自责,我就觉得很对不起我的妈妈(说到这里,这位学生哽咽了,大家给予鼓励的掌声),后来,妈妈想尽办法把我送到这里读书,虽然我不能天天见到她了,但是我现在能体会妈妈的一片苦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我的妈妈。

(她的话感染了大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祝贺你,在妈妈的关爱下,你已经长大了!亲情是生命的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在父母饱含怜爱的泪水中长大,而后又用这泪水去滋润我们的后代。这可贵的泪水,得到时我们也许不谙世事,不知珍惜;付出时又无怨无悔,代代相传,亲情生生不息!

(掌声热烈。)

生:我想说说奋斗之泪。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那儿离武汉市有200多公里,我可以说是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来到华师一求学的。有时,我在想,我初中的同学正在父母的呵护下学习,而我在这里一切都得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这值得吗?好几次,特别是高一刚来的时候,我想着想着就哭了。但是,当我感受到学校的团结向上的氛围和老师、同学的温暖时,当我看见自己正在朝自己的理想迈进时,我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现在和我初中的同学比,觉得他们太幼稚了,(学生笑)而我独立的意识和能力远远超过了他们。而且,离开父母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我现在很珍惜和父母相处的假期。

教师:你说的太感人了!柔软的心必须要经过沙子的磨砺,这叫做奋斗!奋斗之痛必定泪水涟涟,但这并不代表软弱。因为泪水能冲刷内心的苦痛,能修炼自己的品性。这种痛来源于爱,对生命的热爱!我们的人生会因此变得坚毅,变得丰富、壮丽!

(掌声热烈。)

生:我想说说分离泪和慈母泪。确实,我读初中的时候很叛逆,老爱和父母较劲,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我的想法。但是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那是我考取华师一附中即将要离开家的时候,我的父母坚持把我送到了车站,千叮咛万嘱咐之后,他们终于留在了车外。车窗之外是父母焦虑的脸,我说:“你们走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车缓缓开动了,我觉得自己要奔向一片自由的天地。突然我从后车窗里看见父母奔跑的身影,一边跑一边叫着什么,司机停下车,我听见妈妈说:“君君,看天好像要下雨了,把我的太阳伞先带着吧!”我看看天,哪有下雨的迹象,可是满车的人都看着我,我只有接过了阳伞。车又开动了,父母依然跟在车的后面慢慢的小跑,渐渐地,他们的身影变小、直到消失,我突然觉得世界是那样的空旷,仿佛就剩下了一个小小的我。我的泪“哗”地流了出来。后来,来学校的路上,真的下雨了,撑着妈妈的阳伞,我觉得真的好温暖……(学生流泪了,说不出话来。下面又是掌声雷动,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流泪了。)

教师:人生是漫长的艰苦的奋斗历程,每个人都有无法逃避的挫折和困难。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发言,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同学们太了不起了!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你们小小年纪出外独立生活刻苦求学, 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坚韧和顽强!(边展示课件边继续说)生命的种种体验,都是情感的过滤,情感的净化。在这过程中,生命不停地洗掉了种种尘埃,剥去了样样伪饰,返朴于一种真实的存在。这种生命的体验愈丰厚,人生真谛的领悟也就愈清明。这便是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至真。

(课件展示:珍珠二境——至真)

教师:文章最后还写了两种泪——“观音流泪”“基督徒涕泪交流”,目的何在?

生:这两种泪都是为他人而流的泪,体现出一种慈悲的情怀和感恩的心。

生:作者写这两种泪是想要我们学会感恩,学会慈悲。

教师:慈悲之心、感恩之心乃是人类的大爱!作者饱经生活的磨难之后,对泪珠的含义又有了更深广的理解。学会感恩,学会慈悲是作者对更高生命层次的追求!琦君说过:“满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

(课件展示:珍珠三境—至善 她以一颗温存的心细细地体味生涯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从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即使是过去曾经历过的痛苦和烦恼,她也能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她将自己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完整地融进了创作之中。 )

(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5—10段。)

教师: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 那“泪珠”与“珍珠”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你是怎样认识的?

