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研究报告

2024-05-11

投资研究报告(共8篇)

篇1:投资研究报告

关于财务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的研究报告

会计135

陈潜

2013010890

战略投资者是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与发行人具有合作关系或合作意向和潜力并愿意按照发行人配售要求与发行人签署战略投资配售协议的法人,是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我国在新股发行中引入战略投资者,允许战略投资者在发行人发行新股中参与申购。主承销商负责确定一般法人投资者,每一发行人都在股票发行公告中给予其战略投资者一个明确细化的界定。

战略投资者,具体来讲战略投资者就是指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优势,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拓展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致力于长期投资合作,谋求获得长期利益回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

财务投资者是相对于战略投资者而言的。以获利为目的,通过投资行为取得经济上的回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套现。财务投资者更注重短期的获利,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则不怎么关心。而战略投资者试图从企业的长远发展中获利,投资期限一般比较长,在投资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

财务投资者更注重直接的、短期的利益,相对于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的小范围、大额度,激发了机构投资者天然的调研、开发能力。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公司价值发现的过程。参与认购的财务投资者深入公司一线调研,像投资银行一样进行数据分析,对公司治理、发展战略提出建议,挖掘上市公司价值;通过市场化的认购程序和规则,再把价值反映到发行价格中,即向凡是表达过申购意向的机构询价,最终形成的发行价格是由众多机构投资者根据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集合判断、参与竞购形成的。对于纯粹的财务投资者,这样的认购程序和规则更有利于保证价格的市场化。

国内引进战略投资比较成功的案例是中国银行上市之前引入了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及淡马锡(Temesak)的30亿美金战略投资,而相对失败的案例是新加坡航空公司战略投资东方航空公司失败。对于中国银行而言,其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就必须要进行改制并且尽快上市,否则其很难在中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之后面对国际顶级银行的挑战。因此分拆其不良贷款业务仅仅是其摆脱历史问题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引入战略投资来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且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在众多竞争者之中,苏格兰皇家银行及淡马锡脱颖而出以30亿美元购得中国银行10%的股权。从简单的财务推算上看,中国银行引资结束之后的整体估值水平大约为300亿美元。根据2008年9月17日最新的股价显示,中国银行的市值在如今低迷的市场环境之下其市值大约为1100亿美元,也就是说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淡马锡在中国银行这笔买卖上面至少有着3.5倍的投资回报,而其绝对回报进而将是令人惊讶的110亿美元,如果这两家公司继续持有中行的股票,也许未来的收益会更高。我不知道当时中国银行是谁做了这么一个愚蠢的决定将中行定价定的如此之低,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国有资产流失!当然了,我们不排除中国银行因此从RBS及Temesak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国际经验,提升了其管理水平,但是其付出的代价也是惊人的。当然了新航参股东航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东航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其任何重大信息必须向公众批露的特性导致了股民的强烈反对,加上中国国航从中抬杠导致该笔传略投资或收购流产。

也许上面谈到的案子都是国家相对比较垄断的行业,而对于中国的中小私营企业而言,其在选择战略投资或者财务投资的时候最好要想的比较清楚。我的看法是如果企业还处于初创期,资金对于公司来说其实就是最大的战略价值,这个时候最好选择纯粹的财务投资人。因为财务投资人相对觉此比较容易,资金到位比较快。相比而言战略投资因为是公司制决策,其决策程序和周期相对较长,而且往往战略投资人都是海外投资人,最终因为外部市场原因放弃投资也是常有的事情,这对于一个初创的企业来说是有非常大的风险的。如果该企业处于成长期或者相对成熟的阶段,现金流并不是那么紧张的时候,引进战略投资或许是个不错的决定。一方面战略投资人给被投资公司带来的管理方式和经验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即使引资不成,公司的日常业务也将处于一个相对正常的状况而不受太大影响,而且也可以向战略投资人要一个更高的价钱。

如果可以的话,公司也可以考虑让一个财务投资人和一个战略投资人一起进入公司,这样无论是从资金还是从管理水平上面,公司将都会获得较大的支持,同时也可以相对削弱任何一方投资人对于公司的实际控制力度。但往往这种操作手法需要对于财务投资人和战略投资人的习性非常了解,不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很难做成该类交易。

财务投资人一般很少愿意接受创始人套现一部分,除非是买断非核心管理层的公司原始股份。他们一般希望所有投入的资金全部进入公司进行运营,更希望管理团队能够将其奋斗目标和投资人完全一致,而不是管理团队借此机会赚了投资人的钱。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战略投资人更多的是从战略角度来评估目标公司,其目的是为了锁定目标客户,只要其能够获得目标公司一定数额的股份比例,而其股份的来源可以是相对弹性的,也就是既可以是发的新股,也可以购买管理团队的原始股份,但是通常其不会完全买断管理团队的股份,而会保持一部分以便锁定管理层继续留在公司以便未来创造更好的效益。

篇2:投资研究报告

基本面分析:

ROE=净利润/所有者权益=(453,480,117.98×4/3)/5,593,028,257.59×100%≈8.46% 预计不分红:

