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班级合唱

2024-05-21

小学低段班级合唱(精选6篇)

篇1:小学低段班级合唱

农村小学低段班级管理点滴谈 重庆市永川区吉安小学校 陈德兰

[内容摘要]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爱心的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法宝。其次要有“心”,心是道德的基点,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再次,班主任还要“勤”,一勤天下无难事。最后,班主任必须要“严”,严师出高徒。唱响“爱、心、勤、严”四部曲,班级管理更容易。

[关键字]爱 心 勤 严

20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也有几许收获。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过20多年的磨砺,更让我真正懂得了“班主任”的内涵:班主任,一班之主,任重而道远,风雨一肩挑,甘苦皆品尝,陪同生前行。爱、心、勤、严。

“爱”,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法宝。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而对全班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由此能把班主任这项艰巨的工作做好。

“心”,即责任心。心是道德的基点,在日常工作中即表现为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班主任工作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责任心表现在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准确无误,并能积极带领全班同学,通过各种教育形式,组织各种活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应做到经常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及时地把在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向学校反馈,从而达到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

“勤”,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作为班主任,要比别的教师多留心眼,多下功夫,要细心观察学生情况,将他们发生的一切事务认真、妥善的处理。在这方面,我一直要求自己“勤”。勤于处理他们之间的大小事务到纠正每个不起眼的违犯动作。每天,我一直强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班规班纪,强调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按时到校。正是由于这些“勤”,使我班上的学生在纪律方面都能严格遵守,很少违犯。在这方面,班主任要努力做到“勤”,尤其在低年级阶段,班主任需要充当许许多多角色,只有勤于扮演好这些角色,才能管理好班级,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

“严”,班主任工作,要把握一个“严”字。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班主任要努力做到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衡量。首先要严而有“章”,即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要照章管理,即要严格按照校纪、班规、“民约”办事,在执行过程中应做到严而有恒,善始善终,不能有头无尾,半途而废;第三要违章必究,即要严肃认真地处理一切违犯纪律的人和事,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要严而有度,即要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管理与教育的关系。要从严爱出,严而有理,严而有格;要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使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严,接受老师的严格管理。

路慢慢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班主任工作平凡而繁琐,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2:小学低段班级合唱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吴 英

【摘 要】班级合唱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和训练。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声音;兴趣;创作;多维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可见,合唱教学对于学生是多么重要。但现今,大部分学校都只有一个合唱队,受益的只有小部分学生。使更多学生体验合唱教学的魅力,只有充分利用“音乐课”这块阵地,普及合唱艺术。

一、在迷茫中思索

班级合唱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的合唱训练。它不用于合唱队的训练,班级合唱教学面对的是音乐层次水平差异大的学生,加上合唱是需要每一位学生具有相应音乐技能和合作精神才能共同完成的集体表演活动,所以,小学班级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传统音乐教学中,因为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总是回避合唱教学,只教一个声部,让教师和学生对班级合唱产生畏惧心理,导致班级合唱教学停滞不前。

1.练声音,夯实基础。合唱艺术,是声音的艺术,声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未受过正规训练的学生来说,全班的声音要做到和谐统一,融为一体,就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用一致的方法来演唱,使声音达到“融合”的境界。学生齐唱歌曲时,不再满足于音准节奏的准确,逐句处理歌曲,让学生的声音既保持童声轻柔的音色,又能使声音统一、和谐。通过训练,夯实学生的演唱基础,为接下来的合唱教学做了铺垫。

2.听乐曲,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打开音乐圣殿之门的钥匙,也是学生遨游音乐世界的翅膀。只有学生喜欢音乐,喜欢上音乐,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直接牵动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奋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通过听赏,让学生感知、体验其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赏时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先让学生听整体,也就是让学生听合唱歌曲的范唱,使其对歌曲有整体感受。再指导学生开展听音色、听和声、听情绪等。

二、在实践中收获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了前面的铺垫,似乎班级合唱教学就能顺利进行,其实不然!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总会有很大出入。当笔者大刀阔斧准备实践的时候,问题都接踵而来了:两声部的和声学生怎么也唱不准;学生唱得过于卖力,声音打架;反复、枯燥的练习,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这节课练好了,下节课又要从头开始……于是,笔者开始在实践――摸索――实践――摸索中徘徊着。

1.多重创作,因材施教。在音乐课上,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了合唱教学,却发现根本行不通。课改中指出,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是“活性因子”,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因此,笔者马上改变教学策略,从创作入手,充分挖掘歌曲合唱素材,并进行二度创作。

