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转变阔步向前——全军和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成就述评⑤

2024-05-21

军事训练转变阔步向前——全军和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成就述评⑤(精选2篇)

篇1:军事训练转变阔步向前——全军和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成就述评⑤

军事训练转变阔步向前

——全军和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成就述评⑤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表”不同。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发展,连队的训练周表也随之“变脸”。

“10年前,我当副连长时,连队只有一个高炮专业,6个操作岗位,一周的训练一张表绰绰有余。”北京军区某防空旅导弹营营长李刚说,随着新装备不断列装,连队的训练周表由一张变成了10张。记者打开连队的训练周表发现,卫星定位导航、红外抗干扰、网络训练、模拟训练、复杂电磁环境训练等高技术课目成为连队训练场上的“主角”。

一滴水见太阳。一张训练周表的变化,见证的是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贯彻落实胡主席关于大抓军事训练的重要指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巨大变化。

大学生士兵、硕士连长、双学士飞行员、博士舰长—— 演兵场上崛起新型军事人才方阵

20多年前,钱学森有个设想:军长为博士,师长为硕士,团长为学士。当时,这一设想近乎神话。如今,中国军营人才济济,博士将军、硕士旅团长已经不罕见。

“这一变化,在我们连队的花名册上能得到见证。”济南军区某装甲旅坦克一连文书谢元文指着一本发黄的花名册说:“10年前,连队7名干部5名是大专生,战士只有9名高中生。如今,6名连队干 1

部第一学历都是本科,大学生士兵占25%。”

随着兵役制度改革深入,从2009年起平均每年10多万大学生怀揣绿色梦想走进军营。世纪之交,我军先后与100多所普通高校签约培养国防生,10年有10多万莘莘学子在八一军旗下集结宣誓。

人才方阵,尽展新容。随着我军人才战略强势推进,大批高学历人才携笔从戎,给基层建设注入新活力。如今,全军基层营级以下干部,20%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大学生士兵、硕士连长、双学士飞行员、博士舰长已越来越多。

人的素质变化,是一支军队最深刻、最本质的变化。一大批高素质官兵登上训练转变舞台,开创了战斗力建设的崭新局面。

战斗力生成周期缩短了。第二炮兵某基地千余名大学生士兵让训练出现“春来早”,大大缩短了战斗力生长周期。从北大入伍的第二炮兵某旅大学生士兵高明到部队仅一年,就掌握了导弹测控专业5大核心电路图,学会了入伍五六年的老兵才能掌握的专业知识。

驾驭新装备能力提高了。南京军区“三栖精兵”何祥美,上天能伞降机降、下海能操艇潜水、陆上能百步穿杨。兰州军区“突击连长”赵锋,全团所有武器装备都会用。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本领增强了。南海舰队“武汉”舰硕士舰长王林江,带领全舰官兵出色完成了亚丁湾护航任务。南京军区某团博士连长陆松,研制10多项新装备技术成果荣立二等功。“雪豹突击队”队长刘强带领官兵多次圆满完成反恐处突任务,成为反恐战场上的一把利剑。

春风化雨,催开满园桃李。近5年来,全军先后有537名官兵被四总部表彰为“爱军精武标兵”,15680人被军区级单位树为各类训练标兵。

基地化训练成为常态,网络化训练基本普及,模拟化训练已成规模——

基层官兵活跃信息化训练大舞台

5月下旬,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组织对抗演练,下士班长曾伟涵运用一体化指挥平台,将战场前沿信息直传军长彭勃。这些过去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场景,如今在我军基层部队训练场屡见不鲜。

加快训练转变,让训练场这个大舞台越来越精彩。随着全军官兵对训练转变规律认识不断深入,基地化、网络化、模拟化训练成为训练场上重要又活跃的部分,网聚能力、信息力、新质战斗力等成为基层官兵训练中的关键词。

基地化训练成为常态。去年深秋,某机步师刚集结到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作战信息就被遍布空中和地面的战场感知系统获取,逼着官兵在透明战场与对手展开多手段搏杀。复杂电磁环境看不见、摸不着,过去基层官兵凭想象设置情况,对抗不激烈是训练的一大难题。如今,我军建立起各类训练基地,数百个信息化训练系统让复杂电磁环境现“形”。

网络化训练基本普及。在宁沪杭军事训练协作区,来自三军部队4700多名基层指挥员同时在网上展开演练,实现了仗在一起打、兵在一起练。

模拟化训练已成规模。随着信息化装备大量列装,新装备训练成本高、消耗大,一直制约着部队战斗力提升。如今,各部队建立多种模拟训练中心,新兵通过模拟训练,下连就能实装操作,上岗就能执行任务,训练效益大幅提升。