可持续增长率(g)=ROE×留存率=8.42%

市盈率=8.50%

根据国外经验正常市盈率一般在20几,因此当前股价被低估

每股现金流量(CFPS)=0.8400(元)

说明现代投资的EPS属于一般质量的盈余

毛利润率=毛收益/净销售额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净销售额

≈66.42%>15%

由于毛利润率>15%所以,现代投资业绩良好

营运利润率=51.43%

ROA=净利润/总资产=(453,480,117.98×4/3)/7,754,175,586.81 =7.79% ROE=净利润/股东权益=(453,480,117.98×4/3)/5,593,028,257.59≈8.46% 从以上看现代投资的业绩不是很理想

现代投资(000900)2012年1-9月每股收益0.76元,每股净资产9.33元,净资产收益率

8.46%,营业收入116887.52万元,同比减少18.97%%,净利润45317.55万元,同比减少24.77%。

对2012经营业绩的预计。

篇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壁垒研究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不仅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不断增加, 覆盖的行业和地区也更加广泛。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 截至2013年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蝉联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累计净额 (存量) 达6604.8亿美元, 较上年排名前进两位, 位居全球第11位。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看, 2013年中国1.53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 (境) 外设立2.5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 (地区) 。从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看, 截至2013年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 五大行业累计投资存量达5486亿美元, 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83%, 当年流量占比也超过八成。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遭遇的投资壁垒特点

自2003年中国有关权威部门发布年度数据以来,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实现连续11年增长, 2002年至2013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9.8%。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每年流量存量的不断增多, 以及覆盖行业以及国家地区的不断增广,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遭遇的投资壁垒也日益增多。

(一)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遭遇壁垒的总量仍处于高位

根据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统计数据, 2005年到2014上半年,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因遭受投资壁垒而受阻的案例总计发生了130起, 其中2005-2011年数量不断增加, 近两年有所回落, 但仍然处于高位。其中2005年、2006年分别为1起和9起, 2007年以后快速增长, 2007年为11起, 2008年为15起, 到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2起, 2012年后有所回落, 但仍然处于高频发状态, 其中2012年和2013年分别达到16起和14起, 2014年上半年年达到8起。2008到2011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 欧美经济衰退, 中国经济稳健发展, 大量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 欧美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 使得这段时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遭遇的投资壁垒不断上升。

(二) 我国企业遭遇海外投资壁垒呈现区域和行业特点

根据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统计数据, 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企业遭遇海外投资壁垒的高发地带, 其中又以澳大利亚最为突出。2005年到2014上半年期间, 我国企业1亿美元以上对外直接投资因遭遇投资壁垒而失败的案例, 对澳大利亚为21起, 对欧盟为16起, 对美国为19起, 占我国遭遇对外直接投资壁垒案例总数的46%。同时,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14个行业。在上述行业中, 我国企业在以矿产和能源为代表的采矿业领域遭受投资壁垒的情况最为严重, 2005~2014上半年, 能源类对外直接投资遭遇投资壁垒39次, 矿产类对外直接投资遭遇投资壁垒38次, 两者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遭遇投资壁垒案例的59%。

(三) 东道国政府更易对国有企业设置投资壁垒

从参与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规模来看,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仍是大型国有企业。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 2013年末, 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434亿美元存量中, 国有企业占55.2%, 非国有企业占比44.8%, 较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2013年,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927.4亿美元, 其中国有企业占43.9%, 有限责任公司占42.2%, 股份有限公司占6.2%, 股份合作企业占2.2%, 私营企业占2%, 外商投资企业占1.3%, 其他占2.2%。可见国有企业仍然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然而, 在国有企业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 东道国政府更倾向于将投资行为看作是政治化行为而非商业化行为, 于是往往以影响国家安全等原因为由对投资活动进行否决。2009年, 中国铝业第二次注资澳大利亚力拓集团股份时, 因为中铝的国有背景身份, 使得澳大利亚方面认为这是带有政治性目的的占有澳方核心资源, 最终在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审查拖延下最终失败。

(四) 东道国政府审查更加注重投资方的社会责任和利益分享承诺

安南在2000年任职联合国秘书长时, 首次提出了“全球契约”的概念, 号召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 遵守国际行为准则, 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公益, 从而承担相应企业社会责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外国投资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承诺成为了东道国政府在审查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时重要的考量指标, 例如改善当地医疗, 提高当地就业, 保护当地环境等。另外, 东道国政府审查非常注重当地企业与投资企业的利益分享, 因此也就更加偏好外国企业合资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在独资的方式下, 东道国当地企业无法分享外商独资企业的收益, 同时也可能引进消化吸收投资国先进技术。因此, 相比于强调利益分享的合资形式, 东道国政策更容易对独资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设置壁垒。

三、结语

篇4:投资研究报告

本月首轮募集完成基金数量下降明显,仅有3支,环比下降25.0%(见图1)。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大陆成为部分外资投资机构的避风港。蓝橡资本在剥离了对美的银行业务后,本月与西安美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蓝橡长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投资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内的民用航天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航天创意产业等。同时亦有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将北京增设为全球第四大办公室,战略调整趋势明显 (见图1)。

