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惬意的时光心情美文

2024-04-08

最惬意的时光心情美文(共9篇)

篇1:最惬意的时光心情美文

最惬意的时光心情美文

也许你喜欢坐在撒满阳光的草地上,细细地品读一本故事书的跌宕;也许你喜欢流连在春色的花丛中,醉醉地嗅闻一朵娇艳花的芳香,那一定是你感到最美好,最享受、最惬意的一段时光吧。

你知道让我感到最惬意的时光是什么吗?是呀,鸿鹄怎知俺这燕雀之快哉呢,想你永远也猜不到的。就让俺大声告诉你吧;俺最惬意的时光就是边打扫卫生边听着音乐!哈哈。

没有意外,年复一年,周复一周的打扫卫生是俺周末雷打不动的生活内容之一。一想到重复的打扫居室卫生,也看不到显耀的成就,许多人一定会不屑一顾,能推则推了。俺却不然,而且特别喜欢打扫卫生,因为俺想了一个好主意,就是边打扫卫生、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当你边听着曼妙的乐曲、边移动着抹布时,原本枯燥的劳作就变得生动而有趣了起来。当单调、枯燥的劳作被跳动的音符、美妙的音乐所替代,居室环境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明亮干净,你还会觉得打扫卫生是一种身心摧残吗。

很得意自己找到这样让乏味变得美妙的好办法,因此,打扫卫生对我来讲已经不是沉重、负担、累赘,而是轻松,享受、惬意。所以,周末的到来对我来说就是最自在,最惬意的时光的到来。只有这个时候,可以忘却压力,忘却烦恼,陶醉在唯我的.世界里。真希望这样的时光伴我永久,自己也努力地坚持它一百年不动摇,呵呵。

许多心动的歌曲、憾人的旋律就是在这样的时光中飘入自己耳中,印在自己的心中的。今天边打扫卫生,边听阿鲁阿卓。阿鲁阿卓是个漂亮美眉,从看到她的《相濡以沫》MV时,就喜欢上她漂亮的脸庞和甜美的嗓音了,好美!她的《感谢春天》也好听。这个春天,听这首歌,莫名的感动。感谢自然!感谢生活!感谢春天!

篇2:最惬意的时光心情美文

在走过的这些岁月中,总有一些时光烘暖着那一个个的寒冬,而我最温暖的时光,是有爸爸陪伴的那些童年……

有那么一些年的时间,我害怕给别人洗衣服。因为我害怕给别人洗衣服时,会想起曾给爸爸洗衣服的自己。我害怕那个快乐的小女孩会因为给太多人洗衣服而在记忆里模糊。

七八岁那时,爸爸在煤井里干活,那时他一星期才洗一次那粘满煤碳的衣服。说也奇怪,那时的我却喜欢给爸爸洗那粘满煤碳的衣服。第一次是爸爸让我帮他洗的,他说洗完后给我一块钱零花钱,我很乐意的就答应了这份“工作”。先是把爸爸的衣服搬到水池边,再搬一个大大的盆子,然后脱掉鞋子,把裤管卷得高高的,往盆子里灌满水,再把爸爸的衣服放到盆子里,最后整个人都到盆子里踩衣服,踩着踩着就欢快的跳起来,直到盆子里的水变得干净了才肯出来。当时我还小,洗好的衣服我就搬不动了,这时爸爸会到水池边抱起我,帮我穿好鞋子,然后带着我一起去凉衣服。凉完衣服,爸爸会发一块钱的“工资”给我。接下来的日子,周六看到爸爸换下那一身粘满煤碳的衣服,不管有多少小伙伴等着我去玩耍,我都会先把爸爸的衣服洗干净再去,而爸爸却也从来没有忘记给我一块钱——爸爸给我的钱,我都没有花过,我都全交给妈妈了。而有一次,在给爸爸洗衣服时,发现他口袋里有二十块钱,洗完衣服后我把二十块钱还给爸爸。爸爸说:“你帮爸爸先收着,周未爸爸带你买衣服去。”那天晚上,我从邻居小朋友家回来,听到爸爸跟妈妈说:“咱女儿真不错,今天帮我洗衣服从包里洗出二十块钱,全部的交给我了。”妈妈说:“去年她哥哥在路边捡到十块钱你非要他在路边等别人来找时还给人家,还说不是咱们的钱咱们不能要,她记性可好呢。”这时,我看到爸爸很欣慰的笑了。洗着洗着,在我九岁时那年的4月初6,爸爸却突然的永远离开了我们。当时的我觉得整个天都蹋下来了,妈妈也哭得几度昏厥,但爸爸还是没有醒过来。从此我开始恨那个黑黑漆漆的煤井,我恨它夺走了我的爸爸。

而今,在很多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轻轻的喊一声爸爸,把爸爸的身影在脑海里一遍遍回放。这害怕有一天“爸爸”这个熟悉的称呼会变得陌生,我怕我会忘记爸爸的样子……

