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实习报告(样例)

2024-05-10

文献检索实习报告(样例)(精选5篇)

篇1:文献检索实习报告(样例)

文献检索实习报告

学院:护理学院 班级:08护本二 姓名:王明 学号:08042202

3一.在维普数据库查找咸宁学院临床医学院2002-2007年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

① 检索题目:咸宁学院临床医学院2002-2007年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

② 检索用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③ 检索年限: 2002-2007

④ 检索方式:高级检索

⑤ 检索字段: 机构

期刊范围:选定全部期刊

⑥ 检索词或检索式:咸宁学院临床医学院

⑦ 检索步骤:打开图书馆主页(http:///),点击“维普数据”(或省数图重庆维普),进入维普数据库主页,点击“高级检索”,进入高级检索界面,选择检索入口为机构,输入检索词“咸宁学院临床医学院”,点击“扩展检索条件”,选择时间为2002-2007,点击“检索”,得检索结果5条。

⑧检索结果:检出记录数(5)篇:

1.李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64例临床分析.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年1期

2.金延安,刘艳.麦芽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O的影响.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5期

3.刘艳 刁路明....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对胃癌血管生成、肿瘤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5期

4.杨万云 卢葵花….多媒体结合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年23期

5.蔡惠兰 张端莲....Bax蛋白在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定量分析.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年1期

二、褥疮的护理

…..(略)

篇2:文献检索实习报告(样例)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园括号括起。

对作者已阅读过的对论文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应尽可能列出,并按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号。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的末尾的右上角,编号用阿拉伯数字并加上方括号,如“网络的先进性--[4]”。当在文中直接提及参考文献时,其编号应与正文排齐,如“由参考文献[9,20-21]可知”。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上。

参考文献表根据下述格式书写,并按顺序编号,即按文中引用的顺序将参考文献附于文末。作者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或“,et al.”。

几种常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连续出版物:[序号] 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著:[序号] 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 作者.文题.见(in):编者,编(eds.).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姓名.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利:[序号] 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技术标准:[序号] 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举例如下:

[1] 张昆,冯立群,余昌钰,等.机器人柔性手腕的球面齿轮设计研究.清华大学学报,1994,34(2):1-7 .

[2] 竺可桢.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56-60.

[3] Dupont 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In:White H J, Smith R, eds.Proceedings of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Houst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1974.44-46.

[4] 郑开青.通讯系统模拟及软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87.

[5]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81056073,1980-07-2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与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11-01.

篇3:引用文献格式样例

1.专著、论文集

主要责任者.出版年.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引文页码[引用日期].示例如下:

萨皮尔.1921/2001.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86.

束定芳,庄智象.2008.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修订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Bublitz,W.&Lenk,U.&Ventola,E.1999.Coherence in spoken and written discourse

[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cation Company.Fried-Booth,D.L.2002.Project work[M].2nd 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8.

2.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出版年.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析出文献的页码.示例如下:

陈思清.1992.从图式论看阅读的心理过程[C]//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54-155.

Mac Whinney,B.2001.Last words[C]//Cenoz,J.&Genesee,F.Trends in bilingual acquisi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257-264.

3.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年.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卷(期):页码.获取和访问路径.示例如下:

夏纪梅.2011.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决赛述评[J].英语教师(3):2-4.Hedge,T.1993.Key concepts in EFL:project work[J].ELT Journal,47(3):275-277.Collins,C.&Trofimovich,P.&White,J.et al.2009.Some input on the easy/difficult grammar question:an empirical study[J].Modern Language Journal,93(3):336-353.

二、引用文献排序

1.中文文献在前,西文文献在后。

2.各自按作者姓氏的首字母排序。

3.同一作者有多个参考文献时,按年代由远及近排序。

4.同一作者单独完成的文献优先于该作者与他人合作的文献。

5.同一作者同一年内有两篇及以上文献被引用时,用a、b、c顺序表示。示例如下:

何克抗.1997a.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5):76-77.

篇4:调查报告样例

--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梁庆福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佛山 528000

摘要: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先导,大学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源的主要机构之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相比中学生并无明显不同,影响大学生问题意识既有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教育任重道远。

关键词:大学;低年级;问题意识;创新

一、研究背景及设计

研究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现代化的标志,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和关键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讨论,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讨,为培养符合社会预期的大学生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知识载体和获取知识主体的“人”,尤其是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了影响企业生存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种资源,各类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作为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源的主要机构之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等单位的专家联合进行的以“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显示,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呈现逐级降低的状态。该调查结果表明:在上课听讲遇到问题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初中生占13.8%,高中生仅占2.9%[1]2-8!

