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功率说课稿

2024-04-12

第二节功率说课稿(精选6篇)

篇1:第二节功率说课稿

第二节 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电灯(功率差别较大)两只、灯座(与灯泡配合使用)、按钮开关、导线若干、插头、绝缘胶布、电能表(尽量选用转数大的)等。因为要用220V电压做演示,所以必须注意安全,最好用已连接好导线和灯座的示教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电能表后,同学们一定观察了同学家或自己家的电能表。是不是可以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

在学生汇报交流之后,老师提取精华进行一个综述。电能表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就比较慢。一般是晚上转得快一些,白天转得较慢。电能表转得快慢和用电器的多少及用电器的种类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证明大家观察到的现象准不准。

二、进行新课

1.电功率

演示: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转动的情况。考虑到操作的安全性,不建议学生操作,教师可提醒学生,电能表连接时应串联在电源上。

(1)先将15W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

(2)将15W的灯泡取下,换上100W的灯重复第一步实验。

同学们观察并比较两次转动快慢情况。

现象: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灯也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

(3)将两只灯泡并联接入电路,合上开关,两灯均亮。再观察电能表的转动情况,并和前两次做比较。

现象:第三次电能表转动得比第二次还快。

断开电源,取下两只灯泡,同学们再观察这两只灯泡,有什么发现?用实物投影将灯泡展示给学生看。

现象:两只灯泡不一样,一只上标着“220V,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V,100W”。

我们已经能准确地观察电能表转动的快慢了,还记得电能表有什么作用?接入电路的目的是什么吗?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的。电能表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转得慢又说明了什么呢?

回忆一下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注意到第一盏灯亮时电能表比第二盏灯亮时转得慢。假如电能表在第一盏灯亮时,1min转10圈;在第二盏灯亮时,1min能转20圈。

第一盏灯工作4min,电能表转几圈?1min转10圈,4min40圈。如果是第二盏灯工作2min,电能表转几圈?电能表也是转过40圈。都转40圈时,消耗的电能一样多。消耗一样多的电能,第一盏灯用4min第二盏灯用了2min,说明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

不能说“电能表转动越快;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多”,而是电能表转动得越快,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快;电能表转盘转动得越慢,用电器消耗电能越慢。

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表示了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物理学中用“电功率(electric power)”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是“P”,单位是“瓦特”,简称“瓦”,单位符号是“W”,还有一个更大的单位是千瓦(kW),1kW=103W。

请同学们观察“小数据”,你能了解到一些什么信息呢?

这些都是家用电器的电功率,但有的不用接入家庭电路使用,装电池就行。空调的电功率较大,电扇的电功率较小,空调工作时,肯定比电风扇工作时电能表转得快。那我们能不能说空调比电风扇消耗得能量多?不能,还要看工作时间的长短。

老师还要补充一点,从空调到电扇这些家用电器都是在家庭电路中使用的,家庭电路的电压大家一定记得这些家电的额定电压是220V,列出的这些数据是家电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不论是在家用电器还是工农业生产上的用电器,说明书或铭牌上都会标注用电器的电压值和电功率的值,那些就是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值。

同学们再来观察我们刚才实验用的两只灯泡的铭牌,说说你的理解。

“220V,15W”指的是电灯的额定工作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15W。

“220V,100W”说明这只灯泡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100W。谁能说明我们演示实验中哪只灯是第一次接入电路的?哪一只是第二次接入电路的?为什么?

“15W”的灯是第一次接入电路的,“100W”的灯是第二次被接入电路的。因为第一次电能表转盘转得较慢,电功率小,第二次电功率大。

谁能用电功率符号表示灯的电功率?可以请学生板演:P=15W,P=100W。

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已明白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接着请大家来做判断。

例1:电流通过电扇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是2400J;电流通过洗衣机工作1min时消耗的电能是6000J;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时电流做的功多?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时做功快?为什么?

解答:洗衣机消耗电能6000J,电扇消耗电能2400J,所以电流通过洗衣机时,做的功多。又因为它们的工作时间相同,做功多的肯定做功快,所以洗衣机做功快。

例2:上题中,如果电风扇和洗衣机都消耗4000J的电能。电风扇要工作100s,洗衣机工作40s,哪台电器功率大?为什么?

解答:洗衣机的功率大。因为洗衣机和电扇消耗相同的电能,洗衣机用的时间短。

例3:某台电风扇和洗衣机,电风扇通电工作半小时,电流做功72000J;洗衣机通电工作2min,电流做功12000J。问:哪台电器消耗的电能多?哪台电器的功率较大?为什么?

