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作业参考答案

2024-05-04

机械设计作业参考答案(精选6篇)

篇1:机械设计作业参考答案

《电力机车机械》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1.答:电力机车机械部分由车体、转向架、车体与转向架的连接装置、牵引缓冲装置组成。

车体用于安装各种电气和机械设备,也是乘务人员操纵机车的工作场所;转向架即机车走行部分,它是机械部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车体与转向架的连接装置也称二系弹簧悬挂,设置在车体和转向架之间,它是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连接装置,又是活动关节,同时承担各个方向力的传递以及减振作用;牵引缓冲装置即指车钩和缓冲器,它是机车和列车的连挂装置。

2.答:轴列式是用数字或字母表示机车走行部结构特点的一种简单方法。它可以用数字或字母表示,称

为数字法或字母法。

其规则是:数字或字母表示每台转向架的动轴数;注脚“0”表示每一动轴为单独驱动,无注脚表示每台转向架的动轴为成组驱动;数字或字母之间的“—”表示转向架之间无直接的机械连接。

作业二

1.答:底架承载式车体、底架和侧墙共同承载式车体、整体承载车体。

2.答:必须保证重量分配均匀;

要充分满足设备的安装、拆卸、检查和检修的方便,特别是易损的设备要易于拆装;

应注意节约导线、电缆和压缩空气、冷却空气管路。

3.答:(1)可分为:司机室、I端电器室、变压器室、Ⅱ端电器室、辅助室。

司机室:司机室前左侧为正司机工作区域,设有正司机操纵台和调车控制器等;司机室右侧

为副司机工作区域,设置有副司机操纵台和紧急放风阀。

正司机操纵台设有司机控制器、按键开关箱,电空制动控制器、空气制动阀、速度表、汽笛、记点灯等。操纵台正面设主台气表、主台电表和主台显示屏及开关,电流表一块和接触网电压表一块。

副司机操纵台设置按键开关盒和汽笛,操纵台的正面设置有副台电表,副台显

示屏及开关。

I端电器室:I端电器室与司机室相邻,安装的主要设备包括一号端子柜,一号硅机组.PFC

电容柜,一号高压柜,制动电阻柜,一号低压电器柜和牵引通风机组。其中一

号硅机组与PFC电容柜重叠放置,节省了机车空间。

变压器室:变压器室主要设备包括机车主变压器和PFC开关柜,机车保护、测量和控制用的3种交流电流互感器等。

Ⅱ端电器室:Ⅱ端电器室布置的主要设备包括二号硅机组,PFC电容柜,二号高压电器柜,制

动电阻柜,二号低压电器柜和牵引通风机组。

辅助室:辅助室布置的主要设备包括电子电源柜,空气制动柜,劈相机.压缩机组,空气于

燥器,起动电容柜,二号端子柜和综合柜,柜顶安装有轮缘润滑控制器和电阻制动

记录仪。

车顶设备:车顶主要设备包括受电弓、主断路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高压电流互感器,高

