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信息化建设

2024-04-12

村卫生信息化建设(通用6篇)

篇1:村卫生信息化建设

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表6)

调查对象:村卫生室

填表时间:年月日填表人姓名:

填表人职务:填表人单位:

联系电话:E-mail:

通讯地址:

一基本情况

1.村卫生室全称:

2.村卫生室实际工作人员数:人

3.村卫生室编制人数:人

4.村卫生室月均门诊量:人次

5.村卫生室2010月均业务收入:元

6.是否为乡镇一体化管理:()

A.是B.否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7.近三年来村卫生室建设投入资金情况:

2009年村卫生室建设总投入资金约(万元),信息化资金投入约(万元),信息化资金投入约(万元),信息化资金投入约(万元)

8.9.2年内计划购买计算机台,单价元

10.2年内计划购买POS机台,单价元

11.使用的网络设备类型为

VPN数量为:台,型号:

交换机数量为:台,型号:

路由器数量为:台,型号:

防火墙数量为:台,型号:

12.村卫生室目前拥有的计算机:台,购买年份:

13.村卫生室目前拥有的打印机:台,购买年份:

14.村卫生室目前拥有的POS机:台,购买年份:

15.UPS设备的数量:,功率:千瓦

16.新农合VPN账号客户端()

A.有B.没有

17.村卫生室互联网接入方式为()

A.ADSL接入B.光纤接入C电话拨号D其他

18.网络带宽()

A.1MB.2MC.4M及以上

19.网络运营商()

A.电信B.联通C.移动D 其他

20.医院网络出口接入情况()

A.internetB.电子政务网C.专网D.VPN网

21.网络月租费元

22.村卫生室安装了哪些安全防护软件(多选)()

A.杀毒软件B.防火墙软件C安全卫士D其他

三信息系统建设状况

23.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

A.已建B.在建C.拟建D.无打算

24.村卫生室卫生报表系统的建设情况:()

A.已建B.在建C.拟建D.无打算

25.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建设情况:()

A.已建B.在建C.拟建D.无打算

26.药品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

A.已建B.在建C.拟建D.无打算

(已建填写)村卫生室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入情况:()

A.单机版B.与乡镇卫生院联网C.与县级新农合平台联网D.没有使用药品管理信息系统

27.乡村医生培训系统的建设情况:()

A.已建B.在建C.拟建D.无打算

28.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

A.已建B.在建C.拟建D.无打算

(已建填写)村卫生室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接入情况:()

A.与卫生院新农合联网B.与县新农合平台联网C.没有使用新农合信息系统

29.基本诊疗系统的建设情况:()

A.已建B.在建C.拟建D.无打算

30.内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

A.已建B.在建C.拟建D.无打算

篇2:村卫生信息化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农村卫生的网底建设,提高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实现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资金即时结算管理、基本药物的配备及使用、村卫生室绩效考核等重点工作,构建符合我县实际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根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农村卫生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县级新农合信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和为村卫生室配备基础软硬件设备(包括:台式电脑、打印设备、读卡器、农村居民健康卡和符合村卫生室应用的信息化软件),实现村卫生室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新农合经办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和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最终建立系统安全、标准统一、管理规范、资源共享的县、乡(镇)、村级的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农民在全县范围内持证跨机构、跨区域转诊、就医和即时结算。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覆盖全县9个乡(镇)的34个行政村。

(二)项目内容

1.县级数据中心及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1)县级数据中心建设

通过配备一台服务器、一套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及相应的应用支撑软件将现有县级新农合数据中心改造扩建为县级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实现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部署的基本要求。

(2)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通过改造、整合现有的新农合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新农合即时结算以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共享。

2.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

对所有村卫生室各配备一台电脑(台式)、一台打印机、一台读卡器、一套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端软件。

3.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

通过开发与现有新农合系统及县级卫生信息平台集成的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实现村级全科诊疗等日常业务、新农合及时结报及参合人员信息管理维护、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药品配送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完成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架构。

4.人员培训(1)技术人员培训

对县卫生局网络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和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的专题培训,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营和村卫生室日常业务开展。

(2)管理人员培训 对乡(镇)卫生院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升其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3)业务人员培训

对乡村医生进行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的操作使用培训,使之能够正确、熟练使用并操作软件,保障日常业务的开展和系统有效运行,全面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项目执行时间安排