解答:因为电风扇工作时电流做功是72000J,而洗衣机只有12000J,所以电风扇消耗的电能多。

哪台电器的功率大呢?引导同学们思考:时间相同时,可以比较谁消耗能量多;消耗能量相同时,可以比较谁用的时间短;时间和消耗能量都不相同时,该怎么办呢?

可以算电风扇2min消耗的电能,或者求洗衣机半小时消耗的电能。也可以看看洗衣机如果消耗72000J电能用多少时间或者看电扇消耗12000J电能用多长时间。还能比较它们各自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

刚才大家都想到了一些办法,主要是想让电扇和洗衣机用的时间相同比较消耗的能量,或者消耗能量相同比较时间。现在同学们能否计算它们各自工作1s消耗的电能呢?全体同学计算,请一名同学板演。

电风扇每秒消耗的电能:=40J/s

洗衣机每秒消耗的电能:=100J/s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知道洗衣机的功率大。

我们统一用“用电器1s内消耗的电能”来表示用电器的功率,同学们把你刚才计算时的数字用表示它意义的符号代替。

------这就是功率的定义式。一定要注意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消耗这些电能所用时间——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公式在使用过程中单位要统一,只有用电器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J时,其电功率才是1W。(1W=1J/s)

例4:某用电器20min消耗的电能是1kW·h.此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少?

解:t=20 min=1200s

W=1 kW·h=3.6×106 J

所以 P= ==3×103W=3kW

2.“ 千瓦时”的来历

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 kW·h”的来历,说说自己的理解。

功率的单位还可以用千瓦(kW),如果时间的单位取小时(h),由公式P=变形后得到W=Pt,这时电功W的单位就是“ kW·h”。

1kW·h就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 h所消耗的电能。

例5: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W,每天使用3h,一个月用电多少kW·h?(按30天计算)如果时间单位用秒,1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

解:P=250 W=0.25kW

t=3h×30=90 h=3.24×105s

由P=得W=Pt

所以一个月内消耗电能是

W=Pt=0.25kW×90 h=22.5kW·h=8.1×107J

或W=Pt=250W×3.24×105s=8.1×107 J=22.5kW·h

kW和 kW·h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的单位,一定要注意区分.3.额定功率

就像我们刚才了解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我们一般看到的用电器的铭牌上就会标注着这个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当实际电压高于或低于额定电压时都会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4.电功率的测量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电能、电功率的知识,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上节课中也已经知道用电能表可以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电功率能不能测量,该如何测量呢?

是不是有“功率表”的仪表,接入电路后,直接测量功率?要是有就非常便利了。现在只有钟表和电路中连着的电能表,要让同学们帮助我测我家电视的电功率,能行吗?大家仔细观察电功率定义式:P=,想一想。

因为P=,只要能测出电视机消耗的电能和消耗电能所用时间,就能算出它的电功率。

理论依据已经有了,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先记下电能表的示数,然后让电视机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记录电能表的示数,记住工作了多长时间,将单位统一,利用P=做计算就可以了。

电视机工作时,冰箱启动了,还有一盏灯亮着,这样测准吗?所以测量时,其他电器必须关掉,只能让电视机工作,测出来的才是电视机消耗的电能。

这样操作到底可不可行,希望同学们回去自己试验,并能找出说明书,对照测量是否准确。

现在我们学习另一种测量电功率的办法。同学们自学课本上“电功率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的测量依据或者说测量原理是什么呢?

测量原理就是公式。根据此公式只要用电压表测出用电器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出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就能算出电功率。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符号的意义和单位,公式中电流、电压、功率的单位都只能用安培、伏特和瓦特。两个公式P=、P=IU,都可以计算电功率。但P=UI只适用“电”功率,而P=是功率的一般定义式,其他的功率也是适用的。

例6:某家庭节能灯的额定功率为11W,使用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毫安?

