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经典财富人生格言

2024-05-06

李嘉诚经典财富人生格言(精选7篇)

篇1:李嘉诚经典财富人生格言

从贫穷到富有 李嘉诚的财富人生观

李嘉诚,生于1928年,不到30岁就成为了香港的塑胶花大王。随后,他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进军地产,并多次演绎“蛇吞象”的神话,促使自己的财富大幅飙涨。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中文网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榜中,李嘉诚以310亿美元的净资产再度成为华人首富。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诚已经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

从一名酒楼伙计到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成功也并非一帆风顺。然而,对于他的成功,不仅离不开其坚韧的毅力,还与其敏锐的眼光,善于抓住每次致富机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李嘉诚就已开始进军塑胶花市场。不过,他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借助一本英文杂志的塑胶花信息,从中挖掘了商机,并最终将塑胶花市场做大做强。

此外,自1958年进驻地产业后,李嘉诚的敏感眼光也进一步促成了他的财富增值。

鉴于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的研判,他认为香港经济有望实现腾飞,并于1971年6月,成立了长江地产有限公司,大举发展房地产业。于是,在随后的时间内,李嘉诚陆续上演了“蛇吞象”式的神话,并最终借助香港经济腾飞而实现财富上的大幅增值。

李嘉诚谈财富理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李嘉诚被问及会否增加捐款力度时表示,他对财富的理念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亦用之有道”,未来10年李嘉诚基金会的捐款,将超过他过去30年的捐款。

李嘉诚透露,旗下李嘉诚基金会在1980年成立,基金的一半捐款用于内地,2008年至2010年期间,基金共捐出约53亿港元,长实及和黄两间公司则合共捐出约2亿港元。他表示,过去30年捐出的钱,总数约100亿港元,相信未来10年基金会捐款会多于过去30年。

李嘉诚透露,旗下基金8成是用在中国人地区,即大中华区域,而过往主力做医疗及教育工作,因为他深信教育可以解决跨代贫穷。他指出,在内地不少大学一些没有命名的大楼,都有可能是自己捐款所建的。

最近不少海外富豪将一半财富捐出,李嘉诚说,过去一段日子自己捐出的财富亦不少,他将李嘉诚基金会视为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并将自已身家三分一注入基金会,这笔财产将相等于他个人在1980年的资产规模。

李嘉诚表示,在5月已部署一些公益项目,将于9月公布详情,公益项目将由基金会负责,在香港进行,他没有透露资金规模,但如果反应良好,未来会增加规模。

长实公布半年盈利119亿港元,增长4%;和黄半年盈利64.5亿港元,增长12%,中期息派0.51元。

李嘉诚表示,欧美仍有不明朗因素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但预料世界经济前景稳定,他对内地及香港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他表示,如无重大不可预见之情况,集团业务发展蓬勃,对未来充满乐观和深具信心。

对于3G业务连年亏蚀后,终于有望转亏为盈,李嘉诚表示,对明年和黄增加派息很有信心。

李嘉诚分享人生观:逆境和挑战激发生命力度

“生命抛来一颗柠檬,你是可以把它转榨为柠檬汁的人。要描绘自己独特的心灵地图,你才可发现热爱生命的你,有思维、有能力、有承担,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则、有理想,追求无我的你。”李嘉诚在汕头大学“2011届毕业典礼”上,借“柠檬汁人生观”,鼓励年轻人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大多数年轻朋友羡慕的是李嘉诚现在的财富、名望和地位,而对李嘉诚经历过的苦难、逆境和挑战知之不多。李嘉诚在童年时,父亲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为了给父亲治病,一家的生活过得相当清贫,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粮食。父亲逝世后,14岁的李嘉诚被迫离开学校用他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笔者曾经对一位年轻朋友介绍过李嘉诚先生苦难的童年时代,并问她愿意经历这样苦难的童年吗?这位朋友沉吟良久后说:“我担忧我无法经历这样的人生考验。”

李嘉诚说,他学到最价值连城的一课,是逆境和挑战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象的。

法国启蒙主义学者卢梭说过:“十岁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给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李嘉诚说:“我要拒绝愚昧,要持恒地终生追求知识,经常保持好奇心和紧贴时势增长智慧,避免不学无术。在过去70多年,虽然我每天工作12小时,下班后我必定学习。”

