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2024-04-10

课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共13篇)

篇1:课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时告诉学生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和特区的内容。这首诗就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颁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读课文,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贫穷落后的模样。

(二)第二部分:(3~7自然段)描写了特区奇迹般的变化。

(三)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点出特区飞速发展的原因。

四、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一)理解:

1.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2.晨曦:清晨的阳光。

(二)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

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五、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一)默读课文,思考: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明确:高速公路厂房儿童乐园

开卡车运送办厂学习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理解:

1.边陲:边境。

2.遨游:漫游。

3.焕然一新:形容有光彩。

(二)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三)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四)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六、分析诗歌第三部分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

改革开放政策好。

七、指导朗读

这两部分要读得很欢快,表达出内心的喜悦,歌颂党的开放政策给人们带来的繁荣幸福。

八、联系切实体会,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住房、家用电器、生活水平等。

九、总结全文

这首诗歌赞颂了什么?

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

板书设计:

篇2:课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这篇阅读课文是一首诗歌,内容是赞颂深圳迅速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构想

先让学生把这首诗放声朗读几遍,在学生对诗句比较熟悉而且读的有点体会的时候再引导学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学生学习过程

一、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这首诗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颂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二、指名朗读课文,读课后思考题

1.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2.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三、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1.指名读,问: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

2.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3.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展开讨论。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5.老师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四、分析诗歌第二部分

1.自己默读,想: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学生自己动手划出来。

高速公路 厂房 儿童乐园

开卡车 运送 办厂 学习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2.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3.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五、分析诗歌第三部分

1.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

篇3:教育是一座村庄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其实,教育是一座村庄,一座吉祥宁谧的村庄。而眼下的教育似乎愈来愈远离村庄,“特色学校”、“规模办学”等撤并了许多诗性村小。学生远离鸡鸣犬吠、清风流水、芦苇菖蒲,远离古朴的游戏、袅娜的炊烟、浑红的夕阳、沉默的草堆、清亮的小河、圹垠的田野,远离清明的祭扫、黄昏的家访、春天的踏青、河边的晨读、浅滩的野炊、田埂的剐草、水底的摸蚌、明月夜的打仗、酷暑天的纳凉、三九天的滑冰。

教育回归村庄,就是把学生放归于沃土,放归于青山绿水,放归于生活的本真境地,让学生在赤脚奔跑中释放天性,在汗水泪水中喜怒哀乐,在对大自然的把玩体悟中增智益能,在全方位的“生物场”中感受成长的拔节声响。

西方谚语:乡村是神造的,城市是人造的。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从纯粹的生命体验而感悟出人生的大智慧。村庄里衍生着远离贵族的呵护、粗粝环境的锻铸、生计奔波的辛劳、贫穷落后的愚昧。从村庄里走出沈从文、刘绍棠、孙犁、汪曾祺、莫言、曹文轩等乡土文学大师。精神勃郁、战栗到极端的梵高在乌尔那个地方的田野里承受阳光烈辣的烘烤,在旷远无边的静寂里感受着生命深切的跃动,凝聚成阳光般燃烧的笔调。梭罗感叹于湖边的静美,就搭起简陋的木屋,除了垦荒渔猎,就在屋里写作,最终以《瓦尔登湖》引得后人凭吊膜拜。回归村庄,便拥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陆放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雅致、杨万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情趣和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忙碌。

教育回归村庄,就是让学生懂得生活的真谛,远离虚幻的网络、快餐的阅读、迷茫的追星、浮躁的节奏,学会风来了,权“千磨万击还坚劲”;霜打了,必“霜叶红于二月花”;受宠了,“富贵不能淫”;受伤了,“邢天舞干戚”。

教育是一座村庄,从这座村庄里走出的人必定打上村庄的印记,在他们灵魂的版图上必定留下平和、恬淡、坚韧、沉默、隐忍、坚毅、旷达的美丽符号。

篇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祖国建设”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全文共8个小节,借助诗歌的形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国经济特区——深圳从小渔村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巨大变化。以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村庄的今昔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度赞扬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赞美了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二)学情分析