不久前,一场模拟空战在“空战实验室”打响,飞行员在虚拟环境中捉对厮杀。近年来,空军部队飞行员模拟训练时间逐年大幅增长,节约巨额训练经费。

10年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目光瞄准未来信息化战场,紧紧依靠基层官兵智慧,“顺时而动”“因时而发”,训练转变才能乘势而上,创造辉煌。

入伍就上“战场”,对抗训练贯穿全程,各类“蓝军”神形兼备——

实战化训练锤炼过硬打赢本领

新年伊始,武警辽宁省总队5000多新兵风雪中千里拉练,开始了实战化训练第一课。

这5000多新兵入伍后的最深感悟是:入伍就上“战场”,训练就是打仗。实战化训练既练精气神,又练硬了战斗力。

在华北、西北、中原、西南大地上,各部队组织了一系列全员全装千里跨区机动作战演练。此举,开启了我陆军部队大规模跨区远程机动训练的大幕,辽阔演兵场上充满“战火硝烟”。

洞察新军事变革风云,胡主席深刻指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基本作战形式是一体化联合作战。胡主席指示

精神为实战化训练指明了方向。

实战化训练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去年盛夏,成空航空兵某师跨区奔袭大漠戈壁,一路上与数支陆空部队进行多维空间的联合对抗演练。前年初夏,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千里挺进西北大漠开展实战化训练,创造出百发百中佳绩。济南军区“红一连”班长王恒,在真打实抗中打破一连串训练纪录。今年仲春,一场中俄海军海上联合实兵实弹演练硝烟未散,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演练战幕已经拉开。10年来,我军与外军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军演,在与外军的联合演练中提升了部队实战能力。

实战化训练贯穿新大纲训练全过程。新大纲规定:连队每个月不能少于一次连续48小时高强度训练。《士兵突击》中展现的严格的特种训练场面,如今已经成为步兵连队的“家常饭”,“硬骨头六连”“神枪手四连”等一大批军事训练先进连队茁壮成长。

“蓝军”成为实战化训练的“磨刀石”。恩格斯曾说过,真正的练兵场是在敌人面前。从80年代“蓝军司令”王聚生到新一代“蓝军司令”王鹏,全军各级成立各类“蓝军”部队,使对抗训练成为常态。正是这些神形兼备的“蓝军”的砥砺,锻造出了一支支随时能打仗的雄师劲旅。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新军事变革浪潮惊涛拍岸,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方兴未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军军事训练转变正阔步向前!

(来源:解放军报,记者胡君华)

篇2:军事训练转变阔步向前——全军和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成就述评⑤

——全军和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成就述评⑧

6月的滇西风和日丽,但成都军区某师“下基层工作组培训考核”考场上的气氛却有些紧张——考试的内容包括《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基本内容要点,以及结合本师基层实际的一些问题解答。参考的都是机关干部,在经过3天的培训后,凡考试不合格者,名字将从工作组的名单中划掉。

“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该师政委王良福解释道:《纲要》是基层建设最权威的“教科书”,如果不能熟知、领会和把握,就谈不上按纲抓建。

事实证明,这些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严格按《纲要》要求,着力加强一线指挥部、一线战斗堡垒、一线带兵人队伍建设,扎实抓好基本教育、建好基本队伍、落实基本制度、完善基本设施,狠抓八项经常性工作落实,基层建设取得很大进步,总体呈现稳步前进、协调发展、整体提高的态势。正如基层官兵所说,基层建设的累累硕果无不与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紧密相关,按纲抓建为基层建设注入强大活力。

时时把《纲要》当“指导员”

有一个词叫做落地生根,这也是全军学习贯彻《纲要》的一个重要体会——基层建设要老老实实地按《纲要》抓落实,首先是要让《纲要》扎扎实实地在官兵思想上扎根。是的,带兵人身在军营、成长于基层,无论是摸爬滚打,还是一日三餐,基层的情况没有不熟悉的。于是,难免有的同志觉得抓基层的工作“年年岁岁花相似”,自己轻车熟路,完全可以跟着感觉走、凭着经验干,学不学似乎关系不大。

然而,恰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的:“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学习是认识的必然过程。一方面,《纲要》是基层建设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非深钻细研不可能学深悟透;另一方面,新修订的《纲要》适应形势任务的新变化、职能使命的新拓展、兵员成分的新特点,充实了许多新内容,不反复学习理解难免会滞后落伍。

