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中常见问题

2024-05-11

合同签订中常见问题(共6篇)

篇1:合同签订中常见问题

房屋租赁合同签订中应注意的问题

房屋租赁作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和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运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房屋租赁合同的签订十的频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但是,从当前我国房屋租赁合同鉴定的实际情况来看,出租人在和承租人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时候,由于人们对自身的权责不够明确,因此这就容易使得出租人和承租人在房屋租赁合同签订中存在着许多的纠纷问题。这就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对房屋租赁合同签订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介绍。

一、房屋租赁合同的概述

在我国《合同法》中,人们并没有对房屋租赁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确的概述,只是将其作为租凭合同中的一种进行介绍,这就使得人们在对房屋租凭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房屋租赁合同出现纠纷问题,这就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不过,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租赁合同的签订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就开始对房屋租赁合同的定义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房屋租赁合同的定义是指房屋出租人们将房屋出租给承租人,承载人必须定期给付出租人租金所签订的合同,并且在合同终止时,租出人必须要将房屋完好的归还给出租人。

二、房屋租赁合同签订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过程,房屋租赁合同的纠纷问题时有发生,这就对房屋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房屋租赁合同监督的过程中,就对其相关问题予以重视,从而减少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的发生。其中我们在房屋租赁合同签订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房屋的性质和产权问题

在当前我国房屋租赁当中,房屋的性质问题是经常出现的,这就使得房屋租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所谓的房屋性质的问题其实就是指的土地性质的问题,目前我们在对土地性质进行划分时,主要可以将其划分成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综合用地以及商业用地这几种类型。然而,在早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房屋并不重视,这就使得房屋性质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使得人们在对房屋租赁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对房屋的性质问题进行考虑,这就使得人们在房屋租赁的过程中,自身的合法权益极有可能遭受严重的损失。

除了房屋性质外,还有一个是房屋产权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我们签订商业房屋租赁合同的出租人一般都是产权人即房产证上载明的所有权人。但是目前因为商业活动的频繁,承租人由于主客观原因而转行或退市的情况屡见不鲜,原承租人为了使自己损失降到最低,把房屋转租出去。另一情况就是所有权人将房产抵押或出售等导致出租人(所有权入)变更的情,这些情况均会对房屋出租人和承租人产生影响,因此在房屋租赁合同签订中应当约定,如承租人转租时必须经出租人书面同意才能转租,相反承租人也可以约定出租人在变更房屋所有权人时必须保证租赁合同在租赁期内的持续有效。

2房屋租赁用途及房屋改造装修的问题

商业房屋租赁的用途当然是只能用于商业经营活动,但商业经营活动是一个广泛的概念,零售、娱乐、餐饮等都是商业经营活动。在商业房屋租赁合同中除了约定不得从事非法经营活动外,还应当约定具体用途。如租赁房屋处在居民区,而承租人租了房屋用于餐饮经营活动,那么经营活动产生的油、烟等会对周边小区居民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投诉不断,甚至在办理证照时遇到不可逆的问题。

承租人租赁房屋以后,对房屋进行装修是商业经营活动中常见的一环。同样在商业房屋租赁合同中也应当约定装修的范围,出租人可以约定承租人不得破坏房屋主体结构,以减小因房屋装修而对房屋产生的损害。另外还可约定租赁房屋到期后对装修的处理,是拆除恢复原状,还是承租人撤出后保留装修归出租人所有等等。

3租赁期限、租金、费用的问题

租赁期限是房屋租赁起始日与终止日的期间。按照合同法规定,租期最长不得超过。租金问题,要明确租金计租的标准,如年租金、月租金、日租金等,以及租金的递增、租金的支付方式都要明确约定。租金在实际支付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税,即租金是否含税。一般民间房屋租赁仅凭收款收据,甚至没有凭证,没有税务部门开具的房屋租赁发票,但商业经营活动中的房屋租赁发票对于承租人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票据。出租人到税务部门凭房屋租赁合同开具发票时还要缴税,所以这个问题要在商业房屋租赁合同中明确。

4租赁合同当事人的经营范围及确认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并明文规定企业法人不得擅自超越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订立合同,否则,将导致合同无效,不产生预期的法律效果。对于租赁合同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租赁经营权,只有那些依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确定了财产租赁经营范围的企业才有权从事财产租赁业务。在实践中,租赁合同的当事人特别是承租方一定要严格、认真地审查出租方的经营范围,看其经营范围中是否有财产租赁这一项。

