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天堂的爱情诗歌

2024-05-23

贝壳天堂的爱情诗歌(精选6篇)

篇1:贝壳天堂的爱情诗歌

爱的天堂爱情诗歌

一个安静的角落

音乐在旋转

安静是窗台下的书桌

书桌上铺满了我的思念

思念却是我

爱无法自拔的蛊惑

我抬起头

看见我

左边是孤独,右边是落拓

月色很寂寞

香烟燃烧

消耗我更加寂寞的寂寞

烟雾到处弥漫

所到之处

究竟是什么东西在闪烁

那么坚强

又那么嬴弱

这么安静的夜晚

听,什么在唱歌

更加安静的床头

铺满了照片

照片是因为思念

思念却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习惯中,进入梦的天边

照片偷吻我的脸

我的泪水打湿所有照片

一个人

一张脸

一片天

你的脸

我的.天

无论在哪里

都陪伴着我

如此这般

亲密无间

你说你很开心

你的笑容那么甜,那么甜

我说不要今天

只要永远

太阳东升西降

潮涌此起彼落

你依偎着我

我唱歌

你说你很快乐

人生似场梦

梦中有成功有美景有爱情

还有数之不尽的洒脱

梦醒后却总是失落

有了你

我再不会怨尤生活

生命是一曲最柔美的轻唱

你我一起欣赏

找个僻静的地方

那里有鲜花开放

那里有成群牛羊

那个我们一起变老的地方

取名就叫天堂

篇2:贝壳天堂的爱情诗歌

我们追逐

放飞了我们天堂的白鸽

一天一天

轮回了我们未来的愿望

因为有你

相拥了我们美好的幸福

你的微笑

改变了我人生的价值

我们的足迹

相依相偎

至此我们的生命

被彼此取代

我愿意

每天陪你去看日出

让太阳的朝气

充满我们的爱意

你愿意

每天为我去唱首歌

让纯净的歌声

怀抱我们的天堂

因为你

我只想好好的爱你...你的告白

奇迹了我人生的明天

我们的天堂

多麽纯粹

从此爱的平行线

与彼此相交

我愿意

每天陪你去看日出

让太阳的朝气

充满我们的爱意

你愿意

每天为我去唱首歌

让纯净的歌声

怀抱我们的天堂

因为你

我只想好好的爱你...只想陪在你身边

不需要多么华丽

只要你在我怀抱...我愿意

每天陪你去看日出

让太阳的朝气

充满我们的爱意

你愿意

每天为我去唱首歌

让纯净的歌声

怀抱我们的天堂

因为你

我只想好好的爱你...我们存在这一个天堂

比想象之中

篇3:贝壳天堂的爱情诗歌

关键词:文艺复兴,爱情主题,爱情诗

一、前言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运动,历经百年,席卷欧洲,一扫中世纪“黑暗时代”的阴云和桎梏,让人性的光芒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重新闪亮。亘古不变的爱情也在人性的照耀下,释放出了新的光彩。在这一时期,每种艺术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情歌颂着爱情,爱情的甜蜜、圣洁、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尤得诗人的青睐。在他们的笔下,爱情呈现着不同的姿态,或芬芳,或温柔,或充满诱惑激情,或神圣光洁,每一个诗人,每一首诗,都言及一面,共同描绘出了一个绚烂无比的爱情的宏大主题。笔者选取了这一时期的三位诗人的三首爱情诗,希望在比较分析中得以一窥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爱情主题的独特表达。

二、爱情观的演变:从斯宾塞到马洛到多恩

谈到爱情,无论细腻与否、崇高与否,我们总会想到恋人间炽热的感情或是二人世界里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然而在爱德蒙·斯宾塞的《有一天,我把她的名字写在沙滩》一诗中,人们在浪漫主义诗歌中体会到的奔放感情,或是早已在古希腊戏剧中熟悉的壮烈行动却不见踪迹。诗中的女主角和“我”更像两位玄学家而非恋人,是在谈玄论道而不是在谈情说爱,称呼彼此时也让人感到并无热情,诗中出现的称谓也并非关乎眼前那具体生动的恋人形象,而常关乎诸如“不朽”、“美名”、“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尽管在诗人的心中,“你”的名字满是“光辉”,但只是“写在天国”;而女主角对男主角的呼语,只是一句“自负的人”,听上去并无半分激情,不过是一句客观冷静的批论而已。诗中所言之爱,也并无一句关系到此处的二人,却是在写“我的诗”和永恒:“我的诗使你罕见的美德长留。”诗中的“我”更像是一位中世纪的骑士,只是手中的长剑变成了十四行诗,来为这位在诗中隐其容貌的女主角赢得“美名”和“光辉”。而这位骑士为她所有的行动也不再是仗剑天涯,而是化简为一个单调的举动:“把她名字写在沙滩”,这一行为既不与她相接触,又不会留下踪迹,因为“海浪来了”会“把那个名字冲跑”,这种行为更像是一位冥想者所为,而不像是会发生在相爱的恋人之间,而既然名字都被海浪冲刷得荡然无存,那么这一行为就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造成任何结果。而相应的,一整个的“她”形象也被化简成了一个纯粹的名字而已。即使这一“美名”可以得其不朽,除了一个空荡荡的符号,也别无它留了。尽管这是首爱情诗,但失其甜美,好像爱一经蒸馏,所有的感情便化云而散。

