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图书馆

2024-05-23

贵州大学图书馆(通用6篇)

篇1:贵州大学图书馆

散文与杂谈

我家门前的这条河

贵州大学图书馆 张亚军

我家门前有一条河——花溪河,它从山间流出,一路走来,河水昼夜不停地流淌,宁静、温婉、秀美,弹响着动人而欢快的歌。

花溪河以河水所在地花溪而命名,花溪乃取其繁花似锦、溪水长流之意。花溪是贵州省有名的风景区,位于贵阳市西南17公里处,这里山环水绕,景色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景区内景色最为秀美的景点当数十里河滩的花溪公园,这里有著名的四山一水。四山指麟山、蛇山、龟山和凤山,它们苍翠欲滴,各有风韵,或麟角独起,或凤屏数叠,或龟势碧波,或蛇曲蜿蜒;一水指花溪河,河水终年流淌,清澈碧绿,盘绕山间,沿河滩曲回,或浅滩细流,或礁拍瀑浪,自成韵律。沿着花溪河往上走,树木茂密,山回路转。镇山和天河潭,则犹如串在花溪河这条项链上的颗颗珍珠,与溪水相依相偎。逆水行舟在天河潭,两岸连山起起伏伏,翠绿的松柏在湛蓝的天空的背景上,画出两道温柔的弧线,水面上不时有白鹭翩跹而过,群山绿水之间,只见一抹灵动的白。

花溪河是秀美的。花溪河之美,美在其形,它依山顺势,蜿蜒曲折,深深浅浅,极尽变化之趣;花溪河之美,美在其色,它透明如玉,像一块流动的翡翠;花溪河之美,更美在其韵,它天然质朴,像一位没有修饰的农家少女,虽不曾浓妆艳抹刻意打扮,却亭亭玉立光彩照人。

花溪河是多姿的。仅从平桥到花溪桥这短短的距离,就让人领略它的变化无穷。放鸽桥溪流清浅,芙蓉洲芦花飘飘;桃花滩瀑布银丝纷披,宛如千女浣纱;坝上桥两侧动静结合,一边是飞珠溅玉的湍急,一边是轻风徐徐的宁静;平桥月影让人领悟水平如镜的妙趣,桥畔一湾清水,碧波荡漾。

公元1638年徐霞客路过花溪,就对花溪留有印象,在《徐霞客游记》中他写到:“……大溪自西南峡中来,至此东转,抵东峰下,乃折而北去。” 抗日战争期间,众多机关、学校、医院、工商企业内迁大西南,使花溪人气陡升。1944年5月8日晚,巴金和萧姗在花溪公园里的小憩(东舍)举行了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婚礼,从此搀扶着走过几十年。1959年陈毅元帅视察花溪时曾赋诗称赞:“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确实,花溪的山,小而玲珑,秀丽多姿。花溪的水,清澈碧绿,游鱼可数。花溪河两岸,秀峰林立,溪中礁石累累。山水交融,田畴交错,山与水都各具特色。1960年4月底,周恩来总理在出国访问中途,回国作短暂休整,就下榻于花溪公园坝上桥旁的西舍。周总理和邓大姐漫步在公园小径,荡舟于花溪河上,跟游园的群众亲切招呼,和下乡劳动的学生合影留念,为花溪山水增添了段段佳话。此后,朱德、邓小平、贺龙、聂荣臻、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到过花溪。2009年1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十里河滩为第六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春天,花溪河百花争艳。春的气息润泽了花溪河水,使河边的柳树绽出嫩芽,披上了绿装,而细细的春雨滋润着大地,催开了两岸鲜艳的花朵。

夏天,花溪河荷风送爽。明净的河水清澈见底,缓缓地涌动出无数细的水花,众多少男少女会情不自禁跳到水里游泳,在阳光的照射下欢笑着、跳跃着。

秋天,花溪河桂子飘香。野菊花开满了山野,星星点点随风摇曳,飘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河水青,松柏绿,稻田金黄,色彩斑斓,让人流连忘返。

冬天,花溪河梅花清馨。树枝倒映在幽深的河水中,如同梦幻却又清晰,深吸一口气,就能感受到空气中流动的淡淡的带着雾气的泥土香。

还有那久负盛名的黄金大道。黄金大道不是花园,胜似花园,它是花溪河的一段,两排参天浓密的法国梧桐遮天蔽日,构成一幅独特的风景。秋天到来的时候,树叶变成金黄色,随风飞扬的树叶像金色的蝴蝶飘然而下,落在地上,铺满河的两岸,前来观赏的游人络绎不绝。

