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培训

2024-05-05

种植技术培训(精选6篇)

篇1:种植技术培训

种植技术培训方案

一、培训背景

据了解从20xx年开始巴中市各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优势,按照“市场导向、反弹琵琶、高端切入”的思路,推进“巴药”产业规划、种植基地、园区建设和品种培育,促进了全市医药经济加快发展。三年多时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8万亩,新增种植基地面积18万亩,产值突破11亿元,增长200%。

按目前的形势,巴中还将进一步扩大“巴药”种植基地规模。这就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我培训中心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交大药学院与药品企业及专合组织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有专门从事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

的专家和讲师,能培养更多残疾人及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从事中药材种植工作,解决种植基地的人才需求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就业和创业困难,并促成《巴中市扶贫开发规划(20xx-20xx年)》的顺利开展。

二、培训对象

年龄在18一45周岁,巴中市各地区轻度残疾人士或贫困残疾人家庭中的健全人以及有培训愿望的社会人士。

三、培训目标

掌握种植行业新技术,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增加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自身收入,培养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优良品质。

四、招生培训计划

通过市残联系统向各县(区)残联综合服务中心下发招生简章,或媒体播出招生信息,由我方制定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使每一位有培训愿望的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成员能够接受一次或多次有效的实用技能培训,并能独立操作.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今年预计开设约10余个班次,每班人数在80-120人之间,全年共培训约1200-人。

五、培训内容

结合巴中实际地理环境特点,尤其是以新时期中药材种植新技术为培训重点并学习现阶段农村工作的政策、涉农法律法规等。内容如下:

1、目前巴中主要种植有通江银耳、金银花、桔梗等几十种名贵中药材。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银耳、金银花、桔梗、天麻、川明参、丹参、白芪等中药材种植培养技术以及良好农业规范的概念、基本操作内容与要求,中药材种植技术的`植物生理学基础、土壤学基础、田间管理的一般技术与措施,中药材的立体种植技术和生态农业模式,重点介绍肥料的种类和合理施肥技术。同时,分享综合各地丰产经验,介绍多种市场前景看好的常用中药材的种植技术。

2、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村工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信访条例》、农村基本法律知识等。

六、培训形式

短期脱产培训(理论学习+基地实习+个人实操),充分利用各教学资源,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培训工作。第一阶段主要采取辅导讲座、观看电教片、讨论交流等形式开展培训。

第二阶段组织全体学员赴巴中种养殖基地参观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七、培训时间和地点

1、培训时间:20xx年3月30日-20xx年12月

根据报名人员信息汇总结果,分级分班次统一参加培训。

2、培训地点:巴中市

理论培训地点就近安排,实践学习地点在巴中各种养殖基地。(具体开班地点暂定)

八、考试、毕业及颁证

参加此次培训人员每人需达到80%的到课率并通过考试合格后发由电子科大、西南交大分别核发的学业证书和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职业技能资格证》。

九、就业指导和安排

1、我中心发布毕业生求职信息给合作中药材种植基地,免费为学员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平台。

2、可由政府投资和办理相关证书,我们机构协助残疾人创业,提供创业方案,如协助残疾人选址、投资预算、风险评估等相关问题。

篇2:种植技术培训

摘 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因病虫害的发生、种植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水稻种植产量不高,对种植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从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水稻种植“三控”技术的优化等方面对优化水稻种植技术进行分析,以促进水稻增产增收,全面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进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水稻; 种植技术; 增产; 技术优化

众所周知,在农药、化肥的使用下,能够有效达到农作物增产的效果,水稻种植也不例外。然而,农药及化肥的使用会对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使用不当对水稻也会产生影响。因此,要不断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在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少的情况下来实现水稻的增产,达到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的目的,从而全面促进水稻种植业的良好发展。

1 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

所谓叶龄种植技术主要就是将水稻器官同伸规律作为依据,再结合水稻主茎叶片的实际生长进程来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不同时期下水稻生长的栽培技术以及水肥进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1]。水稻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与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高产生育指标,并在规范性技术体系之下,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达到种植效益增加的目的。

