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交易制度

2024-05-09

关联交易制度(共6篇)

篇1:关联交易制度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关联交易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企业的关联交易行为不损害企业和非关联合伙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法》)、《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企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行为除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外,还需遵守本制度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关联方和关联关系

第三条 企业关联方包括关联法人和关联自然人。第四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人,为企业的关联法人:(一)企业的投资者创办的企业;

(二)由前项所述法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的除企业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法人;

(三)由本制度第五条所列公司的关联自然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或担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除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法人;

(四)企业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认定的其他与企业有特殊关 系,可能造成企业对其利益倾斜的法人。

第五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自然人,为公司的关联自然人:(一)企业的投资者;(二)公司的执行合伙事务人;

(三)本制度第四条第(一)项所列法人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四)本条第(一)、(二)项所述人士的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及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年满 18 周岁的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配偶的父母;

(五)公司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认定的其他与企业有特殊关系,可能造成企业及其利益倾斜的自然人。

第六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人或自然人,视同为公司的关联人:

(一)因与企业的关联人签署协议或作出安排,在协议或安排生效后,或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具有本制度第四条或第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二)过去十二个月内,曾经具有本制度第四条或第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第七条 关联关系主要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有能力对企业直接或间接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方式或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关联人与企业存在的股权关系、人事关系、管理关系及商业利益关系。

第八条 关联关系应从关联方对企业进行控制或影响的具体方 式、途径及程度等方面进行实质判断。

第三章 关联交易

第八条 关联交易是指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一)购买或销售原材料、燃料、动力;(二)购买或销售产品、商品;(三)提供或提供劳务;(四)委托或受托购买、销售;(五)代理;(六)租赁;

(七)提供财务资助(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八)担保;

(九)管理方面的合同;(十)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十一)许可协议;(十二)赠与;(十三)债务重组;(十四)与关联方共同投资;

(十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认为应当属于关联交易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企业关联交易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符合诚实信用的原则;(二)不损害企业及非关联合伙人合法权益原则;

(三)关联方如享有企业合伙人大会表决权,应当回避表决;(四)有任何利害关系的合伙人,在投委会对该事项进行表决时,应当回避;

(五)公司投委会应当根据客观标准判断该关联交易是否对企业有利。必要时应当聘请专业评估师或财务顾问;

第十条 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关联人以利益输送方式干预公司的投资,损害企业和非关联合伙人的利益。

第十一条 企业与关联人之间的关联交易应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并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合同或协议内容应明确、具体。

第十二条 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合伙人及其关联方以各种形式占用或转移企业的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

第四章 关联交易的决策程序

第十三条

企业与关联方签署涉及关联交易的合同、协议或作出其他安排时,应当采取必要的回避措施:

(一)任何个人只能代表一方签署协议;(二)关联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企业的决定;

(三)投委会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关联合伙人应当回避表决,也不得代理其他合伙人行使表决权。关联合伙人包括下列合伙人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伙人:

1.交易对方; 2.在交易对方任职,或在能直接或间接控制该交易对方的法人单位或者该交易对方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法人单位任职的;

3.拥有交易对方的直接或间接控制权的;

4.交易对方或者其直接或间接控制人的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具体范围以本制度第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为准);

5.交易对方或者其直接或间接控制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具体范围以本制度第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为准);

6.企业认定的因其他原因使其独立的商业判断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士。

(四)合伙人大会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伙人应当回避表决:

1.交易对方;

2.拥有交易对方直接或间接控制权的; 3.被交易对方直接或间接控制的;

4.与交易对方受同一法人或自然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的; 5.因与交易对方或者其关联人存在尚未履行完毕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其他协议而使其表决权受到限制或影响的;

6.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认定的可能造成企业对其利益倾斜的法人或自然人。

第十四条 公司投委会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由过半数的非关联合伙人出席即可举行,投委会会议所做决议须经非关联合伙人过半数 通过。出席投委会的非关联合伙人人数不足4人的,企业应当将该交易提交投委会大会审议。

当出现是否为关联合伙人的争议时,由出席投委会会议过半数合伙人通过决议决定该合伙人是否属关联合伙人,并决定其是否回避。

第十五条 投委会大会审议有关关联交易事项时,关联合伙人不应当参与投票表决,其所代表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数不计入有表决权股份总数。

关联合伙人明确表示回避的,由出席合伙人大会的其他合伙人对有关关联交易事项进行审议表决,表决结果与合伙人大会通过的其他决议具有同样法律效力。

当出现是否为关联合伙人的争议时,由出席合伙人会议的过半数合伙人通过决议决定该股东是否属关联合伙人,并决定其是否回避,该决议为终局决定。

第十六条

企业不得直接或间接向任何个人提供借款。第十七条

企业为不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提供担保的,不论数额大小,均应当在投委会审议通过后提交合伙人大会审议。

第十八条 企业与关联方发生的金额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的关联交易由投委会批准。前款交易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关联交易由合伙人大会批准。

第十九条 企业与关联法人发生的金额在500万元以上,且占企业最近一期经审计的经济资产规模5%以上的关联交易,由企业合伙人大会批准。第二十条 不属于投委会或合伙人大会批准范围内的关联交易事项由企业办公会议批准,有利害关系的人士在企业会议上应当回避表决。

第二十一条 投委会对需合伙人大会批准的关联交易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存在损害企业和非关联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形明确发表意见。

第二十二条 投委会对关联交易事项作出决议时,至少需审核下列文件:

(一)关联交易发生的背景说明;

(二)关联方的主体资格证明(法人营业执照或自然人身份证明);(三)与关联交易有关的协议、合同或任何其他书面安排;

(四)关联交易对企业和非关联合伙人合法权益的影响说明;(五)中介机构报告(如有);(六)董事会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三条 合伙人大会对关联交易事项作出决议时,除审核第二十六条所列文件外,还需审核下列文件:企业投委会以决议的形式对需合伙人大会批准的关联交易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存在损害企业和非关联合伙人合法权益的情形发表的书面审核意见。

第二十四条 合伙人大会、投委会、企业办公会议依据《企业章程》和议事规则的规定,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对企业的关联交易进行审议和表决,并遵守有关回避制度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需投委会或合伙人大会批准的关联交易原则上应 获得投委会或合伙人大会的事前批准。如因特殊原因,关联交易未能获得投委会或合伙人大会事前批准既已开始执行,企业应在获知有关事实之日起六十日内履行批准程序,对该等关联交易予以确认。