5租赁合同当事人的履约能力、资信状况及确认

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及资信状况对租赁合同的履行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对方无履约能力,对另一方当事人来说,不但不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反而会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如果对方具有履约能力,还要看其商业信誉如何。只有确信对方具有履约能力,商业信誉良好,合同履行较有保障,才能与之签约。在实践中,要搞清对方的资信情况,主要是看其营业执照,了解注册资金、经营范围、企业经济性质、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房屋租赁合同的签订问题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造成房屋租赁合同的纠纷频繁发生,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对房屋租赁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除了注意这些问题以外,还要对房屋租赁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以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解决了房屋租赁合同中存在着相关问题。

篇2:合同签订中常见问题

近日许多毕业生来信询问签订劳动合同的有关问题,如何利用法律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我们从下面四个方面提醒毕业生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与用人单位签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试用期合同与正式合同

目前就业过程中,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要求就业者先签署试用期合同,然而是否签订试用期合同是由双方协商决定的,法律允许直接签订正式合同。同时,法律对于试用期合同与正式合同中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程度是不同的。在试用期合同中只要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不适合或者不能胜任工作,即可单方面解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在正式合同中,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解约是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毕业生应当尽量争取与用人单位直接签署正式合同。若签订了试用期合同,则依照法律规定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不应超过六个月。

二、关于毕业生就业时所享有的权利

首先,作为一名就业者,其拥有对用人单位的自由选择权。其次,女性就业者有平等就业权,在录用人员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女性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再次,由于目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就业者在签订合同的同时缴纳抵押金、风险金等以防止就业者违约,然而用人单位的此种做法是不合法的,任何形式的此种收费也都是不合法的。如果就业者不知此规定而交纳了此笔费用,则在其进入用人单位后有权随时要求用人单位予以返还所交费用。

三、关于劳动合同的要点与内容

劳动合同的要点包括:期限,工资,福利,工作时间与休假,职业培训,职业安全卫生,职工守则和解除条件等。

四、关于合同纠纷的解决办法

篇3:合同签订中常见问题

1.1合同是项目施工的依据。项目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规模、难易程度组建, 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计划、报表、竣工结算等要按合同的约定编制、报送, 工程的质量、进度等都需按合同的要求组织施工, 工程的材料、设备等应按合同约定的规格、数量、价格进行购买。

1.2合同是发生纠纷时企业进行索赔的依据。索赔合同索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于业主违约引起, 主要指业主未按《示范文本》规定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以及未能按时拨付预付款、工程款、拖延图纸审批、拖延对承包方提出变更、索赔的答复等;二是由于工程项目本身变更引起, 如工程量的变化、材料价格变化、现场签证等;三是由施工条件和环境变化引起, 如一周内连续停水、停电超过8小时, 连续大雨不能进行室外作业等。

1.3合同能够有效转移企业风险。《示范文本》中有违约、索赔、争议、保险、担保等转移风险条款, 如能将这些内容协商并写进合同, 那么就可将业主违约、工程变更以及自身在施工中发生的一些意外伤害向业主或第三方转移。

二、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合同作用的研究可以看出, 合同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工程进度、风险转移和争议处置等涉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对施工企业意义重大。因此, 对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和技巧进行归纳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2.1合同内容的严谨性和合法性。 (1) 确保合同措辞的严谨性。目前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普遍采用建设部与国家工商局共同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但也有使用业主与承揽方协商起草的其它合同文件。建设部与国家工商局共同制定的示范文本, 主要由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及其合同附件四个部分组成。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和理解通用条款十分重要, 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注明合同用语的确切含义, 引导合同双方如何签订专用条款, 更重要的是当专用条款中某一条款未作特别约定时, 通用条款中的对应条款自动成为合同双方一致同意的合同约定。如果使用由业主起草的合同文本, 则更应该仔细研究, 对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含义要达成共识, 避免在理解合同条款时产生多义性和随意性。 (2) 确保签订合同的合法性。签订合同的内容要合法, 内容的合法性具体表现在工程合同的各项条款中。合同的主要条款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反映了当事人对合同的要求, 工程合同价款中, 履行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关系到有关双方权利和义务等各项条款, 在订立合同时应考虑全面、细致, 避免出现责任不清。对于合同各项条款的规定, 在文字表达上应当严谨明确, 不能模棱两可, 含糊其词。否则, 会造成合同履行中的困难和产生纠纷。

2.2审查发包人和分包人的资质等级及履约能力和信用。施工单位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 对发包人和分包人主体资格的审查是签约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它将不合格的主体排斥在合同的大门之外, 将导致合同伪装的风险隐患排除在外, 为将来合同能够得到及时、正确和顺利履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房产开发的企业或从事工程监理、建筑施工的企业都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 承包人承包的项目应当是依法批准的合法项目。违反这些规定, 将因项目不合法而导致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因此, 在订立合同时, 应先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否取得相应的经营资格和等级证书, 审查建设单位签约代表人的资格, 审查工程项目的合法性以及发包方的履约能力和信用情况。在现实工程中对分包方的审查相对审查发包方更为重要, 施工单位与分包单位的法律纠纷在工程中最为普遍也最为棘手, 如何防止各分包单位的违约对施工单位来说至关重要。