“贫穷不一定是缺乏金钱,而是对希望及机遇憧憬破灭的挫败感。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间越来越窄,一辈子也无法冲破匮乏与弱势的局限。我理解这些恐惧,因我曾经一一身受。没有人愿意贫穷,但出路在哪里?”李嘉诚说。的确,贫穷不一定是缺乏金钱,而心灵的贫穷更加可怕。李嘉诚成长的年代,香港社会艰苦,是残酷而悲凉的。那时候没有什么社会安全网,饥饿与疾病的恐惧是强烈迫人;求学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贫穷常常像一种无期徒刑。今天香港社会新的富足,为大部分人带来相对的缓冲保障,这是许多像李嘉诚那样的前辈胼手胝足、筚路蓝缕为香港社会奠定的基础。

李嘉诚坦白地对学生说:“我爱当我自己!”告诉学生,上天赋予每一个人独特生命的同时,也赋予每一个人热爱自己和塑造自己人生的责任。

李嘉诚14句经典财富格言

1、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至30岁之前,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劳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不敢说一定没有命运,但假如一件事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皆相背时,那肯定不会成功。若我们贸然去做,失败时便埋怨命运,这是不对的。

2、与新老朋友相交时,都要诚实可靠,避免说大话。要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宁可不说。

3、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4、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5、一般而言,我对那些默默无闻,但做一些对人类有实际贡献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欢看关于那些人物的书。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6、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对人好,人家对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

7、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

8、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的服从。

9、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

10、在剧烈的竞争当中多付出一点,便可多赢一点。就像参加奥运会一样,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往往只是快了那么一点点。

11、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

12、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

13、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14、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了一些经营的要诀。

篇2:李嘉诚经典财富人生格言

李嘉诚曾说,“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许,最关键的成功方法就是寻找到导航人生的坐标。没有原则的人,会飘流不定;有正确的坐标,我们做什么角色都可以保持真我,挥洒自如。”左手信仰,右手本色,倚剑走天涯基本足矣。

一、善于自律,内心知足,培育正确的人生观。

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从源头改变,这个源头就是思想。因为思想是种子,如果在大脑里种下“妄念”的恶种,最终结出的将是人生的苦果;如果在大脑里种下“正念”的善种,最终收获的肯定是香甜可口的蜜果。所以李嘉诚才会说:“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大重任,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很多人总是把不当的自我管理与交恶运混为一谈,这是很消极无奈何的,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做生意最重要的天赋之一是远见,成功的企业家对市场的变化应敏于见微,并保持冷静的头脑,时刻跟踪市场的走势。然而,世界上不存在天生就是优秀经营者的人,只有经过不断磨练,才能悟出经商的秘诀。正如李嘉诚所言,“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一个出色的领导者首先是一个能动者、布道者,始终站在时势的最前沿,按计划一步步打理最重要的事,争取中期和长期目标的达成,而不陷于困顿,无力自拔。在管理中,要学会扣问自己的职业角色、社会角色和生命角色,从而具备“君子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的高超情商。

苹果电脑总裁乔布斯每天早晨醒来,都会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并且自问:“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多次是“NO”的时候,他知道他需要做些改变了;每天晚上上床后,乔布斯还会问自己:“今天,你做了些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这对他很重要,成为墓地里最有钱的人,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

没有人全知全能,让一个人聪明,不如让整个组织聪明。真正的兼听,就是良好的沟通,这正是现代企业是否具备竞争力的基本条件。李嘉诚说过:“决定大事的时候,我就算100%的清楚,也一样要召集一些人,汇合各人的资讯一齐研究。这样,当我得到他们的意见后,看错的机会就微乎其微”。

李嘉诚曾说,“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不断在甄选、延揽比他更聪明的人才。”而他不拘一格,敢于重用年轻人的创举,使得长实更加富于活力。刘邦曾经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李嘉诚的用人之道,与刘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开创自己前无古人的商业帝国的原因。

