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024-04-21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共10篇)

篇1: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几点思考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那么该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呢,我们有几点思考:

一、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1、权力配置过于集中。目前,权力配置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单位内部权力配置不平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种种重要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分配,少数人获得绝大多数权力,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原因。

2、权力受到私利掌控。一些掌握着权力个别领导在行使权力时,往往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俘获人心、争取拥戴的手段,把服务人民的职责作为谋取小集团利益的资本,把组织的要求和群众意愿置之度外。思想蜕变,私欲膨胀,利令智昏,千方百计去满足个人需要,在经济上贪污受贿,在利益上不能处理好集体、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在用人上任人唯亲,都是其典型表现。

3、权力使用出现滥用。在权力的使用过程中,滥用现象层出不穷。一是“大”权“小”用。一些执法部门或其工作人员,因受权力干扰、人情因素或收受好处等影响,对一些违法乱纪行为不能秉公执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二是“小”权“大”用。某些掌管着公共权力的人,为满足其某种欲望,刁难于人,谋求私利,放弃原则,违规越权办事。

4、权力运行暗箱操作。权力在行使过程不公开、透明度低、标准不

一、程序也不健全,自由裁量空间较大,随意性也较大,很容易诱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违规违法行为。如果不能公开权力运行,大搞暗箱操作,就不可避免出现幕后交易等现象,使其权力审批运行带有明显的小团体利益性和个人私利性。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权力划分、配置不科学。一方面,行政权力与其他性质的权力之间,以及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行政权力之间界限划分不清晰是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当前一些地方由于权力配置的不科学、不均衡性导致一些部门、一些岗位或某一些人权力过大、过分集中,甚至形成了权力垄断,这些部门或个人若私欲膨胀,加之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便会出现权力的滥用。

2、权力运行监管不力。一是漏监。二是虚监。不管哪一级党组织、哪个单位,都制订了很多监督约束制度,但有少数领导干部把监督约束机制当作摆设,是做给上级领导或群众看的,在实际操作中,避开监督,把制度置之不顾。

3、权力腐败惩处不力。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制不太健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要求有一套全面而系统的法规制度与其相配合,才能良性运营,但我们的法制尚不健全,打击滥用权力行为有时无法可依。二是惩处率低,滥用权力风险小。三是打击力度不够,滥用权力行为成本低。如果从事腐败活动的收益比其成本或风险大得多,一个官员就可能会从事腐败,当潜在收益足够大时,则“铤而走

险”,这是产生腐败的主要诱因。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对滥用权力等腐败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使一些滥用权力者觉得风险小、成本低,胆子越来越大。

4、掌控权力的人思想出现了问题。权力的使用者是人,受到制度监管,有的人会守法依规,有的人却会违法乱纪。

三、对策与建议

1、依法确认权力,划清权力界限。一是要严格规范各级政府的权责和关系,上级不得随意干预和支配下级职能范围内的事情。将权力界限划分清楚,从源头上铲除腐败发生的基础。二是给各部门、各岗位权力定性定量,明确分割不同职权所属的部门,让行政权力不再“朦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政府和公务员的乱作为、不作为。三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编制“行政职权流程图”等方式公开权力项目,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权力时时处于法律和民众的监督之中,腐败的机会将相对减少。

2、合理分配权力,加强权力制约。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如果多项权力由一个人支配行使,就很难形成权力间的制约关系,如果一个权力依附于另一个权力,权力之间形成隶属关系,则意味着权力形同虚设,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

3、强化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4、推进权力公开,防止暗箱操作。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篇2: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强调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体现了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态度,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民心。

清廉若水,两袖清风,克已奉公,不苟取,不徇私,一直是被中华民族所称道的“好官”形象。五干年文明史中朝代更迭的斑调画卷,有许多“清官“青史留名,他们“出污泥而不染”,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一代清吏包公、于廉、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作为一名消防监督干部,经常直接和社会单位打交道,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时刻警钟长鸣,从小事做起,守住底线,拒绝诱惑,对不义之财不动心,对法外之求不动心,对非分之想不动心,让廉洁自律成为一种习惯。