(一)村卫生室计算机、县级数据中心设备(服务器、机柜、存储、交换机、防火墙)配送。2012年1月底前,已将村卫生室计算机全部发放到位,2012年6月底前,完成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系统集成,然后由省上统一配送县级数据中心设备。

(二)县卫生局和新农合经办机构配合系统集成商,由集成商负责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及新农合、村卫生室等应用软件并调试合格。(2012年8月底前完成)

(三)网络搭建。村卫生室网络带宽暂定于2M,村卫生室计算机实行网络集中式管理,在原新农合信息网络建设基础上,根据四川省卫生厅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2011年7月签订的《村卫生室信息化项目合作协议》框架,与当地电信部门深入沟通,密切合作,对本县数据中心进行网络扩容,并延伸至村卫生室。(2012年10底前完成)

(四)培训项目。我局网络技术管理人员先后分别于2012年1月5日、2月20日参加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培训班,并考核合格。2012年3月7日,省网村卫生室测试平台发布,先由我局网络技术管理人员熟练操作本系统,建立机构名称、帐号。下一步再对乡镇卫生院网络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最后由乡镇卫生院专职网管培训各村医,直至熟练掌握本系统。(2012年7月底前完成)

(五)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我县所有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对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对项目进行总结。

四、项目组织实施

(一)由县卫生局成立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卫生局村卫生室管理人员和县合管办人员为成员,负责具体实施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

(二)按照要求,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资金主要用于基础硬件配备、系统软件采购、标准规范及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数据接口及交换平台建设等内容。

篇3:村卫生信息化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体制发生的深刻变革, 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是, 一些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2003年的SARS事件, 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高度关注, 社会各界纷纷呼吁要求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然而, 村 (社区) 作为承担公共卫生工作最基础的末梢网络, 是预防和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防线, 对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宁波市镇海区的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情况探讨如下:

1 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现状

1.1 完善网络组织

2005年11月, 根据镇海区政府相关文件精神, 全区重点实施了镇 (街道) 的公共卫生管理员制度, 行政村 (社区) 的公共卫生联络员、联络小组和信息员制度。全区6个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分别成立了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每个镇 (街道) 设置1名公共卫生管理员, 由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社会事务办相关人员担任;62个行政村、19个社区和10个驻镇的大工程单位, 分别设立以村干部、大工程单位相关人员担任的公共卫生联络员, 计91人;以联络员为基础, 在每个村 (社区) 组建了公共卫生联络小组, 一般由村长 (或村党支部委员) 、妇女主任和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

(1) 宁波市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宁波315200并以自然村为单位, 下设公共卫生信息员共计700余人, 从而确保了公共卫生网络管理延伸到所有的自然村和农户家庭。

1.2 落实工作经费

按户籍人口计算, 落实公共卫生专项经费27.50元/ (人·年) (分别为市财政5元/ (人·年) 、区财政15元/ (人·年) 、镇街道以区级财政的50%配套为7.50元 (人·年) ) 。2007年共安排专项经费917万元, 其中90万元专用于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宣传资料印制和信息收集报告等。实行了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津贴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 按照村 (社区) 户籍人口数小于2 000人、2 000~4 000人和大于4 000人分成三档, 分别给予120元/月、160元/月和200元/月的公共卫生联络员津贴;通过调查摸底而新发现的预防保健对象, 按每例进行5~10元的奖励。

1.3 明确工作职责

编制了公共卫生管理员、联络员工作手册, 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公共卫生管理员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的日常管理, 每月召开联络员工作例会, 根据区公共卫生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要求, 组织、协调、督促和考核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小组、联络员职责是负责本村 (社区) 公共卫生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信息收集和及时上报, 负责分发免疫预防接种通知单, 协助开展健康教育, 按要求建立村 (社区) 公共卫生台账, 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等的调查处理工作;村 (社区) 公共卫生信息员职责是负责自然村公共卫生相关信息的摸底调查, 并及时向公共卫生联络员报告。