2.3施工合同最重要的几项内容。工期、质量、造价是建设施工企业的最重要问题, 因此有关这三个方面的合同条款是施工合同最重要的内容, 必须详细考虑和制定。 (1) 对工期的规定。实践中关于工期的争议多因开工、竣工日期未明确界定而产生。开工日期有“破土之日”、“验线之日”或“合同签订之日”之说;竣工日期有“验收合格之日”、“交付使用之日”、“申请验收之日”之说。无论采用那种, 均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约定, 并约定开工、竣工应办理的那些手续、签署何种文件, 对中间交工的工程也应按上述方法做出约定。 (2) 对工程质量的规定。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 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不再是工程竣工验收和工程质量评定的主体, 竣工验收将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因此, 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参加验收的单位、人员, 采用的质量标准, 验收程序, 须签署的文件及产生质量争议的处理办法等。 (3) 对工程造价的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最常见的纠纷是对工程造价的争议。由于任何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不可能避免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材料差价的发生, 所以均难以“一次性包死, 不作调整”。因此, 合同中必须对价款调整的范围、程序、计算依据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价格的签发、确认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样, 将对后续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2.4施工合同法律纠纷的地域管辖问题。由于工程施工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元性和流动性的特点, 受社会关系及环境等不可遇见因素影响非常大, 使得在实际的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合同相关纠纷普遍存在, 大部分的纠纷通过双方协商和调解基本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而一些无法调和的合同纠纷付诸法律后, 人证物证的采集认定, 法律程序的履行所产生的成本, 有可能因合同法律纠纷管辖属地条款约定的不合理而耗时耗财损失巨大。

当前, 工程作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多方协作非常普遍, 而各地区合同纠纷的处理往往也存在区域性的差异和处理方式, 不可否认的是也同时存在地域的法律亲缘性。

根据合同法规的相关规定, 在合同双方未就合同法律纠纷地域管辖进行约定的, 按工程所在地作为法律合同纠纷管辖属地。所以如何约定合同法律纠纷解决的管辖属地应从工程本身和法律途径的便利条件进行慎重考虑, 签订人要予以高度重视。

2.5施工合同签订的审核程序保障。施工合同涉及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管理、进度、预结算、材料及设备的采购以及法律关系等诸多内容, 所涉及的专项之多、范围之广是一般合同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也存在相当大的合同风险, 因而在合同的管理和审查把关方面要有组织程序上的保障措施, 避免因合同起草人和签订人员个人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合同缺陷和隐患。目前管理规范的施工单位采用的是组织集中有丰富经验专业人员对各专项内容分别审核, 各审核人员承担相应审核责任, 通过层层把关降低合同风险。

2.6合同签字前的核对。合同签订人在合同文本签字盖章前一定要再次对签字文本与合同双方已协议好的条款内容进行逐一仔细核对, 防止合同修改陷阱, 这项要求必须作为合同签订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往往有的合同方为了自身的利益, 在双方约定好的合同内容后, 利用对方的信任, 将要签订的正式合同文本某项条款擅自利己修改, 而合同另一方忽视了对所要签订的合同做签订前的认真核审而草率签字盖章, 给以后合同纠纷和不利条款损失埋下了隐患。此类众多法律纠纷案例给予我们很多的警示。

2.7特殊工程合同签订应注意的问题。较常规工程而言, 现实中有很多特殊工程如抢险抢修工程和高技术含量的议标、约标等工程, 因无法确定工程总价或无同类工程相比较或无相应定额参照的特殊性, 而使得工程过程核算和后期结算至关重要, 因此在此类合同签订中应约定工程过程定期核算、定价和后期结算相结合的原则, 将总结算风险化解在阶段性定价结算中。它的优点是:首先针对性强, 总量小, 根据当时当地的施工情况结合同期市场, 双方易于达成共识;其次合同相关各方沟通联系便利, 避免时过境迁、人员调动而相互推诿致使工程事项难以确认等各类问题的产生。

工程过程阶段结算与工程后期结算相结合能够有效地降低合同纠纷产生, 有利于各方利益的合理体现, 另外此类特殊性工程的最终结算, 因工程量价的不确定性而往往必须要经过第三方的审计部门的审计来确定最终的结算结果。因此作为施工单位也应进行风险分解, 在合同上应予以约定, 如上例应在合同中约定以第三方审计结算相关结果为本合同结算结果。对合同相关各方实行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原则, 降低自身风险。

