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鉴赏感想

2024-04-26

诗书画鉴赏感想(精选8篇)

篇1:诗书画鉴赏感想

我对诗书画鉴赏课堂的感想

诗书画鉴赏这门选修课,也许很多人看来是一门再无聊不过的课程。去那就根本学不了什么。当然当我当时也有点觉得是这样。之所以选他,并不是因为我对这方面感兴趣,相反我想挑战一下我不太喜欢的东西。说实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是属于人文社会学的,为了学分的。但是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想说的是这次我捡到了,我学到了很多。当然我也想和大家说的是:诗书画鉴赏课并不是像大家想像那样无聊,相反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我们在其他课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礼仪方面,做人方面等等

最让我深刻的是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从中学到的很多。第一节课,我清晰记得当时张力平老师匆忙的感到教室,还换了一件褂子,蛮有一番女诗人的风采。她洪亮且带有湖南口音的话语让人听起来不由的产生一种亲切感,您和我们分享了您的人生和对生活的感悟,在这节课里,您为我们讲述了您敬仰的几种境界:1上善若水2,海纳百川 3,天生我才;4 我乃布衣。简单的几个字讲述了一种宽广的胸襟,不卑不弃品质和清廉的人格;您告诉我们:每一个地方都有生长的条件,只要有你们的所在,就会有魔力的出现。您告诉我们:人生要始需二字—情;人生要贯穿二字——志气;人生要树立二字——拼搏;人生要明白二字——生死。中间的课程有时您没有来,但是同样为我们带来许多美好的实话,带领我们领略各种诗情画意,带我们走进诗画世界。最后一节课,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好的对联:大佛寺死个和尚,天竺国添一如来;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年,江流千年;映月井,映月影,映月井上映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您还教会了我们作为一名学子所懂得的礼仪,对待老师和同学应该以什么的态度等等,带给我们人生又一宝贵财富。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诗书画鉴赏课堂让我感到一种无比的轻松与自由。在这个课堂上,你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领略各种时期的不同文化风味,可以提高你的文化内涵,是展示和发展你们的文采的好地方,因为这里不仅有学术氛围,而且还有一个博学的好老师。这几节课真的很值,我没有后悔反而幸运自己的选择。唯一遗憾的是就是听张老师的课太少了。小生不才,想向老师说一下对这个课堂的建议和看法。首先我觉得课堂上就是缺少互动,我觉得老师讲得再好,都不够师生一起探讨的好。其次课堂上应该插入一点现代化的元素,这样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就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才能使学生更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国的文化。最后的就是我觉得课堂上可以请一些同学上去讲一下自己看法,展示一下他们的文采,锻炼一下他们。

以上就是我这几节课的感想和收获,有些老师说过的话不知道有没有说错,毕竟在脑里那么久啦,还有向老师提的建议,不知道说得对不对,有说错的希望老师能够体谅。最后想对老师说一句“谢谢”。谢谢你教会了我这么多,谢谢您这几节课带给我那么多的回忆与享受,希望这个课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

篇2:诗书画鉴赏感想

声音雄浑有力,坦诚风趣;动作豪放大度;笑声爽朗大方——这就是我的选修课《诗书画鉴赏》老师张小平。在这之前,我曾上过她的另一个选修课——《诸子百家与人生修养》。在诸子百家的第一节课中,我就被小平老师幽默风俗的讲课方式、丰富多彩的课件所吸引。但遗憾的是她只上了两节课,可是仅此两节课,我就迫不及待的想更加深入的了解张小平老师,更加深入的学习她的知识,于是我又选修了《诗书画鉴赏》。

诗书画鉴赏的第一节课,老师一如既往的很忙。给我们播放了一个她的个人诗书画展的视频后,她匆匆离去,快的让我连她的身影都没有看清楚。不过这个视频让我在上诗书画课堂之前,对小平老师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虽然视频长达两个多小时,但是我看的津津有味。小平老师的个人诗书画展筹备得非常仔细,通过投影仪清晰的展示,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以及配带的动听的音乐,小平老师将诗、书、画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美妙的效果,我的心灵备受触动。我知道老师的眼睛一直不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是现在看到老师有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这么成功的事业,我为她而感到高兴,同时我也深深的被她的坚强和乐观感动。生活难免不尽人意,唯有坚强面对、乐观处事,才能为自己减轻心理上的负担,生活得轻松一点。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伴着爽朗的笑声,小平老师回来了。正式讲课之前,她首先拱手作揖,自我介绍。接着就开始讲课了,那节课