1.4 取得的工作成效

近3年来, 公共卫生管理员、联络员制度对全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管和妇幼保健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第一防线作用, 使相关部门能及时掌握农村各方面公共卫生基础信息, 强化了公共卫生的基础管理工作, 尤其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更为突出。自2005年0~7岁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数为7 678人、五苗接种率为77.63%, 至2007年提高到17 561人, 达到89.93%, 2项指标分别增长了128.70%和12.30%, 与以往相比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发现并报告起到了第一防线作用。2009年区内的首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就是由公共卫生联络员发现并报告, 使相关部门能在第一时间及时采取疫情控制措施, 确保了疫情得到有效处置;2007年共报告管理21起规模性农村集体聚餐, 举报非法行医12起, 并给予有效打击;利用公共卫生联络员熟悉村 (社区) 的优势, 能较好配合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开展传染病和慢性病等现场处置和防控工作;共同推进妇女健康促进工程, 使农村妇女常见妇科病检查率、婚孕前健康检查率和流动人口保健覆盖率等得到快速上升;协助开展农村健康促进工作, 组织人员听健康讲座、卫生进村活动的现场布置、分发各类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入户和落实建立农村健康教育宣传阵地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近几年来, 公共卫生工作虽然在各级政府提得很多, 但是, 还有一些部门对此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 认为是卫生部门的事情, 把公共卫生作为一项配合性的工作, 缺乏主动性而处于应付状态, 致使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 对有效预防和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埋下隐患。特别是在流动人口已经超过常住人口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单靠卫生部门的力量, 根本没有能力及时掌握公共卫生的一些基础性资料, 如果有关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这些基本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就难以有效防控和科学处置。

2.2 投入有待增加

公共卫生经费是以户籍人口为基数, 市、区和镇 (街道) 三级财政按不同比例拨款, 而公共卫生实际需要服务的对象, 不但是这些户籍人口, 还有与户籍人口数量相等或更多的外来人口。因此, 公共卫生经费与实际工作需要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3 素质尚需提高

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 由于原来都是从事非公共卫生工作, 对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无所知, 再就是学历低下、年龄普遍偏大, 要做好专业性较强的公共卫生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据统计, 全区91名公共卫生联络员中,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49.00%, 学历初中以下的占47.00%。卫生部门虽然组织了一些业务知识培训, 但与实际工作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

2.4 职责未能全面落实

村 (社区) 的公共卫生工作考核管理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尽管区卫生局委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对村 (社区) 进行工作目标考核, 但由于不具备行政、经济等管理手段, 考核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虽然已将公共卫生列入社会事务的重要工作内容, 但至今没有设立卫生专干, 兼职的公共卫生管理员的工作任务与享受待遇已经发生偏离, 工作积极性受挫。公共卫生联络员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职责没有得到很好理顺;与工作要求相匹配的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3 加强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对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

要从维护国家稳定、维护社会公平、维护农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建立完善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模式, 纳入县、区三级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公共卫生联络员的第一防线作用, 真正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处置,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稳定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队伍

为保证农村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建设的稳步推进, 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 必须建立科学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要将所有服务人口作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划拨的人口基数。二是要从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中提取更大的比例用于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的建设。在此基础上, 建议组织、人事部门能够在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设置专职的卫生专干, 担任公共卫生管理员。也可试点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与卫生部门联合聘用专职的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 在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公共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由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落实对公共卫生联络员的日常管理, 建立相应的工作管理机制, 稳定农村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 从源头上抓好抓实公共卫生工作。

3.3 强化指导培训, 落实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工作职责

公共卫生联络员模式作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一种新的尝试, 抓好联络员队伍建设和落实工作职责, 是能否真正发挥这支队伍作用的关键。为此, 要结合实际, 编印《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工作手册》, 明确公共卫生联络员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建立每月1次的调查摸底机制, 随时掌握所辖村 (社区) 的公共卫生基本情况, 及时报告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参加每月1次由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办的公共卫生联络员例会。同时, 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召开镇 (街道办事处) 公共卫生管理员例会, 布置有关工作, 培训业务知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院根据各自职能,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组织业务知识的培训指导:一是每年定期、不定期集中举办公共卫生联络员业务知识培训班。二是在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每月召开的公共卫生联络员例会上开展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三是成立村 (社区) 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小组, 实行包村 (社区) 的形式, 进行现场培训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利用公共卫生联络员月会, 在布置任务的基础上, 把业务知识培训作为重要的内容, 结合阶段性工作, 做到每次月会培训1个主题, 并加强下村 (社区) 的现场指导。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培训指导, 促进全区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的业务素质的快速提高, 为保证落实农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工作职责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 要明确公共卫生联络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公共卫生工作职责, 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推委现象的发生。

