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复习整理版

2024-04-19

构造地质学复习整理版(共5篇)

篇1:构造地质学复习整理版

2011-2012学年构造地质学复习提纲

一、概念

构造地质学 倾向 弯滑作用地质构造 倾角 弯流作用 原生构造水平岩层 节理

次生构造角度不整合 节理组

地质体平行不整合 节理系

滑塌作用 褶皱 节理的密度断层 滑移作用 褶皱作用 断层面

面状构造平行褶皱 擦痕

线状构造 相似褶皱 阶步

走向 顶厚褶皱 生长断层

二、简答题

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3简述“V”字形法则

4不整合的地质意义

5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6侵入岩的产状有哪些类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7Richard分类及其意义

8纵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点,弯滑与弯流。

9Ramsay分类

10剪节理与张节理的区别

11断层的识别标志

12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特征

题型:

一、概念(30)

二、判断或填空(20)

三、简答题(30)

四、论述题(20)

逆冲推覆构造 飞来峰 构造窗 走滑断层 正花状构造 负花状构造 劈理 线 理

篇2:构造地质学复习整理版

时间:2015.10.14 地点:秦皇岛新世纪高级中学 五楼演播室 观察科目:高中地理 执教教师:赵俊艳

观察课题:复习课《地球表面形态》 观察报告人:康曙光 观察点:设计环节

一、观察点选取说明

赵俊艳老师上了一节高三复习课,选取课题为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复习重点主要放在“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我选择的观察视角为“设计环节”,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赵老师如何组织设计课堂环节,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并能够符合高考命题特点,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突破重难点。

二、观察结果说明

赵俊艳老师的课程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少教多学”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课程设计共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基础知识回顾,学案反馈、讨论展示点评、课堂检测、课堂小结。

从整堂课的设计来看,赵老师对于学情有了深入的了解。第一环节,她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着手,结合实际景观图片判断地质构造类型,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印象。随后的第二环节中,赵老师引入了很多老师都容易忽略的概念教学,突出地理核心概念,辨析易混名词,探究地理原理,将表象升华为理论。第三环节中,赵老师用五道探究题目将课堂探究的氛围推向高潮。学生按小组分配,合作探究、展示讨论结果。问题设置符合高考题型,突出能力立意。本环节也是课堂用时最多的环节,学生在讨论中产生疑问,又将疑问在讨论中解决。特别是问题4的设置,用一道题将静态的地质构造加以联系,变成了动态的过程,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第四环节设计为课堂检测,本环节用时很少,可能是时间不够的原因,赵老师并未给学生思考时间,直接找学生说出了答案。最后一个环节课堂小结,也是由老师复述板书来回顾本节课内容,如果换由学生来总结会更好。

三、观察结果分析及教学建议

篇3:构造地质学复习整理版

1.在做中体验, 以便系统地回顾和整理找规律的知识: (1) 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熟练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通过整理和复习, 熟练运用最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创新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能主动优化。

教学难点:

策略的形成并优化。

教学转化点:

规律→算法→策略

能力训练点:

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 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利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探索情趣和探索精神。

先学提纲: (课前完成)

1.回顾: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 我们要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 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唤起学生的旧知, 并将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所学更有条理性, 为综合应用打好基础。

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1) 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2)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3) 谈谈收获。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所感、所想, 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感受。

二、查漏补缺

1. 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集体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共同校正。

同时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 内化策略。

三、综合运用提升

1. 按1、1、2、5、3、1、1、2、5、3……这样的顺序排列成一组数。

(1) 第99个数是多少?

(2) 前99个数的和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校正。

2. 河堤的一边栽了45棵树。这些树按2棵柳树、2棵杨树的规律栽种。河堤的一边共栽了 ( ) 棵柳树, ( ) 棵杨树。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可以评价一下你身边的同学吗?

五、课堂作业

1.国庆节五年级3班教室里要按“两红、四蓝、三黄”的规律挂彩灯, 一共要挂43盏灯。三种颜色的彩灯各需要多少盏?第21只彩灯是什么颜色?第42只彩灯是什么颜色?

篇4:《土地整理》考试重点【复习版】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为依据,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等措施,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及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广义,土地开发整理)

特点:具有技术性、动态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特点

类型:A利用状况:土地整理(狭义耕地为主的整理),土地复垦,是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土地开发,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

B整理对象:农地整理

非农地整理(村镇用地整理),是对村镇拆迁、拆并和就地扩建的土地资源进行整理

C投资主体: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其他投资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工程是指为实现土地整理目的而采取的各项物理性工程措施的集合。

为便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为便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一般的工程内容可以逐级分解为:

单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

道路——桥、涵洞——土方、石方等——土方人工土方,机械土方。类型:土地平整、道路、农田水利、拆迁、农田防护,其他工程 特点:基础设施属性、工程等级低(蓄水小于10万方,道路,田间道以下)、权属主体多重性(镇村组户)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是指以批复的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对土地整理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拆迁、农田防护等工程的实施进行调查研究和技术经济综合分析,阐明在既定地点、时间和投资标准内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提出作为施工依据的设计文件及图纸的全过程。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是对土地整理工程进行全面布局和系统设计,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组织工程实施的依据,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依据;是工程招投标与施工监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是项目检查、监督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变更是指在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会审中决定对原设计图纸进行较大修改,或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发现原设计有差错或与实际情况不符,以及施工条件变化、工程使用意图的变化、用料变化等原因不能按原图纸施工时对设计文件的修改。

1、土地整理原则:a因地制宜 b经济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c系统性

d整体性

2、土地整理任务

(1)在农村——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数量和质量)•改变土地权属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发展要求。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2)在城镇——通过对土地进行整理——

•解决城市发展用地

•改善城镇生活居住条件,减少城镇外延占地

3、土地整理的内容

农地整理:(1)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2)土地平整及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3)农地改造农地整理(4)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5)农村建设用地整理(6)规划地界、确定权属(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城镇用地整理:(1)内部挖潜,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建成区内的闲散地

(2)对已被利用的土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城市功能(3)在用途、布局与产出率等方面重新进行优化配置

4、土地整理的意义

A.土地整理是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的重要措施 B.土地整理是解决我国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C.土地整理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绿箱政策绿箱政策”措施 D.土地整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E.土地整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直接体现