二、掌握时局、愿意冒险,能够判明未来的商业趋势与消费需求。

1965年,“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很多香港人降价抛售物业,逃离香港,导致房价暴跌。李嘉诚却认为,中共1949年本可趁解放之机一举收复香港,显然是不希望香港局势**。深思熟虑后,李嘉诚逆势扩张,将投资重心转向经营房地产及物业上。到了70年代,香港快速复兴,李嘉诚变成香港地产界大亨。正如他自己所说,“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经商有“道”,而只有先在“德”上懂得如何做人,才能做个大商人、成大事,世情才是大学问。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说过:“过去的六十多年,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创立的一定能继续发扬。我希望,财富的能力可有系统地发挥。我们要同心协力,积极、真心、决心,在这个世上散播最好的种子,并肩建立一个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亦为经济、教育及医疗作出贡献……”。

三、坚守目标,永不满足,完善自我,全力做事。

篇3:李嘉诚人生感言

2、与新老朋友相交时要诚实可靠, 避免说大话。要说到做到, 不放空炮, 做不到的宁可不说。

3、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 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 那才最重要。

4、即使用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 但我也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 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5, 我对那些默默无闻、但做一些对人类有实际贡献的人都心存景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 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 我都很佩服, 我很喜欢看关于那些人物的书。

6、人才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你对人好, 人家对你好是很自然的。

7、知人善任, 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各尽所能, 各得所需, 以量才而用为原则。

8、做人最要紧的, 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 敬佩你本人, 而不是你的财力, 也不是表面上的服从。

9、决定一件事时, 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 当决定后, 就勇往直前去做。

10、在剧烈的竞争当中多付出一点, 便可多赢一点。就像参加奥运会一样, 一、二、三名, 跑第一的往往只是快了那么一点点。

11、人生自有其沉浮, 每个人都应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 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 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

12、苦难的生活, 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 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 明白了不少事理, 所有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

13、在事业上谋求成功, 没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 就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14、人们赞誉我是超人, 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 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后, 才领会了一些经营要诀。

15、精明的商家可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 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 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6、天文台说天气很好, 但我常问自己, 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 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 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17、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 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 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行为。

18、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 我就算有三头六臂, 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 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 乐意跟你工作, 这就是我的哲学。

19、“长江”公司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 有这样豁达的胸襟, 才有可能容纳细流。没有小的支流, 又怎能成长江?

20、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 每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 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反过来说, 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 公司应多谢他们才对。

21、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 在哪里都有。你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 尊严是非常脆弱的, 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22、有钱大家赚, 利润大家分享, 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你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 拿11%也可以, 但你只拿9%, 财源就会滚滚而来。

23、有金钱之外的思想, 保留一点值得自傲的地方, 就会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24、坏人固然要防备, 但坏人毕竟是少数。人不能因噎废食, 不能为了防备极少数坏人连朋友也拒之门外。更重要的是, 为了防备坏人而猜疑、算计别人, 必然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既没了朋友, 也失去了事业上的合作者, 最终只能落个失败的下场。

25、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 二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 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26、如果取得别人的信任, 你就必须做出承诺, 一经承诺后, 便要负责到底, 即使中途有困难, 也要坚守诺言。

27、我生平最高兴的, 就是我答应帮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仅完成了, 而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完成这样信诺时, 那种兴奋的感觉难以形容。

28、保持低调, 才能避免树大招风, 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

29、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 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 眼光不同, 境界不同, 结果也不同。

30、人, 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有识, 第三要有恒。

31、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 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 要以知识取胜。

32、一个人凭自己的经验得出结论当然是好, 但时间就浪费得多。如果能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那才是最好的。

33、21世纪的企业家将和我完全不同, 新世纪企业家的成功取决于科技和知识, 而不是钱。

34、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 那么你输在时间;如果你赢了, 也赢在时间。

35、万一真的失败了也不必怨恨, 慢慢图谋东山再起的机会。只要一息尚存, 仍有最后决战的本钱。

36、如果只顾赚钱, 并赔上自己的健康, 那很不值得。

篇4:李嘉诚的14句经典成功格言

2、与新老朋友相交时,都要诚实可靠,避免说大话。要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宁可不说。

3、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4、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5、一般而言,我对那些默默无闻,但做一些对人类有实际贡献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欢看关于那些人物的书。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6、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对人好,人家对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