3.4 完善考评机制, 激励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公共卫生考评机制应该是一个立体的考评体系, 包括区政府对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和区属相关部门的考评;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对行政村 (社区) 的考评;区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考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考评。其中, 要夯实农村公共卫生基础, 切实发挥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的作用, 建立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对村 (社区) 科学的公共卫生工作考评机制是关键。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要制定对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的考核细则, 明确工作任务与目标指标, 实行联络员津贴、工作经费补助与业绩挂钩制度, 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对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考核采用由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牵头, 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起参与的模式。同时要每年评比公共卫生联络员先进个人, 并进行表彰奖励, 以激发工作积极性, 深入推进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的持续发展。

篇4:叶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成绩斐然

自去年以来,叶县卫生局枪抓机遇、克难攻坚、多策并举,强力推进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工作,全县581个行政村的标准化卫生所于2008年11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的村卫生所四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分离,美观整洁,并统一设置了健康教育宣传瓷片板面,配备了被褥、诊断床、身高体重仪、工作服、出诊箱等必需品。基本实现了全县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有病及时治的目标。该项工作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周边市县专程来此学习者络绎不绝。

叶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18个乡镇,581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387平方公里,人口87万,其中约74万人为农村人口。长期以来,由于受资金、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制约,大部分村级卫生所医疗设施比较简陋,医疗条件和卫生环境比较差,还有10多个行政村没有卫生所,就医难、看病难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农民群众。

2008年6月,平顶山市标准化卫生所建设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各县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主动地把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好。叶县卫生局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在取得上级领导支持后,立即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的实施方案,并报请上级批准。

加强领导宣传先行

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在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初期,该县专门成立了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督导组、技术指导组,并安装了专线电话。办公地点设在县卫生局,具体负责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的日常服务和督促、指导工作。专门制定了《叶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室)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同时,还召开了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动员大会,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出席了会议,各乡镇长分别做了表态发言。此外还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的重要意义,跟踪报道建设情况。县领导小组要求把项目建设匹配资金落实到位,进行专户管理。各乡镇、行政村根据要求,均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明确了主抓领导人员。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为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澄清底子合理规划

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套路可走,许多事情都是边摸索边进行。在建设初期,诸多问题相继而来,如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一村两所、一村多所问题,个别行政村没有因乡医而成了空白村的问题,村支两委班子不健全,村民不支持村所建设等问题。为此,该县卫生局局长柴宝鑫亲自率队,对全县各行政村卫生所现状、执业医生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重新登记造册。县卫生局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依照《建设方案》,结合乡、村实际,对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对执业医生资格重新进行了审核。对制定的村卫生所建设方案,在报请县领导小组研究后,进行逐一定点并确定了开工时间。县领导小组充分尊重乡镇政府意见,以乡(镇)政府加盖公章上报的资料数据为依据,在市里下发“标准化村卫生所(室)示意图”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拟定了面积分别为80平方米、60平方米的村卫生所两种方案,还聘请城建部门规划设计人员为卫生所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平面示意图。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情况,有能力新建的就按设计标准进行建设,没有能力新建的,可以利用集体现有房屋或者在村医自己原有卫生所基础上进行改造。同时,卫生局带领相关人员先后到舞钢市、方城县实地参观考察村级卫生所的建设情况,借鉴经验,取长补短,组织村医到比较好的村卫生所学经验、长见识。此外,还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对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的认识,想方设法共同把卫生所建好,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干好。县领导小组要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按照政策规定,减免相关费用,积极帮助乡、村和村医解决有关问题,搞好职能范围内的各项服务;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及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督与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尖问题,确保本乡、本村标准化卫生所按时建成并投入使用。

因地制宜 多策并举

在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过程中,该县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避免了一刀切。如:常村乡将村卫生所建设纳入全乡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与村委会、党员宣教室、计划生育村室、乡村超市及文化娱乐广场建在一块,做到了标准高,进度快。旧县乡为落实国债村的建设用地问题,经与村支两委班子反复商定,最终将一块准备开发的临街土地划归村卫生所使用,老百姓对此非常满意。水寨乡在确定村卫生所及卫生人员时,进行逐村把关,逐人审查,很短时间内就确定了村医与场地问题。邓李乡在召开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动员会后,组织全乡村医到舞钢市学习考察,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进行高标准规划,使得该乡的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质量好、标准高、进度快。

