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

2024-05-21

《沉思录》读后感(共11篇)

篇1:《沉思录》读后感

让人生满意的退场

读《沉思录》有感

这不是一本用字数和页数堆积起来的著作,但它确实能够称之为著作,文字的背后是一个深邃的、伟大的灵魂。《沉思录》,没有小说一般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一般优美浪漫的多彩意境,但是,它足以引起每个人对自己内心的深刻反思,它能够给予每个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自己往往成为了视野所不能及的盲区,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雍容富贵不属于他,取而代之的却是战乱纷争,内忧外患。他戎马倥偬一生,美国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这本书不是供出版的,而是写给自己的。在书中,奥勒留好像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告诫镜子中的自己。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这不是历经沧桑之后绝望的结论,而更像是一段无奈和伤心的喟叹。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他认为要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即使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奥勒留的高度,但是,阅读《沉思录》 1

至少可以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一样消失了。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名节”被视为是做人的重要品质,一句“留取丹青照汗青”至今被人广为传颂,但是,如今的芸芸众生是这样做的吗?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走上的却是争名夺利,不惜尔虞我诈的道路。追逐好的名声如同人体中的胆汁,是一种促人奋发行动的体液。但是当它被阻扰而不能稀释时,它就有可能成为一种使人恶毒的毒素。在“名利”这把双刃剑下,很多人迷失了自我,完全忽略了自己存在的意义究竟应该是什么。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在《人为什么活着》中反复提到,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当短暂的人生结束时,身体留在了现世,灵魂还将踏上新的旅程。所有的钱,权,势都将化为浮云。这些存在于灵魂之外的东西却往往成为了人们毕生追求,有时甚至是不择手段的目标。在他自身看来取得了功成名就的同时,可知在自己内心深处却会遭到不齿和唾弃。利己则生,利他就久,让心灵深深烙上“利他”的印迹,多给自己留下一点冷静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心境便可以豁达泰然,真正的快乐人生也就变成了一种自然。

人的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聪明的人,应该既能正确认识别人,也能正确认识自己。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审查自己的缺点和行为,不断

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做一个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总是需要取得那些令人难以企及的伟大事业或成就。成功可以体现在梦想成真的结果之中,也可以体现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假如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发现了你真实的自我,或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战胜各种困难和不利环境的喜悦,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了你应有的贡献,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后来人探明了道路,创造了更多的成功的机会,那么,谁还能否认你的成功呢?在我看来最成功的人生不是你为世界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是你达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并将这种高尚的价值观传递给他人,去改变别人,进而在点点滴滴中影响整个世界。

《沉思录》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也一定还会有人读它。人生就是一台戏剧,一幕一幕之后终将退场,我想,读完《沉思录》,真正用心与自己对话后,我们会满意的退场的。

篇2:《沉思录》读后感

我很庆幸自己读到了《沉思录》,这是一本好书,读着读着,会觉得自己的内心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很短的书,全书十二仅卷,每一卷都有一个大主题,我用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第一遍,后来我又反复的读过2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甚至有的时候,读着读着就念出了声音。我能感觉这些声音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走进了我,走到了我的心里,教会我坚强、弘德、制怒、感恩……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在《沉思录》中,亲爱的奥勒留皇帝、先哲,他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我看着书,看着那些智慧的文字,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他就是在告诫他自己,同时,我们更被恩泽。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我也跟着他的视角审查了自己,并且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和美德,知道了我自己应该怎么做。也许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这样自我批评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我喜欢这句话。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

这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总理和克林顿点睛的评语吸引人之外,以猎奇的心情也许会令人失望,内容也谈不上引人入胜。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平铺直叙。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涩而略显拗口的语句,也许浸润着译者对原著的忠诚。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它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正如译者、北大教授何怀宏先生所言,“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篇3:沉思录

2.你碰到的外部事物使你分心吗?给出时间来学习新的和好的东西而停止兜圈子吧。但你也必须避免被带到另一条道路。因为那些在生活中被自己的活动弄得筋疲力尽的人也是放浪者,他们没有目标来引导每一个行为,总之,他们的所有思想都是无目的的。

3.在任何进行磨炼和净化的一个人的心灵中,你不会发现任何腐朽,任何不法和任何愈合的伤口。当命运就像人们所说的使演员在剧终前离开舞台一样夺走他时,他的生命并非就因此是不完全的。此外,在他心中没有任何奴性,没有任何矫饰,他不是太紧地束缚于其他事物,同时又不是同它们分离,他无所指责,亦无所逃避。

4.哲学家说,如果你愿意宁静,那就请从事很少的事情。但是想一想是否这样说更好:做必要的事情,以及本性合群的动物的理性所要求的一切事情,并且像所要求的那样做。因为这不仅带来由于做事适当而产生的宁静,而且带来由于做很少的事而产生的宁静。因为我们所说和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必要的,一个人如果取消它们,他将有更多的闲暇和较少的不适。因而一个人每做一件事时都应当问问自己:这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一个人不仅应该取消不必要的行为,而且应该丢弃不必要的思想,这样,无聊的行为就不会跟着来了。

5.当我们面前摆着肉类这样的食物,我们得到这样一些印象:这是一条鱼死去的身体,这是一只鸟和一头猪死去的身体,以及,这种饮料只是一点葡萄汁,这件紫红袍是一些以贝为血染红的羊毛,这些印象就是如此,它们达到了事物本身,贯穿其底蕴,所以我们看到了它们是什么。我们在生活中恰恰应以同样的方式做一切事,对于那些看来最值得我们嘉许的事物,我们应当使它们赤裸,注意它们的无价值,剥去所有提高它们的言词外衣。因为外表是理智的一个奇妙的曲解者,当你最相信你是在从事值得你努力的事情时,也就是它最欺骗你的时候。

6.每一件发生的事情都像春天的玫瑰和夏天的果实一样亲切并且为人熟知,因为疾病、死亡、诽谤、背叛以及任何别的使愚蠢的人喜欢或烦恼的事情就是这样。

7.我现在要把我自己的灵魂用于什么事情上呢?在任何场合我都必须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在我的这一被称为支配原则的部分中拥有什么呢?我现在拥有谁的灵魂呢?是一个孩子的灵魂?抑或一个年轻人、一个软弱的妇人、一个暴君、一个家畜、一个野兽的灵魂?