压连接器等。

4.答:(1)可分为:Ⅰ、Ⅱ端司机室,Ⅰ、Ⅱ端机械室,Ⅰ、Ⅱ端电器室、变压室。

司机室:司机室设备布置两端相同,主要包括正、副司机台等。

正司机台主要设备包括:主台仪表安装板、主台显示安装板、微机显示安装板。

司机控制器、主按键开关箱、电空制动控制器、空气制动阀和调车控制器等。

副司机台从左至右3块面板分别安装了电气仪表及开关,还有副按键开关箱。

机械室:I端机械室设备包括两台牵引风机,一台空气压缩机,电源微机柜,信号柜,工具柜。

Ⅱ端机械室设备包括两台牵引风机,辟相机,空气制动柜,空调室内机座下安

装两个复轨器。

#SS80061机车以后,由于列车供电方式改造,I端机械室作了调整,信号柜,工

具柜进行了重新设计,在信号工具柜下面安装一台劈相机,通风机电机机座处安装

了一个复轨器。

Ⅱ端机械室也作了调整,其中劈相机移至I端机械室,空压机移至劈相机处,两个复轨器一个移至I端,另一个放置在Ⅱ端通风机电机机座处,在Ⅱ端牵引风机

前安装了列车供电整流电容柜,并且与牵引风机风道,牵引电机形成串联风道,供

列车供电整流装置通风使用。

电器室:电器室在机械室和变压器室之间,以高压电气设备为主,两端设备基本对称布置。I

端电器室安装有电器柜和整流柜,Ⅱ端电器室安装有电器柜和制动电阻柜。

变压器室:变压器室位于机车中部,主要设备有牵引变压器及其附件和阻容保护装置。

车顶设备:车顶两端各装一台单臂受电弓,在机车中央顶盖上装有一台空气断路器,在主断路

器和隔离开关之间,装有过电压保护用避雷器。在主断路器相邻处装有一台电流互

感器,在中央顶盖上还装有油浸式高压电压互感器,变压器室顶盖设有人孔天窗,天窗设有电气联锁装置,另外,Ⅱ端车顶顶盖上设有电阻制动的百叶窗出风口。两

端司机室顶上各有3个高音风笛、1个低音风笛。

作业三

1.答:离心式通风机和轴流式通风机。

离心式通风机具有以下特点:风压较大,风力比较集中,适应于较远距离通风,出风面积大;但转速较低(受叶轮形状和强度的影响),效率也较低。

轴流式通风机具有以下特点:风压小,风力较分散宜远距离送风,体积小,但转速离,效率较高。

2.答:SS8型机车采用车体通风和风道独立通风两种通风方式,机车通风系统由四大通风支路组成。全车

采用两台离心式风机,六台轴流式风机。

牵引通风支路采用车体通风方式,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通风支路组成。其冷风经由路线为:车外冷空气→百叶窗→滤尘器→Ⅰ端(或Ⅱ端)牵引离心通风机组(加压)一风道帆布连管→1位或3位(2位或4位)牵引电动机→非换向器端→排入大气

硅机组通风支路由硅机组、风柜和轴流式风机组成一个独立的通风支路。其冷却风经由路线为:车内吸风→硅机组→风柜→轴流式风机→车底排出

制动通风支路由制动电阻柜、过渡风道和轴流式风机组成一个独立的通风支路。其冷却风经由路线为:车底冷空气→轴流式风机→过渡风道→制动电阻柜→车顶百叶窗→大气

变压器通风支路由牵引变压器油散热器和轴流式通风机组成一个独立的通风支路。其冷却风经由路线为:车内吸风→轴流式风机→过渡风道→变压器油冷却换热器→车底排出

3.答:(1)正常运用时的总风缸供风

机车正常运用时,由总风缸向控制管路系统供风,工作通路如下:

机车总风缸压缩空气经塞门140,一路经调压阀51将总风压力调至500 kPa后,经塞门141、142供给Ⅰ、Ⅱ号高压柜,并经塞门146供给机车吹扫用;另一路经止回阀108分为四

路:一路经止回阀106截止;一路经膜板塞门97进入控制风缸102内贮存;一路经塞门145,经分水滤气器207再次净化后向主断路器4QF风缸供风;第四路经调压阀52调整至500kPa,再经保护电空阀287 YV和门联锁阀37、38,再经塞门143进入升弓电空阀1YV,在电空得电后,进入受电弓气缸1AP,使受电弓升起。

控制风缸102的设置是为了稳定控制管路系统风的风压,防止分合闸时引起压力波动。

止回阀108、107、106,是为了防止控制系统压缩空气逆流,同时代替换向阀实现风源转

换而设置。

(2)库停后的控制风缸供风

机车须库停放时,为了再次使用时的分合闸需要,应将控制风缸内压缩空气充至大于

900kPa,然后关闭膜板塞门97。机车停放后重新运行时,如果总风缸风压因泄漏而低于主断

路器分合闸所需的最低工作压力450kPa,而控制风缸风压大于700kPa,可打开膜板塞门97,用控制风缸内的压缩空气进行升弓,合闸操作。但此时高压柜没有压缩空气。

(3)库停后的辅助压缩机供风

机车库停放后,再次投入使用时,如果总风缸和控制风缸的风压均低于主断路器合闸所

需要的最低工作压力450kPa,则需要起动辅助压缩机组打风。

辅助压缩机是由机车蓄电池供电,小型直流电动机驱动。为了减轻辅助压缩机96的工

作负担,应在起动辅助压缩机组前,关闭膜板塞门97,切除控制风缸。当辅助压缩机打风使

辅助风缸105内压力大于600 kPa,可边打风边升弓,合闸。完毕后,应立即起动主压缩机

组打风,在总风缸压力大于450kPa后,停止辅助压缩机工作。在操作中应注意关闭辅助压

缩机的时机,在主压缩机组打风,总风缸压力低于450kPa时,不可停止辅助压缩机工作,否则将使已经升起的受电弓降下,主断路器跳闸。另外,由于两节机车辅助压缩机技术指标的差异,并且管路的泄漏量不同,使用中打风速度不一致。在运用中应注意时刻观察,以防

止其中一节机车辅助风缸压力超高。

作业四

1.答:垂向力的传递:机车上部重量→车体支承装置→转向架构架→轴箱弹簧悬挂装置→轴箱→轮对→

钢轨。

纵向力的传递:轮轨接触点产生牵引力或制动力→轮对→轴箱一轴箱拉杆→转向架构架→牵引装置→车体→底架→缓冲器→车钩。

横向力的传递:钢轨→轮对→轴箱→轴箱拉杆→转向架构架→车体支承装置→车体底架→机车上部。

2.答:机车在静止状态下,每根轮对压在钢轨上的重量,称为轴重。机车每报轮轴所能发挥的功率,称

为单轴功率。转向架在结构上所允许的机车最大运行速度,称为机车的结构速度。

3.答:轴箱与转向架构架的连接方式,通称为轴箱定位。轴箱相对于构架应是个活动关节,在不同的方

向有不同的位移。对轴箱定位的要求是:应保证轴箱能够相对于转向架构架在机车运行中作垂向跳动,以保证弹簧装置能够充分发挥其缓和冲击的作用;在机车通过曲线时,轴箱应当能够相对于转向架构架作小量的横动.有利于机车几何曲线通过;在机车纵向则要求有较大的刚度,保证牵引力、制动力的传递。

