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2024-05-04

中国软件业步入快速成长期(共7篇)

篇1:中国软件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中国软件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据媒体报道,今年中国软件产业在去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保持了大幅度的增长势头,今年一到六月中国软件产业共完成软件与系统集成收入5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完成软件出口额6亿美元,增长41%,创历史最好水平。另对中国软件市场所做的调查显示,在全球IT市场增长趋缓的情况下,中国软件市场即将由导入期进入快速成长期。从目前的种种表现来看,中国软件业几经发展终于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速成长期。

中国软件业崛起

从20世纪60年代研发操作系统开始,中国的软件业经过大浪淘沙、艰难跋涉,加上连续不断的市场扩张、新生力量的不断涌现,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体系,并走向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信息技术,特别是硬件设施的搭建,为软件产品与服务的应用普及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多年来软件市场的迅猛增长,形成了一定的存量市场,培育了广阔的增量空间,整个软件市场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时期。

市场需求快速扩张,软件产业蛋糕越做越大。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软件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势头,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底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已达550亿元左右;2001年,虽然受到全球IT产业波动和国内计算机硬件市场疲软的影响,全年的软件产业总额也达到796亿元,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1.6%。今年上半年,国产软件业更以它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成为信息产业经济运行中瞩目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国内软件产品已在ERP和财务管理软件、防杀毒软件、中文信息处理软件及部分行业应用领域占据优势。

软件企业逐步壮大,产业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根据2001年3月的调查统计,我国从事软件与服务业的企业超过10000家,其中具有自主软件研发能力的软件企业约5700家。中国软件企业已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并初步具备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

软件企业的人才队伍粗具规模,管理、运营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全国软件从业人员约40万人,其中专门从事软件技术工作的软件人员约25万人。此外,还有近30万人在社会各领域从事与计算机软件应用、研究与教学相关的工作。

与此同时,软件业的资本化程度快速提高,不仅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接口趋于畅通,同时,软件上市公司在我国股市高科技板块中扮演重要角色,软件产业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空间。

政府扶持与内需拉动为软件产业开拓巨大的市场空间

对于我国软件业来说,从零做起到如今在杀毒、财务管理里的领域异军突起,中国的软件业确实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在它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政府扶持以及内需市场的拉动成为了促其茁壮成长的重要因素。

政府扶持为软件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空间。2000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18号文件,从投融资、税收、技术、出口到收入分配机制、采购、软件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对软件产业给以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今后中国软件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软件企业、产业的规模快速成长;部分国产软件技术获得突破;软件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已逐步形成。

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软件业发展的助推器。我国高度重视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20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初步建成一个完整的应用与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了“抓应用、促发展”,“产用结合、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项目的陆续展开,中国软件市场需求,特别是应用软件市场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中国软件市场快速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内需的拉动。1999-2000年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拉动了整个计算机市场的高速增长;而中国又拥有强大的电子信息整机制造能力和消费市场。据了解,2000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额超过1200亿美元,整机的发展给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除此之外,在电信、银行、交通、消费类电子、数控机床、医疗、社保等行业和领域中,国内软件产品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相当数量的技术和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内需的拉动也将为软件产业开拓巨大的市场空间。

软件产业的发展为信息产业的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软件产业的高速增长,使其成为了继移动通信产品后又一

发展活跃的新型行业。它不但为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它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软件产业的高速增长使得其成为计算机市场新的增长点。产品结构的日趋软化,是中国计算机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市场软化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的拉动。据赛迪顾问统计,2002年上半年中国软件市场销售额为143.3亿元,同比增长23.6%。预计2002年全年计算机市场销售额为2941亿元,软件市场销售额约360亿元,软件市场份额将由2001年的11.4%上升到2002年的12.2%。赛迪顾问预测,2002-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将以21.3%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预计2005年将达到748亿元人民币。软件市场的快速成长将拉动IT技术的应用普及,拉动IT培训和资源外包等相关市场领域的孕育与发展。

目前,融合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大同趋势,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灵魂,更成为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元素。特别是越来越明显的行业性融合趋势更使软件拓展内涵、扩充领域,起到推动经济进步的杠杆作用。赛迪顾问研究数据表明,中国软件业平均每增长10%,直接或间接刺激经济活动总量增长17%,提供软件和其它辅助产业65579个就业机会,上

缴国家税收增长16.8%。软件业正加速向各种行业渗透,促进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孕育革新产品。

在新经济泡沫破灭的阴霾中仍能保持平稳的增长已使中国的软件业成为了众多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一抹亮色。然而当我们看到中国软件业高速成长的同时,还要正视其所面临的诸多掣肘,包括:国产软件占有率低、软件企业规模偏小竞争乏力、软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软件盗版仍然严重等等。因此,在当前舆论界各种赶超印度或印度威胁的言论声中,中国的软件业首先要做的是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把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当前产业发展的关键才是根本。(摘自通信信息报)