克里斯托弗·马洛的《牧羊人的恋歌》开篇便用热烈的祈使句邀请读者分享热恋中牧羊人的热情:“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斯宾塞诗中抽象的追求变成了热切的呼唤,美名和光辉变成了世俗的生活。诗中的行动也大多直接与相恋的二人相关,如若不然,也都表达着牧羊人强烈追求的决心和对被追求的恋人的由衷赞美。在一二诗节中,复数形式的主语“我们”引发了一系列行动。情态动词“will”一方面为他的爱人许诺了一个美丽光明的未来,另一方面显示了他愿意获得如此未来的强烈意愿。而从第三诗节开始,一连串由“我将”引出的动作又将牧羊人的意愿和决心显露无遗。无论诗中的“我”是“用成千的花束做床”,还是用“长春藤和芳草做的腰带”,都是为了“打动”“你的心”。细读此诗读者会惊异于诗中众多具体的意象,如“山谷田园”、“羔羊”、“鸟儿”、“玫瑰”、“长袍”等,和斯宾塞诗中“美名”或“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相比,无一不是具体生动的生活中的形象。所有这些具体的意象共同描绘出了一幅个人生活的生动图景。分析至此,我们应该注意到,两首诗中自然的意象是不同的。在斯宾塞的诗中,自然的意象只是作为纯粹的背景而存在。主题一经点亮,自然便又隐身于黑暗中了。而在马洛的诗中,自然便是光亮本身。“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是要生活在羔羊遍地、“风光明媚的山谷田园”。而再来关照主人公的形象,除去上文言及牧羊人的热切、主动和直接,诗中女主角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化了。从第三到第六诗节,一位被装扮得楚楚动人(头戴“花冠”,裙饰“爱神木的叶子”,身穿“最好的羊毛”做成的“长袍”,“纯金”的“鞋扣”,腰间“点缀着琥珀水晶”)、被尽心款待(用“银碟”“盛着”“美味”,“摆在象牙制的桌面上”),也被倾心所爱(他愿“用成千的花束”为她“做床”)的姑娘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牧羊人热切的话语中。然而,这位为人所爱的姑娘依然隐身在诸多意象中,只在这丰富的修辞中才得以存在。

斯宾塞诗中的姑娘没能出场,马洛诗中的姑娘只在比喻意义上才得以在场,约翰·多恩的《诱饵》则似乎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女人。从第二诗节起,诗歌不仅颂扬她热烈的“双眸”,而且在捕捉着她的行动:“在那流淌的浴池中游弋。”女人的形象再也不是抽象的名字,不是一袭华服,而是有血有肉、可以行动的女人。在诗歌中,女人的行为在“你就是自己的诱饵”一句中被浓缩成了一个诱人的“饵”的意象。这与第一诗节最后出现的一个意象遥相呼应:钩。“银钩”带给读者的是冰冷、锋利、无情和狡猾的感觉,而且是颇具征服欲望和主动性。这一意象连同诗歌开始时的其他意象,诸如“冷冽的溪水”、“滑滑的线”,给人的感觉远非舒适,而是令人讨厌、不安,这和诗歌戏仿马洛诗歌的开句“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我们新鲜的快乐也无边”给人的期待大相径庭。不久这种不安的感觉就成了一整幅爱之残酷图。其他试图赢得爱情的人必须“在苇荡中受冻”,“双腿也割伤”,或用“破网”,或用“苍蝇”做饵,诗中的女人却“无需如此伎俩”便可轻易赢得爱情,因为她便是“自己的诱饵”。虽仍是被追逐的对象,她因其美丽而卓尔不群,可以去引诱男人而不需要男人用永恒或是美满的生活来诱惑她。读者也几乎无法像在斯宾塞或是马洛的诗中那样清晰地找到一个追求者,在这首诗里,只有以鱼群形象出现的一群求欢者的群像。因为被“诱饵”“所惑”,这些从“每条河流”游来的鱼都“欢喜着要去捕获”她。诗中之爱更像一场游戏,充斥着诱惑,伎俩和捉—放的过程。“诱饵”这一意象也不仅仅存在于隐喻层面,而是处处保留了其实体层面的质感,诸如“hook”、“amorous”、“catch”的字眼总蕴含着强烈的性爱含义。与斯宾塞诗中抽象的概念或是马洛的田园生活相比,《诱饵》言性更详、更直接、更具体,但一旦被钩子钩住,爱的残忍、冷酷和无情就像肉体上的疼痛和流血一样具体。