三、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3.1明确规定发包方、总包方和分包各方的责任和关系。尽管发包方与总包方与分包方之间订有总包合同和分包合同, 法律对发包方、总包方及分包方各自的责任和相互关系也有原则性规定, 但实践中仍然常常发生分包方不接受发包方监督和发包方直接向分包方拨款造成总包方难以管理的现象, 尤其是民间资本投资的项目中, 发包方指定的分包单位不服从总包方管理更为明显。作为总承包施工企业, 不仅要与业主签订总承包合同, 同时也要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因此, 不仅在总包合同中应当将各方责任和关系具体化, 在分包合同中也应将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具体化, 便于操作和管理, 避免或减少纠纷。

3.2规范监理工程师及双方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 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及其它工作人员的经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 发包方、承包方、监理等方参与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工作人员较多, 但往往职责和权限不明确或不为对方所知, 由此造成双方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合同应明确列出各方派出的管理人员名单, 明确其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特别应将具有项目变更、签证、价格确认等权利的人员、签认范围、程序、生效条件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防止其他人员随意签字, 给各方造成损失。

3.3量化合同中关于不可抗力的相关约定。施工合同《通用条款》对不可抗力发生后当事人责任、义务、费用等如何划分均作了详细规定, 但发包人和承包人都不能认为不可抗力的内容只是这些。对此, 在合同实践中很多合同的《专用条款》一栏都无约定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工程在施工周期中发生战争、空中飞行物体坠落等现象的可能性很少, 比较常见的是风、雨、雪、洪、震等自然灾害。要达到什么程度的自然灾害才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通用条款》未明确, 实践中双方难以形成共识, 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雨、雪、洪、震等自然灾害程度应予以量化。如几级以上的大风、几级以上的地震、持续多少天达到多少毫米的降水量、降雪量等等, 才可能认定为不可抗力,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3.4详细规定工程进度拨付款和竣工结算程序。在实际操作中, 合同对工程结算一般只限于对工程进度按月拨付款或按工程进度拨付款的规定, 而对如何申请拨款、如何审核确认拨款数额以及双方对进度款额认识不一致时如何处理等等问题往往缺少详细的合同规定, 这样很容易引起双方的争议, 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一般合同中对竣工结算程序的规定也较粗, 不明确, 不利操作。因此, 施工合同中应特别注重对拨款和结算程序的约定, 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确保工程进度。

3.5运用担保制度降低风险系数。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 可以运用法律资源中的担保制度, 来防范或减少合同条款所带来的风险。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通常都是业主要求施工单位向其出具履约担保, 而业主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的却较少。因此, 从减少纠纷和降低风险出发, 施工企业在向业主提供履约担保的同时, 也要求业主向施工企业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四、结束语

除上述几个方面问题和技巧以外, 在签订合同时, 对材料设备采购、检验,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违约责任、保修期限等条款也应充分重视, 做出具体明确的约定。作为施工企业来讲, 要尽量避免在合同中出现业主的“开脱责任条款”增加不可预见因素条款和奖罚方法的双向约束条款。当然, 任何一份施工合同都难以做到十全十美, 合同履行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或变更协议, 调整各方权利义务。

摘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施工企业安排施工、进行索赔、控制工程成本和进行竣工结算的依据, 并且为转移风险提供可能, 所以施工企业应重视合同管理, 适时进行制度建设, 建立合同管理体系, 以达到控制企业成本降低企业风险的目的。本文结合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的实际情况, 归纳和总结了签订合同的应注意的问题和一些签订技巧。

关键词:工程,施工合同,签订技巧

参考文献

[1]、李兴兵.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中应注意的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 2005 (04)

[2]、汪姜峰.施工合同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安徽建筑, 2005 (02)

[3]、万长虹.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程咨询, 2005 (11)

[4]、孙兴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评审[J].建筑经济, 2006 (02)

篇4:合同签订中常见问题

关键词 合同 签订 法律问题 研究

1 合同主体

关于合同主体常见的法律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即合同双方当事人主体资格不具备、不适格,甚至根本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因此导致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对于以上问题,新合同法第九条规定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以及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也可以依法委托相应的代理人签订合同。根据以上新合同法的规定,自然人是新合同法所调整的合同主体。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1999年10月1日以前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所订立的借款合同只适用《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不能适用旧合同法;而1999年10月1日以后签订的合同,完全可以适用新合同法之规定。对于合同主体而言,笔者建议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当对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能力进行准确的判断:首先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合同履行能力,进行赚钱的判断,不要擅自经营超出自身范围的相关业务,或与对方当事人签订超范围的合同;其次,审查对方的条件,即考察对方法定主体资格是否适格,考察对方的资信状况、注册资本、银行信誉以及资金周转和负债状况。

