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一审案件正卷目录

2024-05-16

民事一审案件正卷目录(共6篇)

篇1:民事一审案件正卷目录

第十条 民事一审案件正卷诉讼材料排列顺序:

(1)卷宗封面;

(2)卷宗目录;

(3)立案审批表;

(4)起诉书;

(5)受理案件通知书;

(6)缴纳诉讼费、保全费收据、补交诉讼费收据;减、免、缓诉讼费手续;

(7)应诉通知书;

(8)答辩状;

(9)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影印件、公民身份证影印件;

(10)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

(11)举证通知书;

(12)准许/不予准许当事人调查收集证据申请通知书

(决定书);

(13)复议决定书;

(14)法院调查取证材料;

(15)证据保全申请书;

(16)证据保全担保通知书;

(17)证据保全担保书;

(18)证据保全裁定书;

(19)证据保全执行手续;

(20)准许/不予准许延长举证期限申请通知书;

(21)准许/不予准许变更举证期限通知书;

(22)重新指定举证期限通知书;

(23)诉讼保全申请书;

(24)诉讼保全担保通知书;

(25)诉讼保全担保书;

(26)诉讼保全裁定书;

(27)诉讼保全执行手续;

(28)原、被告举证材料;

(29)证据收据;

(30)询问笔录、调查笔录;

(31)组织证据交换通知书;

(32)民事案件当事人举证、质证记录单;

(33)证据交换笔录;

(34)准许/不予准许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通知书;

(35)通知证人出庭作证通知书;

(36)准许/不予准许具有专门知识人员出庭协助质证通知书;

(37)具有专门知识人员出庭协助质证通知书;

(38)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通知书;

(39)调解笔录及调解材料;

(40)开庭传票存根及开庭公告底稿;

(41)庭审笔录;

(42)代理词及辩护材料;

(43)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正本;

(44)宣判笔录;

(45)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的送达回证及公告送达凭证;

(46)上诉案件移送函存根;

(47)上级法院退卷函;

(48)上级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正本;

(49)备考表;

(50)证物袋,证物袋粘贴在卷底。

(51)卷底。

第十一条 二审案件卷宗应独立成卷,即二审据以维持改判、发回重审的主要证据材料,必须装入二审卷宗,原件在一审卷宗的,应装入复印件,并由承办法官加以说明。

第十二条 民事二审案件正卷诉讼材料排列顺序:

(1)卷宗封面;

(2)卷宗目录;

(3)上诉案件移送函;

(4)原审法院判决书、裁定书;

(5)上诉状;

(6)诉讼费收据,减、免、缓诉讼费手续;

(7)答辩状;

(8)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影印件、公民身份证影印件;

(9)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

(10)告知当事人合议庭组成人员通知书;

(11)指定举证期限通知书;

(12)当事人提交的新证据及二审据以维持、改判、发回重审的证据材料;

(13)证据收据;

(14)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

(15)询问笔录、调查笔录;

(16)开庭传票存根及开庭公告底稿;

(17)庭审笔录;

(18)代理词及辩护材料;

(19)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正本;

(20)宣判笔录;

(21)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的送达回证;

(22)退卷函存根;

(23)备考表;

(24)卷底。

二审未规定的有关事项,可参照一审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送达回证应排列在相应送达的诉讼材料之后。

第六条民商事案件卷宗应具备下列材料和按下列顺序装订:

(一)民商事、行政或仲裁案件:

(1)卷宗目录;

(2)委托合同书;

(3)授权委托书;

(4)收费凭证(减收费用的应具有《减收费用审批表》);

(5)民事诉状(政诉状、仲裁申请书或答辩状)的原件或复印件;

(6)相关证据的证据目录及相关证据的复印件;

(7)对方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目录及证据复印件;

(8)受理案件的法院或仲裁机关所调取的相关证据的复印件;

(9)法院、仲裁机关的出庭通知(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除外);

(10)庭审记录;

(11)代理词;

(12)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或仲裁机关的裁决书、调解书和决定书等;

(13)调查专用证明、介绍信等所内法律文书的存根;