慢慢的回想有爸爸那九年的`时光,算得上是我最幸福的时光。那时,爸爸在我心中是万能的:他能赚钱供我读书,给我买新衣服,买玩具;能亲手做各种各样的玩具;能养一群大白鹅陪我玩;能给我炒很香很香的腊肉、土豆丝;天黑时,能挨家挨户的把我从小伙伴家里找出来,然后让我“骑马马”回家;而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次爸爸在外面喝酒醉了,还能稳稳的背着我,拉哥哥,然后安全的回家……爸爸给予我的,我无法用语言道清,而我为他做过的,只有洗衣服而已。而多少次,我却感谢那个曾为爸爸洗过衣服的自己。虽然微不足道,那些温暖的日子不但让我回忆一生,还可以安慰一个女儿想为她爸爸尽孝的心。

篇3:晃荡在海边的惬意时光

每天都有新收获

“当我带着孩子们来到这儿时,学校里简朴整洁的宿舍,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想起了自己上舞蹈专业学校的那段时光。校园不是特别大,但穿行在舞池、教室、食堂和宿舍之间,看到窗外院墙外探进校园的小花朵,以及隔墙相望的景区内,在岩石上攀爬的游人。我想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远离激烈和紧张,在这种悠缓的节奏中让学生的舞蹈得到提升。”为了让自己和学生们暑假有所收获,西安艺海体育舞蹈俱乐部的陈英强老师组织孩子们参加了大连国际舞蹈学校组织的夏令营。

每天早晨6点半,他就会将自己俱乐部的学生们从被窝里面拽出来。由于年龄偏小,学生们总会向他央求、撒娇,可想起自己在专业学校艰苦的求学经历,他又继续督促学生做好准备……出早操了!清爽的海风吹来,带走了一身的倦意和慵懒,也让孩子的说话声、打闹声消散了,夏令营的生活就在这样的平淡中开始了。

由于参加夏令营的绝大部分都是7—13岁的孩子,学校专门安排了几位比较年轻的老师,拉丁舞由国家队队员王军、国青队队员李钊、刘滢主讲,俄罗斯外教沃尔扎尔、伽佳则有针对性地为孩子们进行重点内容辅导。此外,针对夏令营中仅有的十来个主攻标准舞的孩子,学校甚至专门安排了A组标准舞选手谭雯婷为他们开小灶,与其他老师照顾几十个孩子相比,不远千里从安徽马鞍山带学生参加夏令营的邹胜老师觉得自己和学生们“赚了”。7天内,几位老师们轮流教学,尽可能让孩子学到更多、更丰富、更有用的舞蹈知识。

“每天三节专业课,上午两节,下午一节,然后就是夏令营组织的各类活动。”山东滨州的魏征,每天都会陪着孩子们上课,他觉得每天的课程,不仅学生有收获,自己也收获颇丰。尤其是对外教沃尔扎尔的敬业精神和态度,他钦佩不已:“我们跳多久,他就陪着我们跳多久,目的就是进行示范。”

国青队队员刘滢虽然很年轻,但教课却极受欢迎,每讲到一个舞种,她都会告诉学生与舞种相关的各种知识,比如讲斗牛舞时,她就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斗牛舞知识,听到学生众口一辞的“斗牛舞起源于西班牙”,她纠正道:“没错,斗牛舞在西班牙十分流行,但真正的起源地在法国。”而每个动作,她都会详细地讲解动作要点、容易出现的错误,尽管有些孩子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她解释说:“关键是他们的老师也在听,只要老师明白了,少数不明白的孩子以后也能弄清楚。”除了示范正确动作、指导纠正错误,刘滢还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融入了夏令营的教学,每堂课结束前,都会进行十分钟的身体素质训练,从仰卧起坐到俯卧撑,让孩子们好好地感受了一番什么叫专业的舞蹈学习。

与孩子缘特别好的刘滢相比,李钊则有点小郁闷。由于要求比较严格,班上一位胆子特别小的女孩,一看到他靠近就哭,后来他只好用上了传闻中的“口令教学”,隔着好几步距离,用语言指导,惹得课堂上笑声一片。

“其实舞蹈夏令营的难度比较大,因为参加的人舞蹈水平不一,教学课程难设置。”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大连国际舞蹈学校校长李世国全程紧盯舞蹈专业教学,根据教学进度和孩子们的需求,安排最合适的老师上课。而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到专业的芭蕾舞知识,他不远千里,专程请福州市歌舞剧院的刘健老师担任芭蕾舞教练。

最快乐的午后时光

每天三节舞蹈课的收获是巨大的,可对孩子来说,能够尽情的玩耍才是最快乐的所在。除了开心的玩儿,其他的神马东西,都是浮云而已。而对比许多夏令营出门就要坐车,去哪里都要争分夺秒的情况,每天下午出游、参加活动,不论老师和孩子,都是满脸的轻松和愉快。

去海边时,所有的孩子奔走相告。所有人中,山东滨州的魏征和他的学生们准备得最为充分,泳帽、泳衣、泳镜、救生圈、毛巾、水壶……所有游泳的常规装备无一漏网。兴致勃勃的孩子在他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大步流行地迈向海边。一到海边,整齐的队伍一下子就炸开了,所有人前仆后涌地冲向大海,跃进海的怀抱。