我所服务的这所大学自搬迁花溪已半百有余,每年都会有一批批学子从全国各地聚到花溪,又一批批成群结队的离开奔赴全国各地。而走之前他们必然会来一趟图书馆,怀念在图书馆的阅读情景,更会沿着花溪河走一走,割不断那难舍之情。这是一个图书馆与一条河的记忆,这是一个图书馆与一条河的不解之缘。除了在图书馆,春夏秋的每个周末,大学生们都会夹着书本,到公园的河边僻静处读书。累了,就背靠绿树闭目养神,或踱步溪畔观人垂钓。饿了,就躺在草坪上仰望天空,看云卷云舒。图书馆与花溪河相依相伴这么多年,像是两个老朋友,早已相融共生,有着能从眉目之间了解对方的默契。尽管不少学子离开后就再也没回来,图书馆与花溪河依然微笑着目送他们各奔前程,然后再敞开胸怀,真诚接待下一批学子。

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漫步于花溪河岸,看着河边的杨柳轻轻随风摆动,看着天边的云彩被夕阳染成桔红色,看着三三两两垂钓的人群,看着越来越多年轻面孔的学子,心中就会充盈着一种满足,像是在欣赏一幅会流动的画。是啊,一条秀美的河,一片人与自然共生的高原台地。花溪河,是一个引人遐思的地方,在花溪河的两岸上行走,是一种美不胜收的享受。的确这样,走进花溪,她的旖旎风光赏心悦目,她绵远的历史、浓郁的文化氛围引人入胜,她夏日的凉爽、冬季的温馨、春秋的仪态万方令人心旷神怡,她的质朴自然、乡土情调和民族风情使人陶醉。难怪曾任贵州大学教授、东南大学教授、江苏省图书馆馆长的柳诒征先生在《放鹤洲观水》中这样说:“麟山晴雨意无穷,莫便匆匆唱恼公。随性奔腾千尺雪,任人笑傲一溪风。”

篇2:贵州大学图书馆

引言: 建筑既是建立于物质功能、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等物质范畴的基础之上,又是建立于哲学观念、审美心理、文化传承等精神范畴的基础之上。好的建筑是一件艺术品,被誉为“立体的画、凝固的乐、无字的诗”。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态,更是一个人的心灵与情感, 在此最大限度敞开的地方。因此,无论过去和未来,图书馆在本质上都是人们获取知识, 感受文明, 塑造自我的场域,在这里进行着的是体味、倾听、交流和感应——一种人的心灵与情感参与的内在活动。

大学图书馆建筑,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建筑,是人类文化、艺术与科学三者共同孕育的结晶。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更呼唤现代大学图书馆将技术的物质力量和人性化的精神需求加以良好地平衡,以体现“性灵之融合, 神意之感触。”

现代大学图书馆是具有教学、科研、育人职能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机构,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统一的场域,因此,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文化的内核是大学精神,它从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的视角,折射出大学及大学人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特定的精神和品质,集中的展现出各自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传统。大学校园建设的职责,说到底就是维护与弘扬大学精神,并使其成为标志,被认可、被传承、被创新。校园布局、建筑设计、各个空间均应展现其文化底蕴,以着力营造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物质文化,这正是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取向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价值取向

文化即人化,就公共空间设计而言,既要见物,更要见人。不论何种流派、思潮的建筑设计,都应注重“人”在空间环境中的参与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大学图书馆越来越呈现出以下特征:由“单一性功能”向“多元化集成功能”转变、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 转变、从“坐拥书城”到“坐观世界”的转变、从“知识超市”向“文化体验综合体”转变。世界文豪、原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徽因提出了一个与诗意和画意相提并论的概念—“建筑意”。我国古代藏书楼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使我们古代图书馆达到一种臻美的意境,而现代图书馆则已从”天人合一”发展到“天人共生”的境界。这一切转变的核心,就在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宗旨。

(二)“大学精神”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文化的精神取向

大学图书馆是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域。师生在教学过程、科学研究、生活娱乐等活动中,共同批判、继承前人的文化,又共同探索、创造新的文化。因此,图书馆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建设进程,它对大学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强烈的影响,体现并表达出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精神气质。或者说,图书馆建筑集中到一点,它要体现出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一所学校的意义和个性,即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校园建设的需求,大学图书馆通常应作为学校“外有气势,内有气质”的标志性建筑来进行建造。因而,图书馆建筑通过建筑语言承载很强的文化内涵和阐释力。在使用具象和抽象的建筑符号时,强调内在抽象,达到神似与形似的协调统一,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努力寻求本民族、本地区、本学校风格样式的代表元素与现代简约设计理念的共同点,实现现代感和文化性的和谐统一,潮流与持久性的和谐统一,功能使用与建筑艺术的和谐统一,实现大学精神与建筑形态的和谐统一。