低年级大学生刚从中学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很快又要进入大学高年级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的阶段。在大学里学习一年或两年后,他们的问题意识是否类似于或者明显不同于中学生?

基于这样的背景和问题,我们选择了我校教育科学学院08、09两个年级的学生为例进行了问题意识的调查,本调查涉及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三个专业11个班共421人。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教育科学学院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并分析大学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了解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讨论问题意识与影响问题意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参考性意见。

(三)研究设计

1.实证研究架构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大学低年级学生课堂提问的现状;了解不同的提问动机变量对于大学生的课堂提问有无显著性差异;讨论问题意识对教学的影响。

2.研究假设

依据研究架构,根据研究的目的,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1)大学生更加叛逆和富有个性,敢于标新立异,善于接受新事物,问题意识较强。

(2)大学生接触到远远超出课堂学习所得到的各样信息和知识,问题意识较强。

(3)进入大学后,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问题意识比中小学阶段强。

(4)大学的课堂氛围更宽松,学生的问题意识较强。

(5)大学阶段没有升学压力,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强。

(6)大学里丰富的教学、图书和多媒体等开放性资源有助于大学生提高问题意识。

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讨论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论题进行研究。文献讨论法通过收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作为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收集学生问题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利用SSPS等相关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4.相关研究

对于问题,爱因斯坦有过具体而深入的阐述。他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起步。”[2]66不少学者对问题意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曾丹认为,问题意识指的是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3]97-99 宫宝芝提出,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或社会现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未知领域或与自身知识体系存在冲突、矛盾的论点,从而产生一种困惑、怀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着人们积极思考寻求解惑的途径,这种心理状态倾向称为问题意识。[4]82-86

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问题意识指的是人们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的一种清醒、自觉,并伴随着强烈的困惑、疑虑及想要去探究的活动着的思维状态。创新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问题意识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随着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人才的需求的不断增加,问题意识的研究受到了更持久的关注。宫宝芝认为,将当代大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失真切,不在于学生自身缺少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和个性,而是当下的应试教育体制、本科学生普遍面临

[4]的就业、考研压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外部不利条件;曾丹对大学生问题薄弱从障碍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导致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在于观念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及信息障碍等;李海则把大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的原因归结为学生习惯于被提问、学生认知结构不合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欠佳、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师权威障碍等。[5]60-63这些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探究如何培养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认为,对大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如分年级等更细化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对大学生的培养将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为此,本研究把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其问题意识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证研究

(一)学生概况

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教育科学学院08、09两个年级的学生,涉及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三个专业11个班共421人。学生主要来自广东各地,接受本调查时已经在大学里分别学习了一年、两年,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大部分学生都参加过学校里的社团或者义工组织活动,担任过家教或者参加过其它形式的勤工俭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接[3]

触了社会,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我们相信,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自我意识,他们对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二)问卷处理

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009年12月,通过委托发放的方式,在教育科学学院08、09两个年级,共发放问卷421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回收率为82%。

2.数据分析

表1 课堂提问情况统计分析

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在课堂上从没有提问的有85人,占24.6%,偶尔提问的有198人,占57.4%,曾经提问的有42人,占12.1%,经常提问的有20人,占6.8%。从没提问和偶尔提问的多达283人,占82%!调查结果表明,相比中学生,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因为学习环境的改变而有更为明显的提高,而是延续了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走向趋势,即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呈现逐级降低的状态。

表2影响课堂提问的因素统计分析

有185人有“依赖”或“信赖”他人提问的倾向,认为“我不提问也会有人提问”,占53.6%;292人“因为害羞、胆小、害怕被人说是出风头”而没有提问,这一比例高达84.6%,说明学生欠缺足够的自信心;99人没有提问是因为自己“确实没有认真思考”,占28.7%,说明相当部分的学生对专业学习不够深入,思考欠积极;125人由于“对学科、教材没有兴趣”而没有提问,占36.2%,说明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考虑欠周,而对教材的选用有所不满;78人曾经因为提问而“被嘲笑或呵斥”,占22.3%,说明老师有“以权威自居而不容挑战”的心理;258人因为“课堂气氛沉闷”而不想提问,占74.8%,反映出大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以上统计表明,尽管学习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低年级大学生的问题意识仍然比较

薄弱。

三、讨论

进入大学以后,尽管学生的课业负担、考试压力较之从前明显减少、降低,而且大学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简单便利的与教师之间交流方式,如课堂讨论、电子信箱、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等,但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的学生仍然不多。

提问应该是课堂的构成要素之一,调查结果表明这个要素基本缺失。综合问卷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因素比较复杂,这些因素大致上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自身因素