第二十六条 关联交易未按《企业章程》和本制度规定的程序获得批准或确认的,不得执行;已经执行但未获批准或确认的关联交易,公司有权终止。

第二十七条 企业不得为本制度第二章规定的任何关联法人或者自然人提供担保。

第五章 关联交易的管理

第六章 其他事项

第二十八条 有关关联交易决策记录、决议事项等文件,由投委会秘书负责保管,保管期限为十年。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其它规范性文件及《企业章程》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制度与有关法律、法规或《企业章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的,以有关法律、法规或《企业章程》的规定为准。

第三十条

本制度由企业投委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自企业合伙人大会审议批准后生效实施。

篇2:关联交易制度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保证公司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确保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不损害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和《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公司控股子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视同本公司的行为,适用本制度的规定。第三条 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本制度,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条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

第二章 关联人和关联关系

第五条 本公司关联人包括关联法人、关联自然人和潜在关联人。第六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公司的关联法人:

1、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公司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2、由前项所述法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的除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以外的法人或其它组织;

3、本制度所称的关联自然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或由关联自然人担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除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法人;

4、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5、公司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认定的其他与公司有特殊关系,可能导致公司利益对其倾斜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持有对公司具有重要影响的控股子公司10%以上股份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七条

公司的关联自然人是指:

1、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自然人;

2、公司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3、本规则第六条第1项所列法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4、本条第1、2项所述人士的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及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年满18周岁的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配偶的父母;

5、公司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认定的其他与公司有特殊关系,可能导致公司利益对其倾斜的自然人,包括持有对公司具有重要影响的控股子公司1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等。

第八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视同为公司的关联人:

1、因与公司或其关联人签署协议或作出安排,在协议或安排生效后,或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具有本规则第六条或第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2、过去十二个月内,曾经具有本规则第六条或第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第九条 关联关系主要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有能力对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方式或途径,主要包括关联人与公司之间存在的股权关系、人事关系、管理关系及商业利益关系。

关联关系应从关联人对公司进行控制或影响的具体方式、途径及程度等方面进行实质判断。

第三章 关联交易

第十条 公司的关联交易是指公司或公司之控股子公司与本公司关联人之间发生的可能导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包括:

1、购买或者出售资产;

2、对外投资(含委托理财、委托贷款等);

3、提供财务资助;

4、提供担保;

5、租入或者租出资产;

6、委托或者受托管理资产和业务;

7、赠与或者受赠资产;

8、债权、债务重组;

9、签订许可使用协议;

10、转让或者受让研究与开发项目;

11、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

12、销售产品、商品;

13、提供或者接受劳务;

14、委托或者受托销售;

15、在关联人的财务公司存贷款;

16、与关联人共同投资;

17、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认定的其他通过约定可能引致资源或者义务转移的事项,包括向与关联人共同投资的公司提供大于其股权比例的财务资助、担保以及放弃向与关联人共同投资的公司同比例增资或优先受让权等。

第十一条 公司关联交易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诚实信用;

2、平等、自愿、等价、有偿;

3、公正、公平、公开;

4、关联交易的价格原则上应不偏离市场独立第三方的标准,对于难以比较市场价格或定价受到限制的关联交易,应通过合同明确有关成本和利润的标准;

5、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对关联交易进行表决时,实行关联董事、关联股东回避表决制度;

6、公司董事会应当根据客观标准判断关联交易是否对公司有利,必要时应当聘请证券律师、专业评估师或独立财务顾问发表意见。第四章 关联交易的决策权限和决策程序

第十二条

公司拟进行的关联交易由公司职能部门提出议案,议案应就该关联交易的具体事项、定价依据和对公司及股东利益的影响程度做出详细说明。

第十三条 关联交易决策权限

1、股东大会:公司拟与关联人达成的关联交易总额在3000万元(含本数)以上,且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值5%以上(含本数)的关联交易,必须经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2、董事会:公司拟与关联法人达成的关联交易总额在300万元(含本数)以上不足3000万元,且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值0.5%以上(含本数)不足5%的关联交易;公司与关联自然人发生交易金额在30万元以上的关联交易,由公司董事会做出决议批准。

3、董事长:公司拟与关联人达成的关联交易总额低于300万元,且低于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值0.5%的关联交易,由公司董事长批准。

4、公司在连续十二个月内发生交易标的相同的同类关联交易,应当按照累计计算的原则适用本条第1、2、3项规定。

已按照本条第1、2、3项规定履行相关义务的,不再纳入相关的累计计算范围。

5、公司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的,不论数额大小,均应当在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第十四条 股东大会审议有关关联交易事项时,关联股东不参与投票表决,其所代表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数不计入有效表决总数;股东大会决议应当充分披露非关联股东的表决情况。

关联股东的回避和表决程序为:

1、董事会或其他召集人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制度的规定,对拟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有关事项是否构成关联交易作出判断。

2、如经董事会或其他召集人判断,拟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有关事项构成关联交易,则董事会或其他召集人应书面通知关联股东。

3、董事会或其他召集人应在发出股东大会通知前完成以上规定的工作。

4、股东大会对有关关联交易事项进行表决时,在扣除关联股东所代表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数后,由出席股东大会的非关联股东按其所代表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数额行使表决权。

第十五条 如果公司在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担保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且存在公司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的情形,则该等担保事项应在关联股东回避表决情况下,经出席股东大会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除本条前款所列事项外,股东大会对关联交易进行表决时,在关联股东回避表决的情况下,适用《公司章程》关于股东大会普通决议的表决方式。

第十六条

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的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即可举行,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出席董事会的无关联董事人数不足三人的,应将该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第十七条 公司与关联人之间的交易应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内容应明确、具体。第十八条 公司与关联人达成以下关联交易时,可免予按照本规则规定履行相关义务:

1、一方以现金方式认购另一方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或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或者其他衍生品种;

2、一方作为承销团成员承销另一方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或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或者其他衍生品种;

3、一方依据另一方股东大会决议领取股息、红利或报酬;

4、一方参与公开招标、公开拍卖等行为所导致的关联交易。

第五章 关联交易定价

第十九条 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关联交易执行过程中,协议中交易价格等主要条款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应当按变更后的交易金额重新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二十条 公司关联交易定价应当公允,参照下列原则执行:

1、交易事项实行政府定价的,可以直接适用该价格;

2、交易事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可以在政府指导价的范围内合理确定交易价格;

3、除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外,交易事项有可比的独立第三方的市场价格或收费标准的,可以优先参考该价格或标准确定交易价格;