2 合同形式

合同订立形式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如果不注意将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法律风险。从本质上来讲,合同的订立形式是双方当事人所商定的合同外在表现形式,作为合同内容之载体,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双方为贪图方便,选择以口头的形式来订立合同。当发生纠纷或矛盾时,因难以举证而不能在法律上确定二者之间的合同关系,进而造成非常不利的后果。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合同虽然采用了书面形式,但由于对这一书面材料的保管不善,导致纠纷发生时仍难以有效举证。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规避这类法律风险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必选择正确的合同形式,注意对能够证明合同性质的材料,尤其是书面合同妥善保管好。根据现行《合同法》第十条之规定,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如果存在着书面、口头以及其他形式的合同,则法律规定应当以书面形式的合同为准。基于此,笔者建议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采用书面形式。同时,笔者还建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合同的标题与内容应当相符;如果存在着多次的要约或者反要约,则在最后一次情况发生时应签订确认书,以免双方对该合同中的具体内容出现理解上的偏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签订合同时,要特别注意所签订合同的规范性,坚决杜绝以开条据等形式,来代替法律合同形式。

3 合同签订方式

在同签订过程中,由于对合同的订立方式严重忽视,可能会带来很多的风险问题,尤其表现为当事人对合同订立的方式没有清楚的认知,甚至不知道自己在 合同订立过程中的行为具有法律上的意义,从而导致错误认识的发生。比如,合同在法律上还没有成立,但当事人自以为该合同已经成立了;或者合同已经成立,但当事人却认为合同没有成立。诸如以上错误的认知,屡见不鲜,因此而造成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实践中要想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以上法律风险问题,首先应当正确把握合同的具体订立方式,以及订立合同的法律意义。根据《合同法》第十三条之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应当采用要约和承诺的方式。因此,在具体签订合同过程中,应当对要约的构成要件、生效时间、效力、撤回以及撤销与失效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握,同时还要对承诺的生效、撤回以及合同的成立与成立地点等加强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问题。

4 合同具体条款

合同条款是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的主要内容,实践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主表现为合同条款确认是的考虑不周、对合同具体条款的法律意义没有正确的理解,因此导致合同内容出现严重的缺陷问题,从而使得合同的具体履行出现了各种纠纷。实践中,要想有效防范和控制以上法律风险问题,就应当正确把握合同条款的内容及其法律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拟订合同条款。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准确把握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在合同条款拟定过程中不仅要对当前的议定事项进行规定,建议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和变化多加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拟定合同条款。应当对合同条款进行详细的复核,尤其要注意加强对合同条款的审查,只有这样才可保证合同无误。

合同的订立首次明确了当事人之间的各种特定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法律保护,即法成立并生效。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法律风险问题,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李秋萍 黄艳.点击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及其规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5)

[2]吴莹钰.合同订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与控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

篇5:合同起草签订注意问题

各位领导、各位与会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作为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顾问,非常荣幸今天能应邀就合同的起草、签订暨应注意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现结合在对贵公司的合同进行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发表以下观点:

一、合同的定义及形式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关键词:平等主体。举例:在合同审查中经常发现贵公司提供的合同中出现“罚款”的字样,该字眼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其体现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不平等的隶属关系,因此,合同应避免使用这样的字眼。)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形式主要有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它形式:

1,书面形式。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例如《合同法》、《担保法》规定: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等,定金应也以书面形式约定。如果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果法律、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当事人未采取书面形式,合同不成立。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同样,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2,口头形式。双方口头约定也可以成立合同,口头合同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合同形式,但口头合同容易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对于不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应当尽量避免使用。(举例:上街买衣服、买菜的行为。)

3、电子合同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电子邮件、传真等以电子数据形式形成的合同。此种形式,目前我们运用的比较少,缺点是在发生纠纷时证据效力不及书面形式效力高,所以尽量不采用。对于企业来说,合同一般都是比较重大、复杂的经营事项,一般也不是即时清结的,所以应该尽量采用书面形式。(贵公司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优秀,合同不论大小都采用了书面形式,并且还推行了层层把关的合同联签制度,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二、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在起草、签订合同前,首先要了解签订合同的意图。

1,了解签订合同的谈判底线。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商务谈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谈判过程也就是双方对合同条款权利与义务讨价还价的过程。签订合同首先就应当了解己方的谈判底线,也就是说哪些是可以放弃的,那些是必须坚持的,知道这些才能使我们在签订合同时具有针对性。

2,明确签订合同的真正目的。只有明确了合同目的,才能摸清合同各方的真实意思,才能确定合同的性质及合同的准确名称,才能“规划”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违约责任,才能确保合同的有效性,也才能最有效地保护己方的利益。

