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经典语录

2024-04-07

《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经典语录(通用12篇)

篇1:《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经典语录

爱他,就是对他的一切保有永远的好奇心,慢慢读他。

——阿加莎·克里斯蒂《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对于女性而言,考古学家是最理想的丈夫人选,你年龄越大,他对于你越感兴趣。

——阿加莎·克里斯蒂《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人可爱多大年纪都是可爱的。

——阿加莎·克里斯蒂《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可我觉得,一个从事考古的人,真正的兴趣是古人的日常生活---陶工的生活、农民的生活、技工的生活、篆刻兽形印章和护身符的匠人的生活,还有屠夫、面包师傅和制作烛台的工人的生活。 最后提醒一声,免得有人失望。这不是一本深刻的书。它不会给人考古学上的启示,不会有优美的景物描写,不会谈论经济问题,没有关于种族的思考,不涉及历史。 实际上,它只是一杯淡啤酒---篇幅很短的小册子,写的全是日常琐事。“

——阿加莎·克里斯蒂《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拉链刚兴起的时候,我母亲对这种有趣的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她有两件定制的胸衣,拉链开在前面。结果很不幸!先是拉上拉链的时候大费周折,后来拉链索性顽强地拒绝被拉开!脱下胸衣简直变成了一场外科手术!母亲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才受得了这种折腾。有那么一刻,大家觉得,她似乎一辈子都要生活在这样的文胸里了——穿铁胸衣的现代女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午餐后,马克斯问我觉得马克怎样。我谨慎地说,他好像没怎么说话。马克斯说,这是好事。我不明白。他说,设想一下,被困在沙漠里,旁边有个人不停地唠叨,会是何等烦人!“我选他,就是因为他看上去比较安静。”

——阿加莎·克里斯蒂《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我想起我们在波斯遇到的一个乞丐。他留着白色的络腮胡,举止高贵,风度翩翩。他向我们伸出手来,骄傲地说:“殿下,我愿分享您的一点慷慨,它可以让我不致面对死亡。”

——阿加莎·克里斯蒂《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做为一个生活安逸,受过良好老教育的中产阶级女性,她认为人类生存的悲哀并不比喜剧和愉悦更有意义。

——阿加莎·克里斯蒂《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夫人,这时候一般没人买那种衣服的!倒是有些漂亮的套装,深色款有特大号的!”

哦,讨厌的特大号!穿特大号真丢脸!被人一眼就看出穿特大号更丢脸!

——阿加莎·克里斯蒂《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一个工人来找马克斯,要请五天假。'干什么去?''蹲几天监狱!'

——阿加莎·克里斯蒂《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篇2:《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经典语录

2、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一个人了,我感受到了对我温柔的心情,想对你温柔的心情,所以现在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回到原点了,该如何才能够习惯一个人呢?如何才能够淡定自若地独处呢?

3、把大家,把一切,全部都忘了吧。

4、什么都无所谓只想在你身边,什么都无所谓只想和你说话,什么都无所谓...所以请你不要逃避。

5、身价也好,谣言也好,那些我都不在意,那不是黑沼决定的事,而是由我来决定,我要做我想做的事。

6、如果不想跟你说话的话就不会这样说了,如果我在周围的话,就会给大家添麻烦,但是,即使那样我一直都在寻求,我一直都在憧憬着珍惜别人的心情和被人珍惜着的心情。

7、我到现在为止都只是在自己脑中思考,但是不问问的话永远都不会知道吧,不说出来的话别人也会不明白吧,第一次经历这种心情根本不知道,事实到底是不是我想的那样。

8、如果优先了自己的心情,那这份心情要是恋爱就好了,我希望和你恋爱,我强烈地,强烈地,强烈地这样希望,为所欲为也好,任性也罢,什么都不为我做也没关系。

9、当你要感谢一个人的时候,先闭上眼睛5秒,绝对不止我一个人看过,但你的笑容现在只有我独占。

10、自己的感觉,不说出来,别人也不会懂,如果不懂,就应该互相沟通。

11、好想告诉你:在我离开这座城市,划过夜幕下好似流星的霓虹,聆听CD机里传出你熟悉的声音,就像离别时你轻柔的话语,从耳旁甜蜜的缠绕过来,曾感觉有些凉意的心,竟慢慢的温暖起来,忽然心里感到一丝的牵念,想你,让我的心在哭泣。

12、尽管户外的天气很怡人,可我却感到街灯的光亮太眩目了,刺得我的眼睛看不到你的身影,看不到,真的看不到。

13、好想告诉你,在这枫叶飘落的季节里能与你共赏,好想告诉你,在这寂静的咖啡屋里与你对坐细语,好想告诉你,在这座城市里能与你牵手一同走过。

14、此时此刻,很想知道你在做什么?按下了通话键,又紧接着按了断线键,害怕打扰你的平静,我尽量抑制自己不去想你,我知道,你会将合适的时间留给我。

15、昨夜你睡的早不早,睡得好不好?我没有去到你梦里报到,我怕惊扰你的梦香,可我无法控制梦中的魂灵向你飞近,将你拦截在梦乡的十字路口,给你一个轻轻地拥抱,让我们的梦一起静静地飘。

16、好想告诉你:365天最想为你做的就是让你更快乐。

17、我祈求时间趁着你不注意的时候,把你所有的声音和你打给我的文字全部下载到我的电脑里,让这种感觉酿成精致的果实,悄悄地融入到我的日记里。

18、好想告诉你:我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你,欣赏着你。

19、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喜欢你,喜欢听你的声音。

20、原来,想/和喜欢一个人的感觉竟是这般痛苦又美妙。

21、我好想告诉你我的心情,可我一直没有说,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你世界里的唯一,也不是心存感激的驿站,或许,我只是你生命记忆中的一个过客。

22、记忆中365天我们默默的相守,记忆中我们理智地谈论人生,谈论未来,象须发长髯的老者一样,心如止水,如谈论别人的事情一样的冷静、客观,谈我们的约定,我们的渴望。

23、如果我会哭泣也是因为欢喜才哭泣,如果我会微笑也是因为有爱才微笑,如果我会思念也是因为很在意你,在乎我们的情谊,在乎你的走近。

24、好想告诉你:你对我有多么的重要,可我什么也没有说,我什么也不能说

25、也许你是我生命中的童话,也许你是我人生中的贵人,我才这般心存感激地珍惜,珍惜人生回忆的―――365天。

篇3:《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经典语录

1954 年, 河西大地震, 从祁连山到龙首山, 从黑河到长城, 几乎都被撕裂, 而后, 重新归于安宁。

地, 是我们的根。

地上有塬, 塬上有草。纵向观察整个中国的近代文学与电影史, 便是这塬上草生长于塬而带给人的震撼。西北烈, 吹过塬上草, 草晃动, 看似无力却绵长。真正的力量, 像诗一样, 就是这厚重的土地。草在塬上, 为塬带来生机。而塬上的草, 生长着便是生命的呼吸, 是塬的生命的二次重新建构。

真正好的改编电影源于文学, 但又与文学保持距离。

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中有一个概念,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远”便是保持克制, 保持与文学的距离。时空在银幕上跳动流转时, 我们只能无限接近地旁观, 无法真正进入与之融为一体。毕竟, 电影叙事的时间范围是完成时, 至少最低限度, 也是将要完成进行时。

《白鹿原》, 关中两家族的兴衰史, 几代人命运宏大的交织和错综, 文本经典早已经变成了史诗。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时, 正值文革结束, 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开始解禁。解禁了, 开放了, 但是八十年代作家的清醒和文学的自觉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对历史的判断依然存有顾虑。真正的身份认同和价值判断标准尚未形成, 自我认同发生断层。不可避免的, 他在白鹿原的创作中就有体现。好的电影, 好的导演, 好的编剧, 必然是不能脱离生活与历史的。也一定会尊重生命, 尊重个体和他们的生活体验。

后来, 我们看到了王全安执导的《白鹿原》。

真正成熟后你会发现, 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可能重要的不是听到你太多的呼声和自我表达。更重要的是看到并认清社会现实后的你, 还能学会倾听。于是, 一系列倾听后的尊重、冷静、怜悯、判断也随之而出。他去了渭河平原上游走了一遭, 然后开拍。至少在此时, 写下这些字时, 我心中认为《白鹿原》, 是原作者、导演、每个电影里的人都在接近真正的成熟。成熟不是不分立场, 更不是过分暧昧。