一、要做到清正廉洁,就必须把加强自身修养作为一个必修课来学习,尤其是学习党中央关于干部廉洁从业的大政方针和党内法规,自觉接受教育,增强廉洁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二、要管控好手中的权力,就要用党对干部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重大原则和利益问题上经得起各种诱惑和风浪的考验,才能使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确保“不逾矩”。

三、要做到廉洁自律,就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时刻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在当前形势下,要正确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模范的遵守纪律规定,自觉接受各种监督,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单位集体利益;处理好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无论是配偶、子女、亲戚、朋友还是同事,在消防监督执法方面,必须秉公执法,决不允许身边的亲人参与和消防有关的工程施工、维保、评估和产品销售等相关活动,与社会单位之间,除正常工作需要外,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参加的活动坚决拒绝。在原则问题上不为亲情所动、不为友情所移,不为乡情所恋,坚决将“图利之情”拒之门外。

四、要自觉接受支队党委和纪委的监督,时刻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决做到阳光执法、公正执法,确保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行使权力时要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意思,将行使权力看作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篇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叫停”措施究 竟能够在 多大程度 上实现对“自 主招生腐败”的有效治理和救赎?我想,关键在于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事、管人,既赋予试点学校自主招生的权力,又让它接受社会的有效监督,尤其是对具体负责的人员,一定要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同时成立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 对考生资格审核、面试、加分等环节进行监督,并聘请第三方机构监督管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权力掌握着资源配置、腐败难以得到根本遏制、招生中的腐败能带来巨大现实利益的语境中, 社会在很多时候已经日益对其失去基本的耻感, 即不再觉得腐败是什么羞耻、丑陋和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腐败羞耻感的日益丧失不仅表现在许多官员身 上,而且普遍地存在于许多普通公众身上。他们认为,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无论干什么“出格”的事都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表面上非常痛恨腐败,其实内心却非常羡慕那可以腐败的权力以及决定其“生死”予夺的话语特权,一有机会也会腐败一把。正如著名小品演员郭达、蔡明和句号在2007年春晚出演的小品《送礼》所揭示的那样,两位考生家长虽然口头上对权力滥用恨之入骨, 但一旦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 他们更愿意选择向权力献媚而不愿公平竞争,从而为招生中的腐败推波助澜。

篇4: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关键词】权力;腐败;政治学

2010年4月初,国务院研究室、中纪委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完成了《全国地方党政部门、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薪酬和家庭财产调查报告》。该报告披露:地厅级以上官员已形成官僚特权阶层,其年收入是当地城市人均收入的8~25倍,是当地农民年均收入的25~85倍;在全国个人储蓄存款中出现了“居民储蓄增加额”居然比该年的“工资总额”多的怪象;十多年来中国7000万股民投入股市的30000亿现金,还剩10000亿,其余20000亿巨资已被官商联盟所侵夺和消耗;有些地方的高官及家属占有的财产高达700万,所拥有的房产也在400平米以上;5个最重要的领域--金融、外贸、地产等行业中,85%~90%的核心职位掌握在高干官员子女的手中;亿万富豪的致富途径也与高管密不可分。本应该是“公仆”的政府官员却“异化”为官僚特权阶层,权力与资本、官商勾结成为了官员寻租腐败的重要原因。那么,官员收入过高折射出的官员权力不受制约、政治腐败在现实情况下势必有其成长的土壤,对官员权力异化的可能性空间进行解释性研究并尝试对这种“不可治理性”寻找治理措施将是笔者接下来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官员腐败的可能性空间