1.1 合理建立叶龄观察点 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在对该种植技术优化的初期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建立叶龄观察点[2]。叶龄观察点的建立主要根据水稻的茬口、品种以及其他实际因素分析,结合各项数据的差异性特点来建立不同的观察点,并在水稻新展开的叶子上标记相应的叶龄,以便于随时掌握水稻叶龄的变化动态,有利于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可以进行叶龄预报等,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合理改进种植技术 在开展叶龄种植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在遵循叶龄模式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对其技术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叶龄种植技术增产效益的作用[3]。从当前水稻叶龄种植技术实施的情况来分析,叶龄模式的使用以及推广,主要是按照当地的水稻实际生产条件、生态特点以及其他实际因素等为主,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而且这也是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改进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则,这样才能结合地区水稻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1.3 合理运用田间诊断技术 所谓田间诊断技术主要是对水稻的实际生长状况进行诊断,对一些存在不良影响的因素进行处理,降低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正常情况下,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水稻的生长会产生制约的情况,在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应合理运用田间诊断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对分蘖临界叶龄期及移栽叶龄期等进行田间诊断,同时还应注重抽穗期、拔节期的田间诊断,通过叶龄不同生长时期采取针对性的田间诊断技术,从而有效达到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目的。

2 水稻种植“三控”技术的优化

所谓水稻种植“三控”技术主要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控苗技术、控肥技术、控病虫技术,结合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以及三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目标。

2.1 控苗技术的优化 对水稻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是对水稻计划生育的优化,以优生优育提高水稻产量为主。在以往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效的分蘖,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肥料浪费,同时会造成水稻群体结构的恶化,引发病虫害、造成水稻倒伏等,严重影响水稻的种植产量。而通过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是对无效的分蘖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无效分蘖的数量,降低肥料浪费现象的发生。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从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数量等因素进行控制,充分将肥料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2.2 控肥技术的优化 控肥技术的实施主要是针对水稻氮肥的使用量进行控制,以往在氮肥施用过程中,认为氮肥施用量越大,就越能促进水稻的生长达到增产增长,其实不然,如果氮肥施用量过大,就会造成无效分蘖过多,水稻的成穗率偏低,同时也会引起更多的病虫害,增加了水稻农药的使用量,致使水稻的产量不高,氮肥的利用率偏低。而控肥技术的优化,主要是站在氮肥利用率最大化的角度上来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打破以往氮肥的实施方式,在水稻生长前期要施加少量的氮肥,在对水稻实施控苗技术之后,将无效的分蘖处理掉,于水稻生长的中后期适当增加氮肥的使用量,从而大大提升氮肥的利用率,而且在实施控肥技术以来,不仅可以减少水稻种植氮肥的投入成本,同时还能达到水稻种植增产的效果,最终达到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

篇3:种植技术培训

为了有效解决全球所面临的粮食安全和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困境, 如何实现水稻的高产效益就成为我们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难题。虽然诸多的稻区都先后开始实施高产品种大面积种植和与其配套的高化肥、高农药投入的高产措施, 但是, 由于农药以及化肥的增施, 导致稻区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农作物也开始频繁遭受这样或者那样的病虫侵害。由此可见, 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进而真正实现水稻种植效益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 有以下几种种植技术在提升水稻种植效益方面有着较为良好的效果。

2.1 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

水稻叶龄栽培技术就是指以水稻器官的同伸规律为有力依托, 根据水稻主茎叶片的实际生育进程, 来确定水稻的生育时期及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和肥水管理“促”“挖”措施。它是一种新型的水稻栽培理论。

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 其高产生育指标更加数量化, 技术体系也更加规范化。如果能够将其大面积应用到实际的水稻种植中去, 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也能够增强水稻的种植效益。