4、关联事项无可比的独立第三方市场价格的,交易定价可以参考关联方与独立于关联方的第三方发生非关联交易价格确定;

5、既无独立第三方的市场价格,也无独立的非关联交易价格可供参考的,可以合理的构成价格作为定价的依据,构成价格为合理成本费用加合理利润。

第二十一条 公司按照前条第3项、第4项或者第5项确定关联交易价格时,可以视不同的关联交易情形采用下列定价方法:

1、成本加成法,以关联交易发生的合理成本加上可比非关联交易的毛利定价。适用于采购、销售、有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劳务提供、资金融通等关联交易;

2、再销售价格法,以关联方购进商品再销售给非关联方的价格减去可比非关联交易毛利后的金额作为关联方购进商品的公平成交价格。适用于再销售者未对商品进行改变外型、性能、结构或更换商标等实质性增值加工的简单加工或单纯的购销业务;

3、可比非受控价格法,以非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与关联交易相同或类似业务活动所收取的价格定价。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关联交易;

4、交易净利润法,以可比非关联交易的利润水平指标确定关联交易的净利润。适用于采购、销售、有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劳务提供等关联交易;

5、利润分割法,根据公司与其关联方对关联交易合并利润的贡献计算各自应该分配的利润额。适用于各参与方关联交易高度整合且难以单独评估各方交易结果的情况。

公司关联交易无法按上述原则和方法定价的,应当对该关联交易价格的确定原则及其方法及其公允性作出说明。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所称关联股东是指:

1、交易对方;

2、拥有交易对方直接或间接控制权的;

3、被交易对方直接或间接控制的;

4、与交易对方受同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自然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的;

5、因与交易对方或者其关联人存在尚未履行完毕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其他协议而使其表决权受到限制或影响的股东;

6、公司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公司章程》认定的可能造成公司对其利益倾斜的股东。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所称关联董事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董事:

1、交易对方;

2、在交易对方任职,或在能直接或间接控制该交易对方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该交易对方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任职的;

3、拥有交易对方的直接或间接控制权的;

4、交易对方或者其直接或间接控制人的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具体范围参见本制度第七条第4项的规定);

5、交易对方或者其直接或间接控制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具体范围参见本制度第七条第4项的规定);

6、公司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律、部门规章及《公司章程》认定的与公司存在利益冲突可能影响其独立商业判断的董事。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指导并约束涉及公司关联交易的事宜,且自股东大会决议通过之日起,涉及关联交易事项的决策优先适用本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若因相关法律、行政法律、部门规章及《公司章程》的修改而有冲突,应按前述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篇3:交易、制度和交易成本

一、交易的意义

(一) 新古典的“交易”

亚当·斯密描述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新古典经济学家对其加以继承, 但却对“竞争”和“自由”理解有误。首先, 把私人产权界定清晰作为一种既定的制度安排, 以确保经济主体都有权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次, 为了保证经济主体可无限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将所有经济主体抽象为同质的理性经济主体, 把竞争理解为无限多个同质理性经济主体在市场中交易, 但却没有任何人可以影响价格的情况。这样就直接假定个人的边际收益与社会的边际收益是相等的, 排除了私人产权制度外的其它制度安排。所以新古典将制度视为外生或无足轻重, 并假定市场交易完全无摩擦, 而新制度经济学家引入交易成本以取代无摩擦假定, 认为经济主体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必须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制度由此内生。其实这并不是制度产生的真正原因, 关键在于对“交易”和竞争的理解。

(二) 交易的外部性涵义

交易的本质特征是它们至少表现为两个经济主体的相互行影响的行为, 即交易体现着人类经济行为的外部性是必然的。首先, 即使这两个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但他们未必是完全同质的, 所以不能把他们抽象为单一的理性经济主体。因为两个完全同质的经济主体之间根本不会有任何交易发生;其次, 一个经济主体在按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时, 必须考虑到交易对手的利益, 即使他对该交易的理性评价为净收益最大化, 但他不能想当然的认为交易对手也达到了净收益最大化;最后, 交易双方的利益、收益、评价可能不是完全对称、同质或互补, 一方收益的实现必须以另一方利益的让渡为代价, 否则这项交易就无法达成。所以交易双方为了达成交易都必须对自己的利益做出一定的牺牲和让步。事实上正因为私人产权、经济主体理性的存在, 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是不相同有时甚至是激烈对抗的, 每个经济主体都按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 如果不存在一个协调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利益的机制, 任何交易都不会成功。

(三) 交易产生的条件

在私有产权界定清晰的前提下, 交易的发生必须有以下条件:

(1) 交易双方至少是具有不同独立利益结构的经济主体;

(2) 交易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是有限理性的。虽然事实上此项交易给他带来的收益为负, 但是他自己由于有限理性却认为自己的收益为正或达到了最大化。这并不是经济主体本身的意愿, 而是受制于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3) 交易双方至少有一方是道德高尚的人, 可以舍自己利益为他人利益;

(4) 必须存在正式的交易规则。

这些规则用以协调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利益的矛盾与冲突, 以后类似的交易大家都自觉遵守这样的规则和制度, 否则就会受到制裁。总之, 在制度调节、主体非理性、道德情操三者的共同协调下, 交易才会发生。个人让渡部分自己的利益与他人合作而结成组织产生组织利益, 组织让渡部分组织利益与其它组织结成国家产生国家利益, 有时候国家会让渡部分国家利益与其它国家结成超国家组织形成全体人类的共同利益。

二、制度的产生与变迁

(一) 制度或规则产生的一个例子:两人模型

设经济体系中只有A和B两个经济主体。首先, 我们假定这两个人的欲望都是无穷的, 总是追求更好和更方便的生存方式;其次, 交易的双方是两个不同质的经济主体, 比如我们假定, A拥有馒头, 可以解饿, 而B拥有水杯, 可以喝水, 但在其它方面他们是完全相同的;再次, 双方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A不但想不饿, 而且也不想口渴, 而B不但想不渴, 而且也不想挨饿。最后, 如果A和B分别住在地球的两端, 且直到他们去世, 他们也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那么, 就不需要分别界定他们的财产权, 尽管他们的利益可能不一样, 也不需要其它制度来协调他们的利益冲突, 当然也不会产生交易。现在我们假定他们永生不死, 在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终究有一天他们会相遇, A发现用B拥有的水杯喝水很方便, B发现A吃的馒头很解饿。由于欲望无穷假定, 那么现在他们要做的事情有:

