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024-05-20

浅谈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共8篇)

篇1:浅谈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浅谈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核算,着力提高利润水平。成本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是企业产生利润的驱动力,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成本会计。成本会计不仅能够提供产品、服务和客户等方面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够为管理者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信息。因此,正确认识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增强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及相关人员的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企业应更多地依靠技术的投入,即靠现代成本管理中的相对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是一种极其消极的成本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是应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角度出发,加强整个生产周期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售后服务。而目前,很多企业从领导至职工对成本的关注程度较弱,没有认识到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这种意识和观念急需转变。

(二)企业的成本管理范畴狭窄。当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样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另外,在管理领域,也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

(三)成本信息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目前企业乱挤、乱摊成本或不计、少计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耗费水平。成本信息与企业经济责任制脱节。现行成本核算制度是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它只提供产品成本,不能反映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乃至个人的成本责任,企业不能依据成本信息评价内部各单位的工作业绩。在市场经济初期,对成本信息对决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有些企业领导从其自身私利出发,一心想做假帐,做人为利润,从而使得成本信息变得毫无用处。原材料价格上涨,贷款利率提高,各种摊派、社会集资名目繁多,这些不可控因素使企业感到对成本的上升无能为力,导致管理心理失调,对加强成本管理信心不足。

二、加强企业的成本会计管理

(一)在企业管理中重视成本会计

1、更新观念推行全面的成本管理.企业要强化现代成本管理,首先要从思想、理念着手,企业管理者应有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打破传统企业成本管理的旧观念;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树立科技念、信息观念、系统观念、质量观念、成本效益观念等新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2、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增强成本观念,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保证成本预测与核算出来的结果能与实际生成相联系。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成本会计的,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这才有利于经济决策和成本的控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借助于财务软件计算出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

3、强化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实行现代成本管理必须把企业管理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健全规章制度、员工教育等基础性工作.有关企业成本的原始记录、会计凭证等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及时、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耗定额、工时定额等要制定健全,合理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要定期对各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这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关键。

4、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最后: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抓好采购工作在成本会计中需要计算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方法也比较多,因为它是涉及到料、工、费的核算。因此做好这些核算要先从采购抓起。首先,应该找出哪些是更好的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关键采购目标。先于大处着眼,再落到细节。在决定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几个关键目标之前,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供货商品质,交货及时率,下单到交货的周期,成交价格,批量折扣,能满足需求的服务,以及其它反应供货商的表现方面等。然后,决定几个对企业成功来说很重要的关键目标。这些信息应该用来制定供货商评估的标准。标准来源于公司对市场的价值定位,也就是公司的战略基础。确定公司需要做什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将引导公司决定实际需要去做什么。这将引导公司思考应该要求公司的供货商,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制定你的供货商评估标准又将涉及到采购人员评估标准的制定。这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一个清楚的激励体系来链接所有行动,并对业绩的提高和业绩目标的实现进行奖励,而这些业绩目标都是来自于公司的关键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

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1.搞好成本预测,确定目标成本。

成本预测是企业在市场调查、品种预测、销售预测、价格预测等一系列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与成本的依存关系,测算一定时期的成本目标。成本水平以及预见成本变化趋势,使成本管理工作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是编制成本计划事前必不可少的分析阶段。根据成本预测的结果和经营计划指标的要求,确定计划成本目标,并纳入企业多目标经营管理体。

2.作好成本计划,确定和落实降低成本横施。

企业成本计划是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的重要专业计划之一。企业成本计划是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企业和社会效益为中心,重点反映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经营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成本目标,组织企业供、产、销、资金等方面的平衡,从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计划应编制成滚动计划、弹性计划、单独应变计划以及降低成本的措施计划。

3.实行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的日常管理。

成本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成本的主体管理工作。成本控制作为一个管理环节,不仅促使实际成本符合成本目标、成本计划和定额,而且自始至终以改进工作为手段,以降低成本为目标。成本日常控制的重点,一是控制高于或低于废品率差异;二是控制计时工资的生产效益差异;三是控制材料、能源消耗量差异。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时,利用期货交易套期保值功能,实施成本控制。