在采用叶龄优化技术种植水稻时, 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 建立叶龄观察点, 以便更好地掌握叶龄的进程。这是应用叶龄水稻种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就是说要根据品种和茬口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差异, 设立不同的观察点, 且在新展开的稻叶上标记叶龄, 准确掌握叶龄的最新变化动态, 进行叶龄预报。

其次, 遵循叶龄模式的基本原理, 不断改进相关技术。叶龄模式的使用与推广要以当地的实际水稻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特点等, 进行相关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只有这样,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水稻种植效益的全面提升。

再次, 尽快建立适用当地叶龄模式栽培技术体系。叶龄模式的应用必须与当地的实际状况相符, 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实现水稻种植技术的规范化、指标化和数量化。为此, 一定要了解并准确掌握当地主栽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群体建成特点以及各阶段的生长指标, 再结合当地的水稻丰产经验, 应用叶龄模式原理, 建立起以叶龄进程为指标, 高产群体建成为中心, 综合配套组装各单项技术的栽培技术体系, 并尽量使各项技术在实施程度及时间上有量化的标准。

第四, 熟练掌握与应用叶龄模式田间诊断技术。在水稻的实际生长过程中, 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各种影响。为此, 在应用叶龄模式的过程中, 务必要分别于移栽、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拔节及抽穗期进行田间诊断,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夺取高产。

2.2 水稻种植的“三控”技术

所谓水稻种植中的“三控”技术, 就是指控肥、控苗和控病虫。关于三控技术的原理, 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分析:

关于控肥, 就是说要控制水稻氮肥的施用量, 提高水稻的产量。这看起来似乎是互相矛盾的, 但实则不然, 其主要原理就在于肥料利用率的提升。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中, 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主要问题是氮肥的施用量过大, 但利用率却相对偏低, 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 病虫害多、农药用量大, 以及攻高产易倒伏、产量不高不稳等。水稻种植中的控肥技术也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提出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就是将水稻生长前期的施氮比例大幅度降低, 适当提升水稻生长中期和后期的氮肥施用比例, 这样氮肥的利用率就会大大提升, 可以由传统技术下的小于30%提升到40%甚至40%以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控肥”技术中氮肥的施用量下降了, 但由于实际的利用率提升了, 所以水稻吸收的氮肥非但没有减少, 反而还会增加。

关于控苗, 就是要尽快实现水稻中的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中, 有很多无效的分蘖, 这些不仅会浪费肥料, 同时也会导致水稻群体结构的恶化, 甚至可以说是水稻倒伏和病虫害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 要想实现水稻种植的高收益, 就必须要减少无效分蘖。具体做法就是:尽量减少对天气的依赖, 采取以控氮为主的无效分蘖控制策略, 即施肥的时间、施肥的种类、施肥的数量等因素都是可控制的。

关于控病虫, 就是要走“增加茎粗”和“缩短基部节间、拉长中上部节间”的技术路线, 这样, 就可以较好地解决高产条件下的倒伏问题, 协调了高产与抗倒的矛盾。“采用‘三控’技术的水稻基部节间又短又粗, 基部节间比传统技术缩短20%以上, 这样就不容易倒了。”至于“控病虫”, 则通过控制无效分蘖、增加群体通透性来实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 实现水稻种植技术规范化和科学化对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为此, 我们一定要不断革新水稻种植观念, 大胆创新, 不断优化现有的水稻种植技术。但是, 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一定要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条件, 不要盲目照搬他处的经验和做法, 否则, 会大大影响实际的水稻种植效果。

摘要:水稻种植要想获取良好的收益, 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优化水稻种植的技术, 尽快实现水稻种植技术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正是基于水稻种植技术的这种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以“水稻种植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希望能就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进而真正实现水稻种植效益的增强提出一定的建议, 为大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成宜, 李开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18) :105.

[2]冯虎林, 邵保元.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12, (16) :5-6.