4.答:一系悬挂,又称主悬挂,设置在机车转向架构架与轴箱之间。二系悬挂,又称次悬挂.设置在车

体底架与转向架构架之间。

常常把一系悬挂以上的重量,称为“簧上重量”;一系悬挂以下的重量,称为“簧下重量”或称为“死重量”。

作业五

1.答:缓冲器的几项重要的性能参数如下:

行程:缓冲器受力下产生的最大变形量称为行程。此时,弹性元件处于压死状态,当继续增

加外力时,变形量不再增加。

作用力:缓冲器变形量达到行程时的作用外力。

容量:缓冲器在全压缩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即压缩缓冲器时,作用力在其行程上所做的功的总和,称为容量。容量是衡量缓冲器能力大小的主要数据。如果缓冲器的容量过

小,则在冲击力作用下,将常常被压死,产生刚性冲击。

量吸收率:缓冲器在压缩过程中,有一部分冲击能量被阻尼所消耗。其消耗部分能量与容量

(总能量)之比,称为能量吸收率。它表明缓冲器吸收冲击的能力。吸收率越大,则反作用力越小,冲动过程停止的越快。

2.答:SS4改型电力机车牵引装置,结构型式为中央斜单杆推挽式,主要部件有:牵引座、牵引橡胶垫、压盖、牵引叉头、牵引杆、三角撑杆、三角架等;来自轮轨粘着产生的牵引力传递过程为:构架牵引梁→三角架、三角撑杆座和三角撑杆→牵引杆→牵引叉头→压盖、牵引橡胶垫→牵引座→车体。

3.答:SS8型电力机车采用中间推挽式牵引装置,主要由牵引座、托板、牵引杆Ⅰ、牵引杆Ⅱ、连接板、关节轴承和磨耗板等组成;当转向架产生牵引力时,力的传递方向如下:构架枕梁牵引座→销轴→关节轴承→牵引杆Ⅱ→销轴→橡胶关节轴承→牵引杆Ⅰ→橡胶关节轴承→销轴→牵引座→车体。

4.答:十三号下作用式车钩由钩体、钩舌、钩舌销、钩锁、钩舌推铁、下锁销装配。它的三态作用是闭

锁、开锁、全开。挂钩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中一个车钩处于全开位。

篇2:机械设计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8分)

1、机床和汽车变速箱中的齿轮传动精度等级是(B)。A、6

B、7

C、8 D、9

2、软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常发生(A)失效。

A、齿面疲劳点蚀

B、齿面磨损

C、齿面胶合D 齿面塑性变形

3、中等载荷、低速、开式传动齿轮,一般易发生(B)失效形式。A、齿面疲劳点蚀

B、齿面磨损

C、齿面胶合D 齿面塑性变形

4、载重汽车变速箱中传动小齿轮,可承受较大冲击载荷,且尺寸受到限制,宜选用(A)材料? A、20CrMnTi B、45 C、HT200 D、HT400

5、一对圆柱齿轮传动,当两齿轮的材料与热处理方法选定,传动比不变,在主要提高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不降低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条件下,如何调整齿轮参数?(B)

A、增大模数 B、增大两轮齿数 C、增大齿数并减小模数 D、以上答案不正确

6、齿轮传动中减小动载荷的措施是(C)。

A、增大齿轮直径

B、增大圆周速度

C、提高制造精度 D、以上三项都不是

7、当齿轮的齿根圆直径与轴径接近时,应采用(C)。

A、盘式齿轮

B、辐板式齿轮

C、齿轮轴

D、以上三种中的任意一种

8、齿轮传动中润滑的作用是(D)。

A、减少摩擦

B、减少磨损

C、帮助散热和防止腐蚀

D、以上三项都有

9、开式齿轮传动的润滑采用(A)。

A、人工定期加润滑脂润滑

B、喷油润滑

C、浸油润滑

D、喷水润滑

10、当圆周速度大于12m/s时,应采用(A)。

A、喷油润滑

B、喷水润滑

C、加润滑脂润滑

D、浸油润滑

11、齿轮传动中系数YFa与(B)有关。

A、齿的大小 B、轮齿的齿廓形状 C、模数的大小

D、齿和齿廓形状

12、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为(D)。A 轮齿疲劳折断 B 齿面磨损 C 齿面疲劳点蚀 D 齿面胶合

13、齿轮的齿面疲劳点蚀经常发生在(D)。

A 靠近齿顶处 B 靠近齿根处 C 节线附近的齿顶一侧 D 节线附近的齿根一侧

14、一对45钢调质齿轮,过早的发生了齿面点蚀,更换时可用(C)的齿轮代替。A 40Cr调质 B 适当增大模数m C 45钢齿面高频淬火 D 铸钢ZG310-570