7、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

8、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的服从。

9、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

10、在剧烈的竞争当中多付出一点,便可多赢一点。就像参加奥运会一样,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往往只是快了那么一点点。

11、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

12、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

13、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篇5:人生最初的财富经典美文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电子户籍卡的国家,在这里,婴儿一出生,医院或孩子的父母便会打开计算机,通过户籍网络看他是这个国家的第多少位成员,然后以此为编号在户籍卡中输入这孩子的姓名、性别等。由于婴儿和大人用的都是统一模式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南美的一个电脑高手通过国际互联网侵入到瑞士的户籍网络,想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注册为瑞士人,并开始填写有关表格。在填写“财产状况”这一栏时,他随便敲了一个数——3。6万瑞士法郎。

这个电脑高手以为自己的儿子从此以后就成为瑞士人了,谁知不过3天,瑞士当局就发现了这个假居民。

发现这个假居民的并非瑞士的户籍管理人员,而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在为女儿注册户口时,对前一位在财产栏中填3。6万瑞士法郎的人产生了怀疑,因为所有的瑞士人在为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两个字。这是因为瑞士人认为,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所拥有的`财富只有时间。

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些什么?说到底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间。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有些人需要财富,就把时间一点点换成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就在安逸中从容地“享用”自己的时间。

篇6:李嘉诚如何从失败教训中发现财富

主动的“阿甘”相信绝大多数陌生人在与李嘉诚接触之初,都会诧异于简单的一面。他拥有着儿童式的灿烂笑容、言语也如不加雕琢般简洁跳跃,谈起一些热衷的游戏,如在高尔夫球场上战胜友人,他会像任何一个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的少年一样,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与那些极为在意饮食健康的年长企业家不同,李嘉诚至今仍喜爱吃薯片这样“不健康”的食品。据说,李嘉诚曾因电影《阿甘正传》而潸然泪下,虽然比起命运如羽毛般随风飘荡的阿甘,世情练达的李嘉诚选择命运的意识和能力都强出太多,但其成功的基础,也是对于一系列朴素价值观的反复实践,这与阿甘在懵懂之间履行单纯的价值观倒颇有类似。

李嘉诚做事的基本准则是认真、投入,1957年进入地产业之初,他手持一块秒表做“尽职调查”穴duedili-gence雪,从汽车站等热闹的地方步行到自己待购的目标,估算未来人流状况,时至今日,他仍自信于外界询问他问题,他平时有准备,可轻而易举地给出事实或数据,并自信“超过90%是对的”;受过贫苦洗炼的他崇尚节俭,对于任何能够降低成本的技术都充满兴趣,这让他在经营塑料花厂时就成为了优化流程的专家,到了今天,他也会为网络电话Skype而兴奋;他对风险高度戒备,并深知现金储备的力量,正因此,李嘉诚一生中几次重大的交易,比如1979年收购和记黄埔和1985年买下香港电灯,都是在极短时间内调动巨额现金完成的,这令任何一个竞标对手望尘莫及;李嘉诚珍视声誉与承诺,14岁其父去世时,他对父亲做出承诺:“我们一家人一定生活得好好的 ”,从此便拼尽全力工作及自学,这种一诺千金的品格,延伸到他对待商业伙伴和员工那里,从此意义上,今天拥有23万名员工的和黄就像他的家庭观念的延伸。

不可否认,坚守极为朴素的方法论在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中运行,李嘉诚毕竟是个商业天才。最近的一个例子是,2006年时,他就在和黄系内提醒高级管理团队,要减少债务、准备好应对危险。而在2007年5月,全球次级债**尚未爆发之际,他也数度提醒投资者需谨慎。关于为什么他能感知连诸多华尔街大行都忽视的灾难,李嘉诚给的回答朴素却又富有玄机:“这是可以从二元对立察看出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烧水加温,其沸腾程度是相应的,过热的时候自然出现大问题。” ——这很好地呈现了多年来外界对于李嘉诚的迷思:似乎他能像观察烧水的进度般,对抽象、复杂、变化多端的市场直观地做出读解。