(1) 首先双方要就馒头和水杯的产权主体界定清楚。双方要就馒头和水杯的所有权主体、占有权主体、使用权主体、转让权主体等完整的产权结构和权益签订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契约或者合同, 并且我们假设一旦该契约签订, 双方都会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个时候, 私有产权制度就产生了。可见这种制度的产生并不需要以交易成本的存在为条件。

(2) 在双方制定了私有产权制度后, A与B商定一个苹果可以与一只水杯相交换, 因为他们都觉得二者的价值是相等的, 如果A要两个水杯, 他必须同时付给B两个苹果, 以此类推, 由于社会只有他们两个人, 于是等价交换作为制度被制定, 新制度由此产生, 也不需要交易成本为必要条件。

(3) 如果A在自己不饿的同时, 为了防止将来自己的苹果可能会腐化等, 想尽力以较少的苹果来换取B的水杯, 此时A是充分理性的, 他了解他自己生产苹果付出了多少劳动, B生产水杯付出了多少劳动, 以及一只苹果换取一只水杯是公平的。但是B并不知道这些, 他认为自己两个水杯换取一只苹果对自己最有利。A并没有什么大公无私的精神, 他也非常想用一个苹果去换对方的两个水杯, 如此, 交易在B非理性的情况下自然成功。而事实上, A恨不得一个苹果也不用付出就得到B的所有水杯。

(4) 如果A和B双方都是非理性的, 双方都不能准确计算苹果或水杯的价值, 都不能确定多少个苹果和一个水杯相等, 但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被饿死, 另一个被渴死。A和B照样可以坐下来进行谈判与协商, 大家共同经过分析和思考论证, 认为2个苹果和一个水杯是等价的, 以后大家做这项交易就以这个标准来进行, 结果, “等价”交换作为一种规则或制度安排, 作为交易双方有限理性的结果产生了。

(5) 如果A或者B有一方愿意把自己的苹果或水杯无偿地给对方, 而不管对方是否会给自己相应报酬, 例如B看到A没有水杯来喝水, 就快渴死了, 就发扬舍己为人精神无偿地给了A。这样交易也能发生, 如果我们仍把这也看成一项交易的话。

通过以上我们分析的例子, 可以看出理性、利益、交易等对于制度的重要性, 张宇燕 (1993) [3]还专门讨论了个人理性与制度的关系。至于交易成本, 我们看不出与制度产生有什么关系。

(二) 制度的变迁

经济学家罗宾斯认为经济学是一门人类选择的科学[4], 而对于制度的变迁, 新制度经济学家们认为是经济主体具有不同成本的制度安排理性选择的产物。这种以经济主体和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动机和出发点, 以其理性对制度创新的收益成本和效用最大化分析为基础, 来分析制度变迁的机制应该说也是合理的, 但即使交易成本是制度产生的原因, 如果单纯用成本去解释制度的变迁也是不完整的。新制度学派将不同国家、组织、集体以及不同的社会经济主体均抽象为利益完全一致的单一理性经济主体, 把社会制度的变迁看成他一个人对制度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 这是极端偏见的。完全忽略了不同经济主体、组织、阶层在根本利益上的矛盾与冲突, 也完全否认了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对同一项制度改革在进行效用评价时的差异。

新制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 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不断产生新交易, 新交易催生新制度, 制度由此创新和变迁, 交易成本也随之变化。制度的变革, 基础是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 关键是这项制度变革必须使大多数人的净收益为正或者最大化, 或效用的评价为正。如果我们假设经济体中仅存在三个经济主体, 对于一项制度变革方案, 至少需要两个人对此项改革的净收益为正或者最大化, 才有可能通过。在有五个经济主体的经济体中, 如果有一个人在制度变迁中享有特权或者强权, 那么可能即使有三个经济主体的净收益最大化, 而现有制度还没有到严重威胁第四个主体的收益, 而新制度却又会使特权主体的利益受损, 除非第四个主体也加入到制度创新的队伍, 否则制度仍不会发生变迁。

三、结论与展望

新制度经济学家引入交易成本后, 在经济模型中把制度内生化。但为了避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抗进行分析, 继承了新古典理性人范式, 把具有不同利益的经济主体、组织、阶层抽象为同质的理性经济主体, 以其最大化的经济行为来解释的制度的变迁。不考虑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有些问题上是很难分析的, 由于交易本身至少是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的行为,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制度的产生是交易本身的产物, 而交易成本只不过是一个与制度同一层次的概念。对以交易成本为核心的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 如诺思 (1990) [5]的制度边际演进分析, 周业安等 (2001) [6]还提出了一个制度变迁嵌入性分析。对于制度变迁的进一步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家们也越来越强调不同质经济主体之间行为的影响了, 如演化博弈论的制度变迁分析。

摘要:制度的产生并不根源于交易成本的存在, 因为交易成本不能完全解释制度的产生。新制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 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不断产生新交易, 新交易催生新制度, 制度由此创新和变迁, 交易成本也随之变化。制度的产生是交易本身的产物, 即是在交易中协调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冲突的机制和规则, 而交易成本只不过是一个与制度同一层次的概念。

关键词:交易,制度,制度变迁,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诺思.对制度的理解.制度、契约与组织[C].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15—16.

[2]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4—18.

[3]张宇燕.个人理性与“制度悖论”[J].经济研究.1993 (, 4) :74—80.

[4]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M].商务印书馆.2000.18—20.

[5]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革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篇4:关联交易制度

关键词:关联交易,关联方,立法启示

中图分类号:D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102-04

一、美国关联交易制度的发展及治理经验

自19世纪中期开始国外就出现了规范董事与公司签订合同行为的法律。此后法律把关于关联交易的规范作为其重要的一部分,美国在这方面可以说是经历了关联交易最完全的发展过程,具有代表性,我们以美国为例进行分析,对我国关联交易的规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关于关联交易制度的发展

美国学者马什和罗伯特·克拉克把美国的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划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对关联交易进行绝对禁止阶段。该阶段从1880年开始,此阶段的法律(判例)规定,不论该类交易是否公平,只要股东和公司提出,都被确认无效。事实上,在此阶段不论其在程序还是实质上公平与否多数关联交易都被禁止。

第二阶段,经大多数无利害关系的董事批准且真正公平的关联交易被得到准许。该阶段于1910年开始,此阶段的规定是,如果董事与其公司签订的合同得到了大多数董事会成员(此成员与该交易没有利害关系)的批准,并且,即使有人异议,该交易也会得到法院的认同,那么,此合同就具备了成立的法律依据,与此相反,如果该合同是由和此关联交易之间具有利害关系的多数董事成员批准的,那么该交易不论公平与否,只要公司或股东提出申请,都可以判定该合同无效。”

