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

2024-04-25

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精选9篇)

篇1: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

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一、主题设计的背景

目前,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令人堪忧,而且,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关注不够,更不用提国家大事。鉴于此,设计了以“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考察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考察学生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与调动部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

三、活动用具

白板纸、透明胶、双面胶纸、剪刀、裁纸刀、线绳、垫板、格尺、笔、本等。

四、活动准备

1、播放幻灯片,内容是建筑模型的图片展示。

2、提出问题:对那些建筑最熟悉。引导学生回答“家与学校”,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本次活动的内容。

3、布置任务:本次活动的内容与两个:观察与设计学校的建筑

模型;制作学校模型。

(1)观察学校主体建筑的外部结构。

(2)测量学校主体建筑的长、宽、高,单位精确到米。

(3)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合适的比例。

(4)根据确定的比例,制作学校模型。

五、活动过程

1、讨论:如何用格尺与线绳测量学校主体建筑的长、宽、高。

2、观察:学校主体建筑的外部结构特点。

3、测量:根据讨论结果,开始测量。

4、制作:根据测量结果与比例,制作学校模型。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生讨论的测量方法不是最佳方法,可能事倍功半。这说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比较欠缺。

2、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能参差不齐,制作模型的时间相应会延长。这说明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欠缺、动手能力欠缺。

七、活动总结

1、引导学生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2、说明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并要逐步与生活知识相联系。

篇2: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

2009-03-05 20:531、建筑模型的灵活把握

建筑构架部分是根据建筑的图纸搭建的,按照既定的比例,由手工或电脑雕刻机将各立面的墙体做好然后拼接而成。其色彩及质感选用是关键的一环。和真的外墙装饰材料。模型主浊模型,它是一门单独的学问,新生这种艺术形式才是明智的。有时候,模型的立面色彩看起来和想像的有判别但一套上模型的阳台窗就会好多了。把模型放到底盘上,用绿色植物一搭配更是相得溢彰,这些就是模型制作艺术中的提亮和弱化等艺术手法。

还要说明一点,一些单位喜欢用电脑效果图来照要宣科,这是片面的,容易找不着感觉。电脑效果图的色彩是连续的光影关系,是变化的,被先选中的部分仅在电脑效果图中是合理的。因为在模型上与在电脑效果图中的着色肌理是完全不同的,光的反向原理也不同。在参考色彩这一点上,电脑效果图的用途就是显示色彩之间的搭配关系,生意下的就要看模型艺术创作者自己的把握水平了。

2、环境景观的写意原则

对于环境景观部分,愿意上也是根据设计来制作。但是在树种的表现和花草的颜色上,应该好好把握,树种的表现主要是写意,花草的颜色主要侧重表现美感。举例来讲,实际的园林中可能盛开着各种色彩的花朵,其色彩对比强烈,有红、黄、绿、蓝色等,但在模型中的真实地表现出来就会显得很杂乱,反而不美、不真实。因此现实中的景物和模型中的景物的像与非像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像到极致则不像,似像非像则正像,其核心是应抓住一个“神”字,确切地表现出环境绿化的风格特点和是目的。

3、灯光的主次分层原则

灯光的配备要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进行。住宅区的建筑、水景灯光尽量用暖色,常绿树的背景则用冷光源;路灯和庭园灯应昼整齐划一,按照某种规律排布。项目尽量色彩丰富些、层次多些以烘托整体环境气氛。需要强调一点是,度的把握很重要,切忌到处都通亮,导致周边一些部分反而夺了主题的光彩。配景就是配景,主角自然是主角,没有取舍就没有重点,就没有成功的模型。

4、盘口雅致衬托的原则

篇3: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面对挑剔的顾客和紧张的工作, 寻求更为高效的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模型设计与制作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方法, 无论作方案还是作分析, 它比图纸更真实地反映建筑。通过它, 我们可以看到原本想不清楚的或是没想到的东西, 尤其对于复杂的建筑更为如此。

模型的制作可以为设计师将各阶段的成果直观地呈现出来。更方便设计师分析研究, 减少彼此讨论和磋商的时间, 能及时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减少反复思考修改的时间。特别对方案, 结构复杂的建筑有很大帮助, 在和顾客讨论时也能让双方交流更为方便。

二、当前建筑模型制作包含的内容

a、模型制作的内容

1.在建筑模型制作过程中模型和整体环境中包括建筑主体、路边的绿化带、斑马线、交主干道、人行道、停车位、中心广场、标牌、草坪灯、人物、汽车、路灯、庭院小地灯、各种树木、花卉的布置。