此种天才很难被模仿,但略为功利地说,我们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可以相对简单地归纳李嘉诚的内心,那它或许是由两种品质构成的:一方面是深厚、广博的商业才华,另一方面则是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两者交融,不会偏倚于一端?熟悉李嘉诚的人会将这种微妙的平衡分解为两种人格:其持续58年的旅程之所以总有突破,很大程度上因为李嘉诚有着无止境的好奇心,由于平时对经济、政治、民生、市场供求、技术演变等一切尤其对他经营行业有关的最新数据和讯息全部了然于胸,故能于机会来时迅速作出决定。而他没有像绝大多数成功人士一样被接连不断的成功冲昏头脑,则因为他有着不停反思而形成的克己能力。两元世界李嘉诚极爱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赤壁赋》和欧阳修的《秋声赋》这几篇宋代散文。其中尤喜《游褒禅山记》的一段文字:“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如果要对王安石的这段文字做些适于今天商界的诠释,或许巴菲特——这个比李嘉诚小两年零一个月的人多年来一直被外界视为彼此对比的对象——给其老师本·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所写的序言是合适的:“长年进行成功的投资并不需要极高的智商、罕见的商业洞见,或内部消息。真正必要的是做决策所需的合理的知识框架,以及避免情绪化侵蚀智识的能力。这本书恰到好处的、清晰的指明了框架,你所必须做到的,就是约束情绪。”一方面,寻求“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深刻、开阔的知识结构,这需要发自天性的好奇与活力,另一方面,在兼具志、力、“不随以怠”的情况下,“至于幽暗昏惑”还能被点醒,最大的力量就是反思带来的明辨与自制。

在少年时期,李嘉诚便中断了正规的教育,但他却自发的通过购买、交换旧书完成了自学,养成“抢知识”的习惯和“不择细流”的阅读口味。众所周知,除了小说,李嘉诚遍读从各公司年报到科技、历史、宗教等各类书籍。

这让那些常伴他身边的人也会时常惊讶于他的新鲜感。比如,在谈及世界经济时,李会顺手拈出像“22个阿拉伯国家的GDP总和还超不过西班牙”这样的一些外人不太留意的数据,而在谈及节能建筑这样的专业问题,李能像一个材料学专家般侃侃而谈,甚至,他专门要求别人为他讲解Web2.0方面的知识。这并非因为他投资了Facebook这个全世界最热门的社区网站,而是因为,他想知道自己孙女一代以后怎么了解世界的知识。

如果可以总结李嘉诚的知识结构,至少包括两个方向。其一是他业务所涉及的种种专业知识,比如如何将油砂精炼为石油,或P2P技术将怎样影响移动通讯的未来;其二则是他的好奇心。他的好奇并不是率性的,而是认真预先设定自己看问题的好角度,然后像搜索引擎般尽可能全面了解相关信息。因此,他喜欢了解各国的文化、历史,以及这些世情如何积淀为今天还在影响人们思考的力量。

这最终让李嘉诚成为一个东西文化结合体:像西方饱受职业训练的经理人一样重视数据、依靠组织和制衡的管理法则,也像外国商人一样发自内心的乐于迎接竞争带来的压力和成就感,另一方面有着东方的谨慎谦虚,始终坚持东方企业家关心、重视员工的长远前途的传统。李拥有一群追随他多年、得力可靠的高级行政人员,令他引以为傲。

反求诸己每年6月底,李嘉诚常出现在他所捐助创立的汕头大学,与学生们分享一些关于人生的心得,今年,他的演讲主题为“自负指数”。在这一短短10分钟的演讲中,李嘉诚将傲慢比喻为“能力的溃疡”,将时常自问是否过分自大等问题喻为其成功的秘诀。据熟悉李嘉诚的人说,这种自问从不止息。他每天清早会自问:我的努力和蒙上天眷顾,取得今天的成功,应如何做得更好?而到晚间,又会如演讲中提及的反思:“ 我有否过分骄傲和自大?我有否拒绝接纳逆耳的忠言?我有否不愿意承担自己言行所带来的后果?我有否缺乏预视问题、结果和解决办法的周详计划?”或许在外界看来,这种简单的反问并没有太大的效力,但幼年时经历过巨大而绵长的苦难,让李嘉诚并不敢对未来抱有侥幸心理,这些反思就不可避免的诚实。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没有经受过正规商业学校训练的李嘉诚坚持着一些极尽基本的商业原则,而它们或者来自于幼年的家教,或者来自于他早年做生意时的教训总结。如果说李嘉诚有什么异于常人的敏锐,其中之一,便是他对于自己犯过的错误强烈反思的能力——他不会寻找宽容自己的借口。

