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的意思

2024-05-12

名胜古迹的意思(精选5篇)

篇1:名胜古迹的意思

【名胜古迹的意思】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的地方。

附录成语(名胜古迹)的相关知识:

名胜古迹的读音:迹;不能读作“jī”。

名胜古迹的近义词: 名山大川

名胜古迹的`组成:联合式。

名胜古迹的举例: 中国是个有古老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许多的名胜古迹。

篇2:名胜古迹的意思

就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名胜古迹众多。漫步在这些名山胜水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另一方面也从中感悟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里最直观的文化现象恐怕就是那些浩如烟海的碑刻和楹联了。

英文解释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and scenic beauty;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sites;famous places of interest and relics of olden times;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5章:“首都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去了两次以上。”

【示例】 中国的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参观。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名胜古迹联

所谓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名胜联,多用于亭台楼榭、殿阁寺庙、名山大川等古迹处。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古今名人来到这些名山大川、古迹胜地,往往因触景生情而兴致大发,欣然而命笔。

这些楹联,或镌刻于亭台楼阁,或分贴于寺庙祠墓……以抒发兴致和情怀,他们留下的那些立意深远的楹联佳作,不但为山水增色,美化了环境,又是游人吊古凭史的场所,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又得到了大自然的享受,所以世世代代为人所称道传颂。名胜联就创作手法而言,可分为写景、咏史、叙事、抒情、议论等。

比如: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这是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联。李白的一生,值得称赞的地方很多,但楹联的作者撷取典型的事例,利用短短的七字联,像漫画一样,略勾勒几笔,便将大诗人描绘到神情毕现的程度,全联句短意长,对仗工整,遣词高妙,实为大手笔之作。

名胜古迹之长城

再看下联: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这是陈毅同志为杜甫草堂所撰楹联,乃集杜甫诗句而成。他还独具匠心地加上一段跋语:“此杜诗佳句,最富现实意义,余以千古诗人,诗人千古赞之。”可谓别出心裁,富有新意。

中英例句

和许多名胜古迹一样,古堡的复兴也是双刃剑。

As with many historic spots, the revival is double-edged.

加勒古堡绝非唯一面临这种难题的名胜古迹:越受欢迎,就越会失去自己的个性。

篇3:名胜古迹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

名胜古迹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它是历史留给我们现代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是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资源;它能勾起人们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 使人们对这座城市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名胜古迹的环境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两大主要因素[2], 其中以植物为主的自然景观是名胜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胜古迹中的植物选取与种植常被误解为是点缀大自然、美化环境的辅助手段, 忽视了它自身的风景特色, 更重要的是没能深刻理解植物的生态环境特性、风景景观特性和植被多功能性, 并将这些优势发挥到名胜古迹的规划和设计中去[3]。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于名胜古迹中植物配置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 纵观当前的研究成果, 多数还都停留在名胜古迹的具体类型植配之上, 如祭祀祠堂类名胜古迹的植配研究、名人故居类名胜古迹的植配研究、宗教寺庙类名胜古迹的植配研究等。相比名胜古迹的个性研究, 对于它的共性研究稍显不足。本文旨在立足于名胜古迹这一载体, 从地域文化性、服务特定性和时代历史性等多角度阐述历史遗迹中的植物选择和配置, 以期更进一步研究名胜古迹中的植配特点, 深刻感受名胜古迹的艺术价值。

2 名胜古迹中植配的特点

2.1 地域文化性

地域是指一块土地的范围, 《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记载:“凡造都鄙, 制其地域, 而封沟之。”可见, 地域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而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特有的文化, 具有独特性。

植物作为自然因素的组成部分, 其生长发育与地域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地域带来气候、地形、季风的差异, 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形态造成影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合肥市区中作为景观配置的杜鹃体型矮小, 而大别山山区中的却高大挺拔如小乔木[4]。不同的地域不仅造就了植物形态上的多样, 也将当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注入了其中, 形成了此地特有的地域植物文化。植物文化是植物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植物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信息的总和[5]。植物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植物文化内涵也是不一样的。

在名胜古迹中, 采用本土植物是体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本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特定的自然选择的物种演替后, 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6]。从古至今, 本土树种在植物配置中都是设计师们的首选。古时,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交通运输的制约以及农业科技的欠缺, 选择本土乔灌木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 还可以保证植物的存活率。现如今, 人们常运用本土植物的地方特色来烘托名胜古迹的地域文化, 创造出“一方水土一方景”的个性景观。

2.2 服务特定性

名胜古迹中的植物配置根据其服务人群的不同产生了特定性。这是因为所有名胜古迹都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园主思路的融合[7]植物在其中作为托物言志的载体, 配置上往往都是根据园主自身意愿所选择, 这在专为特定人群服务的名胜古迹中更为突出。

