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诊所的实践心得体会

2024-04-17

小诊所的实践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小诊所的实践心得体会

诊所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专业法学学习和实务相结合,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通过接待当事人,代理案件将纯理论的知识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法律学习过程,在接到案件的第一时间,我们应该要将所有与案件有关的法律法规、判例找出来,还要通过查阅相关案例和资料来确保解决的可行性,是一次很好的在学习过程,我们通过对案件的处理更加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通过对案件的代理,更是一次很好的实践经验,还学到了律师工作的一个过程,培养了我们相关的法律技能。

老师告诉我们,一名合格的法律人应具备哪些素质,在接待当事人和对待案情时应该怎样应对。在诊所的课堂教育中,老师们会结合自身的办案经验给我们讲授实务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诊所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接听当事人来电、面对面与来访者交谈还锻炼了我们与人交往、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概括案情、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处变不惊的能力。接触真实案件当事人,运气好的还可以代理当事人出庭。我想在法律诊所上课的这段时间将会成为我正式走上法律执业道路过程中美好的回忆。

通过半年的学习,总结出了下面几点专业方面的心得体会:

1.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

在接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当是人不注意保留证据,证据是案件事实的认定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证据应是与案件事实关联最为密切的客观存在。但是,若要取得最有力,有利的证据,我们必须要从案件中跳出来,融入到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最为权威有力的支撑

2.法律文书写作

我们曾经为当事人写过一份合同,就我自己来说,由于爱好原因,对民商事方面的法律知识还算熟悉,但是有关诉讼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的知识就很有限了,有时在当事人面前急着翻法条的感觉是很不好的。不仅容易让对方产生对我们的不信任,也容易使自己失去自信。

3.法律援助

在期中时,我们在南门组织了一次法律宣传,接待了大量的当事人,诊所的值班及法律宣传活动中,让我学习到了许多课堂所无法学到的知识。通过接待当事人,让我不断成熟,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明白了自己在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上与专业律师的差距,也给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通过法律宣传,我认识到了公民法律意识的单薄,了解了弱势群体的无助,让我有了一个更理性的思路去对待法律,对待案件,对待律师这一职业。

4.接待当事人

不会忘记,第一次课叶老师让我们我们进行简单的模拟接待当事人。当同学们极不熟练地用规范的接待用语来接待当事人时,出现了各种意外状况。可是,一个学期下来,这种类似的错误,我和我的同学们不会再次犯,因为,一次次的接待和学习让我们熟练了如何接待甚至如何安抚当事人的激动情绪。我们组接到的第一个案子,是一个劳动合同纠纷的仲裁案件,我们连代理合同都签了,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代理。不过问题的根本在于当事人出于对学生代理案件的不信任。不过后来细细琢磨,其实每一个案件对代理人来说,可能仅仅是一个案件,可是对当事人来说却有可能关系到他们的生计甚至更加重大的方面,因此,接下来的阶段,我再也不会因为当事人的不信任而沮丧,而是尽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建议。我知道,只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真正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了,真正的事实不一定是靠当事人叙述得来的,应该靠我们自己理性地去调查和分析,才能知道案件相对真实的情况。

结语:这个学期也许是法律诊所成立以来运气最糟糕的一期。由于猪流感的缘故,学校从开学到诊所结业都是出于封闭状态,我们里面出不去,外面的当事人又进不来。值班一天很少有上门咨询的,偶尔有个电话,多半是骚扰。所以我们接到的案子也就出奇的少。希望下一期的同志有好运气。

以小组为单位的模式让我们学会团体和做的重要和优势,在接见当事人和讨论案件是团体的作用相当明显,让我们集思广益,收集各种不同的信息和意见,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篇2:小诊所的实践心得体会

诊所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法律课程,它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跟伙伴、当事人的沟通能力还有老师跟学生的互动交流。

首先,如果想学好这门课,一定要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诊所教育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它不像平时某个学期的考试,只要你某一门专业课学得不错就行,而且各个学期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没有这么密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这也是法律诊所只对高年级开放。通过法律诊所的学习,我发觉自己有很多知识点还记不全,各部门的法律没有很好的`联系起来,例如在行政诉讼案件当中,只会往行政法或者行政诉讼法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没有联系到民法跟刑法的相关知识,在现实的法律案件中单纯的只是涉及某一部门法的案件是很少的,很多案件都是非常复杂的。