本月仅1支基金募集完成,基金募集难度倍增

2008年7月以来,中国市场募集完成基金数量、规模波动下降,本月降至历史低位。

本月仅有1支基金完成募集,环比减少80.0%;募资规模2.5亿美元,环比减少75.7%(见图2)。

首轮募集和募集完成基金数量不同程度下降反映出基金募集市场形势变化。市场已由卖方市场(GP相对强势)转为买方市场(LP相对强势),基金募集难度上升。基金募集难度加大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证券市场指数大幅下跌,LP阵营分化,部分LP对于投资前景丧失信心因而放弃对基金的投资;第二,金融机构受限于配置比例,无法追加投资。金融机构高流动性资产缩水导致低流动性的股权类投资超出配额,因而无法继续投资该领域基金1 (见图2) 。

政府背景基金数量占据基金募集市场半壁江山

自2008年7月以来开始募集基金数量逐步上升,但是开始募集基金平均目标规模缩水。

本月开始募集基金数量6支,环比上升20.0%;目标募资规模为6.04亿美元,环比下降81.6%;平均目标规模为1.01亿美元,环比下降84.6%,与8月份相比下降19.1%。

篇5:投资完成情况及XX投资计划报告

12013投资完成情况及2014投资计划

报告模板

一、2013年投资总体完成情况

(一)201X年投资总体完成情况

201X年我公司(企业)完成投资XXX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XXXX万元, 占比XX.XX%;股权产权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

(二)投资结构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按投资方向分,主业XXX万元,占比XX.XX%,非主业XXX万元,占比XX.XX%。按项目阶段分,新开工项目XXX万元,占比XX.XX%;续建项目XXX万元,占比XX.XX%。到位资金XXX万元,按资金来源分,自有资金XXX万元,占比XX.XX%;贷款XXX万元,占比XX.XX%,其它XXX万元,占比XX.XX%。固定资产投资中,境内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境外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

2.股权产权投资

股权产权投资按投资方向分,主业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非主业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按资金来源分,自有资金XXX万元,占比XX.XX%,贷款XXX万元,占比XX.XX%,其它XXX万元,占比XX.XX%。股权产权投资中,境内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境外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

(三)主要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包括主要投资项目的投资完成情况、形象进度等)

(四)实际完成和投资计划比较分析

实际完成投资额与计划相比有所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

1.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相比计划有所增加(或减少),原因如下:

(1)……

(2)……

……

2.股权(产权)投资

股权(产权)投资完成额相比计划有所增加(或减少),原因如下:

(1)……

(2)……

……

(五)投资特点分析

1.投资行业(包括专业、产品等,下同)特点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中,电力项目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交通项目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建材项目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矿产项目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房地产项目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技术升级改造XXX万元,占比XX.XX%;小型基建项目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设备购置XXX万元,占比XX.XX%。

股权产权投资中,电力行业XXX万元,占比XX.XX%;交通行业XXX万元,占比XX.XX% ;建材行业XXX万元,占比XX.XX%;民用爆破行业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建筑业XXX 万元,占比XX.XX%;服务业XXX万元,占比XX.XX%;保险、证券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机械装备XXX万元,占比XX.XX%。

(2)主要行业投资特点

对主要行业投资的特点进行分析。

2.投资总体特点分析

从总体上概括描述本单位全年全部投资完成情况和投资管理工作的突出特点。

(六)非主业投资情况分析(包括非主业投资的原因、规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

二、2013年投资效果分析

(一)2013年投资对企业经营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结合投资项目分析2013年投资对本企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三)结合投资项目分析2013年投资对本企业主业发展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四)结合投资项目分析2013年投资对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五)结合投资项目分析2013年投资对本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促进作用。

(六)境外投资项目的效果及对本企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三、201X年投资监管情况

(一)投资风险控制。

1.投资资金落实及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变化情况。

2.对政策调整等外部因素变化的应对情况。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管情况。

1.投资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2.项目执行监管情况。

3.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和竣工决算情况。

(三)项目后评价工作情况。

(四)境外项目管理。

(五)投资管理经验总结。

四、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1:

项目2:

……

五、2013年投资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

(一)问题

(二)建议

六、2014年投资工作安排及措施

(一)2014年投资计划(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与股权、产权投资)的总体情况及结构分析。

1.总体情况

2014年我公司(企业)投资计划预计XXX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XXXX万元, 占比XX.XX%;股权产权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

2.结构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按投资方向分,主业XXX万元,占比XX.XX%,非主业XXX万元,占比XX.XX%。按项目阶段分,新开工项目XXX万元,占比XX.XX%;续建项目XXX万元,占比XX.XX%。到位资金XXX万元,按资金来源分,自有资金XXX万元,占比XX.XX%;贷款XXX万元,占比XX.XX%,其它XXX万元,占比XX.XX%。固定资产投资中,境内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境外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

2.股权产权投资

股权产权投资按投资方向分,主业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非主业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按资金来源分,自有资金XXX万元,占比XX.XX%,贷款XXX万元,占比XX.XX%,其它XXX万元,占比XX.XX%。股权产权投资中,境内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境外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