(三)“学术性“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科学取向

大学图书馆是一个学术性的服务机构,作为文化、教育、信息中心,以其庞大的知识信息系统、现代化的设施、优良舒适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为师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的信息资料。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性贯穿于整个信息服务过程,渗透图书馆工作的每一环节。每所大学均有其不同的专业方向和学科特色,大学图书馆应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其学科特色,使其专业特色鲜明突出,从而使图书馆馆藏结构、服务功能有其明显的特点。因此,我们在现代大学图书馆的规模、设施、布局、功能的规划、设计上也应充分考虑其学术性。

(四)“开放性“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时代取向

从图书馆的发展轨迹来看,它就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历程。不论是使用功能还是空间形态,开放性已成为现代大学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大学图书馆建筑,是大学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文化场所,开放性是其内在需要,其功能早已从藏、借、阅、管这种封闭的固定形式,转向读者和社会推广知识和信息的桥梁,成为提供文献和智力资源的枢纽。大学图书馆与读者、社会的共同愿景,就是建设高水平的、集文献、信息、收藏、研究、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成为区域共建共知共享平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在使用上应突出强调空间与使用方式相适应,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彻底打破读者和图书分割的传统桎梏,使图书馆建筑环境形态呈现出开放的态势,以达到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形态与大学、社会形态的相互交融。

二、现代大学图书馆是彰显大学精神的建筑语汇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语汇应充分体现大学的办学品位

大学是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圣地,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精神殿堂。大学应该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大学图书馆建筑,不仅仅是师生、读者的集散地,更是大学、大学人的理想、价值、精神、追求和博大胸怀的载体。文品如人品,馆品即校品,图书馆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学校的文化修养和一所学校的办学品位。如果说,大学图书馆建筑实体不仅要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实用空间,满足于物质需求。那么,还应与外部环境一道形成一个完善的、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核的符号。因而,大学图书馆建筑从选址造型、结构设计、平面布局、内外环境和功能设置等方面,都应努力营造一种具有浓郁文化气息、民族风格、学科特色和大学精神的建筑语汇,处处都应体现出功能、审美与教化的交融。

(二)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语汇应充分展示大学之气度

大学是知识的共同体、学术的共同体,更是文化的共同体。大学图书馆建筑,则应成为建筑、学术、知识、信息、文化的集成体。因此,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建筑形态应充分体现保存文化、传播知识、信息交流、学术研究和教育公众等功能,其物质形态应充分彰显大学之气度,兼容并包、自由独立、勇于创新、敢于批判的精神形态。其设计与建设,不仅要展现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和人性化的空间艺术,以及配置紧跟时代发展的现代化设备,还必须展示和演绎强烈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实现“大师、大楼、大气”之和谐统一的大学之气度。

(三)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语汇应充分表达大学人的认同感、归属感

人们对于认同感归属感的需要,不仅是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图书馆建筑是校园环境艺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空间室内化的延伸和过渡。它不仅仅要有理性的直言陈述,还要有非理性的喃喃细语;它不仅要表达时代精神,还要渗透历史的流露;它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运用,还要有人文的、社会的有机结合。图书馆建筑空间正朝着文脉化、多元化、大众化、个性化方向逐渐迈进,这是设计的“变数”的具体显现。人同时也成为公共空间室内环境的构成因素,把“人”纳入过去只重“物”的整体性、统一性的设计范畴中,使人成为空间环境的主角,这才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常数”。这样的建筑,既有现代化设施满足功能要求,又不失人们的感情与自然的趣味;既体现了时代特征,又融入了鲜明的地域文化;既是奇特的空间,又不失人的应有地位;既能安居一隅,又能广泛交往。在这里,人与具有社会特征的环境所形成的关系转化成一种良性的动态循环,室内环境气氛充满健康的勃勃生命力。从而,图书馆也才可能被赋予“尊重、宽松、和谐”的品格,被赋予“研讨、共享、创新”的氛围,被赋予“民主、开放、融合”的精神,从而使人在其中能够定位、辨向,找到某种归属感、认同感,使图书馆和师生产生共鸣、使图书馆成为师生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四)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语汇应主动践行人文主义与公共关怀