2.在声音和光电的控制方面也采用分区控制, 尽力再现真实灯光, 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对沙盘的操作。

b、当前建筑模型制作的材料及配景

1.建筑墙面:采用高分子工程塑料ABS胶板, CAD电脑软件作图, 雕刻机雕刻刻出所需的各种平立面效果。

2.绿化:各种灌木、乔木、干花等。

3.草坪:模型专用草坪绒, 可以使用用草坪机植入模型底盘

4.配景小汽车:根据各种比例制作的各种类型小汽车

5.配景人物:根据各种比例制作的各款人物模型

6..玻璃:普遍使用有机玻璃

7.粘合剂:A胶、国产三氯甲烷等

8.栏杆、地砖:ABS板电脑雕刻并分色喷漆

9.色彩:喷漆颜色根据设计效果图或者具体要求来确定

C、灯光效果

1.建筑模型中内配有不同亮度不同颜色的灯光, 不同分区用灯光的区分。楼体也可以是分层亮灯, 更加真实, 使人感到真实建筑的大都市的气息。

2.环境灯光:绿色丛中、花池中埋置高亮度彩色地灯。

3.庭院灯光:采用造型美观高亮度的观赏灯, 主要考虑观赏性, 比例根据需要来调整。

4.路灯:选择主干道, 道路两侧设置模仿真实效果安放路灯。做成流动灯光, 能够使得沙盘看上去更有生动。.

d、灯光的可控性

手动开关或遥控装置。用遥控装置控制系统控制, 将设计出控制系统程序, 置于底盘内, 遥控器上的每个遥控键控制特定的灯光分区, 如:1号键控制建筑灯、2号键控制地灯等。

e、水效果的制作

设置动态真水演示, 运用真水对水系进行制作, 可在底盘设置水箱, 在水池下放置微型水泵吸取清水, 引导水流入水池, 水池在地盘埋置的水箱相互连接, 以保持水平高度, 整个动态演示水流不断循环, 在参观者眼中, 形成水流全过程。模型内也可以引入活水喷泉, 通过微型水泵, 使水通过喷头喷射, 平添生动气息

三、未来的建筑模型制作的发展趋势

目前, 建筑模型的表现方法一般都是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制定具体的表现形式。至于建筑模型的未来发展将会如何让, 是很难下定论的。然而, 就时代的发展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来分析, 由于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 未来模型制作极可能在如下几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变化和发展。

1.在材料上的变化趋势。

模型制作一直与材料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远古时期的陶土模型、到使用木头、纸质材料, 再到现在的有机分子材料等, 这种变化正是由于材料业的发展。然而, 作为模型制作的专业材料还是凤毛麟角的, 根本就不能满足模型制作市场的需求。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商业行为的驱使, 模型制作所需的基本材料和专业材料将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模型制作将不会停留在对现有材料的使用上, 而是探索、开发、使用各种新材料。模型制作的半成品材料将随着模型制作的专业化而越来越多。

材料的仿真度也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有重大提高。从目前来看, 模型的仿真还属于比较粗糙的情况, 根本不能满足模型制作的要求。这种现象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模型制作的发展还未进入一个规模化的专业生产。模型制作从开发到应用, 还没有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商业原因是材料不更换现象的根本原因。再从目前的加工工艺、磨具制作等非商业因素来看, 目前的制作水平还不能满足高仿真化模型材料制作的要求。但这种现象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 应该随着模型制作业的发展和未来高科技的发展而消失。

2.在工具上的变化趋势。

模型制作的工具是限制模型制作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今, 在模型制作中更多的是采用手工和半机械化加工的方法。加工制作工具较多地采用钣金、木工和其他加工工具, 专业制作工具屈指可数。这一现象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模型制作还没有进入到一个专业化生产的规模, 正是这种现象限制了模型制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是从国外工具业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 随着模型制作业和材料业的发展及专业化加工的需要, 模型制作工具将向着更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届时模型制作的水平也将得到巨大的提高。

3.在表现形式上的变化趋势。

目前, 模型的表现大都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制定具体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建筑模型, 因为主要是围绕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建筑设计的展示和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来进行的, 其形式更加单一, 展望未来, 这种具象的表现形式仍将采用。但随着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则将会产生更多的表现形式。未来的、新的表现形式则侧重于模型的艺术性、观赏性与研究性的抽象表现形式。

4.智能化和动态化的变化趋势

以房地产销售模型来举例, 十年前都不是用模型来售楼, 仅用图纸贴在墙上说明就可以了;六年前只要用一般模型能够清晰表达空间关系即可, 一年前则要求用精确的带灯光的模型;近年来开始研究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控制的声、光、电一体模型, 即解说讲到哪里, 电影画面演示到哪里。而且还采用遥控静音双语播双解说系统, 同时模型以外的环境氛围灯也全部采用电脑控制, 根据情节的需要调节气氛。