8月30日07时19分

篇2:中国软件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日前在上海举办的“银行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改革”的论坛上表示,通过对比数据发现,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构和中国非常的相似,德国和法国也比较相似,这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口结构的干扰造成的。“通过对这样的人口结构的了解得出这样的判断,中国和日本人口结构的唯一差别是我们比他们年轻30年,这是因为日本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的,而我们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日本从1990年开始经济出现持续的衰退,所以我推测,从人口红利,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和资本的供给来看,中国很可能从2020年开始步入长期的衰退。”

潘英丽认为,这意味着在2020年之前中国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实现劳动力与资本不足条件下的可持续增长;二是如何在人口老年化之前进行未老先富。目前人均收入与居民的人均财产都是在3000美元左右,而美国是中国的17倍和80倍。对此,潘英丽建议大力发展金融改革,通过金融市场把巨额储蓄转变为全社会的生产性投资。然后通过回报,让老百姓积累起应有的财富。(摘自:《广州日报》2008年7月29日)

篇3:中国汽车业快速步入春天

如同联想的教父柳传志所言,不知这个冬天是哈尔滨的冬天,还是北京的冬天,甚至有没有可能是北极的冬天。

但是令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冬天并不长。紧随而来的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可能很快进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全球著名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汽车市场虽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但200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增长率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增长率为11.12%。同时,在益普索(Ipsos)看来,2010年起,趁着全球经济回暖的机会,加上政府出台的鼓励政策,消费者消费信心的增强,中国乘用车市场将迎来新一波增长行情,并在2010年达到一个波峰状态。

益普索(Ipsos)利用大量资源,针对未来汽车销量预测建立了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结构分析模型,以帮助汽车企业更好地洞察未来,上述结论就是通过该模型分析得来。通过对宏观经济、购买力、能源及原材料、交通建设,这四项汽车市场的影响因素作为结构方程模型的潜变量。同时,对应每个潜变量,分别设置数目不等的观测变量作为指标。

汽车业在2008年的震荡下滑,绝大部分原因可以解释为宏观调控加上国际的经济动荡导致企业资金紧张,使得购车主体对未来产生一定的戒備心理,再加上预期收入迅速下降使许多潜在购买者延缓或者放弃了购车的打算。

在益普索(Ipsos)看来,这种不利影响已经慢慢消除,一是因为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有限,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出口行业,而中国汽车的出口业务起步较晚,在汽车行业收入中所占比例不高,因此汽车企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大。

二是因为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涵盖十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了新能源汽车鼓励措施、汽车下多、旧车置换、政府车辆采购、兼并重组和汽车信贷等。政府层面对汽车行业的重视以及台理的政策导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汽车消费。

综合各类影响因素,从2010年起,中国乘用车市场将迎来新一渡的行情增长,虽然此时的增长会因为基数的关系而无法达到2005-2007年的状态。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以8%至9%的年平均速度持续增长,人们财富增加后,自然对汽车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

自主烙印是未来反攻的通行证

回顾历史,伟大的变化都是在非常危急时期形成的。在经历痛苦后,有些人被淘汰,有些人经历磨难之后成为璀璨的明星。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懂得在危机中,寻找那些能够生存,并创造出能够跳跃和成长的最佳机会。对汽车企业而言,机会在哪里?

益普索(Ipsos)认为,短期内汽车产业政策将倾向加强汽车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建设。目前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缺乏的是自主品牌,没有自主品牌就没有核心竞争力,预计“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引导汽车企业集团确立自主品牌发展战略,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具体实施措施,预计可能会出台相关的扶持自主品牌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积极进行自主研发和拥有自主品牌的公司将从中受益。

同时,该政策也将促进汽车零配件的自主研发和零配件的重组整合。整车缺乏自主品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与之配套的关键零配件企业缺乏自主品牌,缺乏研究创新能力,难以与整车实现同步发展,一些合资整车厂的主要零配件均是进口或者外资企业在国内设厂进行配套。益普索(Ipsos)认为,“十一五”期间国家在鼓励整车厂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同样会对具有研发优势、自主品牌。规模优势的零配件公司进行政策倾斜。

用车成本成为购车的决定要素

锁定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建设的方向后,面临的下一个十字路口就是研发什么样的产品?“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鼓励发展节能技术产品,预计将出台相关的汽车产业消费政策,安全、节油、环保会成为所有汽车企业产品研发和用户消费的导向。

一方面在汽车供给上,汽车厂商应该在“十一五”期间选择战略转移,发展战略将向开发小排量、节能汽车转移,如上汽集团已表示将在微型车上有所发展,并表示将研究发展混合动力节能车;另一方面在需求上,预计将通过实施消费税、燃油税等政策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轿车。而随着消费心理的逐渐成熟,汽车消费将趋向于理性,用车成本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消费者考虑购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燃油费用只是汽车使用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停车费用、道路运行状况等汽车使用环节的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也同样直接和明显。