另外法律诊所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口头的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是因为法律诊所这门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做为“法律人”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而并不是教学生法理知识。我其实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平时在课堂很少主动发言的,除了是老师提问或者那个话题自己特别有兴趣的。但在诊所中我每节课都很踊跃的发言,并不是我爱表现,是课堂的那种气氛感染了我,在课堂中你会觉得发言讨论是一个很平常的事,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在课堂中我可以充分的表达我的意见,老师会指引我深入讨论的话题,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你所想的东西用口表达出来,开始觉得是很简单的事,但在小组讨论跟课堂案件当中,我发觉原来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时候你说得并不完全是你所想的,对于同一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语气、感情和词汇会受到不同的效果。这些锻炼对于将来要从事律师行业的法学院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跟当事人的会见中更需要技巧。因为一般到诊所要求帮助的人是生活在社会地层的人,而且情绪一般都比较激动跟愤怒,所以会见的要求就更高。首先,作为一个诊所的学生如何取得当事人的信任是我们面临的首个难题,通过学习,我发觉把我们的实际情况如实的告诉当事人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我们刻意的隐瞒就算当时当事人相信了,当事人一旦发现了真是情况我们就很难继续办理案件,不能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这跟律师的职业道德是有冲突的。

篇3:甜蜜的小诊所

小诊所显得有些脏乱,日光灯管也旧的旧,坏的坏。

诊所里还坐着其他人,一对约二十岁的男女,打扮得很时髦,坐在那盏明亮的日光灯下。似乎是女孩生病了,男孩端着她的手,脸上写满了关心与怜爱。女孩脸上的红晕印证了她的幸福,也许这就像他们的生活吧,明亮而且愉悦。

我别过脸去,看见妈妈已经沉沉地睡着了,鼻翼微微颤抖着,一脸的恬静。妈妈的烧一直都没有退下去,爸爸却还没有来陪。妈妈头顶那老旧的日光灯黯淡地一明一闪,我微微叹了一口气。忽然,妈妈的手机响了两下,是一条短信:“好点了没有?我晚点去看你。我会把熬好的汤带过来的,别让女儿知道,免得她又笑话咱们。”看着短信,我嘴角微翘,我读懂了——他们浓浓的爱意都隐藏在这字里行间了,平淡却幸福。

靠墙角的是两位垂暮之年的老人,额头上都爬满了皱纹。两位老人都是默默无言。一会儿,老奶奶看了看茶杯,老爷爷急忙拿过茶杯,跑到饮水机那里接了一杯水。两人苍老而温润的眼神交织在一起,无言有情。他们坐的那一方的日光灯,早已不再闪亮。我望向那窗台,似水的暖阳穿过窗台慢慢爬上他们的肩膀,感动溢满我的心房。

光阴浅浅,那一瞬的感动,拨动了我的心弦。也许他们年轻时也说过甜蜜的话语来表达爱意,也在恋爱过去后的平淡生活中偷偷甜蜜一下,但是那时的甜蜜远远不及他们现在的这种甜蜜,这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甜蜜,是可以用眼神来交流的甜蜜。

那个清晨吹过的微风,久久地荡漾在我的脑海中。

(指导教师 王纪金)

篇4:社区法律小诊所矛盾化解大平台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荣市街道三姓社区门口,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块牌子——“社区法律诊所”,见过外科诊所、内科诊所、牙科诊所,这些都是给病人问诊看病的,可这“法律诊所”究竟是给谁看病的,看什么病的,还真是头一回看到,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社区。

社区整洁有序,工作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一走进挂着“法律诊所”门牌的办公室,我们就看到一名农民工模样的小伙子,对着里面的两名工作人员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然后高兴地离开了“诊所”。诊所“医生”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刚刚接待的这位“求诊者”是一位来哈市打工的年轻人,名叫姜波,由于不懂法律,以前在外地打工时,没有和用工单位签订合同,曾被克扣过工资。今年他来到哈市打工,打算先找明白人弄清如何签订合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听租住的房东大娘说社区里有专门管这些事的地方,而且还不收任何费用,所以今天特意来到社区“法律诊所”寻求帮助。社区“法律诊所”原来是专门问诊治疗,解决群众法律问题的“诊所”。