三、起草、签订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基本原则是指对合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进行集中抽象的反映,其效力贯穿于合同始终,并具有克服合同的局限性的根本性原则。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第三条的平等原则、第四条的自愿原则、第五条的公平原则、第六条的诚信原则、第八条的法律约束力原则等。这些基本原则是起草和拟定的准绳,合同总体上应不违反这些基本原则。在合同的起草、签订过程中,除应当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1,己方起草原则在合同签订之前,往往由一方负责起草合同文本。在实践中有些当事人不愿意起草合同文本,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当。一般来讲,文本由谁起草,谁就掌握主动。经口头商议使基本意见达成一致后,需要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就是合同的起草工作。起草一方主动性在于可以根据双方协商的内容,认真考虑写入合同中的每一条款。而对方则毫无思想准备,有些时候,即使认真审议了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但由于文化和理解上的差异,对词意的理解也会不同,难以发现对我方不利之处。所以,应重视合同文本的起草,尽量争取起草合同文本。合同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形成合同条款时,有时仅仅是一字之差,意思则大相径庭。(举例:有一发生在广东的真实案例,张三向李四条款300万元,同时给李四出具欠条一张。后来,张三偿还了李四的部分借款并亲笔在原欠条上予以记明,可余款未能及时偿还,李四遂起诉到法院。李四向法院出示了张三亲笔所写的借条,该欠条上对张三还款情况的记载是“还欠款200万元”。大家说这时张三欠李四多少钱?张三主张已还欠款200万,只欠款100万元;李四主张已还100万元,尚欠款200万元。双方各执一词,且均无其他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这下可难坏了法院,案件不仅经历了一审、二审程序,还惊动我国的语言文字专家,都是一个“还”字惹得祸!)

2,合同权利义务的平衡原则

所谓合同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性是指合同一方权利与义务要相对平衡,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也要相对平衡。一方当事人的权利内容应与另一方当事人的义务相对应,一方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拟定合同时应尽量避免让一方享受过分的、不合理的权利,而另一方承受极其不公平的合同义务,要尽力追求双方权利义务的平衡。过分的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剥夺对方的权力,只能使拟定的合同被拒绝,甚至导致合同事项的流产。

3,合同的可操作性原则 缺乏可操作性的合同具体表现在:合同各方权利义务、交易程序的规定过于抽象,或虽作了详细规定但没有违约责任条款加以保障。合同可操作性是达到交易目的、预防风险的具体保证,尤其是履行周期长、风险大的合同更是如此。合同双方都碍于情面,不愿意将权利义务、交易程序细化,不愿意提及违约责任或轻描淡写,这是要不得的。合同权利义务、交易程序及违约责任不但要规定,还要尽量详尽,以便在合同履行中具有可操作性。(举例:本人审查的贵公司提供的一份购销合同中对产品质量、包装方式、交货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的约定都是“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如此约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具有可操作性。)

4,合法性原则 签订合同,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只有合法的合同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合同违法,就可能被认定为无效,不但不能达到签订合同的预期目的,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合同起草、签订时,要特别注意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和一些特别法的相应规定。应当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否则,会导致合同的无效。但是,合同个别条款无效并不导致整个合同无效,整个合同无效并不必然导致合同约定的仲裁条款无效。当合同个别条款无效时,只需修改该个别条款;当整个合同无效时,就要放弃提供的合同草稿,重新起草一份新的合同了。(举例:甲和乙一块赌博,甲在钱输完后向乙借款10万元继续赌博,并当场给己出具了欠条。欠款到期后,乙起诉至法院要求甲偿还欠款,大家说法院会怎么判?因为赌博是非法行为,因赌博而产生的债务也就不具有合法性,此债权债务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因此法院驳回应当乙的诉讼请求。)

四、合同的实质内容

1,合同的名称合同常见的使用名称有合同、合同书、协议、协议书、框架协议、补充协议、契约、意向书、备忘录等等。上述名称都叫合同,但其是否构成实质意义上的合同要看具体内容,即要看其是否具备合同的基本条款。一般而言,作为继续磋商基础意向书、备忘录等只能表明双方准备订立合同的意向,因不具备合同的基本条款,对双方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名称的确定除使用上述简单的通用的名称外,可以依据合同内容所涉及的法律关系而定。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等等。若需要对上述法律关系进一步明确,可以根据合同标的物的种类在合同名称前加入限制性的语词,比如:商品房买卖合同、房屋租赁合同、商品车运输合同。在对合同名称的拟定上,已经考虑合同法律关系的性质与标的物的种类后,不宜再加以限定或修饰,否则,合同名称就显得过于繁琐。(举例:在对贵公司的合同审查中发现有的合同名过于繁琐,比如“商品车全程转运装载及卸车配送合同书”:对以合同名限定为“商品车”并无不当,但用“全程”二字来限定合同名就没有必要,履行合同义务时是不是“全程”也不是靠合同名称来确定的,而应当看合同的具体条款,“转运装载及卸车配送”连用了四个动词,其实质是一种运输法律关系,该四种动作是运输行为的分解动作,是“慢镜头”,如此来限定合同名只能让人费解。又如“商品车铁路运输合同(武汉发车)”,在合同名称中使用括号而使该合同于其它合同构成区分,这样不够规范。再如“购销合同”实为买卖合同的内容,如此称呼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还这么叫的确“不时髦”了!)