(1)主权与治权的分离

无论是古典民主形式还是现代民主形式,国家的公共性天然地要求主权在民,这是政治合法性的关键所在,意即政府权力的正当性行使,必须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而这种主权具有绝对性、权威性、不可分割性、不可转让性等特质。古希腊的小国寡民形式使得人民主权以公民直接参政议政的形式体现出来,然而,现代社会由于人口众多、地域扩展等原因已然不具有古典直接民主的原始条件,国家重大事务只能交由少数人处理即主权与治权的分离。南开大学教授朱光磊认为,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权力的归属却忽视了权力的运作①,也就是说,在主权与治权分离的情况下,作为精英的政府官员能否保证其所制定、执行的公共政策符合“公益”,将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一般而言,人民主权要处于绝对权威地位,政府治权要从属并服从于人民主权。但是,在现实政府运作的过程中,“实然”与“应然”却存在着一段狭长的距离。

(2)国家掠夺社会,社会全面溃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模式在于“摸着石头过河”,在于“中间道路”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及最重要的是党的领导。经济上,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社会的活力,以创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经济基础。国家给予公民社会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将其定位于政治发展的手段和工具,而这也是受到“社会革命”路径依赖的影响,为解决全面危机而进行的社会革命而不仅仅是政治革命导致了政治权力全面进入并主导一切社会领域,要求个人和一切社会团体的无条件的服从,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个人自由和社会的自主发展。社会力量的弱小使得公民社会无法发挥将矛盾化整为零、将价值多元整合、对政府监督制衡、维持社会稳定的缓冲阀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到某种单向性思维的影响,人们倾向于把公民社会视为国家的对立面,仿佛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零和博弈,国家强必定社会弱,而社会强必定国家弱。

(3)公共权力的属性分析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②这表明权力具有扩张性、腐败性。公共权力有其特定的运行空间,即只能在“公域”里运行却不能染指“私域”,并且在公域里运行的公共权力必须是一种有限的即诺奇克所谓的“最低限度的政府”,同时也必须是一种罗尔斯所言的旨在促进社会正义的良善政府。美国建国功勋麦迪逊认为,“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也就决定了政府仅仅是一种“必要的恶”。同时,权力又具有利益性、交换性。公共权力的运用是公共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过程,权力的运作过程及其结果实现了利益,分配价值的过程就是资源分配的过程,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权力的稀缺性。另一方面,权力又具有交换性。“所有的权力关系都是工具性的,作为一种协商关系,它旨在强调:权力只是从目的的角度才被构建出来,按照工具性的逻辑,此目的激发了行动者一方的资源投入。”“权力意味着协商,意味着交换。或者说,如果一方不再能够把资源投入到权力关系中来,他就不再有交换的资本,更确切地说,他就不能够再参与到权力关系中来了。”③

(4)文化传统的溯源分析

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对政府人员“恶”的假设以及为了防止政府作恶所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架构,我国传统上假定人是善的,是能够自律的,体现在政治文化上就是政治与道德密不可分的联系,注重以道德标准来评价政府官员,重视德行甚于绩效,同时通过学习的手段来提高政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政治功利主义、现实主义盛行的今天,“贤人政治”却越来越远。与此同时,轻视规则制度、重视关系的理念深深地嵌入中国文化传统之中,这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它妨碍了正式制度功能的发挥,极大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严重侵蚀了社会资源配置的公正性。费孝通先生将这种社会概括为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潜规则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

二、治理官员腐败的对策

(1)媒体要围观、大众要进场

官员财产、住房、投资、配偶子女等个人事项在保障个人隐私权的基础上由报告走向公开、从小范围公开向大范围公开稳步推进,其财产信息放在“阳光”下面,接受媒体监督、舆论社会监督,不仅制约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而且可以缓和官民对立情绪,提高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近年来,前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前陕西安监局局长“表哥”杨达才等事件凸显了网络反腐的价值,而公开性、透明性是网络反腐的特质,网民通过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公开发表评论,引发大众的关注和围观,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进了反腐工作的进程。然而,网络反腐必须走上法治的道路,切忌成为民粹主义情绪释放的平台。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依法反腐、制度反腐,完善制定举报人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反腐的伦理道德教育,对网民进行积极引导和弹性管控;健全网络反腐的监督机制,通过相关技术举措确保反腐信息的有效性。