篇4:特色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纪实

制定培训计划,组建师资队伍

为了确保培训项目的落实,街道办发文,成立由街道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副主任为组长,农村成人学校校长、朱门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成校校长、朱门社区主任挂帅的培训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一系列管理制度。

学校组建了一支以教材编写专家组为班底的核心师资队伍,聘请金陵科技学院毕兆东教授和社区农业主任王寿荣作为兼职技术教员,成立了一支既符合学历和专业要求,又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厚实的实践经验的校级讲师团,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大大提升了菜农的种菜技能和综合素质。

面向培训对象,充实培训内容

由于培训对象侧重基层,除了社区农业主任和少数技术人员外,有90%是直接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菜农,讲师团结合学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术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指导性、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培训计划,教材编写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真正将技术送到最需要的农民手中。

培训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社区300多亩春季大棚茬口生产中,番茄、黄瓜和辣椒的生产面积占到70%左右。从2011年开始,聘请市区级专家技术人员对春季大棚相应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校级讲师团成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将种植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时间紧贴农时。比如,大棚番茄、黄瓜的播种期一般在二月底至三月底,培训就选择在2月中下旬,使农民在生产前就可以受到系统的培训,并向农户发放培训资料,巩固培训成果,将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生产中去,减少了遗忘,提高了培训效果。在蔬菜换季时,聘请市讲师团毕教授开设换季蔬菜种植技术的讲座,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完善培训过程,满足群众需求

由于土地征收后,许多农民转为菜农,他们亟需技术,更缺乏领头雁。我们实施了“三培双带”工程,即,强化对大户、示范户、辐射户的培训,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户带动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以“传帮带”的形式,吸纳众多菜农参与培训,培养技术骨干和带头人。培训组成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研,了解菜农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求得在培训内容、方法上满足他们的愿望,提高培训的实效。

江宁区五朵金花之一的朱门农家,其餐饮业主蔬菜需求主要以自产为主,对他们的培训,力求做到采购蔬菜不出户,且彰显农家蔬菜特色。因此,在培训中要注重培训与试验、示范相结合,除了技术培训外,成人学校安排了4个大棚番茄、黄瓜高产高效示范点,并在播种、定植、开花坐果、果实膨大、采收贮存等关键时期组织农民进行技术观摩,巩固培训效果。另外,建立了2个试验点,开展适宜品种、适宜播期、适宜密度等试验工作,进行技术总结和探索,实现试验、示范、观摩培训的有机结合。

促进培训实效,提高农户收益

项目培训促进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业化、市场化,带动了一部分农民从事运输、加工、营销、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地方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蔬菜基地完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各类绿色蔬菜有效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对优质、营养、安全蔬菜的需求,蔬菜平价超市的开张,提升了本社区蔬菜的自给率,尤其是淡季供应,有效抑制蔬菜价格的涨幅。随着种植规模扩大,销售渠道还会延伸,辐射到周边蔬菜市场供应,满足更大市场需求。