8.如果你能走正确的道路,正确地思考和行动,你就能在一种幸福的平静流动中度过一生。这两件事对于神的灵魂和人的灵魂,对于理性存在的灵魂都是共同的,不要受别的事情打扰。好好地坚持正义的气质并实行正义,这样你就能消除你的欲望。

9.这是一个羞愧:当你的身体还没有衰退时,你的灵魂就先在生活中衰退。

10.有人害怕变化吗?但没有变化什么东西能发生呢?又怎么能使宇宙本性更愉悦或对它更合适呢?木柴不经历一种变化你能洗澡吗?食物不经历一种变化你能得到营养吗?没有变化其他任何有用的东西能够形成吗?你没有看到对于你来说,就像对于宇宙本性来说一样是需要变化的吗?

篇4:《沉思录》等

马可·奥勒留著

何怀宏译

漓江出版社

温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书中阐述了靈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要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我的精神自传》

钱理群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本书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希拉里传:

掌权美国的女人》

卡尔·伯恩斯坦著

张岩 魏平 刘宁译

中信出版社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卡尔·伯恩斯坦花费六年的时间,全面、客观、公正地记录了美国政坛上最耀眼、最具争议的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真实的人生。不苟言笑的父亲带给她传统保守的政治理想,而温顺善良的母亲则教给她“隐忍”与“平衡”。

《寓言中的经济学》

梁小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5:《沉思录》读后感

2013年7月14日到7月30日我认真阅读和思考了由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克斯·奥勒留所著,梁实秋进行翻译的《沉思录》。觉得内心清净、光明,理性的力量逐渐成为其主宰。读完本书,竟全然不知自己究竟得到什么理论知识,大为惊奇,与内心对话后,但觉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也许就是书中这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才是本书的精髓吧。

既然为读后感,那么就稍稍追述一下阅读这本书的大体经过。得到本书是在本学年的开始,从大哥那里借来本书,记得当时自己在读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后又因自己想要读一些世界历史作品,如《全球通史》耽搁下来。在今年的6月份,在读雾满拦江点校《曾国藩日记》的后期,因学校考试将至,暂时无法抽出过多经历投注于阅读中,所以拿出此书看了大约100页,后因考试逼近,改投一些较为活泼之读物。7月13日,手边书目读完后,又重拾此书,细细读之,别有一番风味。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很不系统,无法理清思路,每一章节都分为数十小段,互不相连,特别易丢易读,不必强求疏理。每次拾起,不会因前后不通而返读,每次阅读自有一番新的体会。读者本书的过程也是非常舒爽的,每天只需阅读1到2个小时,时常则乏,但需全身心投入,一者,舶来之品,语言、文化确实有所差异,二者,没一小段都是一种与心灵的对话,那么只有澄澈自己的心灵,才能达到通感,所以也极为劳神。阅读之时自觉,恬静之气填充于心,抒发于毛孔,极为爽宜。本这炎炎夏日就无从而去,自身在家很是清闲,醒起则拿出此书细细阅读,疲乏时拾起旧时小说慢慢码字,日子过的也很是闲适。清闲本是好事,与崇尚自然之道的作者也很相符,但先进社会讲究修身治世,所以恐将其束之高阁,幸好本月得以学车,才逐渐忙碌并加强与人之交流,应慢慢将所得之理性实践之,久久自有益处。

那么读完此书,我们不得不回想,我们得到了什么?我觉得全书的唯一主线就是理性,唯有理性能将这些与内心的对话串联起来,而理性主题的对话在全书中所占篇幅也排之第二。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马克斯·奥勒留所言的理性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作者所言理性、主宰一切的神明、符合宇宙规律的自然之道和哲学等都可统一理解为作者所追求的理性,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只能概括于某一方面,但总体而言都能被理性力量所涵盖。理性的特征便是:“对于自己的正当行为及其所产生的宁静和平怡然自得。”作者认为,人从理性中来,最终将要回归理性中去。在理性的力量下,对于理性要完成的人类的共同目标而言,人就是在入睡的时候也是工作者,也是这世界中一切正在进行中的事物之共同执行者,每个人都是协作的,宇宙也需要从事破坏的人,但我们自己是从事哪一类工作的人,有我们自己决定,非理性就如同得病一样,值得同情,无需发怒。我同样认为人修身养性,树立世界观的最终追求应当是获得理性的力量,只有理性才能使我们分辨善与恶的性质,才能让你给我们在面临抉择时做出正确选择,所以人除了理性以外绝不仰仗任何东西。

至于修身养性之言,作者认为好的品质需要大家的一致认同,所以有一些普世的美德需要我们遵从。主要有四:一是智慧,所以辨识善恶;二是公道,以便应付悉合分际;三是勇敢,借以终止痛苦;四是节制,不以物欲所役。我想,这些修身养性的美德亦是从理性的本质的体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是培养我们的理性力量成为我们灵魂的主宰,牢牢掌控理性中这些符合公众价值观的普世美德,从而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求的一份自己的符合自然之道的生活。

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述追求合于自然之道的生活和对生命的看法。这合于自然之道的生活既然是从理性控制之下的美德延伸出来,那么必然还要回归到理性的本质中去。凡合于自然之道的言行都是值得做的,不要被别人的批评、议论所左右,尽管别人追求他们的意向,理性使你绝不可以旁顾,径直向前走,追求自己的本性亦即自然之道。无论是冻得瑟瑟发抖或是暖意洋洋,沉沉欲睡或是酣梦初醒,被人诋毁或是受到赞扬,正在弥留之际或是做其他的事情,都要同样的尽你的责任,因为弥留也是人生中的一件事,所以做这样一件事的时候也要把当前的工作做好。命运里也有许多“苦药片”,但合于自然之道的生活同样欢迎之,希望增进健康。一切发生的事情纵然不大适口,也要表示欢迎,因为宇宙也需要从事破坏的人,这些也适合于宇宙的健康,并且也符合宇宙本身的安宁。对于生命,作者认为,人从宇宙的理性中来,必然要回到其理性中去,人的生命仅仅是目前这么一段时间,其余的不是业已过去,便是可能永不会来。愉快的看待这种生老病死的变化,须知每一种生物都是由几种原质组成,这种从一种物质形式变化成为另一种,并没有什么好害怕的,这是符合宇宙的理性本质的。再看看古今中外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悄无声息的消失在这理性里,所以任何的恐惧也是无畏的。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对宇宙整体负有义务,应随时不忘自己的本分,致力于整体的利益,当人在生存下去无法尽到做人的责任时,自杀也是正当的。