(二)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外部环境变化,本企业拟在投资管理方面将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1.下投资工作面临的形势预测和环境分析

篇6:股票投资研究报告

《股票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主要从产业宏观发展研究分析,从产业现状、中外市场、企业竞争、产业链运行、技术水平、产业前景等角度对股票产业的发展进行细致研究,并对产业的投资价值、投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最终对投资者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

报告是基于君略产业研究院对股票行业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商部门、海关、行业协会等官方权威数据,由君略产业研究院专家团队共同完成。

【目录】

第一章 股票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股票定位与主要产品

一、产业定义

二、产品分类

第二节 股票产业发展沿革与生命周期分析

第三节 股票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章 全球股票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主要国家产业政策分析

第二节 市场竞争格局与特点

第三节 主要企业分析

一、企业

二、企业

三、企业

第三章 中国股票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股票产业发展环境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金融环境分析

2、经济环境分析

二、政策环境分析

1、热点政策分析

2、“十二五”期间产业政策环境预测

第二节 股票产业发展市场现状

一、市场规模

二、竞争格局

三、供需平衡

第三节 股票细分子产业发展现状

第四章 国内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股票产业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第二节 企业一

一、企业概况

二、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四、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企业二

一、企业概况

二、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四、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四节 企业三

一、企业概况

二、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四、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五节 企业四

一、企业概况

二、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四、企业竞争力分析

……

第五章 股票产业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股票产业链结构

第二节 股票上游产业发展分析

一、股票上游产业构成

二、股票上游产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 股票下游产业发展分析

一、股票下游产业需求分布

二、股票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第六章 股票产业技术发展研究

第一节 国内股票产业技术水平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国外产业技术水平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节 股票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第七章 股票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股票下游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节 股票产业发展市场容量/需求前景分析

第三节 股票行业需求渠道预测

一、直接渠道

二、间接渠道

三、其他渠道

第八章 股票产业投资价值分析

第一节 股票产业投资现状及前景研究

第二节 股票产业进入壁垒分析

第三节 股票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第四节 股票产业投资重点及方向建议

【部分图表】

图表 股票产品构成图

图表 股票产业生命周期示意图

图表 股票产业产销规模对比

图表 股票产业企业竞争格局

图表 ―股票产品总产量统计

图表 2010―20股票细分产品产量统计

图表 2010―年股票产品市场容量统计

图表 2010―2014年股票细分产品市场容量统计

图表 2010―2014年我国股票产品结构变化

图表 ―股票产品总产量及细分产品产量预测

图表 2015―20股票产品总产量及细分产品市场容量预测

图表 股票产业原材料供给模式

图表 股票产业下游消费市场构成图

图表 股票产业企业市场占有率对比

图表 进出口产品构成图

图表 2010―2014年股票产品进口量统计

图表 2010―2014年股票产品出口量统计

图表 股票进口地区格局图

图表 股票出口地区格局图

图表 2015―年股票产品进口预测

图表 2015―2017年股票产品出口预测

图表 2010―2014年股票产业投资规模

图表 2010―2014年主要投资项目统计

图表 2015―2017年股票产业投资规模预测

篇7:铜期货专题投资研究报告

走势之我见

一.历史的回顾伦敦LME三个月铜经过五个月二十一周的上升,伦铜期价己从1334美元一吨上升到1678元一吨,上海铜和伦敦铜一样,经过了2001年11月8见底反转以来,经历了近5个月的巨烈波动。LME三个月铜也历经几年的大跌后,从1999年3月底中的1376美元/吨到1945美元/吨,直至2000年9月,通过前期的大幅调后又继续上升到2036美元/吨,后又反转下趺十三个月。上海铜也紧随其后,二年间期铜价格从1999年年中的14500元/吨一线三波上升,已于2000年10月11日冲至20500元/吨一线,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铜价一度大跌,并跌破1999年年中的14500元/吨,达到沪铜的期货价历史新低------达13620元/吨(2002年二月交割合约)一线,开始与伦敦铜联袂开始反转,并走出强劲的上升行情。LME三个月铜上升到今年上个月的1678美元/吨后,开始了剧烈的上下波动,进入今年的这一个关健价位区,后市处在目前的这一十字路口。看牛看熊者有之,价格究竟如何波动,笔者仅作一个中期走势分析。