解:家庭电路电压U=220V;P=11W

由P=IU得I==0.05A=50mA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电功率》说 课 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功率》,它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四大方面来说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功率》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的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本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的大小,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二、教法分析 [学情分析] 根据我校的教学具体情况,也为了利用好教材中的资源,又使学生顺利完成体验过程,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学生双休日到家电商城或家电维修部或到同学家里去认识各种家电,并观察和记录各种家电的铭牌,对不了解其意义的参数请教家电销售人员和维修人员。(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通过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学用具] 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两种不同规格灯泡及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巩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讲解法 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的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的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铸就良好的开端。)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本环节教学大约20分钟)活动一:自主讨论,认识定义

1、通过看课件讨论和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定义和公式及单位进率: 投影: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启发:如何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消耗电能多少;或者让其消耗电能相等,看所用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变量法。)

得出:电功率大小等于用电器在1秒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

2、提问:如何计算电功率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各小组推荐同学回答,由学生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活动二:解决问题。

投影:告诉学生:PZ220-100中的100就是电功率是100W,它的意义是此灯泡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00J。学生回答25W的意义。

谈话:正是因为100W的灯泡比25W的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转化为内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100W的灯泡比25W的灯泡亮的原因。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三:阅读资料,理解概念

让学生看书本上42页的小资料,请学生读出某个用电器的功率,并回答:①各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相同吗?②谁的电功率最小?③谁的电功率最大?引导出单位 千瓦(KW)指出 1kW=103W

(设计意图:从现象中认识意义,讨论问题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初学者常常会认为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定多,这样设计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深刻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为下面千瓦时学习做铺垫。)

活动四:单位比较,明确概念

<讨论>:(1)功率为1千瓦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1小时,它消耗的电能是多少?(2)如果P用千瓦作单位,t用小时作单位,则W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推导能力,理顺各单位的关系,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并且明确所求的是W电能!)

引导得出:“千瓦时” 的来历

活动四:习题讲解,巩固概念

投影:1.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瓦,每天使用3小时,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计算)

1.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瓦,每天使用3小时,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已知什么量?要求什么量?选择的公式?电能的单位是什么?要选那一套单位来运算?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

2、我们教室使用规格40W的日光灯,由于同学们注意节约用电,平均每天少开半小时,那么 1 个月(按 30 天计)一盏灯可以节约电多少千瓦时?我们教室一个月可节约电多少千瓦时?

引导学生区别感悟:千瓦时与千瓦。

千瓦时是电功和电能的单位。

而千瓦、瓦是电功率的单位。

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电功率的概念,鼓励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发现问题,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帮助学生养成有理有据、严密认真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

第三环节:习题讲解,巩固体验(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

为了巩固电功率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组程序题,通过这组由浅入深的形成性练习,使学生对电功率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四环节:学生总结,体验心得(本环节教学大约3分钟)

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本环节教学大约3分钟)在完成第四个环节的教学后,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可以根据小习题练习检查本节课的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之后老师动员学生收集家里的电冰箱、电熨斗、电视机、电风扇、微波炉、洗衣机等用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STS活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较多,概念较多,是以后学习的关键章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感到:

1.上课的节奏尽量加快。

2.对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过训练解决。设置课堂的习题不要太难,重在对公式的应用,并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单位换算即可,更多的习题可以放在后面进行,对数值的设计也应以巧数为主,不涉及过难、过深的纯数学式的计算,以节约课堂时间。

3.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在学生动手计算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统一解决,以提高课堂效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2:第二节功率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繁殖方式,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细菌》一节是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基础上对细菌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是第一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第三节《真菌》的学习中,又以细菌的相关知识作对比,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结构,为学习细菌结构做了相关知识的铺垫。由于细菌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提供简单易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认同发现细菌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难点:由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自学、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提出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掌握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哪里有细菌呀?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所以在空气中、地底下、水中、动植物体内都有细菌的踪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

2.联系生活,教师提问:肉汤变质是什么引起的呢?学生能够答出肉汤变质是细菌引起的。教师进一步提问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二)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

1.对于“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历史上曾有两种假设。假设1: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肉汤变质是因为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也就是说,肉汤里的细菌是由肉汤里的物质形成的,这种说法被称为“自然发生说”。许多知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说法,如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甚至连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支持这种观点。假设2:有一个人,他就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个人就是当时法国的科学家,叫巴斯德。2.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即著名的鹅颈瓶实验。

(三)细菌的形态

1.展示一副电镜下的杆菌图片,问细菌是不是都是这种形状呢,还有哪些类型呢?图示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见学案),让学生将看到的细菌按形状进行分类。学生一般能够按照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螺旋菌。补充讲述有些细菌分裂后不立即分开,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细菌是单细胞的,每个细菌也能独立生活的。

2.许多细菌就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等特征来命名的。由一些实例引出细菌的名称,如醋酸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不是相同的呢?