由于受年龄及环境所限,学生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感受不深,缺乏生活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记“翩翩起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积累诗歌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深圳和祖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深圳和祖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感悟、积累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诗句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休息时放《春天的故事》歌曲视频。

一、谈话导入,释疑课题

刚才这首歌里唱到了一位老人,你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要注意礼貌,应该叫邓爷爷。你对邓爷爷有什么了解吗?(课件)这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

歌中的那个圈又是指哪里呢?是经济特区—深圳。(课件)在邓爷爷没有画这个圈之前又是怎样的呢?有一首诗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描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标出小节序号。遇到困难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

2、我们在朗读诗歌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出韵味来。老师看到这首诗的语言特别优美,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思考,诗里主要写了什么?

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谁能简要概括一下。

昨天指什么时候?(过去)今天指的就是深圳的?(现在)

4、哪几节写昨天,哪几节写今天?注意,第3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

( 一)学习昨天的深圳

1、现在先浏览一下描写深圳昨天的诗节?

2、这座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概况 贫穷落后(板书:贫穷落后)

3、课件图片 我们来看看原来的深圳什么样。

4、我们也常听爷爷奶奶说起他们以前的生活,谁来讲讲以前的生活什么样呢? 爷爷奶奶们愿意过这样日子吗?不愿意。

5、是呀,“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困扰”这个词告诉了我们昨天的人们是什么感受?能通过朗读来表达人们的心情吗?

6、那么,人们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7、从省略号中你还联想到了什么呢?(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二)学习今天的深圳

(1)看变化

1、今天的深圳什么样呢?请看图片。

2、再扫读一下描写今天的诗节,看看今天的深圳又留给你什么印象吗?繁荣富裕…焕然一新(板书:焕然一新)。

3、哪几节具体描写了今天的焕然一新? (第4、6、7节)

4、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城市有什么变化?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吗?

5、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学生接读 “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在特区到处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庞。” 这节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咱们再来合作读一读。

6、那么,今天的人们又在干什么呢? 谁能幸福地读读后两句?

7、人们还有什么变化?(思想转变了,能够放眼世界。从哪句里看出来的?(再不是…)、随机教学)

8、结合上下文你怎么理解前两句话?同桌交流一下。

9、引读 所以说 “从仪表到心灵—— 就像那——” 男女生比赛读这一节,先自己练习一下。比赛读

(2)找原因

1、从鲜明的今昔对比中我们看到了深圳惊人的巨变,那究竟是什么让深圳这个小渔村有了如此的变化呢? 改革开放(板书:改革开放)

师介绍改革开放:

2、我们看到,是改革开放让深圳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所以诗中这样写道“这就是昔日——”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3、这里把谁比作春燕呢?(改革后的深圳人)春燕的飞来预示着什么?(春天来了)

4、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四、升华情感,诵读诗歌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

2、充满智慧的你对家乡的建设有什么构想?

3、让我们带着激动之情再来感受这个“春天的故事”。下面,咱们来有感情朗读全诗。

篇5:课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1、认识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邓小平爷爷在广东一个小村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二、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这首诗描述了深圳特区原来与现在的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指导诗歌朗读

五、体会诗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1、提问:你们感觉诗中哪几句写得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2、全班讨论

篇6: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力争营造一个亲切,愉快的课堂。

我在阅读教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一课时,在新课导入时,由故事引入,设计富于童趣的卡通动画,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如在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看动画,然后问大家“这什么地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而且说得很完整,声音洪亮,于是我抓住他这一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此时他向我微微一笑,我也向他点头微笑,从这一笑中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把笑意写在脸上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亲切,愉快,学生对我也极愿亲切,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用含笑眼睛注视学生,会使学生放弃戒备心理,造成一种融洽的气氛。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会绽放。

篇7:《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先说说新课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最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趋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内容浅显的诗歌,不能仅仅满足于孩子把这篇文章读几遍写几遍词语而万事大吉,通过新旧对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深圳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对党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的赞美,我认为,这样体现了文章的价值趋向,注重现代诗歌优美语句的熏陶感染作用,超越了教材本身,对孩子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二、说教材