4.准确及时地核算产品成车,保证成本指标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成本核算的方法决定于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与管理的要求。正确核算产品成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各项费用开支标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不再计入成本,而直接体现在当期损益。同时,实行坏账准备金制度,计提的坏账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以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分散经营风险。简化低值易耗品摊销办法等等。为与国际惯例接轨,企业应逐步把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在一套账簿系统中输出多种功能的成本信息,以满足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内部经营决策的需要。另外,应逐步推行责任质量成本核算,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入企业责任会计体系,以杜绝质量损失。

5.认真开展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工作。企业应定期开展成本分析工作,不断总结降低成本的经验,深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推动企业向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今企业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重视成本会计,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只有加强成本控制,才有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2:浅谈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也逐步趋于成熟。对于谋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管理当局是企业目标的实施者。这就决定了管理当局希望企业会计站在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立场,寄希望于会计和管理当局立场一致,产生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协同效应。另外,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交易趋向于复杂化,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记录、计量、报告都会对管理效率和最终的经济利益分配,带来明显的经济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希望在任何情况下,会计活动都能服从于企业的利益需要。由于会计和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处于一种雇佣契约关系,加之人们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在一个机构中处于一种相对从属地位,就会计的职能定位形成以下观点:一、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其职能就是反映经济活动,为有关方面提供管理信息;二、会计的监督职能因为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而流于形式,不具有实际意义。

从会计产生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或是后来在地中海兴起的复式记账,还是发展到今天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都归溯为人类记述经济活动的需要,“客观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产生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点不容置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会计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任何一个经营者都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经济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经济,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筹集、投放、运用、收回和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是通过会计来完成,处于这一个核心的位置,如何发挥其在一个管理组织中的工作效能,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满足相关利益团体各方面的需要,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基于实现这些目标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要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满足考核投资者对经营者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广泛的利益团体对企业了解的需要。

2.会计要强化管理职能,从企业经营看,随着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各种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等的调节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经营行为、经营业绩等无疑要受到这些机制的调节和约束。对于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为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完整、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的预测、决策职能。进而言之,会计应在做好核算的同时,参与市场调研,广泛搜集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运用特定方法,对市场供求趋势、价格变化趋势等进行合理预测,提出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对各备选方案的经济性、周期性进行分析论证,编制决策会计报告,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管理提供多方面服务。

3.会计要强化监督职能,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监督体系构成分为两个层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即自我约束和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过程的会计监督;外部会计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会计监督,包括行政监督即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以及个人检举制度的监督。由内而外形成经济行为―会计监督―内审监督―企业外部监督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和强化了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会计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监督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确立,其目标由维护国家的财政财务利益转向微观主体利益和信息真实;监督主体由单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转变为企业内外结合的多元主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并通过加大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性。

会计监督的内容与其目标和要求相联系。在计划体制下监督的内容着重合法性监督,即企业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符合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要求。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监督的内容和目标发生改变,会计监督不仅要符合国家而且要符合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和要求,同时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会计政策成为监督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具体的监督内容构成上,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通过这些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实施达到严格控制、有效监管,保证企业健康、长远地持续发展。作为企业会计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保证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会计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门,是信息社会中通过对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在内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以期实现对既定目标的关键性管理工作,其职能定位,由单纯的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走向全面的综合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与经营管理双重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必然要求。??

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应当十分注重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管理制度的创新及会计信息所具有的内在性质。为此,要对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公司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吴淑琨。公司治理与中国企业改革[J].机械工业出版社,。??

[2]颜敏。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研究[J].经济经纬,。

1.薪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作用

2.企业管理会计必须具备的职能

3.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4.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5.企业管理中国化的重要性

6.民营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7.企业管理中人才的重要性

8.5个故事提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9.关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及建议

篇3:浅谈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 体制成本

体制成本是指项目管理体制落后, 不符合项目法施工原则, 不顺应项目管理规律, 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传统管理体制。传统体制下企业机构重叠、层次过多、队伍庞大、人浮于事, 并由此引起企业生产效率低下、施工费用增加。虽然目前国内施工企业, 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体制改革, 但是由于改革起步较晚, 加之中国的实际国情, 一些体制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改变。比如目前国内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3个突出问题:一是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技术管理型”施工企业, 企业人数依然庞大、部分员工技术水平较低, 没有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二是母子公司两级项目部机构重叠, 造成项目管理两张皮, 加大了项目的管理成本;三是企业虽然在建立人才、劳务、材料、设备、资金等内部市场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 但是还不成熟和完善, 无法适应建筑市场的要求, 项目的生产要素配置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模式。

