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

2024-05-19

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共6篇)

篇1: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

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

组题:翟福利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 B.请息交以绝游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D.门虽设而常关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C.问征夫以前路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遂见用于小邑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乐琴书以消忧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目吴会于云间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6.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谨拜表以闻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以八千岁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⑧耕植不足以自给

⑨诸侯以惠爱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B.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D.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7.下列各种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诗人陶渊明发自内心的呼喊,它表明诗人归隐的原因就在于家里的田地无人收拾,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

B.“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C.《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集中概括了滕王阁所处的雄伟地势。

D.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之境,则应“无所待”,这反映了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同时也是作者既无法解决社会矛盾,又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反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B.这里的山光水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不知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晚霞渐起,山气氤氲,归鸟阵阵,我....们这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

C.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只一个形单影只的他,表演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D.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成功后的他也深悟....了一个道理,贫穷是一笔财富,它可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B.访风景于崇阿

此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C.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所含修辞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B.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11.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B.《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②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祁。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 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注 ①大父:祖父。②搏髀:拍着大腿。③毂:车轮,此指车。④阃:国门。⑤莫府:“莫”通“幕”;“幕府”指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

善:善于 .B.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制:裁决 .C.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

飨:犒劳 .D.求贤良,举冯唐

举:举荐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一组是(3分)()①上怒,起入禁中

②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③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④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⑤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⑥复以为云中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帝经常想起李齐,那是因为他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B.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他难堪。C.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爵位被削。D.冯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职,武帝求贤时,他已老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滕王阁风景 高昌

①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②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菜的“辣”。③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不用什么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的山,出岫的云。

④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远望是烟波浩淼,近观是碧水荡漾。水远山长,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浩荡江河行大地,依然风雨共名山。一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⑤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波光粼粼,美丽潇洒。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朵朵白帆,慵懒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⑥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被阳光照耀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

⑦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那山水胜迹,渔歌帆影,落霞孤鹜,令我陶然心醉。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烂。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百年的沧桑。

⑧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王勃来过,白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历史的烟尘。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因为这里几经兴废,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达二十几次之多。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阁中序播千秋,江上帆收万里。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毕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⑨“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1000多年过去了,王勃站在滕王阁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

⑩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景,愈发生动和醇香。

⑪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 16.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由滕王阁的景联想到赣菜的“辣”,写出了滕王阁景色的直接,无遮掩,斩钉截铁的特点。B.朋友们为我遗憾,说我来早了,如果晚来些,只要到了秋天,就能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C.文章第5段主要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用拟人来写太阳的慷慨;用拟人来写白云的悠闲;用拟人来写飞鸟的优雅,画面光鲜而且富有情趣。

D.千百年来,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已达二十多次,所以作者这次登滕王阁并未踏上先人的足迹,所以感情上有深深的遗憾。

E.这篇文章既抒写了滕王阁的历史风流,又抒写了它的当代风采,还憧憬着它的未来。

17.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壮丽景色相比,作者眼前的滕王阁景色,有哪些独特之处,结合④⑤两段文字,作简要回答。(4分)

18.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读完全文,请你列出至少三条理由。(6分)

19.第⑨段中,作者说,“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 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节选自《宋书·陶潜传》

注:秫稻、秔:秫(shú),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秔(jīng),同“粳”,粳稻。2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

许:地方,处所。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堵:墙。

C.裋褐穿结,箪瓢屡空

褐:粗布衣服。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亲:亲人。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

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栽欣载奔 ..

D.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2.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已经喝醉了就回家去,竟也不装作舍不得的样子而留下。

B.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译文: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

C.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译文:我姑且打算弹琴唱歌,用它作为三条小路的资金。D.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译文:郡里派督邮到县里,属吏告诉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去见他。” 23将本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一比较,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亲老家贫”和“幼稚盈室”正是陶渊明决定到彭泽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B.“公田悉令吏种秫稻”一事,从侧面证实了陶渊明的确是“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C.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陶潜写《五柳先生传》旨在表现自己追慕五柳先生,写文章自寻乐趣,忘却名利得失的志向。

五、默写

1、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 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4、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历史典故暗示宴会豪华、人物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感叹宇宙之大、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反衬人生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心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直抒胸臆,写自己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乐观开朗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表达自己不甘沉沦、亡羊补牢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古人的典故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滕王阁序》中以“嗟乎”发端,从消沉中振起。________,_________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________,_________则是从历史上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接着用两个四六句来拓展这层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以_________,_________作结,总束上文。

衡水中学语录20条,条条震撼人心!