5、我国土地整理总体发展趋势

(1)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2)积极实施重大工程,促进项目布局相对集中;(3)促进资金合理配置,向重大工程和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

6、我国土地整理总体发展方向

(1)管理规范化管理规范化(2)筹资多元化(3)经济产业化(4)保障法制化

7、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程序:

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前准备——工程施工——工程验收

8、作业与思考:

结合你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和你平时的积累,试分析制约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将越来越少,那么,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空间又是什么是什么? 第二章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基础及程序

一、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基础

1、立项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立项批复文件(国家级省市级)

2、基础资料基础资料1)法律法规和规定2)标准和规范主要规程、规范3)区域基础资料

3、设计机构1)具备法人地位2)具有从业资格3)专业配备合理(涉及水利、道路、桥涵、预算等)

二、土地整理工程设计程序

1、前期工作1)成立工程设计专班。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设计专班设计专班2)熟悉项目可研及其批复意见3)开展实地踏勘(很重要,初步设计后还要公示,征询意见,核实)。设计的必须前提;保证设计合理性、可操作性4)收集设计资料。针对性、现势性、有效性5)提出工程初步布局方案

2、基础分析1)经济、社会与自然条件分析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及适宜性分析3)水土资源分析4)新增耕地潜力分析5)土地利用问题分析6)公众意见分析;

3、拟定设计标准(1)新增耕地率。开发不低于60%,复垦不低于40%,一般整理不低于10%,基本农田不低于3%(2)灌溉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抗旱天数(3)除涝设计标准。某一设计频率(暴雨重现期)的几日暴雨在几日内排除(4)道路设计标准田间道,3.5~8米;生产路不大于2米

三、土地整理工程布局与方案比选

1)工程布局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因地制宜

工程总体布局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工程配置应工程配置应与土地利用布局紧密结合;制定工程技术措施时要考虑其适用性与经济性;尽量避免或减少土地权属调整。2)工程布局的基本次序:道路,灌溉排水,田块,农田防护

3)工程布局方案比选:技术可行性、运营成本、使用便利性、投资效益

土地平整方案的选择;坡改梯中修筑田坎类型的选择;排灌方式的选择;道路、蓄水池形状,材料类型等

四、工程设计

1)工程设计依据:土地整理的政策、法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审与批复意见评审与批复意见;工程布局图及其说明;工程设计标准;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

2)工程设计内容:道路,水利,土地平整,农田防护,典型田块 3)工程设计步骤:根据布局图,列出设计工程名称、设计标准、位置;熟悉设计对象,收集资料;参数选取和计算,单体工程设计;计算单体工程设计工程量

4)工程设计成果:项目现状图、工程布局图、单体工程设计图册、设计报告

五、土地利用结构平衡分析与工程量汇总

1)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分析:各地类有增有减,尤其是耕地增加,来源哪里,道路、水利要占地,占了哪些,要进行整理前后对比分析 2)预算工程量汇总:根据预算编制要求,做到分项分类统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土地整理工程施工、统筹施工全过程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

1、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1、施工总体布置,包括施工场地划分,水电管线布置,场内交通,各项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数量等;

2、主要工程施工工艺与设备安装;

3、施工总进度

2、成果整理:1)编绘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图册:工程总体布局图、单项工程布局图、典型田块设计图、单体工程设计图,道路、沟渠等线性工程横断面和典型纵断面图等2)编写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报告3)需要提交的重要设计资料装订成册(农民意见、评审意见,回复意见)

3、作业与思考

根据你的理解,在踏勘现场时应该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踏勘人员应该注意些什么?踏勘现场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是什么踏勘现场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是什么??做一个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项目需要那些具体步骤?

第三章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是指采用机械或人工对高低不平或者有一定坡度的土地进行挖高填低,并修筑田土坎,实现增厚土层,防治水土流失,达到改善生产条件等一系列工程的总称。

1、土地平整工程作用与意义:

平原区:土地平整工程是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田水利、道路等基本建设的实施基础,目的是要达到便于机械化耕作,发挥机械效率,提高机耕质量,灌水方便均匀,利于压盐、排水、改良土壤等,满足作物高产稳产对水分及土质的需要。山地丘陵区: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增厚土层,保水保费)半机械化作业提供条件,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土地平整工程内容

(1)土壤改良:各地应因地制宜,提出符合当地条件的土壤质量改良要求,增厚土层,增施有机肥,酸碱中和等(2)田块田面高程设计:田面高程应按照因地制宜、挖填土方量最小以及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原则确定(3)梯田田坎设计梯田田坎要按照安全稳定、占地少、用工省、因地制宜选择田坎材料的原则进行设计

3、土地平整基本原则:A、因地制宜B、综合考虑C、讲求效益

4、田块布局的基本要素:长度

宽度

规模

形状

方向

高程

5、梯田布局原则:1)梯田布置在25°以下的坡耕地;2)统筹兼顾;3)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梯田形状呈长条形或带状;4)要尽量适应机械作业和灌溉要求;5)便利耕作,埂坎稳定,少占土地和节省劳力;6)梯田规格及埂坎形态应因地制宜。

6、土地平整的基本方法

根据地形纵向变化情况分:(1)平面法:将设计地段平整成一近似水平面。一般多用于水稻

田的平整,土方量大。(2)斜面法:将设计地段平整成具有一定纵坡的斜面。(3)修改局部地形面法:对设计地段进行局部的适当修改,而不是全部改变其原有地形面貌,只是将过于弯曲、凸凹的地段修直平顺。根据平整的精度分:大平

粗平

细平

7、土地平整的基本方法(按平整的方式分):结合耕作平整 大平大整 放淤平整 机械平整

8、土地平整的基本要求:(1)土地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应满足灌水要求(平原地区)(2)适宜机耕(平原地区)(3)平整土方量最小(4)必须保留一定厚度的表土(20~30cm,一般约25cm)(5)留有一定的虚高(虚土沉陷)

9、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土地平整的常用方法有横断面法、方格网法和散点法。

横断面法: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和挖填深度较大又不规则的地区; 方格网法:适用于地面坡度变化均匀和能够找到挖填分界线的地块; 散点法:适用于非均匀变化的凹凸不平地面和挖填分解不明显的地段。