1.从众定势思维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推崇培养听话顺从的乖孩子,强调教育的整齐划一。比如,幼儿园和小学里的孩子被要求双手背在身后或者左右手互搭平放桌面坐着听教师讲课,用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育方法,相同的评价标准去要求、衡量智力、爱好、兴趣和经历、个性、基础迥异的学生。[6]9-10经过这种加工之后,一个个原本各具特色、活生生的孩子变成了标准件,不仅言行举止近似,连思维也出现雷同甚至一致。服从大多数、顺从众人、随大流成为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别人怎样想,怎样做,自己了怎样想,怎样做,不敢坚持自己的见解,不敢轻易出格成了一种共同的心理。在这种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只想求同,不敢求异,不愿独立思考,不敢标新立异,有的只是人云亦云。出现“我不提问也会有人提问”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2.缺乏自信

自信是个体对自身诸方面的肯定程度,是对自己能力、价值作出客观、正确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自信的人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也勇于迎接挑战,走向成功。[7]31-34自信的人面临任务时,始终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能自觉地校正缺点、纠正错误,能不怕尝试地作出种种努力。缺乏自信则会过多地注意自己的缺点,过多地害怕失败,容易焦虑,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消极期望,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为害羞、胆小、害怕被人说是出风头而没有提问”正是缺乏自信的具体表现,这可能与学生的成长背景等有密切关系。

3.专业选择考虑不周学生在选择前对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没有进行考虑分析,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对所选专业并不感兴趣,入学后对学科兴趣不大,对专业课程也就“没有认真思考”。但是,迫于社会实际存在的就业难、竞争激烈的现状,学生不得不过早地开始考虑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全才”,为做相关的准备而无暇顾及专业课程的深化学习,考英语四六级、雅思、注册会计师、驾驶证、软件工程师等各种各样的证书反倒成为众多大学生的重要工作和生活内容。宁波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必考科目外,在校大学生中有超过73 %的人还准备考取其他方面的资格证书。温州大学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学生手中持有一本以上“非必要”证书,最多一人拥有四本证书,如果加上英语四级和计算机省二级,这名学生一人拥有六本证书。山东大学某学生拿到的证书已不下10 本,但他说自己还算不上真正的“考证族”,有的同学“涉猎”更广。因此,为了考研,大学生又重走“老路”,为了考试而不去深究,当然就无法提出质疑和问题。

(二)外部因素

1.传统观念影响

因提问而被呵斥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有着极大的关系。我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强调群体、重视伦理而轻视个人、否定并压抑个人精神自由与独立追求的消极元素,从而使在“师道尊严”、“听话教育”之类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学生缺乏独立人格,不敢提出怀疑和批判,[8]

5久而久之,提出问题的意识便丧失殆尽,更不要说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形成问题意识了。正是由于“师道尊严”、“听话教育”等观念的存在和盛行,学生的求异思维得不到发展,探究精神得不到培养,创新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一些超出常规的创造性的灵感的思维的火花还会因其与教师设计好的答案不相符合而受到讽刺、嘲弄和呵斥。学生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敬畏老师的观念,这种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教师权威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以权威自居,学生唯教师权威是从的情况比比皆是。对于新知识,无需有自己的理解,教师的理解就是自己的理解;对于求知领域,也无需自己去探索,反正有老师教给我们。久而久之,熟悉、习惯了这种教育文化的学生丧失了思维的自主性,思维没有自主性,何来问题呢?

2.教材老化

教科书的选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国,每一个学科都有所谓的权威教科书,虽然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各有不同,但无论是理论表述还是篇章结构大都属同一模式,成为“标准化”教科书。特别是人文社科专业,基本上是建立在一套标准知识体系之上,强调规范化和一致性。再者,知识的增长和变化已经是几何级也无法描述的了。显而易见,这样的教科书是无法满足个性多样化、需求多样化、思维活跃、密切关注社会各领域发展变化的大学生的心理期望的。

3.课堂气氛沉闷

不可否认,大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确实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的影响,但除了缺乏独立精神、怀疑和批判勇气等因素外,还有其他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沉闷的课堂气氛的消极影响丝毫不亚于上述因素的影响。课堂气氛不活跃往往源自满堂灌。虽然教育理论一直倡导“教学相长”,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也呼吁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但由于讲授法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教师的讲解给学生传播的知识具有系统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然相当盛行。其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课后或考试前忙于背笔记,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过于追求记忆效果而无法进行独立思考。这样的教学不仅限制了学生思辨的愉悦和自主发现的快乐,而且绑架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实际上扼杀了学生的智慧。

四、结语

以上分析讨论表明,影响大学生问题意识既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仍然存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仍然沿用,教育中的教条、形式之风仍然盛行。这可能正是我们的教育之所以会培养出没有思想、不会思维、欠缺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的“人才”的原因。