篇4:中国软件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一、软件谷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做法

软件谷组建几年来, 雨花人始终坚持把软件谷建设作为全区发展的大局, 坚定不移、心无旁骛地在国际国内一流园区比照中加快软件谷建设, 推动软件谷在国内外众多软件园区中迅速崭露头角, 2013年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同类软件园区前三强、总量规模可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相比肩, 2014年以1330亿元的业务收入占到全市40%的高份额。可以说, 软件谷的快速崛起, 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科学决策, 也与雨花台区举全区之力、心无旁骛发展软件谷的决心和勇气、智慧和担当密不可分。

1.突出以全新的思路理念为先导

理念一新天地宽。软件谷4 年多的发展史, 就是雨花台区首先在思路、理念上不断摒弃自我、突破自我, 最终超越自我的变革史。一是坚决摒弃传统做法,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软件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开发园区, 循传统的做法、过去的路子, 必将一事无成。为此, 在软件谷开发建设之初, 就坚决摒弃“卖地生财”“卖地收租”等不科学、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确立了“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和“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思路, 矢志走出一条自主、专业、科学、理性的园区发展之路。二是抓住园区建设根本, 更加突出公司的主体地位。运作园区必须建立强有力的运作平台。软件谷从正式运作起, 就组建了软件谷发展有限公司, 广泛参与并主导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载体建设、资产管理、招商引资、融资和服务等各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为软件谷真正从规划蓝图到落地壮大, 提供了坚强保证。三是始终保持奋发状态, 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对雨花而言, 开发建设软件谷是一个没有先例可循和参照模式的重大创新。雨花台区始终坚持把“转变理念、改进作风、提高标准、干事创业”作为对干部队伍的最基本要求, 在全区上下积极倡导“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算账、学会运作”和“科学地干、理性地干、负责地干、有效地干”, 激发了昂扬斗志和创业激情, 真正形成了真干事、真创业、真奋斗的良好氛围。

2.突出以全新的体制机制为保障

制度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最强大动力。“唯改革者进, 唯创新者强, 唯改革创新者胜”。在软件谷的组建和运行过程中, 雨花台区始终融入了改革精神和创新思想。一是理顺职责关系“增效能”。按照“小管委会、大公司”的改革思路, 转变建谷初期主要依靠管委会推进工作的模式, 明确管委会主要承担战略制定、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平台建设的职能, 软件谷发展公司主要承担园区开发、招商引资、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和风险投资等职能。通过职能及边界的有效切割, 确保软件谷管委会和发展公司各专所长、高效运转。二是完善组织架构“强公司”。坚持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入手, 不断健全和完善软件谷发展公司的决策管理机制和组织运行架构, 更加突出用制度管人、管钱、管物、管项目、管工程、管载体, 确保公司主导的所有项目实现质量最优、成本最低、建设速度最快, 确保公司健康、长远发展。软件谷发展公司已经与10 多家民营企业、风投机构合作, 成立各类子公司22家, 通过内生的“滚雪球”式发展, 今年软件谷发展公司累计形成有效资产近50 亿元。三是创新融资模式“添活力”。抓住园区建设亟须的资金命脉, 不断深化投融资体系改革, 依托软件谷发展公司等国有平台, 探索创新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项目融资、民间资本合作等新的融资方式, 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推动、依赖财政注资、依托平台负债贷款的投融资模式, 实现了资产覆盖贷款的良性循环, 为软件谷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3.突出以全新的运作模式为动力

运作, 是软件谷成功的奥妙所在。运作出效率、更出效益。软件谷通过构建“财政注资、运作项目、形成资产、覆盖贷款、良性循环”的全新公司运作模式, 真正把“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思路, 落实到了具体项目和具体载体上, 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强化企业化运作, 增强自主发展能力。2015年8月8日正式营业的楚翘城项目, 就是由软件谷发展公司通过土地招拍挂程序, 摘牌取得位于软件谷北园的A8 地块, 组织专业团队开展项目规划设计和营销策划的。该项目占地72 亩, 总建筑面积约17.6万平方米, 总投资成本9.5亿元, 于2014年6月底开始销售, 现已基本收回成本。剩余部分中, 还有7.3 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楼宇由软件谷发展公司自持, 资产达15 亿元以上, 即软件谷发展公司通过运作楚翘城项目, 不仅收获经济效益, 还赢得了产业发展。正在施工中的信息安全软件产业园, 实行“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分割出让、统一配套服务”的新模式, 既圆了谷内8 家企业的安家梦, 又最大化节约了用地, 软件谷发展公司还自持12万平方米楼宇、形成约6亿元有效资产, 每年固定收益可达3000 万元以上。二是强化市场化运作, 创新合作经营模式。大数据产业基地是南京首个以大数据发展和应用为主题的产业园区, 总建筑面积8.5 万平方米, 由软件谷发展公司与垠坤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作公司打造。2014年才启动园区装修和招商, 目前入园签约企业超过100 家, 招商率达到96.5%以上。预计到2016 年, 大数据产业基地将实现营业收入16 亿元以上, 税收1.6 亿元以上, 可吸纳大数据研发与应用核心人才5000 人就业。三是强化专业化运作,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软件谷创业创新城位于软件谷西园, 原址是工业物流原料城, 建设了46万平方米建筑, 但一直没有发挥作用。2012年, 由软件谷发展公司整体规划设计, 以产业园区的形式, 与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苏邦宁科技、深港产学研基地、南大软件学院等产业集聚性较强的企业、机构, 成立合作运营管理公司, 分别打造交通智慧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深港产学研基地和软件人才实训基地。目前, 入驻企业已经超过140 家, 园区整个面貌焕然一新。