保持距离, 接近成熟。电影《白鹿原》相比文学作品, 迟来了26 年, 也恰好是26 年时间流走, 陈忠实在八十年代创作自觉中的弱项在电影改编时得到了弥补。在文学中, 作者对女性角色田小娥有着深深的暧昧, 女性主人公在整个作品中并没有被他赋予一个清晰的立场定位。当然, 并不是作者的问题, 前面已经说到了, 是写出文本的那个时代和环境的特殊性决定的。

保持距离, 是一种成熟。《白鹿原》, 整个电影的影像中, 始终都注视着、思考着、解构又重建着文本。王全安的克制使影片保持了与文学的距离。不再对原作中的女主人公保有暧昧。有了立场, 有了要表达的内容中最根本最深厚的东西。因为远观, 女主角在影像中才具有了导演所赋予的立场, 是爱, 是性, 是孕育的化身。而这种认知, 是没有暧昧可言的。电影中多人的命运与女主角联系, 大起大落, 大张大合, 导演的立场是纯粹的同情, 同情代替了原作中的暧昧。同情, 就是立场, 电影的立场。有了同情, 才产生了与文学的距离。文学成为电影后, 女人与土地的关系, 变成了女人离不开土地, 女人就是土地。所有人命运的起承转合, 都与土地紧紧相连。女人, 土地, 孕育着白鹿原上所有的悲欢离合。

就像塬和塬上一棵草, 如果没有了距离, 完全走近了草, 就会破坏塬上的意境;更甚拔掉了草, 塬也会因此失去生命的活力。唯能做的, 就是保持距离。静静地看着塬上草的生命经历和体验。距离, 是一种成熟的表达。是文学到电影的成熟。

文学经典改编成电影, 是镜像的破灭与重新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中, “太极”抑或者是“中庸”的概念处处蕴含。但它是柔中带刚, 也是以柔克刚, 它像一个鸡蛋一样, 生命由内向外冲破束缚而诞生。塬上的一棵草, 是固有土地的破裂而重新结构出的新生命。电影, 是世俗神话, 是真实历史与现实的镜像。更重要的是, 电影打破了文学的镜像重新结构出了新的生命。在文学作品中, 所有的能量都用在了文字上, 留给电影改编的空间就很小了。当文学经典改编成电影时, 必不可少地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就是镜像的破灭, 然后由编剧也好导演也罢, 去重新结构, 重新诠释出一个不一样的影像样本。

可能, 只是为了电影中人物去实现一个简单的梦想或愿望。但这个梦想和愿望能否实现却要看导演重新结构的能力。这种能力, 便是二次创作时的个人诠释和解读。同样, 像塬上草和塬, 这种能力也离不开生命和生活, 离不开土地和体验。

镜像的破灭是痛苦而充满怀疑的。苏童获悉李睿珺改编《告诉他们我乘着白鹤去了》时, 心中或许是有几分忐忑的, 但当他们漫步在农家小院, 当第一个镜头是水灵灵的芦苇湿气, 当最后一个镜头伴随有宗教意味的悠长绵延的音乐结束、黄土终覆盖过老马的头顶时, 苏童落停了。整部成片完整叙述完毕后, 作者和观众才明白, 打破的已经被完整地重新结构。电影是综合的艺术, 是时间的艺术。电影压缩了文学文本的叙事时间长度, 却整整延长了作者、主人公和观者三倍的生命。

故事很简单, 并不像前文提到的《白鹿原》那样宏大。除去身份限定, 仅仅就是一个老人和两个孩子的故事。老人只求按自己的意愿死去, 告诉他们我乘着白鹤去了。用心看过电影, 我们会发现导演用仅29 年的年轻的生命体验和生活阅历洞察了一个老人的终极愿望:面对死亡, 乘鹤西去。如若解读文本和电影的关系, 简单的可能会总结成:电影改编应该遵循文学原著。但这种尊重原作看似未改变原著, 实际上没那么简单, 它是重新的结构。当人们在议论该片是否意图在火葬和土葬的死亡方式上站队、当人们在讨论在导演老家拍摄是否因为经费问题时, 我想说, 不要仅仅只看到这些。你有没有看过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有没有看过侯孝贤的电影?有没有感受到过“平淡中蕴藏的张力和震撼”?炊烟、芦苇、鸭子、棺材、水塘……都是最真挚的生活质感的体现。打破文学文本的平面镜像, 还原生活的真实质感, 在此行动上创造和重新结构的电影影像才能更加立体、丰盈和温润。我们的那些无力时刻, 我们的那些软弱, 我们的那些情怀, 才会被一一重新唤醒。整个过程尘埃落定后, 电影完成了突破文学的重新结构, 而影像给了人与文学不同的、新的感受和情绪。这时的情绪, 是纯粹且没有任何杂质的。

福柯的后结构主义中有一个观点, 即面对所压制着的、压抑着的、对抗着的东西时, 人或事物种种挣扎对抗斗争的过程, 本身也是另一种重建。老马倔强地、近似荒诞地以“活埋”的方式在水塘边的大树下结束了生命。是老马的, 更是导演对文学文本中“死亡”问题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当昔日好友离开了日常同在的时光, 当目睹了土葬和火葬而产生的争执, 面对文本和影像表达探讨的主题“死亡”, 主人公是挣扎的, 内心是对抗的。影像的时间跨度便像鸡蛋破裂一样, 是压抑而斗争的内心思想的活动过程, 电影中最后一捧黄土覆盖时, 重新结构完成, 人物最终归宿确定, 导演意志表达, 观众情绪点燃。挣扎对抗中的重新结构是回归到了生和死的哲学命题。

这在影像本身和文学本身中, 是主人公的行为, 对“死亡”镜像的打破和重新结构;在影像之外和文本之外, 便是导演对作者所构建的“死亡”议题镜像的打破和重新结构;而在接收的受众心中, 对文学、影像本身, 对其各自叙事产生的情绪和思想的镜像, 又是一种打破和重建。打破的是个体对主题的固有认知, 重新结构的是一种保持距离的冷峻的思考方式。苏童落泪, 电影诠释的情感震撼和打动了文本的原作者。

上面文字中提到的镜像的破灭和重新结构, 是文本和电影内的、文本和电影外的、受众心理三者的镜像的幻灭与重建。我试图寻找出更多, 但是转念一想, 电影从文学改编过来时, 要想变成一部好的电影, 首先具备的镜像的幻灭与重建至少应该是具有上面提到的这三个方面。

如果塬上一棵草是假的或者嫁接的, 便不会保有长久的生命力。恰是因它从这塬上土中萌芽而出, 经历了种种成长的坎儿, 所以不同于塬而具有了更多元、更丰富的生命意义。这种生命意义, 便是文学的镜像打破, 影像哲理的重新建构。

文学作品改编电影, 必须牢牢扎根于我们生活成长的土地和泥土。

塬是什么?土地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故乡, 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岁月中周遭发生的大小事件、悲欢离合、生命体验。无论在文学文本中, 还是电影银幕上, 抑或是我们置身的社会现实中, 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但可以肯定, 渺小的我们也是重要的, 因为我们立在这儿。而相对于渺小而言, 伟大的土地才是真正的主角。它是生活的主角, 生命的主角, 文学和电影的主角。

《白鹿原》, 关中家族社会五十年的兴衰史, 源自渭河平原上游的这片土地;《告诉他们我乘着白鹤去了》, 老马实现死亡愿望的场域源自主人公脚下成长衰老的这片土地。人, 在天地间站着活着。离不开的, 就是这片土地。也是不管贫瘠、富沃, 土地包容和馈赠给了我们一切。无论双眼疲惫或者炽热, 无论血脉蓬勃或者静谧, 当我们讲故事时, 不管文学还是电影, 都不会忘记, 故事的开始是发生在那片土地的。

这土地是文学之源, 也是电影之源。

一抔黄土, 一条河, 一座山, 一片川。

塬上草, 静静在塬上。一棵草, 就像一个人, 屹立在那儿。

参考文献

[1]白银市志编纂委员会.白银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 1999.