1讲的是她在我们顺德校区里发生的故事。经过她的讲述,我才知道原

来顺德校区的文化建设与她有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至校训,顺德

新园记,小至一些建筑物的名字都是出于她之手。这无疑又增加了我对她的崇拜,原来小平老师是一个这么有故事的人。景湖、凌云塔、陶然轩、春华堂、春草园„„顺德校区里一个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让

我们赏心悦目、倍感骄傲。

在课堂当中,小平老师无时无刻不给我们“灌输”热爱生活,珍

惜生命中的美好的信念。每每讲到动人的景色,小平老师总会问我们

“大家觉得好不好”,然后又激动地自己抢答说“好!”我们常常会被

小平老师的“自问自答” 逗笑,但是也的确是好。生活当中有如此

多的美好,可惜我们缺乏发现美好,欣赏美好的眼睛。我们能够在风

景宜人、古香古色的顺德校区学习,荣幸之极,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样的美好,时常停下脚步,看看树枝上新新萌发的绿芽、闻闻路边飘着

淡香的鸡蛋花、吹吹虹桥上习习的凉风。生命如此多姿,我们为何不

好好享受呢?感谢小平老师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

诗书画课堂是非常好的一门选修课,对于医科大学的学生来讲,尤为重要。我们曾经也是花前月下,吟诗作对的小小的“文人骚客”,但是严谨的医学语言慢慢地把我们的文艺细胞消磨殆尽,我们需要这

样的课堂来感染我们、打动我们。小平老师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好

老师,坦诚、率真,和学生们没有隔阂,难能可贵,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来到诗书画的课堂一同来鉴赏、品味。鄙人不才,斗胆为

小平老师的课堂稍作进言。我个人认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离不

开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今后在诗书画的课堂上,如果能够让同学们

更多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将会使同学们更好地融入

到课堂之中。鉴赏鉴赏,本来就是一起鉴一起赏的,如果大家都能畅

所欲言,必能互相借鉴、互补长短。一人之见未免稍有偏颇,取众家

之长方为上策。另外,我还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够给我们介绍更多艺

术家出色的作品,让我们不仅能够打开艺术的大门,还能够把头伸进

去,多看两眼。

生活在于欣赏,再一次谢谢老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艺术盛宴,祝

愿老师在今后的艺术追求中,取得更大的飞跃。

2012.12.28

对联:凌云塔前倚水居壮志凌云群鹭飞

篇3:张珍贵·书画鉴赏

画家润格:书法1500元/每平尺

山水3000元/每平尺

淡泊自守赏音山林

在这当下异彩份呈的世界里淡泊自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珍贵兄不仅做到了, 而且还要赏音山林, 这就不能不让我敬佩。先前看到珍贵兄《在路上》这本集子中的自传体文章, 非常坦白地交待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 知道了他的思考和愿望, 更加觉得了不起。过了一年, 再品味他的画作, 知道他的心很安静, 他的想法很干净, 他的行为很纯净, 写字、画画、读书, 无旁鹜、无阻滞, 仅此而已, 使我除了敬佩之外又多了层羡慕。

有人说, 人一辈子只要把一件事做好就已非常不易了, 看来珍贵兄是真心要把画画这件事做好的人。他认真对待每一次课程和作业, 刻苦研究古之大家的经典作品, 反复揣摹直至有所感悟;他近似疯狂的热爱自然, 每一次写生总是要寻找最佳角度, 以敬畏之心最真实地记录描写对象, 直至有所收获;他非常虔诚地对待每一张创作, 尺幅无论大小, 孜孜以求, 但又不是机械地再现自然, 而是经过心灵发现之后的筛选, 直至做到有感情升华和笔墨凝练。然而, 我知道, 这都是在他生活和其他条件都面临着困难的时候做出的, 真是淡泊得可以, 真是弥足珍贵的品质。他说, 每次看到自己的画, 总是能听到松涛阵阵, 流水潺潺, 我能想象得到他的那种沉醉的神情和悠然自得的惬意。但他又说, 忘形于山川丘壑, 是难以企及的境界, 我也能想象得到他那心底里的追求、渴望和他为什么能那样甘于淡泊自守而又赏音山林的原因。