生:泪水均是人间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理解了泪水,便更能理解生活,真切领悟人生的真谛,这份收获如同珍珠一样贵重。

生:每经过一次对泪水的感悟,自己洞识生活的能力便增进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给人启示的泪珠如同珍珠一样宝贵。

生:文末谈到的观音泪以及基督教徒的感激之泪并非为自我而流,而是为仁爱而流,为大众而流,为真诚而流,所以,它有如珍珠一样的珍贵。

生: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说)当泪珠浸透了人间的“真”、“善”、“美”时,它就是珍珠。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冷漠,但是我觉得我们不能够因为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而抹杀我们应有的感恩慈悲之心。慈悲之情应该是一种源于内心的爱、善、正直。当你把爱善施予世界上应该施予的人的时候,这才是慈悲,这时候,你的泪珠就是珍珠。

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些图片,用自己的心灵去想,无论如何,要记住,这些东西始终在咱们身边,因为咱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播放系列图片“在极细小的生命波动上,寻觅温暖,记述温情,散播温馨”,配乐为《辛德勒名单》中的小提琴独奏曲,许多老师和学生又落泪了。)

教师: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倾听台湾作家琦君给我们讲述的有关泪水的故事,讲述她从读书时的少女,到具有慈悲情怀和感恩之心的长者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品味泪水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从“小我”升华到了“大我”。她用七十年的时间解读一句话,也用七十年的人生经历给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释。这句话就是……

师生(齐读):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课件展示这句话。)

教师:让我们记住这句浓缩人生精华的格言,在以后的日子里,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味眼泪、品味微笑、品味我们的生活。下课!

(热烈鼓掌!)

【点评】

以琦君先生那样的出生,那份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童年教育、异常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生命境界的大彻大悟,读她的散文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残酷的检验!我听过好几个青年教师上《泪珠与珍珠》,均不得要领,这怪不得今天的年轻人;因为我们今天的时代文化氛围已与琦君先生所领悟的境界相去甚远,年轻人的人生体验与琦君老人的人生阅历亦不可同日而语。但这次听盛玲老师的公开课,有一种惊喜!

首先是盛玲老师对文本的哲理深度有一个准确深入的把握。这是教好这一课的基础,也是关键。泪珠和珍珠分别象征着苦难在人生中的意义与人生通过磨砺才能达到的清明境界!中国文化里苦难的精神价值常常被人忽略、回避,但西方文化有一个巨大的不同点就是正视苦难对人生的磨砺和提升价值。琦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触动了她至深的情思和感悟!抓住这一点启发学生才是找到了开门的钥匙!否则,我们决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后文本中提到的“观音泪”和“基督泪”。

其次在于盛老师教学的启发艺术!在启发中感悟,在感悟中启发,通过这个文本,师生共同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人生的升华!这节课的特色在于让学生通过文本回归到自身的经历与经验中去,这是将人文教育渗透进个体生命体验的经典案例!

学生喜欢、老师舒心、听者感动,我在课堂上看到了同学们深深感动的表情,他们纯真的眼泪一次次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深情的、如珍珠般晶莹剔透的眼泪,就是成功的最好证明!在真实的眼泪面前也许其他的评论都显得有些多余了!

篇5:珍珠鸟课堂实录

人教版课标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6课

16* 珍 珠 鸟

一、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本课教学,将继续进行朗读、快速默读的训练,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并继续进行概括课文大意的训练。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略读课文肩负着让学生运用已学方法学懂课文的使命,因此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为了使小组学习交流更有实效性,教师规范合作步骤,并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要求:

1.读课文,为14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查字典弄懂“垂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瞅、细腻、眼睑、眸子、流泻”等词语的意思;

3.浏览阅读提示,给三个问题标上序号。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学环境设计与布置:需要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对比文本激趣导入 1.激发兴趣:

学习了课文《翠鸟》,我们认识了羽毛鲜亮、动作敏捷的翠鸟。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一位鸟儿朋友!