(2)充实人大制度

张凤阳教授认为,“按照本然的制度设计理路,人大代表对政府治理应该“少美言多质疑”,政协委员对政府治理应该“小批评大帮忙”,可是,在相当一部分人那里,情形正好反过来了——两会期间“放炮”的多是政协委员,像是抢了人大代表的差事;一些人大代表呢,则更喜欢替政府说好话,像是端了政协委员的饭碗。”④也就是说,人大代表在角色认知上应该明晰:人大代表作为政治国家参政议政的“政治人”,要积极履行批评、建议权和监督职能而不是把其作为一种荣誉象征。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而非荣誉机构而存在,就要求人大代表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为民服务。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人大代表相对于公民而言是代理人,相对于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而言来说又是委托人,扮演着“中间代理人”的角色,其作用的发挥对于维护公民利益、监督政府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3)改革行政审批、财政预算制度,增强政府运行的透明度

数百年来,无数学者希望把政府变成“玻璃缸里的鱼”对政府运作的过程进行观察与理性审视,然而,官僚制的不透明性却使公共组织陷入封闭状态。只有增强公共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实行阳光政务,才能切实治理腐败问题。同时要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行政审批意味着资源分配、利益获取,往往成为政府官员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工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认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他承诺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因此,要从总量上减少行政审批的数量和规模,实现公共资源以行政审批为主向以市场机制配置为主的转变,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尊重市场规律、减少行政干预、完善审批程序,同时必须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暗箱操作”。其次,要推行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建立规范的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决策程序,严格限制“三公”消费。

(4)合理界定权力边界,加强权力制约监督

在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下,政府对于一切经济社会事务的包揽决定了公众对于公共权力理念和意识的缺乏,人们习惯于在政府的领导和动员下被动地进行经济、社会和政治参与行为。然而,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只有清晰、合理界定公共权力边界,才能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公共权力在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下运行。而完善监督和制约是合理界定公共权力边界的根本保障,要对重要部位和环节的权力进行分解,如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以权制权,形成制衡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彬,朱光磊.从“利益综合”环节入手深化中国政府过程研究——对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技术性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商务印书馆,1987.154.

[3][法]克罗齐耶、费埃德伯格:《行动者与系统—集体行动的政治学》,第53页.

[4]欧伦杉,权力腐败的原因及其对策[N],韶关日报,2010.12.11

注释:

①张彬,朱光磊.从“利益综合”环节入手深化中国政府过程研究——对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技术性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商务印书馆,1987.154.

③[法]克罗齐耶、费埃德伯格:《行动者与系统—集体行动的政治学》,第53页.

篇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5月2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

这两部重要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公布,有什么重大意义,有哪些显著亮点?围绕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解读。

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

“党内法规是党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甄小英说,科学的党内法规决定着党的兴衰,也关系国家的命运。

一个政党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备程度,是其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党内法规是党内规章制度的高级形态,党内法规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

1990年,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正式使用了“党内法规”这一名称。此次发布的《制定条例》,是对《暂行条例》的修订。同时,针对党内法规备案工作,此次同步制定了《备案规定》。

“这两部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公布,表明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建设,希望通过规范党内法规的制定、审查、备案和清理活动,促进从严治党,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说。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

篇6: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作者:慎海雄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2期

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习总书记的讲话如金石之音,振聋发聩、使人警醒。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取信于民,赢得人心,凝聚奋进的力量。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这就必须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根基永固,血脉长存。

为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紧迫性。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坚决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实践证明,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一些地方和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屡禁屡发的教训看,有些领导干部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民族、人民和党的利益,堕落到古人所讥讽的“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而制约缺失、监督失效,往往使某些干部手中的权力如脱缰的野马恣意而为,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直至触犯党纪国法,最后踏上不归路。因此,“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已经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邓小平同志曾经尖锐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一直致力于探索加强制度建设和教育防范工作,努力使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尽管如此,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不少“蚁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还需不断提速。