大学的精神灵魂和文化底蕴即它对人文精神和公共关怀的坚守,并为其经典传统和永恒题旨,也是现代大学的灵魂所系。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也曾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本质,就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它以包容性、开放性、批判性、创新独立为基本特征。因此,大学图书馆建筑,应以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社会责任、守护人类文化传统与精神资源等思想为设计理念和建设宗旨。

三、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现代图书馆建设与实践

(一)设计理念——渗透“成于大气、信达天下”之大学精神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伴着新中国气象事业而生,随着祖国信息科学发展而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在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凝练升华了“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爱心、责任、行动”的优良校风浸润、渗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诚信学子志存高远、为国读书、服务社会。图书馆的建设者们,对图书馆的设计和建设倾注了大量智慧和心血。图书馆外圆内方,文化寓意深刻。从外观上远眺,形似一本翻开的书;从空中鸟瞰,又形似一颗遨游太空的通讯“卫星”。卫星既是高科技的象征,也是高科技发展的结晶,它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大气探测技术使用的、最先进的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的手段之一。因此,可以说图书馆建筑的外观设计既体现了其学术、信息、服务机构的文化内涵,又体现了学校的学科特色以及历史、传统和文化的蕴积,彰显了“成于大气、信达天下”之大学精神。

(二)外部环境——展现“天人合一、自然交融”之建筑意境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馆址安排在校区中轴线上,位于校区纵横主干道交汇处-学校教学区的中心位置,与东西两侧的教学楼及实验楼行成“品”字形,外墙颜色采用与整个学校建筑外观相一致的橘红色作为外墙砖颜色,给人以温暖、奋进、醒目的感觉,图书馆与教学楼以及校园景观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图书馆所面向的学校文化主题广场——IT广场,占地约60亩,采用传统和现代思想相结合的异型对称设计,以几何构想的草坪和花坛布置,两侧配以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这样超大尺度的雄伟设计,透析出学校“大气、诚信”的大学精神意蕴,更传达出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敬意,反映的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观念。广场喷泉中央,拟用米色石材设计的大型浮雕“探索”,记录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表达莘莘学子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孜孜追求。它与图书馆的外景、外形辉映一体,成为学校最亮丽的风景线。既反映出学校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主的办学特色,又充分体现学校发展建设的方向和灵

魂。

图书馆镶嵌在周边约150多亩的生态林中,两侧紧邻河畔书吧和名人廊等景观小品,使之成为整个校园景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表达的是与名人对话,与自然交流,与知识同行的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自然交融”的建筑设计愿景。

(三)空间艺术——呈现知识殿堂“恢弘大气”之建筑格局

篇3:贵州大学图书馆

所谓“学科馆员”是指现代大学图书馆内, 既具有某个学科的专业学历或专业知识与技能, 又具有情报信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通常被誉为学科文献专家。学科馆员制度是现代图书馆先进办馆理念和全新服务模式的重要体现, 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要。学科馆员最早出现在美国和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的一些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内, 目前国内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图书馆逐步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行, 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 促进院系的学科建设和均衡发展, 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2 学科馆员制度的服务宗旨、内容及方式

2.1 服务宗旨

为教学科研提供主动的、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服务, 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供鉴购依据。

2.2 服务内容

(1) 日常的参考咨询服务, 面向所有读者提供一般性参考咨询服务。 (2) 主动与院 (所) 沟通, 为各分院的老师学生提供信息资源检索等培训服务。 (3) 主动联系分院的教师和学生群体, 了解她们的信息需求, 为图书馆采购资源提供方案。 (4) 个性化的学科服务, 本服务主要针对教师及研究生的科研课题提供文献信息咨询、信息检索服务。

2.3 服务方式

搭建学科服务平台, 实现实时咨询、异步咨询、信息推送、定题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

3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规划

贵州财经大学是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体, 兼有法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多科性财经类大学。学校现有48个本科专业 (方向) , 涵盖了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管理学、理学、工学五大学科门类, 拥有6个教育部特色专业, 9个省级示范专业;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有3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目前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校级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 并有6个省级科研机构或研究基地。

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和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现在, 制定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基础规划。

3.1 以学校的重点学科为试点开展学科服务

重点学科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创造高质量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科研经费相对较多, 把图书馆学科服务和重点学科建设绑在一起更容易得到学校的支持和扶助。再者, 从重点学科的信息需求分析, 重点学科带头人以及科研人员大都有自己繁重的科研教学工作, 同时需要图书馆能提供深层次的学科信息服务, 缩短他们获取文献信息的时间, 提高科研效率。