15、设计一对软齿面减速齿轮传动,从等强度要求出发,选择硬度时应使(B)。A 大、小齿轮的硬度相等

B 小齿轮硬度高于大齿轮硬度 C 大齿轮硬度高于小齿轮硬度

D 小齿轮用硬齿面,大齿轮用软齿面

16、一对齿轮传动,小轮材为40Cr;大轮材料为45钢,则它们的接触应力(A)。A H1=H2

H1>H1≤ H2 C H2 D H2 B H1<

17、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zl = 21,z2 = 63,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C)。F2 C F1 A F1>F2 B F1< =F2 D F1 ≤F2

18、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D)。

A 先按接触强度设计,再校核弯曲强度

B 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C 先按弯曲强度设计,再校核接触强度 D 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19、设计硬齿面齿轮传动,当直径一定,常取较少的齿数,较大的模数以(A)。A 提高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

B 提高齿面的接触疲劳强度

C 减少加工切削量,提高生产率 D 提高轮齿抗塑性变形能力 20、一对减速齿轮传动中,若保持分度圆直径d1不变,而减少齿数并增大模数,其齿面接触应力将(C)。A 增大 B 减小 C 保持不变 D 略有减小

21、设计齿轮传动时,若保持传动比i和齿数和ZZ1Z2不变,而增大模数m,则齿轮的(A)。

A 弯曲强度提高,接触强度提高

B 弯曲强度不变,接触强度提高 C 弯曲强度与接触强度均不变

D 弯曲强度提高,接触强度不变

22、在下面的各种方法中,(A)不能提高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A 直径d不变而增大模数 B 改善材料 C 增大齿宽b D 增大齿数以增大d

23、在下面的各种方法中,(B)不能增加齿轮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

A 直径不变增大模数 B 齿轮负变位 C 由调质改为淬火 D 适当增加齿宽

24、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不变,减小模数、增加齿数,可以(C)。A 提高齿轮的弯曲强度

B 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 C 改善齿轮传动的平稳性

D 减少齿轮的塑性变形

25、现有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轮1:m1=3 mm、z1 =25,齿轮2:m2 = 4 mm、z2=48,则它们的齿形系数(A)。

A YFa1 > YFa2 B YFa1 < YFa2 C YFa1 = YFa2 D YFa1 ≤ YFa2

26、设计一对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在中心距a和传动比i不变的条件下,提高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最有效的方法是(B)。

A 增大模数,相应减少齿数

B 提高主、从动轮的齿面硬度 C 提高加工精度

D 增大齿根圆角半径

27、一对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已够,而弯曲强度不足,首先应考虑的改进措施是(B)。

A 增大中心距 B 使中心距不变,增大模数 C 使中心距不变,增加齿数 D 模数不变,增加齿数

28、齿轮设计时,当随着选择齿数的增多而使直径增大时,若其他条件相同,则齿轮的弯曲承载能力(D)。A 线性地减小。B 线性地增加 C 不成线性,但有所减小 D 不成线性,但有所增加

29、计算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时,若齿形系数、应力修正系数和许用应力均不相同,则应以(C)为计算依据。A [F]较小者 B YFaYSa较大者 C

[F]YFaYSa较小者

[F] YY C FaSa较大者

30、在以下几种工况中,(A)齿轮传动的齿宽系数φd可以取大些。A 对称布置 B 不对称布置 C 悬臂布置 D 同轴式减速器布置

31、在下列措施中,(B)可以降低齿轮传动的齿面载荷分布系数

K。

A 降低齿面粗糙度 B 提高轴系刚度 C 增加齿轮宽度 D 增大端面重合度

32、对于齿面硬度≤350 HBS的齿轮传动,若大、小齿轮均采用45钢,一般采取的热处理方式为(C)。A 小齿轮淬火,大齿轮调质

B 小齿轮淬火,大齿轮正火 C 小齿轮调质,大齿轮正火

D 小齿轮正火,大齿轮调质

33、一对圆柱齿轮,常把小齿轮的宽度做得比大齿轮宽些,是为了(C)。A 使传动平稳

B 提高传动效率

C 提高小轮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D 便于安装,保证接触线长

34、齿面硬度为56~62HRC的合金钢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为(C)。A 齿坯加工一淬火一磨齿一滚齿

B 齿坯加工一淬火一滚齿一磨齿

C 齿坯加工一滚齿一渗碳淬火一磨齿 D 齿坯加工一滚齿一磨齿一淬火

35、锥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按当量圆柱齿轮的公式计算,当量齿轮的齿数、模数是锥齿轮的(B)。A 实际齿数,大端模数

B 当量齿数,平均模数 C 当量齿数,大端模数

D 实际齿数,平均模数

36、选择齿轮的精度等级时主要依据(D)。A 传动功率 B 载荷性质 C 使用寿命 D 圆周速度

37、齿轮抗弯曲计算中的齿形系数YFa反映了(A)对轮齿抗弯强度的影响。

A 轮齿的形状 B 轮齿的大小 C 齿面硬度 D 齿面粗糙度。

38、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D)A 按接触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弯曲强度

B 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C 按弯曲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接触强度 D 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二、判断题(每题1分 共16分)

1、圆柱齿轮精度等级,主要根据其承受载荷的大小确定。(A)