(14)延期审理申请书、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等相关文书的副本。

(15)案件小结。

听证代理案件参照本项规定。

(二)非诉讼案件的代理:

(1)卷宗目录;

(2)委托合同书;

(3)委托书;

(4)收费凭证(减收费用的应具有《减收费用审批表》);

(5)委托人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

(6)律师调查的相关证据材料(根据案件情况而定);

(7)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草拟的法律文书或委托事项的结论;

(8)本所出具的调查专用证明、介绍信等相关法律文书的存根;

篇2:民事一审案件正卷目录

1.卷宗封面;

2.卷内目录;

3.起诉书,口诉笔录及附件(行政处罚及处理材料);

4.受理案件通知书;

5.缴纳诉讼费通知及预收收据;

6.应诉通知书回执;

7.答辩状及附件;

8.法定代表人及诉讼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书;

9.询问,调查笔录及调查取证材料;

10.开庭通知,传票,公告底稿;

12.开庭审判笔录;

14.撤诉书;11.停止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继续执行的法律文书;13.代理词,辩护词;

15.判决书,裁定书正本;

16.宣判笔录;

17.送达回证;

18.诉讼费收据;

19.上诉或复核案件移送书;

20.上级法院退卷函;

21.上级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批复.22.证物处理手续;

23.备考表;

24.证物袋;

25.卷底。

赖某、王某诉北海市公安局银海分局行政处罚案

2007年5月31日,北海市银海区法院开庭审理教师赖某、王某状告北海市公安局银海分局行政处罚案。

原告赖某、王某诉称,2007年1月21日,被告北海市公安局银海分局,以两原告殴打学生谢某致轻微伤为由,对两原告分别作出扣留5天和3天的行政处罚决定。但事实上自己并没有殴打学生谢某,被告对原告作出的行政处罚是错误的,要求撤销被告对两原告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被告北海市公安局银海分局辩称,在程序上,被告依法立案,依法调查取证,是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依法告知了两原告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种类,并告知两原告享有陈述、申辩、申请听证的权利。被告作出的处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且两原告的起诉已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请求法院驳回两原告的诉讼请求。

在庭审过程中,被告就其对两原告的行政处罚的合法性进行了举证。两原告进行质证后,双方围绕两原告是否对学生谢某进行殴打致轻微伤这一案件争议焦点,进行了激烈的法庭辩论。

庭审结束后,法院将对该案择日宣判。

×县卷烟销售公司诉×县技术监督局行政处罚案

原告:×县卷烟销售公司

被告:×县技术监督局

篇3:谈我国民事一审案件的立案登记制

关键词:立案登记制;突破;建议

立案登记制是指对于民事案件,当事人一旦起诉,就可以进入诉讼程序,法院对诉状进行格式审查,符合条件的进行排期和登记手续的立案制度。简言之,就是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起诉,不做实质性审查就启动审判程序的一种诉讼制度。立案审查制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依据法律规定对当事人的起诉是否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实质性审查,以决定是否受理的制度。

我国法院民事一审立案制度实行的是立案审查制。《民事诉讼法》第119条列明了起诉的实质条件,第一,原告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第二,有明确的被告;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同时也提出,要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完善刑事诉讼认罪处罚从宽制度。

立案登记制度是对现行民事诉讼法的一次重大突破,法院作为司法机关,不是包揽解决一切矛盾纠纷的社会机构,如果放弃审查,什么样的案件都予立案,有可能侵犯其他机关(其他行政机关、仲裁机构等)的管辖权,更可能造成滥诉、缠诉现象发生。故而法院立案仍要借鉴域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在美国的初等法院中,一些案件在受理前,要送到书记官办公室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有必要,则召开立案听证会,审查诉讼的理由是否合理,然后决定是否受理。我国台湾地区《办理民事诉讼事件应行注意事项》中规定,第一审法院于定言词辩论期日前,应先依起诉状调查原告之诉是否合法。日本《民事诉讼法》第137条,亦规定了法院的诉状审查权。法院在立案登记的同时,要发挥其审查功能,要对法院的管辖权、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是否重复诉讼等等进行审查。