2,合同主体

合同的主体是依据合同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合同当事人。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应当合法,也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在起草、签订合同之前要对对方资格进行审查。合同主体性质不同,审查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同。

对法人的资格审查 对法人资格审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查(1)是否依法成立;(2)有没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是否有自己的名称、组织结构和场所;(4)是否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判断一个经济组织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主要是看其是否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举例:一般情况下,分公司、营业部、办事处、项目部、各科室等都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对非法人单位的资格审查 非法人单位是指未取得法人资格,但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取得营业执照,法律允许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对这类组织,应审查其是否按规定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有些法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或经营部门,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名义签订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由该法人单位承受。对这类组织,主要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资格及其授权。

对自然人个人的资格审查 对自然人的资格审查主要是对自然人的自然状况的了解,确定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该自然人所签合同是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应及时取得该自然人的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对保证人的资格审查 合同的签订要求有保证人担保时,还应审查保证人的主体资格的合法性。首先作为保证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其次,保证人必须具有代为清偿主债务的能力;最后,保证人还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一、国家机关不得作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二、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为保证人;

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除有书面授权)、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

对代订立合同的代理人的资格审查

所谓代订立合同是指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签订合同,所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因此,在审查合同时一定要审查代理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即:是否有被代理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其代理行为是否超越了授权范围。

对于特殊行业的当事人的资格审查从事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或特殊商品的生产和经营,法律或行政法规要求取得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相应的资质方可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在审查合同主体资格合法性的时候,还应要求对方出示相应的许可证明或资质证明。

3,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是由合同的条款来约定的。我国《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报酬;

(六)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该条规定了合同应具备的主要条款,当然合同条款包括但不限于这些条款。合同主要条款也不能等同于合同基本条款,基本题条款是否判断构成实质意义上的合同即合同成立的条款。每一个成立的合同都必须具备合同的基本条款,合同的基本条款应当包括下列事项:谁与谁(合同主体)、干什么(合同事项)、怎么干(双方权利义务)、多少钱(合同费用)。回答这些问题是合同必不可少的条款,即构成合同的基本条款。

(1),谁与谁(合同主体)合同主体是法人或组织机构的应当写明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住所、联系电话;是自然人的应当写明自然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时间、职业、住所(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地址)、联系电话。写明上述项目便于双方确认身份、便于联系,若发生纠纷时也有利于的进行诉讼或仲裁。在合同条文中一般对合同当事人进行简称,通常使用的简称是甲方、乙方等。同时,为了便于区分双方的权利义务,也通常依据不同的法律关系对合同当事人标注法律概念(法定术语),比如:委托人-受托人、买方-卖方、出租方-承租方、贷款方-借款方、发包方-承包方等。(举例:简称的规范使用问题,贵公司提供审查的一个合同是中铁冷藏公司将注销,其欲将其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合同关系转让给中铁大建公司,这样就存在中铁冷藏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中铁大建公司就原来中铁冷藏公司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的合同如何处理问题而需要达成三方协议,提供审查的合同使用了“原甲方”、“现甲方”、“乙方”的简称,不但没有使各方的称呼变得清晰,反而使合同关系更容易产生混乱。其实,该三方简称为甲、乙、丙方即可。)(2),干什么(合同事项)合同事项是判断合同双方存在何种法律关系的基本依据,也是在双方权利义务约定不明时判断双方权利义务的基本依据,合同事项是合同内容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因此,合同事项应当明确。(举例:审查贵公司的合同中曾遇到过的《商品车卸载及配送合同》在合同条文全部读完后也没有弄明白合同双方是谁委托谁干什事,只能从合同的权利义务条款中去推测、去猜测合同事项。)

(3)怎么干(双方权利义务)怎么干要回答合同当事人以何种方式完成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是什么等问题,其是对合同当事人进行约束的基本条款,也成为一方要求对方履行合同义务的直接依据。(4)多少钱(合同费用)合同性质决定了是否产生合同费,其当然构成合同的基本条款(赠与或免除一方承担费用的除外)。有时由于实际原因的限制,往往有些合同只约定了合同费用的计算方法或结算方法。