目前, 国内大型和重点工程项目 (特别是铁路项目) , 由于工程项目大, 业主一般要求施工企业委派的项目经理必须是母公司 (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 而母公司一般又将项目分配给子分公司承担, 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两级项目部管理。母公司设立的项目经理部负责对外协调, 子、分公司设立的项目分部, 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从成本角度考虑, 由于管理层次增加, 机构重叠, 无疑增加了管理费用。而且在工、料、机的费用上, 也不可能做到更加节省。因为协力队伍的选取、分包合同的签订以及部分材料的供应都是各项目分部独立操作, 直接参与直接成本的管理, 责任成本的责任主要是分项目部和相关子、分公司承担。母项目部对工程直接费的控制作用不明显, 也无法承担项目成本责任, 指挥功能强于管理职责。在项目管理上, 母公司项目部不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对项目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调配和成本要素的控制, 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分项目部对外协调力度、积极性和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容易形成两张皮, 不但机构重叠, 还会使效率降低。加之有的职权划分不是十分明确, 无法充分发挥两级项目部的积极性, 也无法更好地适应项目法施工。

项目管理应尽量实行扁平化, 减少管理层次, 由项目部直接对工区管理, 使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人才、劳务、材料、设备和资金“五大市场”是项目法施工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项目法施工的要素配置来自于市场, 动态管理又回到市场中去。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有充分的自主权, 做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动态管理, 才能形成竞争机制, 提高劳动生产率, 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资源, 降低成本, 确保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没有规范的“五大市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法施工。施工企业要大胆面向市场求生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积极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使自己在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 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真正的内部市场, 干部职工才会有紧迫感、危机感, 各种生产要素才能进行合理的优化, 施工成本才能达到最低水平, 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2 机制成本

机制成本主要是指由于用人、分配、激励、监督、约束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不落实, 导致管理混乱、决策失误、质量低劣、营私舞弊等给企业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而增加的成本。施工企业主要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机制不健全;二是规章制度不健全或制度健全而执行力不够。如协力队伍选择操作不规范, 资质不全、无证人员上岗、先干活后签合同等, 造成安全质量没有保障, 工程完工后扯皮现象严重, 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重奖轻罚;工资收入、晋升与个人业绩不挂钩, 劳动报酬以职位或岗位定, 难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约束机制落实不力, 各种标准、制度、规范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彻底, 存在检查突击现象。以上这些不仅未能使标准起到积极作用, 反而还额外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是由于机制原因造成的无谓的成本增加。

虽然企业制定了各种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但是这些办法和制度有的地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的要求, 尤其是最近几年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 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更新很快。施工企业需要制定与新的标准和规范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而且要在落实这些制度上要有更加具体的保障措施, 实行层层责任制。加强对项目经理的考核, 加大利润在项目考核中所占比重, 激励项目负责人的效益经营意识, 对项目管理人员实施绩效挂钩, 制定更加合理的分配制度。总公司对项目进行过程监控, 对有关生产和成本要素定期检查, 使项目管理得到有效监控和约束。只有这样机制才能更加健全和完善, 才能降低机制成本, 才能对项目管理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3 素质成本

素质成本是指由于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管理失控、索赔不力、效率低下、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等, 给企业和项目带来的增量成本或发生的很大的机会成本。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和施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施工企业对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 中国建筑施工企业陆续开始推行项目法施工, 较晚的企业本世纪初才开始推行项目法施工, 表面上看有的是按项目法的模式在管理, 其

(下转第50页) (上接第56页)

实质与真正的项目法管理有较大差距。施工企业有些项目经理和员工由于观念或知识结构的陈旧, 无法适应目前市场条件下的相应岗位要求。但是作为大型的国有施工企业, 为承担起社会责任, 这些员工仍然留在了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企业为提高竞争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还要不断引进新员工, 致使企业人员臃肿, 负担沉重, 造成人工成本增加。