二、国内外宏观经济对铜价的影响。

我们首先承认国内外宏观经济方面已基本脱离了1997年4月由泰国始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但从去年到今年全球经济形势看,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消费需求的增长并没有一些经济学家预计的那么乐观。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2001年年初带动全球科技网络股,基础工业股票大跌,美国那斯达克股市与道琼斯股市十年来第二次收出一个下跌9.8 %的年阴k线。投资者纷纷在金融投资领域和网络经济领域及工业经济领域撤资。作为世界经济的睛雨表-美国经济已在2001年下半年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从而影响欧盟,日,韩等国全球经济的回软,特别是2001.“9.11”事件后,美国及全球经济更一落千丈,跌入1937年“二战”以来第二次经济低谷。美国总统小布什上台能否将美国经济启死回生,重纳上升轨道,仍有待时日!不过整体世界经济的前进步伐在9.11事件危机后还是有了较大发展, 美国经济已经见底和正在复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月预测美国2002年GDP为2.2%,2003年为2.5%;欧盟2002年GDP为2.3%,2003年为2.6 %,现在重新下调为美国2002年GDP为2.0%,2003年为2.2%,欧盟2002年为1.90%,日本由原来的2002年GDP速长率0.8%下调为0.5%.整个发达国家2002年GDP年增长率在去年2.4%的基础上下降为2.2%以下。更有甚者,美国摩根斯坦利添惠首席经济学家将美国2002年GDP增长率下调为1.5%以下,根本不认为西方经济有好的起色。可见,资本主义国家(占全球70%以上经

济份额)GDP增速下降已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尽管中国2002年GDP仍然保持7.3%的高增长速度,但其增幅有2.8个百分点是靠国家发国债。投资基础设施所硬性拉动的,一旦国家投资放缓,内需也将随之下降,其增速也会下降。由于铜既是工业品,又是民用消费品。全球发达国家GDP的增幅下降将会明显影响到铜的价格和使用量。目前由于世界经济增速放慢,铜的需求增幅已明显下降,价格明显回落。

三、铜的国内外供求关系

据伦敦金属协会近期公布的世界精铜产量为1115万吨,其数据显示2002年世界精铜产量约比2001年同期增长3.3%左右。尽管精铜产量小于消费量的增幅。但市场供给水平并不显紧张,原因是累计库存很大,故2001年全年精铜的供应仍有50万吨的过剩。从前期国际铜价的上升,到LME铜库存再次出现大幅增加(2002年4月初曾达到98万吨水平)的现象看,98万吨左右的较高结存水平将给伦敦期货交易市场实实在在的抛压,2001.11月前期的深幅下跌,也是铜价回归自然罢了。

国内铜的进口量创历史纪录,仅精铜2002年全年进口总量将超过77万吨,同比净增长25%,仅我国去年1—12月份铜产量预计超过141万,同比增长14.7%。预测累计我国去年可供应总量超过228万吨。消费量预测为184万吨。供应超过需求44万吨(注”有人预测去年铜总供应为208万吨,需求188万吨,供过于求为20万吨),因此反映在上海铜期市上,2002年上半年初的走势大体为跟跌不跟涨,且为跌多涨少的格局。对如下几种情况我们注意到:

1. 美国联邦储备局2000年以来,宣布先后11次下调共6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

1.75%,反复降低了美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表面上看是刺激投资和消费,活跌美国经济,但远水难救近火,降息是一把双刃剑,中长期看能够刺激经济,但当经济达到一定饱合度的时候,其刺激作用较为有限。短期分析则有利空作用。因为投资和融资成本下降,对铜价有打击作用。殊不知2002年前美国几次宣布降息当日并未刺激美国纽约铜市上升,反而大幅下跌就是一个明证。2002年1月31日在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点美联储宣布不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和不下调美贴现利率,与世界经济预计一致,部分西方国家也采取了维持同步存贷款利率水平,但这次尽管是没下调利率,但股市,期市出现大幅上升。

2. 美元因降息能否大幅贬值并带动铜价上升,此种可能性极小。其原因是美国的降息一般

会连锁带动西方国家和地区降息,近期尽管欧元兑美元升值,但日元兑美元却贬值,出现一种此消彼长的经济链现象,而且在过去一年里,世界多极化明显,国际**明显增加。无论是泰国,菲律宾,印尼,还是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日本,秘鲁,阿根廷均出现了总统(总理)弹劾案和**冲突,波及全球经济,在未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性,美元仍为强势货币,仍不失为各国投资者的经济避风港。

3.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对铜价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很多新闻媒体认为中国2002年GDP增长速度为7.8%,2003年的经济增速仍会增加。但实际上中国GDP增速有近3个百分点来自于国家发放国债投资基础产业所产生的拉动作用,未来的增速将有限。由于前几年铜的盲目进口和通过其它渠道走私,实际铜的库存远大于公布的预测数据,在库存来消化之前,中国的有限使用量则很难在短期内推升铜价。

四、中国加入WTO后对铜价的影响。

从近期我们外经贸部公布的情况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后2002年新年伊始,中国政府宣布从1月1日起关税总水平从15.4%下降为12.8%,金属平均关税税率二年内己下调至6.4%;再加上90万吨铜精矿,60万吨废铜,13万吨粗铜等三项原料三年内进口退增值税,其税率返退率为13%。若按此计算,三项原料相加可折精铜80万吨左右,仍占中国年流通量的34%,年消费量的48%,每吨铜降低成本2050元,每年退返税数额为16亿元左右,加上关税的下调近1.9个百分点,二项相加,其减免税铜的影响反映在上海期价上应有大于每吨1000元的作用,如果加上心理因素,利空作用还会放大.从1995年“日本住友事件”以来,沪铜交易历史上从来出现过的连续二天主盘等基本期货合约收盘价格近于跌停板就是可以说明其利空作用.当然这些超级利空通过五年来的下跌,已经大体消化。可以说,中国加入WTO后,沪铜与伦敦铜相关性会更强(由于减免税的原因),差价交易会更便捷:即当LME跌势之中处于高位时,铜价则可能以国内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为参照系波动。