马克斯·奥勒留在与心灵的对话中时时刻刻地将一颗纯净、透彻的心灵展现给我们。记得最深的是他的心灵扩展哲学:阳光从一狭缝射进一间暗室,他沿着一条直线射进,触到一件固体的东西时,便被阻止了;它便停留在那里,既不溜走,亦不下坠。人的心灵亦复如是,不是把自身射散,而是把自己扩展,触及任何阻碍物时,永不留下激烈的撞击之痕,自己亦不破碎,而能稳稳地站立,并且能照亮那个东西。至于拒绝传导阳光的东西,那便是心甘情愿地丧失了被阳光扩展的机会。他的心灵就是那么简单、纯粹,这种影响我们无法抗拒。

马克斯·奥勒留这种澄澈地与心灵的对话,这种对符合自然之道的生活的追求,这种对理性力量的追求,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些寻路者,启发着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把握住事物理性的本质。我们较早就已经接触到在文艺复兴所追求的人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下人们对理性的追求,自己本身也很希望多看一些西方一些关于拓展理性思路、拓展文明发展之路的书籍,从而获得更多关于理性生活的认识。但我知道读书还需从容涵泳,不必强求,但求知行合一,务必紧记。

篇6: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对自己和所处混乱世界之身的感受,他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不仅要思考善,还要付诸行动。

作为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过希腊文学、哲学、法律与绘画的他。在执政的近20年间,古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入侵、军事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尽管他以其坚定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公共职责的沉重负担和个人际遇的沉痛经历使他陷入了极大的悲观中。“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一个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古罗马帝国的皇帝,深刻的阐述了把握现在重要性。给我的启示颇深。

把握现在,就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在这个快速进步、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人心难免变得浮燥。把握现在显得尤为重要,要守住自己的本性就必须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反思中不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剖析自身修养,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告诫,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尤其是现在区委、区组织部出于对大家关心的角度,组织了这个读书班,我们更要珍惜这

一次难得机会,用只挣朝夕的精神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把握现在,就是要做好现在真在做的每一件事。作为一名来自安监条线的工作人员,每一次的执法检查,都代表着安监队伍的形象,同时执法的细致与否,都关系到企业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安监执法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执法,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努力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确保了辖区的安全稳定。

篇7:沉思录读后感

很少读哲学名著,而对帝王哲学家那就更了解甚微了。

看到《沉思录》还是在上海书城,那块“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专栏,翻阅着梁实秋先生的译本,没觉得像哲学著作。彩色的插图,句句生活哲理,每一句都是那么值得思考,当即就买了下来。

回家拜读这后,觉得这确实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细细品味间,与两千年的奥勒留进行一次思想接触和交流,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玛克斯・奥勒留,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帝王之所以被人们铭记于心,不在于他赫赫战功,也不在于他励精图治,而在于他用希腊文写成了著名的《沉思录》。

通过开篇梁实秋先生对原文作者的生平简介,了解到在奥勒留执政的近间,古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的入侵、军事的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人们只知道奇迹不会出现而一切都无可救药。即使奥勒留以其坚定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的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而这伟大的英明的帝王,正是以“哲学”来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安宁。因此,贯穿《沉思录》最为明显的,是那种隐忍而无奈的态度,豁然而达观的心境,以及对人在时间流动中的悲剧命运的忧郁。

以上是对书的整体概括,而喜欢这本名著,则更多看重的是它对我们现代大学生有着导航人生方向的作用,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首先,我想最重要的是目标坚定而明确。“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要有助于使生活的技艺尽善尽美。”这个目标包括我们的工作,生活和人生目标。目标是基础,是憧憬,是一切行为的指导方向。我们入大学时,也做过职业规划,这些都是在树立目标。现今,我们的周围充满了这样那样的诱惑,变化和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过多的选择让人迷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肠炎道: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人生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回头反思和抬头判断,尤其是处在这样繁杂迷乱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偏离自己的人生方向。

其次,就是奥勒留对“死”的见解。启示我们:正确对待人生,乐观面对死亡,抓紧实现人生价值。书中向我们阐释,要以一种欢乐地心情对待死亡,把死亡看做不是别的,只是组成一切生物元素的分解,而如果在一个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元素本身并没有受到损害,为什么一个人要去忧虑所有这些元素的变化和分解呢?因此死是合乎本性的,本性的就不是恶的。但我们看那破“死”之后,不是消极地等待,我们要坦然面对它,在此基础上,珍惜生命,正视人生价值,“生命如流水,只有在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意义。”我们需要抓紧时间,这不仅是我们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且因为对事物的观照和理解能力将先行消失,如陶渊明所说:“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人的生命不仅是短暂的,有限的,而且随着人的衰老,在死亡之前就丧失了对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和继续工作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在有限而宝贵的生命里,抓紧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对宽容的理解更深了一步。《沉思录》中关于宽容的思想为我们营造和谐的社会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启发。普希金说:“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就算不上真正的.英雄。”宽容是一把小巧的金钥匙,能灵巧的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宽容是一种明澈的润滑剂,能融合两颗相互抵触的心灵;宽容是一缕轻柔和暖的春风,能带给浮躁的人以宁静、骄矜的人以谦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错误和缺点的,关键就是在于我们看待和处理问题,不管发生任何事都得往好的方面想,多看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别人的不足之处要多多帮助和开导,用和谐和宽容的心包容对方。这样一个团队和生活中就会多一份阳光,人与人之间多一份亲切。《沉思录》让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做一个胸襟宽阔、互助互爱、消除嫉妒心理的人。人生因为宽容多了太多的温情,生命因为有了宽容添了几许高贵。