(四)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1.教师先让学生回忆植物细胞的结构,学生能够答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液泡和细胞核。

2.图示并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叶绿体。再讲述细菌的特殊结构:有的细菌还有荚膜,有的细菌有鞭毛。这些特殊结构各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能够回答出鞭毛可以通过摆动帮助细菌运动,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3.让同学们比较植物细胞和细菌的结构,引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提问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什么角色?学生能够答出分解者。

4.巴斯德的实验已经证明: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在生物学上称之什么?学生能够答出生殖或繁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生殖的呢?

(五)细菌的生殖

1.教师结合图示讲述细菌分裂生殖的过程,包括DNA的复制、子细胞的分开等。其实细菌的分裂生殖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后又能进行分裂。2.教师提问:在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细菌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那么细菌是不是可以无限增殖呢?

(六)有的细菌能形成芽孢

教师提问:一般细菌在100 ℃的高温下煮10分钟就被杀死了,那么为什么外科手术消毒时要将手术器械在140 ℃高温下灭菌2~3小时呢?

(七)小结

将本节所涉及的内容: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芽孢等内容进行总结。

(八)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几个小题

篇3:第二节功率说课稿

《炮手》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奉献”主题的一篇主题课文。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孩子们感悟到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阶层,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敬仰。文章简短易懂、语言凝练,以对话为主,将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贯穿全文。语文承担着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提炼关键词感受炮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是文本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

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说学情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攻击、苍白、煞白、惨白、服从、瞄准、喝彩、原谅、低沉”等词在文章中的意思,学习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3)抓住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揣摩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人民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2.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苍白、煞白、惨白”在文章中的意思,学习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炮手的心情,理解炮手舍家卫国的奉献精神。

三、优化组合,营造和谐—说学法、教法

1. 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圈点勾画批注法。这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是自主阅读万能之法。此法落实是直达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须教”高境界的必修之路。

2. 教法

(1)创设情境法。让学生走入情境,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接触。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实践,通过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读,读出人物形象,走进人物内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方法。

(3)对比品析法。

四、生本教学,有效课堂—说流程

1. 巧用多媒体,激活文本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一段《现代迷人大都市——巴黎》的唯美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对巴黎有浓厚的兴趣,再出示战争的图片,通过直观的冲击,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此时的媒介起到了很恰当的辅助教学作用。

2. 梳理故事,概括主要内容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并完成课件出示的填空题: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_(时间),____(谁)向侵入_____(地方)的____(谁)发动攻击,炮手服从______,亲手炸毁了____的故事。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写人写事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本环节在学生们对故事有了一个整体感知后,让他们从小处入手,学会自己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以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与提倡的“语用”教学相吻合。

3. 品赏词句,走近英雄

(1)由“仅有”这文眼入手,让学生换位想象炮手曾经幸福的生活。

先出示图片并引言:这座——红瓦白墙的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瞧!院子里面有葡萄架,还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花园里栽满了招人喜爱的各种花草。你能想象炮手曾经在这间小屋里和自己的家人度过怎样的美好时光吗?然后课件出示(说话训练):在这间小屋里,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曾经……

(2)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白、煞白、惨白”,学习辨析同义词的方法,让学生画出炮手脸色变化的相关句子。并在重点词下做批注。抓住关键词“苍白、煞白、惨白”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让学生品读英雄故事,感受英雄品质。

此环节精心选择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在语言精妙处驻足揣摩,反复涵咏,为下文体会炮手要亲手炸掉自己的家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做铺垫。

4. 对比教学,升华情感

(1)对比一精读。出示文中句:“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颗晶莹的汗珠。”并问,为什么将军与炮手的表现截然不同?这样一处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炮手此时什么样的心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对比二自读。找出炮手击毁农舍,将军与炮手不同表现的句子读一读,做下自己的阅读批注,并与同桌交流研读成果。然后以此句型汇报:将军因为____,所以喝彩!炮手因为____,所以流泪!