能作为学科服务试点的部门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 学科院系愿意与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合作; (2) 学科带头人需要并且愿意接受学科馆员服务; (3) 能接受学科馆员旁听本院系的重点、核心专业课程; (4) 学科院系和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源相对比较完备; (5) 图书馆具有相应学科背景学历的馆员。

3.2 学科馆员的配置方式

按照学校的一级学科来配置学科馆员。学科馆员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相对应的一级学科, 负责该学科的所有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 既包括馆藏的纸质资源部分和所有电子资源数据库部分。

3.3 学科馆员的服务层次

学科馆员对分院和研究部门承担涉及该学科信息资源的咨询培训工作。具体分为几个层次: (1) 针对新生做好资源推荐工作和相对应的数据库培训工作。 (2) 针对毕业生做好数据库培训、论文资料查找工作。 (3) 针对教师做好信息资源的推荐和专业数据库信息咨询工作。 (4) 针对科研课题做好信息资源的服务工作。

3.4 学科馆员的服务方式

以嵌入式教学科研服务为主要服务方式。既主动针对所负责的相对应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服务。

要求学科馆员要主动的联系所负责学科的各分院, 根据学科馆员4个不同服务层次, 主动为老师和学生安排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推荐培训工作, 主动推送信息服务内容, 及时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3.5 学科馆员馆内职责

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供鉴购依据。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包括纸质资源的体系建设和数字资源的体系建设。学科馆员每年要为所分管的学科像采编部提供书目清单。每年要评价数字资源, 对所涉及的数据库, 提出评价、鉴购方案。

4 学科馆员团队的组建标准

(1) 学科馆员原则上是经过学历教育的双证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持单证学历的硕士研究生, 若工作业绩强、学科专业对口、能力突出的, 可在破格遴选范围内。

(2) 学科馆员需具备较强的外语水平。

5 加强宣传力度, 推进学科服务

5.1 加强宣传力度, 深化认识

校内, 图书馆应主动向院系宣传学科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使用户了解学科服务的内容和他们的受益之处。馆内积极倡导, 对学科服务有深层次的认识。

5.2 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1) 在人才引进上, 可引进与院系重点学科专业相关的双学位毕业生、研究生。 (2) 根据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 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3) 可聘请院系的带头人参与到学科服务团队中, 对学科服务进行专家指导。

5.3 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学科馆员要有业绩考核, 通过考核给与相应的奖励, 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考核办法: (1) 所分管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内容熟悉程度和文献查找的熟练程度。 (2) 开展培训的次数。 (3) 分院学生读者的满意程度。

考评激励机制是学科服务制度建立、保持活力与健康发展的关键。图书馆应结合岗位职责, 建立一个由学科馆员实际工作业绩和用户评价相结合的考评体系。根据工作成绩, 给予一定的奖励, 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学术不对称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构[J].图书馆, 2015 (1) :109-111.

[2]郭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科, 2015 (5) :25-27.

[3]黄维莉.从馆员到学科馆员——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探讨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7) :30-31.

篇4:大学与图书馆

经典馆藏一般都能保障,差距在最新著作及期刊上。国外及香港的大学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在香港,一所大学一般有多个图书馆。除最主要的图书馆外,其他图书馆往往侧重点不同,但这并不影响统一的管理体制。在馆藏更新上,图书馆往往同时采取两种方式。

一是图书馆自行跟踪更新各领域最新著作,并续订已有各类期刊。但图书馆并非各领域专家与研究人员,不如研究者自身更关注业内发展态势,也不如研究者了解自身需求,因而大学一般为各专业定向预留图书期刊资金。各院系的教师,不论职称高低,每学年都有一定的金额可以向图书馆提出购买清单。在权限额度内,图书馆一般不会干涉老师们的选择。所以即便数学系的老师提出购买古典音乐DVD,图书馆也会照单执行。

这一赋权并不会导致图书财政资源滥用,因为每位老师的年度购书额度都是经过严格评估计算的,大致可以满足本专业年度购书需求。每位老师都有购书额度充分照顾了同一专业,不同研究领域学者的研究旨趣。在专业研究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价格不菲,重要性最为关键的情况下,各系老师肯定会以自身研究领域的研究资料为重。如购书额度还不能满足购置专业资料需求,自然不会出现数学老师买古典音乐光盘的情况。当然,个别情况下额度有富裕,数学天才凭业余爱好,能用自己额度给音乐系补充馆藏,也是好事。