如果说以上是《沉思录》对我们普遍大学生的指引,那么《沉思录》对于我个人来讲,却有着另一种不同凡响的意义。

我是一个常常过度焦虑的人,总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许下发展,对于过去也时常会突然泛起无法抑制的悔恨。“一个人没有的东西,有什么人能从他那里夺走呢。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我再次要求自己,远离对未来所有事情的焦虑,因为那些事情即使发生了,不发生,我也会照样用我对待目前时的理性,在那一日对待它。因为知道所有的故事都会在时光里消逝,我的记忆会消失,别人记忆中的我也会消失。

篇8: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斯多亚派著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还在孩提时期,马可・奥勒留就以其性格的坦率真诚得到了赫德里安皇帝(117-138年在位)的好感。当时,罗马的帝位常常并不是按血统,而是由选定的过继者来接替的,因此他才有机会称为古罗马帝国的皇帝。然而在他承担皇位的近二十年中,古罗马处于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洪水、地震、瘟疫,加上与东方的安息人的战争,来自北方的马尔克马奈人在多瑙河流域的进逼,以及内部的叛乱,因此马克.奥勒留始终用他的坚定精神和智慧以及夙兴夜寐地工作,在后十年中,他几乎都是在边疆或者行省的军营里度过。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坚毅品格,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沉思录》是马克.奥勒留用他的灵魂写成的书,从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他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 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 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 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作为哲学著作,《沉思录》是人学著作,是人的哲学。哲学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最初的哲学,就是生活的,人生的,为人处世的。奥勒留在书中沉思个人伦理、社会伦理、精神信仰、国家与人民、灵魂与死亡……字数不算多,内容却繁杂。与一般译本不同,梁实秋先生的导读本,给每卷加了标题,从中可见书的概貌,比如这些:闪耀在私人生活圈的品质、做每一件事都像做最后一件事、人唯一能被剥夺的只有现在、灵魂不能为肉体奴役、简单朴素而愉快地生活、想要心中宁静只做必须之事、不朽之誉不过一时虚幻、不断地用思想去熏陶心灵、幸运的人给自己安排幸运、灵魂先于肉体屈服是可耻的、爱你命中注定所要遭遇的人、幸福就是按照本性生活、要本身正直不要被迫正直、苦痛对把舵的心灵并无伤害、灵魂乃是一个美妙的圆体、永久过最高贵的内心生活…… 费健伟

篇9:<<沉思录>>读后感

正如译者王邵励所说:”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是一本经历了时间检验的书”,是的,这本书自问世以来的两千多年岁月里给予了无数人人生智慧的导学。

<<沉思录>>的原著作者马克-奥勒留是著名的古罗马帝国”罗马五贤帝”的最后一位,也是西方历史上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被尊称为”帝王哲学家”。他虽从小接受古典教育的熏陶并在继位后日夜操劳风里来雨里去,却依然没能挽救古罗马帝国的强盛繁华。但是其与自身灵魂对话的十二章<<沉思录>>就成为了斯多葛派哲学的重要里程碑。无疑,<<沉思录>>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关于人生的宝贵启示。

<<沉思录>>可以简单归结为64箴言,即:信守天命,敬畏自然。顺势而为,随遇而安。遵从本性,安分守己。看穿生死,淡泊名利。保持理智,洞察世事。抵制诱惑,弃绝兽欲。与人为善,宽容真诚。言行有度,正道而行。

读罢全书,让我最为感动的首先是作者马克-奥勒留本身。贵为一国之君,生来居于万人之上,奥勒留依然能够自小修身养性,认真学习并在闲暇时间用心思考人生问题,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有所成就实属不易。而且在公元161年掌握国家大权之后对国事始终呕心沥血、恪尽职守,从不酒池肉林、风花雪月尽享荣华富贵。他本身就为我们、为当今的掌权者树立了一个非常完美的为人处世的榜样。

译者说<<沉思录>>原著字里行间间或充溢着语词的模糊、断裂、闪烁和矛盾,可见当年奥勒留内心追求自由的艰难历程。他在征战劳作之余静下心来写的一字一句与灵魂的对话,实属深刻,铭心。其中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如果有人对你做错了事,那不要与他计较,反省错误行为是他的责任,犯错的人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自己的行为习惯,这些从根本上都与我们无关。实际上,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宇宙的普遍法则来约束自己,按照我们人所特有的本性来正确的行动。” 要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间生存,要不被他人他事扰乱心间又谈何容易?毕竟我们不能控制的太多,所以只需按照时间的普遍规律做好自己就够,简单纯粹,而又不失自我地。我相信若是用心谨记<<沉思录>>带给我的思考,就一定会找到自己需要的方向,看透生活的本质,活出自己的颜色,让青春无悔。

据说世上有两种人活得最自在,一种是生来的乐天派,另一种是被逼出来的哲学家。我想我不是一生来的乐天派,那么就要 ”通过沉思来获致心灵的宁静,通过后天的思想努力,学着看穿生活的本质,认清对我们有用的那极少的东西,从而过得越来越从容,越来越自在”。

篇10:沉思录读后感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古训我们都知道,但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沉思录》里,始终贯穿着了解剖灵魂和对自己的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也许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这样自我批评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篇11:《沉思录》读后感

从宏观的角度看来,这是一本哲学书,讲的都是作者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思考,这位作者也很了不得,古罗马时期的凯撒大帝,帝王能写出这样一本书实在令人费解,当然也算是独一无二了。尽管奥勒留没有把他的帝国统治好,江河日下的局面无法挽回,但他的这本书,也可以说他的思想流传了下来,对后人产生了意义非凡的影响。一系列巧合造就了这本书,真的可以说是神的旨意。