我们认为,学校以及教师应从大学生入校开始,特别是在大学生低年级阶段,当其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还了解较少时,采取多种措施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上,以“问题型教学”为核心,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及探究性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评价上,确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基本观念,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怀疑品质和批判意识的人。

参考文献

[1] 郑新蓉,易进,韦小满,魏曼华。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

2000年第1期。

[2]A·爱因斯坦,L·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P.66。

[3] 曾丹。问题意识及其培养探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 [9]18-25[4]

期:97-99。

[4] 宫宝芝。当代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年第10 期:82-86。

[5] 李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培养。外语教育艺术研究[J],2006年第1期:60-63。

[6] 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1年:9-10。

[7] 车丽萍。自信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6期:31-34。

[8] 施宏开。大学生“考证热”面面观[N]。中国教育报,2006年11 月29日第5版。

[9] 刘大椿。问题意识与超越情怀[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18-25。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questioning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LIANG Qingfu

(School of Education,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528000, China)

篇5:文献检索实习报告(样例)

新郑市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

开 题 报 告

单位:ХХХХ 高级中学

课题名称:高中生物新授课高效教学策略探究课题主持人:ХХХ

学科分类:生 物

主要参与人:ХХХХХХХХХ开题报告日期:2010年3月23日

教育科研◇高中语文 1

1.本课题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施,增加了不少前沿性的科技知识,更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并且对教师教、学生学的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开课时间由原来的高二年级提前到了高一年级,但是,统一安排的上课时数每周只有两节课,而生物作为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小门课”在课外也不会被安排多少补修的时间,这就导致了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的窘境。而新授课,则是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最基本的内容、最重要的“底色”。

为此,迫切需要教师认真审视各种具体条件,深入研究高中生物新授课的教学策略,生成教学智慧,彰显教学艺术,即向“40分钟”要效益,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新授课的教学效率,为后续的复习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研究,我们将使教学模式得到改革,教学结构得到优化,学生作业得以减轻,学生潜力得以激发,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能力化。

本课题为自选课题。自从生物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内容大量增加,课时严重不足,我们一直在进行探索新授课课堂教学高效化的教学策略,已有诸多感受,同时也有许多困惑,还需要进一步集体攻关,深入研究。

2.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获得和掌握生物课程的高效教学策略,是几乎所有一线生物教师共同的诉求,并且也差不多都为此进行过各自或系统或零星、或深入或肤浅的实际探究,有着见仁见智的经验和智慧。例如任小贝《生物学新授课常见类型与教学策略》(载《生物学通报》2001年第10期),着重从学习心理方面来谈各类新授课的教学特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袁锦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载《中学生物学》2008年第5期),则着重从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等三个方面来探讨;羊垂功《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刍议》载《中学生物教学》2009年第9期)认为提高教师的素养、科学的备课、建构有效的课堂、彰显学科特点都是必需的要求;郭士望《浅谈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载《现代教育探索》2009年第19期)中认为应给学生思维的“活”提供条件,富于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如此,他们研究的视点要么在于“新授”,要么在于“高效”,也都给了我们宝贵的启

示,然而,也都还没有把两个视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的研究,这就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探究的空间;尤其是,从文献资料来看,他们研究的对象大都基于文化素质较好的教学对象,我们与他们的条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我们做的是自己的校本研究。

3.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实施方案、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高中生物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及其高效的教学策略,研究重点在于教师应当采取的种种策略。

(1)课前怎么对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2)课中怎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3)课后怎么进行教学有效性的评价

其中,在课堂探究思考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能否自主得到探究结果,能否及时完成课后练习;在课后的探究性或调查性活动,学生能否积极参加,能否自主设定研究方法或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等等,教师都应当随时关注,并及时予以适当辅导。

进度安排:

⑴2010年3月确定课题,制定课题计划并填好课题申报表。

⑵2010年4月初开题。

⑶2010年4月底进行前期成果汇报,汇报形式 ——课例,随后撰写论文。⑷2010年9月上旬进行中期成果汇报,汇报形式——课例,随后撰写论文。⑸2011年元月上旬进行后期成果汇报,汇报形式——课例,随后撰写论文。

⑹ 2011年3月底上交研究报告。

4.主要参考文献

⑴《中学生物学教学》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⑵《中学生物学》南京师范大学主办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文献检索实习报告(样例)】相关文章:

文献检索报告样例07-19

文献综述参考样例07-19

文献检索检索报告07-19

标准文献检索报告06-23

基于文献检索报告07-07

文献检索报告范例07-19

文献检索报告实例07-19

文献检索查新报告07-19

文献检索综合报告07-19

文献检索报告样本07-19

上一篇:信用卡案例下一篇:小学家长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