[2]陈忠实.白鹿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

篇4: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但是——你们一定看出来了,我真正想说的是“但是”——这位芳香治疗师并不是一位端坐在空中花园里整日玩香的小女人。在父亲去世后她接手了他创办的化工厂,但却对专业知识和技术一窍不通。后来,她和妹妹两个人在暴雨夜里步行去黑漆漆的工厂开闸放水,曾经摆平过来厂子里闹事的人,也曾经在陌生的城市里举着输液瓶坐出租车出现在招标会上,就为了赢得宝贵的一张订单。

她的人生真的没有芳香精油那么轻盈飘逸,我现在想起那个采访的下午,最先印入脑海的是她咬唇含泪静默不语的模样。

她后来讲,是精油陪伴她走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因为她谁都不想靠,谁也靠不住,唯一的慰藉就是精油。这是她疲惫生活里旁逸斜出的一朵花,与她的生命交织在一起。

我觉得我和她完全不在一个对话层面上,我根本没有经历过这么多生活里的痛。而与她的柔韧与坚强相比,我也不认为我历次的那些自诩的“人生新起点”“重新再出发”有任何实际效果——万一我只是原地踏步呢?

英国著名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写过一本散文游记叫《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而这个名字所呈现的,真是个难上加难的问题。6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在心底问了自己类似的问题。生活一下子充满不确定性,告诉我,我该怎样去生活?

我有一个热爱拽大词的臭毛病,一不注意就会开始在文章里用上“时代”“人生”“洪流”,但在面对具体而微的问题时,最不需要的就是大词,更不需要的是大而无当的形容词。就好比在生活中迎难而上的次数多了,应对方式自然会回归到简单的低头吃饭,抬头看路。改变迎面而来,最先镇定下来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于是我们看到那么多普通的妈妈和妻子,在简陋的灶台边煮饭烧菜哄孩子,默默吃饭,默默挺过每一天。

从来就没有什么睁开眼睛便改头换面的人生大飞跃,只有明天。

篇5:告诉我,我该如何去恨你散文

1

苏荧光,从我记事的那天起,没人的时候我就一直叫你苏荧光,在外人面前,我叫你爸爸。我从小你就告诉我,苏小生,你可以叫我的名字,没事的,于是,得到你的特许,我一直放肆地叫你苏荧光。

尽管你恨宠我,但你不是一个好爸爸。你要管理公司,所以我一直在学校寄宿。只有你不忙的时候,你才会来看我。但我还是很依恋你,喜欢你把我驮在你的肩膀上,高高举起,你说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笑的特别响亮,你说苏小生,你笑的可真不像我。你很不会说话,我是你的儿子,我不像你又能像谁呢?

苏荧光,这就是你的教育方式,让我从未感受到你的威严,可就是这样离多聚少的日子,我活得很快乐。尽管我没有妈妈,从小到大,我的身边只有你。我一直觉得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苏荧光。

我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一直下去,可是到了小学三年级,我8岁那年,我突然知道你并不是我的亲爸爸,苏荧光,可你一直没有给我说。我是从小朋友的父母的指指点点中知道的,回家问你,你沉思了一会,就那样承认了。你摸着我的头对我说,苏小生,尽管我不是你的亲爸爸,但我是你的好朋友啊。

我不太明白,我是你从哪里弄来的,但我没问,我也没追问谁是我的亲爸爸,他们在哪里,我觉得我拥有你够了,你对我那么好,亲生爸爸又能怎么样呢?

苏荧光,我一直喜欢你的坦白,所以在别人面前,我更加亲切地叫你爸爸,我想苏荧光,有你,其他人都不重要。

2

苏荧光,我喊着你的名字就这样慢慢长成了小伙子。14岁,因为我看了很多书,我开始试图理解你,我想你该找个女朋友,就如你的那些朋友有时无意中说的那样,你应该找个伴的。

我不反对你给我找个妈妈。

那时的我,特别喜欢我们的英语老师。她的英语教的很好,我学的也很好,这缘于你从小就教我26个英语字母有关吧。她喊我的腔调很像你,我是英语课代表,她总是苏小生苏小生的叫我,很好听。

我想如果她没有结婚的话,和你谈恋爱很适合,我有时连做梦都梦见你们结婚了,我说苏荧光,祝贺你,我们家里终于多了一个人。可醒来,房间里只有我和你。于是,我到处打听英语老师的情况,以便做你的红娘,可遗憾的是,你对此事一点也不热情,这让我很失望。

还记得那次吗?为了让英语老师来我们家,我的英语考试第一次没有及格。于是,老师去家访,我打电话给你,兴高采烈地说:苏荧光,我的英语成绩不及格,老师要来家访,你一定要在家好好接待。你在电话那头说,苏小生,考试不及格很得意吗?其实你不知道,我是为了你好,我是那么想让你见见她,然后如爱情小说里那样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然后看着你们走进结婚礼堂,我当你们的花童,多神气啊。

可,苏荧光,你让我很生气,你们见面了,你很客气。忙着倒水的时候,你发现家里没水了。其实你不知道,为了给你们创造单独在一起谈话的机会,我提前把家里的水全倒掉了,于是我自告奋勇地要下楼去买矿泉水。我跑到下面,在下面的超市里晃悠了1个小时,等我拿着水跑回家的时候,却发现只有你一个人在,你真让我生气,苏荧光,难道连我都懂的恋爱程序,你竟然就不懂吗?你轻轻地敲着我的头说,苏小生,你也太过分了,为什么故意要考不及格呢?你这么聪明,为什么就体会不到我用意呢?所以我想英语老师应该不符合你的审美标准吧。

从那以后,我连续通过各种方式把我认为最好的女老师与你见面,她们在我的眼里都是那么漂亮,为什么你,苏荧光,一个也没有看上呢?

我感到很沮丧,我想我一定不是当红娘的料,于是我放弃了侧面进攻。以至于有一天,我冲着你喊:苏荧光,我觉得咱家里太缺少女人味了。你能不能谈个女朋友回来给我做妈妈?你笑着对我说,苏小生,爸爸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挣钱,听说现在上大学很贵的。我知道你是在逃避,可苏荧光,为什么呢?

3

就这样,我拿你没办法,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我想既然你选择了单身,也许是你喜欢的,我为什么要强迫你呢?后来,我开始习惯了你和我的日子,我想这样也好,万一你真要娶个可恶的女人进门,后妈迷惑你让你对我不好,该怎么办呢?

高二那年,有一天,你夜里走到我房间里突然问我,苏小生,如果我谈恋爱,你同意吗?谈恋爱本是高兴的事,我怎么会不同意呢?我笑着说,苏荧光,欢迎你结束单身生活。你拍拍了我的头,走了出去。不一会,你又敲门,身子在外面,头伸进来又问,苏小生,不管我结婚的对象是什么样,你都会接受是吗?我说是的,无论是谁。苏荧光,我相信你的眼光和实力,一个公司的老总,有车有房,结婚的对象一定差不到哪去?况且,我一直知道很多漂亮的女子暗恋着你呢?所以,苏荧光,我很放心。

两个星期后,你说要带着我去见你结婚的对象,我穿着你给我买的最时尚的衣服,还带着相机,我想应该给你的女朋友留个好印象,然后再为你们拍几张照片的。只是,苏荧光,我没想到,你竟然把我领到了神经病医院。在那里,我看到了你所谓的女朋友,她穿着宽大的病人服,呆滞地坐在病床上,她不漂亮,苍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苏荧光,对不起,我太不给你面子,我当时就跑掉了,让你的第一次相亲因为我的离去而匆匆退场。

可你知道吗?苏荧光,我觉得你也一定是病了,你难道要娶的就是一个神经病人吗?

回到家后,我没有再理你,拿了衣服就去了学校,我住校了,你打电话我不接,你到学校找我,我躲着不见。苏荧光,这是我们第一次公开的矛盾,可我无法原谅你。

最终,你还是在我下课的时候把我堵在了教室门口,你说,苏小生,我有话给你讲。其实,苏荧光,我当时也有话给你说。

你不知道,我见过那个女人,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个女人曾经在我上学的路上跟踪过我,她也不和我讲话,就那样跟在我的身后,鬼鬼祟祟。好多次,我都在梦里吓醒,只是我一直没有告诉你,我怕你笑我胆小。过了这么多年,我心里的阴影一直存在,这就是我不敢走夜路的原因,而今,苏荧光,你竟然要娶她进门,你说我怎么会同意呢?