1.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2.2.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是不寂寞的人。3.抬起头来做人,低下头来做事。

4.谁说高三不是人过的?是人过的,我们不仅要过,还要过得好。(印在每张习题卷上)5.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同上)6.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今天是你手中唯一的现金。(同上)7.通往清华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个人认为这句话最震撼了)

8.高考就是一锤子买卖,就看你最后那一哆嗦。前面考的再好,最后一次考砸了也没人会记得你;前面考的再差,最后能考出来,别人也会记住你。

9.6月8号下午5点前,你左右高考,6月8号下午5点之后,高考左右你。10.不想考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某次大会上的发言)11.无论怎么坚持,我都可能失败;无论怎么失败,我都始终坚持。12.每天都充满奇迹。13.活在当下。

14.真正的恐惧来自恐惧本身,害怕失败就是最大的失败。15.把训练进行到底。(面对三轮复习,教师这样说)16.手不离笔,“马”不停题。

17.巧做低档题,全做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错也无悔。(这句话谁编的啊,佩服!)

18.胸怀野心,痛下狠心;充满信心,坚定恒心;更加细心,保持耐心;做到专心,拥有决心。(校长寄语,真有才啊)

19.向规范、速度、准确要20分。

20我来衡中干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的怎么样。(著名的衡中三问)

语文试题

一、1.C(A.“销”通“消”、“蓐”通“褥”B.“闵”通“悯”、“机”通“几”C.无通假、“已”通“矣”D.“反”通“返”、“辩”通“辨”)

2.D 虽然(A.引,举起/连接 B.息,断绝/气息 C.矜,怜惜/自夸)

3A 生物,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总称(B.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或做事是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C.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人。D.告诉,古义:申诉/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4B 状语后置(A.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宾语前置)5.C名作动(A.意动 B.名作状 D.使动)6.C(用/因为/来,表目的/把/用来)

7.A(不准确,原文中并没有诗人因家中田地无人收拾而归隐,且反对不劳而获等说法)8.

解析 A.乌鸟私情:比喻人的孝心;B.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C.形单影只:形容人很孤独;D.穷且益坚:处境越不好,意志越坚强,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答案 B 9.

解析 A.窈窕:前为美好的样子,后为深远曲折的样子;B.阿:均为高大的山陵;C.夺:前为改变,后为违背,耽搁;D.特:前为独,独自,后为特地。答案 B 10.

解析 A、B、C皆为借代。A项容膝,指代狭小的居所;B项簪笏,指代官职;C项桑榆,指代日落的地方,表示晚;D项“日薄西山”是比喻,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答案 D 11.

解析 C项中《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答案 C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②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祁。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注 ①大父:祖父。②搏髀:拍着大腿。③毂:车轮,此指车。④阃:国门。⑤莫府:“莫”通“幕”;“幕府”指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12.

解析 A.“善”应为“和……交好”。答案 A 13.

解析 ①是说文帝听了冯唐话后发怒,②是文帝对冯唐的询问,⑥是说文帝让魏尚重新担任云州太守。答案 C 14.

解析 C.云中太守被削爵位原因应是他犯了错报杀敌人数的罪。答案 C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难道没有私下的地方吗(难道不能在私下里告诉我吗)?(关键词:众辱、间)(2)军队的战功、赐爵封赏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关键词:决、奏)(3)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关键词:是日、节、复)【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赵国人。冯唐以孝顺著称,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我住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交情甚密,所以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拍着大腿说:“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担心匈奴吗?”冯唐说:“陛下即使能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是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大举侵犯朝祁。汉文帝正为此感到忧虑,于是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不会任用廉颇、李牧?”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轮,还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军队的战功、赐爵封赏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啊!我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将驻守边境时,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才智。因此他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了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们整天全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符合实际情况,执法吏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执法吏却有法必依。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了,奖赏太轻了,惩罚太重了。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多报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执法吏,夺了他的爵位。由此说来,陛下即使能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新让魏尚担任云中郡郡守,任命冯唐做车骑都尉,让他掌管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冯唐又被免职。汉武帝即位,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再做官,于是让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三、现代文阅读(18分)16.

