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消防装备管理规定

2024-05-19

公安消防装备管理规定(共8篇)

篇1:公安消防装备管理规定

公安消防队消防器材装备管理规定

公安消防队消防器材装备管理规定

公安部

公安消防队消防器材装备管理规定

公安消防队消防器材装备管理规定

1981年6月1日,公安部

一、为了加强公安消防队消防器材装备的管理、维修和保养工作,使其经常保持完整好用,随时处于战备状态,适应扑救火灾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二、公安消防队的消防器材装备包括:消防车辆、消防船艇、机动泵浦、通讯设备、防毒面具、灭火器材、灭火药剂、战斗服装等。上述器材装备的管理、保养工作,必须列入公安消防队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消防器材装备是公安消防队进行灭火战斗的重要武器,不得用于非消防方面。对于擅自将消防车辆、器材挪作它用的人,必须严肃处理,轻者批评教育,情节恶劣、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行政或法律责任。

四、对消防器材装备必须统一登记,逐级负责,专人保管,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一)登记、清查制度:

1.建立大队(或支、总队)器材装备登记册,由大队(或支、总队)指定专人负责,每年对所有器材装备进行一次清查。

2.建立中队器材装备登记册,由中队指定专人负责,每半年对全队器材装备进行一次清查。

3.建立库存器材装备登记册,由库房管理员负责,每三个月对库存器材装备进行一次清查。

4.建立随车器材登记表,由班长负责,在调班时或从火场返队前,组织全班战士对各自分工管理的器材进行清查。

清查中发现器材装备丢失或损坏,应即登记造册,查明原因,上报处理。

(二)使用、保管制度:

1.消防车辆应由大队(或支、总队)统一标号,并停放于防雨、防晒和防冻保温的车库内。

2.水带、水枪、分水器、消防梯等随车器材,应由中队统一标号,并牢固地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3.战斗服、消防靴、头盔、安全带等个人装备,要标明使用人的队别和代号,并叠放在指定地点。干警调动、退伍时一律收回不得带走。

4.各种库存的器材装备应分类储存,不得混杂堆放。消防梯、水枪、分水器和泡沫灭火器材等,要定期擦拭上油;水带、安全带、战斗服、消防靴和灭火药剂等,要经常检查或晾晒。

五、对于各种消防车辆,必须进行下列保养:

1.例行保养。每日调班前和每次出动后,必须进行以检查、清洁为中心的例行保养。主要内容是:清洁全车,检查发动机、泵浦、电气设备、控制仪表、泡沫混合器,以及方向盘、制动器、轮胎、灯光、喇叭、雨刷等是否正常,油、水、电、气和灭火药剂是否充足,随车器材是否丢损和放置牢固。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以保证消防车随时出动。

2.一级保养。每隔三个月,或每次出动连续工作超过四小时以后,必须进行以润滑、紧固为中心的一级保养。主要内容是:除执行例行保养的全部作业外,要检查、紧固外露部位的螺栓、螺母;检查、添注各总成润滑油,润滑各个润滑点,清洗空气滤清器等,以减少各活动结合部位的机械磨损,延长机械寿命。

3.二级保养。每隔六个月,必须进行一次以检查调整为中心的二级保养。主要内容是:除执行一级保养的全部作业外,要对发动机、电气设备、制动、转向机构和离合器等进行检查调整,清洗机油盘和机油滤清器。按实际需要进行轮胎换位,并检查调整其它总成,以保证消防车各部机械完好,灵敏有效。

4.三级保养。由大队(或支、总队)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技术力量统一安排,进行以总成解体、消除隐患为中心的三级保养。主要内容是:除执行二级保养的全部作业外,要拆洗检验发动机、泵浦和泡沫混合器,清除积炭、结胶和污垢;拆检调整变速器、传动轴、后桥、前轴,以及转向、制动等机构;检查车架、车身,必要时进行喷漆,以延长消防车的使用年限。

5.初驶保养。凡新车和大修车,在参加执勤备战之前,必须进行初驶保养。主要内容是:对全车进行检查、清洁、调整、紧固和润滑,限速行驶一千公里,使各部机械磨合均匀,避免剧烈损伤。

6.停驶保养。对准备入库存放一周以上的消防车,必须进行停驶保养。主要内容是:排除汽缸余气,放尽车内存水,并对全车进行清洁润滑、涂油防锈、解除负荷、密封孔口,必要时进行喷漆,以防各部机械腐蚀受损。

对随车器材的保养,应结合消防车辆的保养工作一道进行。

六、对于新购领的消防器材装备,应根据国家或企业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或入库备用。

对于正在执勤和备用的消防车辆和随车器材应根据《消防车辆和随车器材技术状态良好的主要标准》(见附录)进行定期检验。每年“五一”、“十一”前,中队应对本队车辆和随车器材普检一次;每年年终,大队(或支、总队)应对各中队车辆和随车器材普检一次,平时还应组织不定期的抽检。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消防车辆和随车器材,应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办理报废手续。

七、对于消防车辆、消防船艇、机动泵浦、通讯设备和防毒面具等重要器材装备,应固定专人负责管理、保养和使用。要建立管理使用档案,对其出厂年月、技术数据、使用情况、机械故障、维修保养、性能变化、主要问题、报废日期等,进行详细登记。以便综合研究,不断改进管理、保养工作。

八、对于消防器材装备的管理,必须严格实行责任制。

1.大(支、总)队长负责督促检查各中队做好器材装备的管理、保养工作;

2.中队长负责具体组织做好本中队器材装备的管理、保养工作;

3.班长负责经常检查本班执勤车辆、随车器材和个人装备的管理、保养情况;

4.驾驶员负责做好消防车辆的管理、保养工作;

5.通讯员负责做好通讯设备的管理、保养工作;

6.战斗员负责管好各自分工的随车器材和个人装备;

7.仓库管理员负责管好全部库存器材装备,并做到账物相符。

九、对消防器材装备管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应结合检查评比,进行表扬奖励,成绩显著者予以记功。如因管理不善、保养不好和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丢失、损坏和人身伤亡等事故,应及时查明原因和责任,严肃处理。