比如,李嘉诚或许是全世界最重视现金流的商人之一,在2007年财年结束时,和黄拥有着1110亿港元的现金及现金等值的资产。而李嘉诚对现金流的高度珍视,很大程度上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

李嘉诚的身边一直保存着他第一块手表的包装盒。“这里面没有珍宝,也没有秘密,但它却是一个教训。”他说。

这个教训可以回溯至1950年代李嘉诚创业之初。还在经营塑料花业务的李嘉诚收到塑料花买家付款的一张期票,讲求信用的他随即给原料供应商开出一张期票作结数,希望到时买家支付的款项存入自己的户口后,供货商也可兑现李嘉诚的期票。

不巧的是,李的买家未能践诺,而并不富有的李嘉诚必须为自己的信誉东拼西凑,可惜仍未能凑足所需数目:幸好,他平时会随手把多余的硬币放在那个包装盒里,而这些无意间积攒的硬币竟凑足了不足之数。

这种由硬币付款到今天千亿现金的关联,外人很难理解。但对于李嘉诚而言,他能从5万元的积蓄和借款发展出12家总市值逾万亿港元的上市公司,根本而言,正是因为他能够从最微小的教训中学得避免犯大错误的方法——在与李嘉诚交流时,他总会将话题引向自己的青年时期,这或许说明,当年太多的事情留给他过于深沉的影响,以至于即使他管理着一个业务遍布57个国家的商业帝国,仍不可避免的从过往的教训中汲取经验。

李嘉诚说,22岁他创立长江塑胶厂时,他“知道光凭能忍、任劳任怨的毅力已是低循环过时的观念,成功也许没有既定的方程式,失败的因子却显而易见,建立减低失败的架构,是步向成功的快捷方式。”回顾早年商业生涯,李嘉诚并非没有犯过错误,而他将这些错误提炼为新的人生哲学的能力,实在令人吃惊。

1950年,在其塑料花工厂成立时,为了节省微薄的租金,李嘉诚选择了一个货仓做工厂。不久之后,因香港连降暴雨,刚刚添置的塑胶机器被逐一泡坏,结果开业后不到两个月就需另觅厂房经营。李嘉诚并未以“运气不好”为由怨天尤人,而是开始思考,未来每做一件事,需将其种种环节考虑周全,并给自己留出余地。日后,当他有钱买下一艘游艇,已经被训练得极为谨慎的李嘉诚定制了两个引擎,两个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甚至,“如果两个都坏掉,我船上还有一个有马达的救生艇。”这个教训可以回溯至1950年代李嘉诚创业之初。还在经营塑料花业务的李嘉诚收到塑料花买家付款的一张期票,讲求信用的他随即给原料供应商开出一张期票作结数,希望到时买家支付的款项存入自己的户口后,供货商也可兑现李嘉诚的期票。

不巧的是,李嘉诚的买家未能践诺,而并不富有的李嘉诚必须为自己的信誉东拼西凑,可惜仍未能凑足所需数目:幸好,他平时间会随手把多余的硬币放在那个包装盒里,而这些无意间积攒的硬币竟凑足了不足之数。

这种由硬币付款到今天千亿现金的关联,外人很难理解。但对于李嘉诚而言,他能从5万元的积蓄和借款发展出12家总市值逾万亿港元的上市公司,根本而言,正是因为他能够从最微小的教训中学得避免犯大错误的方法——在与李嘉诚交流时,他总会将话题引向自己的青年时期,这或许说明,当年太多的事情留给他过于深沉的影响,以至于即使他管理着一个业务遍布57个国家的商业帝国,仍不可避免的从过往的教训中汲取经验。