三首诗虽同为爱情诗,但诗中之爱各不相同。斯宾塞抽象理想的爱也许比马洛田园的生活更久长,却全无生活赋予爱情的真实感。同样真实具体,多恩笔下充满诱惑的性之爱更强烈,却也因强烈而蒙上痛苦的色彩,失去了斯宾塞诗中的纯洁和马洛笔下的真挚。但我们很难在三首诗中辨析出清晰的线性发展。如果说多恩和马洛的诗比斯宾塞的更具体,这种抽象也许只是斯宾塞的个人风格。同样的主题在莎士比亚的18首十四行诗中具体生动得多。斯宾塞诗中无足轻重的自然在马洛的诗中成了关键,而这种对自然的青睐又未能延续;在多恩的诗中,曾经甜美的自然意象成了粗砺的“苇荡”、“壳与杂草”。女性形象似乎在三首诗中得以加强,逐渐清晰。但热恋的牧羊人也不曾热切地描述爱人的形象,具体的饰物、用具掩住了具体的女性形象。就此而言,马洛笔下的牧羊人和斯宾塞的冥想者也非判然不同。他们都掌握着爱的控制权,不够关注自己的爱人。只有多恩笔下的女人,抓住了“线和钩”,占尽先机。尽管如此,多恩诗中的女人也只是被赋予了性的诱惑力,而非爱的权力,所以说,多恩也未能树立起一个恋爱中的女人形象。

三、结语

虽然简化是危险而有害的,但如果说爱因其多元而又多元化的表达倒是无妨,上文所述的三首诗足以证明这一真理。爱情在斯宾塞的诗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在马洛的诗中跳动着温暖的脉搏,而到了多恩的笔下,感官的享受与诱惑写成了爱的另一旋律。正是这种缤纷多彩才让爱得以永存,也让爱得到了诗人的青睐。多元化的表达和多样化的呈现共同描绘着爱的美丽图像,这在漫长的中世纪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也为后世的诗人们开拓了空间,任他们用更强烈的感情、更大胆的言辞去尽情地表达爱。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

[2]夏尚立.英诗和英国诗人——从伊丽莎白时期到现代[M].中国: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5.

[3]刘炳善, 罗益民编.英国文学选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4]胡家峦.英国名诗详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篇4:大海和贝壳的爱情

方小鱼曾问木木,为什么把贝壳贴在耳畔能听见大海的声音?木木说,那是因为贝壳是大海的爱人,离开了大海,大海日夜呼唤。

方小鱼很喜欢木木这个回答,既带着淡淡伤感又充满诗意。

这世上大概只有木木一个人会告诉方小鱼贝壳是大海的爱人。想到这里,方小鱼放下行李,掏出手机给木木发了一条短信:我要走了。木木没有回复。

机场的广播反复播着CZ6562次航班准备登机的消息。方小鱼叹了口气,拔下手机里的SIM卡扔进了垃圾箱。

一个人要把暗恋坚持8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方小鱼也觉得自己的这种态度实在匪夷所思。她复读了两年才考来这座城市,在上吐下泻和古怪的方言里坚韧得像一棵树,然而,就在她千辛万苦准备迎来爱情曙光时,却在学校被一个陌生女人拦住,对她软硬兼施,嘤嘤哭泣。她的信仰崩塌了。

那女人是木木的妈妈,有着中产阶级妇女的标准打扮。她在方小鱼上课的教室门口等她,一下课就拉住了她。她带方小鱼去星巴克喝咖啡,动情地劝方小鱼离开他。她对方小鱼说,你会毁了木木的前程。她还对方小鱼说,你要是真的爱他,就应该替他着想,你这样的情况会拖垮他。