篇7: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近年来,“表哥”“学酒哥”层出不穷,最近温州某领导让9名下属帮孩子代写作业的事也在各类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我们看到,自由运行的权力往往带来当权者欲望的膨胀,催生不合理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最终害人害己,甚至误国误民。十八大报告中直言不讳“腐败可致亡党亡国”,就给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拒腐防变、依法履职的警钟。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注重在实施和落实层面下手,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有了制度这个“笼子”关着,权力受到制肘,便再也不能四处撒野,让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做到明明白白,既不乱用也不滥用,既不贪腐也不庸碌。同时也让群众在监督权力时做到有理有据,更让广大纪检干部的工作有章可循,真正有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常”和“长”。

篇8: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一、科学反腐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制度, 我们要用完备科学的制度, 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我们要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构建制度牢笼, 用严谨的制度管住权力。我们的制度来自哪里呢, 来自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宝贵经验, 来自我们高度的制度自信, 来自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五千年文明。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要做的就是要编制科学严密的制度, 用刚性的制度制约权力, 真正做到有权不任性。再者, 制度牢笼的生命在于执行在于落实, 我们要严格贯彻执行制度, 让它落地生根, 而不是束之高阁。最后, 制度牢笼也需要监督需要反馈, 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发展乃至完善。

二、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不敢腐就是指, 官员们惧怕腐败的后果, 有腐必惩处, 腐败必被抓, 严厉的后果, 高压的态势让有权者, 不敢恣意妄为。为此就要强化监督机制, 多种监督多管齐下, 形成合力让人不敢腐。充分发挥党内监督, 纪委监督, 人大监督, 群众监督, 审计监督, 舆论监督等。有效的监督有助于掌权者不敢腐。立法与司法严格, 对贪腐零容忍, 做到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 对贪腐者严格处理, 让他们明白这是危险的带电的高压线, 只要敢突破底线就是自寻死路, 结束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不敢腐是治理腐败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用活生生的鲜活案例, 给人以警示, 无论权多高位多重, 只要违反党纪国法必然受到制裁。党的八项规定, 反四风,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三严三实都是很好的让人不敢腐的实践和思想教育活动。党进行了积极探索, 切实做到不敢腐。

三、建立健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不能腐, 一般说来就是让有权者没有机会和空间去腐败, 去进行权力寻租。不能腐的机制需要构建多道制度屏障, 把笼子扎的严严实实。一方面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再者发挥我党优良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 充分发挥民主的积极作用。合理分散一把手的权力, 不让某一个人完全说了算, 杜绝暗箱操作, 一个人玩弄权力。时时处处讲组织原则, 发挥党员的作用, 让每一个党员都积极发声, 让人不能腐。

另一方面, 信息公开化、操作透明化, 把事务在网络上都公开出来, 让群众都来监督。信息公开操作过程透明, 能有效的避免权力滥用不作为和权力寻租。更进一步公开权力清单。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有机会滥用手中的权力, 群众办事也更便捷高效。再者, 列明了权力清单, 各方面的监督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让监督更到位, 更容易监督举报不合规的行为。

四、建立健全“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不易腐是指, 有权者主观上不想去腐败, 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 合理的提高公务人员的待遇, 其一有合理的经济收入, 工资能让公务员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再者, 疏通公务员晋升渠道, 给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切实做到不易腐、不想腐。另一方面, 给他们精神上鼓励支持, 大力宣传廉洁清明的可贵。全社会形成腐败可耻的氛围, 让腐败者如过街老鼠, 无处可藏。 不易腐, 就要给公务人员合适合理的待遇, 这既包括物质经济层面, 也包含精神受尊重方面。

我们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让有权者不腐败, 从精神上不想腐败, 从实际来说不需要腐败, 不能不容易不敢腐败, 多措并举构建好制度牢笼, 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 有效防止杜绝腐败。

五、结语

总而言之, 我们要严格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和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重要举措, 逐步健全完善把权力关进去的制度笼子, 增强法治意识做到依法治国。切实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用多方合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我们要坚决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 这样才能在惩处和打击腐败的行动中赢取更大的胜利成果。把反腐败行动推向新的历史高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有效预防腐败。

科学反腐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建立健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建立健全“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狠抓反腐倡廉制度的贯彻执行, 做到坚持制度约束没有例外, 执行制度要一以贯之, 制度执行的关键在一把手, 切实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33.