一首歌词说得好, 山还是那座山, 但在珍贵兄的画里, 却增添了厚重与雄浑;树还是那些树, 却多了清雅中苍茫的韵味;人还是那个人, 却蕴含了更多的学识和修养。我以为这就是淡泊自守的结果, 也是大自然薰染的原因。

赏音山林, 惬意!

篇4:书画鉴赏札记二则

曾有一位历史教授谈及萧云从的书画水平,说是水平很一般。问及原因,理由是:“乾隆很推崇萧云从。”我表示不解,他说:“乾隆一点鉴赏水平都没有,《富春山居图》他不就看错了吗?他欣赏的肯定就很一般。”这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推理。

萧云从的书画水平很高,这是公认的,弘仁、梅清皆求教于他,切磋画艺。乾隆推崇萧云从确是基于对萧云从书画水平的欣赏,仅因他曾误判过几件或几十件作品的真伪,就否定他一生的收藏和艺术修养,是不公正的。再捎带上萧云从,就更不对了。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拿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来讥讽乾隆在书画鉴赏上的水平,其实是很可笑的。现当代的人之所以可以这么说,是因为手头有大量的资料,特别是图片影像资料,便于进行归纳、类比的研究,而且现今众多博物馆的开放,让人们有了更多直接接触、欣赏原作真迹的机会。而在古代,只有不多的文字记载,没有多少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对比自己古老的书画高仿品发生错误的判断,是常有的事情。应该说,古往今来任何一位鉴藏大家,面对比自己古老的书画作品的顶级高仿品,如没有原作可资比较,想作出准确的判断都是极难的。所以相比今人,对有着很大局限性的古人进行苛责是不公正的。出于皇帝无上权威、“金口玉言”的考虑,乾隆不愿承认《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为原作真迹,也在情理之中,但他能用重金买下“无用师卷”,并入《石渠宝笈》慎重收藏的做法,就证明了他是颇具艺术鉴赏力的,眼光也是不差的,他的这种权宜之计,保留下了让后人评说的机会和实证。何况乾隆朝的书画收藏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书画最杰出的作品,而且他还做了系统的编目《石渠宝笈》,成为后世研究中国书画艺术极为重要的文字资料,这些不都是鉴赏水平的表现吗?鉴赏水平高如吴湖帆、徐邦达先生,也是在真、伪两卷的对比中辨出真伪,重新评说,所以,功仍在乾隆。

“艺无涯”与“艺有涯”

今年5月3日,我专程到江苏省美术馆,看了“艺无涯——陈大羽百年艺术展”。展览中近200件书画、篆刻作品,勾划出大羽先生的艺术人生。一上午三个展厅慢慢看下来,深有感触。现将几点观感写下。

一、大羽先生是出名的花鸟画家,以前很少见到他的山水作品,这次展览展示了多件先生不同时期的山水作品,对我来说可谓饱了眼福。其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写生山水作品,水平很高,有几张甚至可以说不亚于同时代的大家李可染先生同时期的写生山水作品,不但构图精致,色调典雅,境趣清新,用笔、用墨也特别灵动活泼。画中国画,没有笔墨,不以笔墨来造型、来写意、来状物,那就不是中国画,不能笔精墨妙就不是好的中国画。虽然真实山水里是没有笔墨的,但画者要自己组织成笔墨,这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山川千古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画者去写生的这些地方,可能有些古代的名家作品中也画过,这就需要去研究古人是如何把这个真实的景象转换成他的笔墨的,等于你来印证他是否尊重了这个地方,是否把山川的特色、风貌和意韵画出来了,在这些方面大羽先生这一时期的写生作品是做得很好的。但可惜的是,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包括整个晚年,他的山水画水平几乎没有升华提高,以我观之,比以前的水平还差了很多,不但构图一般,笔、墨也呆板、僵死,笔不灵,墨不活,色亦不美,如《庐山》、《迎客松》等作品,皆是如此。什么原因所致不得而知,不过或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后来不以山水画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先生是睿智的。