同时,该县卫生局还根据政策要求,提出有国债项目的村卫生所必须建成示范化村卫生所,有省级补助项目的标准化村卫生所必须高标准达标。各乡镇以国债项目村卫生所、省定标准化村卫生所为重点,对卫生所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并以点带面,推动本乡镇各行政村标准化卫生所的建设。部分乡镇还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标准,如邓李乡的新建村卫生所,其外部都建起了铸钢花眼栅栏墙和欧式大门,旧县乡同心寨村卫生所在达标基础上又进行了绿化硬化,做到了美观大方。龚店乡的楼马村卫生所、田庄乡的杨庄村卫生所、水寨乡的徐王村卫生所建筑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

篇5:村卫生信息化建设

为促进本卫生站统计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和系列化,充分发挥卫生站统计信息在卫生管理和决策的信息论、咨询和监督作用,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建立本村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一、制定统计信息工作制度、流程规范和岗位职责。

二、严格执行卫生统计调查制度,按时完成各类卫生统计报表和统计调查任务,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三、做好原始记录,台账、报表等统计资料保管工作。

四、做好年度卫生统计资历料汇编。

五、对本村卫生站的计划执行、业务开展和管理工作等情况进行综合专题统计分析,实行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六、做好统计咨询和信息反馈工作,准确,及时地为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

七、积极参加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统计信息的网络化和规范化建设。

八、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篇6:村卫生室建设意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意见》的内容,具体内容: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范文篇一...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

范文篇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村卫生室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的通知》(鄂政办发〔2013〕51 号)等文件精神,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全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到 2015 年底,全市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力争达到 30%,乡村医生年收入不低于 22 万元,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标准。

二、全面推进村卫生室“五化”建设

(二)科学制定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各地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村卫生室的设置规划。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 1 所村卫生室,人口较少、交通较为方便的行政村可实行村村联办,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可不设村卫生室。对服务人口超过 3000 或覆盖范围超过 2 个行政村的卫生室可设为中心村卫生室,中心村卫生室的数量一般不得超过村卫生室总数的 20%。

(三)加大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投入。各地要在统筹中央和省级项目补助的基础上,科学测算村卫生室实际建设经费,对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予以配套。市政府将对村卫生室建设考核合格的县市区给予适当奖励。对村卫生室建设资金要加强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和截留。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质量监管。

(四)加强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各地要依托中央和省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推进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确保到 2014 年底全市村卫生室房屋产权 100%公有化。新建村卫生室的建设用地由村卫生室所在地村委会无偿提供。在建设模式上,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组织部门开展的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乡村一体化管理相结合,与村集体闲置用房有效利用相结合,与村民实际需求相结合。

(五)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统一外观、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设备配备”的要求,扎实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和基本装备要符合国家、省规定标准。原则上村卫生室

业务用房面积为 100~160平方米,设“四室一房”(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卫室、药房),配齐 29 种常用设备。

(六)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各地要制定和完善村卫生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诊疗操作规程,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要督促乡村医生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完善业务记录和财务记录;要将乡村医生待遇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乡村医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七)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确保到 2015 年底村卫生室信息系统联网率达100%。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新农合即时结算、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绩效考核管理等重点工作的信息融合互通。

(八)加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六统一两独立”(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监管、统一绩效考核和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的要求,加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

(九)创新村卫生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行村卫生室“村办院管”、“村办共管”、“院办院管”等管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村医上挂”、“村医直管”、“村医乡派”等试点,实现乡村医疗卫生人才良性流动。探索农村卫生“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大力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三、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十)严格乡村医生配备标准和执业准入。原则上按每千名服务人口配 1名的标准,对乡村医生总量、岗位、身份进行核定。按照“退出一批、培

养一批、调配一批”的原则,将超额配备的乡村医生在 2015 年底前全部调整安置到位。乡村医生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要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十一)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从 2014 年起,依托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农村医学”专业学历教育,“订单式”免费培养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立乡村医生培养和补充机制。各地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确保乡村医生每年参加免费岗位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

(十二)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各地要严格落实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偿政策,确保乡村医生年收入不低于 2?2 万元。要全面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和新农合支付政策,实行一般诊疗费总额控制的地区,要按不低于“村卫生室服务人口×2?5 次/人×4 元”的标准落实。要将 4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并经绩效考核发放。要按照乡村医生服务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 5 元的标准,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后,不足部分由县级政府足额落实到位,并列入常年财政预算。要按照每年每室 3650 元的标准落实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县级要足额落实配套经费。所有注册的村卫生室必须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费用纳入基本运行财政补助范围。要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在规定时限内将村卫生室基本运行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位。

(十三)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积极研究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问题,将乡村医生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范畴,通过参加新型农