4.突出以全新的服务体系为支撑

创业创新服务, 已经成为一个专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雨花台区始终坚持把提升创业创新服务水平, 作为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任务, 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和优质空间。一是切实提升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实际成效。坚持把企业和人才的需求作为第一任务, 整合各方资源, 着力在创业孵化、人才服务、公共技术、品牌推广、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等方面, 形成较为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总数已经超过30 个。软件谷最新推出的“UP开放日”, 就是科技创业项目与资本对接交流的平台, 让企业通过生动、直观的项目路演, 吸引和赢得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青睐”和支持, 切实解决企业成长面临的资金难题。二是大力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大数据产业技术论坛、创业者午餐会、银企地对接会、企业沙龙等活动, 培育了以Java咖啡、36 氪等为代表的创业服务平台, 受到园区企业和人才的热烈欢迎。特别是由《创业家》杂志社举办的创业家黑马大赛, 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创业创新型成长企业选拔大赛, 也是创业企业的成长平台、展示平台和交易平台, 由刘强东、周鸿祎等知名企业家担任导师, 在软件谷已经举办了两届, 并设立了全国首个创业家黑马成长孵化基地。三是着力培育本土企业的“参天大树”。园区长久的生命力, 既在于“移大树”, 更在于“育小苗”。从2012 年起, 软件谷就建立了自己的“高成长性企业种子库”, 每年选出10 家左右拥有关键技术、核心知识产权的高成长性本土企业进库, 强化政策、资金、人才、专业服务等全方位的立体扶持, 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企业跟进、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本土软件企业发展壮大之路。目前, 入库企业已经达到34 家。润和软件, 2012 年登陆创业板上市, 今年在收购联创智融后, 企业市值最高达到267 亿元, 已经连续2 年入选福布斯最具潜力中小企业榜单, 今年软件业务收入预计将超过10 亿元。软件谷还涌现出了诚迈科技、南水科技、华博创意等一批软件业务收入5 亿元左右的本土软件企业。

二、新形势下软件谷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站在“千亿级软件产业基地”的新起点上, 软件谷建设既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 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在发展机遇方面, 一是从国家战略看, 党中央在十八大后, 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和深化改革的纵深推进相辅相成, 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到“互联网+”行动计划、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南京地处国家多重战略的汇合叠加区域, 对接、利用好国家战略机遇, 亟须拓展经济成长新空间, 这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舞台。二是从经济形势看, 经济发展新常态催生出经济增速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增长动力变化的难得机遇, 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日渐成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 软件谷作为创新创业最活跃、前景最广阔的区域之一, 在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方面, 将展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三是从南京发展看, 南京已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既面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 又面临产业结构偏重、产业附加值不高、创新成果转化不够充分等深层次问题, 经济“由大变强”成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的首要任务。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大力激发科技创新力、增强产业竞争力、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进一步提升对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既是软件谷的优势和强点, 更是软件谷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

在困难挑战方面, 对标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等国际国内一流园区, 一是在产业融合上, 通讯软件、服务外包和信息服务等传统软件产品和软件开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具备持续发展潜力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互联网金融、智慧产业等优势还不明显。二是在自主创新上, 大部分中小软件企业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独立自主开发能力还不强, 缺少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特别是本土骨干软件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支撑产业发展和抵御国际产业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三是在运作模式上, 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还有待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尤其是市场规则下政府作用的发挥, 还要进一步专业化、精细化, 需要按照企业和人才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四是在体制机制上, 软件谷发展公司“扩容”速度快和行政化束缚明显、专业要素缺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亟须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提升公司化运作的水平, 增强软件谷可持续发展动力。五是在综合服务上, 虽然软件谷内各类公共服务平台较多, 但是门类还不尽齐全, 特别是各类投融资平台、金融网点和民营及外资风险投资的数量还比较少, 创业创新的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