第三阶段,法院认为公平的自我交易将被准许进行。此阶段从1960年开始,此阶段的法规已经变得宽松了一些,例如,除非该合同被受理异议诉讼的法院认为显示公平不被确认外,其他此类交易,一般被认为具有法律效力。

可以看出,美国在公司法领域对关联交易的治理经历了从严到松转变的过程,并使得对关联交易的规制日趋合理化、程序化。但是,美国公司法法规在一步步地发生变迁时,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却没有实施相应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保护投资者及公司的利益,纽约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方法,原有关联交易的公司给予限期整顿的决定。直到1983年3月,关于上市公司的相关规范较为完善后,才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予以放开。

(二)美国关联交易的治理经验

在一个多世纪的治理历程中,美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关联交易治理经验,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制体系。因此,了解这些治理经验,以寻求可资借鉴之处,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公司治理中的投资者利益保护

一是累积投票制度。所谓累积投票,是指股东所持每一股份都拥有与股东大会拟定要选举的董事数量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以把全部投票权集中选举一人,亦可分散选举数人,最后按得票数来决定董事是否当选。此种制度可以使小股东集中其选举力量,将一名或数名代言人选入董事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制衡着控股股东,从而减少控股股东进行关联交易的。

客观上,累积投票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公司中小股东能更好地参与公司治理(通过其代理人),在某种程度上对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方式转移公司财产行为加以制衡,但现实当中控股股东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强烈抵制。所以,我国在借鉴该制度时应考虑其不利因素,并做出相应规范。

二是独立董事制度。所谓独立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中担任除董事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公司、内部人士及大股东之间不存在可能阻碍其独立做出客观判断的利害关系的董事。利用该制度治理关联交易的方法就是,由独立董事组成一个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责就是对内部人士及其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的核准和监控,从而对关联交易的公正和公平予以确保,从而防止对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构成侵害。

现实中,独立董事发挥上述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具有独立性,为此,美国先后颁布了多个法规对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做出严格要求。我国在引用独立董事制度时也应该做出有关规定,以确保其独立性。

2.控股股东的法律义务与责任

现代公司大多数是合资公司,公司依据资本实行民主,公司运行机制是通过表决权的资本多数决定原则,股东的表决力与他们所拥有公司的股份成正比的。现实中,控股股东一般通过自身优势,进行不公正关联交易,来追求自身利益,从而给公司中小股东利益造成严重损失。所以,只有通过公司立法来强化控股股东的义务与责任,才能有效组织控股股东的非公关联交易。

首先,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现代公司中,董事负责着公司的经营决策、选择并监督公司管理人员,所以其行为关系到公司的收益与前途,因此,董事对公司应当负有诚信义务。但从股东方面而言,一般认为,股东个人对于公司和其他股东原则并没有特别的诚信义务,因为按照资本多数决原则,控股股东实际拥有的权力通常大于其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可以左右公司的决策,实施一些有利于自身而不利于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关联交易。

实践中,诚信这一义务较为抽象,法院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通常规定控股股东与公司间的关联交易应该严格符合“公平原则”,并制定出一系列测试标准,例如,“欺诈”的测试标准,“合理期待”的测试标准“程序合法”的测试标准、“常规交易”的测试标准、“程序合法”的测试标准。当然,这一系列标注各有利弊,法官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使用。

其次,揭开公司面纱原则。揭开公司面纱起源于美国,本质上,刺破公司面纱是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一种例外和补充,它是对已丧失独立人格的法人状态的一种揭示和确认,只有在符合特定的法律关系时才适用。通常,在刺破公司面纱时法院将进行相应测试,以确认公司是否已经丧失独立的人格。目前通常测试的标准是公司独立性与不公平性两方面。前者主要用来测试公司是否被股东当作了自己进行寻求利益与逃避风险责任的工具而无视公司的独立法人资格,后者主要测试公司资本是否充足,因为公司在缺乏充足资本的状况下从事经营更易导致风险发生。上述这些标准一旦满足公司债权人就可以运用诉讼途径来刺破公司面纱,要求控股股东与公司一起对债务进行清偿。这样可以有效地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继而有效保护上市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再次,深石原则。深石原则,也称衡平居次原则,本质上是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延伸,它是美国法院在审理泰勒投诉深石石油公司时创立的。该原则指当公司控股股东违背诚信义务而滥用控制权对子公司从事了一系列不合法行为,导致子公司破产无力清偿时,其对子公司的债权人应该优先于母公司的债权。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对于子公司来说,可以起到限制作用。深石原则迫使子公司考虑母公司破产后其自身利益如何救济,从而收敛通过非公允关联交易抽取上市公司资本的行为。另一方面,对于公司其他债权人来说,能够有效地使公司债权人获得优先赔偿权,从而很好地保护债权人的权利。

现实中,法院在使用该原则时主要基于“公平测试”,即判断和考察控股股东对公司所实施的关联交易行为是否不公正。当然,深石原则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在公司急需资金时,控股股东可能不愿意将资金借给公司,从而加剧公司的经营困难,反而不利于公司的利益。因此,利用该原则治理关联交易的同时,如何合理平衡各方利益,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3.市场监管中的信息披露

关联方由于之间的特殊关系,地位并不平等,信息分布也不对称,控制方可能利用其影响力或控制力来促使交易的达成,所以交易很有可能违背公平原则,导致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所以,应加大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信息公开义务应进一步强化,信息的分布状况应该进一步的改善,上述举措都被美国采取用来降低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发生率。

一是信息披露制度。美国证券法律的基本原则就是信息披露,并且是强制性的。通过把关联交易的有关信息向社会进行公开披露,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或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能够进行正确的投资判断;另一方面可以使公司管理层接受公众者和的投资监督和质询,从而改善公司内部管理。因此加强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首先,严格界定关联交易及其关联方。其次强化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最后建立更加严格的规范。

二是相关责任与处罚制度。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仅仅使信息的不对称性初步消除或减轻了,并不能彻底根治非公允关联交易,况且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并非就是完整、真实、全面和及时的,上市公司很可能无意或故意地通过信息虚报、漏报等其他行为去侵害公司投资者的利益。所以,为了投资者的利益不收侵害。就要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罚和制裁,一般而言,对违反法律而从事不公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美国证交会一般会运用行政处罚措施,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而法院则是通过司法判决来实施相应的救济或惩处,以维持投资者的信心。这一系列的责任追究措施,会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产生相应的威慑作用,其实施非公允关联交易的行为会受到很大限制。