十、公安消防队各级负责人应经常教育干警加强战备观念,养成爱护器材装备的良好习惯,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工作责任心,切实做好消防器材装备的管理工作。附录:消防车辆和随车器材技术状态良好的主要标准

一、车容整洁、后视镜和五盖(汽油箱、水箱、加注机油口、电瓶、轮胎气门)齐全,门窗开关自如,各部连接紧固可靠,无漏气、漏油、漏水、漏电现象。

二、发动机起动容易,机油压力和温度正常,高、中、低速运转均匀、稳妥,动力性能和加

速性能良好,无异常响声。

三、离合器分离彻底,结合平稳、可靠,无异常响声。

四、转向装置调整适当,操纵轻便、灵活、可靠。

五、手、脚制动调整适当,反映灵敏,作用良好,制动距离符合要求。

六、各齿轮箱和传动机件无异常响声,无过热现象,工作可靠。

七、各种仪表、照明、信号、雨刷齐全,性能良好,全车线路整齐,连接、固定牢靠。

八、空气滤清器、机油粗、细滤清器和汽油滤清器清洁完好。

九、全车各润滑点润滑充分。

十、轮胎装配合理,气压正常。

十一、蓄电池清洁完整,固定牢靠,电解液比重和液面高度适当。

十二、钢板弹簧和减震器性能良好。

十三、底盘各部调整适宜,车辆滑行性能良好。

十四、泵浦、云梯、泡沫混合器等固定灭火设备性能良好,各操纵机构灵活可靠。

十五、随车灭火器材和药剂齐全无损,性能良好,固定牢靠。

十六、维修保养工具及附件齐备完好。

篇2:公安消防装备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局公安单警装备管理工作,保障民警执勤、执法中依法正确使用单警装备,提高民警的防护能力和战斗力,最大限度的保障当前社会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单警装备配备标准》、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单警装备是指公安机关各警种在执勤、执法等任务中所配备的个人基本装备。

第三条 全局各单位要将加强和规范公安单警装备建设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体系,根据本规定,结合各单位实际,认真落实本单位单警装备配备、训练、佩带、使用、维护、保管、储备等规章制度,严格管理,保障实战。

第四条 我局公安单警装备按照“全警配备、急用先配、选配按需、逐步到位”的思路进行配备,确保单警必配装备按时配备到民警个人,以适应实战需要,并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配备选配装备。遵循“统一佩带、先训后用、依法使用”的原则,采取“集中存放、个人保管、适量储备”的管理模式,确保单警装备建设规范有序地发展。

第二章 配备对象

第五条 公安单警装备配备对象为我局全体在职民警。

第三章 配备项目

第六条 依照公安部《公安单警装备配备标准》,根据基本工作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分为“必配”和“选配”两种类型。

“必配”是指公安单警完成基本工作任务所必须配备的装备,包括:

1、警棍。

2、手铐。

3、催泪喷射器。

4、强光手电。

5、警用制式刀具。

6、警用水壶。

7、急救包。用于紧急救护。装有止血药物、止血绷带、硝酸甘油等急救用品与药物。

8、多功能腰带。用于挂带对讲机、枪支、手铐、警棍、强光手电、催泪喷射器、警用制式刀具等装备。

9、防割手套。

“选配”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选择配备的装备。包括:

10、枪支。

11、对讲机。

12、警务通。具有数据库查询功能。

13、防刺服。

14、警用装备包。用于放置警用多功能腰带及所佩装备、防刺服、防割手套等警用装备。

第七条 按照“配备适需、保障实用”的原则进行配备,其中派出所民警、刑警、交巡警、治安、禁毒、经侦全部配齐必配装备及警用装备包。

第八条 枪支配备严格按照公安部《公务用枪配备办法》的规定执行,既要保证工作需要,又要严格控制数量。由使用单位提出配备枪支人员范围,局政治处审核,报市局治安部门审批。枪支使用严格遵照《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执行。第四章 职能分工

第九条 按照“区局统一领导、装财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开展单警装备管理工作。

第十条 局政治处负责对符合配备条件的民警进行资格审核,按照区局要求配合做好新增、调离人员配发、回收装备的审核工作。

第十一条 局装备财务科协助政治处对佩带使用单警装备的人民警察进行培训等工作;负责单警装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市局装财部门部署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二条 局治安大队负责做好单警枪支的配备和管理工作,对配备枪支单位的公务用枪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局督查队负责对全局民警佩带、使用、保管单警装备的情况进行督察,配合上级督察部门做好违规违纪民警的责任追究工作。

第五章 训 练

第十四条 全体民警必须参加公安单警装备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领取、使用。第十五条 政治处要结合“大练兵”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公安单警装备使用管理的培训、比武、竞赛等活动,使全体民警熟练操作、维护保养、正确使用单警装备。

第六章 日常管理

第十六条 人民警察在执勤、执法时,必须按规定佩带公安单警装备,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五条禁令》。

一、佩带

(一)民警在执行徒步巡逻、交通管理、接处警、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处置突发性事件、值班备勤等公开执勤、执法任务时,必须按规定佩带公安单警装备。

(二)民警佩带单警装备执勤、执法应着制式警服,穿黑色皮鞋,将多功能腰带系于制式警服外。着夏季执勤服时,应将上衣下摆扎在裤腰内。民警着反光背心,防刺服执勤、执法时,应将多功能腰带系于制式警服和反光背心、防刺服之间。民警着警用雨衣执勤、执法时,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上级命令,选择佩带单警装备。

二、使用 民警在依法执勤、执法过程中,可以使用单警装备;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可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规定使用武器。民警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之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勤、执法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喷射器、警用制式刀具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袭击人民警察的;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八条之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等约束性警械:

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的;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之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勤、执法过程中,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聚众械斗、**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行凶或者脱逃的;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脱的;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条之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勤、执法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险后果的除外。

(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一条之规定,人民警察在执勤、执法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第十七条 各单位要按照本单位工作实际,本着既要保证工作需要,又要严格配备、严格管理的原则,加强单警装备的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建立信息上报制度。各基层单位应配备装备管理员,定期将单警装备的使用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建设进行汇总,上报局装财科,装财科整理上报市局装备科。