可我还没来得及给你说,你就对我说,苏小生,她很可怜,我一定要医治好她,一定要娶她。我怀疑你中了邪,没听你说完,我又跑了。苏荧光,我那时觉得你很自私,为了你的感情,你竟然完全不顾及我的感受,我们家庭的民族氛围第一次被你独裁专制。

我突然很恨你。苏荧光。

4

苏荧光,在我的反对下,你的婚礼最终没有举行,但你也没有放弃。没事的`时候你就往医院跑,你仿佛掉了魂一样。但我不想再和你争吵,于是,我们陷入了冷战中。

一年后高考,我报考了千里之外的大学。我不想和你住在一座城市,既然你已经被你伟大的爱情冲昏了头脑,不再需要我。我决定离开你,尽管我不忍,苏荧光。

我考上了,要走的时候,苏荧光,你竟然把那个神经病女人带到家里,当面让我叫她妈妈。我要崩溃了,甩门而去。苏荧光,这个家我一点也呆不下去,我发现你也神经了。

我走了,大学四年,我回去了4次,每次都是匆匆的。我很少打电话给你,我不再叫你苏荧光,我只是沉默。而你总是按时给我汇来生活费,不时来学校看我一下,苏荧光,就是你来看我,我还是没有多少话要给你说。

我大二那年,你打电话来说你要结婚了,让我回去,我没有。大三你给我发了一封E-MAIL,希望我原谅你,我没有回。大四毕业,你打电话来说希望我回去帮你管理公司,我却赌气地选择了留校。

苏荧光,你一定对我很失望吧,可我们中间仅仅为了一个女人就成了这样。

5

苏荧光,一个月前,你让你的员工打电话告诉我你住院了,我急急忙忙地赶回去,发现你苍老了很多,但身体好好的,只是那个女人快不行了,你守在她的身边,看着她,眼里满是泪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骗我回来,这是你第一次用这种手段,苏荧光,你真是老了吗?

那天,你看着我回来的样子,很开心,你拍我头的时候,突然发现我比你高了很多,你伸出的手停了半空里,我突然很想哭。苏荧光,我觉得你很可怜,你为什么把自己搞的如此憔悴?

晚上,就在医院的走廊上你给我讲了一个俗套的故事。你说曾经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十分相爱,只是男孩是个孤儿,很穷,女孩的父母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于是,男孩决定出去闯荡。他想等自己有了钱就可以回来光明正大的娶女孩过门。只是,他这一出去就是3年,等他回来的时候,女孩已嫁人并且怀了孩子。男孩无奈而去,没想到,还没等到孩子出生,女孩的丈夫就因车祸去世,女孩伤心过度,早产生下一个儿子后就神经了,之后一直流浪在外。年迈的父母一边养活年幼的孩子,一边还要寻找不时出去流浪的女儿,日子过的很艰难。于是他带走了那个孩子。直到那个孩子高二那年,他才打听到孩子的母亲,但那时她已经彻底疯了。他一直瞒着孩子,不希望孩子因此而蒙上阴影,而今孩子的母亲就要走了,他只想孩子能在自己的亲生母亲面前叫上一声妈……

我听着听着,眼泪大滴大滴的砸在地板上。你知道吗?苏荧光,那时我真恨你,你怎么到现在才告诉那个孩子呢?

……

6

苏荧光,我现在又叫你了,我想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很想你。

苏荧光,我想回到你身边了。

篇6:鼓舞你去追逐梦想的经典语录

2. 成长的过程总是要经历几次坎坷、遇见几个人,然后看清世事的。宽容是海纳百川的大度与包容,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与豁达。宽容的人能得到人们的尊重与关心,会受到朋友的信任和拥护。宽容是一种素质、一种情操、一种美德。它像一支火把,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殿堂。

3. 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就好像一颗树籽,无需指导,也会成长为一颗挺拔的橡树。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

4. 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经执著,才能够放下执著。

5. 让青春反抗老朽,长发反抗秃头,热情反抗陈腐,未来反抗往昔,这是多么自然!

6. 用强烈欲望作为达成梦想的后盾,使欲望变得狂热,让它成为你脑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7. 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

8. 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的梦想编织翅膀,让梦想在现实中展翅高飞。

9. 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

篇7:《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经典语录

2、爱不能强求,但是爱的关系需要我们努力维护。很多人都尝过爱情的滋味,它能让我们今天心花怒放,明天却垂头丧气;它能叫我们满怀希望,也能使我们信心尽失。

3、你问:“ 爱情里最诗意的谎言是否就是最浪漫的爱情?当一个男人深深爱着一个女人,他就是她的小羔羊?” 爱情里无所谓最诗意的谎言,也许只有最美丽、最残忍和最可恨的 ……相爱的时候,我们都是对方的小羔羊。浪漫它不是来自谎言,从来不是。情深即浪漫。

4、喜不喜欢,爱不爱,合不合适,在不在一起,住不住一块,有没有名份,能不能过下去,是七件事。做到第一件是缘分,第二件是真心,第三件是走心,第四件是想继续,第五件是愿意袒露一切,第六件是你值不值,而第七件则是靠命。事实上,我们能完成一半,就应该感谢自己好命了。

5、爱上一个人容易,等平淡了后,还坚守那份诺言,就不容易了。爱,从来不是迎合。吵不散,骂不走,才算是真爱。其实,真爱一个人,你会陷入情不自禁的旋涡中。他让你流泪,让你失望,即便这样,他站在那里,你还是会走过去牵他的手,不由自主。

6、真正的爱情,不是付出全部,而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爱一个人没有回应,与其乞讨爱情,不如骄傲地走开。在爱情里,最在乎的一方,最后往往输得最惨。找个让你开心一辈子的人,才是爱情的目标。最好的,往往就是在你身边最久的。所以,选爱人不需要太多标准,只要这三样:不骗你,不伤害你,和陪着你。

7、真正的爱,不是累了就放手,不是不合适了就分开,是即使再累也想在一起,即使不合适也想努力争取,累是因为在乎,不合适是因为爱得不够,真正的爱没有那么多借口。

8、你可以得到爱情,可以得到婚姻,可以得到优质生活。但如果得不到安全感,那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生活在富足的恐惧中,还不如生活在安定的贫乏里。你以为自己要的是一个爱人,但到最后才会知道,真正想要的,无非是安心。所以啊,幸福不是努力去爱,而是安心的生活。

9、世界上最难受的爱,是我爱你,你却不爱我,世界上最麻烦的爱,我不爱你,你却来缠着我,世界上最痛苦的爱,我们都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世界上最悲哀的爱,我们都不爱,却要在一起。

篇8:《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经典语录

一、文贵于新, 新得合理

文章贵在语出新奇, 只有新颖独特的文章才能吸引别人的眼光, 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但我们也需要知道, 创新不是迎合某种需要的牵强附会、恣意发挥, 而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内化了的技能和思维上的技巧。我们以苏轼的《留侯论》为例进行分析。

《留侯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张良事例的运用上。自《史记》问世, 张良圯桥受书这一具有浓郁传奇色彩的故事就广为流传。从汉朝到宋朝, 时光越过千年, 在人心中早已成了定式:张良之所以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全在于老人赠书, 而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苏轼, 尽其事理, 断以己意, 谓老人赠书却“其意不在书”, 而在于“以为子房才有余, 而忧其度量之不足, 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 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这种说法可谓是浩然出奇, 特然超卓, 千年神幻, 一朝破灭, 而理性却光耀人心, 催人警醒。

苏轼之前没有人将张良的事例用来作“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证据, 苏轼的认识却也并非空穴来风, 而真正是新颖而又独到。人们孤立地看圯上老人赠书, 所以把一些神怪传闻当做真实。作者把这件事和张良年轻时学那些鲁莽而又冲动的刺客之举结合起来, 指出这是秦时的隐士对张良忍耐之心的考验观察, 用意并不在于兵书的授予。并且, 从太史公叙述这个故事的细节来看, 苏轼的推论也完全合理。如当老人故意走到张良面前堕履又命他取履时, 张良“欲殴之”, 到后来“强忍”, “业为取履, 因履之”, 的确是写出了张良从不能忍到能忍的精神成长之路。

由此我们得到启示:新颖独特的观点不能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哗众取宠的, 要有合情合理的解释和符合逻辑的推理。像有人批评愚公“愚不可及”, 说“怎么能保证儿子孙子都愿意挖山”“为什么不搬家”之类的看法就属于“新”却无理;像有人认为《背影》中的“父亲”抄近路爬月台违反交通法规, 则完全是“博君一笑”了。

在学生写作议论文时, 我们要指导他们精思老旧事例, 探究新角度。

事例论证是学生写作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 我们一方面引导他们平常多积累有效的素材, 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他们活用素材, 从新的角度来挖掘老旧事例的意义, 毕竟, 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限, 而且如果只“看一遍”, 往往是不能留下深刻印象的, 等到作文时恐怕还得邀请杜甫、屈原、司马迁上场, 这点相信大家深有体会。

试以武则天的事例来谈谈从老旧事例中探究新角度。武则天, 众所周知, 一个凶残而有野心的女人, 即使有从辩证角度来看待她的, 也不过给她一个“治国有方”的评价。古往今来, 评论家对于她的人品, 少有溢美之词。但是我们关注一下她的“无字碑”, 便会有新的启发。可能也有不少人认为碑之所以“无字”是因为她知道自己一生罪恶累累, 双手沾满了鲜血, 对于自己一生所作所为难以评说, 但是如果我们将她与许多在百年之后要求别人歌功颂德的那些帝王比较一下, 就会发现, “无字”也是她跋扈一生之后的“低头”, 这一低头, 体现了她的智慧。用来作为“学会低头”这个话题的论据, 不是比司马迁低头要新颖而独特得多吗?