9-1-1计算横断面面积计算横断面面积:积距法

求积仪法

计算机法

9-1-2计算土方量

式中:V——相邻两横断面间的土方量,m3;F1、F2、„Fn——相邻两断面的挖(或填)方断面面积,m2;l1、l2、„、ln——相邻两横断面的间距,m。

9-2-1划分方格网:把需要平整的区域分成若干个方格网,方格边长一般为20~50m,根据地形图上的测量高程,用插值法确定方格顶点高程。

9-2-2计算田面平均高程和据方格顶点自然高程与田块平均高程的关系,确定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

线。

计算零点位置:根

X1、X2——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h1、h2——相邻两角点的与平均高程差(绝对值),m

a——方格网的边长,m 9-2-3计算平均高程时的土方量

V挖—挖方量m3,S方格—方格网面积,m2

h角挖—为角点挖深之和(角点自然标高与平均标高之差的和),m h边挖—为边点挖深之和(角点自然标高与平均标高之差的和),m h中挖—为中点挖深之和(角点自然标高与平均标高之差的和),m

10、土方调配:在田块设计高程、挖填方位置、面积、挖填土方量算出来后,对挖土的利用、堆放和填土取得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协调的处理

11、梯田类型

按修筑断面形式分:阶台式梯田(水平梯田 坡式梯田 反坡梯田 隔坡梯田)和波浪式梯田

按田坎建筑材料分:土坎梯田

石坎梯田(条石、块石)

植物田坎梯田

其他田坎梯田(砖、水泥预制件)

按利用方向分:农用梯田

果园梯田

林木梯田

按施工方法分:人工梯田

机修梯田

12、梯田断面设计

梯田断面设计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在不同条件下梯田的最优断面。所谓“最优”断面,就是同时达到下述3点要求:一是要适应机耕和灌溉要求;二是要保证安全与稳定;三是要最大限度地省工。最优断面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田面宽度和埂坎坡度,由于各地的具体条件不同,最优的田面宽度和埂坎坡度也不相同,但是考虑“最优”的原则和原理,是相同的。

13、田面宽度(B)和埂坎坡度(α)是断面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14、梯田断面设计:土方断面在挖填方相等时,梯田挖(填)方的断面面积可由下式计算:

每亩土方量:

15、田土坎设计基本要求:在一定的土质和坎高条件下,要保证埂坎的安全稳定,并尽可能地少占农地,少用工(已知埂坎坡度(α),则其他因素对它的稳定性影响的规律是:埂坎高度(H)、土壤湿容重(y)越大,则稳定性越差;土壤内聚力(c)、土壤内摩擦角(φ)越大,则稳定性越好;田面的外部荷载越大、荷载的作用力越集中、作用点越靠近埂坎外侧边沿,则稳定性越差。)

16、田土坎具体要素:田土坎设计及修建时涉及的具体要素有材料、高度、顶宽、基础埋深、坎外坡坡率、坎内坡坡率,材料不一样对应的其他要素也有所不同。

典型田块是指为了便于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计算土地整理区新增耕地率和挖填土方及田土坎工程量而在规划图上截取的具有代表性土坎工程量,其面积为一公顷以上的田块。(典型田块分为水田和旱地典型田块两类)

17、作业与思考1.归纳典型田块设计的方法和主要步骤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2.归纳土地平整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田间道路工程

1、道路是供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乡村道路,即指修建在乡村、农场,主要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乡村道路,按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可以分为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在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涉及的田间道路按功能和路面宽度可分为田间道、生产大路、生产路三种等级类型。

干道是联接土地整理区内外各乡镇主要居民点之间的道路,以通行汽车为主,承担主要的客货运输任务,是土地整理区内道路网络的骨干。支道是土地整理区内外各居民点之间的联系道路,是居民点的对外联系通道,承担着生产资料的运进与农产品的运出任务。

田间道是居民点到田间的通道,主要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水、加油等生产服务的道路。(田间道又可分为主要田间道和横向田间道)

生产路是指联系田块之间、通往田间的道路,主要起田间货物运输的作用,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

2、田间道路工程布局总原则:a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b有利生产,节约成本

c综合兼顾

d远近结合

2-1干、支道是土地整理区的主要运输线路。一般地,国家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不考虑干支道规划,但作为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大范围的、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的土地整理,应对干、支道作统一布局。2-2主要田间道布局 A、梯田田间道布局方案:在梯田区布置田间道应按照具体地形,采取通梁联峁,沿沟走边的方法布设。田间道多设置在沟边、沟底或山峁的脊梁上。山低坡缓,田间道呈斜线形;山高坡陡,田间道可呈“S”形、“之”字形或螺旋形迂回上山。

B、平坝地区田间道布局方案:该区地形比较平坦,没有纵坡限制,力求取直短捷,可设置1公里以上的长直线。为确保农机运行安全,长直线尽头不宜设置小半径的平曲线;当支道或田间道与铁路和公路相交时,尽可能正交或不小于45°的斜角通过。

C、丘陵地区田间道布局方案:丘陵地区,坡度小,路线宜沿地形布设;当支道或田间道与铁路和公路相交时,尽可能正交或不小于45°的斜角通过。

D、山地区田间道布局方案:山地区地形较复杂,山坡陡峻,应充分利用地形展线,确保足够的稳定性,减少工程数量,降低造价,保证投入使用后养护和运输费用最经济。

2-3横向田间道布置在斗沟靠农田一侧、斗渠与斗沟之间、靠近斗渠的一侧

3、生产路的布局应根据生产与田间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情况确定。生产路一般设在田块的长边,其主要作用是为下地生产与田间管理工作服务。

4、道路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

4-1平曲线设计主要是确定:平曲线半径、弯道超高、弯道加宽 4-2纵断面设计包括:纵坡、竖曲线、桥涵纵向空间位置(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称竖曲线)

4-3纵断面图主要包括:a图上:高程、地面线、设计线;桥涵位置;水准点编号、位置和高程;竖曲线等。b图中:里程、桩号、地面标高、设计线标高栏;c图下:比例尺。纵断面反映道路布设的比降、长度和原有地面的走势等。