首先,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教授《小蚂蚁搬米粒》时,在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为了让歌曲更富有表现力,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加入了节奏的伴唱。一开始,让学生用一个二分音符的.节奏,轻而有力地喊出嗨-呦-,为歌曲伴唱,随着歌曲情绪的递进,在后半段用四分音符的节奏伴唱,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表现得也不是很完美,但学生的兴趣很高,歌曲的情绪也表现得更好了,对于学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适当加减歌曲的难度,对歌曲进行创作。教授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时,如果中间部分加入轮唱,就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绪,简单创作,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学习《热爱地球妈妈》时,三度和声学生怎么都唱不准。这节课稍微有一点感觉,下节课全部忘掉,反复再练,学生觉得很无趣,也许反复练习会有一点进步,但这并非笔者所希望的。因为这首歌曲的三度和声已经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枯燥、反复的练习得不偿失。于是,笔者进行修改,把低声部的旋律去掉了很多音,并且用哼鸣的形式来表现,然后高声部二拍的地方,在低声部加入了和声,把情绪往上推一推,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合唱是一种动态的时间活动,它是群体性共同创作、共同思维的活动,通过精心预设与铺垫会生成很多预想不到的效果。

2.多维教学,齐驱并进。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合唱教学毕竟还是技术活,专业、科学的训练必不可少,而训练需要无数次的累积才会有效果。要达到这两者的平衡,只能从方法上把握好度,这样才既能让学生有一定量的训练,又不至于太枯燥。

歌唱的最佳状态是口腔兴奋状态,即下巴放松,喉头下移,形成半打哈欠状态。在训练的时候,不能机械地让学生这么做,一来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再者这样的训练会很无趣。然后,让学生全体起立,做一些体操的动作,让全身放松,手脚放松后,再进一步让学生用力喊出声音,让学生学“汪汪”的小狗叫。虽然一开始学生会笑场,但一些勇敢的学生最先尝试了,接着更多的学生加入了,这种训练主要锻炼横膈膜,使腹部有弹性,大部分学生通过这个训练感觉到了。然后,让学生用“咬苹果”、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通过这种有趣的训练,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使他们感觉既是在学习,又是在娱乐,激起对合唱的兴趣。

在歌曲训练的时候,尽量根据学生的实际,由易到难,不要求完美,只要每次有进步就行。训练的方法也力求多元化,学生无法驾驭两声部和声的时候,让学生担任一个声部,笔者担任另一个声部,让学生先亲自体验一下和声的效果。训练时采用听唱结合的方法,在合唱练习中,学生学会各声部旋律后,不宜过多地进行分声部练习,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在学生重点练习某一声部时,让另一声部也用轻声演唱自己的声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并获得较为全面的合唱技巧。为了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学生练习合唱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或教师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三、在收获中品味

班级合唱教学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尝试,有过迷茫、困惑,但更多的是收获。很多事情还未尝试的时候会觉得太难,认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于是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把事情搁着。作为一线教师,这件搁着的事情总令人牵肠挂肚,好在如今战战兢兢地迈出了第一步。过程虽然曲折,但有很大的收获,只要再坚持,这一小步肯定会变得更大。是否能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联合全校的音乐教师系统地做一个规划,这样学生的基础肯定会更扎实。也开始给学生更多展示的舞台,如艺术节时举行班级合唱比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篇3:小学低段班级合唱

关键词:音乐,小学低段,合唱教学

合唱教学是当今小学音乐教学值得探讨的教学难题。如果在小学阶段将合唱教学普及到所有的学生群体之中, 对学生将来的音乐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的提高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认为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应适时进行合唱教学的铺垫, 逐步培养学生的合唱素质和能力。那么, 在小学低段音乐课中应怎样渗透合唱意识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逐步形成和声意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这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在小学低段合唱虽没有介入学生的学唱范围, 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欣赏教学的时候做了充分的准备, 让学生对合唱有深刻的了解, 并且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第三册中《歌声与微笑》这首歌, 学生基本上都会唱,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演唱单声部的旋律, 然后再把这首歌的合唱曲让学生欣赏, 通过合唱与齐唱音响的比较, 让学生先说说这两种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合唱中的和声以及多声部的音响效果, 觉得这样的演唱显得更丰满、更亲切、更具表现力。通过学生自己演唱与合唱音响效果的比较, 激发了他们对合唱的兴趣, 从而也让学生对合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在教学中运用音高、节奏等游戏培养学生对多声部的听觉感受