解析 本题中,B项“只要……,就……”句概括不全,要欣赏王勃笔下的壮丽景色,还得要“赶上晴朗的傍晚”。D项“深深的遗憾”分析有误。答案 BD 17.

解析 题干中已经明确地给出了阅读的区间,可以对④⑤两段的内容简单分层,然后看看每层写的是什么。答案 ①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明亮含蓄的波纹;②水远山长,刚柔相济,视野开阔,令人激情狂奔;③太阳慷慨灿烂的热情使江水丰富绚丽、美丽潇洒;④慵懒的白帆展现各种美好的姿态,白云悠然,飞鸟轻盈。18.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读完全文,请你列出至少三条理由。(6分)答案 ①滕王阁就矗立在赣江边上,游玩方便,而且其临观之美,令人心旷神怡;②登上高阁,视野会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③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为滕王阁留下震古烁今的名篇——《滕王阁序》;④滕王阁几经兴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登临它,可以读历史烟尘,可以写当代风采,可以抒未来憧憬。(任意三条理由均可得满分)19.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这是能表露作者情感的一个重要语句,这句话体现着文章的感情基调,理解时要紧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案 ①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作者观赏了滕王阁的胜景之后,觉得不吐不快,他要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②作者觉得,虽然滕王阁经历了沧桑巨变,但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他要把这种独到的感悟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登临的收获。(意思对即可)20.D 指父母亲

21.A 希望,期望(B.于是/因为 C.才 /于是,就 D.代这篇文章 /动词,到…去)22.C 我姑且打算弹琴唱歌(指想要谋求一个小小的县官),为归隐三径小园准备些费用。23D(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的“自况”)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5、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7、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9、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1、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

1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4、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 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篇2: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酌酒(zhuó)

稔熟(rěn)

耘耔(zǐ)

天高地迥(jǐnɡ)....B.西畴(chóu)

盘桓(yuán)

逋慢(bǔ)

鹤汀凫渚(tīnɡ)...C.舸舰(ɡě)

庭柯(kē)

睢园(suī)

涸辙犹欢(hé)...D.盛筵(yán)

叨扰(dāo)

优渥(wò)

茕茕孑立(jié)....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B.这里的山光水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不知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晚霞渐起,山气氤氲,归鸟阵阵,....我们这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

C.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只一个形单影只的他,表演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D.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成功后的他也深....悟了一个道理,贫穷是一笔财富,它可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答案 B 解析 A.乌鸟私情:比喻人的孝心;B.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C.形单影只:形容人很孤独;D.穷且益坚:处境越不好,意志越坚强,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B.访风景于崇阿

此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C.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答案 B 解析 A.窈窕:前为美好的样子,后为深远曲折的样子;B.阿:均为高大的山陵;C.夺:前为改变,后为违背,耽搁;D.特:前为独,独自,后为特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所含修辞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B)A.不坠青云之志 B.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C.谁悲失路之人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5、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B.《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答案 C 解析 C项中《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

6、下列骈偶句的读法,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B) A.龙光/射/牛斗之墟 

C.接/孟氏/之芳邻 

B秋水/共长/天一色  D.天柱高/而/北辰远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泉涓涓而始流 ②弃甲曳兵而走  ..B.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A.连词,表修饰。

8、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D)

A.①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②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B.① 问征夫以前路。② 云无心以出岫。 C.① 今臣亡国贱俘。②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D.① 而彼且奚适也? 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 既窈窕以寻壑 ②窈窕艳城郭 ....B.①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②他果然没有来 ....C.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D.①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 ②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答案:D.夺都是“改变”的意思。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名词,生活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将要。..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宁:怎么,哪,哪里。..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决:快速的样子。抢:碰,触。之二虫又何知!之:这,此。...D.听臣微志。听:任,在此是准许、成全。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蒙:受到,蒙受。..答案:A.生,维持。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惆怅 玷辱 希翼 摧眉折腰 B.晦朔 矜育 懿范 窈窕寻壑 C.壶觞 酒馔 噩梦 舸舰迷津 D.遨翔 坳堂 尴尬 投笔从戎 答案:B/A希翼-冀 C舸舰迷津-弥 D遨翔-翱 ..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绝云气,负青天 绝:穿越 B.此亦飞之至也 至:到达 ..C.故夫知效一官 效:胜任 D.而御六气之辩 辩:变化 ..答案: B/至,名词,极点,最高限度。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小大之辩也 B.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审容膝之易安