[2]李铁, 李树忠, 王凤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10.

篇9: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 曝光违纪违规行为防止反弹;

◆ 严查群体性事件背后腐败案《规划》提出,今后五年仍将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 试点新提任领导干部公开有关事项,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推行地方各级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今后五年的防腐与反腐,将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互联网监督等六大监督合力;

◆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13年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 颁布10余道禁令,打击会所歪风、公款购赠年货禁令、购卡禁令;月饼禁令、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节约反对浪费。

平均每月一名高官落马

反腐力度体现在数量层面:2013年,平均每月一名省部级高官“下马”: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蒋洁敏、季建业、廖少华、陈柏槐、郭有明……平均每两天一名厅级以上干部“中箭”:2013年1月至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要案1761人,厅级以上领导干部达129人。有的官员刚被举报很快就被调查,堪称“秒杀”。“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是2013年反腐最大特色。

在过去一年中,中央还加强了对于企业领域的反腐力度,截至2013年12月6日,已有16名大型国企高管被调查或免职。王岐山早年长期在金融行业工作,熟悉金融規律,也对金融腐败有着清醒的认识,王岐山曾表态称,“本届中央纪委若干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整顿、查办、打击金融领域腐败、违规、违法犯罪活动,不达目的绝不收兵。”

上述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利益集团的经济实力、斩断其金源。不难发现,国企与地方利益集团进行政商勾兑的案例呈愈演愈烈之势。一方面,通过来自企业的利益输送,丰富了一些利益集团进行活动的经费;另一方面,利益集团也通过自身的政治影响力,为企业或其主要负责人带来权力红利。

纪检改制公民参与监督

2014年1月1日起,中国公民个人需要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申报海外金融资产和债务情况。近年来,贪官出逃事件不绝于耳,其资产也不断向海外转移。有分析称,这项规定可能意味着中国反腐向官员海外金融资产“开刀”,追讨贪官海外资产成为中国反腐的新目标。海外贪官在未来几年内将无处藏身。

权力紧缩带来的改变正在发生。由三公消费支撑下的高档餐馆繁荣不再,高档烟酒因权力钦点而水涨船高的鸿运走到尽头。反对奢侈浪费,立竿见影。不健康的权力消费和荫蔽退去,市场迎来新的契机,社会展现新的活力……社会活力,不只是表现在对于打老虎的点赞上。从表哥、房嫂乃至某些官员,将他们送上审判席,公民的力量不可小视。反腐拓展公民空间,公民行动推动反腐,一个全民反腐的剧目,就此草创。

民众参与检举,并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11月在21个省(区、市)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87.3%的群众认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以往相比有好转,77.1%的群众认为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力度。人民网进行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78.9%的受访者认为中央实施八项规定以来,身边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明显改进或有所改进。

(编辑:莫林)

篇10: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党课讲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并且从构建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措施。这对于我们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其运行且得到制约和监督的状况,是判断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在此基础上,《决定》再次强调,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这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规范运行的重要举措,必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一,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时代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之上,由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决定,具有决策效率高、着眼于长期发展、立足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具体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不够完善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是权力配臵还不尽科学;权力过分集中,导致“一把手”出问题的比例相对比较高;权力运行还不够透明;对权力的监督还不够有力。因此,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根本保证。当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一个涉及面广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与深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逐步完善。