方小鱼望着眼前这个女人惶惑不安,她甚至还没来得及对木木说她喜欢他,那心思就已经昭然若揭并遭到了强烈反对。他是怎么想的?她其实并不敢知道。

那天晚上,方小鱼还是答应了那个女人的要求。她从小姑娘长成大姑娘,从有阳春白雪的城市搬到了四季暧昧的岭南。这8年来她心心念念想着的只有一个人,就是木木,然而不等终途却要退场。

临行前,她带走了木木曾经为她画过的一幅油画,名字叫《少年》,一并带走的还有一张6万块钱的存折。

等木木发现方小鱼不见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他给她打了一个电话,约她一起吃午饭,结果,他打了好多个,始终没有接通。他这才想起她昨天发了一条没头没脑的短信给他,说要走。

他跑到宿舍去找她,被告知,她退学了。唯一留下的是一只叫作哥伦布的巴西龟,他当年送给她的礼物。巴西龟的背上还绑着一条红绸带。木木便把它抱回了家。

哥伦布在木木家里情绪低落,它拒绝吃任何东西,趴在盆子底部不动弹,木木问哥伦布,你是不是在想你的主人方小鱼?哥伦布把头埋进水里吧嗒吧嗒地张嘴,无限忧伤。木木叹了一口气,8年足以教会一只爬行动物想念,更何况是人?

方小鱼的舍友对木木说,方小鱼临走前见过一个女人,那女人穿连衣裙,撑太阳伞,戴茶色墨镜。木木知道,那女人是他母亲。这份内疚让他疯狂地找她。

木木对母亲说,你怎么能这样呢?她还是个孩子,你让她退了学去哪里?母亲说,她都已经21岁了,她走时拿了我6万块钱。她怎么会还是孩子?木木哑然。是啊,她都21岁了,她还懂得走了要拿些补偿。

从那天起,木木开始慢慢接受母亲给他安排的相亲。

一年之后,木木结婚了,婚宴上,新娘要木木给她画肖像速写,他拿着炭笔涂涂抹抹,可画出来的竟是方小鱼的样子。木木说,我喝醉了,然后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睡梦中想起第一次见到方小鱼的情景。夕阳暮色里一个身材纤细颀长的小女孩。

是啊,他甚至都没来得及对她说他爱她。

木木第一次见到方小鱼的时候正好21岁,当时方小鱼还只是个12岁的孩子,对于一个21岁的人来说,当然不可能喜欢上一个12岁的孩子,不过出于职业的敏锐,木木走到了方小鱼跟前。

那天方小鱼穿着一套杏白色校服,她低着头,夕阳下,身影被拉得很长。就是那种落寞的神态吸引了木木,他觉得她可以做他的模特。于是他上前跟方小鱼搭讪,琐琐碎碎说了很多,直到方小鱼抬起脸时,他才发现,她原来一直在哭。

木木问,你为什么哭?方小鱼不回答,眼泪还是吧嗒吧嗒往下掉。木木慌张地从包里拿出一张餐巾纸,方小鱼接过来擦。那天木木一直陪方小鱼走到了她家门口,道别时,方小鱼才抽抽噎噎地答应做木木的模特。

他们约好第二天见面。方小鱼来的时候梳着齐刘海儿,麻花辫,眼睛有一点轻轻的浮肿。却因为浮肿,更显出纯净忧伤的美感。木木注意到她的右手臂上缠着一圈黑纱。想问,却没敢问。后来木木才知道,方小鱼在那天成了孤儿。

她的父母借了一大笔钱跟着蛇头偷渡,结果却杳无音讯,等了两个月才传来消息,说他们在远洋的船上被活活闷死在货柜里。钱没有了,还欠了亲戚朋友一大笔债。这伶仃的少年就在放学路上哭泣。具体欠了多少,木木不知道,方小鱼也没说。

不过,从那天起,方小鱼跟上了木木,对木木而言,他多了一个免费模特,对方小鱼而言,却是整个绝望的夏天里唯一一丝慰藉。一个模样成熟的男孩子愿意带着她吃饭,和她说话,逗她玩笑,甚至在画纸上画她的模样。还有什么比这更好?