项目经理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领导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 项目经理应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及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 对企业忠诚。项目经理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公关能力, 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 要有施工技术、有施工经验, 熟知施工组织设计, 掌握施工预算, 能看懂财会报表。只有这样, 才能经营意识清晰、决策正确果断、管理控制有方、当家理财有术。如果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管理管什么、怎么管、怎么才能管好、怎样实现效益最大化等重大问题, 处于朦胧和混浊状态, 这样的项目经理管理的项目的素质成本将会是巨大的, 其结果必然是该赚的钱赚不来, 能省的成本节省不了。项目经理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对企业忠诚, 廉洁从业, 项目经理掌控着生产要素和成本要素, 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也难以保证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 反而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项目管理人员也要具备良好的素质。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现代企业的培训机制, 采取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员工进行培训, 有条件的企业可实施全员培训, 使员工尽快适应现代新形势下的工作岗位, 并制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性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员工培训虽然在目前看来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但是从长远来看, 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更加有利。

首先要对本部门的业务必须精通, 做到心中有数。对领导交给的任务能够快速高效完成;其次要做到爱岗敬业,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另外对于本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的相关业务也要有所了解, 这样有助于更好开展自己的工作。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了, 工作效率和水平就会得到相应的改善, 素质成本自然降低, 管理费用也会降低。只有有了精兵强将, 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才能创造出精品工程。

篇4:浅谈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的管理,成本与企业盈利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煤炭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的关键还是在于成本,它和企业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现代化的煤炭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在增加顾客价值的同时,要尽可能地降低生产及运营成本。对煤炭企业来说,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课题。

一、煤炭企业要树立的成本管理理念

1.1 树立成本效益意识。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成本是经济效益产生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不可避免,但企业可以从经营的环节中获得补偿。成本越低,要补偿的就越少,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就越高。煤炭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低补偿而忽略产品质量问题,不能片面地追求成本的节约,要根据具体情况,本着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合理的节约成本,对产品成本实行有效控制,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1.2 树立成本管理系统意识。为提升煤炭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系统意识。成本管理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还要融入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动态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最后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这样一套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就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运用合理的方法以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3 树立成本管理竞争意识。顾客在选取产品的时候,更注重物美价廉的东西,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煤炭企业不仅要以产品质量取胜,还要以低廉的价格吸引顾客。树立成本管理竞争意识,要认识到成本管理与企业存亡息息相关,乘着这种理念,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煤炭企业根据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成本管理水平,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竞争战略,完善成本管理体制。

1.4 树立成本管理自主意识。成本管理是企业自身的事,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盈亏与否,想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提升竞争力,就得加强自身成本管理的建设,这是在市场经济中,煤炭企业想获得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成本管理在煤炭企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

2.1 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利润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在煤炭企业经营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成本管理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实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成本管理不是单纯的追求企业绝对成本的最低,而是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在成本降低或增高与由此而带来的利润增长额度之间做出权衡取舍,使煤炭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2.2 成本管理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煤炭产品的售价也由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的成本决定售价转变为市场决定售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的售价由市场决定,企业要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必须通过强化成本管理来降低成本,凭借低成本优势合理准确地占领市场份额。当目标市场既定,市场需求规模既定,而售价受市场竞争及能源替代因素的影响需要降价时,企业要维持现有市场规模,取得预期利润,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从降低成本上找出路。

2.3 成本管理是衡量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标尺。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综合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和经营成果。成本管理也是促进煤炭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煤炭生产自动化程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科学管理的“助推剂”。

三、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3.1 加强企业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一般来说,企业的成本产生于企业内部的每个生产环节,每个环节无论何种生产经营活动都会产生成本,比如煤炭开采技术、开采规划、组织生产、原煤输送、开采设备以及产品销售等,这些环节的运营都是以企业成本为载体。此外企业各个任务也都是由人来完成,人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对煤炭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法,做好企业每个环节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突破性发展。

3.2 重视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成本基础工作是成本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基本的控制反馈过程,只有经过扎实的基础工作,才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制定进一步的控制目标。进行成本测算,编制成本计划,通过分析、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煤炭企业管理者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费用。