三、全面推进软件谷建设发展的思考及对策

软件谷是南京打造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承载, 也是雨花台区加快经济转型、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新城区的强力引擎。推动软件谷建设, 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 按照“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思路, 着力抓好园区化定位、抓好专业化管理、抓好公司化运作。相信“坚持数年, 必有所成”, 软件谷一定能够在全市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完善战略布局增强驱动力

坚决按照全市打造“一谷两园”软件产业集聚区的部署和要求, 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多重发展战略, 全力推动软件谷发展壮大。一是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积极融入“五型经济”和南京信息港建设的规划部署, 继续坚持“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和“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思路, 在国际国内一流园区比照中, 把软件谷建设成为一流的“科技谷、创意谷、文化谷、生态谷”, 在加快推进南京信息港建设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二是进一步提升发展目标。按照“控股南京软件总量、引领江苏软件发展”的目标要求, 大力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持续高速增长, 不断提升对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确保到今年年底, 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650 亿元, 软件产业面积达到602.7万平方米, 软件从业人员达到17.8 万人, 软件企业达到765 家;到2020 年, 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4000 亿元, 软件产业面积达到900 万平方米, 软件从业人员达到40 万人, 软件企业达到1200 家。三是进一步拓展成长空间。充分认清软件谷仍处于艰苦创业特殊时期的阶段特征, 积极对上争取政策引导和扶持, 力争与全市四大国家开发区一并享受相关体制优势和政策优惠。强化对专业园区的规划打造, 在全市转型升级的大格局中, 着力打造信息安全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基地等若干个市级产业基地, 以“谷中园”“园中园”为主题楼宇等形式构建软件产业新的增长空间。

2.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 把握产业发展规律, 大力发展新兴软件产业, 加快推动软件主导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一是加快实施“双十”战略。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的目标, 大力发展通信软件、服务外包、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集成电路设计等十大信息技术前沿产业, 同时着力打造以上述产业为主体的十大专业园区, 切实形成“特色鲜明、相对集聚、多元发展”的良好产业格局。二是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按照“圈子化、全球化”目标, 在国内建立“政府平台圈”“企业圈”“商会圈”等, 在国际上继续拓宽渠道, 力争在美国硅谷、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地参与展会、举办推介会, 面向全球引进重点企业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努力发挥“引进一批人才、发展一批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催生一个经济增长点”的链式效应。三是加快本土企业培育。瞄准产业链高端, 进一步完善“高成长性企业种子库”, 对种子名单上的企业, 进一步强化政策、资金、人才、资源集聚, 在项目申报、人才引进、技术研发、融资担保、企业上市等方面给予倾斜, 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17 年, 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骨干本土软件企业50 家、10 亿元以上8家、50 亿元以上2 家, 真正培育出软件谷自己的“航母”和“巨舰”。

3.营造创意氛围强化吸引力

坚持把创业文化建设、创意氛围营造, 作为软件谷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着力培育“开放、包容、创新”的鲜明特质, 形成支撑软件谷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一是强化创业创新理念。不断深化与《创业家》杂志社等创业服务机构的合作, 引进“咖啡馆”“杂志社”“主题吧”等特色平台, 深入开展黑马训练营、大数据产业技术论坛、“互联创赢先锋沙龙”“UP开放日”等活动, 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吸引众多软件企业和人才纷至沓来、享受创业。二是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针对企业初创和成长中亟须的资金难题, 加强与IDG、联想投资、今日资本、北极光创投等境内外知名机构的深度合作, 适时成立创投公司, 用“四两”的政府基金撬动“千斤”的市场资金, 让谷内优质企业“成长无忧”。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大专项资金支持, 优先用于和保障软件谷申报项目。三是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积极落实南京相关激励政策规定, 引导园区内具有一定实力的软件企业开展前沿技术研发, 从软件产品加工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转型。加快引进和培育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积极跟进思杰研发中心、三星电子研发中心等项目落地, 鼓励行业间、企业间、区域间、国际间广泛开展技术研发合作, 完善端到端的研发产业链,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4.加快品质塑造扩大影响力

坚定践行“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思路, 通过科学运作土地、运作项目、运作资产, 实现国有资产的增持和增值, 推动软件谷建设迈上更加自主、专业、科学、理性的轨道。一是完善科学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财政注资、运作项目、形成资产、覆盖贷款、良性循环”的运作模式, 大力探索以软件谷发展公司为平台、以国有资本为引导、股权多元参与的混合所有制方式, 广泛吸纳民营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特别是通过着力打造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加快提高经营性项目收入占比, 改善经营现金流, 优化资产负债表, 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融资平台, 变“四处撒网”为“精挑细选”, 变“主动上门”为“双向互动”, 为实现软件谷可持续开发建设, 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把发展公司作为加快软件谷建设的最有力“推手”, 加快引入现代管理理念, 有效强化团队建设, 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真正用制度来管人、管钱、管物、管项目、管工程、管载体。按照“集团化”发展思路, 进一步健全软件谷发展公司参股、控股公司的管理体制机制, 探索将紫金 (雨花) 科创特区、软件谷创业创新城、大数据产业基地等特色园区作为经济运作的实际载体, 纳入公司统一管理, 全力推动软件谷发展公司做大做强。三是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切实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商学院、功能园区、产业基地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交流, 构建高效的全方位宣传平台, 通过项目对接、信息交流、专题推介等形式, 进一步提升软件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完善功能配套夯实亲和力