篇4:第二节功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化学能与电能属于化学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原理性知识之一。初中化学初步介绍了“化学与能源”,在上一节已经介绍了化学能与热能,在选修模块四将系统深入地介绍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基础,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对前一节课的补充和完善,又为学习选修模块奠定必要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涉及到了生活中常用的电池,是学生熟悉的物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学生已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知识,也具备基本的电学知识,这就为原电池原理的探究储备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化学的有用性,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指导阅读法

六、教学过程

从生活中电能的重要性切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火力站工作原理示意图,通过分析火力发电中的能量转化过程,让学生感到为了提高能源的效率,减少能量损失,必须要减少能量转换步骤,使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这样顺利成章的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原电池。在导课的过程中使用阅读指导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新课讲解时,首先,通过Zn-Cu-稀H2SO4实验装置的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出原电池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对Zn-Cu-稀H2SO4原电池分析,探究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外电路电子的定向转移和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从而产生了电流,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最后,通过改变Zn-Cu-稀H2SO4原电池装置中的一个条件,探究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篇5: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

说课内容:

1、教学理念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

6、板书设计

1、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新课标要求:有机化学模块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探讨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从官能团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再从化学键的结构分析入手,学会预测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物质化学性质、结构、合成方法等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教材分析

醛位于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第二节,向前联系着醇,向后联系着羧酸在整个有机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节在官能团的转化、化学键的结构变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也是后续学习有机合成的基础。教学重点:

1.乙醛的化学性质

2.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

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期的学习中接触过乙醇、乙酸等物质的结构和部分化学性质,具备有机物分类的知识,通过苯的同系物和卤代烃、酚的学习,对羟基到醛基官能团的转化及基团相互影响初步了解,对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论可以理解但不能灵活运用。

能力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能主动从结构角度认识、分析有机物的性质。

情感基础:学生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机化学的学习有深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又乐于展示自我。(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乙醛的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③、通过乙醛的结构和性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醛类物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含氧衍生物的转化关系,体现官能团的变化; ②、学习乙醛化学性质并巩固有机物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③、利用醛的特殊性实现醇、醛、酸、酯的相互转化;

④、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乙醛有机物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学习,增强同学们的求知欲,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4、教学方法(1)教法

学案导学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2)学法

观察推导、合作探究、实验探究法

5、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导入图片并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有些人喝酒之后面红耳赤。学生之前学习过乙醇的性质可以被氧化为乙醛,而乙醛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在解决这个问题后接着向学生发问,什么喝酒脸红的人休息后会恢复正常?乙醛在体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这一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我们很熟悉而又很困惑的一个问题引出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环节一:物理性质

此时我会拿装有乙醛的烧杯,学生通过观察、闻气味通过观察、闻气味,说出一些物理性质。如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指导学生阅读乙醛的物理性质。环节二:化学性质

首先让学生观察乙醛的球棍模型得出乙醛的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通过对结构简式的分析,来推测乙醛的性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有双键情况下,双键不稳定,易断裂,此时氧和碳就各有一个单电子,能够发生加成反应,而最常见的即为跟氢气的加成,理论讲通后给学生播放加成的动画视频

这样就得到了乙醛的第一个化学性质--能发生还原反应(跟H2加成)紧接着我会反问乙醛能发生还原反应,那能不能发生氧化反应呢,这时学生肯定会说能,但不知道反应是如何进行的。此时我会通过一组图片即可轻松解决这一问题。苯甲醛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苯甲酸。同样的原理乙醛也会被氧化为乙酸。这也就是为什么喝酒脸红的人休息后会恢复正常。

此时又把学到的问题回归到生活,使知识升华

紧接着我会向学生发问。醛的氧化反应有哪些实际应用呢?下面先来看两组图片,并思考问题:1工业生生产镜子和保温瓶内胆是怎么镀银的,2医院检验糖尿病的原理是什么,带着这两个疑问进入我们的实验环节

全班分八组,有四组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四组进行乙醛的氢氧化铜的反应,反应开始前,就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步骤进行说明,而后留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进行实验试验完成后,小组代表发言,阐明原理,并说出实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锻炼他们实验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锻炼了同学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同学享受体验后得出结论获得的成功感。

以上便是整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解完成后进行知识小结。让学生全面的了解醛的性质。

环节四:学以致用

1、检验水产品:鱿鱼中是否含有甲醛?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甲醛具有杀菌、防腐的性能,通过对醛基的性质学习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检验甲醛的方法。之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由于鱿鱼容易变坏,很多商家为了保存鱿鱼会把鱿鱼先浸泡一下甲醛溶液,特别是路边卖铁板鱿鱼的小摊,引导学生健康饮食。)

2、肉桂醛的性质判断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根据结构简式来判断物质性质的能力。)环节五:课后作业

世纪金榜 醛 这一节,世纪金榜虽然题目不多,但是知识点的讲解比较透彻,通过对世纪金榜的阅读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醛的相关性质。5.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乙醛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易燃烧跟水、乙醇等互溶。