第十九条 单警装备实行计算机管理,由综合股(科)具体负责本单位各种装备物资的领发、定期检查、记帐等工作,详细登记公安机关单警装备的配发人员、岗位、种类、数量及损耗、更新、变化等情况,各单位要进行定期点验,做到帐帐相符、账物相符。

第二十条 枪支的保管必须严格遵守《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公安单警装备管理除枪支外,警用制式刀具和催泪喷射器集中管理,其他装备实行集中存放和个人保管相结合的办法。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要设立统一样式、统一颜色、统一材质的单警装备柜,存放本单位单警配备的装备,做到一人一柜,一人一把钥匙。装备室要实行24小时值班,由带班领导拿钥匙,并安装防盗门等安全防护设施,确保装备安全。同时做好防火、防水、防潮等防护工作。

第二十二条 公安单警装备的日常保养、维护由配发民警个人负责,发现单警装备损坏,应及时上报单位领导,组织维修,不能修复的,由装财科统一上报局领导批准,按报废处理进行回收。保证配发装备整洁有序、性能良好。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将单警装备出租、出借、转让、赠送,或挪作它用。

1、非执法执勤期间,民警个人单警装备一律入柜、入库保管,未经本单位负责人许可不得带离单位。在非执法执勤等非警务活动中使用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不良后果的,要视情节追究相关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2、发放至各单位的单警装备仅限本单位民警使用,不得外借。因外借他人造成单警装备丢失、损毁的按价赔偿,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不良后果的,要视情节追究相关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各单位间如需相互调剂、借用必须提出书面向局装财科提出申请,经局主管局领导批准同意后,方可调剂、借用。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将单警装备收回,集中管理。

1、调离公安机关或退休的人民警察;

2、被开除的人民警察;

3、被辞退或辞职的人民警察;

4、因违法、违纪接受调查期间;

5、停职期间;

6、脱产学习、培训期间;

7、长期借调在外和其他无佩带单警装备必要的公务活动;

8、其他不宜由个人保管的情形。

第二十五条 民警因公丢失、毁损单警装备的,由本单位出具证明材料,须由本单位领导签字,上报局装财科,报局领导审批酌情补发;因个人原因造成单警装备丢失、毁损的,须按价赔偿。第二十六条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公安单警装备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人民警察依法使用公安单警装备,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二十七条 报废的单警装备应及时销毁。需销毁的单警装备由局装备财务科统一上报市局装备财务处后按规定处理。

篇3:公安消防装备管理规定

1 建立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消防装备技术服务保障能力

随着装备数量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装备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装备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也愈加突出,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队装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消防装备市场管理不规范, 导致装备质量问题较多。二是装备日常维护不到位, 无法进行有针对性是维护保养, 使一些执勤装备故障率增加, 缩短了装备使用寿命。三是装备维修保障不到位, 一些消防装备厂家售后服务跟不上, 特别是进口装备售后服务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构建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 利用消防装备维修中心, 主动与装备生产厂家、科研单位以及消防部队装备质量管理站联系, 通过网络、声讯等渠道搭建装备技术保障服务平台, 实现远程诊断、远程维修, 能有效解决装备维修周期长, 维修力量薄弱等问题, 使消防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2 有利于培养装备管理专业人才

装备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是制约管理水平提升的“瓶颈”。由于公安消防部队的消防装备技术人员不足, 消防装备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技术论证, 一些基层单位无法根据车辆装备的功能特点和技术要求, 及时进行维护保养, 出现技术故障或损坏, 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维修。构建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 利用消防装备维修中心, 通过让装备管理技术人员到维修中心跟班实习, 以便学习先进装备的维护方法, 解决基层单位技术人员不足、不敢维护等问题。

2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的构建

为进一步推动消防装备发展, 全国消防部队要继续紧紧围绕《公安消防部队2009-2011年装备建设规划》, 坚持实体建设与机制创新相结合, 大力推进装备分级维护、维修工作, 大幅度提高装备完好率。

2.1 构建全国区域性维护维修体系

要进一步推动生产厂家售后服务维护维修责任主体的落实, 本着“整合资源、节约经费、合理布局、区域共享”的原则, 在全国6个区域建设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等全国区域性维修中心, 通过挖掘自身潜力, 搞好军地衔接, 整合装备维修力量形成部队自修、厂家巡修、社会化维修相结合的装备维修保养体系。对科技含量较高以及特种车辆底盘大修、后勤装备的大 (中) 修等自身无法解决的, 及时送全国区域性维修中心或厂家进行修理, 同时开拓地方市场, 通过社会化保障网络拓展维修渠道, 充分借助社会维修力量实施突击修理, 能有效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大大提高后勤装备维修保养水平。

2.2 构建总队、支队两级装备维护维修体系

针对目前没有专业维修分队、维修力量不足等问题, 总队和支队要依托现有修理所和战勤保障大队, 建立总队、支队两级装备维修体系。通过整合现有维修力量, 构建以装备技术维修分队为主、装备技师和兼职检验员为辅、使用操作人员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装备维修模式, 组成装备维护修理班, 实现“小修”不出门的目标。对一些达不到送修标准, 装备维护修理班自身又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 结合部队换季保养和自行实施中 (小) 修等时机, 邀请装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来部队巡回修理。

2.3 构建大 (中) 队级维护维修体系

大 (中) 队以装备技师为主要人员, 组成技术保障小组, 形成以基层装备技师为基础的中队级维修保养体系, 定期开展巡检工作, 通过理论授课、实物讲解、现场拆装等方式, 组织基层官兵进行跟班培训, 具体就车辆装备操作使用和保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技术指导, 对损坏的车辆装备进行现场维修, 引导基层技术骨干在学中练, 在练中学, 以确保基层装备时刻保持完好的状态。

3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的实施

3.1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要加大对装备技师的培养、任用, 在执勤中队编配装备技师。同时, 依托南京消防士官学校等专业院校培养装备专业士官, 进一步壮大基层装备技术骨干力量。二是以生产 (供应) 商为主的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区域性维修中心和总队维修中心, 要根据所辖区域内消防装备和器材的实际情况, 确定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维修技术人员作为维修中心定点联系人。三是以专家、学者为主的技术顾问队伍建设。邀请车辆、水泵、液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专家、学者, 或在大专院校、相关科研机构、在职或退役的人才队伍中进行聘用, 组建以专家、学者为主的技术顾问队伍, 作为维修中心强大的技术后盾。