五、起草、签订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一)起草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1,合同结构的合理性

合同结构是指合同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和搭配形式。合同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首部、内容、结尾。首部一般包括合同名称、合同编号、双方当事人名称、住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开户行、账号等;内容一般包括签订合同的依据和目的(如鉴于条款、引言)、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合同生效及终止、不可抗力、争议的解决方式、未尽事宜、合同正副本份数及附件等;合同结尾一般包括签约当事人签章及其授权代表签字、签约时间、签约地点等。实践中,根据合同类型有所侧重、增减,并非严格按上述顺序、条款排列。(对于合同结构应当做到的标准,让我想起了“利郎”商务男装的广告词,“简约而不简单”!)2,合同体例的适用性 合同体例通常是指合同简繁及合同各条内容排列形式。规范的作法可以参照《立法法》的规定,分编、章、节、条、款、项、目。编、章、节、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款不编序号,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当然合同体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与合同所涉事项、金额、履行方式、有效期、操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相一致,即因事而异,不能强求千篇一律。3,合同的文字的规范性起草合同时,应对合同草稿的每一条款、每一个词、每一个字乃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确定合同中是否存在前后意思矛盾、词义含糊不清的文字表述,并及时纠正容易引起误解、产生歧义的语词,确保合同的文字表述准确无误。有时为了强调某件事,用词激烈,如:“必须、绝对”等等,其实大可不必。上述用词只能引起相对方的反感,并无特别的法律效果,使用“应当”一词已经可以表明意思。合同用词不能使用形容词,如“巨大的”、“重要的”、“优良的”、“好的”、“大的”、“合理的”等等;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大约”、“相当”,亦不要泛指如“一切”、“全部”(若必须用该字眼,就应写下“包括但不限于…”);简称必须有解释或标注;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的词语要定义,用词要统一;标点符号亦不可轻视。俗话说:一字值千金,在合同上表现尤为突出,可谓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合同用语不确切,不但使合同缺乏可操作性,而且还会导致纠纷的产生,因此斟词酌句在拟订合同时显得尤为重要,不可小觑。

(二)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合同的效力的审查合同的效力包括合同的生效、合同的无效、合同的可变更和可撤销几方面。审查合同确认合同的效力,也就是从以上几方面来判断合同是有效合同,还是无效合同,是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还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的生效是指业已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合同是否成立取决于当事人是否就合同的必要条款达成合意,而其是否生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合同法》针对合同生效做出了具体规定。《合同法》第44条规定了合同生效的条件;《合同法》第44条第二款规定了须经审批程序生效的条件;《合同法》第49条规定了附条件的合同的效力;《合同法》第46条规定了附期限的合同的效力;《合同法》第47条规定了行为能力欠缺的人所签合同效力;《合同法》第48条规定了无权代理合同的效力,《合同法》第49条规定了表见代理合同的效力;《合同法》第50条规定了代表人越权行为的合同效力;《合同法》第51条规定了无处分权行为的合同的效力。上述规定在具体审查合同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甄别确定合同的效力。无效合同,由于合同存在无效事由,合同虽已成立但自始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合同法》第52条对合同无效做出了规定。分析合同时除了要注重它的法定条件外,还要多从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原因力上来分析导致合同无效、可变更、可撤销的原因。因当事人意思表示有瑕疵而经撤销权人请求,由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其内容或者使其效力自始消灭的合同,是一种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法》第54条第1、2款对可变更和可撤销合同做出了规定。审查此类合同时所关注的焦点是采取何种请求权对己方最有利,这就要求需要根据己方的利益取向做出选择。

2,合同责任的审查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除了民事责任外,合同的当事人还有可能承担行政或者刑事责任。审查合同是应注意根据所涉及的合同的不同责任,以便提出不同的主张。如果合同一方当事人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不同的案情可以提出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要求。在选择违约请求时应站在己方的立场上,充分考己方的利益取向。

篇6:关于劳动合同的签订问题

关于劳动合同的签订,我有两个问题。第一、签订的合同,一式两份,公司说替我保管,都在他那。可以这样么?第二、合同上签订说一周工作不超过四十个小时,这就是说每周五个工作日,但我们实际工作是四十八个小时。当我问公司的时候,人资专员给我的解释很牵强,他说四十个小时是要完成额定的工作量,效率低的话就要多上八个小时,是个人问题。请问,公司的做法对么?我该怎么办?

[关于劳动合同的签订问题]

 

上一篇:歌唱比赛主持串词下一篇:观察日记冬天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