二、乙醛的结构:

分子式:C2H4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O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1、催化加氢

2、催化氧化

3、银镜反应

篇6:第三章第二节即时通讯说课稿

儋州市第三中学 李舜锋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即时通讯工具》,下面我将尝试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设计理念四个方面来说明本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该课使用的教材是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主编,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范畴,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与结构,我确定的三维目标如下:

A、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QQ的申请,添加好友,加入QQ群,能够用QQ与好友聊天,传送文件等

B、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即时通讯工具QQ在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作风,使用QQ时能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的良好信息素养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QQ的申请以及使用。

难点:

1、QQ的申请,使用QQ传送文件,2、利用即时通讯工具QQ能够为自己服务,为社会服务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邮件》,加上这节的《即时通讯工具》和下一节的《网络论坛》同属于信息交流范畴,而《即时通讯工具》以同学们最喜欢的QQ为例,加上初一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烈,所以我采取的学法指导是:学生演示和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2、学法指导

自主探索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这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赠送学生小礼物的方式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来获取知识与形成技能。

3、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自学法和讲练结合法

基于以上两种情况,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法、自学法和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力图来体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4、教学环境

硬件资源:微机室,电子教室,每台计算机配备耳麦,摄像头等

软件资源:课件:PowerPoint,一个任务文件 “保护环境”为本课的一个教学任务。采用电子教室,将文件传到每台电脑桌面。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根据机房结构分组,找出组长,负责该组同学的操作等)

调查:有QQ的同学举手

设计意图:QQ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网络工具,以QQ为例来展开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以及理解即时通讯工具。另一方,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2、学生演示,完成教学环节一

分别找出六位同学演示QQ的申请,添加联系人,加入班级群,收发文字信息,传送文件,视频连接。整个过程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并且每一位学生会收到一张卡片

设计意图:学生主体,老师主导。本环节教学内容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在引导学生时要留意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通过派送小礼物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巡视过程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主动探索。已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3、教师演讲,完成教学环节二

阅读卡片

分别请出刚才拿到老师贺卡的学生与大家分享贺卡,先让前五位学生阅读卡片上的文字:

1、不要发送敏感或保密的信息,例如银行卡号,密码

2、不要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

3、不要接受陌生人发送的邮件以防病毒

4、只与好友通讯,不要轻易与网友见面

5、文明上网

老师演讲:

网络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即时通讯工具QQ拓展了我们的交际范围,远在天边的陌路人可以成为我们的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然而,现实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利用网络,利用QQ传播病毒,传播不健康的东西,聊天的时候脏话连篇,甚至利用QQ干起网络诈骗,窃取他人银行钱财的勾当,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正如刚才五位同学说的那样。

再让第六位同学,阅读卡片上的文字:

玉树别哭,海南永远同你们在一起

老师演讲:

两年前的今天,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1级的特大地震,老师是四川人,老师经历了那场山崩地裂,地动山摇的大地震,经历了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一下子失去

联系的那种恐慌与无助。两年过去了,在灾区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和全国人民无私援助下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幸福家庭得以重建,昔日痛苦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正当人们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灾难再一次降临在青海省玉树县,就在上个月14号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的大地震,无情的灾难导致玉树2千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大量的人们无家可归,昔日美丽的的玉树,如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此刻我们只能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轻轻的说一句:玉树别哭,海南永远同你们在一起。

设计意图:

信息课的主要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服务自己,服务社会,以达到学生情感教育的目的。

4、任务驱动,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

一、加一个灾区同龄网友,了解那边的灾情

二、将刚才QQ群里的网址通过QQ或者电子邮箱告诉你的网友,同学,朋友,家人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次活动

三、在QQ群里面讨论 “抗震救灾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下节课“网络论坛”将以此为主题在论坛上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

设计三个开放任务,既巩固本节知识,又复习上节内容,同时为下节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使本节的情感教育得以延续,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习当中。

5、总结,教师演讲

QQ只是即时通讯工具中的一种,即时通讯工具除了QQ以外还有OICQ MSN等。然而,网络上的靓丽与潇洒是很容易虚构的,因此,在网上交流一定要慎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把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有关个人身份的信息及个人照片泄露给他人,以免身心受到伤害。

四、说教学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对待聊天工具。

2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重难点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知识,掌握操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紧密结合。

上一篇:信任是最大的力量下一篇:读班主任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