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水文地质勘查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袁大滩井田煤层顶板含水层沉积规律及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摘要:榆横矿区侏罗纪煤田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水文地质研究较为薄弱。袁大滩煤矿处于榆横矿区的东部,附近仅有小纪汗煤矿一个生产矿井,随着矿井即将投产,将面临众多的水文地质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矿井回采前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查清煤层顶板含水层的沉积规律及富水规律,并评价采动条件下含水层对矿井的充水危险性,从而使矿井能针对不同的水害危害层度,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论文从区域沉积地质背景和沉积学出发,利用综合标志层、测井电性特征和岩性特征,在多孔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依据标志层控制下的沉积旋回地层对比方法,将袁大滩井区侏罗系地层延安组划分为五段,直罗组划分为两段,建立了袁大滩井田侏罗系延安组及直罗组的地层对比格架,以此为基础,采用层序地层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层段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展布特征,揭示了井田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形成环境与时空分布规律,为研究矿井顶板含水层富水性提供了地质基础。通过研究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数据中与含水层富水性相关的信息,以富水性指数法为依托,选取砂岩厚度、砂-泥组合特征、脆-塑性岩厚度比、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岩芯采取率、沉积微相、构造褶皱轴共8个因素作为富水性分区信息融合的指标。运用GIS多元信息融合方法,在沉积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得出井田富水性由西北向东南呈逐步减弱趋势,与物探结果对比表明,划分的相对富水区域基本吻合。运用数值分析、相似材料等方法和手段,科学有效地预测了煤层采动覆岩破坏规律,结合邻近矿井实测资料,综合研究得出2煤层裂采比28倍。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煤层距离含水层的底板高程分析表明,2煤层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主要以导入延安组及直罗组含水层为主。综合运用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和导水裂隙带发育层位图的成果,应用经典“三图”法,将二者运用GIS多元信息叠加融合技术,对矿井涌(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预测评价,研究成果对防治矿井水害,及矿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袁大滩煤矿;沉积规律;含水层富水性;导水裂隙带;涌(突)水危险性

学科专业:地质工程(专业学位)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沉积学研究现状

1.2.2 含水层富水性研究

1.2.3 导水裂隙带的研究

1.2.4 顶板含水层涌(突)水危险性研究

1.3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矿井概况

2.1.1 矿井基本情况

2.1.2 位置与交通

2.2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2.2.1 区域地质条件

2.2.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3 井田自然地理

2.3.1 地形地貌

2.3.2 水文气象

2.3.3 井田地层

2.3.4 井田构造

2.4 本章小结

3 煤层顶板含水层沉积规律研究

3.1 主要含隔水层空间展布规律

3.1.1 井田地层划分与对比

3.1.2 井田沉积相特征

3.1.3 砂体展布特征

3.2 本章小结

4 顶板含水层富水性分区研究

4.1 富水性分区研究

4.1.1 富水性分区研究方法

4.1.2 富水性分区研究范围

4.1.3 富水性分区研究指标选定

4.2 富水性分区研究结果

4.2.1 富水性分区研究主控因素权重系数的确定

4.2.2 数据归一化处理

4.2.3 富水性分区定量评价

4.3 本章小结

5 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

5.1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影响因素

5.2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数值模拟计算

5.2.1 数值方法

5.2.2 三维有限差分软件

5.2.3 数值计算

5.2.4 数值模型构建

5.2.5 数值计算方案

5.2.6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5.3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相似模拟研究

5.3.1 实验研究对象

5.3.2 实验研究内容

5.3.3 模拟比例及选择

5.3.4 模拟实验的数据采集方式及开挖方式

5.3.5 物理模拟结果分析

5.4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经验公式计算

5.4.1 经验公式法计算

5.4.2 实测经验对比计算

5.5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结果

5.5.1 煤层顶板冒裂程度评价与分区

5.5.2 本章小结

6 矿井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与分区

6.12 煤顶板涌(突)水危险性

6.1.1 2煤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标准

6.1.2 2煤顶板涌(突)水危险性分区

6.1.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际投资风险论文提纲下一篇:历史成本原则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