看!(示图)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听!(听音)它又细又亮的叫声如笛儿般婉转。──它就是珍珠鸟。(板书:珍珠鸟)齐读课题。2.明晰课型:

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3.对比文本:

激发阅读期待:《翠鸟》一文写出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珍珠鸟》一文又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1.扫除障碍: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2.感知全文:

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3、整体把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说出课文大意即可。

三、细读文本悟情审美

1.切入重点: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我和珍珠鸟交往中最令人惊喜的部分。──切入第十三自然段。

指名读,聚焦第十三自然段,并说说这一段为什么最令人惊喜?

2.感悟情景:出示文本所展示的画面(课文插图),请同学用心走入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小鸟的感受、作者的感受。(随机板书:幸福、温馨等词)3.挖掘文本:短短七行字,融入了多少惊喜和幸福啊!这字里行间,还藏着谁的心情,你发现了吗?再读第十三自然段。

反馈:这一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还藏着一对大鸟的放心和信赖。齐声诵读第十三自然段。

4.回归重点:引读最后一段(随机板书:信赖),随机理解信赖。

四、研读文本悟情明理 1.看图质疑:可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看到天性胆小怕人的鸟有一天竟如此信赖“我”。你有什么疑问?

回归“阅读提示”的第二个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2.规范要求:明确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一家两代的信赖的呢?(大屏幕随机出示两个问题:①“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②“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以及建议的学习方法:勾画词句、换角色读、写批注、……)

规范要求:(1)四人小组选择同一个问题;(2)小组成员独立学习;(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

4.交流体验:(提常规要求:大声发言是对自己的展示,用心聆听是对别人的尊重。)

点拨重点:问题一:“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 脉络:

“我”在窗前的吊兰下给大鸟安了个丛林一样的家。它们便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并伸出鲜红的小嘴。

“我”不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给予它们空间和尊重,它们便安心地生儿育女了。小鸟飞出笼子了,它们起初还有些担心,总是“生气地叫一声”。后来见“我”不伤害雏儿,便到天色入暮才呼唤孩子。最后,完全信赖“我”了。

问题二:“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 通过换角色读8──12自然段,说说体会。

如:渐渐我胆子大了,就落在主人的书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喝茶,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他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5.回归中心: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引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板书:美好的境界)

五、立足文本

讨论拓展

1.感悟写法:有人说,本文作者冯骥才有一支生花妙笔,你同意吗? 讨论交流:作者的生花妙笔究竟“妙”在哪里?课文如此打动你的原因何在? 学生自主交流,指名分享。

2、名家引路:

出示冰心奶奶的话,学生感悟。

(大屏幕示:冰心的话:“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头起得‘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出示冯骥才的话,学生感悟。

(作者冯骥才的话:“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过渡:在课文中,作者的那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都浓缩成了一句话,就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3.拓展练笔:其实美好的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鸟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想想生活中那些信赖创造的美好,用“信赖是……”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反馈:指名分享,教师随机将同学的内容打上屏幕。然后同学齐读自己的练笔。4.升华主题:

这就是《珍珠鸟》给予我们的一点启示、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信赖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信赖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板书设计:

参赛实录

《珍珠鸟》 课前互动

师:你们知道我打哪儿来吗?

生:我来自彩云之南、春城昆明,那我的名字叫什么? 生:张昆燕

师:老师第一次来南昌,跟我说说南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生:滕王阁 生:秋水广场

生:绳金塔,旁边还有个灶王爷,听完了可以顺便吃吃饭。…… 师:大家的家乡果然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如果大家有时间去我们春城昆明,有个地方一定要去。我们来看看,这是位于昆明市中心的翠湖公园,每年的十月,海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它们喜欢在翠湖公园盘旋飞舞……(看录像,教师解说)

师:所以我们春城又被称为海鸥之城。大家看了感觉怎样 生:美

师:美,美就一个字。生:非常壮观。

师:成千上万的海鸥盘旋,多么壮观。

师:鸟儿确实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今天还要认识更多的鸟儿朋友。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位鸟儿朋友,看,一起读读它的特点:

屏幕出示: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他那动听的叫声如笛儿般清凉婉转。生:齐读以上句子。

师:(放鸟叫声)听:知道是谁吗? 生:珍珠鸟

师:板书课题。来,一起亲切地叫叫它。生:珍珠鸟。

师:真好,朋友们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用简易的竹条做的笼子里,接下来发生什么呢?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字音要读准,句子要读通顺。看,老师这里有三个句子,谁来读?