3.2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技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目前装备种类、型号太多, 必须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各种装备保障方面的信息系统, 与生产 (销售) 商实现资料共享, 提供实时、快速精确、可视化的装备保障。同时, 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种先进技术, 构建以网络为中心的保障供应链系统, 使所有保障实体 (区域维修中心、总队维修中心、战勤保障大队、执勤中队装备技师、生产销售商、社会维修单位) 全部网络化, 实现保障系统实时感知网络各节点的需求, 实现远程诊断、远程维修。

3.3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场地和器材建设

区域性维修中心和总队维修中心要充分考虑到所辖区域内消防装备和器材的数量与分布。要根据不同的维护维修体系, 加大对装备维护维修场地和器材的建设, 确保本级维护维修任务。

3.4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经费保障机制建设

篇4:公安消防装备管理规定

西藏公安消防总队推进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有利于构筑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整个城市中营造一种消防安全观念,树立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保证社会消防安全的质量和效果。

一、现阶段西藏公安消防总队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

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创新的意识相对滞后。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大环境下,西藏公安消防总队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仍旧以以往的经验为出发点,延续着传统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缺乏行之有效的创新和发展,最终导致了现有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着典型的基础设施较为陈旧落后,管理的实施流程繁琐复杂等现象,同时,管理工作受到了诸多的限制,缺乏管理机制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导致了西藏地区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止步不前。

消防安全宣传不足,导致了群众消防安全素质较低。由于在西藏地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比如:资金的限制等等。导致了相关的消防安全宣传不足的现状。人们对于消防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认识,群众普遍的消防安全素质较低。再加上,西藏地区对于用火的制度管理不到位,西藏消防安全管理环境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因素。

缺乏行之有效的消防监督管理机制,消防队伍素质水平较低。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地理意义不容忽视。首先,西藏作为我国民族自治区之一,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相接壤,比如:印度,不丹,锡金等等国家和地区。堪称是我国西南边陲的总防线。然而,就西藏社會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来说,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尚未发展成熟,这也就导致了消防队伍内部的监督。再加上,火灾出现的随时性、突发性、不受控制性等客观特点的影响,导致了在消防事故的发生时,消防力量的应对能力较差。

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尚为明确建立,缺乏火灾防护体系的建立。在西藏公安消防管理中,缺乏明确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无法对火灾进行及时的掌控,导致了农村等地方出现了消防监督的真空地段。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火灾防护体系的建立,给藏民同胞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危害。

二、西藏公安消防总队如何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分析

就西藏地理环境来说,幅员较为辽阔,地貌壮观,拥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西藏公安消防总队推进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强有力的消防安全管理对于维护西藏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西藏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具有着突出的贡献和作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推进西藏公安消防总队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消防安全的氛围,实现消防格局的创新。公安消防事业对于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突出的意义,成为了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西藏在我国诸多少数民族地区中,由于受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社会公安消防力量的管理成为了保障广大藏民同胞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消防安全的氛围,才能够在全体藏民同胞中树立起大消防的观念和意识,从而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形成西藏消防安全管理格局的创新。消防管理格局的创新,主要是充分的发挥西藏政府的指引性作用,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的全民参与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当做是一项长期的、全民性质的、重要的模式和措施。

加大消防工作的支持力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实现消防管理模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城市西藏来说,公安消防力量更是其主要的社会综合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加大消防工作的管理力度,需要加大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的完善消防的基础设施。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建立消防安全责任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与时俱进,实现消防管理理念的及时更新和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对于消防工作的新要求,实现消防管理模式的创新。

加强消防监督力度,建立起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实现消防监管协作模式的创新。在消防工作中,需要明确消防工作的社会性质,打破局限性的消防观念,加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树立消防工作的大局观,建立起有效的联动机制。同时,加强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严格消防执法制度,实现消防监管协作模式的创新。

促进消防手段的更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消防安全管理平台的创新。加强西藏消防安全管理的创新,就必须促进消防手段的及时更新,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打造消防安全管理的新平台。只有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才能够做到对于灾情的及时发现,实时追踪,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火势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挽回灾情对于人们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方面的损失,保证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

总而言之,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公安消防事业对于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突出的意义,成为了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西藏公安消防总队如何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分析,以期有助于提升西藏公安消防总队就社会消防安全方面的管理水平,构筑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在整个城市中营造一种消防安全观念,树立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保障藏民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的稳步发展。

篇5:公安消防装备管理规定

息平台培训工作

根据省厅警务保障部统一部署,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公安装备资产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操作应用水平,2014年8月14日上午,后勤部装备处召集各分局、县(市)局及所属部分基层所队负责人和装备管理员共30人,在市局3楼视频会议室开展集中培训。这次培训的目标,是把所有警用装备数据按类别和编号拆分为单条记录,区分单警装备、公用装备和车载装备,将每件装备的使用人、责任人和存放地点细化到单个基层所队、执法勤务车和具体民警。

篇6:1消防装备——装备日常管理

前言: 消防装备是消防部队用于灭火救灾和抢险救援任务的器材装备及灭火剂的总称。按功能分主要有:消防飞机、消防车(船)、消防泵、消防供水(泡沫)器材、抢险救援器材、消防员防护装备、灭火器、灭火剂等八大类。现代消防部队作战依托于精良的消防装备,但装备是基础、是前提,要提高部队战斗力,还必须把人和装备结合起来,做好装备的管理和使用,才能发挥装备效能,夺取灭火战斗的主动权。

今天,就如何做好基层装备维护管理,我想浅谈一些想法,与同志们共勉。

一、基层装备维护管理的定义

基层装备管理是指基层管理者对基层装备进行维护、保管和使用检查等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保证装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二、基层装备维护管理的内容

(一)制度落实管理。制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管理的客观规律和特点,严格落实装备管理制度,是搞好装备管理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法则。要把遵守和落实规章制度当作一项经常性工作,根据各自不同的装备物资特点和不同的环境情况,不断充实和完善装备物资管理的有关规定,使装备管理制度化、标准化。