有的孩子用手在沙滩上挖上一个大坑,坐在金色的沙滩上,把脚伸进去,然后用沙埋起来,感觉从沙子里传来的丝丝清凉;有的孩子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走来走去,捡自己喜欢的贝壳;有的孩子仗着水性好,居然仰身躺在救生圈上,轻轻松松地滑动双臂,伸缩双腿,任由自己在海里飘荡,直至离岸几十米的时候才慢慢划回岸边……在海边,孩子们流露出顽皮的天性,不知是谁起的头,海里水花飞溅,大家在水里打起了水仗。起初,老师们还能仗着身高力强占据优势,可当孩子们团结起来后,所有老师无一例外,全部败下阵来。

在大家享受戏水的欢乐时,陈英强老师却坐在海边看着他们玩闹,没有参与其中。他说自己是个喜欢享受生活的人。“虽然说跳舞的人为了取得进步,都会疯狂地去学习和追求,但孩子又不是专业舞者,何必每天苦着个脸从早到晚地练。”孩子们在海里玩耍时,他就静静地坐在海边,迎着习习海风喝上几口梅子酒,他觉得这样的感觉才爽,值得回味。

在海边,最令人疯狂的活动并不是戏水,而是沙滩拔河,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最后的全部上阵,一场不管男女、不分长幼的比赛就在群情汹涌中开锣了。看到己方形式危急时,有的孩子“计上心来”,将绳子绑到了身后的沙滩足球球门上,最终力挽狂澜,挽回败局……不过,智计百出的孩子们纵有万般机智,也有无从下手的时候。在露天烧烤活动中,不少孩子自信满满地表态:你们看我的,烤出来的串绝对好吃,可最终的结局却是他们的两眼被烟晕得泪汪汪,肉串不是糊了就是半生不熟,只好虚心向真正有一手的伙伴们学习。

夏令营重在体验

经过七天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舞蹈知识和技巧,也交到了不少的新朋友。夏令营结束前的最后一堂课,老师要求他们将所学习的新套路完整的跳下来,绝大多数人都做到了,遇到挠头想动作的伙伴,其他人还会在一旁做手势、说动作,提示他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其实夏令营的活动,最重要的是自我体验,让孩子学习专业的舞蹈知识是一种体验,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玩耍也是一种体验,学习过、玩过之后,参加比赛又是一种交流性质的体验。让孩子们融入到社会的课堂中,亲近自然,广交朋友,增强自理能力,学习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也算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种尝试。”对自己一手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大连国际舞蹈学校校长李世国不乏褒奖之辞,但夏令营形式多样的活动,也确实让孩子们收获丰富,比如在校园内体验露天烧烤、到金石滩感受大海、全体成员游览大连的广场等等。

在活动中,来自天南海北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舞蹈、感受了大连,也体验到了许多在家独处时不曾体验到的欢乐,甚至结识了新的朋友,来自吉林的毛圣就认识两个干里之外的好友——山东泰安的马琛和山东淄博的扈迎鑫。临别时,他们相约明年的夏令营都要再来,并邀请对方一定要到自己家中串门,交换QQ、电话加强联络。

篇4:萨加波纳克的惬意时光

项目面积 464m2

设计单位 Mendelson Group

美国知名设计公司——Mendelson Group创始人Gideon Mendelson前不久设计了他位于萨加波纳克的新家,将他所宣扬的设计风格和理念巧妙地注入其中。这是一个由Mendelson夫妇和他们19个月大的儿子Owen组成的三口之家。夫妇俩一直在寻找一个有着历史韵味且足够大的空间,能满足其他家庭成员和朋友们周末的日常到访。以家庭为优先考虑,他们最终在萨加波纳克选择了一处开发商在未找到买主前就开始修建的房屋。这是一幢典型的瓦房风格的建筑,总面积464平米的室内空间迫切需要鲜明个性的注入。“像这种事先建好的房屋最大的挑战在于:它在建造时并未考虑到陈设的摆放。由于房屋十分宽敞,所以我的目标是使其尽量突显个性。同时,我还把它看作是怎样将多种设计风格或不同年代的风格融合在一起的一次展示机会。”Mendelson说道。

Mendelson的独特风格在于能打造体现舒适感和惊喜感的、具有整体效果的空间。“正是那些不经意的选择能使你每次走进这些空间时,带给你全新的体验,”他这样表达。而客厅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客厅一侧的墙上悬挂有一幅大型的摄影作品,画面隐隐显现出的淡黄绿色与其下方放置的宽条纹长靠椅的色调相呼应。靠椅的前面摆放了一件经过喷涂处理的铜制咖啡桌,高低不平、多层次设计的圆形桌面就如同舞者一般在空间里自由起舞。客厅的另一侧,一个传统的壁炉架极为惹眼,设计师通过在其上方的墙上悬挂一面富有现代感的凸镜从而使这一区域充满了个性。由此,一个洋溢着温馨和舒适感的空间便诞生了。