3.3 加强企业成本分析工作。煤炭企业通过对核算的基础材料,利用精确、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成本进行分析,并对成本预算所能达到的效果进行正确的评判,为企业进行成本考核以及激励工作提供所需的数据和资料,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找出既适合企业当前发展又能降低企业成本的管理办法。煤炭企业在经营的过程当中,要建立健全成本分析制度,通过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定期分析企业成本,革除不适合企业成本管理的弊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4 强化企业技术开发,提高科技水平。技术改革规划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同时还要加强培养科技型人才。煤炭企业应该对影响成本较大的环节进行技术攻关,从而使得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效益。如果是完全开发一项新的技术,那么成本会很高,但是改造原有设备,其成本费用就会减少很多,因此煤炭企业对现在所拥有的设备的性能和功能加以改造,那么就会使得成本降低能够实现。

3.5 对企业目标成本进行严格考核并贯彻落实。煤炭企业实行权、利、责三位一体的原则,来加强对目标成本的管理工作,将目标成本管理落实到各个责任中心。依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激励措施,将成本预算的完成度与员工的薪资相挂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6 科学合理规划企业目标成本。煤炭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并且根据预算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以推动企业更好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此外,为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要根据企业相应的产量变化规律来开展和实施对目标成本的有效控制。

结语

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的管理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要求煤炭企业不断加强成本管理。只有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改善管理办法,革新落伍管理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和长足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佩清.强化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财金贸易.2000.

[2]王伟.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浅析[J].金融经济.2011.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篇5:浅谈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小到社区的便利商店,大到跨国公司,都离不开成本会计。成本会计不仅能够提供产品、服务和客户等方面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够为管理者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信息。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成本会计不再局限于确定存货成本,企业需要更加精确、更加相关的成本信息以整合产品的开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成本会计正扮演新的角色。成本会计作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工具,已发展成为成本管理。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关键词]:现代成本会计 现代成本管理 企业管理环境 试论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学号: 姓名:成少露

一、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

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会计账簿之外,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从成本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所以,初创阶段的成本会计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

(二)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制造业中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标准成本法的出现使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代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

(三)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1980年)

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 成本会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成本会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

(四)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年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成本管理的视角应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现代成本会计概念解析(一)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二)现代成本会计形成的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生产活动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在企业生产中运用,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制造资源规划(MRP Ⅱ)以及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在企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形成了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了工厂无人化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一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 %。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

2、企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主导着市场的运作,此时企业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前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 然成风。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采用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3、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生产环境和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实际创立了大量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适时制(Just In Time System,JIT)、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management)、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限制理论(Theoty of Congtraints,TOC)、目标管理(Objective Management)等理论和方法。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革新,传统的成本会计正在向现代成本会计转变,主要表现在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变化,这样现代成本会计便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了。(三)现代成本会计的任务

1、进行成本测算,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定科学的、有效的管理目标。在成本管理问题上,现代成本会计强调财务部门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在认真分析过去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成本、市场调查情况及其它方面的有关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成本水平,拟定各种成本降低方案,供企业决策层在比较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再根据目标成本或成本预测资料,编制成本计划、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以及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措施。为将成本实行计划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制,打下经济核算和控制费用的基础,达到节约成本开支,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2、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进行审核和控制,防止和避免各种浪费和损失

规范的、严格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现代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与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控制各种消耗在限额之内。

3、分析、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费用

在成本预测、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还是没有进行控制,将通过成本分析考核来完成,以达到肯定成绩、找出差距、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成本综合性很强,其计划完成情况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全面客观地对待。通过成本分析,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认真分析成本脱离 计划的差异,以便正确评价企业及企业各部门有关单位在成本管理中的成绩,揭示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成本管理的改善。

三、现代成本会计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经济体制改革,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配套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转换政府职能,落实企业财产监督条例;在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的同时,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论述的现代成本有别于传统成本,传统成本主要是以交易或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系统,着重于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生产成本的计算与控制,各种费用按一定标准进行分配。现代成本主要是与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着重于为决策者提供相关而有用信息的作业成本系统。(一)加强企业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是改变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长期以来,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已建立了一套适应计划经济的模式及具体办法。例如,采用定额方法对材料、工资、费用等进行控制,推行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模式等。该模式及具体办法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模式显露出许多弊端,尤其是其强调了生产领域的成本分析控制,忽略了管理者对项目进行事先的预测和决策。