五、LME三个月铜技术性分析

以LME伦敦三个月铜30年来周线图来看,如把2001年11月的1334美元/吨作为熊市结束反转底点看,假定其“W”双底和“头肩底”形态特征明显,目前属于大幅回档调整阶段,因此笔者不赞成“熊市”论。由于美国经济滑坡,推动国际多米诺骨牌效应,国际经济的短期下调势不可免,加之库存铜的高水平,LME3月份铜K周线走势短期,中期支持线已经完全跌破,并己跌破0.618回档位,达1572。前五个月尽管出现了一定的反弹,但反弹力度欠佳,1678美元/吨仍然为强阻力区。而且从周、月技术指标看,下跌调整弱势指标并未完全到位。因此,LME3个月铜技术上仍然保持反弹后的下跌走势性较大。

六、沪铜期货价格走势技术性分析

进入2002年新的一年里的首个交易周,上海铜期货价格出现首个上升开门红,主盘合约5月铜以15170开市,即为最低价,跳空涨停报上升至15870,虽近日有所回落,但始终在中位盘整,并无下跌回补缺口的迹象,市场人士对此看多看空各持己见,后市如何演绎,笔者仅以拙见作一分析.

上海铜前段能有如此火爆的行情和放天量的成交量,应该说是近几年来少有的,近日沪铜一反常态, 并无续升反而逐级下跌,行情走到如此价值区,看多看空分歧较大.

笔者认为:前几个月上海铜的大幅上升,主要是在于基本面发生变化.尽管国际铜市场库存庞大,供大于求的格局未有扭转,美国经济通过十年的高增长后出现了衰退,特别是2001年9.11恐怖事件后,衰退加速,2001年11月下旬美国安然能源公司的破产倒闭,这些都是能说明美国经济已处在一个相对历史低位,殊不知,美国美联储(央行)连续11次降低存贷款利率,目前的1.75%存款利率也是40年来最低的,这些数字无一都是负面的,但我们也要看到正面的东西:比如美国政府通过三个半月对阿富汗本拉登、奥马尔塔利班恐怖组织战争的胜利,美国军火工业得到前所未有刺激,同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复苏,美国民众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指数都处在上升之中。应该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并非始于去年,而早在2000年初――即两年前美国经济就已出现了衰退征兆,故此笔者认为,美国经济通过二年多的调整已成功在去年10月探底,并逐步盘谷地。从美国政府官方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字和经济白皮书就已显现了这一点。那麽,我们可以推论这样一个主题:看上海铜的走势,首先应看国际铜价和基本面,分析国际铜价LME的走势应首先看美国经济,毕竟美国经济占全球GDP经济总量近40%。既然从上面的分析已大体得出美国经济已成功“软着陆”,因此,美国经济重新陷入一个低谷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我们在从国际、国内两地期货市场铜的相关品种看:LME伦敦三个月铜创出近年的新

低1334美元/吨,而两个月来已上升18%,已基本脱离底部区域,而代表伦铜的风向标LME三个月镍等稀有金属等副产品以超前上升30%以上,纽约原油期货以及英国布伦特油价已成功探底回升,6月原油期货价格强阻力位为19。20美元/桶,近一个月来已完全突破后并站稳在25。5美元/桶之上的价区内。这些期货先行价格以及工业品期货综合PPI指数近两个月来稳步盘升,这些都以证明了一个结论:铜的长期上升趋势已出现并成立。

虽然上海铜近周来出现了技术性调整,但此轮的周期性上升势头还不能断言结束,上海铜乃至伦敦铜LME三个月铜的前期的上升将是恢复性的,那么目前国内外铜的联袂下跌, 应该是基本面和技术面双方共同作用之结果。市场庞大的现货铜库存,市场传闻美国六月份可能加息,原油价格己上升37.5%,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从而抑制铜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日前美国公布上月的国内失业率达到6.8%,这也是十年来第二个高失业率数据;从国内的影子市场沪铜8月期货周k线走势图看,技术上的中期支持位8月沪铜己经完全跌破,21周的上升结束,调整下趺将不可避免,技术指标的走软仍将指引着未来铜的运行方向。

上海铜期货价格与伦敦3月铜走势亦步亦趋,但其跌幅则大大小于伦敦铜。其主要原因是前期的上升幅度过小,加上我国政府于2002年1月1日将今年关税、增值税的下调和减税,因此所产生的利空效应己经消化,周K线图表上沪铜已完全跌穿短、中期支持,2002年8月铜下跌本周低位为15830元/吨,此处虽然受到去年上半年的底位附近一线的支持,但仅仅系在LME空头回补的带动下有可能走出一小波反弹行情,从指标上分析,未来反弹结束后,有可能下跌仍将会继续,技术图表下跌目标尚未到位。

七、LME三个月铜走势与沪铜期货走势同异以及阶段性走势如何?