2、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时,轮齿间同时有法向力、圆周力和径向力作用。(B)

3、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点蚀。(B)

4、将开式齿轮传动改为闭式齿轮传动是避免齿面磨粒磨损的最有效的办法。(A)。

5、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最常见的齿面的失效形式为齿面点蚀。(A)。

6、在开式齿轮传动中,由于齿面磨损较快,故多数情况下的失效形式为齿面点蚀。(B)。

7、如果齿轮的材料为锻钢,应将其毛坯件经过常化(正火)或调质处理后再加工。(A)。

8、合金钢主要用于制作低速、轻载并所受冲击载荷较小情况下工作的齿轮。(B)。

9、使用系数K是考虑齿轮啮合时内部因素引起的附加载荷影响的系数。(B)。

v10、动载系数K是考虑齿轮啮合时内部因素引起的附加载荷影响的系数。(B)。

v11、动载系数K是考虑齿轮啮合时内部因素引起的附加载荷影响的系数。(A)。

v12、可以通过增大轴、轴承及支座的刚度,对称地配置轴承等措施来改善载荷沿齿轮轮齿接触线分布不均的程度。(A)。

13、齿轮在承受载荷时,齿根所受的弯矩最大,因此,齿根处的弯曲疲劳强度最弱。(A)。

14、齿轮轮齿的宽度越大,承载能力就越大,齿面上载荷分布就越均匀。(B)。

15、对于闭式齿轮传动,当齿轮的圆周速度v12m/s时,常将大齿轮的轮齿浸入油池中进行浸油润滑。(A)。

16、对于闭式齿轮传动,当齿轮的圆周速度v12m/s时,常将大齿轮的轮齿浸入油池中进行浸油润滑。(B)。

三、分析回答题(第1题 4分 第2题 6分 共10分)

1、齿面点蚀首先发生在什么部位?为什么?防止点蚀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齿面点蚀首先发生在节线附近齿根一侧。因为轮齿节点处啮合时,相对滑动速度方向改变,不易形成油膜,润滑效果不好。而且轮齿在节线附近啮合时,一般为单齿对啮合,齿面接触应力大。

防止点蚀的措施有:提高齿面硬度;增大中心距或齿轮直径;改直齿轮为斜齿轮;采用角度变位齿轮传动;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润滑油的粘度等。

2、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闭式和开式传动的失效形式有哪些不同?

答:轮齿的主要失效形式有五种:轮齿折断、疲劳点蚀、磨损、胶合和塑性变形,轮齿折断有疲劳折断和过载折断两种形式。若设计正确、润滑条件良好,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点蚀。硬齿面闭式齿轮传动是弯曲疲劳折断。开式齿轮传动是磨损。

四、分析计算题(第1题 10分 第2题 15分 共25分)

1、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z1=20,z2=40,小轮材料为40Cr,大轮材料为45钢,齿形系数YFa1=2.8,YFa2=2.4,应力修正系数YSa1=1.55,YSa2=1.67,许用应力

H1600MPa,H2500MPa,F1179MPa,F2144MPa。问:1)哪个齿轮的接触强度弱?2)哪个齿轮的弯曲强度弱?为什么?

解:(1)接触强度 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其接触应力相等,即H1H2 由题意可知,H1600MPa>H2500MPa,因此,大齿轮的接触强度弱。(2)弯曲强度

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其弯曲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YFaYSaF的比值。

YFa1YSa1F12.8155.YY2.41.670.02Fa2Sa20.028

179144F2可见

YFa1YSa1YFa2YSa2 <F1F2因此,大齿轮的弯曲强度弱。

2、一个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中,已知齿数z1=20,z2=60,模数m=2.5mm,齿宽系数d=1.2,小轮转速n1=960r/min,若主、从动轮的许用接触应力分别为节点区域系数ZH=2.5,弹性系数ZE189.8MPa能传递的功率。

注:参考公式HZEZHZ解:(1)计算转矩

根据提供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公式

H1700MPa,H2650MPa,载荷系数K=1.6,重合度系数Z=0.9,试按接触疲劳强度,求该传动所

122KT1u1 bd12uHZEZHZ2KT1u1≤H ubd122Hbd12u可得到

T1 ZZZ2Ku1EHe由于

H1700MPa,H2650MPa

可知

H1H2

因此,许用接触应力H应取从动轮H2的值,即H650 MPa。并且

uz2/z160/203

2d1mz12.52050mmbdd112.5060mm2

Hbd12u650所以有

T182.5ZEZHZe2Ku1189.(2)计算功率

该传动所能传递的功率为P

篇3:布置作业是否给学生留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感觉安全、不受威胁、被信任、愉悦、能较快得到反馈、有成就感、与环境交往互动(与老师、同学、书本、现实)的情境中学得最快、最好。学生是学知识的,不犯错误是不现实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就是在不断犯各种错误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各种能力。这就如同体育训练一样,失误、错误、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经过科学训练不断重复,竞技水平才会越来越高。但现实中有的老师不顾实际情况,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一次性就做得很完美:不准对答案、不准抄作业,否则就罚做作业多少遍。但说是说,做是做,学生作业错误怎么可能免得掉,一遍遍枯燥的惩罚让学生身心疲惫,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争胜心一点点消磨怠尽,厌学、抄作业、对抗……随之出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