5.在制作工艺上的变化趋势

手工制作模型是一种传统制作方法。从出土的古代陶土模型来看, 手工痕迹很重, 那是因为当时制作工具很少, 只能靠手工和指间的感觉来制作;而现在的模型制作中, 卡纸、ABS工程塑料板等大量运用, 大量专门工具和电脑雕刻机的出现, 无不体现计算机强大威力, 使得现今的模型制作的精度和效率都获得极大的提高。

当电脑雕刻机被应用于模型制作时, 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看法, 其中有人认为, 电脑雕刻机的出现将取代手工制作。电脑雕刻机绝不能取代手工制作。因为电脑雕刻机只能进行平面、立面的各种加工, 况且电脑雕刻机完成的只是制作工艺中的某一个雕刻环节。在组合过程上还需要人为去操作。因此可以断言, 未来的模型制作将会呈现传统手工制作和现代化高科技制作技术共存一体的趋势。

参考文献

篇4: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

【关键词】建筑模型  环境设计  应用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就是将建筑图纸具化为可视的实物过程,通过这个不断重复的过程,逐渐形成最终的设计形态。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绘图能力,还需要灵活的动手能力,最后更需要对整体空间的把握和掌控能力。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开设旨在训练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为课程设计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今后的专业课程打下深厚的基础。

一、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设置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专业必修课,在课程的设置和讲授上应和建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所区分,教学的重点主要倾向于室内建筑空间的应用与划分设计、环境景观模型设计、单体家具的模型制作等方面,通过主题性课程实践训练,达到教与学、听与练、思维与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建筑的构造设计以及外观模型设计方面主要以著名建筑设计案例分析讲解和按比例进行模型还原为主,并不作为课程设计的重点。

二、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挑剔的顾客和紧张的工作,寻求更为高效的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方法,无论作方案还是作分析,它比图纸更真实地反映建筑。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原本想不清楚的或是没想到的东西,尤其对于复杂的建筑更为如此。模型的制作可以为设计师将各阶段的成果直观地呈现出来。更方便设计师分析研究,减少彼此讨论和磋商的时间,能及时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减少反复思考修改的时间。特别对方案,结构复杂的建筑有很大帮助,在和顾客讨论时也能让双方交流更为方便。

目前,建筑模型的表现方法一般都是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制定具体的表现形式。至于建筑模型的未来发展将会如何让,是很难下定论的。然而,就时代的发展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来分析,由于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未来模型制作极可能在如下几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变化和发展。

1、 在材料上的变化趋势。模型制作一直与材料有着紧密的关系。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商业行为的驱使,模型制作所需的基本材料和专业材料将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模型制作将不会停留在对现有材料的使用上,而是探索、开发、使用各种新材料。模型制作的半成品材料将随着模型制作的专业化而越来越多。材料的仿真度也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有重大提高。

2、在工具上的变化趋势。从国外工具业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模型制作业和材料业的发展及专业化加工的需要,模型制作工具将向着更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届时模型制作的水平也将得到巨大的提高。

3、在表现形式上的变化趋势。目前,模型的表现大都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制定具体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建筑模型,因为主要是围绕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建筑设计的展示和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来进行的,其形式更加单一,展望未来,这种具象的表現形式仍将采用。但随着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则将会产生更多的表现形式。未来的、新的表现形式则侧重于模型的艺术性、观赏性与研究性的抽象表现形式。

4、智能化和动态化的变化趋势以房地产销售模型来举例,十年前都不是用模型来售楼,仅用图纸贴在墙上说明就可以了;六年前只要用一般模型能够清晰表达空间关系即可,一年前则要求用精确的带灯光的模型;近年来开始研究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控制的声、光、电一体模型,即解说讲到哪里,电影画面演示到哪里。而且还采用遥控静音双语播双解说系统,同时模型以外的环境氛围灯也全部采用电脑控制,根据情节的需要调节气氛。

5、在制作工艺上的变化趋势。当电脑雕刻机被应用于模型制作时,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人认为,电脑雕刻机的出现将取代手工制作。电脑雕刻机绝不能取代手工制作。因为电脑雕刻机只能进行平面、立面的各种加工,况且电脑雕刻机完成的只是制作工艺中的某一个雕刻环节。在组合过程上还需要人为去操作。因此可以断言,未来的模型制作将会呈现传统手工制作和现代化高科技制作技术共存一体的趋势。