门虽设而常关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答案:B/而:均作连词,表转折,却。A之:均作结构助词,上句,的;下句,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均作介词,上句,表对待,对于;下句,表比较,比。D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介词,表时间,在。

1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宋荣子嗤笑那才智、品行、道德、能力俱佳的人,这是不对的。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有懈怠。C.列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D.逍遥游是摆脱现实生活中各桎梏之后的精神上达到的绝对自由。

答案:D/A在庄子看来,宋荣子的笑也有可笑之处,故无所谓对错;B宋荣子没有成功之后的懈怠;C列子并没有“树立至德”。

15、比较下列加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夫列子御风而行 ②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③奚以知其然也 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16、比较下列句式特点,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D)A、奚以知其然也 B、彼且奚适也 C、彼且恶乎待哉 D、辨乎荣辱之境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B.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殿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湖南特色的文化产品。

答案: A解析:B项为宾语残缺,应改为“具有„„的功能”;C项应去掉“使”;D项为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

1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B、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觉今是而昨非。是:对,正确。B、彼且恶乎待哉 恶:何。..C、感吾生之行休。行:走路。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2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①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往。B、虽然,犹有未树也。树:树木。..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夙:早时。..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就:接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自夸。.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表被动。.

2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困厄,处境艰难。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寻找。..C、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D、引壶觞以自酌 引:取过来。..

2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代词,它的。.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其:代词,它。.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两个其都是“代词,它的。” ..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代词,它的。.

2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焉”的理解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A、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B、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C、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D、复驾言兮焉求 ..

27、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至于成立 成立:成人自立。B、沐浴清化 沐浴:蒙受。C、拜臣郎中 郎中:医生的古称。D、臣欲奉诏奔驰 奔驰:奔走效力。

28、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D)A、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B、襟三江而带五湖 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29、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乐夫天命复奚疑? B、问征夫以前路 C、莫之夭阏 D、复驾言兮焉求? 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B、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C、除,一般指免去旧职且不授予新职。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D、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3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B、《陈情表》选自《文选》,这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陶渊明,名潜,自称五柳先生先生,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是我国第一位山水诗人。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世称“靖节先生”。

3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3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老当益壮 一愁莫展 斐然成章 日薄西山 B.涸辙之鲋 沐浴清化 携幼入室 气息奄奄 C.矫首暇观 夙遭闵凶 乐天安命 欣欣向荣 D.天高地迥 三径就荒 垂天之云 过蒙拨擢

答案:B 解析:A项中“愁”—“筹”;C项中“暇”—“遐”;D项中“拨”—“拔”。

3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B)①刘病日笃 ②而后乃今将图南 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④屈贾谊于长沙 .....⑤乐琴书以消忧 ⑥谨拜表以闻 ⑦宾主尽东南之美 ⑧或棹孤舟 ....A.①②/③⑧/④⑥/⑤/⑦ B.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C.①③/④⑤⑥/⑦/②⑧ D.①②/⑧/④⑥/⑤/②⑦

35、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

逮:及,至 拜:授给官职 拔擢:提拔,提升 薄:与“厚”相对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答案:D 解析:“薄”应为“迫近”。

36、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答案:解析:C项为介词,用来„„;ABD 三项均为“因为”。

37、下列对课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①段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B.②段先举出“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特殊情况。他当初仕蜀是想谋取官职显达,也想自命清高,考虑名誉节操。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母孙二人互相依靠,性命相关。

D.①段以叙述为主,表明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②段以议论为主,重在说理,在陈情中喻之以大义。答案:B 解析:“也想自命清高,考虑名誉节操”错误。

二、名句默写(14分)

1、,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

2、,秋水共长天一色。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4、既无伯叔,,晚有儿息。

5、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6、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

7、朝菌不知晦朔,此小年也。

8、,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三、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 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译文: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文: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被准许。

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译文:

5、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译文: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篇3: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高考的必考题目。在鉴赏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鉴赏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经验,以及理解、分析、评价的综合处理能力。但由于学生文化底蕴薄弱,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得分率一直偏低。自从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的教学中,笔者把诗歌鉴赏与相关高考题考查的模式结合起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做了如下探讨。

一、抓诗题,找诗眼,看主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鉴赏一首古诗时,首先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情感、主旨等。解读诗题既是鉴赏古诗的重要切入点,又是找出诗眼的必要步骤。什么是“诗眼”呢?“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概括生动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字,或词语,或句子。诗眼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作品的主旨及表达技巧。可见,解读诗题有利于学生迅速地找出诗眼,进而深入地领会文本。

在学习李白《蜀道难》时,笔者让学生先分析诗题,明确本诗的“诗眼”是“难”字。接着学生逐句赏析,分析诗歌如何围绕“诗眼”展开的。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蜀道之“难”,是因为它高(开辟难)、险(攀越难)、战祸之烈(安居难)。它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怨恨”一词,既写王昭君对远嫁大漠的怨恨之情,又写诗人对自己入朝见妒、无辜被贬的怨恨之情。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句,准确深刻地点明诗歌抒发的是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包含着丰富而深刻意蕴的诗眼往往是高考试题考查的对象。在高考试题中,往往以“一词统领全诗型”的模式来考查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如2000年全国卷考查赵师秀《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字;2002年全国卷考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2003年春季高考中考查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2004年浙江卷考查李白《菩萨蛮》中的“空”字;2005年江苏卷考查中的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的“微风”;2007年全国卷二考查王维《新晴野望》第三联上下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等等。这些高考试题都是考查诗歌是如何通过诗眼来表达主旨的。只有抓住了诗句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诗眼,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二、抓作者,知背景,明风格。

《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时,不仅要了解古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还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氛围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同样,古代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只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

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笔者先给学生介绍白居易的境况,了解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被杀,上书请求缉捕凶手,而触怒当朝权贵,被贬江州司马的这一写作背景。昔日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因直言相谏而被贬江州,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这种自身境况的变化,让诗人与誉满京都、因年老色衰而嫁于商人的琵琶女有着共同的人生体验。学生理解了诗人与琵琶女有着相似的遭遇,对诗人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就很好理解了。再如杜甫的《登高》,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约远亲吴郎饮酒,吴郎未至。杜甫想到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诗人为排遣内心的苦闷,抱病登台,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学生在了解这些写作背景的同时,再联系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就不难理解诗歌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在高考试题中,命题所选取的诗歌大都代表了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歌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歌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以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苦,充满关心、同情的情感。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杜甫的《岁暮》。苏轼、辛弃疾、陆游、李白、杜甫、刘禹锡等的诗歌,凭吊古迹时常常吊古伤今,或表达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或表达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或抒发空有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慨,或抒发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悲凉。如2008年江苏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009年四川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这类诗歌容易出现典故,都借古讽今,表达昔盛今衰的伤感。诗歌都是言志的,作品就是作者的内心的真实写照。如果能注意到诗人的创作风格,这对高考试题的整体把握是有帮助的。

三、抓意象,观意境,悟情感。

古代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古代诗歌的意象既可指人物,又可指景物。它往往创造一种情调,营造一种氛围。意象的本质就是融合诗人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则是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融与统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只有融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也只有景物的附丽才有依托。诗歌往往通过化物象为意象,勾勒逼真而鲜明的画面,构成整体性艺术形象,从而形成意境。诗歌的意境能够诱发人们的丰富想象,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在诗歌这种奇幻的意境中,读者必然同作者一同感受,一同联想,一同思考,一同愤怒,一同欢欣。原来不够明确乃至没有认识的生活哲理会得到展示,原来不甚清晰或无法表达的情感能得到抒发,读者必然能够从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满足。因此,只有引领学生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真实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才能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意图。

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意象进入意境,进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时要达到一定深度,让学生与诗人对话。如杜甫《登高》一诗语言相当精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十四字写出六种景物。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找出急风、高天、啸猿、清渚、白沙、飞鸟这六种景物。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这些景物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学生通过展开想象,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从而领悟出全诗的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学生在弄清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找出全诗的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与这些意象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意象,从而理解这些意象所营造的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苦。