要唱好合唱, 音准、节奏是最基本的条件, 但是如果让学生单独地进行节奏和唱音阶, 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 从而失去兴趣。因此, 教师不宜单独地让学生练唱音阶, 而应该结合歌唱游戏、律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节奏感的培养, 让学生从最简单的训练开始, 从“低起点”开始, 逐步达到“高起点”。

比如在课堂中教学发声练习的时候进行了趣味“送音游戏”。教师做了两张卡片, 卡片上分别写着mi和sol, 并且把全部同学分成两部分, 先把卡片 (mi) 用左手送给第一部分的学生, 学生轻唱mi这个长音, 然后再把卡片 (sol) 用右手送给第二部分的学生, 让他们轻唱sol这个长音, 接下来把这两张卡片上下叠加在一起 (mi在下面, sol在上面) 让学生一起轻声唱这两个音, 如果学生唱得不是很和谐, 就让学生停下来, 仔细听用钢琴弹出这个音程, 让学生去找自己的音, 然后再轻声地唱自己的唱名。这时美妙的和声就在教室里响起, 慢慢地从一个音程到多个音程, 训练了学生丰富的和声感受。这样的游戏, 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建立了音高、音准的概念, 还让学生对基本的和声有了一定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得到了和谐均衡的和声之后的那份愉悦、满足及成就感。

为了培养学生对多声部的听觉感受, 在平时节奏训练的时候可经常引用一些成语或诗歌, 让学生自己创编节奏, 教师组合来进行多声部的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即兴的创造能力, 又让学生对多声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如先给学生出示了三条诗歌短句 (分别给三组同学创编节奏) 。

离离原上草。

春回大地万物新。

百花盛开。

先给学生自己创编的空间, 然后多叫几个学生来念念他创编出来的节奏, 再选择几条适合的节奏 (最好这三条节奏是互补的) 分配给三组学生来进行多声部的节奏练习。

如:甲组:X X X XX︳X X X XX‖

离离原上草离离原上草

乙组:X.XX XX XX︳X.XX XX XX‖

春回大地万物新春回大地万物新丙组:X X 0 X X0︳X X 0 X X 0‖

百花盛开百花盛开‖

接下来把全班分成两组, 先进行甲组和乙组两个声部的合说, 再交换声部练习。等学生两个声部已经很和谐了, 再把全班分成三个声部, 一个一个声部进入, 三声部合说, 再交换声部反复练习。

通过字词的朗诵节奏训练, 再发展让学生进行打击乐的合奏, 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多声部的训练, 培养学生对多声部的听觉感受。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一脑多用, 通过学习与别人合作, 培养和锻炼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与把握能力,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进行多声部训练的教学方式。

三、在歌曲教学中进行简单的二声部训练, 逐步培养学生演唱多声部的能力

小学低段的歌曲基本上比较简单, 教师应利用简单的教材进行创作, 化简为繁, 对歌曲进行简单的合唱处理, 带学生走进多声部, 感受多声部和声音的丰富表现力和饱满的美感。

如在教学第二册《小星星》这首歌曲时, 针对学生比较熟悉这首歌曲, 也特别喜欢唱, 对旋律把握也很好, 于是采用了轮唱的方式, 让学生对原本熟悉的歌曲有了新的认识, 也更愿意用新的方式来演唱。这样, 学生不仅觉得自己进步了, 还培养了他们进行轮唱的能力。

其实在小学低段的歌曲中, 有很多歌曲都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 只要我们音乐老师做个有心人, 平时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的合唱素养, 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合唱教学理论和实践, 就能让合唱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

总之,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唱就像大自然中的音响, 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在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 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发现, 在小学低段的音乐课中尽早有效地进行合唱教学, 就能让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演唱形式在校园不断闪出夺目的光辉, 让孩子们尽早地走进合唱艺术的春天。

篇4:小学低段班级合唱

合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以及协调合作能力。我们也认真解读了新课标,其中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得愉悦,受到美得熏陶。”我们继续查阅12册的音乐教科书,统计教材中规定的合唱曲目安排如下:二年级1首,三年级4首,四年级9首,五年级14首,六年级11首。从统计结果中不难发现:到了四、五年级时合唱作品占歌曲总量的比例大幅上升,而且六年级的合唱作品篇幅都很大,没有几个课时的教学根本无法完成合唱教学目标和任务。如此看来,我们反思:“合唱基本能力的培养是不是等到三四年级才开始进行呢?”俗语“万丈高楼平地起”,它需要一个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所以,当孩子第一天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时,教师就可以开始进行合唱学习的铺垫。当前,我们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这个最佳阶段。

反思二:班级合唱教学困难重重?