三、结语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能将环境设计专业多门课程的教学成果转化为实体成品,能让设计理念变为可视的物品,这在今后的专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该课程的开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研究,宋培娟,大舞台,2013.02;

[2]建筑与环境模型设计制作课程教学探讨,魏晗,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03;

[3]“诗意的盒子空间”模型设计与制作——环境设计专业建筑模型设计课程实践研究,杨晓帆 ,河南科技,2015.07;

[4]浅谈建筑模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刘琛、丁峰,中国校外教育,2012.03;

[5]高职院校建筑模型设计课程教学探索,刘琛、丁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7;

[6]《建筑模型》课程教学初探,向雨鸣、陈纲伦,福建建筑,2011.11;

篇5: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

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开始进行反思,虽然现在的建筑理论及施工设备、技术等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房屋建筑施工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由于房屋建筑施工耗能较高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这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观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房屋建筑作为人们居住生活的基础,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对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就使得环境保护与房屋建筑设计的协调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种大环境下生态建筑观应运而生。生态建筑观体现的是个性美观、生态节能、健康无害、环保舒适的建筑设计目标,本文将对生态建筑观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2生态建筑概念

生态建筑不但注意建筑空间的立体与多维,同时也更加重视环保,该建筑将现代科技与环保概念、经济实用等在设计的前期就结合在了一起,而且为了该建筑能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建筑的生态建筑必须能适应传统的环境,在与原生态平衡的状态下,重视发展节水节能,从而减少了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加了使用建筑的时间。让自然环境与生态环保居住环境能和谐统一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如图1所示。

3建筑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3.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式,而生态环境的建设是走向该道路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可持续发展受到了生态质量的直接作用。建设城市首先就是建筑建设,发展生态建设的城市必须为人民创建良好的生活居住与工作环境,让居民能更加舒适和谐的生活。

3.2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

每年建设建筑所用的资源都是非常多的,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规划者在计划用地时会尽量设计的更加合理,从而增加土地利用率;利用科学技术来增加建筑的使用年限和有效使用面积;尽量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增加对自然建材与当地材料的使用率。

3.3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我国现如今的文化科技、经济信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人民的物质与精神水平也随之提升,因此对建筑的环境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包括在舒适美观、安全健康等方面。生态建筑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减少了生活废弃物对居住区环境的污染,能将废弃物进行循环或是重复使用,人们居住在生态建筑中能最大限度的得到自由与自然,增加对自然原材料的利用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有害材料对居民的污染,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4生态建筑的主要特征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环境与有机体的相互关系。它改变了以前对动植物的研究,更加重视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再生与共生原则充分体现出了异类物质间的合作互利关系,更表明了自然界的资源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建筑的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4.1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

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我们可采用蓄热的形式来降低能源损耗,增加对能源的使用率,将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减少使用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根据各地不同的季节天气来进行建筑设计,结合风形成特点与太阳运转规律来增加对风和太阳光的使用,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充分发挥材料的绝热与蓄热功能,增加围护结构的隔热与保温功能。冬季利用太阳能取暖,夏季用遮阳设施降温,最终目的就是增加人们居住的舒适程度。

4.2材料的再生利用

使用的资源与建筑材料尽量是可循环使用的。如将可再生的建筑材料使用到建设中,降低了建筑产生垃圾的数量。

4.3减少废物排放

篇6: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

下载:第三节制作模型教学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三节

制作模型 【教材版本】

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设计理念】

以“做中学、学中做”为落脚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经历挫折和失败,品味成功的喜悦,感受“想”与“做”的差异,激发技术设计的灵感。【教材分析】

立足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特色。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制作模型》是苏教版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动手操作的章节,其内容也包含着思想和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节课要上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本节内容是本教材中学生亲历动手操作实践最多的章节,是学生经过发现和明确问题、方案构思、方案呈现等设计环节后,把抽象的纸介设计实体化的过程,是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的过程,其过程不仅包含着技术及其设计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还蕴藏着能迁移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等广泛领域的思想和方法,况且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还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技术设计中的测试、试验、评估交流起着实体化的支撑。故本节课应属于本章的重点章节;教材在介绍了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后,以三组台灯的制作加工过程为例展开,由于其既不能吸引学生,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为了加强书中内容前后章节的连贯与交融,本章的制作项目选择了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作为示例。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模型的制作过程。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案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情分析】