结论:LME 3个月铜和沪铜目前的走势均为阶段性跌势调整市——属于大幅下调阶段,短期内,二地市场仍下跌反弹后再下跌为主。其二地期市走势相关性较为紧密。由于上月沪铜已经超前止跌,因此后市的走势趋于同步下跌,LME下跌目标预测为:1570左右,假如最终LME 3月铜将跌破1548美元/吨,重新下试2002年年前1500美元以下一线的铜的低位区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注意事项:1.关注国内外铜的产能变化和库存数量增减。

2.注意中国政府短期二个月内是否出台新的铜及铜产品进口政策以及美国为首的国内外银行利

率。

篇8: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实证研究

动量投资策略和反转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学中发展至今较为成熟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 而只具有“有限理性”, 投资者在现实决策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 这些偏差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人们的投资行为, 因此行为金融努力从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出发, 通过研究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 使人们对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的研究由“应该怎进行投资决策”进入到“实际怎样进行投资决策”的领域, 从而更加接近实际。2006年是中国基金业的丰收年, 行业总规模迎来了自规范化后8年来最大的一次井喷:8565亿元!在基金业火爆发展的时候, 基金采取了怎样的投资策略?

二、研究设计

1. 样本选取

采用2004年4月以前成立的股票型基金, 剔除指数型基金, 故取得16只开放式基金, 32只封闭式基金。区间从2004年第3季度到2006年第2季度。研究所需数据来源于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系统, 晨星和中国证监会等网站。股票数据考虑了分红配股等因素向后复权。

1999年开始我国要求证券投资基金每季度公布投资组合, 由于季度投资组合公告之间相隔3个月, 这期间基金完全可能先买入某股票, 然后在季度结束前售出清仓, 或者先增持后减持, 但是每隔3个月公布一次的投资组合公告并不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为了分析的便利, 本研究做出如下假设:除公告日持股变动外, 基金在公告日前后3个月内没有发生股票买卖行为;另外, 投资组合公告仅披露前10大重仓股的股票市值和比重, 其他股票的信息无法从公告当中获得, 因此假设基金某一季度投资组合当中出现的股票在上一季度或者后一季度投资组合公告中没有出现, 研究将假定基金上一季度或者后一季度对该股票的持股比例为0;基金前10大重仓股所反映的基金投资策略可以代表整个基金的投资策略。

2. 研究模型

GTW指标是Grinblatt, Titman和Wermers在研究中构造出一种研究基金投资策略的模型, 它主要检验的是基金对某种股票的持股比例的变化与该股票收益率的变化, 乘积是否显著异于0, 如果异于0, 则说明存在反馈交易, 否则不存在。其公式如下:

Ri, t-k为股票i在t-k季度的投资回报率;Wijt表示j基金中i股票在t季度的权重;N为基金j组合中股票的个数;T为样本总期数。

如表1, 从M值我们可以简单地判断出基金采用的投资策略, 如果M>0, 则表明基金采用的是动量投资策略;若M<0, 则表明基金采用的是反转投资策略。

Grinblatt, Titman和Wermers在研究美国基金市场时发现, 基金管理人投资策略存在不对称的特征, 即基金投资策略倾向于追涨, 而不存在明显的杀跌现象。为考察我国基金投资策略是否存在不对称特征, 本文借鉴此模型, 按照买入与卖出两种行为将衡量指标M分解为买入投资策略指标与卖出投资策略指标。

三、实证结果分析

注: (1) 正值、负值表示投资策略结果计算为正或负的基金数目; (2) 显著为正或负表示在5%的显著度的情况下, 基金为正或负的个数。 (3) ***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 (4) k=0, 反映的是基金基于本季度股票回报率所采取策略;k=1, 反映上一季度的综合效果。

1. 总体来看

48只基金中, 所有M (0) 指标均为正, 其中47只显著为正, 比例高达97.92%, 而44只M (1) 为正的基金中显著为正的基金只有19只, 正值比例降低为39.58%, 说明绝大部分基金是根据当期的股票价格表现采取动量策略, 而根据前期股票价格表现采取的操作策略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 并不完全采用动量策略, 有一部分基金采用的是反转策略或动量和反转的组合策略。基金倾向于以当期股票表现作为投资组合调整依据, 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 股票随大盘波动明显, 基金只有采取趋势投资策略才能赚取利润;目前,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主要还是采用基金净值作为评价标准, 由于基金净值的特殊性, 基金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成功, 就必须采取短期盈利的手段。

2. 基金依据股票当期表现所采取的操作策略

进一步分析买入和卖出策略指标发现, MB (0) 显著为正的基金数目为43只, 正值比例高达89.58%, 说明对于当期表现优异的股票, 基金具有明显的追涨倾向;48只基金中MS (0) 为正和为负的基金基本各占一半, 但没有显著为正的基金, 显著为负的基金也只有1只, 说明基金采取杀跌或高抛的操作策略倾向并不明显。基金之所以更加倾向于追涨策略而不是杀跌策略, 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特有的单边市特征, 基金只有在股市上涨期间才有可能获利, 而当股市普遍低迷时, 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会发生亏损;对于当期表现较好的股票, 由于其经历的上涨期间较短, 有理由相信其会继续走高, 而对于当期下跌的股票, 一方面出于厌恶损失的心理, 同时寄希望于暂时的下跌只是短期的调整, 后市可能回涨而弥补损失。