我们学校音乐组目前总共四位专职老师,按照教龄和教学经验的组成结构看:2位老教师,2位新教师。我要求,组里每一个老师对自己以往开展班级合唱教学进行畅所欲言的交流和反思。

新老师的困惑:“不是声乐出身的新老师上合唱课没什么信心,基本看到合唱曲改成单声部”、“自身合唱素养不够,比如指挥和视唱练耳等”、“教学中使用的合唱教学手段非常单一枯燥,久而久之学生们开始没兴趣学,没耐心坚持”。

老教师的反思:“常会避开较难的合唱曲目或者对其进行简化处理”、“走形式,不注重合唱声音的音色统一、均衡和谐的训练”、“钢琴伴奏能力不够,只能弹单旋律的伴奏,无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和声的美感”、“两声部合起来演唱时,总是不好听,破坏歌唱的情绪和意境”、“班级与班级的合唱水平差距较大,对于合唱很弱的班级,基本就是放弃培养的状态”、“能观摩学习以及评比的合唱教学课例少之又少,不知道从哪里学起?”。

实践中:低段班级合唱教学的措施

一、聆听训练入手

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聆听,就是有意识地听、用心去听。新课标特别强调听觉的体验,让学生听够音乐作品。故而,我们的班级合唱教学也可以从这里作为一个源点。

1 .借助钢琴,进行听觉训练。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听觉训练可以从听辨音区开始,钢琴上的音区最宽广。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去尝试:听到低音区的音请孩子们拍拍腿,听到高音区的音请孩子们摸摸头,听到中音区的音请孩子们拍拍肚子。等基本孩子们都能听辨出来,再进行“双音区”的弹奏,让孩子们用2个不同动作反应出来。接下来,可以用小动物的形象,引导孩子们:“低音区的声音像什么动物,那么中音区和高音区呢?”最后,教师可以在各个音区简单弹奏单声部旋律,请孩子们扮演这个音区的音乐形象。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这样的游戏是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2.听优秀作品培养合唱兴趣。音乐老师如果能抓住机会尽可能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接触优秀经典的中外合唱作品,不仅拓展了音乐视野,又可以在欣赏中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所以,每节课的开始或者结束,留出几分钟定期欣赏优秀的合唱作品。老师再加以适当的指导,让小朋友去自己去说一说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等他们到了二年级,老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学会用基本的一些音乐元素(力度、速度、音色等)去分析这些作品。

二、节奏训练进入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训练是音乐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训练,音乐训练最先应该是从节奏训练开始的。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更是帮助学生建立多声部概念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切忌枯燥的操练,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 .在生活中寻找节奏元素。开学的第一课的主题就可以安排:名字游戏。在小鼓的拍点中介绍自己的名字。此时,你会发现:有的名字是2个字,有的名字是3个字,甚至有的名字是4个字。把2字、3字、4字的名字节奏型自然进入合成二声部或者三声部。这样的体验,学生不觉难和无趣。还有很多生活中听到的大自然声响:风雨雷电,更有生活中听到的劳动声音:敲打钻等各种象声词都可以作为节奏游戏的元素。

2.在身体中寻找节奏元素。声势: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一件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也可以称为“身体打击乐”。声势既体现节奏,它本身也是一种动作。这样的练习,放入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合适。可以建立稳定的节拍感、节奏感,还可以帮助学唱歌曲。通过这样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为学生的合唱、合奏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请一部分的小朋友用拍手表示8分音符跑的节奏,另一部小朋友用跺脚表示4分音符走的节奏。把2组小朋友的声势合在一起,既能听到高声部轻快的拍手声,又能听到低声部低沉的跺脚声。

3.在教材中寻找节奏元素。以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我们找出了可以自己创编出丰富简单的二声部节奏课例有这些:《你的名字叫什么》、《动物说话》、《其多列》、《跳绳》、《洗手绢》、《大家来劳动》、《法国号》、《龙咚锵》。这些歌曲的情境创设比较容易和有趣,可以挖掘出很多有深度的节奏元素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在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再次拓展出音乐元素带入多声部节奏中。比如:强弱快慢情绪等等。

三、歌唱训练的推进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让学生对什么是好听的声音有个概念,而声音是摸不着、看不见、尝不到的,怎么样让孩子们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获得良好的歌唱状态?