初读本书发现书中杂乱无章,感觉作者写的前后有很多重复之处,而且分卷也毫无逻辑性,估计也就是按照时期来分的。按现在的话说这本书够无厘头的了,但正是这一点让这本书成为了作者思想的真实流露,毫无修饰,毫无夸张,让人有一种与自己对话,直达内心之感。只要我们让我们的心灵沉静下来,就能够从这些朴实无华的句子中读出许多东西。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过多的评论显然毫无意义,还不如直接看书,150多页,3个多小时肯定能看完,但只能是浅读罢了。很多思想还需要靠自己去揣摩,体会,光读显然远远不够。

考虑到时间不多,摘抄一些段落如下,更多的内容见书:

2-2、不论我是什么人,都只是一小小的肉体、呼吸和支配部分。丢开你的书吧;不要再让你分心,分心是不允许的;但仿佛你现在濒临死亡、轻视这肉体吧;那只是血液、骨骼和一种网状组织,一种神经、静脉和动脉的结构。也看看呼吸,它是一种什么东西?空气,并不总是同样的空气,而是每一刻都在排出和再吸入的空气。那第三就是支配部分了:这样来考虑它,你是一个老人;不要再让这成为一个奴隶,不要再像线拉木偶一样做反社会的运动,不要再不满意你现在的命运,或者躲避将来。

2-7、你碰到的外部事物使你分心吗?给出时间来学习新的和好的东西而停止兜圈子吧。但你也必须避免被带到另一条道路。因为那些在生活中被自己的活动弄得精疲力尽的人也是放浪者,他们没有目标来引导每一个行为,总之,他们的所有思想都是无目的的。

2-8、不要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

2-14、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最长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为同一。虽然那已逝去的并不相同,但现在对于所有人都是同样的。所以那丧失的看来就只是一单纯的片刻。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丧失过去或未来-一个人没有的东西,有什么人能从他夺走呢?这样你就必须把这两件事牢记在心:一是所有来自永恒的事物犹如形式,是循环往复的,一个人是在一百年还是在两千年或无限的时间里看到同样的事物,这对他都是一回事;二是生命最长者和濒临死亡者失去的是同样的东西。因为,惟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

3-12、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纯净,仿佛你必定要直接把它归还似的;若你坚持这一点,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满足于你现在合乎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的每个词和音节中的勇敢的真诚,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没有任何人能阻止这一点。

4-1、那在我们心中的支配部分,当它合乎本性时是如此爱好那发生的事情,以致它总是容易地使自己适应于那可能发生和呈现于它的东西。因为它不要求任何确定的手段,而是在无论什么条件下都趋向于自己的目标;它甚至从它对立的东西中为自己获得手段,就像火抓住落进火焰中的东西一样。爝火会被落在它上面的东西压熄,但当火势强大时,它很快就占有和吞噬了投在它上面的东西,借助于这些东西越烧越旺。

4-3、人们寻求隐退自身,他们隐居于乡村茅屋,山林海滨;你也倾向于渴望这些事情。但这完全是凡夫俗子的一个标记,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你要退入自身你都可以这样做。因为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通过考虑它们,他马上进入了完全的宁静。我坚持认为: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那么你不断地使自己做这种隐退吧,更新你自己吧,让你的原则简单而又基本,这样,一旦你要诉诸它们,它们就足以完全地净化心灵,使你排除所有的不满而重返家园。因为,你是对什么不满呢?是对人们的邪恶不满吗?那就让你的心灵回忆起这一结论吧:理性的动物是互相依存的,忍受亦是正义的一部分,人们是不自觉地行恶的;考虑一下有多少人在相互敌视、怀疑、仇恨、战斗之后已经死去而化为灰烬;那就会终于使你安静下来。-但也许你是不满于从宇宙中分配给你的东西-那么转而回忆一下这一思想:想想要末是神存在,要末是原子,即事物的偶然配合存在;或者想想这些论据,它们证明了这个世界是一个政治社会,那最终会使你安静。-但也许有形的事物还是要抓住你-那么进一步考虑一下:当心灵一旦使自己与身体分开,发现了它自己的力量,它就不论是在平缓还是激烈地活动中,都不会使自己与呼吸相混;也再想想你在痛苦和快乐方面所有你听到的和同意的;你将最终使你安静。-但也许对于所谓名声的愿望将要折磨你-那么看一看一切事物是多么快地被忘却,看一看过去和未来的无限时间的混沌;看一看赞美的空洞,看一看那些装作给出赞扬的人们判断的多变和贫乏,以及赞扬所被限定的范围的狭隘,那么最终使你自己安静吧。因为整个地球是一个点,你居住的地方又是地球上一个多么小的角落啊,在它上面存在的东西是多么的少啊,而要赞扬你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4-20、在各方面都美的一切事物本身就是美的,其美是归于自身的,而不把赞扬作为它的一部分。因此被赞扬就不使一个事物变好或变坏。我坚信这也适用于被平民称为美的事物,例如,物质的东西或艺术的作品。那真正美的东西除了法则、真理、仁爱或节制之外,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这些事物哪一个的美是因为它被赞扬才美,或者谴责会使它变丑呢?像祖母绿或者黄金、象牙、紫袍、七弦琴、短剑、鲜花和树丛这样的东西,难道没受到赞扬就会使它们变坏吗?

4-24、哲学家说,如果你愿意宁静,那就请从事很少的事情。但是想一想是否这样说更好:做必要的事情,以及本性合群的动物的理性所要求的一切事情,并且像所要求的那样做。因为这不仅带来由于做事适当而产生的宁静,而且带来由于做很少的事而产生的宁静。因为我们所说和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必要的,一个人如果取消它们,他将有更多的闲暇和较少的不适。因而一个人每做一件事都应当问问自己:这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一个人不仅应该取消不必要的行为,而且应该丢弃不必要的思想,这样,无聊的行为就不会跟着来了。