4.关联交易的法律救济

在实行资本多数决定原则的现代公司中,控股股东由于其表决权优势而居于支配地位,并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公司的运营。在其追求自身利益而实施关联交易时,中小股东往往无力阻止,于是,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会遭到严重侵害。那么,公司自身机制将难以对其进行救济,而必须引入法律方式进行救济。美国为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公司是一个契约组织,它是由不同要素所有者组成的,是股东实现投资收益的工具,当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对公司进行利益侵害时,中小股东的利益也间接会受到损失,所以,公司机关应代表公司的整体利益起诉控股股东,以追偿公司损失,然而,由于公司机关往往被控股股东把持,因而会怠于行使这种权利。此时,为维护公司利益,进而维护中小股东自身利益,赋予中小股东代表公司行使诉讼的权利就是一种有效的矫正制度,这就是股东诉讼派生制度(又称代为诉讼或衍生诉讼)。

现实中,股东诉讼派生制度为中小股东保护公司以及自身利益免受控股股东非公允关联交易的侵害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公司的董事或控股股东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使之有所顾忌,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其从事不当关联交易的行为。

二、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治理现状

(一)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治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关联交易的治理是基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产生而出现,在其演变中逐步完善。如前分析,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关联交易方式和市场竞争形势的不同,治理规范的目的和侧重点就不同,治理规则也有所差别。其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0到1996年,关联交易的基本缺失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出现于沪深证券交易所正式运营以后,但在1993年以前,我国并没有关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规范,只有一些关于关联企业纳税问题方面的法律规范。1993年以后,我国开始制定了一些关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规。为规范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的工作,199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中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要求披露关联方关系首次做了规定,但条例没有定义关联人及其范围,对关联交易的情况进行说明和披露也没有明确规定。

第二阶段,1997-2000年,关联交易规范的建设阶段。1995年底沪市爆出的三桩关联交易引起了人们对该问题的极大关注,其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愈演愈烈,最终于1997年出现了震惊证券市场的“琼民源”事件。为有效对非公允关联交易泛滥的现状进行遏制,以此来维护投资市场信心,从1997年开始,监管当局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加大了治理力度,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规章法规,同时其规范体系也初步建立起来,关联交易行为开始得到有效规范和控制。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关联交易规范的完善阶段。自2001年始,我国企业上市制度从:“行政审批制”转变为“核准制”,上市公司新发行的利润标准明显降低,而财政部也修订了对关联交易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会计规范,这些规则的变化使上市公司获取融资资格的利润压力减轻,但通过关联交易从总利润的空间也被大大压缩,而且企业违法的成本加大,因此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方式逐步改变。与此相应,监督当局再同上市公司的博弈中也不断完善规范关联交易的法规。此外,还先后发布了一些新的规定,例如我国新的《证券法》就明确规定凡是通过内幕非公交易行为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从而促使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能合理、公允的信息能被充分、及时地披露。

总之,我国证券市场建设起步晚,并且目前仍在完善和发展中,有关监管部门在治理经验上也有待积累,但总体上关联交易的治理已经初步经历了从无到有、治理法规从没有到不断完备的过程,其泛滥的趋势得到了初步有效控制。特别是,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对于减少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间的关联交易,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仍以部门规章为主,缺乏高效力的法律规范

因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会削弱股权比例平等的原则,从而使部分股东通过其股份比例上的优势去获取不当利益。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这就影响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乃至证券市场的投资信心。所以,对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规制的加强,已成为各方共识。但是,我国目前主要通过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交易所等行业自律性机构而制定的监管规则,而其他机构只是协助上述部门对涉及特殊领域的上市公司进行监管。在这些监管规则中,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发布的监管规则是行政性法规,而证券交易所、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本身只是一种社会自律机构,其发布的规则属于行业规范,所以其执行效力明显低于法律规范,从而相应的监管措施也不具说服力。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从国际大趋势来看,关联交易的治理已被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重视,许多国家都将其纳入高级法律层面以进行规制。然而,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却没有对关联交易做出专门规定。纵观我国公司法,其中只有个别条款勉强与关联交易有关,例如《公司法》第59、123、和128条涉及公司管理层的忠实义务。但这些规定都比较原则或僵硬,操作性不强。假设公司章程规定董事可以自我交易,不被禁止。实践当中各种各样的交易形式就那以保证公司的合法利益不被侵害,一旦受到侵害,董事可以基于公司章程的例外形式逃避责任,公司法却无相应规定。而作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及规范证券市场的《证券法》,虽然颁布的较晚,但仍没有将关联交易规范纳入其中。总之,我国目前对关联交易规制的状况仍然是以部门规章为主,缺乏具有较高效力的法律规范。

2.现有的关联交易监管规则以信息披露为主,缺乏判定和保障公允性的规则

在一般的市场交易中,交易结果基本上能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可以认为是公平的。然而,在关联交易的情况下,交易各方之间存在特殊关系和控制力以及影响力的不对称的,交易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对上市公司及其他投资者的利益的严重损害。将关联交易的信息能够及时地披露,让投资者公平、及时的获取信息,以便进行恰当的投资,这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上市公司被信息公司置于大众监督之下,可以不断提高其自身管理水平,有效地拓展市场业务。所以,强化信息披露也成为规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方法之一。

目前我国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治理方面,加强对交易信息的披露,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些规范仍然有一些缺点:一方面,各规范对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标准并不一致,更有一些部分模糊不清,导致在了解上市公司上存在模棱两可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上述规则仅仅要求披露关联交易的相关信息,并没有在关于详细解释和保证关联交易的客观公平性方面做出规定。这样,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关联交易信息的可比性和实用性就较低,并且,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也值得商榷。

三、美国关联交易相关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一)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启示

公司治理实质上是为投资者服务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对公司参与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着有效地制衡,公司的最终业绩,投资者的最终收益直接与其挂钩。公司治理的完善,可以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确保各方投资者的利益,维护投资者公平地获取应有的收益。相比之下,控股股东往往在公司治理中权力过大导致失衡,从而有机会进行非公关联交易,使上市公司及其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严重侵害,所以,加强公司治理的完善,通过对公司控股股东在公司的某些权力进行制衡可以有效地治理非公允关联交易,而美国在此方面具有很好的创新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权利在中失衡是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它会导致侵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不断发生。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治理经验,在公司治理完善方面:限制关联交易当事人的表决权。而董事会的选举及其构成则要通过独立董事制度和累计投票制度则来加以规制。因为在现实中,大多数关联交易是由股东会决议实施的,如果控股股东控制着董事会,将成为实施非公关联交易的工具,把中小股东的代表以及独立董事制度引入董事会,能有效较少董事会进行非公允关联交易行为的机会。这一方面我们已经在逐步引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借鉴美国这些经验的同时要区别接受、好的充分利用,不足的地方坚决抛弃。