互联网时代,无形馆藏也是“大”图书馆的重要体现。各种数据库及电子期刊是追踪最新学术成果必不可少的资料。研究者凭账号登录学校数据库,便可自由下载图书馆已购数据库的文献。如果说纸质图书对教学更具重要意义,数据库的丰富程度会影响一所大学从事学术研究的便利程度。不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研究者都可以登录数据库,下载相关论文,不用受制于传统实体图书馆不可移动的限制。

当然,实体图书馆是大学最重要的学习场所之一。对纸质图书的管理体制直接决定图书馆是不是用着方便。除科学的图书分类之外,对教学用书的管理也很重要。香港的大学,图书馆有个特设区域,叫教学预约区。任课教师在学期开始前,可以在图书馆网页,制定课程的重要必读参考书目,并设置阅读时间。图书馆在接到指定后,会将这些被指定的书籍从一般借阅架移到教学预约区,直到学期结束,这些书才可能被送回到普通借阅区。因为一般借阅区的图书一次可以被借一个月,并在没有下位预约者预约的情况下,可以续借若干次。这种制度下的图书流通速度十分慢。如果此书是需要大量同学阅读的重要参考书,则不便于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借到此书。因此图书馆设置教学预约区,并按教师的指令设置借阅时间。通常每位借阅者一次只能借阅几个小时到一天。当然,学生如果觉得此书十分重要,可以自行购买,但图书馆的借书制度会假设大量学生不买书,并保证此种情况下,所有同学能够有机会借到书。

篇5:大学图书馆名言

2. 要热爱读书,它会使你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高尔基

3. 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莫过于学习了。——巴尔扎克

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

5.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6.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7. 人无贤愚,非学曷成?——陆以田

8.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9. 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

篇6:贵州大学图书馆

(第一页)

特类

序期刊名称

号 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进入SSCI检索的国外学术刊物(须用 A

序号 期刊名称 文学评论 文艺研究 中国语文 文献 历史研究 考古 哲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世界宗教研究 社会学研究 经济研究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经济学动态 马克思主义研究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统计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中国法学会

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17 政治学研究 文史哲 中国工业经济 管理科学学报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 外国文学评论 新闻与传播研究 档案学通讯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 心理学报 体育科学

B类

序号 期刊名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南京大学学报(哲科版)复旦学报(社科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山东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开学报(哲社版)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国外社会科学 学术月刊 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 学习与探索 社会科学战线 山东社会科学 江苏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人文杂志 学术季刊 战略与管理 学术研究 浙江学刊 社会科学辑刊 东南学术 学术界

读书

求是

南开大学

厦门大学

浙江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

兰州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

天津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社科院

吉林社会科学院

山东社会科学联合会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

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

福建社会科学院

安徽社会科学院

三联书店

《求是》杂志社

江海学刊

开放时代

求是学刊

齐鲁学刊

东岳论丛

人民日报.理论版

光明日报〃理论版

文学遗产

外语界

当代语言学

外语学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5 中国科技翻译

中国翻译

外国文学研究

日语学习与研究

俄语教学

当代外国文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

外国文学

中外文化与文论

鲁迅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院

广州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省社科院

人民日报社

光明日报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

北京外贸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西安外国语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

四川大学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比较文学

古汉语研究

东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文艺理论与批评

红楼梦学刊

语言文字应用

当代作家评论

写作

现代广告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

方言

文史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现代传播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戏剧艺术

当代电影

电影艺术

音乐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美术

中国书法

近代史研究

世界历史

上海外国语大学

西南师大

文化部

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家语委语用所

辽宁作协

中国写作协会

中国广告协会

北京语言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华书局

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

北京广播学院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研室

上海戏剧学院

中国电影艺术中心

中国电影家协会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82 中国史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月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史学史研究

历史学

历史档案

民国档案

当代中国史研究

抗日战争研究

文物

考古学报

档案学研究

哲学动态

自然辩证法研究

孔子研究

东方丛刊

世界哲学

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哲学史

德国哲学

现代哲学

哲学门

道德与文明

中国社会工作论丛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河南省历史学会、河南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华书局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宣部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文物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档案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中国孔子研究会

东方文化研究会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院哲学研所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育部委托)

中国哲学史编辑部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广东哲学学会、广东省委党校

北京大学

中国伦理学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心理科学

宗教学研究

当代宗教研究

中国宗教

世界宗教文化

周易研究

社会

社会工作研究

民族研究

民俗研究

世界经济

财贸经济

中国人口科学

人口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经济史研究123 南开经济研究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问题