从无到有社区办起“法律诊所”

三姓社区的矛盾纠纷调解员滕丽娜告诉记者,在没有开办社区“法律诊所”的时候,社区主要是依靠深入居民区排查矛盾纠纷,或是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到社区来寻求帮助调解,解决的也多是诸如夫妻吵架了,上下楼跑冒水了等等家长里短的事情,而且社区工作人员细致耐心,和社区内居民又比较熟悉,调解工作相对比较容易开展,调成率也比较高。但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矛盾纠纷的类型也越来越复杂,单一的调解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居民群众的需求,同时,涉及专业法律问题及牵涉多部门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在社区层面仅靠调解人员也无法全部解决,有时只能上交到街道办事处甚至区里,动用大批人力物力去解决。社区“法律诊所”成立后,很多复杂问题在社区就可以基本解决了,矛盾不用再上交了。居民们听说家门口有了这个免费的“诊所”,也经常带着一些赡养、维权、用工等的法律问题来求助“医生”,滕丽娜笑着说:“现在我们都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有些常见的小问题都可以给出专业的解答了。”

社区书记丛晓薇介绍说,2010年5月,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委政法委、区综治办、法学会的指导下,她所在的社区正式开办了社区“法律诊所”,即以社区为单位,整合地区法律资源,为遇到法律问题的居民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和代理服务等。“诊所”由社区党委书记任所长,对日常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社区警长任副所长,“诊所”成员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大专院校有执业资格的法学教师、法学专业学生等法律工作者组成,每天轮流坐堂问诊。“诊所”以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为宗旨,集居民矛盾化解、法律诉讼代理、困难群体无偿法律援助、基层法学研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及探索大学生就业实践新模式等多功能于一体,致力于完善社区服务职能,维护地区和谐稳定。

丛晓薇所在的社区内律师事务所比较多,借助这个优势,她和辖区内的10家律师事务所都签订了共建协议,所内律师每天轮流坐堂,文中开头所提到的两位工作人员中一位就是社区内龙房川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崔忠厚。“诊所”在社区有独立的办公室,接诊登记表、处方、调解文书等表簿齐全。印制了法律诊所指南,公示诊所成员及职能,公布接诊地址、电话等,发放给区内居民,方便群众“就诊”。

独具特色

小诊所创“五诊式”疗法

在谈到社区“法律诊所”的独特优势时,南岗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黄明举说:“第一,社区作为贴近居民群众的场所,便于营造有利调解的氛围,使调解人从心理上易于接受;第二,诊所既解决了普通居民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体对法律需求的成本问题,又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场所、实战锻炼的机会;第三,普通调解员可以调解一般矛盾纠纷,有执业资格的法律工作者可以给出权威性的意见和对策,提高了居民特别是上访者对“诊所”的认可与信任,使得社区层面成为有效化解矛盾、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阵地。”

哈尔滨市南岗区共有普通高校23所,律师事务所等法律资源也较为丰富,区内154个社区因地制宜,有效整合区域内大专院校、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方面的权威资源,通过“五诊式”问诊法,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诉讼代理等,化解矛盾、定分止争。

广场义诊:“诊所”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召集全体成员在社区广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由大学法学专家、学生、律师、警官、法官、检察官、社区工作者等现场提供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

专家门诊:大学法学院师生、社区工作者、律师、警长轮流坐堂,每天在社区为居民提供调解纠纷、诉讼案件受理、代写法律文书、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服务。每周专设一天,由大学法学专家开设专家门诊,为遇到法制难题的居民提供一对一式的专家答疑,指导居民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综合会诊:对疑难问题提出诉讼要求的居民,由诊所内的大学法学专家同律师针对案件共同为当事人研究解决方法。如遇涉及层面较广、社会影响较大的疑难案件,则将案件提交区里,由区政法委召集公、检、法、司各成员单位代表及法学会专家召开个案研讨会。

入户巡诊:“诊所”每季度开展一次适当规模的入户巡诊活动,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警长带领和协助诊所工作人员针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等当前的社会热点法治问题开展走访排查,提早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快速化解矛盾纠纷。

危重急诊:社区内如遇重特大的群体性事件或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时,社区将在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情况的同时启动“法律诊所”的急诊预案,社区警长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带领诊所值班人员现场出诊为群众释法明理,在为相关部门争取时间的同时,尽可能地平息情绪,化解矛盾纠纷。