篇5:中国软件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2011年中国家电业将会呈现哪些新的走势和亮点?行业发展速度、市场竞争水平、企業竞争格局又将如何变化?企业又应该如何借助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构建品牌竞争力?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徐东生日前表示,近年来,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家电业蛋糕不断做大中所获取的份额越来越大。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在全球家电制造业中的地位得到了巩固,产品产量和份额稳居世界前列,家电出口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也在增加。在产品上,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推出一批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也推动了市场消费的升级换代。特别是最近两年间,家电产品的高端化发展特别明显,成为行业最大的亮点。当前,从企业的产品供应,到末端的市场需求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发展体系,建立起了对整个产品升级换代的发展体系,这是家电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

徐东生表示,中国家电企业想做大做强还要加强技术创新,在坚持既有的规模化制造优势前提下,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国内众多家电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满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市场和消费需求的一种手段。同时,还要持续实施品牌战略,建立从国际化、全国性、区域性的品牌企业梯队,构建中国家电企业的品牌价值新内涵。

篇6:中国软件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河南千里机械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河南千里”) , 就是原来的尉氏拖拉机厂, 最初建立于1994年, 是王秋立一手经营起来的非公有制有限责任公司。据公司市场部部长赵连喜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 河南千里建厂之初, 仅是一个十几人的手工作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如今已经成为开封市规模较大的企业, 而“千里牛”的品牌, 也已经声名远播, 闻名全国了。

同样是生产手扶拖拉机为主, 河南千里却走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在手扶拖拉机行业日益没落的今天, 其不但能够保持手扶拖拉机的行业优势, 而且, 还在纵向和横向上都有了发展, 河南千里正逐步向一个产业链集团发展。一位业内专家在谈到河南千里时说:“‘千里牛’不仅仅是一种产品, 而是一个产业链的品牌群。”

听起来很神奇, 业界甚至对“王秋立一个人塑造的神话”持有质疑。质疑是理所当然的, 一个民营企业, 完全依靠自身努力, 发展成为一个全国行业知名的大型企业, 背后存在太多疑问。记者也正是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 走进了河南千里这家如今拥有10.5万m2厂区的现代化生产企业。

靠服务打造出路

1996年10月, 河南千里开始批量生产手扶拖拉机, 年产量仅有几千台。这算是企业对市场的一次试水, 对于当时如日中天的手扶拖拉机行业来说, 想进入市场并占得一席之地, 是十分困难的。而河南千里依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性能上的优越性很快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在售后服务上的竭诚, 更是公司赢得用户的关键。”, 赵连喜郑重其事地告诉记者, 可见公司在服务环节的重视程度。

试水成功, 公司产品很快大量涌入市场, 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到2004年, 公司因业务需要, 成为了第一家搬入尉氏工业园的企业。同年, 公司实现手扶拖拉机、农机具和标准件等销售11万多台 (件) , 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2, 实现产值1.5亿元。

2005年公司产品销售接近20万台, 出口超过8万台。产品分布东北三省、中原和四川等十几个省市, 以及东南亚和南非等国际市场。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扩大, 给售后服务带来了不少隐患。公司决策层防微杜渐, 实行了科学化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并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这标志着公司向科学管理, 保证产品质量迈进了一步。

生产经营上的科学化, 为更有质量保证的“千里牛”售后服务减轻了压力。但质量并不是最终目的, “要让农民赚到钱”, 赵连喜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农机产品作业季节性较强, 集中作业是其最大的特点, 能否获得收益, 一年就看那关键的十几天。所以, 公司在售后服务上一直不遗余力。截至目前, 公司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点286个, 为市场上超过100万辆的“千里牛”提供及时可靠的服务。农忙季节, “三包”人员服务到田间地头;农闲时, 机手可以把机器开到服务点, 进行免费保养。

良好的品质和优秀的服务, 为“千里牛”迎来了一个个荣誉。2005年手扶拖拉机荣获“河南省优质产品”、“用户最喜爱的拖拉机产品”等荣誉称号;2006年9月, 又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2007年获得“农业机械全国用户满意品牌”的称号;2008年度产品被评为“河南省免检产品”。