财政研究

税务研究

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经济地理

经济评论

中国心理学会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山东大学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中国民政理论和社会福利研究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山东大学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南开大学

中国外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中国外贸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财经学会中国税务学会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武汉大学132 经济科学

经济学家

管理世界

改革

消费经济

科学社会主义

东欧中亚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40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国行政管理

中共党史研究

欧洲

世界经济与政治

现代国际关系

国际问题研究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9 美国研究

亚太研究

151 日本学刊

台湾研究

北京大学

西南财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社会科学院

湘潭大学、湖南师大、湖南商学院

中央党校

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

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所

山东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

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湾 研究会

152 153 中外法学

154 法学家

155 政法论坛

156 现代法学

157 法学

158 法制与社会发展

159 法学评论

160 政治与法律

161 法律科学

162 环球法律评论

163 法商研究

164 著作权

165 知识产权

166 南开管理评论

1企业管理

168 外国经济与管理

169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170 价格理论与实践

171 旅游学刊

172 财务与会计

173 会计学研究

17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75 中国管理科学

176 新管理

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学院

吉林大学

武汉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西北政法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南政法大学

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研究会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等

南开大学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所

国家计划委员会

北京旅游局

财政部

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研究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等

中国社科院经济管理研究所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 首都经贸大177 经济与管理研究

178 教学与研究

179 技术经济

180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81 工业工程和管理

182 中国软科学

究会

183 数理统计与管理

184 中国图书馆学报

185 情报学报

186 高教理论战线

中心

187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8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8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0 中国体育科技

191 体育学刊

补充说明:

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软科学研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中国图书馆学会、北京图书馆

中国情报学会

教育部高校社科中心、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研究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

(1)凡获“国家期刊奖”的学术理论刊物,均可晋为A类。(2)凡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的刊物,均可晋为B类。(3)凡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主题转载的文章,均可归为

A类。

(4)凡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等学校学报文摘》

“论点摘要摘录”,或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复印的文章,均

可归为B类。

特类

页>>>>

序号

期刊名称 中国科学A 2 中国科学B 3 中国科学C 4 中国科学E 5 科学通报

A类

序号

期刊名称

理 工 部 分

(第一页)

主办单位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主办单位

第二

数学年刊 数学学报 计算数学 应用概率统计 系统科学与数学 中国物理快报 理论物理通讯 物理学报 物理学进展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电子学报 通信学报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半导体学报 光子学报 光学学报 中国激光 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快报 高分子科学(中英文)复旦大学数学所

中科院数学所

中科院计算机中心

中国数学会

中科院系统科学所

中科院物理所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光学学会

中国光学会

中国光学会

中国化学会

中国化学会

教育部

中国化学会

中国化学会 10

化工学报 植物学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 遗传学报 微生物学报 生物工程学报 动物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32 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学报(中英文版)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学报

软件学报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39 电力系统自动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自动化学报

控制与决策

控制理论与应用

中国化工学会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中科院遗传所

中科院微生物所

中科院微生物所

中科院动物所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 中国环科委员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科委员会

中科院计算所

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科院软件所

中国计算机学会

水利电力部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东北大学

中科院系统所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工程热物理学报

内燃机学报

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52 中国稀土学报

人工晶体学报

硅酸盐学报

摩擦学报

机械工程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

汽车工程

土木工程学报

水利学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中国公路学报

力学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生理学报

自然科学进展

自动化学会,智能计算机中心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中国内燃机学会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中国稀土学会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中国公路学会

中国力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生理学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B类

序号

期刊名称 数学物理学报 应用数学和力学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应用数学学报 高校计算数学学报 工程数学学报 数理统计与管理 数学进展 计算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11 强激光与离子束 物理化学学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声学学报 压电与声光 发光学报 量子电子学 红外与激光工程 激光技术 光学技术 光学精密工程 光通信技术 应用激光

主办单位

中科院武汉数理所

交通部重庆交通学院

浙江大学

中国数学会

南京大学

西安交大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中国数学会

计算物理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核学会

中国化学会

中国光学会

中国光学会上海技物所

中国声学会

机电部26所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光学会

航天工业总公司

技术物理所

中国北方光电子工业公司

中科院长春精密机械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第34研究所

中国光学会

光电子激光 电子技术应用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电子元件与材料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学刊