将学生书上的答案撕掉,本身就在戒备学生、不信任学生、不尊重学生。学生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我是在给老师念书,做作业是在完成任务,“老师是警察我是小偷”,我和老师永远是对立的,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老师不让我对答案我偏对,我还抄作业,看你把我怎样。威胁、惩罚更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本来主动学习新知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获得安全感、成就感、认同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一旦威胁、惩罚,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目的性就变味了。本来认为学习新知识是快乐的,现在却怕它,并且越怕出错越要错,害怕受惩罚、谨小慎微,哪还敢标新立异、突破常规、发展创新能力呢?把快乐的学习当成惩罚学生的工具更让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

将答案留给学生,这样可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每完成一道题或几道题,再看答案,马上就能得到反馈,做对了就能增加信心,享受到物质生活中不能享受到的快乐,认为自己很不错;做错了会马上反思、改正,能较快获得知识,增强学力,得到知识的快乐,情感、态度、价值观也随之得到发展,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若是答案有误,更是学生研究的好素材,至少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自信心。为什么学生都喜欢打电子游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会马上得到反馈,会获得成就感、自我认同感。但如果把参考答案撕掉,只靠老师批改作业则通常需要一天、甚至几天才能得到反馈信息,学生不知自己作业的对错,甚至做题的方向,好像在黑暗中摸索,这实际上延迟、减弱了学生的学习。

我曾担任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发现该班学生普遍基础差、厌学,每次考试总在全级倒数一、二名。后经过分析,我决定首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作业布置少而精,兼顾优中差各个层次学生,并且留参考答案及提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增,不再感觉作业是负担,而是轻松愉快的事情。他们通常先看书复习然后做作业,做完了就对答案,做不完就看书、或讨论、或看提示、或问老师、问同学。从答案也可发现思路、更正错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我还通过其他措施,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老师为主导,师生平等交流等新课程理念,改革教学全过程,结果效果非常显著。从每次考试就可见一斑,本班的及格率、优生率、班平成绩各项指标一跃为全级一、二名,学生们受到成绩的鼓舞,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更有信心。学生作业过程中的讨论、看书、自我更正、自我评价,向老师同学求助也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所以效果才会这么好。而有的老师不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互相交流,实际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通常做事都需要同伴,参考别人的作业也是互相学习,抄作业只要抄懂了也会学到知识。现在许多学校,特别是名校布置作业,甚至考试都给学生留答案或提示,也是这一思路的有力佐证。这样做还会减轻师生的负担。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做作业总会有人偷懒,抄袭总会出现。发现了不要简单的惩罚,而要对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如果是基础差未学懂则要帮助他们补习,只有这样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作业偶尔不给答案也可从另一角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觉性,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增强学生面对未来的能力。

篇4: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4.2.1 1. C 2. D 3. (1) 周长为17 cm或19 cm. (2) 10和7或8和11.

4. ∠C=90°. 5. (1) 略. (2) 当α=150°,即∠BOC=150°时,△AO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略 (3) 当α为125°或110°或140°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4.2.2 1. 提示:证△ABF≌△DCE,得AF=DE,∠AFB=∠DEC,故OF=OE.

2. (1) 略. (2) S筝形ABCD = AC·BO+AC·DO=AC·BD=×6×4=12.

3. 答案不唯一,如添条件∠A=∠B,得到△PAD≌△PBC.证明略.

§4.2.3 1. B 2. D 3. (1) ∠ABD=30°. (2) ∠APB=135°. 4. OE是△DEF的角平分线.理由略.

§4.3.1 1. A 2. C 3. 8 4. 12 5. 125°

§4.3.2 1. B 2. C 3. 25° 4. (1)答案不唯一,如△AEH与△DFH. (2) OE=OF,证明略.

§4.3.3 1. D 2. 平行四边形(答案不唯一) 3. AB∥CD 4. n-1

5. (1) 提示:证△AEF≌△DEB. (2) 四边形ADCF是矩形.证明略.

篇5:机械设计作业参考答案

“Px”为第几页,“+x”为正数第几页,“-x”为倒数第几页 第一章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一、概念解释

1、教学:P2+10~P2+12;

2、教学系统:P3+4~P3+8;

3、教学设计:P5+6~P5+12;

4、传播理论:P8-6~P8-2;

二、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任务:(三个任务)P4+5~P4—5;

2、简述教学设计的意义及其要素:意义P5+13~P5+17;要素(六点)P5-12~P6+5;

3、简述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P11+8~P11+15;P11-8~P11-3;P12+6~P12+9;

4、简述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P12-14~P12-12;

5、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和一般任务:基本特征四点P13+2~P14-12;四个任务P14-10~P17+16;

三、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践试述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P17-8~P18+9;

2、论述教学设计与教师传统备课活动的主要区别:提供“教师传统备课活动.doc”作参考;