在高考试题中,通过“分析意境型”的模式来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考查“折柳”,学生只要抓住“折柳”表达的是离别之意,就能分析出诗人是听到“折柳”曲后所引起的思乡之情。2003年春季高考韦应物《闻雁》、《害塘》二首考查“雁”意象。只要抓住“雁”能回巢,而诗人却正远离故乡,就能明确这两首诗所抒发皆为思乡之情。也有些高考题只是单纯考查意象,如2010年江西卷陈与义《送人归京师》考查“子规”意象的含义。其他如2005年江苏卷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第二小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周朴《春日秦国怀古》第一小题,等等。可见,只有抓住意象,分析意境,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古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课堂教学与高考试题考查模式结合起来,争取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新的收获,让古代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薛金星.十年高考试题全解.语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3.

[2]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 语文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3 (必修)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11.

[5]迟桂凤.浅谈初高中诗词鉴赏之衔接[J].语文天地, 2011, (11) .

篇4: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险衅(xìn)笑靥(yàn)蹙眉(cù)浩淼(miǎo)

B. 日笃(dǔ)谂(niǎn)知盘桓(huán)装载(zài)

C. 修葺(qì)乳媪(ǎo)拔擢(zhuó)墙垣(yuán)

D. 扃牖(yǒu)玉醅(pēi)闵(mǐn)凶暮霭(mò)

2.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独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 这家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困难,长年亏损,已是日薄西山,面临倒闭危险。

C. 五星级酒店讲究服务质量,服务员要微笑接待顾客,上菜一般说都是要举案齐眉的。

D. 中国古代有千里寻夫、可歌可泣的孟姜女,也有寒盟背信、忘恩负义的陈世美。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际原油的不断攀升使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寻找石油的替代能源,于是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受到极大关注。

B.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吃饭”这个帖子可能因为太好玩了,很快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网友纷纷问“贾君鹏是何许人也”,但没有任何人出来解答。

C. 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苏籍工商界精英汇聚常州。

D. 新年伊始,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分别自主招生测试,灵活新颖的考试题目,让平时习惯于死抠课本的莘莘学子直呼难以招架。

二、 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4~9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选自《陈情表》)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怜悯B.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或许

C.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别D.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长

5. 下列句中的“以”与“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一样的是( )(3分)

A.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B.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 下列不属于作者辞不赴命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B.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C.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D.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顧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项脊轩志》)

7. 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 )(3分)

A. 室西连于中闺B. 东犬西吠

C.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D. 北救赵而西却秦

8.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 《陈情表》中作者对祖母的奉养之情让人唏嘘,《项脊轩志》中作者对祖母的追怀表达了自己有负家族厚望的愧意。

B. 《陈情表》中作者对晋武帝晓之以理,叙事具体生动,陈词中肯;《项脊轩志》以直抒胸臆为主。

C. 《陈情表》虽是公文,但有浓郁的抒情色彩;《项脊轩志》是杂记类文体,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D. 《陈情表》多用四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项脊轩志》句式长短结合,便于表达不同的情感。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3分)

②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3分)

③ 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分)

三、 古诗词鉴赏(8分)

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回答10~12题。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10. 这支曲子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感情?(2分)

11. 简要分析“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在曲中的作用。(4分)

12. 这支曲子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2分)

四、 名句默写(6分,每空格1分)

13. ①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

②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

③ 柳丝长玉骢难系, 。

④ 此情可待成追忆, 。

五、 现代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母亲的来信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佐恩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欄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14. 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5分)

15. 文中在写到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时插入了他路遇家乡熟人的内容,这一安排具有怎样的作用?(6分)

16. 当“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的时候,文卡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请结合全文,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40字)(5分)

17. 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6分)

六、 写作(30分)

篇5:高中必修五第二单元写作教案

I.Teach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is lesson,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1.use the adjectives charming, attractive, fascinating, wonderful, etc.to describe a place.2.have a general idea of how to write a piece of writing of a place.3.grasp the steps of writing a composition.4.enjoy and love the nature and form the good personality of getting close to people.II.Teaching 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

1.The structure of writing a place.2.The use of adjectives in describing a place.III.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V.Teaching Aids: blackboard, chocks, textbook V.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Greetings/ Revision(2 mins)