生: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斑斑驳驳,显得生意葱茏,珍珠鸟便从中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师:读得太好了,特别生字“垂蔓”读得很准。第二个句子谁来试试。

生:那雏儿从画框上飞下来,“嚓嚓”地在纸上跳动,还用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师:老师看到有人在摇头,这是为什么? 生:“雏儿”

师:儿化音,跟老师读。雏儿。雏完了把舌头卷起来。还有一个词也有问题,大家读出来了吗?似(平舌)的还是似(翘舌)的?跟老师读似的(翘舌)。师:第三个句子。

生:珍珠鸟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细腻的绒毛盖住,还咂咂嘴。师:有问题吗? 生:他把眼睑读成了眼脸。师:三个句子一起来一遍。生:齐读三个句子。

师: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谁来试试?

生:课文写朋友送给作者一个珍珠鸟,然后她生了个雏儿,然后他们非常友好。师:如果更精炼一些就更好了。生:朋友送给作者一个珍珠鸟,在作者的精心饲养下,她生了个雏儿,小雏儿天天陪伴着作者,最后和作者成了好朋友。

师:说得真好,最后这雏儿和作者成了好朋友,能跟小小的珍珠鸟成为朋友,多么令人惊喜,多么令人感动啊。

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觉得最令人惊喜,最让你感动的一段。找到的同学认真读一读,读出你的惊喜,读出你的感动来。生:读书

师:同学们,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声音来。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读出激动和感动来。

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师:为什么写这一段,说说理由。

生:因为作者写珍珠鸟在他写作时竟然落到他肩上,睡着了。师:还有谁刚才也读的这段。说出你的理由。

生:我之所以读这段是因为珍珠鸟是非常怕人的鸟,他落在作者的肩上,是对作者的信赖。在我们的生活中想让一只怕人的鸟对自己产生信赖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师:说得多好啊。此时,那无数的惊喜与幸福都定格在了这个画面里。同学们,用心看看课文的插图,说说你都从中都感受到了什么。生:小鸟对作者非常亲切。师:换个词语。生:珍珠鸟完全对作者信赖了。师:这个词语用的好,板书 信赖

师:珍珠鸟完全信赖作者了,此时没有大鸟生气的叫声,也没有它的呼唤,小鸟停在作者的肩头,多么美好的画面,这浓浓的情意融在了短短的几句话中,再读读,这画面中还藏着谁的心情?

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师:自己说说,这字里行间还藏着谁的心情? 生:这里还藏着作者的心情。

师:这里除了我和小鸟的心情,还藏着谁的心情?

生:还藏着大鸟的心情,没有焦急的叫声,也没有急切的呼唤。证明大鸟也产生了信赖的心情。

师:再读读这段,看能不能读出大鸟信赖的心情。

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师:此时,孩子都在别人的肩头睡着了,可是大鸟却没有任何生气的叫声和不安的呼叫。我们看出了小珍珠鸟信赖我,大珍珠鸟也信赖我。

师:能得到珍珠鸟一家两代的信赖,这是多么幸福啊。可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可这胆小怕人的珍珠鸟此时如此信赖我,你想问什么? 生:既然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儿,为什么还会伏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 生:它为什么会信赖作者呢? 生:作者是怎样让它信赖自己的?