“无论是将一件现代感的物品融入一个传统的空间,还是将一件传统的物品融入一个现代感的空间,它们的折衷和相互融合都能给空间带来全新的视角,”设计师如是说。在沾泥物品寄存室,一张定制的长凳上放置有一件彩色条纹的棉质坐垫;天花处悬挂的果酱罐形状的吊灯搭配墙上方铺设的地图壁纸,使空间整体流露出清新自然的舒适感。早餐室和厨房的设计也延续了同样的设计风格。一盏由灯光设计师大卫·威克斯设计的、超级现代的灯具悬挂在餐桌上方,餐桌旁围绕着四张仿照爱德华·沃姆利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设计的藤条橡木椅。厨房内,三盏白色瓷釉质地的厂灯为厨房操作台提供照明。

各种各样的条纹在室内空间中随处可见。设计师选用大胆的蓝绿条纹定义家庭办公室的整体风格。在这个八边形的空间内,悬挂在定制的嵌墙式组合家具上方的“人造卫星”枝形吊灯成为这一空间的另一大亮点。条纹的运用还出现在楼梯铺设的斑马纹羊毛地毯上,沿着楼梯向上还可看到平台上放置的三个复古风格的木齿轮。主卧是一个极为宽敞的空间,在一个如此庞大的空间中营造舒适感是十分不易的。主卧一角的“贵妃沙发和窗帘上玩弄的各式条纹能让人们以不同的视角审视这个空间,”设计师说道。此外,为了缩小空间中各物件的比例,设计师还通过在四柱床的床尾添加一个座位区从而打造出一个舒适的睡眠氛围。

篇5:最美好的时光抒情美文

流年岁月,时光荏苒。想一些人,告别一幕青春。一场忧伤的岁月;无声,流年。湮灭。读一本书,发现一些私语,一句完美的意念;素平。锦时。清欢。看一电影,上演一出默剧,一段光影的斑驳;岁暮。清朗。远行。那些最美好的时光总在青春岁月的季节,但同时也在毕业分手的季节。

在这个毕业的季节,是否会有人许诺:“无论身在何方,是否结婚生子,过的光鲜或贫穷,后我们再聚。”这些感人的承诺是那样的轰轰烈烈。那么十年之后的我们又会有怎样的风景?但回想起曾经在校园那段美好时光,是否也轰轰烈烈过?也迷茫?彷徨过?

看看当初的我们,初来乍到城职院是否觉得学校太小而抱怨后悔当初的选择?是否到了陌生的城市,遇见陌生的面孔感到害怕?是否因为性格不合而显得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但也是否因为师兄师姐热心帮助,老师的和蔼可亲而温暖人心?同时也是否因为专业问题感觉没什么用感到彷徨茫然不知所措?时间就这样过去,可是这些都在恍然之间一瞬而过,期间只剩回忆。这个回忆它有一个名字叫做最美好的时光。

如果青春有张不老的脸,那回忆是否都是笑得甜美的?回想我自己在校的一年时光,我依然觉得那是一个恍然的梦.

记得自己当初实在没有退路了才选择来到城职院这个地方,我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样。有过后悔及遗憾。看着回去复读的同学朋友们个个都取得了好成绩而自己心存不甘。但随着青春的流逝,当初那种想法早已烟消云散,早已云淡风轻。

也许是在城职院的人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突然忘了自己当初为何要竞选班长,为何要去面试学生会,社团等等。特别是在学生会里面的日子,它是我大学最值得回忆的`时光,即便没有轰轰烈烈,虽只是平平淡淡,但平淡才是真。在学生会呆的这段时光,收获的是经验。我们有过为一份策划书改到厌烦,但也有过为搞一个活动成功的喜悦。很多人都说最后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是啊,在这过程所得到的东西不是说能用语言就能表达清楚。

很遗憾的就是我不能继续留任在学生会工作,继续为这个家庭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因为大二开学就要离开城职院去另外一个学校开始我新的学习旅程。很多人问我既然不能留任为何还要在学生会那么尽心尽力,你看看很多人都不怎么理了。我想说,既然当初进了这里,就要对自己负责,每个人追求的东西都不一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坚持的理由是什么。每个人都会在这条路上失去很多东西也明白很多东西同时也得到很多东西,最后也让自己成长。

回首往事,有太多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做而又不敢做,太多的后悔和遗憾,太多的不舍和留恋,为何时间无涯,青春易逝?

在毕业离校的迷茫之际,青春演绎了我们最美好的时光。如果你还在城职院看见穿着牛仔裤,帆布鞋,一尘不染的白衬衣,背着双肩包的人儿,那就是青春的象征。但青春最美不是梦,而是与你一起追梦的人儿。所以好好珍惜曾经一起和你追梦的人儿,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且行且珍惜。不要说毕业是分手的借口。如果你站在校园路上,看着那些毕业说分手的情侣,不管他们流着怎样的眼泪都请不要太过于惋惜,也许他们的爱只是太过单薄,太经不起考验,又或许他们的爱还不是爱。或许毕业是一个借口,只因为它太容易说出口,让彼此都有台阶下。或许心底知道能够放弃的爱最终太渺小,始终抵不上我们继续前进的路以及路上的阳光与鲜花,也许事业与爱情终究不能两全其美。但最美好的时光还是他们恋爱的过程。