5、田间道路横断面一般由:路面路面(行车道)、路肩、边坡、边沟、截水沟、护坡道、错车道组成。横断面设计主要是路基宽度、路拱设计及横断面图。

6、路基基本要素:路基宽度、路基高度、路肩宽度

7、路面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与垫层组成(路面类型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三大类)

8、生产路路面类型分为:水泥路面、石板路面、条石路面、预制混凝土板路面,以水泥路面为主。

9、桥涵分类:桥涵有单孔跨径或多孔跨径。按单孔跨径或多孔跨径总长划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涵洞。

第五章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了实现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定,而修建的包括引水、蓄水、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一系列农田水利设施的总称。

引水工程是指将水从水源引到水库或者田间,通过灌溉系统将水输送分配到田间的灌溉工程设施。

排灌沟渠工程是指用于农田 灌溉、排水的沟渠设施。提水工程是指将水由低处提向高处的水利设施总称。

灌排建筑物是指保证灌溉输水和分水、田间排水和交通等设计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渠首、渠和排水沟等交叉位置处修建的过水建筑物。主要包括水闸、渡槽、倒虹吸、涵洞、隧洞、跌水与陡坡等,1、灌溉取水方式:蓄水灌溉、引水灌溉、提水灌溉、蓄引提结合灌溉

2、堰塘供水量的计算有:复蓄系数法、抗旱天数法、堰塘径流法

3、蓄水池主要建筑物包括:池体、进水口、溢洪口、引水渠、沉砂池,难度最大的是池体设计。

4、灌排工程主要包括:取水枢纽、输配水系统(按照等级不同,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类)、田间调节系统和排水泄水系统等几个部分

田间调节系统,田间调节工程又称田间工程,包括毛渠、毛沟、输水垄沟、灌水沟等田间临时灌溉渠道。

5、灌溉渠系布局原则:a沿高地布置,力求控制灌溉面积最大;b灌排系统结合考虑,统一布置;c尽可能做到渠线短,交叉建筑物少,土方少,占用耕地少,拆迁少;d安全可靠,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高填方,以求渠床稳固,施工方便,输水安全;e便于管理;f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降低工程造价。

6、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的配合布置:相邻布置;相间布置;合一布置。

7、灌溉渠系工程设计要求:

(1)干渠、支渠应按续灌方式设计,斗渠、农渠应按轮灌方式设计。轮灌组数宜取2~3组;(2)续灌渠道应按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进行水力计算。最小流量不宜小于设计流量的40%;(3)渠道的纵横断面设计应保证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和水流安全通畅;(4)渠底比降应根据渠道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设计流量和含沙量等因素,通过计算分析确定。(5)渠道横断面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边坡稳定的需要和衬砌等因素,按接近水力最佳断面进行设计。渠道宜采用矩形、梯形断面。

8、排水系统一般包括:排水区内的排水沟、蓄水设施、排水区外的承泄区以及排水枢纽三大部分组成

9、排水沟道工程布局总原则:(1)各级排水明沟应根据地形条件,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泄、实现自流的原则;(2)各级排水明沟原则上应沿低洼积水线布设,并尽量利用天然河沟;(3)支、斗、农沟宜相互垂直连接;(4)各级排水明沟的线路应选取在有利沟坡稳定的土质地带,若必须通过不稳定土质地带时,应采取沟坡防塌措施;(5)当地形坡度大于5%时,末级固定沟道大体上沿地形等高线布设。(6)骨干排水沟道布置应分片排水、灌排分开、低处布置、造价低。

10、农田排水标准分为排涝标准、治渍排水标准、防治盐碱化排水标准三类。灌排建筑物是指保证灌溉输水和分水、田间排水和交通等设计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渠首、渠 和排水沟等交叉位置处修建的过水建筑物。(灌排建筑物主要包括配水建筑物(水闸)、交叉建筑物(渡槽、倒虹吸、涵洞)、便民建筑物(农桥)、连接建筑物(隧洞、跌水与陡坡)、量水建筑物(量水堰)等五类)

跌水是水流经由跌水缺口流出,呈自由抛射状态跌落于消力池,并和下游连接的建筑物。(跌水可分单级跌水和多级跌水)

第六章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报告与图件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报告是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布局与工程设计的说明,是工程概预算以及工程招标和施工的依据,是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审查的重点内容。

一般来讲,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报告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和设计说明三部分组成。目前,大部分工程设计报告将这三部分内容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报告。

1、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图件

a土地整理项目现状图:测土单位名称,盖章,数据变更日期 b土地整理工程布局图(规划图):设计单位名称,盖章,土地利用结构前后对比表,以及项目特性表

篇5:录音技术复习大纲整理完全版

1录音棚:音乐录音棚 语言录音棚 影视制作录音棚 录音棚是由一个或多个特殊设计和调试的声学环境组成,其目的是使得用话筒拾音时尽可能得到最好的录音效果。录音棚在建筑上应是隔音的,以保证外界的声音不会进入室内并记录在磁带上,同时也需要保证声音不泄露到室外打扰别人 2录音棚由录音室和控制室两部分组成 录音室的大小、形状和声学设计各有不同,它是按照制作需要或是按照某种音乐风格所设计的。

为了拾取房间内的原始声音,通过建立一个房间使声音以一种可控制的方式散射,从而减少房间内其他不希望拾取到的声音漏入到所设置的话筒内,同时又具有展开的声音和混响特性。

3录音过程有两种基本形式:多轨录音和实时录音 多轨录音技术用在非实时的制作环境中,是将多种的声音录入到不同的声轨以及从不同的声轨上重放出各种声音的方式,为录音时提供了同步增加声源的可操作性。实时演出录音也叫做现场录音,通常是在演出或音乐会的现场环境中用话筒拾取和直接接用现场信号的混合。它是当场录音,除了当场混合外,基本没有录音室后期制作。4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5有声波传播的空间称为声场。

6在传播过程中不受反射而向前行进的声波称为行波。7尺寸比波长小的声源所发出的声波是以球面扩展的,波阵面为球面,这种声波叫球面声波。8声能从声源沿波阵面的法线方向传播的路径称为声线。