师:大家的问题就在阅读提示中,大家读一读。

生:读一读下面的课文,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师:就带着这个问题潜心读书,边读边勾画重点的词句,然后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默读勾画

师:珍珠鸟得到了一家两代人的信赖。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重点勾画大鸟的,有的重点勾画小鸟的,都不错。

师:觉得钩好的同学可以和前后的同学交流一下,我们取长补短。生:学生交流

师:大声的交流是对自己的展示,认真的聆听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准备好展示自己,尊重别人了吗?生: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师:说说你勾画的理由。

生:作者用吊兰保护小鸟,后来小鸟也就……

我们看出来了,小鸟原先已经有个舒适的巢了,作者又给了它一个丛林一样的家。师:我还做了什么,能得到大鸟的信赖呢?

生: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师:为什么画这段?

生:因为这段写的是不去打扰这些珍珠鸟的生活。

师:是啊,给它空间,信赖才能得到蔓延。他还做了什么呢?

生: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 师:你读到这里,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想,要得到小鸟的信赖,先要让大鸟信赖我。

师:大鸟安心在这里生儿育女了,我才能得到雏儿的信赖。得到大鸟的信赖,都是因为我给予了大鸟悉心的照顾。大鸟信赖我了,小鸟信赖我没,谁来读读。生: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

生:同学们,找到这几段了吗?如果我们换个人称,改成“我”,读一读,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感受。自己试着读一读。师:有没有谁站起来,当一当这个小家伙

生:起先,我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我就立即飞回笼里去。

师:只要父母生气地叫一声,你就飞回笼里去,你真是个听话的小家伙,谁来接着当?

生:渐渐,我的胆子大了,就落在主人的书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去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喝茶,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他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师:老师想问问你当小家伙的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作者没有伤害它,很自在

师:老师也听出来了,你的胆子越来越大了。还有吗?当小家伙可有意思了。生:主人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我亲近的情意。这样,我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他颤动的笔尖。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我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他的手指。师:感觉怎样? 生:很舒服。

师:下一个呢?谁还想试试?

生:白天,我就这样淘气地陪伴他;天色入暮,我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师:还有同学想读这一段,我们来帮助他,把这段读得更有情味些。

生:(齐读)白天,我就这样淘气地陪伴他;天色入暮,我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师:为什么天色入暮,你还不想回去呢? 生:因为我的主人对我非常友好。

师:是啊,主人的信任,这小家伙如此胆大,如此放肆呢!终于有一天,这动人的一幕出现了。让我们齐读下面一段,重温这美好的一刻。

生:(齐读)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师: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师:板书 美好的境界。

师:我照顾珍珠鸟,珍珠鸟一家两代信任我,这真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课文学到这儿,你知道作者是谁吗? 生:冯骥才。师:在哪儿找到的? 生:68页下面。

师:68页下面有一行小字,读书注意细节,真是好习惯。

有人说,本文作者冯骥才有一只生花妙笔,你同意吗?那他这支妙笔妙在哪里?原因何在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生:同桌交流。

师:你觉得这只妙笔妙在哪里?

生:我觉得作者写得活灵活现,就像珍珠鸟在我们面前一样

生:作者把珍珠鸟的淘气、珍珠鸟的胆小写了出来,最后,珍珠鸟终于信赖了我,停在我的肩上,他把自己的激动也写了出来,我觉得不像是在养鸟,而在和鸟交朋友。生:作者把他和珍珠鸟的交往写得非常细致。师:这篇文章把冰心奶奶打动了。

她说:“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头起得‘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 那这样写散文的秘诀何在呢? 一齐读读:生:“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师:在课文中,作者的那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都浓缩成了一句话,就是……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其实美好的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鸟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想想生活中那些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用“信赖是……”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生:写话。(屏幕出示几幅温馨画面)

师:写完之后同桌可以互相看看,不要有错字,语病。师:谁愿意和我们大家分享分享。生:信赖能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师:在屏幕上打出学生的话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和谐的世界 生:信赖往往使人与人的距离更亲近生:信赖,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生:信赖,往往让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让世界成为爱的海洋。师:同学们,我们真情的流露连在一起,多么像一首诗啊。生(齐读)