记得《同桌的你》有这样经典的台词:即使我们在相爱又怎样,到最后我们还不是输给了现实。是啊,但毕业的现实就真的是分手的最好借口吗?当初的那份勇敢与无畏,那份单纯与执着只属于青春。

徒留的,只有对青春的回忆,有时候怀念多了,就连自己也不明白究竟是因为离开而遗憾还是因为遗憾而感伤?时间最可怕的地方,不是没办法倒流,而是让你自以为刻苦铭心的回忆,都能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渐渐抹去,最后不留痕迹。

虽然不是毕业生,但也因为离开去另外一座陌生的学校而感觉自己就行毕业离开一样。所以不得不和城职院说再见了。

再见了,一饭特有的煲仔饭,二饭的烧腊,当我到另外一座学校是否还可以想念你的味道。

再见了,闷热的教室,小小的图书馆,这里有过我青春奋斗的痕迹。

再见了,闷热的文体馆,仅有的2个室外球场,这里是我青春挥洒汗水的地方。

再见了,荷艇湖,这是我特给你起的名字,再也不能再游艇欣赏荷花的美。

再见了,小蜜蜂,啊二奶茶店,以后也不能习惯性点一杯红豆奶茶了。

也许到另一个地方又会给我另外一段美好的时光,听说武汉樱花很美,听说武汉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我想在另外一个学校的我会有一段不一样的风景,有一段更美好的时光。

篇6:惬意时光的二年级作文

世界在明媚的阳光里醒来;

万物复苏,满眼生机盎然的色彩;

萌芽一颗种子的爱;

于泥土中浅埋;

来吧,这里是春天;

看吧,绿意漫天;

去踏青,去小河边;

去游戏,去流水山涧;

阳春三月;

将人们心底里的憧憬挖掘;

开化了的雪;

还唱着旧年的音乐;

睡了一冬,沉寂了一冬;

大地睁开睡眼朦胧;

花蕊随着风洒向空中;

春光烂漫,椅微风;

风中还带着些青草的香味;

风中还掺杂着小种子的`口水;

它们在生长、在发芽;

绽放给一片灿烂的朝霞;

房檐上滴答滴答;

那是雨水在说悄悄话;

耳边沙拉沙拉;

那是春姑娘的呢喃呀;

趁着早春;

趁一日之计在于晨;

拼搏、努力,

奋勇争先;

春天笑而不语;

春天盈盈笑意;

眼帘前满是它走过的痕迹;

转眼世界都被绿意洗礼……

篇7:惬意的生活生活美文

滨江公园里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有杷蕉树、铁树、桂树,有两排笔直挺拔的椰子树矗立成长长的荫凉小道,有古老的大树伸展着参天的枝干遮阳挡日,印证着滨江公园的历史悠久,有一片翠绿的竹林,风吹过沙沙地摆动,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树木。珠江面不宽但婉转流长,江面上徐徐吹来的凉风让人清爽舒服,深深吸着新鲜的空气,就沁人肺腑了。滨江公园沿江而建,不但线路很长而且全是自然景观,是金沙洲一道靓丽的风景,市中心很少见到这样的世外桃源。

夜晚小区的花池里传来阵阵和谐的蛙声,这种久违的声音曾经住莲花湖畔听过,住河塘边听过,蛙声让我向往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听着缠绵的蛙声渐入梦乡,几回回梦里回故乡,人在异乡始终念念不忘那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

人住高楼感觉离白云蓝天更近,透过铁栏的阳台,能俯视到小区的景致,能眺望到滨江公园和珠江,我有点恐高,靠近铁栏久了就头晕目眩。晚上睡在床上看着飞机一闪一闪地从空中飞过,早上躺在在床上看到东方升起一抹彩霞,染红了珠江面,再翻个身又睡上一觉。

篇8:让读书成为教师最惬意的心灵之旅

沉思十年课改, 我们曾经历轰轰烈烈的洗礼, 也曾领略无限精彩的风光。然而, 静心深思, 唯有读书可以让我们视野开阔, 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具理性。作为一名深处乡野的教师可能只有与书结缘, 与书为伴, 方可夯实育人之根, 才能砥砺正气, 才敢尝试勇立潮头。读书是一种修为, 是心灵宁静的钟磬, 无关功名利禄, 读书有助于造就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 有助于锤炼一个修行深厚、德行高尚的长者。

试看当今教育世界, 犹如武林争霸, 纷繁复杂, 变化多端, 领袖辈出, 理念满天飞。身处当下的我们, 用什么来保障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呢?读书则可能是最好的武器。读书可成就我们“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的高尚情操, 读书也会使我们拥有更多的耐心、信心和智慧。也许只有这样静静地等待, 我们才会在平淡的实践中、在书香氤氲中找回教育的真谛, 实现教育成功的梦想。