荣誉仅仅是一种社会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 河南千里依靠服务打造了一条出路, 一条完美进入手扶拖拉机市场, 又顺利延伸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之路。

依创新蓄势待发

众所周知, 河南省尉氏县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 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 农机装备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现代化。而河南千里依靠雄厚的技术力量和高素质技术人才, 研制开发出了适合不同地区, 水、旱田间作业的多种规格拖拉机, 很快便形成了地域品牌。在某种程度上说, 河南千里推进了当地农业机械的产业化, 为推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装备保障。

纵观尉氏县的民营经济, 已经成为当地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成分, 以及该县重要的经济支撑。在尉氏县的“十一五”规划中, “工业强县、建市撤县”赫然其中, 要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是要发展产业, 而发展产业重中之重就是要发展工业。在发展地方工业上, 如河南千里这样的民营企业, 责任重大, 俨然成为了“实现工业强县战略目标”的中坚力量。

“而河南千里所做的, 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 勇于开拓创新,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做好企业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 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材料, 开发新产品, 追求可持续发展战略, 树立科学发展观, 才能肩负尉氏县经济发展主力军的重任。”这是许海峰提供资料上的一段话, 很长, 也很有道理。只有科技进步, 才能带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才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赢得主动。河南千里就是这样一步步从小到大,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成为农机工业中的企业典范。然而, 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企业创建初期, 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手工作坊, 面对良好的发展机制, 为了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公司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指导, 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 开发研制出了拥有自主品牌的拖拉机产品。通过投放市场, 积极走访, 看到了产品的市场前景和不同地区的需求, 做出了合理的产品结构调整。

随着科技进步和竞争环境的变化, 河南千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自主研发和高新技术吸收消化能力, 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主动权, 不断推出新产品、提供更加优质的售后服务, 逐步形成了以“千里牛”牌系列手扶拖拉机产品为主导, 其他配套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现已拥有“千里牛”牌手扶拖拉机、柴油机、大中型拖拉机和旋耕机等90多个品种规格。并获10多项国家专利, 产品采用国际标准, 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2005年, 公司根据多年生产农业机械的实际情况, 包括技术力量、管理经验、机械加工能力和销售网络等, 投资了6 000万元, 筹建一条年产1万台22.1~66.2 k W大中型拖拉机生产线。2007年底, 投资新上20.6~36.8 k W轮式拖拉机技改项目现已完成, 已于2008年初投放市场;58.8~73.5 k W拖拉机已通过国家级拖拉机技术检测和鉴定, 现已大批量生产, 并被选入《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

一个拥有800多人的企业, 各种技术人员超过100人, 再加上10多条现代化生产流水线, 基于创新为魂的发展理念, 企业正一步步迈入快速发展的渠道。

当记者提出要采访河南千里董事长后, 负责接待记者的市场部部长赵连喜拨通了他的电话, 向他讲述了记者的来意, 但被王秋立婉言拒绝了。而在记者采访的短短2个小时里, 赵更多的是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营销手段, 很少提及董事长王秋立的事迹。

然而, 记者是个好奇的人, 总不免想多打听一下这个“创造神话的人”。于是, 和赵谈起了王秋立的事。赵聊聊几言, 记者猎奇的心理并不能满足。几经辗转, 记者从公司办公室主任许海峰处得到了一份资料, 上面对王秋立的事迹稍有描述。

由于是民营企业, 王始终把坚持“诚信为本、守法经营”的经营理念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 从而企业连年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 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赞誉。在发展产业链上, 他的发展理念同样带动了一大批相关配套厂家。据资料所示, 洧川和朱曲的翻砂铸造厂、钢圈厂等一些企业, 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和河南千里的带动密不可分。

其实, 发展地方经济并不完全是一个民营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 而王一心承担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的精神, 让业界十分佩服, 这也为其塑造神话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篇7:中国软件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有分析师称, 第三方支付是对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崛起是必然趋势。

5月26日, 中国人民银行向国内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颁发了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 (以下简称“许可证”) 。第三方支付企业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在首批27家厂商名单中, “国字号”支付企业和众多实力强劲的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占据大部分, 其中财付通、支付宝等业内领军企业均顺利“获牌”。

随着许可证的下发, 这些企业将获准从事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支付业务。

法律手段明确资质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 许可证的颁发对于“获牌”企业是在资质上的一个认可, 是法律地位上的一个明确。

此前, 由于没有得到国家的资质认可, 有些行业的企业对支付企业的资质有比较强的质疑性。比如说保险、基金以及一些行政收费, 尤其是和政府行政部门相关的一些收费、支付业务, 上述行业更加注重对支付企业的资质认证。此次发牌会更好地促进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上述行业的发展。

她认为, 许可证的颁发还将带动新一轮的资本层面的合作与并购。

在线支付、移动支付以及预付费卡等企业一直十分关注第三方支付领域, 但是却迟迟没有涉足其中,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观察这些企业是否能够得到许可证。因为只有第三方支付企业拿到许可证, 他们的投资才会有保障。