(二)装备使用管理。正确使用装备必须按照装备的技术性能、编配用途等要求,使装备发挥最大的功能。在使用操作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装备是消防部队完成防火灭火、抢险救灾等任务的武器,严禁擅自挪作它用、外借、改装、调换等。

2、装备使用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严禁出现车辆负重过载、器材超负荷运转等现象。

3、装备的操作必须遵循技术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严禁违章操作;对于不遵守规程、规定而发生损坏或丢失装备者,相关单位应及时查明原因,作出相应的处理。

4、装备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装备的性能,做到会使用、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5、训练和战备装备应予以严格区分,不得混放、混用。

6、各类装备必须按要求标明所属单位的名称和代号。

7、各类装备的收缴、发放、送修、交接等必须严格手续,及时统计登记,对装备的损耗必须及时如实上报。

8、装备出现故障无法排除时,需报请上级装备管理部门同意后,由生产厂家统一维修,或至规定的具有专业资质的技术服务中心维修,不得在无维修资质的地点维修,以免影响战备。

(三)装备培训管理。装备的管理质量与管理使用者的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有什么样的管理人才,就会有什么样的管理质量,因此,要十分重视提高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做好装备培训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1、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装备业务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教材、充实师资队伍,定期组织开展装备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以老带新、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受训人员业务精通,熟练掌握各类消防装备。

2、从事特种装备和技术要求较高的装备维护保养、检查标定、维修的人员,应当由生产企业或专门机构组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

3、各单位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装备管理系统培训。

三、基层装备管理人员的职责

(一)中队主官负责统筹本单位装备的管理工作,并指定一名干部分管装备的领发、收缴、使用、保养工作,监督检查装备管理系统的数据维护更新,上报装备检修、退役、报废等事项。

(二)中队装备技师具体负责建立、更新和完善本中队装备技术档案;管理装备仓库、充气站、维修室等装备保障站(室);更新、维护装备管理系统数据;中队装备申领、培训、维护、检修、退役和报废等工作。

四、基层装备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装备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和个人片面地认为,装备建设上去了,部队的战斗力就自然提高了,对消防装备管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把消防装备的配备、管理、维护当成是部队建设的大事,存在重配轻管现象,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使消防装备管理流于形式。

(二)装备培训形式化。装备培训配发时,部分受训人员听课时觉得简单,就没有用心去记,等培训结束后却发现操作较难,进口装备的说明书又都是外文,看不懂。导致一些高精尖装备经常非正常的启动,人为的造成装备器材的损坏,或是干脆不敢使用,造成装备器材空臵浪费。

(三)装备档案建立不够严谨。部分单位在新装备培训配发后,装备档案更新不力,装备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整理保存不及时,造成装备器材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查找原因,人员调动后无法及时依据说明书对新接受使用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四)新旧装备并存,管理矛盾突出。当前,消防装备呈现出多品种、多型号、性能差异大的特点,高技术装备和传统装备将会长期并存,使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发挥新旧装备的最大效能,提高训练和使用效益,是基层装备管理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日常检查保养不到位。每日的装备检查和每周的器材检查保养是基层中队的日常工作。但有些中队在检查时存在疏忽大意现象:一是维护保养不严格按科学程序操作,如有些基层中队在出警归队后用水枪冲洗车辆,器材箱门不关,导致装备器材被水打湿或浸泡损坏;二是维护保养走过场,认为天天检查肯定不会出问题,应付了事,导致战斗时出现器材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六)中队装备技师履职问题。一是部分装备技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装备维护管理不到位;二是部分基层中队装备技师兼任消防班长、战斗员,工作繁忙,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装备器材管理工作中去。三是装备技师新老交替时,存在管理空挡。

五、基层装备维护管理主要措施

(一)加强管理教育。教育是提高官兵思想认识和业务技能的基础,要经常性进行装备管理制度的学习和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官兵学制度、懂制度、维护制度和落实制度的自觉性。

(二)严格赏罚措施。严格纪律、赏罚分明,是落实装备管理制度的重要条件,要坚持公道正派的原则,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赏得适度,罚得合理,及时正确,使装备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个单位和个人的行动中去。

(三)认真落实制度。贯彻落实装备管理制度必须经常抓,并适时进行整顿。要抓住新兵入伍和老兵退伍时、新装备编配到基层时、执行重大任务时、不良客观环境影响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落实工作。

(四)强化相互监督。互相监督是贯彻落实装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度要靠大家遵守,靠大家维护,要广泛发动群众,调动大家自觉遵守和维护管理制度的积极性。

(五)提高管理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装备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选好人、用好人、培养好人、管理好人,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六、基层装备维护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抓好装备日常管理。消防装备“是官兵手中的武器,是官兵的第二生命”,按照“谁分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谁出问题,追究谁” 以及“建管并重,以管促建”的原则,做到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基层中队要在做好日检查周保养的基础上,每月要对本单位器材装备管理情况进行讲评。中队、支队仓库应建立健全器材装备管理档案,利用微机认真登记装备型号、装备时间、启用时间,技术性能、工作情况、维护情况、移交情况等。特别是对新装备要严格履行交接手续,做到文件资料齐全、性能良好、备品附件与清单相符。

(二)抓好装备维护保养。积极鼓励和培养基层具有一定修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小能人”,并配发必要的维修工具,做到勤检查、勤维护、勤修理,做到小修小补不出门。同时建立可靠的保障体系,定期组织各类修理人员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基层做好车辆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工作,帮助解决维护保养中的疑难问题,确保各类设施始终处于正常的状态。并将售后“三全服务”(全天候、全方位、全无忧)列入车辆装备器材采购合同内容。对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的装备要求厂家定期巡回检查维修解决保养维修问题。

(三)抓好装备业务培训。当前车辆装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先进的设备不断增加,必须要有懂技术的专业人员来管理和使用这些设备。因此,我们要结合消防部队的特点,把技术培训与岗位学习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岗位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措施,保证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社会技术资源,采取请师傅现场辅导和参加地方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我们各类技术人员的管理使用装备的水平,减少使用中的损耗,从而提高各类装备的保障效益。

总结:经过近几年发展,全国大部分城市消防装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消防部队职能不断拓展,消防装备配备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式装备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这对基层装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装备管理队伍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装备管理任重而道远!希望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到:

一是加强学习,了解装备,做好装备的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战斗力。

二是强化统筹,管好装备,做好装备的管理者,发挥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三是积极探讨,研究装备,做好装备的建设者,为消防装备建设添砖加瓦。

篇7: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

总 则 安全管理职责 事故预防 安全检查监督

事故应急处臵与调查处理 事故责任追究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安全管理,规范官兵安全行为,促进部队全面建设,依据共同条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安全管理,是指部队为防范和处臵事故,保证人员和装备、财产安全所进行的活动。

第三条 安全管理是部队建设综合性、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部队保持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巩固和提高战斗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第四条 安全管理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牢固确立安全发展理念,以巩固和提高战斗力为根本标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突出重点、综合治理,严格规范、讲究科学,依靠群众、坚持经常的原则。

第五条 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和督促部队全体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履行安全管理职责,遵守安全规定,落实安全制度,开展安全教育与训练,加强安全建设,建立健全事故防范和处臵机制,防止和减少事故,及时妥善处理安全问题,保证部队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安全管理应当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各项工作任务的全过程。

第六条

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在公安部消防局统一领导下,由总队、支队司令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政治、后勤、防火监 督部门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各级单位、首长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指导和督促部属履行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的经常性和有效性。

各级机关及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掌握安全管理情况,向党委、首长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并密切合作,互相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基层单位要建立健全群众性安全组织,经常开展安全竞赛、安全评比、安全自查与互查等群众性安全活动。

部队全体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严格遵守安全规定,自觉服从安全管理。

第七条 对在安全管理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 安全管理职责

第八条

部队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一般职责:

(一)遵守安全法规制度;

(二)熟悉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

(三)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技能;

(四)及时报告安全隐患和事故;

(五)制止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军政主官对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全面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法规制度和上级关于安全管理的指示;

(二)全面掌握本单位安全管理情况;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

(四)领导安全教育、安全训练和安全建设;

(五)领导事故预防和处理工作;

(六)组织协调和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副职领导协助军政主官组织领导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参照前款规定履行职责。

第十条 支队级以上单位应当成立由本单位首长、部门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安全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上级关于安全管理的指示;

(二)提出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并组织落实;

(三)协调拟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四)分析安全管理形势,部署安全管理工作;

(五)组织协调安全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六)协调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治理;

(七)本单位党委、首长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各级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本级司令部门承办。支队级以下单位应当成立由本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抓好安全管理制度落实。

第十一条 司令部门主管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并协调各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制定综合性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

(三)组织指导安全训练、安全建设、安全检查监督;

(四)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五)负责事故报告和登记统计;

(六)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二条

政治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令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组织指导安全教育;

(三)参与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四)依据职责提出对事故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五)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三条 后勤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令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制定后勤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

(三)组织相关安全设施设备建设和管理;

(四)组织后勤系统的专业安全管理、教育和训练;

(五)组织或参与安全检查、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

(六)组织事故善后处理;

(七)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四条 防火监督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令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组织防火监督系统的专业安全管理、教育和训练;

(三)参与安全检查、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

(四)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三章 事故预防 第一节 安全建设

第十五条 安全建设,主要包括安全理论、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组织、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人才、安全文化建设等。

第十六条 各级应当按照下列分工,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一)公安部消防局针对部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制定安全规章制度;

(二)总队级单位结合部队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标准和要求;

(三)支队级单位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措施,对安全管理实施面对面指导;

(四)大队级以下单位依据上级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全力抓好安全管理制度落实。

第十七条 各级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加强安全设施设备建设:

(一)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信息系统开发,必须将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建设纳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二)营门、值班室、车库等重点部位必须完善安全监控系统等技术防范措施;

(三)重要安全设施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必须经过相应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

(四)公安网、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等,必须采取物理隔离、干扰屏蔽、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嵌入电子识别码等措施,加强信息防护,确保信息安全;

(五)定期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检测和安全检查,及时维护修理、更新补充,确保性能稳定、运行正常;

(六)开展执勤训练和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应当划定安全控制范围,设臵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牌,设立安全警戒;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装具。

第十八条 各级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落实安全管理经费保障:

(一)日常安全管理所需经费,按照职责分工立足标准经费保障;

(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有关配套安全设施设备等建设所需经费,纳入有关事业建设规划统筹安排;

(三)组织重大活动及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所需安全管理经费,纳入活动经费预算实施保障;

(四)组织事故应急救援、调查处理和事故赔偿等所需经费,从有关事业经费中解决;无事业经费的,从本单位机动费和特支费中解决。

第二节 安全教育与训练

第十九条 各级应当结合实际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打牢安全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二十条 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理论教育、安全形势教育、安全法规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安全警示教育、心理健康教 育等内容。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时间,由总队、支队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一条 安全教育采取定期教育和随机教育的方式进行。定期教育应当列入部队教育训练计划,通常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随机教育应当针对形势变化、任务变换、装备更新、季节更替、环境改变、人员变动,以及出现倾向性安全问题,发生事故等时机进行。

第二十二条 安全教育通常运用集中授课、专题研讨、案例警示、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心理疏导、知识竞赛、媒体宣传等形式和方法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安全训练,主要包括安全防护技能训练、安全操作技能训练、紧急避险训练、自救互救训练、心理拓展训练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各级应当根据本单位安全管理实际,结合体能、技能训练开展安全训练,提高官兵防范事故的能力和素质。

安全训练通常采取安全原理学习、典型案例研究、特情处臵训练、模拟训练、适应性训练等方法进行。

第三节 安全分析和风险评估

第二十五条 各级应当坚持安全分析制度,研究分析本单位安全管理状况,查找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工作重点,提出安全防范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六条 安全分析通常采取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的方法进行。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应当至少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季节变换、任务变动、装备更新或者组织重大活动时,应当预先进行专题分析。

第二十七条 安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员的思想状态和安全意识,形势任务、驻地环境、季节气候等对安全管理的影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预防事故的重点等。

各级应当在安全分析的基础上,部署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要求、组织领导,突出安全隐患治理和防范的重点。

第二十八条 各级应当结合任务特点、人员素质、装备状况、物质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加强安全预测。