读书会生成更多的疑问, 使我们学会辩证地看待现实, 并尝试用书本理论和自我感悟去解读教育现象, 探寻教育的本真。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找回教育的根, 把握准教育的脉搏, 我们可以从古老的典籍中寻觅到朴素的教育思想, 并自觉地融合到新的教育现实中, 不断拓展教育理论, 使之不断融合, 每当遇到具体案例的时候, 就会自发地吸纳新的教育理论, 不断优化处理方式,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自身的教育思想深度, 最终形成一种属于自身的变异型的教学模式和理论思想。读书是一种增强潜质的修为, 它可能不会绽放一时的绚丽, 而是犹如源源不竭的活水之源, 给我们平添无限的正能量, 也会使我们的思想更能贴近时代的脉搏, 让自己的教育思想永葆青春, 不至于成为啃老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可能是我们一直训导学生的名言警句, 殊不知也是鞭笞我们教师的至理名言。“师者, 传道受业解惑也”, 怎样传道?如何授业?一要“博学之”。广泛的猎取, 丰厚底蕴, 当我们授课时, 就会如江水一样滔滔不绝, 能够旁征博引, 更能娓娓道来, 如此以往, 定能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之心, 有效学习、高效课堂也就在平坦中悄然生成, 也会成为教师的一种风格, 锤炼成教师的一种思想。“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 作为一个育人之人, 就得通过读书, 学会兼容并包, 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 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进而“泛爱众, 而亲仁”, 使自己成长为学生爱戴, 社会赞许, 同行认可的优秀教师。二要“审问之”。善于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 特别是当下十年课改反思之际, 教育犹如江湖, 更如战乱纷纷的春秋战国, 大有百家争鸣、能人辈出的意思。曾浏览课改经验介绍, 涌现的先进的、优秀的教学模式高达近百种。面对这样喜人的局面, 我们能全盘吸纳吗?我们又怎么能悉数消化呢?我想剩下的就只有读书了, 只有苦读, 我们方能审视透林立的门派, 吃准流派的本质, 灵活地嫁接到本土, 催生出师生都能惬意成长的乐土。“杜郎口模式”、“先学后教”等不是经典法宝, 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籍, 需要我们审问之, 摆脱干扰, 避免陷入迷惑, 坚守属于自己的那方净土, 追逐属于自我的一丝教育之梦想。三要“笃行之”。读书是汲取, 是精神的融合, 不是绕口令, 更不是卖弄嘴皮功夫, 而是将所读所思转化为自己实践的支撑, 演变为科学实践的灵魂。读书可以让我们灵活到百家之长, 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 从而使自己能够走出局限, 摆脱小我, 更加敏锐地审视教育的各种门派, 不随波逐流, 能科学吸纳。“博学”能开阔视野, 把握良莠, 从而提升自我的境界;“笃行”是读书的外显, 是一种理想的实践, 是执著的追求。当我们学有所得, 就得不惜余力地践履所学, 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 做到“知行合一”。

“只可惜现今的教师队伍中, 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又有几人?有多少领导在千方百计引领教师真正读书, 领导, 尤其是有一定修养和涵养的领导深知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会是多么深远, 领导也意识到了教师读书的意义, 所以他们知道只要读就会有收获。然而, 又有多少教师意识到读书对己、对生的益处呢?朱永新老师曾说:‘我们之所以要阅读, 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 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生活习惯, 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对于教师而言, 何况不是如此呢?”面对此言, 我不敢奢谈什么?只是想轻轻地告诉同人们, 读书是一种乐趣, 是养性的良药。

元人翁森以《四时读书乐》为题, 歌颂读书的乐趣和高尚的情调, 也昭示了读书是高雅情趣的, 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有书真富贵, 无事小神仙。”折射出的是何等的高尚情操, 读书直接的产品是学问、知识、修养和才华。书使人的精神世界愈加充盈, 不再像饿汉那样耸肩缩头丢人现眼, 走在路上没有一种魂不守舍找不到自己家的流浪汉感觉。书似青山, 层层叠叠, 风光无限, 赏味不尽;灯如红豆, 燃烧摇曳, 照彻心房, 最起相思。读书时分是人生最有情味的时候, 也是心灵最惬意的旅行。耽于书籍, 赏奇析疑, 衣带渐宽, 终老不悔。以一种隐逸和逍遥来摆脱现实的束缚, 追求内在的、主观上的精神自由。同样, 作为一名教师赏析各种教育理论, 在坎坷人生旅途上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成就自己的那份事业。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多读点书, 就会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 给学生以崭新的姿态, 给自己的教学带来新鲜的气息。“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这也是对教师知识架构的一种提醒吧!多看书, 多多阅读, 充分地积蓄, 慢慢地释放,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步入到一个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境界。“最是书香能致远”。人的气质需要书的滋养, 读书是锻造一个人外在气质的根基。读书为己, 使人修养身心, 明理睿智;读书为生, 使之身心兼修, 犹如醍醐灌顶, 沁香入骨, 成为学生一身挥之不去的潜质。摈弃世俗琐屑, 静下心来, 读一读先贤、智者们的智慧结晶, 在阅读中理清纷繁的思绪, 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

篇9:英国农场里的惬意时光

依据WWOOF的准则,旅人可以到参与WWOOF计划的有机农场干活,每天只需劳作4到6个小时就可赚取农场提供的免费食宿。由于参与WWOOF计划的农场不向旅人支付薪酬,所以安排的农活都比较轻松,大多为播种、除草、收割、施肥、砍柴、挤牛奶等。而工作结束后,旅人也有足够的时间到附近游玩。如今,WWOOF已演变为一种全世界范围内的集旅游、劳动体验及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特殊旅行方式。全世界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加入了WWOOF活动,详情可登陆WWOOF官方网站http://www.wwoof.org/查阅。

本期,小编节选了一位WWOOFer在英国两个有机农场体验农村生活后写下的游记,让我们赶紧一同来细细品味本文作者Scott和同伴坦尼娅在英国农场里度过的惬意时光吧!