学生对模型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如:生物中所用的人体模型、人体器官的模型,物理中用到的弹簧振子等模型。本节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完成一个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并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学生在经历了前期的发现和明确问题、方案构思、方案呈现等设计环节,又经历了本章第一节对模型的认识和学习体验了工艺的常见加工方法,有了初步的加工制作模型的可能性,受工艺中操作的形象,学生有强烈的把自己原来构思的图纸变为实体模型的愿望,这些都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环节;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脱离实际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空想,在保证了创新灵感的的同时,又经常使学生的设计制作落空,挫伤其对技术的热情,因此允许学生失败和变更设计方案,合理、恰当的引导,便成了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故本部分内容拟用2节自然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3)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2.过程与方法

(1)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2)通过实践和交流,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能力。(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团队精神。【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制作成功后,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完成设计报告。2.教学难点:

对模型制作把握的准确性,会能根据实际的限制进行设计方案的变更;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合理地编排制作步骤。【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探究法教学法等。【教学资源】 教学器材收集:

教学器材以60人为一个班级,分为6组,每组一套以下配置:

划线工具:铅笔、直尺、角尺、橡皮

粘贴工具:双面胶、透明胶、厚纸、五合板。裁剪工具:剪刀、木工刀

木制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一个。(都可以折分的)教学资源准备:

1.做好共用工具,如台钻、切割机等准备工作。2.学生会因缺少某些材料和零件而使制作停顿下来,教师要有预见的眼光,为学生准备一些诸如螺丝钉之类的材料和零件,以便学生急时之需。

3.检修好供电线路,保证制作时的正常供电。

4.因为学生多,执教老师照看不过来,可能出现学生割伤手指等情况。有条件的话最好事先多安排几个安全员,以杜绝事故的发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模型的概念?

模型(model)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再引导学生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模型? 【新课学习】

模型制作是运用木材、石膏、塑料等材料,采用合适的结构、相应的加工工艺和三维实体表现的方法,来表现产品的设计构思和模拟产品的形态结构。模型制作既是一种设计表达方式,又是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分析、评价、评论手段,甚至某些工艺环节只有通过模型制作,才能确定其设计变为产品的可能性。产品设计方案通过平面表达将意图表达出来,同时用透视、光影与色彩形象化地表现图形,预示未来的发展,为方案的讨论交流以及进一步发展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和技术依据。模型制作则是在此基础上,运用三维形态,真实地反映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尺度、比例、细节、材料、技术、表面处理等合理性,提供了产品设计评估所需要的、更全面的信息和技术数据。模型制作不但能够将美好的创意变为具体的、生动的形体,而且在模型制作中,通过不断研究、分析整体形态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种线条,各种连接构造原理,各种材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能直观地检验自己的设计意图,并在对模型的修改中,使其设计方便、快速地得到信息。

展示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模型:

(一)制作模型的基本知识: 1.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1)选择合适的材料。

2)根据本地的条件,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3)按设计图样划线。

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5)装配。

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议;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模型。

2.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模型过程中的应注意的事项: 1)选择废、旧材料来做,这样可节省制作成本。如各种饮料瓶等。

2)选择易加工的材料来做,这样可节省制作时间,提高制作的成功率。如各种沐浴露的塑料瓶等。

3)选择特型材料来做,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使作品有个漂亮的外观。如各种玩具的塑料外壳等。

4)强调在制作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的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

(1)刀、锯、锤、钳、钻等利器的安全操作要领。(2)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3.制作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模型: 学生分组分工,合作模型的制作。

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既能提高兴趣,又增强操作的能力。老师边走边观察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

让学生讲解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模型的制作过程。各小组由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模型以及讲解制作过程。在制作模型之前,首先欣赏一组同学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的制作过程,或许对你们的制作有所帮助和启迪。

(一)看图备料:

根据图样作形体分析,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由一块底板,前、后、左、右四块围板和中间一块隔板组成,外加一个现成的笔筒。笔筒用一个合适的广口玻璃瓶代替。板材选用中密度纤维板(也可选用松木、梓木等软质或软硬适中的木料),联接方式采用钉联接,笔筒用胶粘在底板上。各构件的形状、尺寸如下:

根据上述分析和选择,列出配料单以方便操作。编号 名称 成料尺寸 毛料尺寸 数量 备注 1 底板 340×220 350×220 1 中密度纤维板,厚2 前围板 340×100 350×110 1 中密度纤维板,厚3 10 后围板 340×100 350×110 1 中密度纤维板,厚10 4 左围板 210×50 220×60 1 中密度纤维板,厚5 隔板 190×100 200×110 1 中密度纤维板,厚6 右围板 210×100 220×110 1 10 中密度纤维板,厚10 7 笔筒 约Φ70×100 用广口玻璃瓶代用 8 元钉