1.巧妙呼吸。情境发声能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调整发声状态。一年级的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在音乐学习中,兴趣、注意力、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情境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例如:吸吐气的呼吸练习,我们可以在学生的面前放一张餐巾纸,让学生看着餐巾纸的运动状态就可以判断是否均匀的吸吐气还是浅短急不受控制。老师也可以用这个简单的小方法逐一检查学生们的吸吐气练习。

2.情境练声。在发声训练中,“u”母音的用途极为广泛,它包含了软腭之上的上部共鸣和软腭之下的下部共鸣,字母的发声可将口腔自然打开,而发声练习的旋律线从高到低,特别容易让学生们找到头部的高位置。于是,还是用火车开来啦的情景帮助学生们从C调开始,一直上级模进到F调,“开火车进站了, 一个长长的wu;火车出发启动的提醒乘客坐稳的声音,短短的4个wu;火车爬山了,一座比一座高(模进上行);火车烟囱的烟往头顶冒出(发声高位置);火车需要开几次给自己加油(换气)”。学生们唱得准确又富有表情。

3.轻声唱法。轻声唱法是一种解决音质再逐步解决音量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能减轻轻声带的负担,协调各个发声器官的运动,有了轻声唱的意识,再慢慢加入歌词的练习,以唱准自然音域的音准为目的,并适当扩展歌唱音域,学生最终能树立良好的歌唱状态。这里运用“回声”的声音游戏,来训练轻声唱法是最合适不过了。老师是原声,学生是回声。通过模仿和轻声唱来学习歌唱状态和方法。

篇5:小学班级合唱教学方法初探

新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仔细翻看新人音版音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的一块重要内容:一年级就出现了5首二声部歌曲欣赏,二年级出现了4首合唱欣赏和一首合唱演唱,三年级二声部歌曲演唱达到了5首,而从四年级开始教材中合唱歌曲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难度也逐步提高,五年级上、下册合唱教学内容占接近一半,足以看出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区进修学校的带动引导,我区广大音乐教师近年来对合唱教学有所重视,也有一部分音乐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合唱教学策略的探究。然而,由于起点较低,大部分教师对于小学生合唱教学仍然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目前在班级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1.学生方面

在日常教学中,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都是参差不齐的。这些都直接影?到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低年级没有做合唱教学基本训练,到了高年级学生正是生理、心理发展比较快的阶段,不太喜欢表现自己。学生的整体合唱观念淡薄,缺乏对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兴致不高。

2.教师方面

很多音乐老师在日常的合唱歌曲教学中普遍存在我教你唱,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未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传承试教学,教学中没有更好的办法,把合唱歌曲简单的理解成两个或多个声部的拼凑。在合唱教学中教得机械,学生学的无味。所以就会出现只教一个声部的现象。

大家都面对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合唱课太难教了,一两节课根本不够,而如果花更多的时间去教,那么其他内容就来不及上了。在我看来,并不是合唱课难度大,而是我们学生从低年级过度到三、四年级,没有做好合唱的能力准备。合唱技能的学习是唱好一首歌的基础,不管是节奏、音准和声感、声音美这几样合唱最基本的能力都达不到。因为在一到三年级的时候,没有进行持续系统训练。因此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我们孩子的合唱也是,必须在小学三个阶段进行坡度式的教学,通过低段1-2年级渗透、3-4年级简单合唱,5年级完美合唱这样三个阶段达到完美演绎合唱作品的目的。现在研究最多的是怎么来完美演绎合唱作品,而小学阶段的合唱渗透性教学,却是像房子的基石一样,虽然朴素但却是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班级合唱教学方面,我们做的一些工作

近几年在区进修学校的推动下,我们有机会聆听了许多有关新课改理念的专业培训,同时也在教学中进行了许多实践层面的尝试。从4月份开始举办的我区中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优秀课例展示到我们学校已经是第四站了。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区来自实验学校、南营李家小学、王村中心小学、北门里小学的7位音乐老师出示了合唱教学公开课。

围绕区进修学校2016年组织周村区第一届合唱教学比赛和今年组织的一系列合唱教学优秀课例公开课,老师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公开课、观摩课上见到了合唱教学的踪影。