2、加强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是改善会计噪声的要求。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形成效力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企业内部 也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加上部分企业管理者素质偏低,为了完成指标或任务,往往存在人为的调整成本,造成企业虚盈实亏,财面混乱,信息失真的局面。要清除这种会计噪声,必须改革成本管理办法,实施现代成本管理模式。

3、加强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是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企业建立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进程。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的实践工作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要求对传统企业管理进行深刻的改革,必须实施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及办法。

(二)现代成本管理的特点

与传统企业的成本管理对比,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如下的特点:(1)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测算工作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扩大到非物质产品生产领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提供市场所需的物美价廉的产品,才能生存和发展。(2)国家对企业成本管理实施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运作下,经济性质的多样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国家只能采用间接的方式管理企业,对企业成本管理实施宏观调控。(3)成本管理的主体发生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国的各种企业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经济实体。企业成本管理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成本管理的重点由生产领域转向销售领域,企业应根据市场的要求调整自己产品结构、生产方向、加强筹资、投资工作中的成本管理。(4)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方 法的现代化。企业必须面向市场,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发生了多元化转换,过去应用的传统成本指标体系和成本考核办法也都进行了相应调整。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与责、权、利机制的建立,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三)推行现代成本管理的对策

1、更新观念推行全面的成本管理。企业要强化现代成本管理,首先要从思想、理念着手。企业管理者应有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打破传统企业成本管理的旧观念;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树立科技念、信息观念、系统观念、质量观念、成本效益观念等新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2、强化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实行现代成本管理必须把企业管理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健全规章制度、员工教育等基础性工作。有关企业成本的原始记录、会计凭证等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及时、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耗定额、工时定额等要制定健全,合理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要定期对各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这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关键。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有其独特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现代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作为企业必须建立起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运用现代成本会计理论,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摘

篇6:简论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一般很少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客观、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就成为所有者评价企业业绩、评估财务状况和预测投资收益的重要资料,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会计工作涉及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是一项综合管理活动,为企业的科学管理、筹资决策、资金运营、利润分配提供重要信息支撑。

关键词:会计重要性

一、会计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为日常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在日常业务活动中,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取得、审核原始凭证,并妥善保管有关资料,保证原始资料的完整和准确,保证账实相符。会计人员应根据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及财务报表。并建立现金、存货等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根据市场现实情况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风险基金,为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会计信息。因此,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状况将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内外部情况的判断。

其次,有助于分析和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分析和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及评价。例如可以利用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关指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利用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关指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健程度、对债务的保障程度及企业的偿债风险承受能力;而利用企业的发展能力相关指标对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则反映出企业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潜力。通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对策,有助于分析和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发挥预警作用。

再次,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经营决策。会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各项经营决策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充分及有用的信息,能够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掌握主动、抢得先机,并能有效的规避风险,以使企业能实现最大化的利润。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不仅要决定投资的对象、投资的金额,而且分析和衡量有关风险,才能做出对企业最有利的经营决策。因此,决策者需要清楚了解投资项目的毛利率、投资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并且也需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流动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等信息,以确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承受能力,还需了解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反映企业的盈利及发展能力方面的财务信息。同时,决策者在进行决策中,通常会用到时间价值、本利分析等方法,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比较不同项目的投资收益,进而决定采纳或放弃某项投资,这些会计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保证企业财务的完全、完整。企业拥有的现金、固定资产等财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最重要的基础,是企业获得利润、获取经济效益最根本的保证。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障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由会计人员进行记录,并根据耗用、损毁及贬值等状况及时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以使会计记录与现有财产相符,防止企业财产流失。

其次,有利于控制成本,提高收益。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应根据成本预算及目标成本的规定,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督、指导、协调和控制,保证成本预算和目标成本的实现。在成本预算和目标成本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在成本预算和目标成本的执行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发现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在成本预算和目标成本的事后考核过程中,也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分析成本预算和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并据此对有关成本单位和个人进行奖惩,以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会计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建立健全激励监督及奖惩机制。人才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普遍提倡的管理理念。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监督及奖惩机制,无论激励监督还是奖惩机制都离不开企业会计工作的支撑。核算和监督是会计最主要的两个职能:一方面,会计通过准确的计量人力资源发生的成本及产生的价值,可以反映出某项业务及个人的经济效益。标准工时的制定和人工效率的衡量需以会计信息为依据,激励监督及奖惩机制的制定也需以会计信息为依据,会计人员通过核算成本和收人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是否到达预期目标,是否完成目标任务,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核算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规定审批权限和采购制度、检查应收款项的回收情况和费用的开支情况、分析成本的变动情况等,会计能够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和控制。利用会计信息能够客观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情况,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而且能使企业以战略发展为方向,克服短期行为。