适量 规格15~20 9 白乳胶

适量

(二)下料: ⒈画线

按照毛料尺寸,在板材上画线。画线时要利用角尺以一条平直的边为基准,将垂直线、平行线画准确。(图4-49)⒉锯割

根据画线,将各构件依次锯下来。(可用中、小齿的木工据,也可用粗齿钢锯代替。)

要练习对锯割技术,才能保证锯割质量。锯割时应注意的要领是:

⑴注意姿势正确(模仿老师的正确姿势,包括握锯、身姿、脚姿)。

⑵工件必须把持牢靠,可利用左手和左脚压踩,如用夹压工具更好。

⑶起锯时,左手大拇指靠着锯片以定位,右手持锯轻轻拉推几下(先拉后推),开出锯路,再进行正常推锯。⑷锯割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流畅,眼睛要注意看划线,时刻保持锯片沿着画线走。将要锯完时,左手要抓住锯下的部分,右手力度减小,轻轻将料锯下。

(三)构件制作: ⒈确定联接方式

在构件制作前,先要想好构件的联接方式,以便确定构件的具体形状尺寸。现确定联接方式为:

四围板的四个角联接处,采用边搭榫加钉和胶的方法联接。先把四块围板联接成框,然后将底板钉在框上,再将隔板插入框中、加钉即可,最后将笔筒胶合在底板上。

边搭榫联接的制作方法是将对接的两块围板端部,一炔上半边留榫下半边去掉,另一块下半边留榫上半边去掉,然后合起来加胶钉牢(图4-50)。⒉刨削

如果是用自然板材制作,先要将板材的两个平面刨至规定厚度并刨光。现用人造板来做,就不需要刨削平面,只需要将侧边刨光刨直即可。

因为制作程序是先将围板联接成框,所以先将四块隔板的两个侧边刨光,并刨至成品尺寸宽。底板可以在钉上去以后再处理。

前后围板有一条侧边是阶梯形,部分地方用刨子难以刨到,可用凿削、砂磨的办法处理。前围板的弧线用刮刨刨出。刨削时,刨刀要磨利。纤维板的边角处容易崩坏,刨削时应特别小心。如果工件较小,可以将其夹持在扳钳中固定,也可以左手把持工件立放在工作凳端,右手持刨进行刨削(图4-51)。⒊榫头画线

画线要按成的尺寸画,毛料长出的部分待做好之后再去掉。示意如下(图4-52)。

将四块围板都画好,注意每块围板哪半边去掉,哪半边做榫留下,要分清楚,不能弄错。⒋做榫头

按照画好的榫头线,用细齿据将榫头锯出。然后再用凿修平整。注意在锯的时候,下要锯掉多了,宜稍微留一点凿削余量。

将四块围板的榫头做好,再将隔板刨成成品尺寸,构件就做好了。

(四)组装

⑴将四块围板钉成框(图4-53)。钉前先要把元钉的钉帽锤扁,然后在钉钉处用钻子钻个小孔(不必钻穿),在接合处涂上乳白胶。钉子钉人后,用钉冲将钉了冲人木料内。⑵将底板钉在框上。同样要将钉帽锤扁,并用钻子先引小孔。⑶将隔板插人框中,加钉固定。

⑷将四角和底板多出来的余料锯掉并刨平,然后用砂纸打磨光洁。

⑸应在油漆之后再安放笔筒,这里省略掉油漆工序。将玻璃瓶底部涂以乳白胶,安放在柜角。瓶口上用卵石等重物压住,不要动,次日便可粘牢(如用快干胶,也可当即粘牢)。至此,原型制作完毕。省略掉的表面涂饰工序,建议以后将作品集中请专业人员做喷漆处理,也可自学油漆工艺自己处理(图4-54)。

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仅供参考。因各人的设计不同,制作步骤会有所不同。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制作步骤,不一定要形成书面的制作步骤。模型制作的拓展:

篇7: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

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运用生态学,进而达到建筑物与环境、人类活动和谐发展的目标就是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内涵。绿色建筑设计所建设出的建筑物更加符合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乃至精神需要,是应时代发展而生,还能有效地降低建筑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绿色建筑设计采用的是科学的方式方法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倡导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充分地将施工条件和整体设计有机统一起来,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除此之外,其还会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材料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1.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篇8: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节能的设计

1 建筑节能建筑与规划设计的关系

(1) 设计方案决定建筑直接能耗

在建筑之处的设计方案中, 建筑材料及其结构的方案都会直接关系到能源的消耗情况, 一般情况下, 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各类设计都应该综合多种情况共同考虑。据有关资料记载, 我国的住宅建筑每平方木的钢材使用量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在我国, 住宅建筑平均每平方米使用钢材量达到了50kg左右, 每平方米所使用的水泥量达到了220kg, 这些数字表明了我国的建筑规划设计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 并且其建筑节能还是一项相对艰巨的任务。综合考虑, 只有优化设计方案, 选择经济合理且高技术的建筑设计, 才能够在建筑工程上直接减少耗能, 做到环保节能。