培养更多的“《纲要》通”,是锤炼基层建设的“明白人”的基础工程——沈阳军区对千余个基层党支部、万余名基层干部进行轮训帮带;南京军区每三年制订一个抓基层计划,各级严格按计划抓好落实。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军、师、团主官的三级培训机制,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专题培训;兰州军区注重在官兵中开展“学、背、讲、考、比”活动,推动《纲要》在基层全面、全员、全时落实……

云南边防某团指导员何龙是连长改任的,已在连主官的岗位上干了3年多,对基层工作可谓驾轻就熟。但他始终保留着一个习惯——《纲要》几乎从不离身,有空就读一读,闲时就琢磨一番。这样,既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又总能结合任务实际有所创新。对此,他有一条深切的体会——时时把《纲要》当自己的“指导员”。

聚焦《纲要》颁发20多年来的基层建设,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纲要》堪称我军基层建设的经验大成、行动指南,建连带兵千头万绪,办法道理全在里面。它是我军基层建设优良传统的血脉延续,又折射出党的创新理论的熠熠光辉。

把落实《纲要》当日子过

“把落实《纲要》当日子过。”记者在采访中,常常可以听到基层官兵用这样质朴的语言描述基层按纲抓建的轨迹。

“过日子”就是要长流水不断线,就是要持之以恒,就是要一丝不苟地让《纲要》进入基层建设具体实践。全军各部队在贯彻落实《纲要》的实践中,坚持不懈地用长功夫、使细功夫、下实功夫按纲抓建,形成了完善有效的科学机制——

新修订的《纲要》颁发后,全军各部队都分别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基层建设发展规划”。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基本目标如期实现后,各部队继续坚持不懈地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反复抓落实作为根本,通过抓好基层建设中带规律性的东西,着力提高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质量。

北京军区经过3年的全面抓建、整体推进后,正在以固强补弱来提高基层的自抓自建能力;空军的基层部队从天上到地面,类型很多。他们实施了“全类型干部骨干《纲要》培训”,不论在什么岗位,贯彻落实《纲要》都必须坚持一个标准;济南军区则对200个基层单位进行了“解剖式”的调研,确保对按纲抓建做出科学的评估和分析……

“过日子”就要做好 “家常菜”,这是基层官兵对如何把《纲要》落实和贯穿于基层建设具体实践中的一个形象比喻。“家常菜”说来简单,但却营养丰富、色味俱佳。第二炮兵某基地在政工网上建立了“学习落实《纲要》微博”,拓展了按纲建连的新阵地;吉林省军区某边防团开发了“理论之星”软件,将“口袋书”升级为电子书,相当于给战士们一套“百科全书”。

只要是按纲抓建的有心人,寻常“过日子”可以过出不一样的特色来。济南军区的指导员房萍“阳光带兵36法”,战士王保成“观点+故事+分析+警句”的宣讲辅导方法……这些扎根基层的学习教育形式看似平常实在,但却绽放着按纲建连的绚丽之花。

落实《纲要》领导机关当表率 落实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

毫无疑问,贯彻落实《纲要》是理论更是实践,不能坐而论道。而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不允许有旁观者,领导机关同样不能“顾影徘徊,竦动左右”。“三个按纲”的头一条就是“领导机关按《纲要》实施指导”,这就要求领导机关不仅要认认真真地念好《纲要》这本“经”,还要踏踏实实地当好贯彻落实的表率。

人们常常把领导机关的指导部署、统筹安排形容为 “指挥棒”。这根“指挥棒”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基层在落实《纲要》的轨道上能否顺利发展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这样的新闻——武警部队专门组织团以上干部,到按纲抓建抓得较好的部队观摩学习;广州军区在《纲要》培训中采取干部分专题、战士设课程的方法,虽各有侧重,却以同一本“教科书”来规范;海军某支队党委常委打起背包轮流住在舰上,和战士们一同在战位上、舱室里学习研究《纲要》的落 实……

事实上,《纲要》的许多内容都是对领导机关的规范。成都军区驻蓉某分部在年初的《纲要》集训中,梳理出138个基层建设重难点问题。深究细论下来,绝大部分和领导机关有关。于是,他们以此为“镜子”,大抓机关工作的“短板”,为按纲建设起到了督促和带头作用。

一个意识正在领导机关得到强化——基层建设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基层广大官兵。成都军区某师按纲抓建从领导机关做起,今年初,他们依据《纲要》废止了许多“土政策”,砍掉了约三分之一的文电会议……半年过去,这个师没有发生一起事故,14个基层单位受到上级表彰。师长曲新勇感悟颇深地说:按《纲要》抓基层,就是按基层建设规律抓基层;高标准抓落实,就是高标准抓好《纲要》落实。

上一篇:乡党委书记和煤矿党委书记庆七一话稿下一篇:小学低段班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