Earlier this summer I escaped my desk job to participate in an agricultural work exchange program called 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 (WWOOF). Through WWOOF, my partner Tanya and I arranged to stay on two farms, one in England for three weeks and another on a remote Scottish island for ten days. Working on the farms, though 1)muddy and sometimes 2)strenuous, made for a wonderful break from the office.

Radford Mill in the hilly country near 3)Bath was our first farm. A large operation by organic standards, the 80 acre farm grows vegetables and raises sheep, cows, pigs, and chickens. Everything is rooted in the principle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The farm plants a variety of crops, uses 4)manure to 5)replenish the soil, and applies no pesticides or fertilizers.

WWOOF volunteers work in exchange for room and board. Tanya and I were given a room on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farmhouse. There were 11 other people living on the farm at the time we visited: three volunteers from Germany, six long-term workers from England, the farm manager, Susan, and her 5-year-old daughter. Besides the last two people everyone was in their twenties.

Although in many ways a throw back to the sixties—almost everyone at the farm is a contemporary hippie—Radford Mill is a serious little business. The farm sells its produce in a shop in nearby 6)Bristol and at a weekly farmers’ market.

The typical work day at Radford Mill starts around seven and lasts until around 3:00 pm. In a given day, I planted 7)seedlings, 8)strung peas, packed produce for sale, placed bird nets over the berries, weeded a few overgrown beds and put down manure along rows of young crops.

In addition to produce, the farm sells yogurt and soft cheeses. My favorite day on the farm was spent helping Susan make the yogurt in the small 9)creamery next to the cow shed.

Nights on the farm were pretty quiet but one evening I came across Susan and a German volunteer Inken standing over an ewe trying to give birth two month’s past the lambing season. Susan instructed Inken on how to pull the lamb from its struggling mother. Inken pulled out a motionless body 10)sheathed in 11)embryonic12)fluid. I thought the lamb was dead, but Susan picked it up by the back legs and swung it in a circle. Having reached a considerable 13)velocity, she then bounced the poor creature 14)smartly against the ground several times. I thought she was putting the lamb out of its misery but the procedure turned out to b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getting 15)recalcitrant new-born lambs to breathe. It worked as the lamb 16)stirred with a gasping breath and within an hour looked to be doing well.

Our original plans after Radford Mill were to rent a car and drive to our next stint as WWOOF volunteers. This changed when someone on the farm sold us an old car for $300. From Radford Mill in southern England we drove the car over 1000 miles to the Scottish highland town of Oban, and then took a ferry to the island of Tiree.

Tiree is the most westerly of the Inner 17)Hebrides, the chain of islands off the west coast of Scotland. The ferry took four hours to reach the flat island known by its early Celtic inhabitants as “the land below the waves”.

Our new host Elizabeth, a retired occupational therapist in her seventies, picked us up at the dock. Elizabeth calls her house and small plot of land by the water the Glebe House. In contrast to Radford Mill, Glebe House is a18)smallholding where most of the work is for19)sustenance rather than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There is a one-acre walled garden and a flock of sheep that 20)graze by the sea.

Elizabeth gave us a top floor bedroom with windows looking out on the two-mile-wide Gott Bay. Coming into the room for the first time, Tanya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and saw a pair of seals sunning themselves on the rocks.

As it was late June, we arrived after much of the garden work. Elizabeth however found some work for us to do. Her garden is built on a slope broken into 21)tiers. During the spring rains, one tier had begun to erode and fall into the next. Elizabeth asked us to build some sort of 22)retaining wall. The work day lasted no more than six hours, included a long lunch and frequent tea breaks, and left us with plenty of time and energy to explore the island afterward.

The flat, virtually treeless (the winter winds knock them down) island receives more sunlight than anywhere else in Britain. This might not sound impressive since Britain is known for gloomy weather, but Tiree is a very sunny place in summer.

Tiree, which has a year round population of 800 and a summer population of 2000, is crowded only by sheep. With so few people, Tiree lacks traffic, street lights, and the sort of background noise you get used to in urban places. Ten days on the island working in the walled garden relieved me of all the stress built up from my years spent in Washington, D.C.

The program saved us a good amount of money in room and board. We could not possibly have stayed in Britain that long otherwise. But what I liked even more was that the program provided us with something interesting to do. If learning about small farming interests you or if you just want to do some creative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throw some old clothes in a bag, put those boots on, and go “WWOOFing”.