4-49、要像峙立于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巍然不动,驯服着它周围海浪的狂暴。

我是不幸的,因为这事对我发生了。-不要这样,而是想我是幸福的,虽然这件事发生了,因为我对痛苦始终保持着自由,不为现在或将来的恐惧所压倒。因为像这样的一种事可能对每一个人发生,但不是每一个人在这种场合都始终使自己免于痛苦。那么为什么不是一件幸事而是一个不幸对我发生呢?你在所有情况下都把那并不偏离人的本性的东西称为一个人的不幸吗?一个事物,当它并不违反人的本性的意志时,你会把它看成对人的本性的偏离吗?好,你知道本性的意志,那这发生的事情将阻止你做一个正直、高尚、节制、明智和不受轻率的意见和错误影响的人吗?难道它将阻止你拥有节制、自由和别的一切好品质吗?人的本性正是在这些品质中获得所有属它自己的东西。记住在任何可能使你烦恼的场合都采用这一原则:即这并非是一个不幸,而高贵地忍受它却是一个幸运。

5-11、我现在要把我自己的灵魂用于什么事情上呢?在任何场合我都必须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在我的这一被称为支配原则的部分中拥有什么呢?我现在拥有谁的灵魂呢?是一个孩子的灵魂?抑或一个年青人、一个软弱的妇人、一个暴君、一个家畜、一个野兽的灵魂?

5-23、经常想想那存在的事物和被产生的事物变化和消失得多么迅速。因为实体就像一条湍急地流动的河,事物的活动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各种原因也在无限的变化之中起作用,几乎没有什么是保持静止的。考虑那接近于你的东西,那所有事物都消失于其中的过去和未来的无尽深渊。那么,那自得于这些事物或为它们发愁、把自己弄得很悲惨的人不是很傻吗?因为这些事物仅仅烦扰他一段时间,一段短暂的时间。

7-3、无意义的展览,舞台上的表演,羊群,兽群,刀枪的训练,一根投向小狗的骨头,一点丢在鱼塘里的面包,蚂蚁的劳作和搬运,吓坏了老鼠的奔跑,纵操纵的木偶,诸如此类。那么,置身于这些事物之中而表现出一种好的幽默而非骄傲就是你的职责,无论如何要懂得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就像他忙碌的事情是有价值的一样。

7-27、不要老想着你没有的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着你认为最好的东西,然后思考如果你还未拥有它们,要多么热切地追求它们。同时无论如何要注意,你还没有如此喜爱它们以致使自己习惯于十分尊重它们,这样使你在没有得到它们时就感到烦恼不安。

7-69、道德品格的完善在于,把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度过,既不对刺激做出猛烈的反应,也不麻木不仁或者表现虚伪。

7-71、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件可笑的事情:他不从他自己的恶逃开-这的确是可能的;他竟要从别人的恶逃开-而这是不可能的。

8-16、记住:改变你的意见,追随纠正你缺点的人,这跟要坚持你的错误一样,是和自由一致的。因为这是你自己的活动,这活动是根据你自己的运动和判断,也的确是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力做出的。

8-28、痛苦或者对身体是一个恶(那就让身体表示它的想法吧),或者对灵魂是一个恶;但是,灵魂坚持它自己的安宁和平静,不把痛苦想做作一种恶,这是在它自己的力量范围之内。因为每一判断、活动、欲望和厌恶都是发生在内心,而任何恶都不能上升得如此高。

8-36、不要通过想你的整个一生来打扰你。不要让你的思想涉及那你可能预期将落于你的所有苦恼,而是在每个场合都问自己,在这种场合里究竟有什么不可忍受的东西和不能过去的东西?因为你将会羞于承认。其次记住将来或过去都不会使你痛苦,而只有现在会使你痛苦。而如果你只是限制它,这种痛苦将缩小到一点点;如果甚至连这也不能抵住,那就叱责你的心灵吧。

8-48、记住:你的支配部分是不可征服的,如果它不做任何非它所愿的事情,即使它是出于纯粹的顽而进行抵制的,那么当它自我镇定时,它也是满足于自身的。但是,如果它通过理性和审慎的援助形成对事物的一种判断时,它又将怎样呢?所以,那摆脱了激情的心灵就是一座堡垒,因为人再没有什么比这更安全的。而不知道这一点的人就是一个无知的人,知道这一点却不飞向这一庇护所的人则是不幸的人。

8-51、你的行动不要迟缓呆滞,你的谈话不要缺乏条理,你的思想不要漫无秩序,不要让你的灵魂产生内部的争纭和向外的迸发,也不要在生活中如此忙碌以致没有闲暇。假设人们杀死你,把你切为碎片,诅咒你。那么这些事情怎么能阻止你的心灵保持纯净、明智、清醒和公正呢?例如,如果一个人站在一泓清澈纯净的泉边诅咒它,这清泉决不会停止冒出可饮用的泉水,如果这个人竟然把泥土或垃圾投入其中,清泉也将迅速地冲散它们,洗涤它们,而不会遭到污染。那么作为拥有一种永恒的泉水而不仅仅是一口井的你将怎样呢?要每时每刻地塑造你自己,达到与满足、朴素和谦虚结为一体的自由。

8-52、那不知道世界是什么的人,也不知道他自己在哪里。那不知道世界为什么目的存在的人,也不知道他自己是谁,不知道世界是什么。而对这些事一无所知的人甚至不能说他自己是为什么目的而存在的。那么你怎样想那避免或寻求喝彩和称赞的人呢,怎样想那此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或他们是谁的人们呢?