(二)对加强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方面的启示

美国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市场监管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关于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和法律责任制度在美国也比较完善,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的变异形式欺诈投资者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表明,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缺陷监管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制止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仅仅信息披露这一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要真正遵循披露要求和准确披露交易信息,还要求有相关责任制的帮助。在我国,上市公司也是在披露模糊或故意隐瞒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利用非公关联方交易占用公司利益的。因此,要提高上市公司关于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制度就变得非常有意义。美国的治理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一方面,我们要完善对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的识别和信息披露,以确保一切形式的关联方交易的规范体系,并确保得到及时披露;另一方面,应建立一个责任追究制,对违反法律的责任人给予经济与法律的双重处罚,以提高制度的威慑力的。

(三)对我国的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法律救济机制方面的启示

现代公司实施资本多数决定的原则,以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同时也有一些缺陷,即为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去侵害公司利益提供了条件。在现实中,控股股东利用在上市公司的优势,积极通过关联交易对公司的股份进行转移,是他们的投资利益最大化。这种状况在我国上市公司更为严重。依据美国治理经验,公司内部治理无法纠正这种不平衡,此时法律救济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股东衍生诉讼制度的使用,可以实现对上市公司利益的必要保护,由于异议股东的评价权利,将加强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这无疑会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实施此两种制度,对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有强大的威慑力,同时对遏制与关联交易相关的行为也有明显的效果。如果我国对其可以合理地利用与借鉴,毫无疑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的泛滥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四)对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机制方面的启示

具体而言,对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需要中介机构的参与,而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在其中的作用也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必须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加强监督,真正发挥其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对遏制发生非公允关联交易以及披露关联交易信息的真实性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许多注册会计师都参与甚者直接策划了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侵害的关联交易,所以,强化其监督责任十分紧迫。依据美国治理的经验,如果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职业时,做一些收益高但法律成本低的事情,其将成为公司非关联交易的帮凶。所以要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进行加重,增高违法成本,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他们违法的机会。这些经验,对我国证券法律的建设与完备是十分宝贵和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柳经纬.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旭东.公司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管强.关联交易内幕[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

[4]周建军.试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及其适用[M].社会科学家,2008,(1).

[5]廖依娜.股东会决议无效和可撤销制度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8,(7).

篇5:关联交易管理制度

(一)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公平、公开、公允原则;

(三)书面协议原则;

(四)关联方回避原则;

篇6:5、关联交易管理制度

关联交易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关联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保证公司与关联人之间的关联交易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

(一)购买或者出售资产;

(二)对外投资(含委托理财,委托贷款,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投资,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

(三)提供财务资助;

(四)提供担保;

(五)租入或者租出资产;

(六)签订管理方面的合同(含委托经营、受托经营等);

(七)赠与或者受赠资产;

(八)债权、债务重组;

(九)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

(十)签订许可使用协议;

(十一)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

(十二)销售产品、商品;

(十三)提供或接受劳务;

(十四)委托或者受托销售;

(十五)关联双方共同投资;

(十六)其他通过约定可能引致资源或者义务转移的事项;

(十七)中国证监会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认为应当属于关联交易的其他事项。

第三条 公司的关联方及关联关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规定的情形,以及公司、主办券商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认定的情形。

第四条 公司的关联交易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关联人回避的原则;

(三)公平、公开、公允的原则,关联交易的价格原则上不能偏离市场独立第三方的价格或收费的标准;

(四)书面协议的原则,关联交易协议的签订应当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协议内容应明确、具体;

(五)公司董事会应当根据客观标准判断该关联交易是否损害公司利益,必要时应当聘请专业评估师或独立财务顾问。

第五条 公司的资产属于公司所有。公司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股东及其关联方通过关联交易违规占用或转移公司的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

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通过子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借款。

第二章 关联交易价格的确定和管理

第六条 关联交易价格是指公司与关联人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所涉及之商品或劳务的交易价格。

第七条 定价原则和定价方法

(一)关联交易的定价主要遵循市场价格的原则;如果没有市场价格,按照成本加成定价;如果既没有市场价格,也不适合采用成本加成价的,按照协议价定价;

(二)市场价:以市场价为准确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及费率;

(三)成本加成价:在交易的商品或劳务的成本基础上加一定合理利润确定交易价格及费率;

(四)协议价: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价格及费率。

交易双方根据关联交易事项的具体情况确定定价方法,并在相关的关联交易协议中予以明确。

第八条 关联交易价格的管理

(一)交易双方应依据关联交易协议中约定的价格和实际交易数量计算交易价款,按关联交易协议中约定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支付。

(二)每一新的第一个月内,公司财务部应将新各项关联交易执行的基准价格报董事会备案,并将上一关联交易价格的执行情况以正式文件报董事会。

(三)公司财务部应对公司关联交易的产品市场价格及成本变动情况进行跟踪,并将变动情况报董事会备案。

(四)监事对关联交易价格变动有异议的,可以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对关联交易价格变动的公允性出具意见。

(五)公司其他不可避免之临时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价格在确定之前,应将有关定价依据报董事会审核。董事、监事对关联交易定价原则和价格发表否定意见的,公司应暂停该关联交易,在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对该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发表肯定意见后方可进行该项关联交易。

第三章 关联交易的审议程序

第九条 对于每年发生的日常性关联交易,公司应当在披露上一报告之前,对本将发生的关联交易总金额进行合理预计,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披露。对于预计范围内的关联交易,公司应当在报告和半报告中予以分类,列表披露执行情况。

如果在实际执行中预计关联交易金额超过本关联交易预计总金额的,公司应当就超出金额所涉及事项依据公司章程提交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审议并披露。

第十条 除日常性关联交易之外的其他关联交易,公司应当经过股东大会审议并以临时公告的形式披露。

第十一条 日常关联交易协议至少应包括交易价格、定价原则和依据、交易总量或其确定方法、付款方式等主要条款。

协议未确定具体交易价格而仅说明参考市场价格的,公司在按照规定履行披露义务时,应当同时披露实际交易价格、市场价格及其确定方法、两种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