信赖能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信赖往往创造出和谐的世界 信赖往往使人与人的距离更亲近信赖,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信赖,往往让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信赖,让世界成为爱的海洋。相信你,相信我,相信它,信赖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是啊,信赖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信赖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下课。

16* 珍 珠 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从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篇6:《珍珠鸟》课堂实录

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珍珠鸟》这篇文章是怎样的光彩照人。

师:请同学们首先自己读这篇文章,读完文章后要完成这样一个填空:

的珍珠鸟

有一个要求:填空要有根据。你是从文章哪个地方看出来的,要找出根据,说明理由,明白了吗?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相信你们的发言会更精彩。

生1:我认为是“活泼的珍珠鸟”,我是从文章第8自然段读出的。“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

师:的确是“活泼的珍珠鸟”,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珍珠鸟活泼得有点……

生:淘气。

生:调皮。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活泼的珍珠鸟!淘气的珍珠鸟!调皮的珍珠鸟!

生2:我认为是“不怕人的珍珠鸟”,我是从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读出的。“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师:你怎么就看出它“不怕人”了?

生2:文章开头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可是这只小珍珠鸟竟然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可见这只小珍珠鸟并不怕人。

师:真的是不怕人,它简直把作者的肩头当作了……

生:温暖的巢。

生:舒服的窝。

生:舒服的摇篮。

师:谁还要发表意见?

生3:我认为是“可爱的珍珠鸟”,我是从文章第7自然段读出的。“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师:果然可爱,如果让你给这只可爱的小珍珠鸟起个有特点的名字,你会吗?

生3:嗯,没想好。

师:可以把命名权转让给别人,你想让谁给它起名,都可以。

生:我想喊它“小肥”。

(学生笑)

师:很可爱的名字,抓住了它“好肥”的特点。不过珍珠鸟的“肥”可与大街上那些由于营养过剩,走路都走不动的那种肥不同,它肥得……

生:可爱。

生4:我认为小珍珠鸟还是“听话的珍珠鸟”。我是从第8和第13自然段看出来的。第8自然段写“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第13自然段写“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回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师:我有不同意见,如果第8自然段所写的吧,还可见它有点听话,第13自然段就不同了,父母再三呼唤,它才飞回去,怎么还说它“听话”呢?

生4:(辩解)后面是因为它和作者熟了,离不开作者了。

师:我懂得你的意思了,不过,我还是有不同意见。

(生笑)

师:要不,我们俩把这两段演一演?

生4:那……怎么演?

师:我来演大鸟,你来演小鸟,如何?

生4:好吧。

师:我们先演第8自然段。

看到我的宝贝孩子,在屋子里飞来飞去,甚至把灯绳都撞得来回摇动,我忧心如焚,我真怕它遭到人的伤害。虽说我们的新主人还不错,可谁知他会对我那可爱的孩子做出什么?我不就是被他关在笼子里的吗?小孩子不懂事不知深浅,这样可不行,必须得让它回来,只有巢里最安全。(对着生4喊)“小肥,小肥,快回来!再不回来,人就会把你捉去,你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生4:真的吗?我马上回去!(作飞回模样)

师:看来,小珍珠鸟并不是听话,它是“害怕”呀。因为那时候,它刚刚离开鸟笼,对作者会怎么对待它还不清楚,还没有经过自己的试探和考验。所以,父母一叫,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了。

师:我们再来演第13自然段。

这次和前面就有了截然的不同。因为经过多次试探和考验,小珍珠鸟已经和作者很熟悉了,它知道作者不会伤害它了。

师(对生4):小肥,小肥,快回来!再不回来,人就会把你捉去,你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生4:不会的。主人很好,他才不会伤害我呢。我喜欢和主人玩!

师:小肥,快回来!天已经黑了,快回家来!