仪器仪表学报

微波学报

遥感学报

信号处理

化学物理学报

化学通报

化工进展

化学工程

分析化学

高分子学报

高分子通报

催化学报

应用化学

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学报

结构化学

色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现代化工

精细化工

国家基金委,中国光学会

信息产业部

机械部沈阳仪表所

中国宇航学会系统工程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半导体协会

中科院电子所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化学会

中国化学会

全国化工化学工程设计站

中国化学会,长春应化所

中国化学会

中国化学会

中国化学会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中国化学会,上海有机所

中国化学会

福建物构所

中国化学会

浙江大学

化工学会

四川大学 52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植物生态学报

昆虫学报

水生生物学报

遗传

细胞生物学杂志

生物物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通讯

生物多样性

菌物系统

人类学学报

实验生物学报

动物学研究

植物分类学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67 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化学

工业水处理

环境工程

中国环境监测

水处理技术

中国给水排水

给水排水

环境污染与防治

上海环境科学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 化工学会

中科院植物所

中国昆虫学会

中科院水生生物所

中科院遗传所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中科院《生物多样性》编委会中科院微生物所

中科院古脊稚动物与古人类所中国细胞生物学会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中科院植物所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院

中科院生态所

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国家环保局

国家海洋局

建设部城建司

中国给水排水学会

浙江环保局

上海环保局

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办公室

中国计算机学会

计算机科学

中文信息学报

中国图象与图形学报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电网技术

高电压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继电器

电气传动

电工电能新技术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机与控制学报

变压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98 中小型电机

信息与控制

计量学报

系统工程学报

系统仿真学报

传感技术学报

机器人

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科学部西南信息中心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中国图象图形学会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

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科院计算机应用所

中国计算机学会

华东计算机所

中国计算机学会

水电部电力科研所

电力部武汉高电压所

西安电力电学所

机电部许昌继电器所

天津电气传动所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设计研究所哈尔滨理工大学

沈阳变压器所

天津大学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天津大学

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204所

全国高校传感技术研究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105 106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微细加工技术

电气自动化

自动化仪表

动力工程

太阳能学报

热能动力工程

暖通空调

燃烧科学与技术

燃料化学学报

制冷学报

兵工学报

车用发动机

汽车技术

煤炭学报

中国造船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无机材料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功能材料

金属热处理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焊接学报

锻压技术

锻压机械

航天医学工程所

化工部自动化院

信息部半导体所

上海自动化所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所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

中国太阳能学会

中国船舶总公司703所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天津大学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所

中国制冷学会

中国兵工学会

中国兵器部山西70所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中国煤炭学会

中国船舶工程学会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浙江大学

上海硅酸盐所

中国材料研究会

机械部重庆材料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北京机电所

机械部济南铸锻所 133 材料导报

材料保护

材料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材料科学与工艺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铸造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粉末冶金技术

重庆材料所

中科院武汉材料所

中国材料学会

中国材料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沈阳铸造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医 学 部 分

(第一页)

特类

序号

期刊名称 中华医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报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药理学会

A类

序号

期刊名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解剖学报

主办单位

华西医科大学

中国解剖学会 3 卫生毒理学杂志 药物分析杂志 药学学报 营养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0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核医学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2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药学会

中国药学会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

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护理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中医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公共卫生

亚洲天然产物杂志(英文)61 环境与健康杂志

实用护理杂志

B类

序号

期刊名称 癌症 病毒学报 护理学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药学会

中国预防医学会

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国微生物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北京生理科学会

解剖学杂志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正畸学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上海免疫学杂志

上海中医药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生命的化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生殖与避孕

实用放射学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同位素

中国解剖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上海铁道医学院

北京医科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儿童医院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

北京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安徽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解剖学会

中国生理学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西安市卫生局

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

同位素学会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卫生研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第四军医大学

山东大学

新药与临床(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中国药学会

新医学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针刺研究

中草药

中国病毒学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海洋药物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麻风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山医科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

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超声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会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中国法医学会

中国药学会

中国光学学会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吉林省卫生厅

中国解剖学会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

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中国麻风杂志协会

中国免疫学会

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

中国微生物学会

中山医科大学期刊中心

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全国生物制药情报中心站 5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71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药物生物技术

中药材

中国药学(英文版)

中国药物化学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

解放军护理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辽宁省卫生厅

卫生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四川省卫生厅

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药学会

西安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物理学会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中国抗癌学会

中国抗癌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中国药学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药学会

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儿童保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护士学杂志

医学与哲学

口腔颌面修复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中国药科大学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大学

同济医科大学

中国科协自然辩证法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

卫生部

上一篇:一句话经典语录:人生是场盛大的遇见下一篇:美导下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