二、一例多用, 逐层深入

一例多用既可以解决学生素材匮乏的问题, 也能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能够用同一个事例来论证不同的分论点, 既体现了分论点之间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 更使得文章紧凑简练, 一个事例的精深的剖析, 远胜过罗列无数个性质相似、内容单一的老旧事例。

比如苏轼用张良的事例, 首先否定原先人民对“黄石公赐书张良”的看法, 指出“然亦安知其非秦之隐君子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皆圣贤想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 以为鬼物, 亦已过矣。”接着用一个过渡句“且其意不在书”承上启下, 总结第一层, 引出下一层更高的议论来。既然“其意不在书”, 在于什么呢?下一层给出了回答:“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 然后可以就大事。”统括起来, 这两层是写老人“教忍”。

写了老人“教忍”, 作者再写张良“用忍”。“用忍’这个问题的论证, 又是从一般到具体来进行的。作者先写“高祖忍之,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高祖以忍平天下, 其“忍”源于子房, 全是“子房教之”的结果, 表明“子房用忍”的巨大历史作用;接着, 再举具体典型的事例:韩信拜帅, 领兵在外, 平定齐地后, 派人向刘邦请封假齐王, 刘邦大怒, 张良暗止, 劝说刘邦, 刘邦醒悟, 忍怒封韩信为真“齐王”, 免除一场兵变。选取的事例可以说很有代表性, 也很有说服力。

如这么一则材料作文: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 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如果我们的立意为同样的境遇, 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 感受就截然不同, 设置两个分论点, 一为:内心的阳光可以驱散阴云;二为:内心的阳光更可促人前进。那么以柳宗元或是苏轼等失意文人为例该怎样分析呢?首先, 写苏堤垂柳, 西湖漾波, 外放的东坡居士以内心的阳光驱散了弃用的不快;柳公祠在, 三绝碑存, 远谪柳州的柳宗元以内心的阳光驱散了贬谪的失落。然后, 写他们在各自的任所宵衣旰食、勤勉为政, 政绩卓著, 受万民称颂, 甚至有的政绩为现代人赞不绝口。这样, 两个层次就非常鲜明, 我们只用到了一个或者两个例子, 但却深刻而生动地阐释了中心观点。

三、特殊普遍结合, 详略恰当安排

本文例证从普遍性入手, 先写天下大智大勇之人, 祸难

【摘要】“问话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 学生习惯性地举手, 仓促地回答问题。这种“问话式”教学, 表面上看去, 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 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种“问话式”教学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 他们始终处于被追问的状态之中。而对话式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亲历与老师、与同伴、与文本、与自身等的多向互动, 并在这种亲历与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感受和体验, 从而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及思想、情感、精神等的积淀。这种以亲临在场、全身心投入、亲历过程、平等互动、建构生成等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就渐渐构成了对话的方式。

【关键词】对话;探究;比较;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看似极其简单明了的一句话, 却可以引发许多追问:阅读是什么?阅读教学应该何为?为什么阅读教学不再仅是支解了的字词句段、语修逻文、听说读写?问话是什么?为什么不提倡问话?对话是什么?如何对话?对话又会生成什么?在这样的追问与思辩中, 关于问话与对话的关系突然降临也不惊慌, 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 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 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然后再举张良的具体事例, 在举张良的事例时又是先总写张良教刘邦“忍”, 助他得天下, 然后再举具体的韩信要挟刘邦, 刘邦在张良的提醒下忍小忿就大谋的事例进行分析。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的, 也使文章的论证全面而具体生动。

具体事例的援引, 除了张良的事例, 还有郑襄公、越王和项羽。这三个人物, 前两个也是从正面来论证观点的, 值得注意的是, 郑襄公袒胸牵羊以逆之是为了保全国家, 而越王屈身侍奉夫差, 则是为了复国, 程度上还是有所不同的。项羽的例子则是属于反面论证, 他的命运和刘邦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一败一胜的结局更使得事例具有说服力。这几个事例, 都是略写。再就张良这个例子而言, 也有老人“教忍”之前的鲁莽冲动和后来能忍、教别人忍的深谋远虑的对比论证, 且前略后详。

总而言之, 苏轼在事例的选择和运用上都苦心孤诣、独具匠心, 他的这种写法能够给高中生写作议论文很大的启发, 我们在教学中要强调这一点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操练。

摘要:苏轼的《留侯论》在事例论证方面非常有特色, 它语出新奇, 从几个层面剖析张良之例, 引用事例详略得当, 注重正反对比论证观点, 对高中生学习议论文写作的事例论证特别有帮助, 本文结合该篇散文进行写作指导。

篇9:《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经典语录

1890年9月l 5日,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出生在英国德文郡的阿什菲尔德宅邸。这个名字很长的姑娘后来写了很多书,这些书随时都在再版,她的另外一个名字比较容易叫:阿加莎-克里斯蒂。

许多作家小时候的表现可以用“妄想症患者”来形容,阿加莎也毫不例外。住着豪宅的小姑娘视庭院为王国,宠物是臣民,在家人各忙各的时候,小阿加莎的脑袋里正发生着许多故事。

阿加莎的母亲行事风格比较随意,她先是十分注重子女教育,把长女玛格丽特和儿子路易斯分别送到了英国顶级寄宿学校——劳伦斯女子学院和哈罗公学读书,然后又对小女儿阿加莎开始抱有另一种教育理念。她认为孩子的大脑应当得到妥善的保护,保护的方法即是不让其在8岁之前接受教育。这样的教育方针并未让阿加莎错失阅读的乐趣,因为,她自学成才了。

阿加莎11岁那年,父亲因急性肺炎离开人世。7个月后,姐姐玛格丽特出嫁,而哥哥路易斯被哈罗公学退学。不用上学的阿加莎开始阅读一些名著,如狄更斯、萨克雷和大仲马的作品,就这样,阿加莎开始创作了!她开始写一些诗歌、小说甚至剧本,作为读者的母亲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针“完全失败”。但阿加莎随后的求学历程并未一帆风顺,她先是就近读了一阵女校,然后被母亲带到巴黎求学,转学两次后辍学陪伴母亲到埃及疗养。

在开罗,阿加莎开始“登上社交舞台”,和母亲一起,她参加当地欧洲居民举办的舞会和其他活动,这对未满20岁的阿加莎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她回到英国时,她与战战兢兢的同龄女性完全不同,她自信地出入于各社交场合,并吸引了无数男青年的追求。

回英国后,阿加莎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雪覆盖的荒漠》,这部小说得到了邻居的鼓励和姐姐的无情打击。

失败的婚姻诞生杰出的作家

在一次舞会上,阿加莎与少尉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相识。阿奇博尔德理智、务实,而阿加莎与此迥然不同,她喜欢幻想,认为平淡无奇的事物中也有乐趣。对彼此的好奇将两人扯在了一起,阿加莎于1914年与阿奇博尔德结婚。

婚后,阿奇博尔德开拔去战场,留在英国的阿加莎成为医院的志愿者。她花了两年的时间先是成为一名护士,然后成为了一名药剂师。丰富的药物知识让她觉得,是时候写本新的侦探小说了,于是,留着浓密八字胡的赫尔克里·波洛在小说《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中诞生了。

《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多次被退稿,阿加莎随随便便地将这本书的出版权打发给黑德出版公司后,急着与从战场回来的丈夫开始两人的新生活。直到阿加莎的女儿罗莎琳德降生后,这部蒙尘的小说才被黑德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发现“略有价值”。1920年,《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出版,作者的名字为:阿加莎·克里斯蒂。