(2) 建筑设计方案影响建筑使用的能耗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综合性非常强, 综合的各类知识非常多, 要想更好的做到建筑节能, 就单单只能从建筑施工着手。在近几年的现代建筑节能中, 所说的建筑节能则是包括从建筑设计的最初到形成完整的方案、选材、施工、完工、维护的整个工程, 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使用情况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建筑规划难以达到环保这一理念。所以我们要从建筑方案的设计出发, 将其内容丰富、设计优化, 尽量选择最少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环保效果。比如建筑设计方案做到减少建筑能耗的使用就要从设计师开始, 最好是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加入自然资源的利用, 如光照、风向等等。

2 建筑规划中的节能环保

建筑规划中的节能环保除了复杂以外, 更多的是需要仔细, 要考虑到每个小细节小不同, 真正根据每个功能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材料。

(1) 外部与整体环境之间的节能。建筑规划中的节能环保要从整体设计出发, 要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内容, 如资源分析、环境、设备等等。只有将每个方面的条件及优势资源都利用起来, 才能做到节能环保并创造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建筑规划中外部与整体环境之间的节能就是要能够在整个规划过程中全部体现出节能的意识, 做到规划节能, 这里所说的规划节能式指在建筑规划中将节能这一理念贯穿, 尽量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利用, 最好是从整体上实现节能环保。

(2) 节能的单体设计。建筑所必须具备的有合理的朝向、体形和空间设计。其中建筑的朝向对于建筑能耗影响也很大。夏季日晒较为强烈的情况下, 会导致制冷负荷加剧;冬季日晒较弱的情况下则会导致采暖负荷降低。所以在其建筑朝向的选择上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环境, 从其气候、地理位置、建筑用地等等各方面出发, 既要做到能够节约土地资源, 又要设计高质量的建筑;同时, 还要选择最佳的朝向, 要能够在冬季获取较多日光, 在夏季则避免日光直晒, 另外常年通风换气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考虑到我国的建筑经验, 我国大多数的建筑都是保持着南北朝向, 但是由于地理情况还存在部分差异, 所以有少部分的地区不能够选用南北朝向, 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 因地制宜, 做到节能与舒适共存。

在建筑规划中比较受关注的一点是建筑体形系数。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表面积与外表面积的体积之比。建筑体形的变化会影响到建筑采暖空调的能耗, 所以, 在其实际过程中要权衡其利与弊, 尽量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建筑构造, 不要有过多的凸凹面, 其建筑外围护的面积要尽量少, 不要因为体形的增加而增加其体形系数, 最好的办法是将其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范围之内, 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规划能够降低能耗, 做到节能环保。

(3) 建筑物部位节能。建筑部位节能首先就是要能够满足建筑在各个部分都具备所需的功能, 同时还要在其设计的造型和选材上进行改造, 真正做到建筑节能环保这一想法和理念。其中建筑物部位节能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选择材料, 在选择材料时既要能够具备建筑物所需要的基本功能质量, 还要崇尚经济、环保、节能这三个原则。同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节能环保材料已经被运用到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 例如高科技的保温材料、环保防水类材料都可以被广泛运用到建筑外墙和屋顶的建设中,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温防水防潮, 增加居住舒适性。除此之外, 海域哦新型的透光玻璃, 在建筑规划中使用这种材料不仅能够增加透光的效果, 还能够减少热量的传递, 可以更好的调节室内的光照及其温度。从总的方面考虑, 建筑物部位节能就是要从小的细节出发, 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选择最为合适的材料, 真正做到环保节能, 让建筑规划设计更为理想。

3 总结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实现节能环保这一过程相对于其他的工程项目多了很多复杂的工作, 同时, 其综合性也比较强, 需要长期坚持。要想从根本上做到降低能耗实现环保节能, 就要从设计师这里出发, 多多研究、尝试、积累和总结各方面的经验, 尽量在有限的条件及资源下能够将建筑节能与艺术完美结合, 让建筑规划在每个方面都能体现节能这一理念, 但是又不失艺术的美感。

参考文献

[1]肖宁.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节能的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06∶342~349.

[2]陈晓晨.浅谈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实现建筑节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03∶166.

[3]蒋官杰.浅谈如何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实现建筑节能[J].现代物业 (上旬刊) , 2012, 08∶74~75.