“在牌照发放之后, 将会有一些新的资本注入到第三方支付行业中来。”据张萌介绍, 目前一些规模比较大且拿到许可证的支付企业在获得了更多的资本的注入之后, 有计划会对一些小型的支付企业进行收购、兼并等一系列动作。

不过, 她还表示, 从目前来看, 特别大型的公司之间的并购可能性不是特别强, 更多的还是偏向于想进入支付领域的企业直接收购支付厂商, 或者是已获得许可证的大型支付企业收购不可能获得许可证的中小支付企业。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 早在今年初, 上海市政府就明确表示, 鼓励大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并购或者收购小型公司。

支付行业崛起已成必然趋势

艾瑞咨询分析师程善宝表示, 第三方支付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存在一定关联性。但在整体上, 第三方支付体系与传统金融服务体系, 在主营业务、利润来源、主要服务对象和提供的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两个体系在发展意识、业务重点和利益诉求等多个方面并不存在冲突。

因此, 第三方支付是对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崛起是必然趋势。

此外, 双方的合作也从原有的网上支付, 逐步扩展到银行卡支付、收单服务和个人信贷等其他领域, 合作性、紧密性和依赖性正不断加强。而第三方支付企业在获得许可证后, 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 其业务创新和灵活服务将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的重要优势。

随着支付牌照的发放, 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有更多的业务发展空间, 同时也将促使更多的业务领域向支付行业开放。

程善宝认为, 许可证的发放, 将促进基金直销、保险、银行卡收单和物流等领域的开放, 将使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业务外延, 并在原有的数万亿元的基础上快速扩展至数十万亿元及以上。

随着数十倍以上的潜在市场规模的骤然开放, 庞大的市场接纳量将足以支撑整个第三方行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快速增长, 整个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

第三方支付市场尚未饱和

有数据显示, 2011年第一季度, 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了3650亿元人民币。第三方支付市场依然保持较高的市场集中率, 仅财付通、支付宝两家企业就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不过, 分析师张萌表示, 从目前各企业申请牌照的业务范围来看, 种类非常多, 单从互联网来看, 虽然其在2010年就超过了万亿级规模, 但与整个中国消费情况相比, 其实还只是非常小的一个部分。随着更多的传统企业逐渐互联网化, 与互联网结合更加密切, 以及他们对于资金流转效率的需求, 整个市场的盘子应该是非常大的。

现在支付市场上竞争比较激烈, 主要是因为各企业现阶段的业务模式比较单一, 可能存在的更多的是价格的竞争。但是, 随着许可证的陆续发放, 获得许可证的企业肯定会在成本、人力、投资等方面有一个更大的投入。这些企业未来的业务模式以及业务的扩展方向、扩展领域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腾讯在线支付部总经理刘颖麟告诉记者, 得到许可证后, 财付通将加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吸纳, 帮助更多的企业提高资金效率, 同时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多便捷的生活化服务。

据悉, 近期财付通将从三个大方向调整其自身业务:在生活服务方面, 财付通新的页面已经发布, 旨在强化对用户个人生活的服务, 并与拉卡拉合作线下充值业务;在金融业务合作伙伴方面, 财付通定制化服务将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价值, 而其拥有海量用户的第三方平台将成为基金公司与用户沟通的新渠道;在移动支付方面, 财付通将生活应用发展到手机客户端, 并将拓展应用场景, 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电信运营商仍有机会“获牌”

“怎么没有三大运营商?”通信圈很多人看了本次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7家企业获批名单后, 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由于看好手机支付的发展, 电信运营商成立支付公司的消息在今年屡见不鲜。

有机构预测, 在未来的一两年内, 我国8亿多手机用户将有半数用户通过手机完成各类支付业务, 电信运营商正加快支付业务的战略部署。

2月22日, 中国联通对外宣布成立支付公司, 并立即展开了规模超过百人的招聘, 岗位涉及系统开发、平台管理和产品拓展等职位。

2月24日, 中国电信在广东推出了基于握奇SIMpass技术的“天翼羊城通卡”, 用户可以透过“天翼羊城通卡”手机卡进行公交和便利店消费, 并实现空中充值功能。3月, 中国电信的支付公——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5月3日, 其启动了第一轮招聘。

与此同时, 中国移动也在筹划成立支付公司, 并正在申请上述许可证。此前, 中国移动宣布入股浦发银行以筹备第三方支付, 试图在手机支付上谋求话语权。

在此次落榜的名单中, 包括联动优势, 这让不少业界人士表示意外。该公司是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合资公司, 成立于2003年8月, 主要是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手机钱包”和“银信通”服务。

上一篇:安抚性慰问信范文下一篇:给物业职员的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