3、试述教学设计对设计者的基本要求:P18+10~P19-12。

第二章教学设计模式

一、概念解释

1、教学设计模式:P22-8~P22-4;

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P23-3~P24+1;

二、简答题

1、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可划分为哪四个阶段?P25+15;P26+9;P26-14;P26-1~P27+7。

2、教学设计的“史密期-雷根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30-10~P30-1。

3、巴纳赛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31-2~P32-4。

4、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阶段?P34+13~P34-1。

5、梅里尔的“部分呈现”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35+2~P35+11。

6、肯普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27+18~P28+4。

三、论述题

1、试述教学设计模式的功能。P23+4~P23-4。

2、试述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安德鲁斯和古德森14要素P24+10~P24+16; 瑞奇6要素P24+18~P24+26;

史密斯和雷根4 要素P24+29~P24+30;

3、试述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狄克和凯瑞的十构成环节:P24-5~P24-1; 加涅和布里格斯九构成环节:P25+2~P25+4; 作者认为八个基本环节:P25+5~P25+8; 第三章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分析

一、概念解释

1、认知发展P38-2~PP39+1;

2、学习需求P42+7~P42+8;

3、学习动机P45+45~P45;

4、学习方式P53--7~P53-6;

二、简答题

1、四个阶段P39+6~P39+9

2、四步P44-14~P44-1

3、五个关系P53-2~P54+2;

4、四条P54+7~P54+20;

5、P56+6~P56+8;

6、P57+6~P57+8。

三、论述题

1、试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答:从四个方面入手P48+2~P49-1。

2、试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答:四个方面P54-2~P55-5。

第四章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设计

一、概念解释

1、教学目标:P61+9;

2、教育目的:P61-9~P61-8;

3、培养目标:P61-6~P61-4;

4、课程目标:P61+15~P61+17;

5、形成性目标:P68+15~P68+18;

6、行为目标:P67+2~P67+3;

7、表现性目标:P69+15~P69+17。

二、简答题

1、教学目标的功能有哪些?

三个方面P63+4~P63+5;P63-3~P63-2;P64-3~P64-2。

2、教学目标的各层次是怎样的关系?P62+5~P62-5;

3、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哪些?P65-11~P65-9;

4、新的课程标准中将课程目标划分为哪几类?三类P83-14~P84+16;

5、教学目标的来源有哪几个方面?P84-6~P84-3;

6、确定教学目标的步骤有哪些?四步P88-9~P89+8;

7、行为目标的表述包括哪几个要素?P89+14~P90+1;

8、教学内容选择的取向主要有哪些?比较典型取向有七种:P90-10~P90-8。

三、论述题

1、试述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

四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划分为五个层次或五个类型。P76-7~P83+15。

2、试述教学内容选择的准则。三条准则P95+3~P97-3。

3、试述教学内容的组织。P98+14~P100-1。

第五章 教学的过程、方法与组织形式设计

一、概念解释

1、教学过程:P102-9~P102-1;

2、教学方法:P118-5~P118-3;

3、教学组织形式:P132+7~P132+11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三个方面P107-10~P109-7;

2、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功能。三大功能P109-4~P111+11。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三对基本矛盾P105+11~P105+12。

5、简述教学方法分类的意义。P119+15~P119-5。

5、简述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基本要求。P127-4~P128+17。

6、简述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五步P129表5-4-1。

7、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功能。P130-11~P131+14。

8、简述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优点与不足。P133+10~P133-3。

三、论述题

1、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试述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环节。六个基本环节P111-10~P114+5。

2、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教学最优化思想的理解: P114+6~P115-8。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P125+10~P126-3;

第六章 教学的情境与活动设计

一、概念解释

1、教学情境:P140-2~P141+1;

2、教学环境:P155-11~P155-7;

3、评价活动:P165-8~P165-4;

4、目标设计:P163-5~P163-4;

5、前期分析:P163+5~P163+8;

6、教学策略设计: P165+5~P165+7;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情境的观念:P140-2~P141+1;

2、简述设计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五个)P153-7~P155+18;

3、简述教学环境的功能和设计内容: 功能P159+11~P161+19; 设计P161+20~P162+8;

4、课外活动的内容分类、组织形式和指导原则: 内容分类P178+2~P180+17; 组织形式P180+18~P182+15; 指导原则P183+13~P185+8;

三、论述题

1、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哪些意义和功能?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学情境的认识? 意义P142+11~P146+9; 功能P146+10~P151+17; 你对教学情境的认识(略)

2、教学情境的设计有哪些方式?试列举若干应用的实例。P151-10~P153-9;

3、试述教学设计对设计者的基本要求:。

4、应用课外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课外活动的方案。P182+21~P183+13; 第七章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概念解释

1、教学媒体:P187+4~P187+5;

2、整合:P199+5~P199+7;

3、问题表:P194-2~P195+1;

4、经验之塔:P196-13~P196-10;

5、教育媒体:P187-5~P187-1;

二、简答题

1、教学媒体有哪些性质和功能? 性质P188+2~P191-10; 功能P191-9~P192+4;