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教师们对合唱教学从思想上更加重视,教师实施合唱教学的意识加强了,课堂上需要扎实进行的合唱基本功训练做得更多了,初步解决了难唱的合唱曲学生实施不了的“眼高手低”的现状,我们学校的合唱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1.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音高、音准、节奏等基本功训练。尝试将进修学校引领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中去,通过每节课问好歌、二声部练声曲、复习歌曲和新歌学习、二声部处理、乐曲欣赏、再见歌等环节,增大了课堂容量,改变了以往一节课上单一的歌曲教唱和乐曲欣赏一个环节,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我们还根据进修学校共享的教唱歌曲的律动视频,为每首歌曲加入了不同的律动,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兴趣点更多了,上音乐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课上进行的二声部的教唱活动增多了,为二声部歌曲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让孩子多聆听合唱歌曲。经常安排学生聆听中外合唱歌曲,让学生在聆听经典合唱中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喜爱之情,在聆听中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3.从一到三年级的,我们尝试在班里进行持续系统训练。区进修学校李蓓蓓老师牵头成立了一、二年级备课组,备课组老师分工合作为每节课都进行了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件制作。组织骨干教师为课本上的学唱歌曲加入二声部。备课组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为二声部歌曲打谱。由于有了这些好的素材,这学期我们在班里尝试了《小雨沙沙》《春晓》、《布谷》《小蜜蜂》《我的家在日喀则》、《金孔雀轻轻跳》等二声部歌曲的演唱,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最初学习二声部歌曲时确实很难把两个声部合到一起,但通过每节课新授课之前的复习歌曲,循序渐进的一点点渗透,慢慢地孩子们的第一首二声部歌曲演唱的有模有样了,之后的二声部歌曲教学由于有了之前的合唱基础和情感体验,孩子们学习起来上手更快,我们又在演唱时加入歌曲声音的处理、咬字吐字的处理和歌曲演唱情感的处理,孩子们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加强了,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受到了美的熏陶。对二声部歌曲的演唱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过程中二声部合唱的成功经验、孩子们声音和音乐美感的的进步让教师本身也有了自我认同和职业幸福感。我们希望通过1-2年级的渗透,3-4年级简单合唱,5年级完美合唱这样三个阶段的合唱渗透性教学,为孩子们将来能完美演绎合唱作品打好基石。

三、在班级合唱教学方面我们今后的一些打算

作为老师,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和能力。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合唱的独特魅力与美感。

篇6: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研究课改理论

浙江省义乌市艺术学校刘慧霞 摘要:

合唱不仅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及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它更 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合唱教学是音乐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

何培养学生的班级合唱能力,也是一个价值较高的实践课题。本文分析了学校乃至班

级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集中了自己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教学

经验,一方面证实了合唱教学的可行性,同时希望以微薄的经验与同行们共勉。

关键词: 班级

合唱教学

一、进行班级合唱教学的意义

童声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表现形式,高雅的艺术,具有精深的艺术性。学校的儿童合唱包括课堂唱歌和学习和合唱训练,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能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任何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少年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更能通过合唱的学习训练陶冶情操,拓宽音乐视野等。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广州、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的童声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童声合唱的水平也逐年提高,但是这样的合唱团,其组织形式通常是以少年宫、学校为单位选择出来的优秀学生作为团员来进行合唱的训练与表演的,对于学校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合唱还不能普及,以班级为单位而进行的班级合唱教学为数不多,这就使班级合唱研究很有意义。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艺术审美能力的途径和手段有很多,加强合唱教学是重要方式之一。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重视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阵地,从合唱练习入手,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努力。

古希腊的史书中记载:“古希腊主要为宗教节日训练合唱队„„可以肯定地说,这就是学校合唱教育的雏形”。香港的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使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这也是香港童声合唱发展迅速的基础„„”;而全日本的童声合唱比赛,不仅有校级合唱团比赛,更有为数众多的班级合唱团参加。

所谓班级合唱教学是基于普通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和训练。

进行班级合唱训练有以下有利条件:

(一)能够真正普及合唱教育

合唱教育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的基本学习与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从而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能够坚持每周两次的正常训练

与校级合唱团相比,班级合唱训练可以通过国家教委规定的每周两节音乐课进行训练,保证了训练的正常,能够促使合唱学习系统化,学生学习更加科学化。不像校级合唱团,为了演出或比赛,往往是突击式的训练„„

(三)便于组织和管理

所有的学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这为进行班级合唱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任何学校只要有音乐课、有音乐教师都可以成立班级合唱团,并在班级中选出声部长,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分配声部,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合唱学习。

当然,进行班级合唱也有起不利的方面,在教学中,受学生人数或者声音特点的限制,声部可能不够齐全,童高音相对人数较多,或者相对较少都可能影响班级合唱的效果,但作为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合唱团中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孩子在合唱学习中成长。