1922年,阿加莎夫妇以大英帝国博览会先遣巡视团成员的身份周游世界。在这次旅行中,阿加莎完成了小说《褐衣男子》的构思。回到国内,阿加莎继续埋头于写作,《褐衣男子》被《新闻晚报》连载,阿加莎得到了500英镑的稿酬,她买了一辆小汽车。

在她埋头写作时,她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婚姻出了状况。两个各方面都不同的人在共同生活的这几年里,彼此走得越来越远。

在蒙巴顿勋爵的建议下,阿加莎写就了《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此时经济状况已经允许阿加莎夫妇购置一所新居,他们在伦敦附近的桑宁代尔买下了一栋据说是凶宅的房屋,还取了一个标准的凶宅名字“斯泰尔斯”,以纪念波洛的第一案。

随后,厄运纷至沓来。阿加莎的母亲突然离世,阿奇博尔德外遇了。1926年12月3日,阿加莎“失踪”了!在12天的大规模搜寻后,阿加莎被发现以特丽莎·尼尔的化名栖身于约克郡哈罗盖特的水疗宾馆,与警察一起找上阿加莎的,还有媒体恶毒的攻击。

阿加莎在1928年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在人生低潮,她在一系列短篇故事里创造了简·马普尔小姐这个终身未嫁的可爱老太太形象。这位杰出的业余侦探的原型,是她的姨婆。

再婚与新生

阿加莎在朋友的建议下乘坐东方快车远赴中东,途中她参观了著名考古学家伦纳德·伍利在乌尔的考古发掘现场。第二年,阿加莎重访考古现场,伍利的助手马克斯·马洛温被委派接待她,并陪她返回英国。这位比她年轻14岁的考古专家随后向阿加莎求了婚,她惊慌失措地几乎向她认识的所有人征求了意见之后,嫁给了他。

结婚之后,一年一度到丈夫所在的考古现场探亲成为阿加莎新生活的重要内容,她将部分所见所闻写成了《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一书,异国民众的奇思妙想,考古工作的艰苦和当地山羊的有趣举动都成了这本书中的内容。

在第二任丈夫也上了战场之后,阿加莎分别写了献给女儿的《帷幕》和献给丈夫的《神秘的别墅》,这两本书分别是波洛和马普尔小姐的最后一案。按照阿加莎的意愿,两本书在写成后即封存,30多年之后才出版。

1947年,阿加莎与丈夫在战后再次“两地分居”,她留在英国创作,马克斯在伊拉克尼姆鲁德开始新的考古工作。1950年是年满60岁的阿加莎吉星高照的一年:她成为英国皇家文学会的会员;她的第50部侦探书籍《谋杀启事》出版;她结识了著名的戏剧制作人彼得。桑德斯;她还在尼姆鲁德考古现场她的专用书房贝特·阿加莎(古阿拉伯语,意为阿加莎之屋)开始了历时15年的自传写作。1952年11月25日,彼得·桑德斯将阿加莎根据《三只瞎老鼠》改编的剧本《捕鼠器》搬上舞台。正是从那一天起,这部作品每晚上演、从不间断(仅逢周日休息),历时50余年至今不衰,创造了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除了推理小说和戏剧之外,阿加莎还把她的创作热情投入到了其他类型作品的创作中,例如真实记录了她中东生活的《情牵叙利亚》、儿童文学《伯利恒之星》,以及诗集等等,她甚至还偷偷地以玛丽-韦斯特马考特的笔名出版了数本情感小说……

畅销书女王

1955年,阿加莎获得了美国侦探作家协会颁发的大师奖,这是该协会自1945年设立以来第一次颁出其最高荣誉。1956年,她荣获大英帝国勋章。1958年,她成为侦探俱乐部会长,并连任终身。1961年,她获得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71年,她获得大英帝国女爵士勋章,成为阿加莎女爵士。1972年,阿加莎的蜡像在著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制成并展出。1975年,英格丽·褒曼凭借在影片《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表演獲得了她的第三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这部电影是根据阿加莎的同名小说改编。阿加莎数以亿计的仰慕者中不乏显赫的人物,其中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连续5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阿加莎每年都写1-2部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成为世界级畅销书。

1973年,她在写完《命运之门》后便再也没有创作过新的小说。1975年,《帷幕》出版,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许多西方报刊争相刊登了波洛的讣告。1976年,《神秘的别墅》出版,这是马普尔小姐的谢幕。

1976年1月12日,85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去世,她长眠于牛津郡的圣玛丽教堂墓园。

“药鸡门”后,我们还能“补”些什么?

四川省著名儿科专家、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儿童性早熟及健康助长工作室”首席专家曾桂芳教授和上海俞瑾工作室著名妇科专家、近代膏方大师秦伯未弟子夏秀英教授两位中医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曾桂芳教授说,洋快餐被称为垃圾食品,儿童是最大的受害群体,摄入过多这样的食物,会导致肥胖,第二性征提早出现:女孩表现为11岁前月经来潮、乳房发育、阴道分泌物;男孩表现为喉结长大、声音变粗、阴茎发育等症状,这些生长发育问题将严重影响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短时期猛长身高,骨骼提前发育闭合,13、14岁该快长时又不长,成年后身材矮小,发生早衰疾病几率高;当前主要危害是引发儿童心理恐惧、自闭,甚至早恋,影响学习。

据了解,近两年来,食品污染和盲目进补增高导致儿童性早熟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曾桂芳工作室门诊患儿非常多,要提前至少一周预约。曾教授独创的中医药“四位一体疗法”,运用药食同材中药、耳针、运动、饮食等方法综合调理儿童性早熟,不仅可以快速消除性早熟症状,而且可以很好地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实现健康增高,绿色无毒副,深受患儿家长欢迎。

妇科名家夏秀英教授说,现在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和月经不调等妇科病发病率很高,与女性摄入过多的含激素食物密切相关。

国际妇科权威、国家名老中医俞瑾教授就说过:人体是用进废退的,缺什么补什么,结果越补量越大,越补身体越紊乱。摄入过多外源性激素,打乱人体正常内分泌代谢环境,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就会得子宫肌瘤和乳腺肿块,卵巢功能反而受抑制,久而久之就会得卵巢早衰,女性就会失去青春容颜和生育能力,引发脏腑功能失调发生亚健康和各类慢性疾病。

女性该怎样不违背自然规律治病美容、延缓衰老呢?夏老师说,美容抗衰靠吃蛋白粉、蜂王浆、保健品来“补”不可取;长什么割什么,是明显的‘一切了之’的手术治疗,肌瘤、囊肿长出来就割掉,就像野草一样,只要土壤合适,就会疯長,割也割不完。2500年前《黄帝内经》就有女性通过中医辨证调理、补益“天癸”、由内而外美容抗衰的记载。冬令季节,是各种慢性病调养恢复的最好时机,我推荐集进补、治疗、调理、调养、康复作用于一体的上海膏方,补不足删多余,调整脏腑功能,可以达到治病美容抗衰一举三得的效果,非常安全可靠。

篇10:谢谢你离开我经典语录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有一天,你会感谢他的离去,是他的离去给你腾出了幸福的空间。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被爱的时候,我们期待对方所爱的不只是我的外表、我的成就,这一切只是我的一部分,并且会随着时日消逝。我们期待他爱的是我那一片地域,那里有我的脆弱和自卑,有我最无助和最羞耻的时刻,有我的恐惧,有我的阴暗面,有我的习惯,也有我的梦想。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当爱情缺席的时候,学著过自己的生活。过自己的生活,就是跟自己谈恋爱,把自己当成自己的情人那样,好好宠自己。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所有的深情,原来是由许多细碎的时光一一串成的,就像一串亮着迷濛微光的小灯泡,静静地俯伏在脚边,照亮着我们彼此相依相伴的身影。当时只道是寻常,直到一天,灯火已阑珊,我们才发现,那些寻常日子是多么美好的祝福。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我不介意卑微,但我要在伟大的事物面前卑微,而不是在没有应答的爱情面前卑微。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人若能够耐得住寂寞,就能够少受许多痛苦和少出许多洋相。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次离别,又要经历几回人面桃花?然后终于习惯了身边的人来来去去,终于明白了没有永远的相聚,也终于看淡了世事与人脸的种种变迁?“ 捨不得你。” 这句话,却又那么难以开口。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天上有那么多星星,没有那个陪你看星的人,天空还是会黯淡的!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时间终究会带走青春的翅膀,却往往留下一根多情的尾巴,就像它把悲剧变成喜剧,又把喜剧变成悲剧。原来,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虽然永不复来,却不会消失至无。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有可以浪掷的东西,也有很想珍惜的人,有追寻,也有坠落,醉过一场,也清醒地看过人间色相,人生才不是空中鸟迹,飞过不留痕。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真的让你爱上了又怎样?我们一生之中可以爱上超过一个人,我们却只能够与其中一个人终老。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时间既是向前飞逝,永不回头,却也是不断轮回。人类短暂的生命面对时间的滔滔长河,无论是天长地久还或曾经拥有,也不过是匆匆一瞥,须臾已成过去。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后来的夏末和飘雪的长夜,或是余生,在此地,或者异乡,当你比现在老些,或是已经很老了,想起那个离开你的人,想起​​那张在记忆里早已模糊了的脸,你会感谢他的离去,是他的离去给你腾出了幸福的空间。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时间是个有趣的过程,你永远不知道它会怎样改变你。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有些人,过去了就没法重来。时间冲淡了往事,却留下了好像比原本更诗意的感觉。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一个人要卑微到什么程度才终于看到自己的卑微?又要耗尽多少回忆才会发现手上已经没剩多少回忆可以用了?到底要卑微到什么境地才肯清醒?又要耗掉多少回忆才肯放手?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爱情不是阳光、空气和水。