二、大羽先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画过一些人物画,可能是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所作,应该是时代风气使然。先生虽有西法基础,但这些作品的整体水平却明显一般。倒是后来他偶尔用旧稿画的一幅戏剧人物《张飞审瓜》,笔墨轻松,情趣盎然,颇具水准。

三、大羽先生的篆刻与书法,虽先学吴派、后承齐翁,但细观之,似主要以白石老人为宗,这其中篆书落笔雄迈,水平为最高,印则次之,行草书一般。

四、大羽先生的花鸟画,早年即显露出大气之格调,白石老人见其所作极赞之,虽曰“赵吴以后,独见陈君”似为过誉,但“大羽弟应得大名”之说却是极准确的判断。后来大羽先生又对工笔花鸟有所涉猎,故中年和晚年前期之作,能于沉酣浑穆中寓严谨,笔、墨、色、构图俱精到,尤其是用笔大胆,具篆书线条之质感与行草书的灵性之美,如《霜酣》等作品;特别是他那招牌之作——大公鸡,更是神完气足,做到了合理的夸张。所以,人们常把他的大公鸡,和白石的虾、悲鸿的马、苦禅的鹰、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并称。可以说,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大写意花鸟画,是他能列身于二十世纪书画大家之中的根本。但先生晚年,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则人与画俱老,用笔时有支离破碎之感,形、色也皆不能尽意了;可能是因眼疾的困扰,出于求变的想法,先生晚年在泼彩上似对刘海粟有所借鉴,但仅得近似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这一切其实都是生理原因所致,视力和控笔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做减法了,光靠笔力雄强,有时过了就会有外强中干、随性而为之嫌。因为中国画的笔墨讲究苍润并济,苍者厚重,如干裂秋风,风骨刚健;润者华滋,如涓涓春雨,情致柔美;苍润并济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古代画论有“墨分五色”之说,用墨宜干净清爽,用笔应松毛而不草率,如能润而不浮、厚而不滞、放而不野、柔而不弱,并结构有序、疏密有致,方可称是一幅苍润并济的好画。可先生晚年的作品,明显就达不到这个标准了。这让我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次曾在先生家中亲见其作画,在作细部描绘、上色和写款时,因视力原因,人几乎伏在画案之上,脸快要贴近画纸了,有时勾上几笔或上点颜色后,还要把纸拿起来,对光照着看一下位置和状态如何,可想而知,此时大构图显然是凭感觉来画了。当然,有人会说这种凭感觉来画,不是造就了黄宾虹晚年的辉煌吗?但我认为,黄宾虹先生的个案,是不能放之四海皆准的。因为,有些偶然性的东西,在此时、此地、于此人,可以成为奇迹;换了时间、地点、人物,可能即是谬误,或至少成为不了奇迹。所以,才会有被称之为不世出之奇才的人。

由此,说句悲观的话,人生有涯艺必有涯,艺术大家也是如此,只能说真正的艺术家心中对艺术境界的追求是无涯的。当然,这些感触是仅就此次画展所陈列的作品观后,我个人得出的一己之印象,说得不一定正确,但内心绝无贬低前辈大家艺术成就的意思。可能是应了董桥的一句话:“心中学问越小笔里胆子越大。”祈望大羽先生的在天之灵原谅后生晚辈的无知。

(责任编辑:李珍萍)

篇5:书画鉴赏心得体会

中国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产生阶段,中华民族是最早使用线条表达文字意思的民族。而文字一开始的形态图画文字而不是图画,汉字也是这样。汉字的形成是基于绘画,经过线条的改变、刻画符号的发展一步步进化而来,出现在陶瓷上的线条符号具有了美得艺术价值,这就是书法的雏形。

中国书法史上一次大的改革出现在三国时期,楷书的点画线条运动更加丰富多彩,在空间造型上也趋于稳定。楷书出现后,中国书法在字体上的改变也基本结束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法发展的一个快速时期,因为当时极大地强调人格的自由和独立,推崇的才情、品貌、风度、言谈、智慧、个性,提出了“文以气为主”,“以形写神”为命题的艺术创作。并且在当时出现了书法的第一个高峰,使书法由古拙向妍美转变了。行、草书也出现在当时,这两种文体以连贯的线条运动为主,并使书法用笔的速度、节奏、笔墨等几方面得到了统一。