从现行使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材不难看出,合唱的聆听与学唱有相当高的比例,从二年级开始出现有聆听合唱的欣赏内容,到三年级的合唱欣赏内容的数量的增加,再到四年级少量合唱曲的学唱,直至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中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合唱歌曲的学唱,可见合唱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加强班级合唱教学势在必行。对此,我以班级为单位,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了班级合唱教学的研究。

二、学生对班级合唱教学的态度分析

在进行班级合唱教学前,对教师和学生做了抽样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师生对合唱的态度是不容乐观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的影响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制约了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发展,各种影视、广播等音

乐媒介,祖国的大江南北,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承认的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优秀的合唱作品了,连许多的作曲家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儿童合唱作品的创作也是屈指可数,学生除了在音乐课上能够听到合唱,其余时间很少能享受到合唱的魅力,受音乐“弥漫性”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

(二)传统音乐“审美观”的影响

中国的合唱发展相对于西方合唱艺术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传统的中华民族音乐,大多都是五声、七声凋式的,而且基本上都是横向的单旋律线条,中国的合唱艺术是在19世纪末才开始真正发展,而西方音乐则是在和声、对位等各方面一直均衡发展,自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宗教音乐已经从单旋律向复调音乐发展,出现了平行四度的而声部,16世纪把和声运用到合唱的创作中„„在合唱的发展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自己的劣势。受传统音乐审美的影响,学生对但声部歌曲的兴趣远远高于对于合唱歌曲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开始前,原来的音乐教材上在民族器乐、声乐(独唱)等方面占相当大的比重,对学生合唱的欣赏聆听有一定的制约,新的教材虽然在合唱的欣赏、聆听以及学唱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改善,但教师在真正的操作中却并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师生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

新教材虽然在合唱的聆听及学唱方面予以重视,体现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但纵观一线音乐的教学,老师和学生受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或者个人喜好,对合唱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参齐不齐,二声部合唱歌曲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这就使班级合唱常常因第二声部唱不好而失败。而老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视音乐兴趣”或教师自身音乐素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我们所见的大多数的音乐课堂——尤其是低年级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动动、玩玩,忽视了让学生的静听,忽视了音乐的技能技巧学习,而片面的淡化,很多课堂上学生玩的起劲,但歌曲的学习不敢恭维,很多低年级老师只重视了学生的兴趣而片面的、过多的淡化了合唱技能、技巧的学习,到了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技巧跟不上,再高的音乐兴趣也会丢失,合唱是艺术,而艺术要有学习的途径,只有掌握了合唱艺术的演唱方法以及技术,学生才会自信的演唱,试想学生连音阶都唱不准,单旋律的歌曲都唱不好的班级,怎么可能唱好合唱呢?合唱必须有一定歌唱能力,对于声部的学习和配合,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动动、玩玩,效果可想而知。很多老师课堂上的合唱聆听可以凑合听听,但真正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却只学旋律声部,另外的声部反正学生学不好,干脆就不学,就连所有的音乐老师公开课,合唱的课型也很少,以致于造成学生的合唱观念淡薄,甚至误认为齐唱就是合唱,缺乏对于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因而兴趣不高。

三、合唱教学在课堂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一)强化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音乐不单是横向的旋律线条,更需要纵向的和声及织体表现,才能形成音乐的美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兴趣入手可以以合唱与独唱相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同一首歌,体会合唱巨大的感染力与丰富的表现力。还可以根据合唱发展的脉络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增加观摩与欣赏的机会。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听觉,体会和声的美感,体会合唱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训练计划。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可听性、可唱性较强的歌曲,从两个声部的节奏训练开始,过渡到四小节简单的和声训练,从简单的轮唱逐渐渗透到两个声部演唱。在歌唱的方法上,主张轻声唱谱子,并学着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追求和谐与融合的音响效果,等音准、节奏、气口都准确了,再填词。这样,课上、课下相结合,真正把合唱教学落到实处,使学生喜爱并乐于参与合唱练习。另外,教师自身也要掌握合唱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在实践中反复摸索,改变创作一些简单有趣的片段练习,提高驾驭班级学生合唱的能力。