其次,有利于优化企业人员配置和岗位安排。结合会计信息,企业能随时掌握各个部门和员工的业务执行情况,进而对人员结构、岗位安排及岗位职权及时进行调整,使人力资源的配置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和需要。例如,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在企业内部实行目标考核,目标考核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经济指标,会计人员通过对以前年度的历史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层层分解企业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指标,制定出各部门和各员工的具体奖惩考核指标。会计人员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经济目标,在保证部门创收的同时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篇7:浅谈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期末论文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成绩评定 经济管理系 财务09k1 091906080134 朱良政

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电力企业关乎到国计民生,成本核算则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核心任务,探讨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对于改善电力企业内环境、促进电力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从电力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对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成本核算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1.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电力企业的销售电价由国家规定的,《电力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制定电价,应当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依法计入税金,坚持公平负担,促进电力建设。我们经常把物质消耗支出和劳动报酬称为成本,制定电费或拟定电价调整方案的基础工作也是掌握电力企业生产成本结构和成本分析。在国家统一电价和电力企业电能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只有加大成本的控制才能提高收益。所以说,成本控制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核算有助于控制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耗费。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有先补偿成本耗费,才能维持企业生产并获得收益,成本核算有助于控制电力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的耗费,保证企业的基本运营。

1.1成本核算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利润。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允许电力企业自我发展,国家通过电价确定合理的收益水平和标准,作为电力企业自我积累的重要渠道,使电费企业能够扩大再生产。所以,企业只有通过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方式来增长利润。

1.2成本核算有助于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行业内的企业竞争,比拼的是各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价格,对于电力企业来讲,我国自2010年电力行业竞价上网政策的全面实施,电力企业必须通过降低自身的成本以降低供电价格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发电企业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具体成本和相关费用情况,进而对各部门的活动开销和产品成本耗费有明确的调整尺度,努力降低成本,通过获得企业自身的信息可以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成本核算是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不仅提高了企业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保证了资金链的运转通畅,还有助于减少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隐患,有效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3成本核算有助于电力企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电力企业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相

对来说缺乏市场竞争力,加强经济管理,不仅符合外部宏观环境的需要,更是电力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企业实行全成本核算,将提供真实的明细数据以便合理配备资源,为政府对电力企业的监管提供标准,也为电力系统的电力资费等方面提供定价的依据,同时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宏观管理的要求。我国的电力企业肩负着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重大责任,电力企业只有切实关注成本核算,重视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才能促进电力企业提高效益,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大的财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2.1电力企业成本意识不足。由于电力企业传统的垄断机制影响,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缺乏成本观念,工作中没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开支多少用多少,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和监督手段,没有注重人本特色的成本控制。

2.2缺乏健全的成本核算相关制度和专业人才。我国电力企业虽然多已建立了相关制度,但还不能够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制度的责、权和方法都没有明确、可行的进行规范,而且制度也没有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被严格的执行,使得建立的制度流于形式。另外很多人员的财务和管理知识、能力不足,成本核算的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2.3成本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成本预算的编制没有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执行过程中没有协调好部门间的利益,预算体系也不能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

2.4全成本管理不到位。电力企业的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着重经营费用控制,轻消费性费用管理和投资等方面的成本管理,管理责任也没有延伸到每个员工身上,没有合理的进行全过程、全员成本管理方式。

2.5树立企业内部的成本观念。电力企业的领导需要重视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内部树立起成本观念,变企业的被动成本管理为主动管理,为成本核算工作打下基础。

2.6重视成本核算的专业人才。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电力企业需要关注相关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管理人才上的保障。

2.7健全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依照相应政策和企业状况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让成本核算工作有规则可循,有制度可依。

2.8确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政策、制度的落实不仅需要相关人员的主动参与,还需要企业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通过考核、监督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来确保成本核算