生4:不嘛,我还要再玩一会儿。

师:小肥,快回来!再不回来,爸爸妈妈可要生气了。

生4:那好吧。(极不情愿地作飞回状)

师:看来小珍珠鸟是经历了一个从“怕人”到“不怕人”的过程。

生5:我认为它是一只“友好的珍珠鸟”,我是从第12自然段看出来的。“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发啄两下我的手指。”

生6:我认为它是一只“撒娇的珍珠鸟”,我是从第11自然段看出的。“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我觉得它就像一个既调皮又很会撒娇的孩子。

师:说得真好!的确是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师:这篇课文,除了写珍珠鸟,就是写作者了,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同样要做到“说话有根据”。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生1:作者是一个“不伤害鸟”的人。因为作者把珍珠鸟的笼子用吊兰盖住,还“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师:作者不只是不伤害,它对珍珠鸟还很……

生1:尊重和关爱。

师:说的真好。

师:珍珠鸟是一种害怕人的鸟。如果你就是那“害怕人的珍珠鸟”,你最想对你的主人说些什么呢?

生:主人,我喜欢一个隐蔽的地方,在那儿我才会感到安全。

生:主人,请你不要伤害我,也不要用好奇的眼睛来看我,那样的话,我会每天给你唱一只动听的歌,也给您带来欢乐。

生:主人,不要把我放在显眼的地方,我怕你那些陌生的朋友,不要让他们来惊扰我的生活。

生:主人,你可要天天给我喂食物、加水,别把我饿着了。

(生笑)

师:一般养鸟的人大多是为了欣赏鸟,所以把鸟笼挂在一个空荡荡的屋子里,一眼就能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可作者不同,他知道珍珠鸟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不仅不会伤害珍珠鸟,他还给予了珍珠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生2:作者是一个爱鸟的人。因为“我”看见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如果作者不爱鸟,就不会这样做。

师:对呀,如果是一位不爱鸟的人,一定会把它轰走,还喝我的茶,多脏呀!

(生笑)

师:还有,还把我屋子里的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还啄我最喜爱的书,如果我不喜欢鸟,我会由它这样“胡作非为”吗?

生笑:不会。

师:看来,因为爱鸟,作者给鸟更多的……

生:宽容。

生3:作者是一个懂得享受鸟的情意的人。书上有这样的句子“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生4:作者是一个不扰乱鸟的家族的人。

师:是吗?从哪儿看出的?

生4:第6自然段。“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藤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师:刚有了雏儿的珍珠鸟,这时候最怕别人伤害它的孩子,所以作者压抑自己的好奇心,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可见,作者对鸟的确是十分的关爱。

生5:我认为作者不仅爱鸟,也很懂得生活。因为文章最后一段写“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那你认为作者所写的“美好的境界”在文中指的是哪一段所写的内容?

生5:倒数第二自然段,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那一段。

师: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一段,体会这种美好的境界。

(生齐读课文)

师:真好!那种人鸟相亲的情景,的确是最“美好的境界”。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插图上所画的正是这种美好的境界。如果让大家给这幅画命名,你会起一个怎样的名字?

生:“淘气的小鸟和温情的作者”。

师:抓住了小鸟和作者的特点,不错。

生:“深情”。

师:鸟亦有情,人亦有情。名字起得好。

生:“舒适的鸟巢”。

师:作者的肩头就是小鸟舒适而温暖的巢,富有诗意。

生:“爱鸟情”。

师:简洁、明确。不错。

生:“作者和小肥快乐的一天”。

(生笑)

师:我觉得用“作者和小肥的快乐一刻”更好,同意吗。(学生点头同意。)

生:“人鸟情”。

师:好!

生:“依赖”

师:这个好,一下子抓住了图的主旨。

师:刚才大家给这幅图起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又融入了自己独特感受的名字,真好!

师:让我们回到本节课的开始,作家冰心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指的就是最后这句话“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请大家再读这一段。

(生齐读)

师:冰心还说道:“人和人,社会和社会,国家与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世界和平的日子,只有从彼此依赖中才能得到!”听了冰心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生:只有依赖,才能使我们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生: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生的基石!

生:完美的世界要靠我们来创造,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

生:做人要言而有信。做人诚信最重要!

(此时下课铃响起)

上一篇:问夜无眠下一篇:幼儿园不乱扔垃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