这个夏初,我从办公桌前的工作逃离出来,参加了一个名为“全球有机农场体验”的农活交流体验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同伴坦尼娅被安排到两个农场里劳作,一个在英格兰,为期3周;另一个在苏格兰一个偏僻的岛上,为期10天。在农场里劳作,尽管会弄得脏兮兮的,有时还很艰苦,却是从办公室工作中抽身,释放身心的妙方。

瑞德福·米尔农场位于靠近巴斯市的山地郊野,是我们的第一站。这个占地80英亩(即323744平方米)的农场全面按有机农场的标准来运作,里面种有蔬菜,养有羊、牛、猪和鸡。所有农畜产品都遵循有机农业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出产。农场里种有品种丰富的农作物,以有机肥料补充土地养分,决不使用杀虫剂和化学肥料。

“全球有机农场体验”活动的志愿者通过劳作换取免费食宿。我和坦尼娅被安排住进一栋建于18世纪的农舍二楼的一个房间。在我们拜访期间,还有另外11个人住在农场里:3个来自德国的志愿者,6个来自英格兰在这里打长工的人,还有农场负责人苏珊和她那5岁的女儿。除了最后提到的那两个人以外,其他人都是二十来岁。

尽管瑞德福·米尔在许多方面都处于上世纪60年代的景况——农场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当代“嬉皮士”——这农场可是正儿八经的一盘小生意,其农产品会被拿到附近布里斯托尔市的一间商店里出售,另外还会在每周一次的农民市集里卖。

瑞德福·米尔农场里典型的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持续到下午3点。这一天里,我会种秧苗、抽掉豌豆两边的筋、把农产品包装好准备出售、在浆果上方覆盖一层防雀网、给一些杂草丛生的田地除草,还要为一垅垅的秧苗施肥。

除了出产农产品,农场也销售酸乳酪和软芝士。在农场里,我最喜欢的一天是在牛棚旁的那个乳品小作坊里帮苏珊做酸乳酪。

农场的夜晚静悄悄的,但有天晚上,我偶然碰见苏珊和一个德国志愿者因肯跨在一头母羊上试图帮它接生,那时,产羊季已过了两个月。苏珊指导着因肯如何把小羊从挣扎不断的母体里拉扯出来。因肯拉出了一只一动不动的小羊,它满身是羊水胎液。我以为小羊死了,但苏珊抓着它的后腿,整只弄起绕圈甩动。达到一定速度后,她接着把那个可怜巴巴的小羊羔狠狠地往地上摔了好几次。我以为她是在为小羊羔实施“安乐死”,但原来这是帮助挣扎的新生羊羔顺畅呼吸的传统方法。小羊羔奋起喘息了一下,这方法管用,不到一个小时,小羊羔已经看上去很精神了。

我们原计划在瑞德福·米尔农场之行结束后租一辆车开到我们作为“全球有机农场体验”活动志愿者的下一站。后来瑞德福·米尔农场里有人以300美元的价格卖了辆旧车给我们,计划因此改变。我们从位于英格兰南部的瑞德福·米尔农场驱车1000英里(约1609.3公里),前往苏格兰高地小镇奥本,从那乘船前往泰里岛。

泰里岛位于内赫布里底群岛(苏格兰西海岸对面的岛群)的最西端。经过4个小时的船程,我们抵达了这一平坦的小岛,早期在这里的凯尔特居民曾称之为“海浪下的土地”。

我们的新主人伊丽莎白是个七十多岁已退休的职业理疗师。她在码头迎接我们。伊丽莎白将她的房子及水边的那小块地统称为“格里伯小屋”。相比瑞德福·米尔农场,格里伯小屋是个小农场,其大多农产品都用于维持生计而非用于销售获利。那里有一个用墙围起来占地一亩的花园,一群羊在海边吃着草。

伊丽莎白安排我们住进顶层的一间卧室,房间的窗朝向两英里(约3.2公里)宽的高特湾。第一次走进那间屋子,坦尼娅从窗口望出去,就看见一对海豹在岩石上晒太阳。

由于我们到达那里时已是6月底,花园里的大部分农活已完成。但伊丽莎白还是给我们找了些事做。她的花园建在一个修成好几级的斜坡上。每到春雨时节,雨水渗蚀,斜坡会一层层往下陷。伊丽莎白让我们建一堵挡土墙。每个工作日里,工作时间都不超过6小时,其中还包括一顿时间较长的午餐及数次喝茶休息时间。于是劳作结束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整个岛。

这个平坦且近乎没有树(冬季里的风把它们刮倒了)的岛上,阳光比英国任何别的地方都要多。这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因为英国的阴郁天气是出了名的,但泰里岛在夏天却是阳光灿烂。

泰里岛全年长住人口约为800人,到了夏季,人口会有2000人,这里最多的就是羊群。由于人口极少,泰里无甚车流交通可言,这里没什么交通灯,也没有你在城市里习惯了的那种噪音。在岛上那围墙花园里的10天劳作除去了我在华盛顿这些年里积聚的所有压力。

上一篇:桂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下一篇:送初中同学的中秋节微信祝福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