9声波的特性:振幅、频率、速度、波长、相位、谐波成分、包络等

10这些特征是区别每一个波形的依据,其中最基础的特征是振幅和频率。11振幅即是高于或低于振荡中心线的距离。

与最振荡中心线的距离或位移越大,声压、电信号或媒质中的位移也越强烈。

12频率:声音发生器、电信号或振荡幅度从正到负重复一周的变化速率为信号的频率。

在一秒内,测定测得的所完成的周期次数就是频率,单位是Hz 13波长λ是波在媒介中从一周开始到结束的距离或两个相邻的相位相同点间的距离。它等于:λ= v / f 其中:λ是声波在媒介中的波长 v 是声波在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f 是频率,以Hz为单位

14声波的衍射是指声波有绕过或通过声学障碍物的能力;也就是说声波能够以某种方式绕过物体而重建原来的波形。

15听觉与声音的三要素:从心理概念上说,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有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参数称为声音的三要素。而相应的物理概念是声波的振幅(强度、声强)、频率和波形(频谱)。声音三要素与声波的三个物理量虽有密切的关系,但前者是主观的感受(心理量),后者是客观的量度(物理量),两者并不完全一对一相互对应。16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称为响度。

响度级用 “分贝”来表示。

用于测量声压级(SPL)、信号电平和信号电平改变的参数值就是“分贝(dB)”

声压级是某点上声音振动压力的测量,它经常用声平表dB SPL(声压级dB值)来测量。

声压级越高,声音越响。我们可听见的最静的声音,最低可听值是0dB SPL

17但声强和响度并不完全等同。对声音的强弱大小主观感觉和客观标准并不完全统一。因为响度还要受频率的影响,人耳的听觉感受还要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同样的,声压强度因频率的不同,人耳感到的响度也不同,全面描绘响度和频率关系的是弗来彻芝森等响曲线。18等响曲线:一组表现振幅与频率比率的曲线。它表明了在可听频率范围内不同强度上的人类听觉灵敏度。最低的曲线是某频率下的最低可闻声。从中可知人类听力对以2-4kHz为中心的中间频段带最敏感,而对于比其低或高的频率不太敏感。19响度的单位用“方”表示。

等响曲线是以1KHz的纯音刚刚能听到声音响度定为0dB,0响度级称听阈也即“基准响度级”“听阈曲线”也就是最下面的一条曲线。声强超过听阈后,随着声强的逐渐增加,主观上产生了由弱到强的程度不同的响度感觉,直到120dB时声音已达到震耳欲聋的程度,人们将人耳能容忍的最大声压级称为痛阈。20频率与音调

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音的基音频率有关,但不成正比,而与响度一样,也成对数关系。

倍频程:音阶中频率比为2:1的频率间隔的音程在电声学中称为倍频程,通常用oct表示,而在音乐中则称为八度。

21频谱与音色:音色是听觉上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主观感觉,也称为音品。音色主要由声音的频谱结构决定,即由声音的基频和谐波的数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

声音的振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振、稳态和衰减。22掩蔽效应:就是人耳在听到强音的时候难以听到弱音。当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与掩盖的噪声比较接近的时候,掩蔽的效应最为明显。

23鸡尾酒会效应:人们有从许多声音中听到自己想要听的声音的能力,也称为选听效应,是由心理‘情绪引起的一种现象。24双耳效应 方位感

一只耳朵是无法辨明声源的方向的,而两只耳朵可以。人耳的这种在一定声学空间内能够对声源定位的能力称为空间定位或听觉定位这种效果取决于三点人耳对接受的声波的细微感觉:(1)两耳听觉上的强度差;(2)到达外耳的时间差;(3)耳廓(外耳)的作用; 25空间感

除了辨明声源的方向外,人耳与大脑还会相互结合去感觉距离及声音出现的声学空间。

在房间里听到的声音可以分为三类:直达声、近次反射声和混响声。直达声决定了我们对声源的方向、尺寸、的感觉并携带了声音音色的信息。

近次反射声是在反射声到达后50毫秒内到达的声音。这些反射声只经过小范围的反射而到达听者,与直达声相比,可能在方向上略有不同,两者之间的时间差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房间尺寸的信息。

迟于直达声50毫秒以上的反射声到达听者时,经过了许多不同的表面的反射,变为来自各方的声波流,这些密集的空间反射声称为混合声。26混合声的特点是功率随时间逐渐降低,它除了可以增加声音的响度外还能够增加温暖感、丰满感。人脑可以通过对混响时间与反射声音音色的感觉,产生对房间环境表面坚硬与柔软程度的感知。

27传声器(microphone)俗称“话筒”

话筒其实就是一个换能器,它将一种形式的能量(声波)转化为另一种相应形式的能量(电信号)28指向性

指向性是由于声波接受方式不同而形成的。

指向性是指传声器的灵敏度与声波入射角的关系,入射角是声波入射方向与传声器主轴的夹角

传声器接收声波的方式可分为:压力式、压差式和复合式。全指向、双指向、单指向 29全指向性传声器

全指向性又叫无指向性,由压力声波接受方式获得。双指向性传声器

又称为8字形指向器,由压差式声波接受方式获得 单指向性传声器

又称为心形指向器,由压力、压差结合的声波接收方式获得。30近讲效应

由于近距离拾音造成压差或是复合式声波接收方式的传声器拾取的声音低频提升的现象。近讲效应会造成语言录音时低音过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31幻象供电:指使用传输音频信号的电缆来传输直流极化电压的供电方式。在同一根电缆里既包括音频信号电压,又有直流电源电压。32灵敏度

指在自由声场中,当传声器施加一个声压为0.1PA的声信号的时候,传声器的开路输出电压。从灵敏度可以看出将传声器拾取的信号电平提升到线路电平(-10dBV或+dBV)所需的放大量。33频率响应

指传声器灵敏度随频率变化的特性,即对于恒定不变的不同频率输入信号传声器输出电压的大小。

频率响应的范围是指传声器正常工作的频带带宽,又叫带宽。34瞬态响应

指传声器输出电压跟随输入声压级急剧变化的能力,是传声器振膜对声波波形反应快慢的量度,该响应能体现不同的音色。35动态范围

传声器的动态范围上限由拾音系统的失真容许值决定,下限由拾音系统的噪声电平决定。36频率响应

音频设备灵敏度随频率变化的特性,即对于恒定不变的不同频率输入信号传声器输出电压的大小。

37单声道:单声道系统是指只用一条通道传输,一个扬声器放音的放音系统。38立体声:立体声是一种具有空间感的声音。具有一种展开感、深度感、宽 度感、空间感、位置感、和某种程度的音乐包围感。39单声道的特点:点声源