第四章 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表决程序

第十二条 董事会应依据本制度的规定,对拟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有关事项是否构成关联交易作出判断,在作此项判断时,股东的持股数额应以股权登记日的记载为准。

如经董事会判断,拟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有关事项构成关联交易,则董事会应通知关联股东。

第十三条 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关联股东应当回避表决。前款所称关联股东包括下列股东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股东:(一)交易对方;

(二)拥有交易对方直接或者间接控制权的;(三)被交易对方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

4(四)与交易对方受同一法人或者自然人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五)交易对方或者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人的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六)在交易对方任职,或者在能直接或间接控制该交易对方的法人单位或者该交易对方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法人单位任职的(适用于股东为自然人的);

(七)因与交易对方或者其关联人存在尚未履行完毕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其他协议而使其表决权受到限制或者影响的;

(八)中国证监会或者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认定的可能造成挂牌公司对其利益倾斜的法人或者自然人。

第十四条 股东大会审议有关关联交易事项时,关联股东的回避和表决程序如下:

(一)在股东大会审议前,关联股东应主动提出回避申请,否则其他知情股东有权向股东大会提出关联股东回避申请;

(二)当出现是否为关联股东的争议时,由董事会全体董事过半数决定该股东是否属关联股东,并决定其是否回避;

(三)股东大会对有关关联交易事项表决时,在扣除关联股东所代表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数后,由出席股东大会的非关联股东按公司章程的规定表决。

第五章 关联交易的董事会表决程序

第十五条 公司董事会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关联董事应当回避表决。关联董事回避后董事会不足法定人数时,应当由全体董事(含关联董事)就将该等交易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等程序性问题作出决议,由股东大会对该等交易作出相关决议。

前款所称关联董事包括下列董事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董事:

(一)为交易对方;

(二)拥有交易对方的直接或者间接控制权的;

(三)在交易对方任职,或者在能直接或者间接控制该交易对方的法人或其 他组织、该交易对方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任职;

(四)为交易对方或者其直接或间接控制人的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五)为交易对方或者其直接或间接控制人的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的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六)中国证监会、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或者公司基于其他理由认定的,其独立商业判断可能受到影响的董事。

第十六条 关联董事的回避和表决程序为:

(一)关联董事应主动提出回避申请,否则其他知情董事有权要求其回避;

(二)当出现是否为关联董事的争议时,由董事会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决议决定该董事是否属关联董事,并决定其是否回避;

(三)关联董事不得参与有关关联交易事项的表决;

(四)对有关关联交易事项,由出席董事会的非关联董事按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表决。

第十七条 董事个人或者其所任职的其他企业直接或者间接与公司已有的或者计划中的合同、交易、安排有关联关系时(聘任合同除外),关联董事应当尽快向董事会披露其关联关系的性质和程度。

除非关联董事按照本条前款的要求向董事会作了披露,并且董事会在不将其计入法定人数,该董事亦未参加表决的会议上批准了该事项,公司有权撤销该合同、交易或者安排,但在对方是善意第三人的情况下除外。

第十八条 如果公司董事在公司首次考虑订立有关合同、交易、安排前以书面形式通知董事会,声明由于通知所列的内容,公司日后达成的合同、交易、安排与其有利益关系,则在通知阐明的范围内,有关董事视为作了本章前条所规定的披露。

第六章 关联交易合同的执行

第十九条 经股东大会批准的关联交易,董事会和公司经理层应根据股东大 会的决定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经批准的关联交易合同在实施中需变更主要内容或提前终止的,应经原批准机构同意。

第七章 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

第二十一条 公司应将关联交易协议的订立、变更、终止及履行情况等事项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披露,并对关联交易的定价依据予以充分披露。

第二十二条 有关内容:

(一)交易概述和交易各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的说明;对于按照累计计算原则达到标准的交易,还应当简要介绍各单项交易情况和累计情况;

(二)交易对方的基本情况;

(三)交易标的的基本情况,包括标的的名称、账面值、评估值、运营情况,有关资产是否存在抵押、质押或者其他第三人权利,是否存在涉及有关资产的重大争议、诉讼或者仲裁事项,是否存在查封、冻结等司法措施;

交易标的为股权的,还应当说明该股权对应的公司的基本情况和最近一年又一期经审计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财务数据;

交易标的涉及公司核心技术的,还应当说明出售或购买的核心技术对公司未来整体业务运行的影响程度及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

出售控股子公司股权导致挂牌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变更的,还应当说明挂牌公司是否存在为该子公司提供担保、委托该子公司理财,以及该子公司占用挂牌公司资金等方面的情况;如存在,应当披露前述事项涉及的金额、对挂牌公司的影响和解决措施;

(四)交易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成交金额、支付方式(如现金、股权、资产置换等)、支付期限或者分期付款的安排、协议的生效条件、生效时间以及有效期限等;交易协议有任何形式的附加或者保留条款,应当予以特别说明; 公司应当根据交易事项的类型,披露下述所有适用其交易的 7 交易需经股东大会或者有权部门批准的,还应当说明需履行的合法程序及其进展情况;

(五)交易定价依据,支出款项的资金来源,以及董事会认为交易条款公平合理且符合股东整体利益的声明;

(六)交易标的的交付状态、交付和过户时间;

(七)进行交易的原因,公司预计从交易中获得的利益(包括潜在利益),以及交易对公司本期和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必要时应咨询负责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八)关于交易对方履约能力的分析,包括说明与交易有关的任何担保或者其他保证;

(九)交易涉及的人员安置、土地租赁、债务重组等情况以及出售所得款项拟作的用途;

(十)关于交易完成后可能产生关联交易情况的说明;

(十一)关于交易完成后可能产生同业竞争及相关应对措施的说明;(十二)有关中介机构发表的独立意见;

(十三)中国证监会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有助于说明交易真实情况的其他内容。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公司与关联人进行的下述交易,可以免予按照关联交易的方式进行审议和披露:

(一)一方以现金方式认购另一方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或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或者其他衍生品种;

(二)一方作为承销团成员承销另一方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或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或者其他衍生品种;

(三)一方依据另一方股东大会决议领取股息、红利或者报酬;

(四)挂牌公司与其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发生的或者上述控股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

第二十四条 规定。

第二十五条 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本制度未作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修改、修订本制度并报股东大会批准。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自本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施行,有关信息披露的条款自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之日起生效。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负责解释。

潍坊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奶奶家的母鸡作文下一篇:古诗乡村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