在名胜古迹中, 私家园林和宗教寺庙遗迹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也是对服务特定性的最好诠释。私家园林在植物造景方面, 受着儒、道思想熏陶的文人贤士们将儒家的精神追求与道家的精神向往赋予每一株植物, 使文人思想具体化、人格化[8]。这不仅使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丰富、优美, 而且让文人园林的主题呈现出深远的意境和浓厚的“书卷气”。而为宗教服务的寺庙类名胜古迹, 其整体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以及造园风格无不散发着宗教思想, 同样, 在植物配置方面也不例外。正所谓, 寺因木而古, 木因寺而神[9]。好的植物配置会为其增加一份幽邃色彩。对于不同的宗教, 在植物选择上亦有所不同。如佛教推崇菩提树、银杏、莲花、曼珠沙华等植物, 而道教则喜爱质朴的松柏、桂花、玉兰、黄杨等植物。

名胜古迹的服务人群不同, 选择的植物往往也会有所差异, 但选择的无论是文人喜爱的梅兰竹菊, 还是佛家钟意的银杏菩提, 植物在名胜古迹中被赋予美好的寓意这一本质是不变的。当人的情感融入进植物的选配之中, 创造出的名胜古迹自然是富含感情的。后人游览历史遗迹, 看到眼前之景, 常能与园主人产生隔空的共鸣。

2.3 时代历史性

时代是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 是能影响人的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根据意识的能动性, 不同时代的人们创造出了专属这个时代的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对所处时代的主流思想的传播, 是文化的继承和文脉的延续。纵观古今中外各个时代, 名胜古迹都是为人而建造的, 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10]。

如果说名胜古迹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 它所凝结的是一个时代的掠影, 那么最能体现它动态演变过程的就是植物。植物是生命的载体, 是时间的证明, 其沧桑的质感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 不同历史时期, 人们对植物的审美意识和喜好都有所不同。西周至春秋时期, 杏树、海棠、桃树、木瓜、梅花等植物就已作为当时人们喜爱的观赏树种被记录到《诗经》之中。战国时期, 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从中可知, 木兰与菊花已成为当时人们常用的观赏植物。宋元时期, 人们偏爱松、柏、杉、桧等乔木, 花卉以牡丹、芍药、山茶、琼花、茉莉等为主[11]。一个时代一段记忆, 植物就是这段记忆中最好的证明。

名胜古迹中的时代历史性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重和传承的, 延续其历史性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古树名木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名胜古迹中, 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不能仅依赖于简单的栅栏围合, 更需要考虑名胜古迹整体的氛围环境, 要将古树名木的历史韵味融入其中。

3 结语

名胜古迹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为了将这一历史文脉传承下去, 我们需要深刻了解名胜古迹植物选择和配置的本源, 即是依据地理文化、服务对象、时代历史来选择配置的。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名胜古迹中植物的选择配置就拘泥于某一要点,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 采用更加系统完善的植配手法, 以求达到艺术上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季蕾.城市名胜古迹的保护利用与环境的再创造——以南京市鸡鸣寺胭脂斋方案设计为例[J].四川建筑, 2004 (2) :8-9.

[2]黄建军, 孔佳雪.名胜古迹环境景观设计初探——以贵州省安顺市文庙环境景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 2011 (6) :106-108.

[3]薛惠锋.风景名胜区景观绿化理论探讨[J].经济地理, 1990 (2) :76-80.

[4]刘晓红.本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建筑, 2009 (8) :126-128.

[5]吴剑雄.论城镇植物文化的地域特征——乡土植物应为城镇园林景观建设的主体[J].鄂尔多斯文化, 2011 (4) :15-18.

[6]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 2003 (7) :63-65.

[7]曹涌, 陆江平.个园与退思园艺术表现手法之鉴赏[J].现代园林, 2006 (9) :12-16.

[8]郦文俊.中国文人思想与文人园林植物造景[J].广东园林, 2009, 1 (8) :14-16.

[9]金荷仙, 华海镜.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J].中国园林, 2004 (12) :53-59.

[10]杨吉方, 毛白滔.城市景观设计的时代性与历史连续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 2010 (8) :11-12.

篇4:名胜古迹的意思

观江淮名胜图

作者:王昌龄朝代:唐体裁:五古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

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

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

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

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

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篇5:名胜古迹的意思

清平乐 玉山名胜集,清平乐 玉山名胜集郯韶,清平乐 玉山名胜集的意思,清平乐 玉山名胜集赏析 -诗词大全

清平乐 玉山名胜集

作者:郯韶朝代:元体裁:词 湘云微度。六曲朱阑暮。帘外香飘梅子树。知有王孙索句。谁将琼*吹霞。柳花飞过东家。说与门前去马。断肠休为琵琶。

上一篇:办学理念和目标下一篇: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