40钥匙孔效应:立体声相当于在剧院里面听音乐会,单声道相当于在剧院外面通过门上的钥匙孔听里面的音乐会,所有的直接声、近次反射声、混响声都是通过钥匙孔到达听者的耳朵中。41立体声相对于单声道所具备的优点:

1、声像分布感的增强

2、对移动的声像能够真实的再现

3、清晰度的提高

4、声部平衡的改进

5、背景噪声影响的降低

42立体声拾音的有效拾音角即重放听音时最大声像角所对应的拾音时的声源方向角,也就是传声器对将声源均匀再现于扬声器间的拾音角度。43声极差定位的拾音技术

声极差定位的拾音技术是由两只传声器组成,两只传声器分别面向声源,一只传声器放置在另一只上,使两只传声器的膜片在垂直的轴线上尽量重合,传声器的轴像夹角彼此张开一定的角度。

声源到达两传声器没有时间差,只有两传声器主轴指向和传声器指向性而产生的声级差立体声信息

声极差定位主要有XY 式和MS 式

44传声器的拾音角随着两传声器间的轴向夹角的减小而增大。对于心形传声器,轴向夹角的范围在80°-130° 45XY 拾音制式

XY立体声设置属于声级差立体声技术,两支话筒处于一个点。大多数情况下,选择两支心型话筒,话筒之间的拾音角度为90度。理论上,两支话筒的振膜需要非常接近,以避免振膜之间位置引起的相位问题,最佳的摆位方法是将两支话筒头一上一下摆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水平面上的声源将被两支话筒拾取,各方向声源传到两传声器的直达声几乎没有距离差,因而只有声级差而无时间差,所以拾取到的信号用单声道重放时不会产生相位干涉现象。

MS制式也是使用一对重合传声器,主轴正前方的传声器称为M传声器,另一只与它成90度的传声器,主轴朝向左右两侧称为S传声器。通常M传声器可采用心形,8字形或全指向性传声器,而S传声器必须使用8字形指向性传声器。M=L+R S=L-R L=M+S R=M-S 47 AB制:属于时间差拾音方式,使用灵敏度和指向性完全相同的两支传声器(常用心型)彼此相距25-50cm(视声源排列宽度而定),位于声源前方拾音,然后分别以左右声道信号输出。

缺点:中间凹陷现象,单声道重放时兼容性较差 优点:简单易行、拾得的立体声富有自然感 48调音台的种类

调音台在输入通道数方面、面版功能键的数量方面以及输出指示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实,掌握使用调音台,要总体上去考察它,通过实际操作和连接,自然熟能生巧。调音台分为三大部分:输入部分、母线部分、输出部分。母线部分把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联系起来,构成了整个调音台。

49根据使用目的和使用场合的不同,调音台分为以下几种:

1、按节目种类:音乐调音台、语言调音台

2、按使用情况:便携式调音台、固定式调音台

3、按输出方式:单声道、双声道立体声、四声道及多声道调音台

4、按信号控制方式: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调音台

5、按信号处理方式:模拟式调音台和数字式调音台 50调音台的信号流程

掌握了调音台的信号流程,便能从根本上去理解调音台,流程图分三个部分:信号输入部分,母线部分,信号输出部分。声源信号从话筒输入或从线路输入,经增益调节,进入均衡处理,作音质补偿,利用衰减器(推子)进行混合比例调节。再通过声像调节,进入左右声道母线和编组母线,同时,在推子前后引出声信号,分别进入辅助母线。51从母线出来的混合声信号,经过混合放大、大小幅度调节、隔离,送出相应的各种输出。另外,从辅助送出的声信号或外部设备的信号,经过效果机处理或其他方面的处理后,从辅助返回端进入调音台,作大小调节和声像调节后,与左右声道上的信号叠加,再一起送出,这便是声信号的整个流程。52模拟调音台

传声器的输出信号是经过声-电换能的电信号,因其信号与声音信号一样也是连续的波动信号,且其性质如频率、振幅等与声音信号密切相关,故称模拟信号。不改变传声器输入信号的这种性质而进行信号处理的调音台称模拟调音台。53数字调音台

数字调音台的各项功能单元基本上与普通模拟调音台一样,不同的只是数字调音台内的音频信号是数字化信号。所有音源信号进入调音台后由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进行处理。

54数字调音台的主要特征:

1、操作过程的可储存性。数字调音台的所有操作指令都可以通过DSP储存在硬盘或是软盘上,从而可以在以后再现原来的操作方案。

2、信号的数字化处理。由于调音台内部流动的本来就是数字信号,所以它可以方便的直接使用数字效果处理器。

3、普通的噪声干扰源对数字信号是不起作用的,因而此类调音台的信躁比和动态范围可以轻易地做到比模拟调音台大10dB的地方。

4、每个通道都可以方便地设置高质量的数字式压缩限制器和降噪扩展器,以用于对音源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5、通道状态调整过程的所有数据,可以方便地从一个通道复制到另一个通道上,这对于组成立体声的两个通道的联动调整是十分方便的。

6、数字式调音台有很多都设有故障自动检测功能。55现代录音过程

调音台的作用是让录音师对各种输入信号的音量、音调、混合比例以及空间位置等方面加以全面控制。一般分为:前期多声道录音及同步复录,后期的缩混或合成阶段。56录音

录音阶段包含着将非电子乐器和电子乐器录制于磁带上的物理过程。逻辑上,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实现,一般包括一下几种:

1、一首歌曲中所有的乐器在同一工作过程中录制到磁带上。

2、以预先安排的基本轨数次序将一首歌曲的电子乐器录制到多轨录音机的不同轨道上,做到其他现场乐器与人声等可在以后的时间加入。

3、可以把现场音乐师的演奏记录在同一首歌的基础轨上(可以是一种严格的现场装置,也可以是被预先设置好的MIDI轨),其他乐器或人生以后的时间内加入。

这些程序中后两种是在录制流行音乐时最常用的方法,相对于称作基本轨、节奏轨、或基底轨来说,其他轨的录制可以在另一时间内完成,通常是鼓、贝司、节奏吉它和键盘。57同步复录 把创造性的东西(配音、配乐等)加入到已录制好的多轨带上称为同步复录。在该步骤中,音乐家一边听事先录好的声轨,一边随这些声轨同步演奏。58缩混