第二十九条 组织重大活动、执行危险性较大的任务,以及制定各类灭火、救援预案,应当预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概率、危害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第三十条 各级应当根据安全分析、安全预测和安全风险评估的结论,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制定安全预案。

第四章 安全检查监督

第三十一条

安全检查监督,应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主动排查安全隐患。

安全检查分为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由司令部门组织实施,专项检查由有关业务部门按照职责组织实施。司令部门 应当加强对专项安全检查的指导和协调,并将其作为常态化督察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二条 安全检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工作检查一并进行。

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应当组织一次综合性安全检查。

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或者执行危险性较大的任务时,应当针对可能发生事故的薄弱环节,适时组织安全检查和总结讲评。

第三十三条 组织安全检查,应当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检查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计划、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教育训练、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情况,重点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检查中发现违反安全规定的问题时,应当及时指出并纠正;发现安全隐患应当责令有关单位排除,重大安全隐患,必须进行专项治理。安全检查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和通报。

第三十四条 班以及相当单位应当指定人员担任安全员,安全员通常由士官担任,负责宣传安全知识,督促有关人员遵守安全规定,制止影响安全的行为,及时报告安全情况。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有责任对违反安全规定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向上级首长和机关报告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举报不履行安全职责和隐瞒事故真相的行为。

首长和机关接到报告或者举报后,应当迅速查明情况,严肃处理。对为避免发生事故起到重要作用的报告人或者举报人,应 当给予奖励。对报告人或者举报人应当予以保护。

第三十六条 通常情况下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应当对部队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一次讲评,特殊情况随时讲评,主要分析安全形势,总结经验教训,部署安全管理任务。

第五章 事故应急处置与调查处理

第一节 事故等级与分类

第三十七条 事故等级,按照人员伤亡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大小以及装备器材损坏程度、事故性质和影响,分为一般事故、严重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第三十八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故:

(一)死亡1人的;

(二)重伤10人以下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指物资损失折款和善后处理所付出的费用,下同)100万元以下的。

第三十九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事故:

(一)死亡2人至5人的;

(二)重伤11人至19人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不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第四十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

(一)死亡6人至14人的;

(二)重伤20人至39人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不含)以上2亿元以下的。第四十一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事故:

(一)死亡15人以上的;

(二)重伤40人以上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不含)以上的;

(四)情节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危害特别巨大的。第四十二条 事故类别,通常分为车辆交通事故、训练事故、灭火救援事故、装备事故、火灾事故、船艇事故、淹亡事故、触电事故、中毒事故、医疗事故以及其他事故。

第二节 事故应急处臵

第四十三条 发生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的,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优先救治伤员、组织人员疏散和脱险,抢救装备、物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态扩大,消除不良影响,并保护事故现场。发生重大事故或者特大事故,单位首长应当立即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第四十四条 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和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自发现或者接到报告后,按照规定向上级司令(警务)部门报告。

第四十五条 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应当严密控制事故现场,划定危险区和安全区,合理安排警戒力量。

第四十六条 未经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最高指挥员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事故现场采访、拍照、摄像。事故情况需要公开发布的,由总队级安全管理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实施。第四十七条 参加事故应急救援的单位,应当周密组织装备、器材、物资、医疗、通信、交通、技术、经费、法律等保障,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顺利进行。

第三节 事故调查处理

第四十八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其上级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挠、干涉事故调查。

第四十九条 事故调查按照下列权限和时限规定组织实施:

(一)一般事故由支队级单位组织调查处理;严重事故由总队级单位组织调查处理;重大、特大事故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处理。

根据需要,上级可以将属于本级权限的事故调查授权下级组织实施,也可以直接组织实施属于下级权限的事故调查。

(二)一般事故和严重事故的调查工作,应当在15天内完成;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的调查工作,应当在30天内完成。遇有特殊情况,经上级首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五十条

组织事故调查,可以根据需要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通常由司令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参与。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服从事故调查组负责人的领导,遵守事故调查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秘密。

第五十一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完成下列任务:

(一)查明事故经过;

(二)查明事故原因;

(三)查明事故损失情况;

(四)掌握事故应急救援情况;

(五)掌握事故善后处理情况;

(六)指导发生事故的单位总结教训;

(七)完成事故调查附件材料。

第五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完成事故调查后,应当向派出单位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和经过;

(二)事故救援及善后处理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发生事故的原因、教训和暴露的主要问题;

(五)事故类别和等级认定;

(六)改进安全管理的建议;

(七)事故调查相关材料。

第五十三条 发生事故单位的上级机关,应当客观、准确地评估事故损失并上报。

事故损失评估结论,通常应当在事故调查结束时作出;情况特殊难以及时作出完整的评估结论时,应当在事故调查结束时作出初步评估结论。

第五十四条 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应当如实统计上报死亡、失踪和受伤人员的情况,积极抢救伤员,妥善处理死亡人员遗体,及时清理、登记、移交死亡人员遗物。

第五十五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协调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做好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接待和安抚工作。第五十六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为事故死亡人员举行悼唁仪式。悼唁仪式应当尊重民族习俗,采取适当方式进行。一起事故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举行集体悼唁仪式。

第五十七条 各级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做好抚恤、评残、赔偿、补偿等工作。

第六章 事故责任追究

第五十八条 发生事故,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五十九条 对造成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根据事故的性质、原因、后果,以及具体情形、责任大小、影响程度,依据公安部《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规定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六十一条 各级警务、督察、干部、纪检部门应当加强对事故责任追究情况的检查和督办,责任追究的结果应当报上级机关备案,并在本单位范围内通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各总队、警官培训基地、昆明消防指挥学校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篇8:公安消防装备管理规定

一、消防装备物资采购审计工作开展的现状

四川“5.12”大地震等救援战例证明, 消防装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防部队的战斗力, 关系着人民群众和消防官兵的生命安全。近年来, 公安消防部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地走投入少、效益高的部队建设路子, 逐步开展装备物资采购审计工作, 出台了《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管理规定》、《装备物资采购审计规定》等制度, 确立了事前报审、关口前移和比质比价等“三项原则”, 实行了预算必审、招标必审、资信必审、价格必审、合同必审、验收必审等“六个必审”, 有的总队每年装备采购审计效益上千万元。