关注民生

小诊所能解大问题

哈尔滨市地处我国东北部,冬季寒冷而漫长,供暖随之成为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问题。2010年供暖期来临之前,三姓社区“法律诊所”在“入户巡诊”时得到信息:区内三姓街118号、124号、130号居民因供暖管线老化,年久失修冬季温度不达标多次找供暖部门反映,并到有关部门上访,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几户居民欲在那年供暖期到来之前对供暖部门进行“最后通牒”,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很有可能发生激烈冲突,甚至演变成流血事件。

掌握这一信息后,社区“法律诊所”立即启动了急诊预案,召集“诊所”内法学专家和律师进行专家会诊,确定第一迅速开展供暖问题专项“广场义诊”活动宣传供热法规,加强居民的法制意识;第二积极联系相关单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说服南岗第二供暖公司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自行投资40余万元,对出现问题的管道重新进行了铺装,彻底解决了问题。施工过程中个别居民以改造会破坏原有装修为由,堵住单元门阻止施工队进入,给施工单位设下了障碍和阻力。对此,“诊所”把供暖公司的主要领导、包烧站站长和居民代表召集到“诊所”召开协调会,向居民讲解改造意图和预期效果,赢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改造工作顺利完成。

黄明举深有感触地说:“别看我们的社区“诊所”很小,人员不多,但全区154个社区个个都有,而且通过近一年的运行,社区诊所因其结构科学、组织灵活、功能合理、人员精干,优势独特,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群众对社区“诊所”也越来越认可和依赖了。”

参与管理

小诊所发挥出大作用

哈西街道办事处书记王伟一提到社区“法律诊所”,就止不住地连连称赞。他说:“刚开始,我想这么个小诊所能给社区居民普及普及法律知识,有了小矛盾纠纷帮助调解调解,也就发挥了它的作用了,没想到,这小诊所还真帮我们解决了不小的问题呢!”哈西街道办事处地处城乡接合部,有两个社区由于前身为村等历史原因,在社区选举中拉票、贿票现象非常严重,个别人还为争夺社区干部岗位大打出手,在2010年的社区换届选举中,社区“法律诊所”的专家对报名参选的人员及工作人员先期进行培训,重点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委会组织法》和参加选举的相关纪律要求,以及破坏选举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了权威解读,选举依法顺利进行,没有发生任何问题,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圆满完成。社区“法律诊所”有效地参与了地区的社会管理。

正在建设的西客站是哈尔滨市的又一新地标,涉及拆迁、征地,矛盾较多,个别人反复上访、缠访,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补偿,街道办事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按照常规规劝、说服等办法解决,收效不大,而且,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社区干部由于不是法律专业人士,对上访人的法律诉求无法界定,工作被动,社区“法律诊所”得知后,“诊所”内的地区高校法学专家,公、检、法、司法律工作者和专业律师共同会诊,对上访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订相应解决方案。通过“介入式服务”,选派法学专家、著名律师“上门出诊”,从法学理论层面帮助当事人分析诉求的合理性,对无理要求,讲清法律政策。通过“法律诊所”专家的权威分析与讲解,无理上访者心服口服,明确表示不再缠访、闹访。

一举多赢

小诊所搭起大平台

“诊所”问诊后,随着矛盾纠纷以至上访问题的有效化解与解决,居民群众不断增强对“诊所”的认可与信任,遇有问题都愿意先到“诊所”来寻求解决途径,矛盾纠纷基本可以在社区层面解决。