它不是必需品。

然而,它就像夜空上绚烂的烟花。

烟花不是必需品,每个人却都想看一回烟花。

一天,当一个人看过了够多的烟花,也已经看出了烟花的绚烂只是一瞬间,然后就散落,甚至是虚幻的、骗人的,他幽幽地转过身去,把那片寂寞的天空遗落在背后,从此不再那么想看烟花了,但他心中的那片天空毕竟是点亮过的。他邂逅过烟花。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次离别,又要经历几回人面桃花,然后终于习惯了身边的人来来去去,终于明白了没有永远的相聚,也终于看淡了世事与人脸的种种变迁?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天堂不在我头顶,而在我心中。我所享用过的爱,是我横渡时间的小舟,送我到那天堂之岸。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他对下一个人有多好,你不必去想象。当一个人活得日子够长,也就会明白,这一生,我们爱的也许不只一个人,但我们对得最好的,却只能够是其中一个,从今以后,再也不可能对另一个人那么无药可救地好了。为什么?因为,爱是累人的。后来的后来,我只想别人对我好。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所有的深情,原来是由许多细碎的时光一一串成的,就像一串亮着迷蒙微光的小灯泡,静静地俯伏在脚边,照亮着我们彼此相依相伴的身影。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我们以为自己苦苦暗恋着某人,而其实,我们暗恋着的,只是一个我们在想象中美化了千百遍的人,愈是得不到愈是肝肠寸断。到了后来,那浮不上面的单思,只好沉落在暗恋的湖底,化成荒芜的青苔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一个人的晚饭,是自由的盛宴,也是品味孤独的时刻。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对不起,我都说了不要,我对你再也没有任何责任了。若是爱,请你把这份爱埋在心里,学着做一个高贵的人吧。那我会由衷的尊敬你、感谢你对我的好和你对我的情意。没能爱上你,是我的遗憾。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曾经好像拥抱一个人,感谢他为我所做的一切,那一刻,也许大家都有感觉,然而,只要冷静下来,感觉转瞬即逝。感觉,是靠不住的,难以永恒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我们期待他爱的是我的那一片地域,那里有我的脆弱和自卑,有我最无助和最羞耻的时刻,有我的恐惧,有我的阴暗面,有我的习惯,也有我的梦想。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终于我知道,当你发脾气的时候,明明不是为了什么重要的事,却有一个人把它当做一回事,那些日子是多么的甜蜜。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女人大抵是天下间唯一会在一枚指环面前既脆弱而又坚决的生物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每一次离别 都是一份惆怅 因为总有一次离别是不会再见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在爱情里,也许我愿做一个小小的骗子,骗骗我爱的那个人,让他这个糊涂鬼相信我是很好很可爱很温柔很弱小很需要他保护的,然后,我也骗骗自己,相信我所爱和爱我的那个人是我今生最好的礼物,我再也不欠什么了。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爱一个人,才可以原谅他。

不爱了,也就谈不上原谅,也谈不上很。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负心也许是和记性有关的。

一个人负心,或许是因为他的记忆力不好。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我们总是这样品味着即将抛弃的事物的苦涩。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我们已经无能力为爱情奉献,我们只是希望被爱。也许,当你不再去量度爱情或者怀疑爱情,你才更有力量去爱。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无论你有多么好,世上总会有不爱你的人。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早该知晓,当你爱上一个人,也就有失去的可能,也就有伤心的一天。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原谅,是我们这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

篇11:他让我告诉你

他坐在班级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大多数时候都是低着头, 趴在桌子上, 要不就干脆不来了, 和几个所谓的“兄弟”去外校“解决”一些事。我本以为我永远和他扯不上任何关系, 可一切总出乎我的意料。

他叫人递给我一封信, 原本平淡如水的生活就这样被打乱了。他妈妈来找我的那一天, 天下着大雨, 我走到她跟前的时候, 她的脸上画着浓妆却依旧掩饰不住她的衰老。举手投足之间却有一股优雅的气质。她打量着我, 眼里忽然有了光彩, 眼角的皱纹像石头丢进了平静的湖水里泛起的涟漪。她开口就说:“你就是冯苗苗吧, 长的真讨人喜欢。”我有些不好意思, “阿姨, 您找我有什么事?”她有些犹豫, 但又接着说:“我那个孩子啊, 他在学校的情况老师都跟我说了, 哎, 我的话他根本不听啊……不过, 前几天我见他很高兴, 我很惊讶, 他很久没这么开心, 替他收拾房间的时候, 看见桌子上一封信, 这才知道他……你……”她顿了顿接着说, “你能不能帮阿姨一个忙, 替我管管他……”我犹豫了片刻, 便问她一个我很好奇的问题:“他为什么不听您的呢?”她的眼角有些湿润, “这也都怪我, 早些年和他爸离婚了, 他跟了我, 我光顾着挣钱了, 也很少管他, 他也就成了这样”。我想了想, 就答应了, 他妈妈很感谢我, 拉着我说了很久的话, 直到快上课才离去。

当我坐到他旁边的时候, 他有些吃惊。是的, 我主动和班主任说明原因后, 要求调换了座位, 几个捣蛋的学生吹起了口哨, 我不在意, 向他说了句:“你好。”他脸有些红, 回了我一句:“你好。”

上课的时候, 他把头埋着睡觉, 我用笔头捅了他一下说:“起来听课啦, 我们都快初三了, 离中考也越来越近, 不努力连高中也考不上, 你说要是我们还同班同桌多好啊。”他立即把头抬起来听课。

他的“兄弟们”在教室门口呼唤他的时候, 我正在给他讲解一道数学题, 他出去了一下回来后很严肃地对我说:“晚上有事要解决, 自习就不上了, 老师要是问起来, 你就说我病了。”我说:“那你就去吧, 以后咱俩就当没认识过, 你高中也不要和我同班了, 我不想有一个爱惹事, 对学习不负责任的同桌。”他那天晚上终究没去, 不过沉默了整个自习。

有次我偶然问起他的家人, 他的笑容立马僵了, 他说:“我不想提她, 也没什么好说的, 你给我讲讲这题怎么做吧!”他始终不懂她的心。

篇12:朱成 告诉我 你们曾怎样生活

/人物名片/

朱成

著名雕塑家,作品《千钧一发》被国际奥委会总部收藏。现为朱成私人石刻博物馆馆长。对朱成来说,做雕塑是收藏个人的意象,做收藏是留住时间的残片。

你看,

他们的脸

在成都这个城市生活,大概少有人没去过宽窄巷子,是否记得一幅从青砖墙上探出身子的浮雕?那便出自朱成之手。清朝时的老少城人鲜活地留存在了宽窄巷子,他们或扬眉大笑,或端茶沉吟,或修补器皿,一如百年之前。