两年里,我们不断推广新品种,以“干着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理念开展推广工作,推广的品种有:苏椒、杭椒等辣椒系列;765—茄子;苏青4号丝瓜;反季节蔬菜西红柿、新品种黄瓜、豇豆等。这些新品种产量高,西红柿亩产高达5000公斤以上,辣椒亩产超过1500公斤。去年冬春早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茄子、辣椒、瓜类、豆类产品比常规露地蔬菜提前上市一个月左右,而且去年四五月间蔬菜价格一路走高,给菜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挽回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不断植入新技术,如“大棚+小拱棚”冬季育苗技信,便捷、有效、省时、省力;多品种蔬菜套种技术,节省了土地资源;马铃薯免耕栽培模式运用,既解决了秋季稻草秸秆的有效利用,节约种植成本,还提高了种植效益,据测算,正常情况下马铃薯种植的效益是常规麦油的4—6倍,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种植效益的最大化。讲师团的毕教授还两次为菜农讲解如何防治病虫害,并深入现场察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训后,学员们普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三名典型学员为例:培训前,种菜大户唐金喜种植面积145亩,特色蔬菜有豇豆、茄子、丝瓜、黄瓜等,2010年,保本略亏;培训后的2011年,每亩净增500元左右,纯收入增加72500元;培训后的2012年,每亩估计增收700元左右,纯收入将增加101000元。虽然利润不多,但每年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示范户方家明,种植面积6亩,主要特色是育苗、蒿子,培训前的2010年,保本微利,每亩纯收入6000元,3亩共18000元;2011年,通过培训,降低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7000元左右,3亩共21000元;2012年,扩大种植面积至6亩,通过培训,再降生产成本,并且营销出路开阔,减少了零售时间,降低了营销成本,每亩纯收入8000元左右,6亩共收入40000多元。辐射户汪忠友,荷花社区人,种植面积2亩,特色有西红柿、辣椒和花菜,培训前,毛收入5万元,净收入3万元,共需180个工日;2011年,通过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只需150工日,毛收入6万元,净收入4万元;2012年,培训后,再减用工人次,只须130工日左右,毛收入6万多元,净收入约4.5万元。

思考和展望

培训期间,我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对培训学员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台风海葵的肆虐不仅给种菜大户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引发了各种矛盾,给我们的培训工作带来了强大阻力。因此,我们决定,由区人大代表、成校校长组成的调研组再次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探其根源,寻找症疾,梳理矛盾,提出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递交社区和街道,力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培训项目推向新的节点,真正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5:葡萄种植技术培训总结

2014年8月18日至8月29日,我参加了在×××学院举办的2014年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班。在两周的培训学习时间里,经过德国专家Arnold对酿酒葡萄种植技术知识详细讲授,我受益匪浅,更加深切理解与感受这次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感悟颇深。

这次培训学习虽然只有两周时间,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在这短短的十多天中深刻体会国外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同时,让我意识到培训学习是提升的前奏,也是方法的经验交流,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与进步,让我收获不小。

首先,收获了技术技巧。通过这次培训,我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维,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与技术的水平。我毕业至今已有5年,并在工作中已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也参加过各类培训讲座,但技术能力还停留在以往的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在这次培训中,通过德国专家Arnold事无巨细地讲解关于葡萄种植的方方面面,让我领略到德国人严谨执着的工作态度、自信朴实的工作作风。

其次,收获了自信。×××具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老百姓对葡萄酒的需求越来越大,酿酒葡萄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老百姓把目光放在如何酿酒方面,而忽略对酿酒葡萄种植技术的认识。因此,我相信,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人们对酿酒葡萄的认识会慢慢加深、会更加热爱种植葡萄、会更加领会葡萄酒的魅力,同时促进酿酒葡萄种植技术的进步。

再次,收获了活力和激情。充实的培训课程、丰富的教学内容、开放的相互讨论、放松的学习心情,让在座的每一位学员每天都能充满活力和激情。

最后,收获了友谊。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认识来自其他地区的同仁们。我们怀着对葡萄酒的喜爱和对酿酒葡萄种植技术的兴趣,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相互分享,一同度过难忘的相聚时光。

篇6:农业种植培训技术心得

近几年,全国发展温室种植的规模大面积增加,温室大棚种植已成为主流,但传统的种植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现在是技术当道的年代,谁掌握了农业技术谁就拥有了开掘第一桶金的钥匙。然而,通过乔老师几天的培训讲解,使我们逐渐拥有了这把钥匙。

在这次培训中,乔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本地蔬菜的栽培品种和主推技术,重点对设施蔬菜的施肥,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处理措施进行了培训。并且对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对蔬菜栽培中的选种,消毒浸种,催芽,播种和育苗措施,田间管理等做出了科学化的分析讲解,强调了在病虫害防治上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们掌握了一些蔬菜种植实用技术,提高了大家的蔬菜种植水平,为蔬菜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学习压力下一篇:家长会期末班主任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