村养老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提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在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四、强化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政府是村卫生室建设和落实乡村医生待遇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既定任务目标。从 2014 年起,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的责任目标考核。

(十五)落实部门责任。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重点抓好村卫生室的规划建设、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和乡村医生待遇政策落实等工作;发改部门要会同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制定村卫生室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将全市所有未达标和房屋产权私有的村卫生室纳入国家和省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补助范围;财政部门要统筹国家和省支持村卫生室建设的项目资金,落实配套资金,加强使用监管。

(十六)强化督导检查。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综合督办,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市发改、财政、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部门要加强指导,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市政府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督办,并予以通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 年 1 月 2 日

范文篇二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为进一步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提高村卫生室综合服务能力,巩固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农村群众健康安全。市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全市每一个行政村(城区等不设置村卫生室者除外)有一所村卫生室并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实现“疫情有人报,防病有人管,小病有人治、大病及时转”的目标。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陕政发〔2009〕14 号)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最基层组织,是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机构,也是农村卫生工作中最薄弱的地方。它担负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信息统计和报告,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等职责。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关心农民身体健康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抓,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为推动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汉中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市长任组长,卫生、发改、财政、监察、城建规划、国土资源、审计、药监、红十字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强化领导,夯实责任,为这项

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标准,积极实施

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核心是建设规范、管理达标。要按照先选定村医,后进行建设的要求,一个行政村建设一所村卫生室,实行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用药目录、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全面提高村卫生室业务水平,增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各县区政府要认真学习借鉴南郑、勉县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试点经验,结合县区情,积极探索,围绕目标任务,积极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联络,严格标准,把握细节,确保按时按标准完成任务。通过建设,基本建成设施条件标准、内涵管理规范、医疗服务优质、考核督导健全的乡村一体化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网络体系,基本满足当地农民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村卫生室达到建设规范、运行顺畅、管理科学、保障有力,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县区的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要在 2009 年 3 月底前编制完成并报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县区和乡镇政府是建设工作的主体,要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参与村卫生室建设的积极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村卫生室建设的统筹与指导,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依法对村卫生室机构及人员实施指导、考核、评价、准入和监管工作;发改部门负责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加大对上争取扶持力度;财政部门负责将村卫生室建设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

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到位;城建规划部门负责落实建设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村卫室建设用地优惠政策;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加强村卫生室药品监管;各级红十字会要将灾后重建、社会援助资金向村卫生室倾斜,加快建设步伐。

四、强化督导,严格奖罚

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对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检查督导,采取月报、季报、联合检查等形式推动工作迅速开展。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的县区要在 10 月底前向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村卫生室,实行“以奖代补”,以县为单位每个村卫生室平均补助 1 万元。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组织力量对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将这项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对圆满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态度消极、进展缓慢、失职渎职的县区将予以责任追究。

二○○九年三月十日

范文篇三

20xx 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医疗工作实施新医改政策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基层医疗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农村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看病难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目前农村医疗事业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围绕基层医疗单位在医务人员结构、医疗设备、门诊和住院人数、医务人员待遇等方面情况和存在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一、新医改后基层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需求。文昌农村人口 44 万人,现有基层卫生院 27 家,在职职工 972 人,其中医生 260 人,护士 294 人,药剂 113 人,医技 114 人,编外跟班学习191 人。自 2009 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 4131 万元建设乡镇卫生院,各镇卫生院普遍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化验科、防疫科等科室,拥有 B 超、心电图、X 光室、自动生化分析仪、洗胃机、心电监护仪、救护车等医疗设备;共投入 1506 万元建设村卫生室 159 间,村医 179 人。2013年全市镇卫生院门急诊 930175 人次,同比增长 85742 人次,增幅 9%;住院3254 人次,同比下降 391 人次,降幅为 12%;业务收入 5873 万元,同比增长 19%;村卫生室门急诊人数 392106 人次,销售国家基本药品 220 万元。在镇卫生院就医人均花费 63 元/次;在村卫生室就医人均花费 5.6 元/次,比新医改前大幅减少,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通过实地视察,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认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相对滞后,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具体表现:

(一)医疗水平不高,卫技人员缺编较多,难以适应新医改的要求

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从职称上看,文昌各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初级职称占80%以上,中、高级职称人员较少,放射、检验科目大部分人员都是非专业的“半路出家人”。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空编较多。文昌卫技人员编制 853人,现在编在岗 631 人,空岗 222 人,占卫技人员编制总数的 26%。三是骨干医师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大部分镇卫生院只有一至两名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年龄老化,知识更新不够,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中青年医务人员不多。四是村医人员缺乏,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文昌尚有 69 间已