2、选择教学媒体有哪些依据?P192+6~P193+11。

3、使用教学媒体有哪些原则?P198+6~P200+12。

4、多媒体教学的设计过程有哪些步骤?P214+14~P224-1。

5、教学媒体的教学特征有哪些?P203-5~P206+14。

三、论述题

1、试述教学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P200+15~P203-7。

2、试述选择媒体的经验方法。P193-14~P198+5; 第八章教学评价设计

一、概念解释

1、教学评价P226-4~P226-2;

2、形成性评价P231-4~P231-2;

3、总结性评价P232+7~P232+7;

4、过程评价P232+13~P232+14;

5、档案袋评价P240-4~P240-3;

6、诊断性评价P231-13~P231-10;

7、绝对评价P230+19~P230+21;

8、回忆性题目P253+6~P253+10;

9、结构化回答题目P253-14~P253-12;

10、识别性题目P253+12~P253+17;

二、简答题

1、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括哪几个步骤? P237-3~P239+10

2、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P247+9~P247-3

3、学习结果评价的主要内容?P245+6~P246-1;

4、多元智能评价观的主要内容? P247-1~P248+7;

5、学习结果的评价通常包括哪几项内容?P245+6~P246-1;

三、论述题

1、试述教学评价的观念、功能和种类。观念P226-4~P226-2; 功能P228-4~P229-1; 种类P230+1~P233+2;

2、试述教学评价的原则和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原则P233+3~P234+12; 地位与作用P234+13~P235+13;

3、试编写一份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的方案。(略)

4、如何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依据本章的内容试编写一份档案评价的方案。答:P240+1~P245+5。

5、试述学习结果评价的内容,试编写一份学习结果评价方案。答:P245+6~P246-1;

6、试述多元智能的内容和多元智能评价的五条指导原则。内容P247+9~P247-3 五条指导原则P248+9~P248-12;

7、试述常规教学捡查及评价的改革、方法。答:P248-6~P251-1。

第九章教学设计案例

一、简答题

1、试述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共性特征P282+16~P284-4; 个性特点P284-5~P286+17;

2、简叙制约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P286-13~P289-8;

3、简叙教师教学艺术及其风格形成与发展所经历的主要阶段。P289-6~P293+11;

二、论述题

篇6:《机械设计基础》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常用间歇运动机构有棘轮 机构、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机构。

2、在国家标准中,规定普通螺纹的牙型角为 60 度,公称直径指的是螺纹的_大径_。

3、螺旋传动是依靠由螺杆和螺母 组成螺旋副传递运动.4、螺纹“M12×1.5LH”的含义是_公称直径12mm、螺距1.5mm的单线左旋普通螺纹。

5、普通V带按截面尺寸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 Y、Z、A、B、C、D、E七种类型。

6、带传动采用张紧轮的目的是提高带的初拉力。

二、选择题

1、带传动主要是依靠(B)来传递运动和功率的,(A)带和两轮之间的正压力(B)带和两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C)带的紧边拉力(D)带的初拉力

2、在载荷较大的带传动中,若希望价格便宜些,则应优先选用(B)(A)圆带 B.多楔带 C.V带 D.平带

3、带传动中,带轮直径越大,带的弯曲应力就越(B)。

(A)大(B)小

4、采用螺纹联接时,若被联接件总厚度较大,且材料较软,在需要经常装拆的情况下宜采用___ B ___。

(A)螺栓联接(B)双头螺柱联接(C)螺钉联接

5、属于螺旋传动的是(C)

(A)滑板和导轨移动(B)铰链转动(C)螺杆和螺母的相对转动

三、判断题

1、V带的包角限制在α≥1500。(X)

2、在同样条件下,V带截面尺寸大则传递的功率就小。(X)

3、若被联接件总厚度不厚,在需要经常装拆的情况下宜采用螺栓联接(√)

4、机床的丝杆常用梯形螺纹。(√)

5、槽轮机构的槽数z应大于或等于3。(√)

四、计算题

1、答题要求:已有答题过程,只要求在划线处填空。

如下图,已知气缸与缸盖的螺栓联接中,根据紧密性要求,缸盖与缸体间采用橡胶垫圈密封,气缸内径D=200mm,气缸工作压力p=1.2Mpa , 若螺栓数目z=10,,螺栓所受拉力F及残余预紧力F0/ =1.8 F。若螺栓选用30号钢,试确定螺栓直径。

解:

1、确定每个螺栓所受的轴向工作载荷F

F=πD2 p/4z = π×2002×1.2/4×10 = 3770N

2、计算每个螺栓的 总拉力F∑ F∑= F+ F0/ = F+ 1.8F =2.8F = 2.8×3770 = 10556N

3、确定螺栓的公称直径d

(1)螺栓材料选用30号钢,查表得σs = 315Mpa。根据缸盖与缸体间的紧密性要求,查表得安全系数S=3.[σ]= σs/S =315/3 =105 Mpa

(2)计算螺栓的小径d1

d1= √(4×1.3 F∑)/(π×[σ])

=√(4×1.3×10556)/(π×105)= 12.9 mm

上一篇:私自开空调检讨书500字下一篇:稷山中学一岗双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