当所有想要的音乐部分制作完成,并且艺术家和制作人都满意以后,就可以开始缩混。这时多轨机的输出信号送到调音台的输入,调整每轨的电平、均衡、效果和声像时,母带会反复播放,通过艺术的处理,独立的录音信号混合到一个复合的立体声或单声道信号中,并由调音台输出到录音机。

59频率处理设备:均衡器、激励器、移频调相器、反馈抑制器。60时间处理设备:延时器、混响器、多重效果处理器。

61动态处理设备:压缩器、限幅器、扩展门、噪声门、降噪器。

62压缩器对信号的动态范围进行压缩处理,使信号能满足记录和发送设备对动态范围的要求。因为设备的动态范围是指其最大不失真电平与其固有噪声电平之差,对于模拟的记录媒质与发送设备来说,它们的动态范围一般均比声源的动态范围要小。63压缩器的工作参量

一般的压缩器的可调工作参量有4个,即压缩比(ratio)、压缩门限或阈值(threshold)、建立时间(attack time)和恢复时间(release time)。64建立时间及恢复时间对音质的影响

建立时间和恢复时间对信号包络的音头和音尾影响很大,因此要想获得好的动态处理效果,建立时间和恢复时间和设定就十分重要。

65建立时间:该参量表示当检测输入信号超过压缩门限后,压缩器由末压缩状态,转换到压缩状态的速度。一般该值是指压缩器增益开始下降到最终值的63%时所需的时间。大多数的专业压缩器可以从零点几ms至几百ms连续可调。

66恢复时间:由于一般的节目信号电平是变化的,不可能总是在压缩门限以上,当信号电平降到压缩门限之下时,压缩器增益将提高,恢复到单位增益状态。恢复时间表示的是压缩器由压缩状态转变到不压缩状态速度,一般恢复时间可以从几十ms到几s连续可调。67建立时间影响的是声音包络的音头,而声音的音头携带有反映声音明亮度和冲击感的中、高频成分。如果建立时间很短,那么当信号电平一超过压缩门限,马上就被压缩,这就意味着声音信号的音头很大程度上被抑制,明亮度和冲击感就减弱了。这种设定对于防止大的瞬态信号所引起的过载失真和保护放音设备是比较有利的,同时也有助于减小或软化一些过硬的音头的声音。但是这种设定也会产生一定的瞬态失真,并且建立时间越短,产生的瞬态失真越大。

68如果建立时间比较长,就意味着在压缩之前有更多的峰值信号可通过,这样就保持了声音音头的冲击感和明亮度。但是,建立时间长,将会产生漏压缩现象,使得本该压缩的峰值被放过去了,这对于防止瞬态的信号峰值所引起的失真和保护扩声设备是不利的。所以建立时间的设定要根据信号源的类型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来进行。

69恢复时间对声音包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声音包络衰减过程或音尾。压缩的效果是增加了高电平信号成分的比例,恢复时间越短,越多的低电平信号被提升到较高的电平,但是在提升低电平信号或响度的同时,也将噪声信号提升了,使得噪声电平会随着压缩器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产生了噪声起伏或噪声喘息。

70如果恢复时间越短,噪声喘息也就明显。由于在恢复时间内。压缩器的增益仍是小于1的,它仍处在压缩状态,所以短的恢复时间将有助于使信号较快地脱离压缩状态,避免产生误压缩现象。反之,如果加长恢复时间,虽然它使噪声喘息现象减弱,但对低于压缩门限的信号产生的误压缩就会明显了。

71多年来,压缩器主要用于自动调整宽动态范围的输入信号,使其适合低动态范围的传输和存储媒介。压缩器首先在广播中被广泛应用,这是因为压缩器可以使较宽动态范围的唱片录音及较窄的调幅无线电广播能与一般家庭放音环境达到兼容。与此同时,压缩器在录音和扩声方面也有许多用途:

1、用来弥补由于声源与传声器的位置变化而产生的动态改变;特别是当歌唱演员向传声器靠近或离开传声器时会产生音量变化很大的信号,这时可以适当调整压缩器以使这种音量变化小一些,这样可以使后期合成时比较方便,使歌唱声能够与乐队声达到较好的平衡。

2、可以使一个乐器的不同音域的音量相同;如某些贝司的弦比同一把琴上的其他弦响,使用压缩器之后,通过将不同弦的音量相配合,就会产生一平滑的低音线。又如;各种号,在某些音域上,由于用以发音的力度不同,而比其他音域上响,压缩处理能使不同音域的音量电平得以均衡。

3、如果压缩器的恢复时间比乐器的自然衰减过程短,那么乐器原来的特性就能保持下来;如果压缩的恢复时间比声音自然衰减过程长,那么乐器的声音则变成几乎“像风琴一样”的声音,只保持少量的乐器的衰减特性。

4、利用压缩来提高节目的响度:由于节目的响度主要与信号的有效值有比较直接的关系,而与节目信号的峰值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对混合的节目信号进行适当的压缩处理,就可以提高平均值或有效值的比值,从而感觉节目的响度得到提高。

在节目的发射中,也可以用此办法来提高平均的调制度,有效地提高发射机的效率。

5、利用大的压缩处理来使打击乐器的声包络反转;如果用短的恢复时间对吊镲一类的打击乐器进行很大的压缩处理,使输入信号始终处在压缩门限之上,节目就会表现为固定的输出电平。这样听到的声音效果就好像把吊镲的声音倒放出来一样。

6、利用压缩器 可消除齿音造成的咝声;

7、利用压缩器产生“声上声”的效果,这时也将压缩器称为画外音压缩器。72均衡器是一种对频响曲线进行调整的设备。73均衡器包括:

1、低频均衡器(BASS或LOW):它可以对频响曲线低频段作提升或衰减控制。

2、中频均衡器(MIDDLE):它可以对频响曲线的中频(1-2kHz)段作提升和衰减控制。

3、高频均衡器(TREBLE或HIGH):它可以对频响曲线的高频段作提升或衰减控制。

4、组合式均衡器

74根据所使用电路可分为:无源均衡器、有源均衡器。

75根据均衡器的参数可调与否分为:图式均衡器、参量均衡器。76均衡器的用途

1、对录音设备或录音媒介的局限性做某些必要的补偿,校正各种音频设备所产生的频率失真。

2、改善音质

3、制作特殊的声音效果

4、弥补传声器摆放带来的问题

5、减小噪声的泄露

6、补偿等响曲线的影响

6、利用均衡来进行满意的缩混

77激励器的作用

1、美化唱歌者的歌声,增强其明亮度和穿透力使声音更清晰、细腻。

2、对乐器处理时,可以强化其音色特征,使该乐器更加突出

3、可以在音乐过强时增加演唱的清晰度

4、可以使打击乐音色更加饱满

5、加强乐段的力度

6、减小复制时产生的高频衰减

7、在扩声时,可以加强人声的清晰度

78延时的作用

1、声像的配置

2、声源的加倍

3、模拟初次反射声与直达声的时间间隔

4、产生回声效果

5、长延时效果

6、同步延时

7、镶边或轮缘

8、合唱效果

8、在扩声中,采用延时器来提高清晰度

79数字信号处理的原理

数字录音把连续的模拟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后,成为离散的数字信号记录在磁带上。在放音时,通过重放磁头将磁带中记录的编码信号取出,经解码后成为数字信号,由数模转换器转换为音频信号,并由低通滤波器将其平滑后输出。

模拟音频技术中以模拟电压的幅度表示声音强弱, 模拟声音在时间上是连续的而数字音频是一个数据序列,在时间上是断续的。数字音频是通过采样和量化,把模拟量表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由许多二进制数1和0组成的数字音频信号。80采样(Sampling)

把振幅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波形按一定的频率抽取,形成在时间上不连续的脉冲列的操作叫采样。

81量化(Quantization)

经过采样的脉冲序列信号在幅值上还是连续值,通过模数转换器对其幅值进行量化处理,从而使其成为数字信号,这就是量化。方法是按一定的间距设定有限个不连续振幅电平,对连续变化的信号振幅进行近似变换。82数字录音的特点

模拟音频技术中以模拟电压的幅度表示声音强弱, 模拟声音在时间上是连续的而数字音频是一个数据序列,在时间上是断续的。数字音频是通过采样和量化,把模拟量表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由许多二进制数1和0组成的数字音频信号。83模拟录音的缺点

1、在记录、编辑、重放过程中进来的杂音不能与有用信号分开,噪声呈积累性质;信号的转录复制受到极大限制。

2、记录媒质的信躁比代替了原信号的信躁比。即不管原信号的动态范围有多大,记录以后,信号的动态范围再也超不过媒质的动态范围。

3、旋转系统、驱动系统等机构的动作如果不稳,就会使原信号产生抖动。84模拟录音的优点:

1、声音真实,符合人的环境听觉感受

2、模拟设备安全性比较高,不像数字设备会死机

3、模拟录音时操作简单、明了设备功能清晰。等

85数字录音的特点

1、如果记录格式(采样频率、量化位数)确定了,性能的极限也就确定了。多次复录信号不会损耗。

2、记录媒质的信躁比与重放信号的信躁比没有直接关系。

3、由于记录信号(数字)与噪声(模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因此可以很容易把它们区分开。在录音过程中一般不会引入系统噪声也不存在噪声累加的问题。同事可以实现无损复制。

4、对信号的各种处理都可以变成值的运算,因而使数字录音具有了模拟录音无法相比的编辑功能,并可以不改变装置(硬件),而用软件进行升级。

5、制作、传输存取迅速

6、标准未统一,各厂商生产的数字设备都有不同格式、接口问题。

7、虽然电声指标高,但是作用于人耳听觉感受有争议。

86节目制作基本上是分成以下4个步骤进行的:准备工作、拾音与调音、加工与合成、记录。

87基本拾音方式

1、单点拾音法:是指用一支传声器同时拾取各个声部的混合声音及反映演奏空间的混响声信号。

2、主传声器拾音法:是在保留单点拾音法的整体拾音条件下,再对需要加强的声源增设辅助性传声器,以便加强整体拾音的主传声器拾取信号中某一部分的分量,3、多传声器拾音法:就是利用多只传声器(同时或分时)分别拾取各不相同的某一部分声音,通过人为的加工处理后,合成为一个统一的节目信号。

分为:全封闭、半封闭、不封闭三种方法。88声音的方位感

人们对声音方位感的判断主要有4个依据:时间差、声级差、人体滤波效应和头部晃动 89 人体滤波效应:

人的头部、肩颈、躯干,会对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产生不同的作用,形成反射、遮挡或衍射。尤其是外耳,通过耳廓上不同的褶皱结构,对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产生不同的反射或遮挡,形成不同的滤波效果,大脑通过这些不同的滤波效果产生对声源方位的判断。90头部的晃动:

当一个声源的位置难以判断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不自觉的轻微晃动头部,使时间差、声级差或人体滤波效应产生变化,并依据这些变化进行快速的重新定位。

91我们可以根据下面这四个要素,从三维坐标的角度去理解声音是如何被定位的 Y轴前后定位:人体滤波效应 + 头部晃动

当一个声音从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的时候,声源与左右耳的距离相同,没有了双耳间的时间差和声级差,我们只能通过人体滤波效应和头部晃动来进行判断。来自前方的声音,除了直达声,还有一部分来自耳廓的反射声进入耳内。而来自后方的声音,高频部分被耳廓所遮挡,低频部分经过绕射进入耳内。Z轴-上下定位:人体滤波效应 + 头部晃动

耳廓上的褶皱会对来自不同高度的声音进行不同反射,是我们对声源高度判断最主要的依据。

92在现实中,声源位于三维的空间中,通常都需要我们综合上述所有的方式去判断方位。时间差、声级差、人体滤波效应这三个要素可以被综合的表述为头部相关传输函数(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HRTF),这项技术构成了绝大部分3D声音定位技术的基础。头部晃动虽然并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但是无论在哪个方向上,都对我们判断声源的位置有着极大地帮助。

93Spatial Audio(VR音频)的第二个要素:对头部运动的实时反馈

上一篇:村低保会议记录范文下一篇:大约在冬季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