8-54、不要再仅仅让你的呼吸和围绕着你的空气和谐一致,现在还要让你的理智也和那包括所有事物的理智和谐一致。因为理智力对于愿意利用它的人来说,就跟大气对于能够呼吸它的人一样,也是分布于所有部分和浸淫于所有事物的。

9-13、今天我摆脱了所有苦恼,或宁可说我逐出了所有苦恼,因为这不是发生在外部,而是发生在内部,在我的意见中。

9-21、活动的停止、运动和意见的停止,它们在某种意义上的死亡,这些决不是恶。现在转而考虑你的生命,你作为一个孩子、一个青年、一个成人和一个老人的生命,因为在这里面每一变化也都是一种死。这是值得害怕的事情吗?现在转而考虑你在你的祖父体内的生命,然后是你在你母亲体内的生命,你在你的父亲体内的生命,当你发现许多别的差别、变化和毁灭时,问你自己,这事情值得害怕吗?那么,同样,你整个生命的熄灭、停止和改变也决不是一件需要害怕的事情。

9-32、你能从那些烦扰你的事物中把许多无用的东西从这条路上清除出去,因为它们完全在于你的意见,你将如此为自己得到广阔的空间:即通过在你心里思考整个的宇宙,思考永恒的时间,观察每一事物的瞬息万变,观察从生到死的短暂以及在生之前和死之后的时间的无限深渊。

9-40、神灵要末有力量要末没有力量,那么,如果他们没有力量,你为什么向他们祷告呢?而如果他们有力量,你为什么不向他们祷告,祈求给你这种不畏惧任何你所畏惧的事物,或者不欲望任何你所欲望的事物,或不为任何事痛苦的能力呢?而反要祈求这些事发生或不发生呢?因为肯定,如果他们能与人合作,他们也能在这些方面合作。但也许你要说,神灵已把这些能力放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那么好,像一个自由人一样运用在你力量范围内的事物不比一种奴性和下贱的方式欲望那不在你力量范围内的事物更好吗?谁告诉你说神灵甚至在我们力量范围内的事情上也不帮助我们呢?那么,去为这样的事情祷告吧,正如你所见,当一个人那样祷告:我怎样才能与那个妇人同床共枕呢?而你却要这样祷告:我如何才能使自己不抱这种欲望呢?当别人那样祷告说:我怎样才能不丧失我的幼子呢?而你要如此祷告:我怎样才能做到不害怕失去他呢?总之,要以这样的方式祷告,然后再看看结果。

10-12、既然探讨应当做什么是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多疑的畏惧有何必要呢?如果你看得清楚,满意地走过去而不要折回;如果你看不清楚,停下来询问最好的顾问。但如果有什么别的东西反对你,那么根据你的力量谨慎明智地继续前行,保持那看来是正当的东西。因为达到这一目标是最好的,如果你做不到,也要让你的失败是尝试的失败。在所有事情上遵循理智的人既是宁静的又是积极的,既是欢乐的又是镇定的。

10-28、想像一下所有悲叹或不满于一切事物的人,他们就像是一只做牺牲的猪那样挣扎和叫喊。那在他床上为人们的被束缚而默默哀伤的人,也像这只猪,考虑一下自愿地顺从所发生的事是仅仅给予理性动物的品质,而顺从则是加于所有存在物的一种必然性。

11-18、如果有人冒犯了你,首先考虑:我和人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是被造出来相互合作的,另一方面,我是被造出来放在他们之上的,就像一只公羊对羊群,一只公牛对牛群。要从最先的原则,从这个原则来考察这个问题:如果所有事物都不止是原子,那安排所有事物的就是自然:如果这是这样,低等的事物就要为高等的事物而存在,而这些高等的事物就要相互合作。

第二,考虑冒犯者他们在饭桌边、在眠床上等地方是什么人,尤其是考虑他们在什么压力下形成意见和行动的,他们做他们所做的事带着何种骄傲。

第三,如果人们是正当地做他们所做的,那我们不应当不愉快;但如果他们做得不正当,那很显然他们这样做是出于无知和不自觉。因为正像每一灵魂都不愿意自己被剥夺真理一样,它也不愿意自己被剥夺按照他的应分对每个人行动的力量。所以,当人们被称为是不正直、背信弃义、贪婪,总之是对邻人行恶的人时,他们是痛苦的。

第四,考虑你也做了许多不正当的事情,你是一个和他们相仿的人,即使你戒除了某些错误,但你还是有犯这些错误的倾向,而且你戒除这些错误,也许或者是出于怯懦,或者是关心名声,或者是出于别的不洁的动机。

第五,考虑你甚至不知道人们是否真的在做不正当的事情,因为许多事情都是由于和某种环绕的关系而做出的。总之,一个人必须学习许多东西,以便他能够对另一个人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六,当你十分烦恼或悲伤时,想一下人的生命只是一瞬,我们都很快就要死去。

第七,那打扰我们的不是人们的行为,因为那些行为的根基是在他们的支配原则中,那打扰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意见。那么就先驱除这些意见,坚决地放弃你对一个行为的判断-仿佛它是什么极恶的东西的判断吧,这样你的愤怒就会消失。那么我怎样驱除这意见呢?通过思考没有哪一个别人的恶行能给你带来耻辱,因为,如果不是只有自作的恶行才是可耻的,你也必然做出许多不正当的事,变成一个强盗或别的什么人。

第八,考虑由这种行为引起的愤怒和烦恼带给我们的痛苦,要比这种行为本身带给我们的痛苦多得多。

第九,考虑一种好的气质是不可征服的,只要它是真实的,而不是一种做作的微笑和半心半意。因为最蛮横的人将会对你做什么呢,只要你对他始终保持一种和善的态度,如果条件允许,你温和地劝导他,平静地在他试图损害你的时候纠正他的错误,你这样说:我的孩子,不要这样,我们被选出来天生是为了别的什么事情的,我将肯定不会受到伤害,而你却要伤害你自己,我的孩子-这样以温和的口吻,用如此的一般原则向他说理,并说明甚至蜜蜂也不会做像他所做的事,更不必说那些天生被造出来合作的动物了。你必须在这样做时不带有任何双重的意久或以斥责的口吻进行,而是柔和的,在你的心灵里没有任何怨恨,不要仿佛你是在对他讲演,仿佛旁观者会给出赞扬,而是当他独自一人的时候,如果别人在场……

记住这九条规则,仿佛它们是你从缪斯收到的一个礼物,终于在你活着的时候开始成为一个人。但是你必须同等地避免奉承人们又不因他们而生出烦恼,因为两者都是反社会和导致的。在激起你愤怒时,让这一真理出现于你的心中吧:被激情推动是缺乏男子气概的,而和善宽厚由于是人性更欣悦的,它们却更有男子气概,那拥有这些品质的人也拥有力量、精力和勇敢,而那受制于激情和不满的发怒者却不拥有这些。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在什么程度上接受于摆脱激情,它也就在同样的程度上更接近力量,正像痛苦的感觉是软弱的一个特征一样,愤怒也是软弱的一个特征。因为那从属于痛苦的人那屈从于愤怒的人,两者都受到伤害,都是屈服。