教学一篇课文,要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指导,在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通过欣赏、朗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新课标所提出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

鉴于此因,又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拟订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文字。

2、通过对画面欣赏,对诗歌的朗读感悟,以自学提示中三个问题为线索,让学生了解到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了解改革开放以后祖国建设飞速发展的伟大成就,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赞美,对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的歌颂。

难点:是通过对诗歌的感情的朗读,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读出诗歌强烈的对比,读出诗歌的韵味,要读出作者的激情,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教材、与画面产生共鸣。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的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准备把:欣赏比较、朗读感悟综合运用起来组织教学。

四、说学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组织开展学习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论依据,尊重学生的独特心理体验,满足孩子不同的精神需求,我准备教给学生读文画词欣赏悟情有感情朗读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汇报交流内化迁移、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3、品读感悟,读出深意。

4、回归全文,升华情感。

总之,我认为这种教学设计,能够较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情感,符合新课标精神,符合大语文教学观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不同的独特体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精炼、巧妙、艺术化的板书,不仅能凭借其简明扼要,形象直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昨天贫穷落后的村庄

今天焕然一新的特区新城 改革开放的成果

篇8: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课后练习题

一、认真拼读,然后抄写并注意带点字的写法

chén xī miǎo máng biān chuí

1.晨 曦 2. 渺 茫 3. 边 陲

miàn páng áo yóu piān piān qǐ wǔ

4.面 庞 5. 遨 游 6. 翩 翩 起 舞

二、仿照样子,写词语。

例:昔日对(今日)

富强对( ) 遥远对( ) 崭新对( )

例:困扰对(烦恼)

边陲对( ) 模样对( ) 贫穿对(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边陲( ) 装点( )

熟悉( ) 昔日( )

四、默读课文,进行填空。

1.昨天的村庄 ,今天的特区

,这一切都是 的.功劳。

2.“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点出 ,“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绘着美好春光。”形象地说明特区

五、课外趣题

听家里人说说家乡的变化,然后写成一首小诗。

背诵十字块。

勤 业精于勤 问 不耻不问

恒 持这以恒 温 温故知新

序 循序渐进 思 多思深钻

博 博览群书 记 常记笔记

篇9:课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深圳、改革开放”等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因此在导入环节,我用现在的深圳图片配乐导入,引导学生谈话交流歌中的内容,让学生对深圳的发展感到惊叹,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深圳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兴趣,为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新课标强调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初读感知,读通诗歌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由“原来的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切入,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边读边思考。

在细读感悟、理解文本的这个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3-7小节,引导学生读文章,谈感受,理解课文内容,在美读中体会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悄悄地变化着。在学生理解了内容,看到了深圳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是翻天覆地、焕然一新之后,我就重点指导朗读。因为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等特点,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我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读,如赏读,个人读、同桌读、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总结升华这一环节中,我再次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对比的图片,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时间给村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读的容量加大了,形式增多了,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还不够,我应该鼓励学生在读懂全文的情况下,谈出自己真切的感悟,发表建议。

★ 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座铜像》教学反思

★ 服务器搭建实施方案范文

★ 展台搭建工作计划

★ 鸭绿江大桥导游词

★ 搭建张贴的英文短语

★ 搭建情感桥梁促进英语教学

★ 柳林清河大桥日记范文

★ 大桥作文350字左右

★ 石门大桥二年级作文

篇10:课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是一首记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一座村庄(深圳特区)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全文一共有8个小节,它借诗歌的形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和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县城直属的一所小学,良好的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设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大多来自于城镇,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年龄小,对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的变化以和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首诗歌内容的整体掌握和情感的体悟会相对困难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身喜欢的小节。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和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学习“灶、庞、焕”等生字,理解并积累“渺茫”、“晨曦”、“焕然一新”等词语。

4.引导学生找一找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5.找出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具体情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深圳吗?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播放课件,出示深圳的图片。教师配乐解说:)看,这就是深圳,中国南部一个海滨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这里高楼林立,花园广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交通便当发达,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令人向往,扑朔迷离的霓虹灯璀璨闪烁……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现着令人眩目的繁华!深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想,又发生了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困扰 渺茫 晨曦 边境 面庞

翩翩起舞 焕然一新

(2)重点指导“曦”、“渺”的写法。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局部?