去年10月,安仁粮仓“秋收”展上,朱成的作品《喜怒哀乐》又一次展出,这件大型面谱装置艺术,用古铜钱、老麻将、私印章、木活字排列组合成4张表情迥异的脸。在朱成的艺术生涯和收藏经历中,“脸”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意象。他用泥土、钱币、麻将、铜塑造出一张张的脸,他收藏一张张或写实或夸张的脸。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朱成已经开始收藏民俗艺术品,主要是木雕,木雕中尤以面具为主。先民们似乎比现代人更富有幽默感,他们塑造面具,总是爱恶作剧式的夸张。有的拥有一双不怒自威的眼睛,有的鼻子大得占了大半个脸,有的微笑如蒙娜丽莎,有的嗔怒令人动容。朱成对这些脸很着迷,“面具这东西,很活泼,又很自在,从脸上看得出塑造它的那个人的模样。而我是雕塑家,雕塑横跨时间与空间,古老的面具也如是。”

他从砖瓦木石里发现了世上最迷人的东西:自由。“为什么我这么侧重亲民俗的收藏?因为它们是自由创作,没有人去规范它们必须将一块石头刻成什么样子,这些没有名字的古代石匠将它们的生活和幻想投射到作品当中。而艺术的意义就是自由,四川的民间艺术尤其是。”

要问作为收藏家的朱成拥有多少张“脸”,得先找到他的工作室。严格遵循他“在朝西的路上第几个红绿灯向右转,在小马路路口向左转,再看见一家什么样的餐馆”的指示,找到他的私人博物馆。嚣张的新楼盘群起包围着一片低矮的房子。进了红色铁门,立即傻眼。石棉瓦和临时铁架下堆着一层又一层的石刻,光头的和尚造像与扎着发髻的道士造像做了邻居,戴着普通布幞头的古代居民眉眼带笑,仕女表情平和地看着对面的怒目金刚。

朱成问:“先看看我的收藏?”粗糙的一大片石棉瓦棚里,见缝插针般放着各种石刻:武士、文官、歌舞伎、泥塑罗汉……雕像们只剩了一颗头,一张脸兴许都不齐全。看着它们,想起“芸芸众生”这个词。朱成道:“做塑像的人靠手艺和想象力吃饭,如果工匠们还活着,也许能问出点什么,比如,这张天官的脸取材自谁?是同村的张三?还是隔壁的李四?”

石刻与塑像直接摆放在土地上,它们与逐渐蔓延的青苔、蕨类植物一起生活,这难免让人担忧它们会遭受水汽侵蚀。“雕像本是顽石泥土,那就接接地气放在泥土上。”朱成想了想,可能自己也觉得条件简陋了点,又笑了,“随便卖个一两样,就能改善‘居住环境’,算起来我算是‘富可敌国’了吧,你看,连立锥之地也没有。”

几千张脸在这座简陋的建筑里共度每一天,它们并不像电影镜头通常展示的那样,要么让人感到阴森,要么高大威严。在屋檐下,你看我,我看你,一个唐朝的武士无可奈何地站在宋朝文官的旁边。这些年岁久长的脸凑在一起,从树荫下到小路旁,随时都能看到,透着亲切。“当然,它们来自生活,它们也曾生活。”

告诉我,

你曾怎样生活

别说只有朱成为房子发愁,古人又何尝不是。朱成藏有2000多块刻有房子图样的浮雕墓石,2000多栋“房子”,无一雷同,墓主人的“N层独栋别墅”象征着不同的人对来世生活的不同愿望。有趣的是,他们还给自己的未来住宅取了各不相同的名字,比如“得其所”、“安之居”,或直白如“快乐宫”。“在中国,砖木结构的建筑不易保存,能一窥古代人建筑理念的,就只有这些墓石了。如果不是古人对建筑格外重视,又怎么会每个人都刻上一座房子在墓石上?这几乎是一种图腾,在墓主人生时,它庇护人们的肉身,在他死后,它庇护人的精神。千百年来,人人向往居有定所。”

“民间的石刻,从单件上考虑,没有很大的价值。但有不少封墓的墓石,上面刻的是一位妇女从半掩的门里探出半个身子,称为‘妇人半掩门’,很多人认为,这是男权至上社会的表现,哪怕死去,都要假定一个妇女的角色让她倚门守盼,而我的想法更简单:这难道不是反映了当时人的生死观吗?这扇门通向来世,没人看守,万一有风吹过门关上了怎么办?”也有只见门不见人的石刻,他大笑曰:“刻这块石头的工匠太偷懒,连多刻一个人都不愿意。”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一书中说:“这正是考古学对过去发出的询问——告诉我,你是怎样生活的?”朱成的藏品,生动地解答了这个问题。曾经,那些爱马的人,让陶制的马匹随同下葬,幻想天国也有信马由缰的广袤草原;有钱的人,在墓门上刻着武士,手握刀斧护卫他的财产;雅致的人,在墓室四周刻上戴着幞头帽穿着袍服的门客,死后也想往来无白丁。至于雕塑,更是古代民俗大观,当时的人梳什么样的发型,戴什么样的帽子,留什么样的胡子,描什么样的眉,一一反应在那些躯干未必完整的造像上。

告诉你,

它们将跨越时间

朱成的工作室,是一个看似潦草,实则精细的地方,千万不要被靠近大门的石棉瓦建筑所欺骗,向里面走,大有名堂。从办公区域穿过,是一个宽敞的院子,在院子的上空,几条铁架支撑的空中走廊连接起河边小楼和三层楼的工作室。

在二楼的平台上,向着河的方向伸出一块,它被修剪成了自成系统的单独一间。这间房下方悬空,滚滚的锦江水从它下面流过,为了更加亲近河流,朱成在房间朝河的一方地面上镶嵌了强化玻璃,从上往下看,感觉奇妙。

为避免总是从院子里穿过再反复走楼梯,朱成搭建了两条铁架支撑的空中走廊,一条伸向工作室,一条伸向工作室上面的卧室。这个简洁而有用的庭院走廊由朱成设计,“没有图纸,对工人口述。”

朱成衣着朴素,对于普遍意义上的物质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正如他说的:“如无必要,很少进城,人太多的地方我会感到恐惧。”这里才是他工作和生活的福地,在他的河边房间里,放着几把椅子,他舒服地陷在一把摇椅里,泡了一杯龙井,旁边书架上放着数量惊人的雪茄盒。河水脚下过,窗含西岭。

这舒服的一方天地并非安然无虞,新楼盘已经修至门口,地价连年看涨,博物馆有搬迁至其它地方的打算。近年收藏品市场大热,朱成说已经收不起石刻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买走。“这必须是件和钱相关的事,大足石刻精美绝伦,因为有家境殷实的金主提供资金。”

朱成六十有余了,这个年纪,多少人已退休颐养天年,他却还在工作,并且是努力地工作。“我有愿望还没有完成,做一个‘古代、现代、未来’主题的建筑博物馆是我一直的愿望,古代石刻藏品、我的现代作品和收藏、只能想象的未来的作品集合在一起,这将跨越时间,将今日所见所闻留下来,把今人的脸告诉将来的人。”

就算你未去过建川博物馆群落,但你一定曾到过大慈寺、井巷子,在顺兴老茶馆或者文殊院喝过茶。朱成,作为一位雕塑家,以异常顽强的方式留下了时光的痕迹。这个城市,恨不得每天都有一张崭新的脸,朱成却为越来越少的老建筑着急。对着缺少修葺的老建筑,朱成有种庆余年式的幸存者心态。贪新弃旧的时代总是滚滚而过,谁都有可能在匆匆忙忙中来不及一瞥其他人的脸。那些刻在石头上,画在画布上的,都是幸存者。

朱成的家庭观

距离无法疏离亲情

Q:《成都女报》 A:朱成

Q:您平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A:就呆在石刻博物馆这边,和周围的居民一样生活。他们买菜我也买菜,他们过桥我也过桥,一起钓鱼,一起喝茶。请来帮忙的人多是周边居民,我这地方有点偏僻,不熟悉这一带的人不易找到,但周围的居民和我很熟,随便问哪个,他都能指路。我不喜欢城市,城市太过吵闹,可惜必须与城市发生联系,这种时候,我有一种被迫进城的感觉。

Q:您的家人在城市中心生活,如果您不常进城,会不会感到孤单呢?

A:我这个年纪,对于孤单已经没有多大的感觉了。在博物馆这边也有很多人,即使没有人,石刻和经书像某种生物,它们提供给我陪伴的感觉。另外,我的儿子留学归来后现也在博物馆帮我的忙,几乎每天都能待在一起。

Q:在您的生活中,最看重的是什么?

上一篇:中资商业银行变更注册资本、修改章程和变更住所审批申请材料目录下一篇:绝不姑息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