但如果你愿意,也要从缪斯们的领袖(阿波罗)那里收到第十个礼物,这就是-希望坏人们不做恶事是发疯,因为希望者欲求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只许坏人对别人行恶,却期望他们不对你做任何恶事,是没有理性和专横的。

12-3、你是由三种东西组成的,一个小小的身体,一点微弱的呼吸(生命),还有理智。前两种东西属于你是仅就照管它们是你的义务而言;而只有第三种东西才真正是你的。因此,如果你是自己,也就是说使你的理智同这些事情分开-即不管别人做或说了什么,不管你自己做或说了什么,不管将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使你苦恼,不管在将你包裹的身体中,或者在天生与身体结合在一起的呼吸(生命)中,有什么东西违背你的意志而附着于你,不管那外部缠绕的事物旋涡是如何旋转,为了使免除了命运束缚的理智力自身能纯粹和自由地活动,那么去做正当的事,接受发生的事和诵出真理吧,我说,如果你使这种支配能力脱离开那些通过感官印象而附着于它的事物,脱离开那些未来的和过去的事物,你就将使自己像恩培多克勒的球体一样:“浑圆无缺,在它欢乐的静止中安息”如果你仅仅努力过好那真正属于你的生活即现在的生活,那么你就能这样度过你所剩的那一部分生命直到你去世:不受烦扰、高贵、顺从你自己的神(即在你内心的神)。

12-26、当你因为什么事苦恼时,你忘记了这一点:所有事物都是按照宇宙的本性发生的;你忘记了:一个人的邪恶行为接触不到你;你还忘记了:现在发生的一切如此发生,将来也如此发生,现在也在各个地方如此发生;你也忘记了:一个人和整个人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是多么紧密,因为这是一种共有,不是一点点血或种子的共有,而是理智的共有。你还忘记了:每个人的理智都是一个神,都是神性的一种流溢;你忘记了:没有什么东西是人自己的,他的孩子、他的身体以至他的灵魂都是来自神的;你也忘记了:一切都是意见;最后你还忘记了:每个人都仅仅生活在现在,丧失的也只是现在。

12-36、人啊,你一直是这个伟大国家(世界)里的一个公民,五年(或三年)会对你有什么不同呢?因为与法相合的事情对一切都是公正的。如果没有暴君也没有不公正的法官把你从国家中打发走,把你打发走的只是送你进来的自然,那么这又有什么困苦可言呢?这正像一个执法官曾雇用一名演员,现在把他辞退让他主离开舞台一样。-“可是我还没有演完五幕,而只演了三幕,”-你说得对,但是在人生中三幕就是全剧,因为怎样才是一也完全的戏剧,这决定于那个先前曾是构成这个戏的原因,现在又是解散这出戏的原因的人,可是你却两方面的原因都不是。那么满意地退场吧,因为那解除你职责的人也是满意的。

《沉思录》读后感(五):哲学书籍初体验

哲学书籍初体验

柏拉图说过:“唯有哲学家为城邦之主,城邦方有生之希望”。马可·奥勒留是个好的哲学家,晚期的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尽管奥勒留尽职尽责,并且是个哲学家,古罗马帝国也没有止住江河日下的境况,事实证明伟人的话也需要辩证的看。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奥勒留,哈哈哈哈哈哈哈,名字好奇怪!!

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看完这本书,并不是这本书有多么晦涩,这本书只有150多页,而且是一段一段话组成的,比一般相同页数的小说要少很多字,内容大部分也是通俗易懂,除了一些名字不知是谁,有注释外,基本上都很清晰,可读性很强,只是最近事情太多,无法将精力投入到读书上去,做不到在忙碌时、疲惫时、混乱时读书,所以一直一天几页几页的读,直到今天才有了一下午的清闲,抓紧时间,囫囵吞枣的讲这本书看完了。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哲学书,早就对哲学的书籍非常感兴趣,之后也会慢慢去读其他类型,其他人的书。为什么哲学会存在,哲学对生活有什么意义,和一个农民去谈哲学,和一个土豪去谈哲学的作用,基本上属于对牛弹琴,哲学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哲学和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种信仰,导人向善,有教义有信徒,一群人以教义为准则生活、学习、工作,某某宗教是一个团体,宣扬一种主张,一般各个宗教之间都有排他性。哲学也有教派,可是哲学的教派似乎与生活、学习和工作关系都不太相关,没有场地让你去传道,不需要教堂道观去修行,哲学完全在于内心而不发乎于外的,这样哲学看似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哲学指导人们思考,它不是告诉我们去思考什么,而是告诉我们怎么去思考,它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沉思录》中奥勒留的哲学思考录,阐述了对灵魂、对死亡、对德行、对个人的社会责任的观点,展现了一个成熟的哲学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对死亡和社会责任的观点特征格外明显。记得在看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的时候,作为哲学专业毕业的他对哲学有一番解读,而其中有一个观点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哲学对于个人的价值,那就是对死亡的豁达。中国人对于死亡这个必然结果是普遍恐惧的,有句古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记得在高中的时候的一次班会上,一个同学曾经分享了另一个同学的聊天话题,那就是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是怕死。在读过了这本书之后,在有人清清楚楚的告诉你这是一个必然的结局,而你渺小到如沙漠的一粒沙一样,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对整个人类历史对整个宇宙不值一提,那么你何必执着于这件事呢,这样在生活的很多事,比如说忧愁烦恼你都可以忘了它,因为他不值一提,它对于你来说有什么价值呢,那么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活着的意义,奥勒留也说了,那就是社会的责任,是神安排了这样的过程,我们现在的无神论也可以理解为既来之则安之,生之为人是冥冥中注定的,你的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自己,而在于你在这个社会上做了什么,对于别人你给予了多少,这样这个哲学体系就建立起来了,是一个连贯的学说,很成熟的哲学理论。

上一篇:夏天作文250字下一篇:战胜疫情心得感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