4.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5.学生提出自读时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感受“昨天的贫穷落后”。

1.轻声读课文,考虑:昨天,小村庄是什么样子?

2.谁能说一说,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村庄原来的样子吗?(贫穷落后、一贫如洗、偏远闭塞)

3.默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边读边想:昨天这一座村庄是怎样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扰?划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

4.学生汇报。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5.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6.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指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用水的不便,路途的遥远)。

7.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还省略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当时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茅屋低矮破旧、人们衣衫褴褛、生活困苦不堪、道路尘土飞扬……)

8、指导朗读。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的第一、二节。(读出人们的无奈、贫穷的感受。)

四、体会“今天的日新月异”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 贫穷落后)

2.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课文,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3.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1)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2)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过渡: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第4~7小节。

(1)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那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通过读,自身知道了什么?读后可以与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你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个小节的朗读。)

(3)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村庄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指名朗读第4小节,评价。

(4)是啊!村庄的变化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高速公路;高大宽敞的厂房代替了低矮破旧的土屋;欢声笑语弥漫着儿童乐园;彩灯喷泉把城市装点得宛如人间的天堂……村庄还会有哪些巨大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5)你能不能把自身想象的内容模仿这一小节的句式再写几句。(略)

(6)这一小节,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读出惊喜、赞叹的语气)

5.教师过渡:旧貌换新颜!村庄的生存环境彻底地改变了,那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他们又有什么改变呢?学习第5~7小节:

(1)乡亲们有什么变化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交流后回答。(人们投资办厂,与外商谈判、洽谈业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空虚头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等)

(3)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人们告别了贫困,放眼世界,开拓进取,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读到这里,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惊喜、快乐、幸福……)那就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幸福送给他人吧!在小组里尝试读一读。

(5)指名同学读、赛读、引读、配乐读。

篇11:课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

篇12: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

第二,紧紧抓住读的教学,用引读、诵读,仍至于每词、每句的体会反复读,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

第三,结合家乡实际,拓展家乡的实际,让学生体验。我在教学完诗歌之后,让学生看录相,用家乡正在修铁路的昌明镇和刚被命名为“中华布依第一寨”的音寨村的巨变作为资源,引入课堂,结合课文,进行比较,然后,再铺开全国发展中的地方还有好多好多。

篇13:课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案

设计理念: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诗歌叙述的是一座村庄——深圳特区改革开放后,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现代化城市的故事。小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对诗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不易理解,我先让学生从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入手,进而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谈话(之前访问家长关于改革开放前的一些情况),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主要是想让学生自己从深圳过去与现在的图文对比中了解深圳特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作者对巨大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在观察、朗读、对比、谈话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准备: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顺利导入新课,我利用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2、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我准备了一些显示深圳改革开放前后面貌的图片;

3、学生准备好访问长辈的关于改革开放前的一些情况。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说明歌曲唱的就是诗歌中的事,从而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通读感知,初识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充分自学。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学生思考:诗歌主要讲什么?(村庄——深圳的情况)

三、细读感悟,体会变化

1、课件出示深圳原貌图片:(1)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和物。

(2)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诗歌内容,细心认真默读。(3)说说观察和默读后的感受(贫穷落后)。

2、课件出示深圳现在图片:

(1)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和物。(2)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诗歌内容,认真朗读。(3)说说观察和朗读后的感想(焕然一新)。

3、讨论交流:

通过刚才两组图片的观察和诗歌的朗读,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深圳变化太大了:翻天覆地)

4.学习最后一节:

(1)集体朗读本节思考:因为什么使深圳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为他们插上了金翅膀。)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男生读:深圳原貌的内容。女生读:变化后的内容。最后集体朗读。)

四、总结升华,畅谈感受

1、学生交流访问长辈的情况,体会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上一篇:铁路路外安全宣传标语下一篇:《茎是由芽发育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