篇9: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抗震设计研究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性能;设计方法

引言:地震是一种多发性的随机震动,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难把握,要准确预测建筑物震窖的特性和参数,目前还很难做到,但是在建筑的设计中,建筑抗震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从而可以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进行研究建筑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抗震性能。

一 建筑设计中场所的选择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在选择建筑的产地时,应该根据工程的要求,并且进行预测地震的活动情况和工程的地质,设计应该尽量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一般抗震不利的地段有软弱土、古河道半挖半填的地基以及一些孤立的山包、山梁的顶部、非岩质的陡坡,边坡或河岸的边缘等容易发生滑坡、坍塌、泥石流以及地陷等地段等,如果在建筑的工程中遇到不利的地段,应该进行避免,如果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应该采用有效的有效的措施进行弥补,如采用地基、桩基进行加固处理,选择抗震效果比较好的建筑设计。

二 抗震体系的类型选择

建筑的结构影响抗震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施工的因素、使用功能的重要性以及体系类型的科学性、规则性和整体性等都会对建筑抗震造成影响。建筑体系的选择对建筑抗震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重要的基础,在建筑平面的设计中,应该设计类型简洁、规则的建筑,并且应该保证受力均匀,合理的设计建筑中的防震缝以及结构质量和刚度中心的一致性。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避免采用带有突然变化的阶梯形立面,由于突然变化的阶梯立面在扭转不规则时,将会产生附加扭矩,从而影响地震作用的产生:对于刚度不连续时,将影响地震作用的分配;传力构件不连续时,影响地震作用的传递[1]。并且应该尽可能降低房屋的重心,对于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地震时发生鞭梢效应。当建筑平、立面设计中不可避免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时,应尽量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将体型复杂、平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布局,分割成几个相对规则的独立单元。

三 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的特点、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重要性以及材料、基础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抗震的建筑结构体系,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比较好的有:钢结构、型钢混凝土的结构。混凝土—钢混合的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抗震结构材料的选择,抗震的材料应该满足延伸性、韧性强度等级等,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顺序的特殊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设计抗震防线[2],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建筑的部分结构或者构件的损坏造成整个建筑体系的抗震性能不能得到保证或者不能承受一定的重力。

在建筑的设计中应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建筑的整体性是保证建筑结构各个部件在地震的作用下协调工作的必要条件,如果想要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就应该保证设计的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而且建筑结构还应该具有连续性,从而保证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可靠。而型钢混凝土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水平刚度大、整体性比较好的特点,这两种建筑结构是比较合理的抗震结构。

四 建筑抗震设计

(1)根据承载能力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承载力能力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是根据静力分析理论,通过惯性力的形式对地震作用进行反映,并利用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具体情况,对结构弹性位移进行验算,以此来确定建筑结构及其构件的强度,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这种设计方法在抗震结构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承载能力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特点是:这种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非常类似,所以很容易被设计人员理解利用,并且这种方法主要采用通过惯性力的形式对地震作用进行分析,把结构看成是弹性体系,把结构固有的频率所对应的最大地震反应作为控制值的选择依据,按照弹性方法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计算[3]。但是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加速度反应谱的理论取用是整个反应中过程中的最大值,因此不能有效反应建筑在地震反应时的全过程。

(2)根据损伤和能量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能否抵御地震而不被破坏主要是根据建筑结构能否以某种形式耗散地震输入到结构中的能量。在超过设防地震作用下,在结构非弹性变形超过自身非弹性变形能力时,会导致建筑结构的倒塌。因此非弹性变形或者由于非弹性变形引起的结构损伤成为了研究防地震的设计方法。

根据能量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虽然容易理解抗震的原理,但是在抗震设计方法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结构体系耗能能力、地震输入能量谱、塑性滞回耗能等问题[4]。

(3)根据位移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在不同的强度地震的作用下,根据建筑结构的位移响应为目标进行的结构设计,从而结构达到预定的性能,根据位移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能力普法、控制延伸性的方法、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其中能力谱法是最近几年研究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因此这种方法成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主要的方法。

五 总结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为避免它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要求在建筑的设计中,应该加强对建筑防震性能的设计,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给人们带来灾难性的损坏,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设计是建筑杭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它对建筑抗震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所以应该加强建筑抗震设计的研究,要充分重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翁启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科技资讯;2010(21):79

[2]吴奕霖;龙卓:《浅析工程建筑中抗震概念的设计》城市建设;2010(12):367

[3]李尊;陈忠范:《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新进展》:69--74

上一篇:致四百米田径运动员下一篇:家居建材卖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