篇5:诊所社会实践报告

在xxx半个月的实习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里,第一次接触社会的实践生活,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总体来说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和所得。从一个对药品行业无知的少年变成一个既具有初步药品知识,又懂得简单的疾病治疗的青年。实习的收获是不能用语言一一所能描述的,总的来说有酸有甜、有苦有乐,苦的是让人记住那些几十种药物的疗效和基本成分,还得分清它们的适宜人群,是否有严重的副作用。快乐的是和同事领导的和睦相处以及老板的风趣幽默,还有顾客对自己付出服务的肯定与赞赏和自己既充实又有滋有味的实习生活过程。其实,实习的日子不是很长,当初的我还不知道药品导购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不知道原来感冒也是分种类的,风热感冒,伤风感冒,对于不同的患病症状,区分感冒的不同种类,用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才不至于吃了药还不见效。师傅在工作上的教导,是那么的叫人印象深刻。在这里,自己对药品超市和药品导购方面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药物的种类繁多,总体的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置于柜台内,通过持有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的药物,常见的为那种可令人产生依赖性的,如x啡类镇痛药及某些催眠安定药,心血管疾病药和本身具有毒性须听医嘱的药物。非处方类药物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一般置于药品超市自选货架上。由于药品超市大,药物种类多,则将这些药物分别以其不同治疗功效而归类,划分区域。止咳平喘类、抗感冒类、维生素类、胃肠道类...每一类药物也有好多种药品,我们药品导购则是在患者进入药品超市时,询问患者所需要的药物,然后由各类药品分区负责人带领患者去相应药品去选择适当药物,同时以其病情进行相应的推荐,这就要求导购员做到对药物成分和其服用后反映及其疗效有深刻的了解,这也有利于我们充分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

初期,店长会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药品基本知识的培训,才会上岗,还会对服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认定。在药店实习最刻骨铭心的是药店员工竭尽全力为客人提供“温馨细微”的服务,使患者温暖至心。都说服务是经营企业的形象之本,是企业的竞争之道,那么达康药店的服务魅力有表现在哪呢?那就是一张诚挚动心的笑脸,一声声悦耳动听的话语,一次次全身心投入的服务而凝结出一个个回味无穷的优质服务。在那里实习的半个月时间学到的东西可不少,感触也颇多,若要为患者或患者家属提供优质的服务,就是要充分读懂患者的心,充分理解患者的需求,以最低的价格推荐最有疗效的药物,帮助患者省钱,让患者买的放心,认识到我们药店才是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好药店。所以,要在当下满足患者的多方面要求的同时,把服务的质量提高。

在药店实习的这半个月,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付出的不光有汗水,还有智慧和技巧,更多的是自我超越。因此,自己变的成熟了,少了一份脆弱,多了份坚强,忘了如何去依靠,想的是如何去学习让自己独立自强。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的关怀,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指点,自己的一切事物都得要自己亲自去解决,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这次实习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只有自己不去做,认认真真的学习,勤勤恳恳的做事,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

通过实训、实习,我对药品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了,尤其是服务意识、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处理与患者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做了个好的开始。社会上由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社会经验,为人处世的经验,想想自己四年之后就要真正的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许自己的这次实习就是自己新的开始,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熟,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篇6:寒假诊所社会实践报告

2013年1月23日下午4点30分,我的寒假生活如期而至,为了这场考试,准备了一个多月,背诵了一个星期,大战了三天,满脑子都是炎症和创伤,深深给我一种下了考场便是新生的喜悦。当晚就坐上了回家的列车,打算大睡三天三夜。

睡了一天,晚上吃过饭,妈的话匣子便打开了,先是嘘寒问暖唠叨了许久,而后切入正题,着实让人招架不住。“儿子,妈最近胳膊老是疼,有时疼的连扫地笤帚都拿不动,是怎么了,能吃些什么药治治啊?”“啊……这个,这个还没仔细学……”“那你学什么啊?”“嗯,现在我可以准确找到疼痛的部位、诱因,但不知道吃什么药,止痛药毕竟治标不治本。”妈只是微微一笑,不过好歹我算过关了。

睡了一天,再次躺在床上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总有些解不开的结。辗转反侧,不断的反问自己我到底学到了什么,毕业后拿什么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而不是一个杀人的屠夫!越想越不会,越不会越想,脑子里全是浆糊,我怎么对得起那每年五六千的学费。为了一句对得起,第二天我来到隔壁农村医疗合作社,打算好好学习。

说是农村医疗合作社,其实只是一家小型的诊所,夫妻俩即是医生也是护士,配合地相当默契,在附近也算小有名气。在这十多天每天除了打扫卫生、换换药水也没什么其他工作,其余时间我则待在门诊室,有病人便站在老师一旁虚心学习,闲下来便翻阅一些医学书籍,有什么不懂的再向老师请教。这段时间确实学到很多,也深深佩服这些在基层艰苦奋斗的医务工作者。