Ask students the names of the famous attractions in their hometown.Step 2 Lead-in/ Warming-up(3 mins)1.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two big groups.2.Ask students to write adjectives on the blackboard one by one, and each student can only write one word at one time.3.Give the award to the winners.Step 3 Pre-writing(10 mins)1.Give students 5 minutes to read and divide the text into several parts on page16.2.Ask students to give their answers and reasons.3.Check and analysis the text.Step 4 While-writing(15mins Describe the campus with the whole class then give students 15 minutes to write a short letter to their friends to describe their campus.Step 5 Post-writing(10 mins)1.Ask students to exchange and correct their writings with their parter.2.Share a piece of good writing.3.Correct the writing.Step 6 Summary and Homework(4 mins)

Recall the whole steps of writing a place together with the class.Homework: Write a building or an attraction in their hometown.VI.Blackboard Plan

篇6: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Reading

PUZZLES IN GEOGRAPHY

People may wonder why different word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se four countries: England, Wales,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You can clarify this question if you study British history.First there was England.Wales was linked to it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Now when people refer to England you find Wales included as well.Next England and Wales were joined to Scotland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name was changed to “Great Britain”.Happily this was accomplished without conflict when King James of Scotland became King of England and Wales as well.Finally the English government tried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o form the United Kingdom by getting Ireland connected in the same peaceful way.However, the southern part of Ireland was unwilling and broke away to form its own government.So only Northern Ireland joined with England, Wales and Scotland to becom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is was shown to the world in a new flag called the Union Jack.To their credit the four countries do work together in some areas(eg, the curren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ut they still have very different institutions.For example, Northern Ireland, England and Scotland have different educational and legal systems as well as different football teams for competitions like the World Cup!

England is the largest of the four countries, and for convenience it is divided roughly into three zones.The zone nearest France is called the South of England, the middle zone is called the Midlands and the one nearest to Scotland is known as the North.You find most of the population settled in the south, but most of the industrial cities in the Midlands and the North of England.Although, nationwide, these cities are not as large as those in China, they have world-famous football teams and some of them even have two!It is a pity that the industrial cities buil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o not attract visitors.For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you have to go to older but smaller towns built by the Romans.There you will find out more about British history and culture.The greatest historical treasure of all is London with its museums, art collections, theatres, parks and buildings.It is the centre of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its administration.It has the oldest port built by the Romans in the first century AD, the oldest building begun by the Anglo-Saxons in the 1060s and the oldest castle constructed by later Norman rulers in 1066.There has been four sets of invaders of England.The first invaders, the Romans, left their towns and roads.The second, the Anglo-Saxons, left their language and their government.The third, the Vikings, influenced the vocabulary and place-names of the North of England, and the fourth, the Normans, left castles and introduced new words for food.If you look around the British countryside you will find evidence of all these invaders.You must keep your eyes open if you are going to make your trip to the United Kingdom enjoyable and worthwhile.人们可能会奇怪为什么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这四个国家。如果你研究英国的历史,你就能够弄明白这个问题。

首先是英格兰。威尔士于公元13世纪就同英格兰联合起来了。如今只要有人提起英格兰,你就会发现威尔士总是包

括在内的。然后,于17世纪英格兰、威尔士同苏格兰联合起来,名字改为大不列颠。令人庆幸的是,当苏格兰的詹姆士国王成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王时,这三个国家在无(军事)冲突的情况下实现了联合。最后在20世纪初通过同样的和平方式,英国政府尽力把爱尔兰也纳入进来,组成了联合王国。然而,爱尔兰的南部却不情愿这样并分离出去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因此只有北爱尔兰同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联合起来组成了联合王国,这一点从新的联合王国国旗(“联合杰克”)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值得称赞的是:这四个国家在一些方面(比方说在货币和国际关系上),它们的确是共同合作的,但是有些制度仍然区别很大。例如,北爱尔兰、英格兰和苏格兰在教育体制和立法体制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且它们有着各自的足球队参加像世界杯之类的比赛!

在这四个国家中,英格兰是最大的。为了方便,它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地区。最靠近法国的那个地区叫做英格兰南部,中部地区叫英格兰中部,最靠近苏格兰的那个地区叫英格兰北部。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南部,但是大部分工业城市在中部和北部。虽然就全国范围来说,这些城市都不像中国的城市那样大,但是它们都有着世界闻名的足球

上一篇:经典拜年短信下一篇:奖励表扬学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