工作良好的开展,相关政策能够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2.9注重成本预算和材料费等的管理。电力企业的成本预算需要协调好各部位共同完成核算工作,在成本管理上电力企业的可控成本费用主要是材料费和修理费等,需要管理人员加强相应的管理工作,规范标准来避免各项费用的不合理支出,以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效果。

3.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3.1加强成本核算的作用是店里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在电力企业想外延展难以实现的大前提下,加强店里企业本身的成本核算,加强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想内部管理要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促使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加强自身竞争力,顺应潮流的发展。

3.2加强成本核算可以让电力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电力企业一直肩负着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创利的重大责任,肩负着国计民生的大计。我们只有切实关注成本核算,重视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才能促进店里企业自身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大的收益。

结束语:

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重视成本核算工作才能有助于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帮助电力企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电力企业有着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从成本核算方面来看,电力企业没有待生产和库存产品,整个产、供、销的过程瞬时完成。电能成本的内容是根据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内容及用途相结合的原则设立的。主要包括:职工薪资、职工福利、材料费、水费以及修理费等其他费用,其中成本核算的重点是材料费用、修理费等可控费用。

参考文献

篇8:浅谈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财务工作管理水平

在现代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已经比较广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概念也不像以前那样固定不变了。 随着ERP、数据管控等系统软件在企业中的广泛使用和会计职能的不断扩展, 对如何理解和界定会计基础工作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如何改进和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重视

有些企业管理层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对企业管理影响不大,抓不抓不重要。 削弱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会计基础工作处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直接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水平,长期下去,会影响企业整个财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甚至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后果。 例如:财务人员处理账务随意和错误挂账,会造成与对方客户双方入账金额不一致;又长期不进行对账,加上双方单位经办人员、办公电话发生变动后,造成许多单位已无法取得联系,谈不上对往来账户进行跟踪管理;更没有进行往来询证工作。 结果就会因为企业单方挂账,导致后期应收款项无法清理,形成坏账。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标准

例如:每月与银行进行对账,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是会计基础工作之一。 应当做到及时对账, 通过银行未达账目与企业未达账目进行核对,能够发现很多问题。 比如企业有跨月未处理的业务金额、银行没有及时传递到企业的单据金额、 企业在编制凭证过程中填写错误的金额等等。 同时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能够帮助、督促企业及时纠正错误,核算准确。 但在实际工作当中,有的企业对该工作不重视,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几个月也不进行对账,也不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 因此,无法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三)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丞待提高

当前,在广泛使用财务软件的情况下,正确编制记账凭证是主要的基础工作。 只有凭证编制正确,财务账本、财务报表的数据才会正确无误。 但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出现记账凭证摘要填写不规范,与对应科目内容不符,经济业务没有真实描述;或是选择科目随意,与实际经济业务内容不符等。

( 四)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不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无序

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有一定任职要求的。 但实际工作中, 往往有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基础工作不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处理。 例如:以背书转让承兑汇票方式支付款项时,因为嫌麻烦或害怕写错而不填写被背书人名称, 却意识不到这样操作已存在不安全因素。 因承兑汇票背书转让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导致发生的经济纠纷案例也十分说明问题。

二、企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建议及有效措施

(一)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标准

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从原始凭证的取得、会计凭证的设置、填制、审核、传递、 记账、保管等。 会计账簿的设置、记账、对账、结账等。 会计报表的设置、 编制、报送等。 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等。 库存现金盘点、银行对账、往来对账、应收票据管理、传递等基础工作都应当有详细的工作流程、岗位规范来指导并制约。

(二)明确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职责与要求,不断提高基础工作水平

对会计基础工作各岗位职责要有明确分工。 一是有利于会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二是符合岗位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 因为会计工作的特殊性,部分岗位不得兼管兼任,并且应当定期进行轮换。 这样做一是有利于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二是会计人员可以不断进取,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改进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违法乱纪,保护会计人员。

(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核心是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人员职业品质、 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统一。是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具体内容包括: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对业务的主观判断及如何进行处理问题的思维及方式, 进而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及结果;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可以强化对会计人员的道德约束,进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若会计人员都能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及对遵纪守法的高度认识, 就能够有效阻止会计工作中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乱纪的不良现象;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会计工作渗透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直接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搬迁总结下一篇:以妈妈关心成长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