农村比不上乡镇,医疗设施匮乏,大部分医务工作者水平有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十分薄弱。但他们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妙手回春守护一方安康。一天,一阿姨带着大约八、九岁的儿子看病,老师经过一系列简单的体格检查,诊断为发热,一连打了三天点滴,每次水输完体温近似正常,可两三个小时后体温逐渐升高,孩子的母亲十分着急,生怕孩子脑子会烧坏。我在一旁也很着急,虽然普通发热不会影响孩子智力,但发烧尤其是高烧时,会对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甚至休克。例如,发烧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烧(40~41℃)时,病人可能出现烦躁、谵语、幻觉。有些病人出现头痛。在小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高烧比较容易引起抽搐(热惊厥)。发烧时可使心跳加快,一般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增加15次,儿童可增加更多,心率过快可使心脏病或贫血病人的心脏负担加重,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此外,发烧时还会消耗大量的自身物质和能量,这些都对人体不利。正当大家都很焦急时,老师神情淡定,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重新做了检查,只见老师检查额头和两颞时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丝丝微笑,接着神情严肃,一本正经地将右手手掌在孩子头顶环绕几下,嘴里不知小声嘀咕些什么,然后打了退烧针安慰了阿姨并嘱咐阿姨让孩子按时吃药,明天上午再来医院。站在一旁的我看得是一头雾水,真不懂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心想:“要是吃药能好的话,人家都吃了两三天早就好了,乡村医生真不负责,自己治不了还不让病人尽早到市里检查,误人生命。”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孩子真的不发烧了。怀着好奇我跑去问老师,一定把这事弄明白。原来,老师微笑是因为看到孩子额头和两颞的头发是一束束的。在乡下,老人都说这是吓到了要叫魂,怪不得看到老师在小声嘀咕呢,原来如此。老师说,虽然这种土方法很不科学合理,但却能达到一定治病效果,只要能治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管他什么法子!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确实,随着每一位患者的治愈、每一种疾病的攻破,将会有一个新的病例等待诊断治疗、一种新的技术或方法等待掌握,医学的学习和提高是永无止境的!!

临近春节,大量外出务工的乡亲陆陆续续回家过年。由于气温差异,许多都得了感冒,医院人手不足,老师示意让我帮着扎针。静脉注射是护理知识,护理学学生必须掌握的,但对于临床来说,主要是针对手术和手法治疗,静脉注射并不属于临床医生掌握范围,但是在学校上实验课时曾经学过给小白兔耳缘静脉注射。心里虽然有些胆怯但有了这些经验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并自认为扎针很简单。

一切准备就绪,首先扎止血带,由于病人较胖,扎过以后静脉血管很难凸起,选择一根相对较好的血管和进针位置进行简单的消毒,我开始持针准备进针,心跳加速,越担心扎不上越扎不上,针一进去没见回血,当时面红耳赤,很愧疚的看了看病人。这时,老师接过手里的针边示教边解说: 首先扎止血带,扎过以后一般静脉大多都会凸起;选择一根好的血管和进针位置对输液成功也是很重要的,对于进针位置的选取以进针完毕后易固定为宜,当然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可以不太直,但要视针头粗细选择合适的静脉直径、有利于输液成功;选好血管后便可准备消毒进针,首先皮肤绷紧必不可少且绷紧后以血管微凸为好,进针角度宜小,可保持<20度的角度进针,刺穿皮肤刺入血管见回血后视血管走向再向前进一点点,随后平行进针; 最后固定,不宜固定的针柄要小心粘好、并可适当塞棉球垫起针柄以保持输液顺畅。对于那些较胖病人或肉手看不见血管的病人可先扎止血带,[课件]血管较深者可用食指轻轻在手背上滑过碰到凸起是血管的话便要注意摸清其走向。如果怕记不住可用复合碘消毒病人皮肤和自己摸血管的手指,再从顺其走向在血管上滑过便会留下一条“水迹”并可对光使血管微凸处反光有利于进针和观察血管走向,利于见回血后的平行进针 血管较深可适当增加进针角度见回血后,同样要依血管走向平行进针对于进针长度可视血管好坏而定,通常进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即可。多么规范的操作,多么娴熟的动作,他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上了深深的一课。只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满足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要求,才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除患者的痛苦。

上一篇:轻肥,轻肥白居易,轻肥的意思,轻肥赏析下一篇:时空穿越的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