第二,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决策、执行、监督是权力结构“三位一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权力运行机制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在权力运行体系中,决策是核心,执行是关键,监督是保障。应当说,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长期实践,我国的权力运行体系已经基本定型,这在国家长期发展规划、重大战略决策的形成和实施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体系也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加以改进。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重大决策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的形成机制和程序,加强决策的协商、论证、听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作用,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估和纠错机制,不断提髙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凡是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都必须实行集体决策,绝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要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决定了的事情,就要言必信、行必果,有始有终,说到做到。健全督促检查、绩效考核和问责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三,必须按照制约和协调原则科学配臵权力。科学配臵权力,就是要使权力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不仅做到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给权力套上一个“制度的笼子”,还要做到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相互协调、运行顺畅,使权力切实发挥作用,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更好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党代会、全委会和常委会之间的关系,更好发挥党代会和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党委常委会行使执行权和一般问题决定权,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监督权。民主集中制既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领导班子行使权力的根本工作制度。

第四,必须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党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按照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臵党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健全部门职责和人员编制体系,做到定位准确、边界清晰,权责一致、人事相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按照不同性质的权力由不同部门行使的原则,尽量实行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相分离,对直接掌管人财物等高风险部门和岗位的权力进行限制,压缩和规范各种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从而降低权力失控乃至腐败发生的几率。按照同一件事情或同一项工作任务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加大机构和职责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地解决部门众多、职责分散和交叉扯皮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决定》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实践看,由于权力制约不力、监督乏力,少数主要领导干部把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习惯凌驾于班子集体之上、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一言堂”,甚至一手遮天。这些年,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主要领导干部就是如此,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大量事实也表明,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应受到制约和监督,决不允许存在超越于党纪国法之上、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特殊公民。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一把手”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第一,适当分解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内部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方式。应按照分工负责原则来确定主要领导干部分管的事项、掌握的权力以及应负的责任,减少主要领导干部对具体事务的插手干预,降低主要领导干部对班子成员晋升时意见表达的权重。

第二,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是政府专门机关的监督,两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行政监察机关具有教育、纠偏、惩戒和保护等职能,其调查和政纪处分权具有较强的威慑力。行政监察机关要把监察监督渗透到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加强对公职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廉洁教育和严格监督,深入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推进权力依法行使和公开透明运行。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自身熟悉财政财务工作、精通查账业务等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和财经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审计机关要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健全线索移送、案件协查、结果运用等资源共享机制,增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的合力和效果。

第三,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真诚欢迎各方面的意见和批评。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方便群众监督,如规范和利用互联网监督。坚决消除各种人为障碍,严肃惩处打击报复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法律监督是促使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的重要保证。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询问、质询、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等方式行使监督职权,支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最大限度减少主要领导干部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行为的发生。

三、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民主的基础是公开,公开是监督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不断加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一,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和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前提是依法确权,关键是固化和公开流程。一是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严格按照宪法、相关组织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各级各部门的权力进行审核确认,对超越法律法规范围的权力坚决予以取消,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权力坚决予以调整,及时向社会公布权力清单。二是依法规范并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要遵循权力运行的一般规律,坚持减少层次、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方便办事原则,依法公开行政决策权、审批权、执法权等职责权限、法律依据、法定程序,制成表格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向社会公布,促使隐性权力公开化、显性权力规范化。

第二,加强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一要加强党务公开。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以党务公开带动和促进政务公开。二要加强政务公开。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社会公益事业等信息公开。三要加强各领域办事公开。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等,要结合行风治理,进一步深化公开工作,压缩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私用的空间,让阳光照进权力行使的每一个角落。

四、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为深入推进反腐败提供制度保障

当前反腐败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在的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二是查办案件受地方和部门牵涉太多,有些案件难以坚决查办,腐败案件频发却责任追究不够。《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一,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总的原则是更加充分地体现党的领导作用和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充实与反腐败工作紧密相关的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应当履行的具体职责,形成健全规范有序的工作模式,以更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反腐败力量。