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案件受理制度提出的改革要求,体现了司法改革的决心。敢于收案是司法公正的源头,立案登记制相比立案审查制更具优越性:首先,立案登记体现了法院面对纠纷时在立案阶段的平等对待。登记制度让所有来到法院的纠纷均能在程序内有所体现,登记制度有助于打破现实中外界因素对立案阶段的影响与干扰,让法院在立案阶段保持独立。其次,拓展了司法公开的范围。在立案阶段推行登记制,便于将立案程序纳入公众监督的视野,与审判过程、裁判文书、执行程序公开结合起来,将程序公正、公开贯穿于诉讼全流程,符合司法公开的要求。再次,能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诉权,有效解决“立案难”的现实问题。虽然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立案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立案程序复杂、起诉条件过高、久审查不答复、不予立案拒绝出具裁定书等立案难的问题仍一直为当事人所诟病。实行立案登记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立案难的问题。

立案登记制度的实施必然要对现在的民事诉讼产生重大影响,第一,可能造成基层法院案件数激增。立案登记制度扩大了案件的受理范围,必然会使众多的案件涌入法院,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类型上都将是在立案审查制度下所不能比拟的,在目前法院尤其是一些基层法院的法官人手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法院的正常工作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随着立案登记制度的实施,“缠诉”更将成为一个令法院倍感头疼的问题。不再实行立案审查,就意味着当事人提起诉讼和提交符合规定的起诉状成为法院立案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恶意起诉和重复起诉就无法有效的避免。第二,立案登记制的实施对法官素质提出了要求。司法机关有效解决相关纠纷的能力不足,案多人少在基层法院表现突出,常态性的高负荷工作使法官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解决工作以外的问题。一些法院拒收案件,不仅是因为案件本身“涉及面广、敏感性强”,而且跟法院缺乏相应的人员来审理有关。一旦受案范围放开,必然是要求大量的综合性、实战型、专家型法官。第三,新的案件类型的增加,倒逼法院改革内部管理运行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案件复杂化程度加剧,案件的性质划分越来越困难。法院的业务庭室划分还是建立在民、刑、行政案件的基础之上的,一旦扩大了受案范围,各种新型案件纷沓而来,跨越传统分类的案件的也会不断涌现,对目前法院的内部机构设置提出了挑战,需要通过重新划分业务范围或者增设新的庭室来解决问题。

篇4:民事调解书(一审民事案件用)

核心内容:一审民事案件使用的民事调解书是怎样的?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民事调解书(一审民事案件用)

篇5:民事一审案件正卷目录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篇6:民事一审案件正卷目录

一、基层法院管辖的案件

(一)基层法院管辖下列一审经济、民事案件:

1、普通经济、民事案件,另有规定的除外;

2、不服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

3、经由上级法院依法指定或移送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

(二)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

(三)支付令案件。

(四)公示催告案件。

(五)区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公司的破产案件。

注:基层法院对涉外经济案件不享有管辖权

二、中级法院管辖的案件

(一)中级法院管辖下列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

1、争议金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8000万元的涉外、涉港、澳、台民事案件;

2、争议金额在500万以上不满1亿元的房地产案件;

3、争议金额在250万元以上不满1亿元的其他民事案件;

4、争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不满8000万元的涉外、涉港、澳、台的经济纠纷案件;

5、争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不满1亿元的其他经济纠纷案件;

6、不服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

7、经由上级法院依法指定或移送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

8、中级法院认为有必要由本院受理的下级法院管辖的案件或下级法院报请移送的案件;

(二)北京市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公司的破产案件。

(三)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案件和申请仲裁条款无效的案件。

注:中级法院不再管辖一审劳动争议案件

三、高级法院管辖的案件

高级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

1、争议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民事纠纷案件;

2、争议金额在8000万元以上的涉外、涉港、澳、台民事纠纷案件;

全年受理上述两项案件总数不得超过10件;

3、争议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经济纠纷案件;

4、争议金额在8000万元以上的涉外、涉港、澳、台经济纠纷案件;

5、经由最高法院指定审理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

上一篇:工商变更登记申请表下一篇:验收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