那幅画完成的时候已经入秋,画里的方小鱼扎着麻花辫,刘海儿平平地盖在眼睛上方,那幅画的名字就叫《少年》。

木木毕业回家的时候方小鱼去车站送他,她跟木木说,她很喜欢他。木木说,我也很喜欢你。方小鱼说,不是那种喜欢。

那天方小鱼执意要木木答应等她长大一点,再决定对她是哪种喜欢。然后,方小鱼就开始学起了画画,拼命追赶木木的步伐。

8年后她来到这座城市。木木开车去接她,发现她长高了,不似小时候那般纤细颀长,有了曼妙的身段。她发现他变得更加成熟,穿衣风格也温文尔雅。她亲热地走过来,他本想给她一个拥抱,又收了手,时光对少女的雕琢让他有些尴尬。

方小鱼开始跟着木木,一起吃饭,一起玩乐,一起画画,一起参加周末的短途度假。不过木木始终没说什么。方小鱼不知道木木喜不喜欢她,木木自己也想不清楚,他陪她度过了少年时代的伶仃,可他总觉得当年遇见她的时候,她还太小。后来木木常常在纸上画方小鱼,家里摆了一幅又一幅,直到母亲警觉起来,母亲说,那样的女孩子,会把你拖垮。

木木没有理会,如果是他爱的,又有什么关系?只不过他还需要一点时间思考。没想到母亲会捷足先登。

CZ6562次航班的目的地是西安,方小鱼把家里的房子卖掉后,偿还了部分债务,带着6万块钱来到西安,在书院门附近租了一家小店,卖画。卖自己的,也卖别人的。

方小鱼在小店的门口摆上那幅《少年》,出乎意料的是,有很多人都能认出画中的女孩是多年前的她,齐刘海儿,麻花辫。他们说,老板娘,你没有怎么变。方小鱼便笑,老了,老了。当然,那幅画她是不卖的。

方小鱼也画肖像,不过画来画去总是喜欢画同一张脸,同一张脸的童年,同一张脸的少年,同一张脸的青年,同一张脸的老年。她凭印象,凭想象,把那些她错过的时光全部铺在纸上,偶尔竟也有人认出来,说,老板娘,你画的是同一个人!方小鱼就点头,说,我画的是木木。虽然没有人知道木木是谁,但有很多人喜欢方小鱼的画。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在当地慢慢小有名气,5年后她还掉了父母欠下的全部债务,还剩6万,是木木的。她想当面给他。

她用了很多时间去参加各地的画展,希望创造一种相遇的巧合,可每次都错过,她想,也许这就是缘分,她再也见不到他了。

直到有一天,她在店门口啃苹果,听见一个背着背包的女游客在喊一个小女孩的名字,那小女孩叫木小鱼,跟她的名字那么相似。小女孩跑到店里,指着她的画说,阿姨,你画上的人好像我的爸爸。然后,方小鱼就看到了门口站着的木木,他盯着《少年》良久。然后,他抬起头,看见方小鱼那双十年如一日的美丽的眼睛……

(转载自《意林》)

篇5:贝壳里的童话诗歌

那日黄昏,彷徨,

我看见白云在飘;

我看见风筝拖着线在飞翔。

沙滩抵抗着海浪的侵袭,

涛音腻弄着耳膜,

远处帆桅追逐着太阳——

在太阳的斜影下

有个孩子一直沿着岸边在走,

他的脚下串起一趟歪歪扭扭的脚印;

他在拾拣被海浪冲刷上来的新奇,

橙橘色的海星,

玫瑰色的日落余晖,以及

不知哪里漂来的一根湛蓝色的羽毛。

这个孩子轻轻的在海边飞翔,

宛似空中展开翼翅的风筝,

迈动奔跑的`双足,

在微风中张开他无忧的手臂,

叮铛着意趣天真的欢笑。

我悄悄跟随在他后面,

拾起他丢下的贝壳

学着他的模样放进我的胸膛:

砉然,我在那里头

轻轻聆听到海的涛声,

篇6:贝壳项链诗歌

在远古时期

为一位神所著

并不新奇

亦不复杂

蔚蓝色的海水怒吼着

翻腾着冲刷沙滩

耀眼的光吸引了

一位丰腴的妇女

摇着肥大的腰

一扭一扭地寻去

这是条贝壳项链

璀璨的一枚奇特的贝壳

在阳光的照耀下

发出无可挑剔的光芒

她兴奋了

庆幸自己得到了

一条这样的贝壳项链

急忙用手去拾

忽然

神降临了

和蔼地制止她

并对她说:

“你很幸运

贝壳项链被你发现

不过

你要有被它认可的心

才可拥有它

现在,闭上你的眼睛

用心去摸吧。”

妇人是个野心家

她正是部落的酋长夫人

她的珠宝可以填一条河

但她,还不满足

用人们那宝贵的精力

换取更多的珠宝

她要全世界的珠宝

成为她地下室的一部份

她嫉妒比她美的女人

比她的珠宝还好的一个个拥有者

妇人遵照神的话

占有心,野心,与嫉妒心,在她的心里周旋

一道灼热的光

忽地撕裂了她的身体

神不语

上一篇:小学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方案下一篇: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