唐朝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难以磨灭的贡献,如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使楷书向定型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等等。唐朝把楷书推向了后人难以再现的高峰,同时也把草书推向了绝顶。中国书法在唐朝走向了成熟并奏响了历史最强音。

宋代的书法领袖以卓越的艺术实践,奠定了中国书法新的审美理想—“文气”、“书卷气”。他们在汉字字体、书体创新新的技法,在理论上阐述新的观点,。宋代书法成熟的标志是“苏黄迷蔡”的出现,他们以轻快活泼,恣肆放达的手法,以“意”为书的意境使人耳目一新,掀起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高潮。

元代时中国书法史上力主复古,又别具艺术境界的特定时期。元代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书与画的关系更为紧密。他们把诗、书、画、印连为一轴,这对以后的明、清的画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明代时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书法是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的。这一时期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以“三宋”,“二沈”为代表,第二条是狂草书风为线索,总之,都对清代的书法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清代的书法风格在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的影响下具有时代风貌。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书道中兴”的重要发展时期,碑学的提倡,兴盛为书法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天地。

篇6:庄志明书画作品鉴赏

庄志明,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太原市民间文化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委员主任。

现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国际艺术影视及作品评价中心理事,太原市民间文化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

2004年在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其作品布艺、仿古壁书画荣获铜奖;2004年首届太原市民间工艺文化博览会其作品布艺挂件荣获金奖;2007年11月绘画作品《童年记忆》荣获美国第十三届波士顿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中国绘画艺术优秀奖。

篇7:陶瓷鉴赏感想

这学期学习了陶瓷鉴赏课,起初还以为这门课和考古通论的性质差不多,学习了之后才发现陶瓷鉴赏课比考古通论的性质更有针对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陶瓷的发展历程来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在破碎的瓷片上找到我们祖先留下的记忆。可以了解当时中国发展的进程。也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可以做成这些让后人感叹的旷世之作。

对于陶瓷我们可以将它分为陶类和瓷类。然而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接触更多是瓷器。我们可以透过瓷器看到它那个年代的故事。当然我不仅认识了很多精妙绝伦的瓷器,还了解到中国古代窑厂有官窑和民窑之分。瓷器一直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来代表中国,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繁荣兴衰。是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瓷器上的花纹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我们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几千年的变化,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看到了我们祖先烧制陶瓷的高超技术,每一件瓷器上的图案都栩栩如生每次看到瓷器上的图案都会有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让人觉得每一件瓷器都是有灵魂的,仿佛它们在告诉我们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告诉我们这几千年来中国发生的事。

篇8:刘武宏·书画鉴赏

刘武宏:男, 汉族, 1946年生人, 祖籍河南南阳。毕业于西安美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部文化艺术交流联谊会会长。师从著名国画大师:石鲁、赵望云、刘文西、靳之林先生。自幼酷爱丹青, 研古习今, 博采众长, 扎根陕北, 深入生活, 深研陕北窑洞文化, 形成一派画风——窑洞画派, 其独特的风格为业内人士所认同及喜爱, 被国外誉为“中国陕北窑洞文化的歌手”, 尊崇为“窑洞画派创始人”。

近年来应邀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成功举办画展。作品从70年代入选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 作品先后被海内外十多个国家艺术博物馆及友人收藏。出版有《西部风情集》、《刘武宏精选作品集》等多部著作。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 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特作专题报道。同年多幅作品收藏在国务院。作品集《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家·刘武宏作品集》由中国邮政出版社作为明信片出版发行。2001年被授予“新世纪文化创作风采人物”。

作品入选201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古今画坛名家与名画》艺术专辑, 2011年作品入选《九十年九大家》 (吴冠中、张仃、赵无极、范曾、沈鹏、刘大为、欧阳中石、刘武宏、李铎) 艺术作品专辑。

作品润格:4.5万元/平方尺

上一篇:医院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演练方案下一篇:《爱的教育》六年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