(二)寓教于乐,注重合唱教学方法

前年参加了宁波的国际童声合唱节,观看了国外合唱团的排练,对寓教于乐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要做的是“放松”。合唱队站好两队之后,后面的同学依次给前面的同学从头颈、背到腰进行捶打敲击,并随着老师一起做各种姿态有趣的“体操”。这种活动的目的是放松精神。老师带领学生两腿分立,用力喊出声音,其目的是锻炼横隔膜,使腹部有弹性。在音乐课堂上,这两个练习练之前必做的。既可以使学生紧张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增进团结与协作意识,既新鲜又有趣。学生颈部、胸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胸舒展,精神愉快。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使他们感觉既是在学习,又是在娱乐。调动起学生的兴奋点,对于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都是大有益处的。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放松中激起对合唱的兴趣。比如“象闻花”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让学生将白声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在轻声歌唱时,要求注意音色、节奏、声部的和谐,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另外,经常给学生作多声部的节奏训练,让学生玩乐中对节奏逐渐掌握;还有把一首简单的儿歌如《小星星》在不同的调上让学生分组同时演唱,先从两组唱五度音开始,在慢慢过渡到三组,每组都是三度音演唱,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调性造成的声部立体感等。还可以在把上课前的问好歌改为两个声部,让学生不断的学习,允许的一次不准,几次可后,学生唱准了,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会更有兴趣的在课堂上学习合唱歌曲。另外,在学唱歌

曲时还要注意加强节奏感的培养。只有这样,在音准和节奏上,才能做到高低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三)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在我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唱各自的不同声部,对于班级中的校合唱团成员,我又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小组里演唱不同的声部,逐渐锻炼声音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同一个小组内演唱不同声部的人数,直至全班打乱位置让声部完全和谐,让个体的声音融入到班级的音乐海洋中。声音的融合是合唱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化难为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寻找和谐。对其他可能存在的问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举例子、打比方,深入浅出,让学生在生动的体验中反复琢磨、反复实践,获取正确的发声方法,达到声音的融合。

(四)注重音乐,恰当选择演唱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情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是具有非具象的、非现实的和想像空间性的,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而这些情感常常是语言难以表现的。

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加入舞蹈、打击乐和道具,用以创设独特的艺术情境,已成为当今合唱的潮流。它打破了以往合唱的概念,不仅丰富了表演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给传统的合唱形式注入新的活力。国际上许多优秀的合唱团在演出过程中,舞蹈与打击乐的运用,体现了音乐的独特风格,他们或舞或歌或奏,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合唱的魅力。

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声势律动,或加入简单的辅助性的动作随合唱歌曲的学习又一定的积极的影响。或根据歌曲的内容改编一些简单的多声部音效组合,声势组合乃至小组不同人物的合作都能对合唱教学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五)巧妙设计教学,把握班级合唱教学的细节

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合唱教学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他们的生活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好的教学能事半功倍,让学生很快的学会合唱,体验其魅力。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五年级《迷人的火塘》两个声部我设计成学生模仿侗族的对唱,在对唱环节突破了合唱难点,学习效果明显。

2、根据学生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在合唱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做合唱的加减法。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小螺号》这首歌曲时,巧妙的运用了加法——把原本单旋律的歌曲变成了好听的二声部歌曲。同样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做减法,我在《小鸟,小鸟》一课的教学中就巧妙运用了减法,待学生学好简化谱后,在加上原谱的学习。

3、角色化的合唱学习

很多二声部歌曲的学习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成不同的角色形象,让学

生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学习不同声部的演唱。如《如今家乡山连山》中,设计

成母子的音乐游戏,《春雨蒙蒙的下》中的三度音程合唱设计成大雨小雨的歌等,让学生在角色中轻松会唱。、4、利用器乐帮助学生学唱二声部歌曲。

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时,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在教学

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器乐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如教学《小

白船》二声部歌曲时,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得到解决。

当然还有:先入为主学习二声部,师生、生生不同声部合作的辅助训练、平行地教学唱两声部等方法。

当然,要想把班级合唱教学继续深入,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思想和较强 的业务能力,音乐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比如合唱作品的改编能力、学生练声曲的写作等等,敏锐的听辩能力和更高层面的听赏能力、熟练的合唱总谱阅读能力以及音乐的记忆能力、熟练掌握声乐知识和技能、较高的钢琴伴奏水平及缩弹能力、掌握娴熟的指挥技能、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音乐美学知识„„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怡笑大方。

在研究过程中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继续努力思考,更希望得到老师和音乐同行们的指导,让我们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丰富教学经验,从而使我们的班级合唱教学以崭新的模式面对我们的学生,能够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制订

《合唱指挥与训练》

高奉仁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合唱艺术手手册》

孙从音 主编

上一篇:军事训练转变阔步向前——全军和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成就述评⑤下一篇:孝文帝改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