经建好标准化卫生室没有乡村医生。

(二)工资分配上实行“大锅饭”,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是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后,编内职工工资按照档案工资发放,收入难以拉开距离,工资水平比较平均化,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因此严重挫伤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医务人员各项合规的津贴补贴项目,比如:医疗行业服务特殊性的的“夜班、加班、节假日值班”等 8 小时以外的工资、高温补贴、交通补贴等尚未列入财政预算。

(三)基层医疗机构普遍负债经营,欠账严重

一是医改后乡镇卫生院突出公益服务性,压缩并减少了收费项目,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造成基层卫生院利润收入减少,使乡镇卫生院低利润或零利润运转。二是岗位编制设置不合理,无编制而又必须的岗位只能临时聘请,增加医院负担。三是镇卫生院编外人员较多,全市编外人员 191 人,如锦山镇卫生院编制 72 人,实有 95 人,超编 23。编外人员工资由镇卫生院负责,压力较大。四是大部分镇医院都向药品供应商借款发放工资,负债经营。据不完全统计,文昌各镇卫生院共负债 800 多万元,其中锦山镇卫生院负债 169 万元,冯坡镇卫生院负债 75 万元。

(四)村卫生室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完善,村医养老问题无保障

一些村卫生室建设在墟镇周边村委会,一些卫生室建设在人口稀少的山坡上,造成资源浪费,如文城南阳新合卫生室建设在新合 向蓬莱方向两公里处,周边没有村庄,距离南阳卫生院又较近,每天来就医的群众都没有几个人。大部分村卫生室水电、绿化、硬化、网络没有配套,村医 2013年人均月收入 2116 元,待遇低又没有办理养老保险,积极性不高。

(五)医疗设备陈旧,维修费用大。

一是设备配置不齐全,影响到医院正常医疗业务和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二是设备老化失修维护费用过高,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卫生院公益性质的特点越来越得到强化,而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和修理费用较高,目前基层卫生院普遍存在无力承担此项费用,导致部分设备已不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省卫生主管部门要制订基层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工作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省市各级医院跟班学习,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医务骨干的业务培训,解决镇卫生院人才青黄不接问题。二是各级政府应尽快解决镇卫生院人员缺编问题。三是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本科以上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解决卫技人员缺编和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四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爱岗敬业。

(二)建立健全机制,调动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积极性

一是尽快建立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机制。省卫生主管部门要根据新医改政策实施前的镇卫生院管理状况,结合当前实行药品零差价、收支两条线后的一些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绩效考核机制和管理方案。要重视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奖惩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职能,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性。

二是基层卫生院要打破 “大锅饭”分配方式,建立绩效工资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及医德医风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分配方式,使医务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及劳动贡献挂钩,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

(三)妥善解决镇卫生院非医疗人员过多和负债经营的问题

一是省卫生主管部门要充分调研基层卫生院非医疗业务岗位工作量,严格控制非医疗人员岗位指标。二是对在岗不在编的医务人员和救护车司机应当尊重历史事实,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尽量让长期工作在医疗战线上的聘用医疗人员继续在体制内工作,以稳定镇卫生院人员队伍。三是对基层卫生院负债经营的情况,建议由各级卫生部门区别不同情况,提出处置意见。

(四)加强村医的管理,解决村医养老问题,合理规划村卫生室建设

一是省卫生厅要严格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大村医免费培训力度,提高村医技术水平,二是建议各级政府把村医养老保险问题摆上议事日程,解决村医后顾之忧,稳定村医队伍。三是要合理规划建设村卫生室。各市县卫生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要依据村民居住特点、交通状况和实际需要,合理规划建设,要加大投入,完善村卫生室水电、网络、硬化绿化等配套设施。四是基层卫生院要担负起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职能,规范村医的从业行为,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

(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镇卫生院保障能力

一是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基层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将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各项合规的津贴、补贴以及医疗设备(包括救护车)的购置和日常维护维修费用等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建议省、市政府在药品零差率销售方面应

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增加基层卫生院经济收入,确保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各项工作业务正常开展。三是建议省、市政府划拨专款定向培养医卫专业大学生,以战略目光加强村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村医业务水平。

上一篇:在度第一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下一篇:多城同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