二、消防装备物资采购审计存在的主要风险

1、质量风险。一是非标车辆风险。由于经费有限, 一些部队通过自制、改制、委托厂家改装等途径装备了千余台非标车辆, 其可靠性、适用性、安全性等存在较多隐患。二是参数风险。采购方案中装备性能参数无具体说明, 方案评估操作性不强。有的供应商某一项产品获奖便称其全部产品系列均获奖, 以便概全, 蒙混过关。高精尖参数装备严重不足。三是售后风险。供应商售后服务监管、考评与供应商准入没挂钩, 有的供应商不重视售后服务。

2、价格风险。一是结算价格风险。有的采购预算编制粗糙不具体, 有的采购中增减变动多, 有的验收工作不细致, 有的舍近求远, 造成“高价低配”。二是市场价格风险。消防装备“卖方市场”特征较为突出, 加之近年来人工、材料、能源等价格涨幅大, 消防装备价格一路走高。三是进口价格风险。进口车辆装备技术垄断强, 特别是智能云梯车、防化抢险救援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等集中在欧美3、4个厂家, 谈判时极难压价。进口周期长, 汇率波动大, 最终结算价格高。进口装备配件昂贵, 培训成本和使用成本高。

3、内控风险。一是组织不健全。立项、采购、组织、验收等不独立, 没有建立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二是采购随意性较大。计划没有变化快, 选配装备针对性不强。三是采购分散。零星小额采购多, 集中批量采购少, 降低了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效率, 增大了采购、库存、维修、培训压力。四是监督不力。由于采购分散、程序不规范, 纪检、审计监督流于形式, 多数是见证而已, 签字了事。

4、招标风险。一是规避招标。有的不按规定招标, 千方百计规避公开招标, 滥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等。二是围标串标。一个品牌有多个代理商或多级代理, 一个代理商注册多个公司名称, 存在围标串标风险。三是明标暗定。有的搞领导说了算, 有的照顾领导、亲戚、老乡、战友等关系, 搞假招标、真内定, 甚至违法乱纪, 损害部队利益。

三、加强和改进消防装备物资采购审计的对策

“3 E”绩效审计能够深入考量消防部队利用采购资源的经济性 (Economy) 、效率性 (Efficiency) 、效果性 (Effectiveness) , 找准了加强消防装备采购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创新点, 能切实解决“重采购轻监督、重程序轻价格、重形式轻实质”等问题, 有利于提供高层面、全方位、参与式的审计增值服务。开展“3E”绩效审计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绩效审计要贯穿至装备采购全过程。一要强化内外制约。要明确采购办职能, 实行管、采分离, 需求、采购、审计、纪检等部门要相互制约。要实行阳光采购, 重点审计是否公开发布招标公告和中标情况等。二要实施全程监督。重点审计采购方式选择、专家选择、开标、评标和定标、合同、验收等环节, 确保“质优价廉”。三要坚持关口前移。评标前, 要重点审核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技术参数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等问题。合同签定前, 要重点审计合同关键条款。五要加强售后服务监管。要在纪委设立消防装备售后服务公开举报电话, 或建立售后服务网上沟通平台, 或定期组织基层部队对供应商售后服务进行问卷调查或考核评估。

2、绩效审计要渗透到装备管理全寿命。一要建立完善的独立审价制度。要完善各种审计制度和操作规程, 做到价格审计有章可循、操作规范。二要建立全寿命审计体系。要对装备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经营销售、运输安装、培训服务、售后维护、配件价格、定期保养、水电油消耗、报废等全寿命价值进行审计, 确保装备经济价值审定更科学。三要建立装备信息数据库。要逐步建立分门别类、客观真实、来源权威、定期更新的常用材料、人工、机械、装备、物资、税费等数据库。要建立一套实用有效的价格证据体系, 防范价格审计风险。四要讲究多角度分析。要建立“多维坐标系”, 不同地区横向比较, 历史价格纵向比较, 市场均价基数比较, 公平合理审定公允价格。五要坚持多层次复核。要坚持两人取证、多级复核, 重视审查证据的充分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可验证性。

3、绩效审计要辐射到装备建设全方位。一要优化采购运行机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通用项目要分期分批提高消防装备采购层级和集约度, 提高公开招标比重。要引入战略成本审计, 优化各种采购方式的成本结构, 不断推进采购工作集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二要开展供应商资信审计。装备采购的核心是部队战斗力的供应链管理。要建立合格供应商资源库、供应商诚信档案, 实行“黑名单”制度。三要开展采购需求审计。开展多层次的集体调研论证、需求研判和需求审计, 要优化装备结构, 瞄准“高精尖”以锻造消防部队攻坚克难的“杀手锏”。四要加强采购科技支撑。装备采购审计的实质是质量审计。要建立和完善与主要领域的关键供应商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强政策引导, 形成优势资源向消防产业聚集、整合的机制, 推进重大消防装备国产化, 夯实消防部队战斗力生成的产业基础, 不断提升消防部队战斗力生成的科技贡献率。

摘要:如何预防和控制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物资采购审计中存在的风险, 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意义重大。大力开展“3E”绩效审计, 将绩效审计贯穿至装备采购全过程, 渗透到装备管理全寿命, 辐射到装备建设全方位, 有助于提升消防装备采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关键词:公安消防,装备采购,审计,重庆

参考文献

[1]张剑明.“十二五”我国消防发展重点问题研究, 公安消防部队调研文集 (第三辑) , 北京:公安部消防局, 2011

[2]彭兰香, 黄佶.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及启示[J], 财会月刊.2007 (5) :58-59

[3]马慧.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与控制[J], 会计之友, 2011 (33) :40-41

[4]程庆, 欧阳程.谈谈效益审计的概念和假设前提[J], 财会月刊, 2007, (5) , 60-61

[5]魏耀聪.对加强装备应急采购价格管理的思考[J], 军事经济研究.2007 (9) :38-40

[6]王燕.后勤装备采购价格评估机制建设初探[J], 军事经济研究.2010 (5) :43-44

[7]和淑棉.消防装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 时代经贸.2012 (15) :87-89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下一篇:小学基础作文开放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