3. 基金依据股票上期表现所采取的操作策略

进一步分析买入和卖出策略指标发现, MB (1) 显著为正的基金数目为23只, 正值比例为47.92%, 说明对于前期表现优异的股票, 基金仍然具有明显的追涨倾向;MS (1) 显著为正的基金只有1只, 而为负值的基金增加到38只, 显著为负的基金相比当期也增加到7只, 负值比例为14.58%, 说明基金采取高抛的操作策略倾向相比当期明显增加。基金既买入前期表现上佳的股票, 同时又卖出前期表现不俗的股票, 这种既追涨又高抛的看似矛盾的投资策略反映了市场调整时期投资独特的选股理念, 主要原因可能是:基金的投资重心在市场“绩优股”, 也即能够进入基金投资组合的绝大部分是市场表现突出的股票, 基金只在这个大范围内进行买入和卖出的调整。卖出上期表现优异但上涨空间有限的股票实现获利, 同时买入已有上涨势头, 但上升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的股票以优化投资组合。

如表3, 总体看来, 开放式基金无论当期还是前期, 动量和反转指标都较封闭式基金明显, 其中根据当期表现更倾向于采用追涨策略, 根据前期表现更倾向于采用高抛策略, 其操作风格比封闭式基金更为大胆, 这可能与二者的运作体制有关。对封闭式基金而言, 其规模固定, 发行后就在证券二级市场上交易, 其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不会有赎回的压力, 可以从容的运用所有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而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不固定, 每日需公布基金净值, 特别是如果基金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 投资者可以赎回持有的份额使基金规模减小, 为应付投资者的申购赎回压力, 基金不得不频繁的进行追涨和高抛, 以期提高每日基金净值, 稳定资产规模。

大牛市或大熊市总是伴随着阶段性的熊市或牛市, 我们以上证综指涨 (跌) 幅深度达50%, 并持续三个月以上为划分标准, 以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跌破1000点为分水岭, 2004年第三季度到2006年第二季度, 中国股市经历了从大熊市的萧条到大牛市的繁荣过程, 两种泾渭分明的市场氛围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基金策略的有力契机。

如表4, 总体看来, 牛市中动量策略比熊市更为明显, 操作更为频繁和大胆, 根据当期表现牛市更倾向于追涨策略, 熊市中有少量基金采用杀跌策略, 根据前期表现牛市更倾向于高抛策略, 熊市中依然有基金杀跌。这必然和市场环境有关, 熊市中弥漫着恐慌的气氛, 虽然有表现优异的股票, 但基金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不会轻易追涨, 而对于表现不好的股票, 基金却没有群体杀跌性抛售, 表现出基金的惜售心理, 对“绩差股”不作为;牛市中疯狂的市场氛围推动着基金追逐各种“绩优股”, 同时卖出前期上涨幅度较大的股票实现盈利。

四、结论与建议

基金既买入前期表现上佳的股票, 同时又卖出前期表现不俗的股票, 导致基金扎堆“绩优股”的原因可能是中国证券市场缺乏具有真正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 基金只能在市场表现突出的股票范围内进行买入和卖出的调整。因此, 加快上市公司的建设, 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也将拓宽基金的选股范围。

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是每季度公告一次, 两个公告期间基金的行为完全处于“暗箱”之中, 因此本文做的假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研究的相关性。如果基金投资组合公告的频率更高一些、披露的信息更详细一些, 研究将会更有价值。

我国股市是单边市场, 即只能做多不能做空, 基金只有在股市上涨时才有可能获利, 而当股市低迷时, 几乎所有的基金都会发生亏损。因此加快产品创新, 推出股指期货和做空机制, 给机构投资者提供多样的投资途径, 使机构投资者在原来的“追涨高抛”的盈利模式之外还可以通过买卖股指期货获利或者对冲现货头寸。

摘要:依据行为金融的理论与方法, 通过GTW模型对股票型基金的投资策略进行实证研究。除了整体样本基金, 还将基金按不同类型和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行分类来检验操作策略, 最后针对得出的结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动量策略,反转策略

参考文献

[1]Grinblatt Mark, Titman Sheridan, and Wermers Russ. Momentum Investment Strategis, Portfolio Performance, and Herding: A Study of Mutual Fund Behavior[J]. Amercian Economic Review, Dec1995, vol 85 Issue 5:p1088-1105

[2]Siganos Antonios, Chelley-Steeley Patricia. Momentum profits following bull and bear markets[J]. Journal of Asset Management, Jan2006, Vol. 6Issue 5:381-388

[3]徐 捷 肖 峻:证券投资基金动量交易行为的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 2006, (7)

上一篇:英语月教学反思下一篇:风景走过十六岁的花季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