第二,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决定》把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作为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决定》明确规定,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臵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二是《决定》明确规定,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这是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领导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强化他们同上级纪委的沟通和联系,有利于他们更加负责地发挥职能作用。同时,上级纪委要及时听取下级纪委的汇报,下级纪委要定期向上级纪委报告工作,以更好体现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

第三,强化纪委的派驻监督。《决定》提出:“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这是党内监督体制的重大改革。派驻纪检组长继续担任驻在部门党组成员,只履行监督职责,不参与驻在部门业务分工,不从驻在部门产生。派驻机构各项工作保障由驻在部门负责,工作经费列入驻在部门预算。

第四,强化巡视监督。《决定》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这也是党内监督体制的重大改革,强化巡视,可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进行,无论是谁,都在巡视监督的范围之内,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早解决,遏制腐败发生。

五、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反腐败法治化水平《决定》专门就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了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理念。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既是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又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更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障。切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和反腐败国家立法,形成有效管用的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使反腐倡廉工作有法可依,不断提高反腐败法治化水平。

第一,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廉政风险防控是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实践和探索。要针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逐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外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第二,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防止利益冲突是现代廉政立法的基础,是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利益冲突回避制度,重点完善公务回避、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制度;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公职人员行为限制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第三,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加强报告核查结果的运用和违规惩戒力度。建立健全对“裸官”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办法,强化监督。

第四,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需要,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法规制度。把经过实践检验、适应形势发展的党纪政纪规定和行政规章上升为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专门法律法规,健全腐败案件揭露、查处机制,畅通来信来访和网络等各种信访举报渠道,完善保护证人、举报人制度;完善惩治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犯罪法律法规,对腐败实行零容忍政策,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健全防范腐败分子外逃和追逃追赃机制,逐步形成与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防治腐败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六、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 《决定》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明确提出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进一步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展现了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巩固转变作风成果的坚定决心,对人民群众期盼优良党风政风长期保持下去的呼声进行了积极回应。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确保作风建设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第一,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实现改进作风常态化,关键要领导干部带头改、带头抓。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责任制,督促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联系群众,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到群众中去,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按照群众意愿改进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现干部联系群众的常态化。

第二,改革会议和公文制度,着力改进会风文风。进一步改革会议和公文制度,坚决杜绝文山会海。完善会议管理制度,执行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严格会议审批,切实减少会议活动,控制会议规模、时间、经费,提高会议效率。改进公文制度,控制发文规格,压缩文件数量,倡导清新文风

第三,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三公”问题和楼堂馆所建设,管住经费是源头、是关键。要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编制与支出管理,加强“三公”经费审批、指标控制和报销管理,稳步推进“三公”经费支出公开,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第四,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改进作风,首先要整顿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实行选人用人严重违纪问题专项检查制度,加大对违规用人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跑官要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建立“倒查”机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及相关规定,对违规失职者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坚决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第五,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培养好作风,凝聚正能量,用好政绩考核这个“指挥棒”。坚持正确的政绩考核导向,引导领导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推动作风转变。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作风转变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从“德、能、勤、绩、廉”全方位考评领导干部,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标准,真正实行“问绩于民”。同时,用好问责制度,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造成恶劣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的,必须坚决追究责任。

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全党动手抓党风和反腐败的合力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它在增强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各级党委抓好反腐倡廉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决定》进一步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为我们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更好实施责任追究指明了方向。

第一,有权就有责,权责要统一。各级党委必须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各级领导班子 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班子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班子其他成员要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起领导责任,切实做到“一岗双责”。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又要敢抓敢管,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把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并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评议,以此督促领导干部切实负起责任。如果发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大问题上有失职等领导责任问题,就要采取“倒查”的办法予以追究,绝不能以集体名义敷衍了事。

第二,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必须认真履行好监督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积极协助党委开展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并把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问题不报告、不反映,敷衍塞责、不抓不管,造成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追究相应的监督责任,增强责任制的威慑力。

上一篇:被电脑吸引了的作文300字下一篇:共克时艰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