李嘉诚论人生李嘉诚并非一个著名的演说者,这与其讷言敏行的风格有关,还因为,与外界期待其讲述的经营秘诀不同,他更愿意讲述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仔细考究便不难发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2008年,关于“自负指数”的演讲中,他说:“在„卓越‟与„自负‟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并不容易,因为有信心、„勇敢无畏‟也是品德,但沉醉于过往和眼前成就、与生俱来的地位或财富的傲慢自信,其实是一种能力的溃疡。”2006年,他重提胡适的文章《差不多先生》,回忆起自己在战乱中背井离乡时建立的信念:“理性误区中是不可能建造信念或希望”。

2005年,他在长江商学院谈“管理的艺术”时,指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大重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思索是上天恩赐人类捍卫命运的盾牌,很多人总是把不当的自我管理与交恶运混为一谈,这是很消极无奈的,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2005年,在汕头大学的演讲,他谈及毅力和心力:“如果你认为毅力是每分每秒的„艰苦忍耐‟式的奋斗,这是很不足的心理状态,毅力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生活。真正有毅力的人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标,且愿意承担责任,有颗坚强、又充满着希望的心。

篇7:李嘉诚成功人生

李嘉诚学习的故事

针对目前学生德育意识淡薄,缺乏挫折教育,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比富不比学、学习上怕吃苦却总想走捷径的现象,特写此文,与大家共勉。

“华人首富”李嘉诚,人人皆知,南粤大地更是家喻户晓。抗战时期,他一家从广东潮州随父逃难至香港,到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14岁就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他自小聪明好学,学习非常刻苦,小时候李嘉诚的理想是:当一名好教师,将来报国为民,可后来因为生活的逼迫,走上了另一条经商之路。他做过童工、干过推销┄┄。他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奋斗,纵横商界,创造了无数商业神话,我们来看看这位世纪超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李嘉诚学英语

“要想改变环境,首先必须适应环境”,李嘉诚看到家庭生活的坎坷经历,从小就意识到:要在香港生存和发展,首先要学做香港人。做香港人,先要过语言关:一是学会广州话,二要学会英语。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的路上,边走边背单词;每天学习更是到深夜,当夜深人静时,他怕影响家人休息,便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读英语;每日天刚蒙蒙亮就爬起来,苦练英语会话功。后来缀学做童工,每天辛苦劳作十四五个小时,也从未间断学英语,即便在上班时间,也要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怕遭到老板的训斥,常常利用短短的空闲,将写好的纸片拿出来偷偷看上一眼。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他终于逾越了英语难关,为后来成为商业英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茶楼做堂仔,学会察言观色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李嘉诚14岁在茶楼做堂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体验世事人情了。在茶楼做堂倌,他是地位最低下的堂仔,但他毫无报怨,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他深知自己不可能长期做一个小小的堂倌,这样不能养活一家老小,必须把茶倌的工作当做一个学习社会、体验人生、积累经验的机会。茶客喜欢谈古论今,散布各种消息,他从这里了解了社会和世界的许多事情。茶楼是传播生意的场所,李嘉诚从茶客的谈话中学到了许多做生意的决窍。更有趣的是,他漫漫地发现茶客各具特色,又多有喜好。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观察每位客人,他根据各位茶客的特征,揣测他们的籍贯、职业、财富、性格等等,然后找机会去验证。接着又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看他们喜欢喝什么茶,要什么茶点。刚开始他一点也猜不透,经过努力,不断总结规律,终于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掌握了茶客的消费心理,然后投其所好,顾客自然乐得掏腰包。少年李嘉诚察言观色的这套本领,后来在生意场上派上了大用场。

“偷师学艺”,挣得第一桶金

李嘉诚为了他的厂开发塑胶花新产品,风尘仆仆赶到意大利。当到达生产这种产品厂家门口的时候,他犹豫了:一般的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素来作为机密,怎能轻易告诉他人?犹豫再三,最后决定以港商的身份进入这家公司,作为客户人家自然热情接待。看到样品满脑子都是问题的李嘉诚,在公司磨蹭了一整天,最后才象征性的买了一些塑胶花,声称准备先带回香港试销。样品有了,也知道了不少塑胶花的常识,但要投产必须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和配方技术,对此,李嘉诚依然一无所知。正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在报纸上突然发现这家公司的下属厂招工的广告,他灵机一动,决定去应聘。按规定持旅游签证的人是不能打工的,这样即使在打工,如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敢控告。老板为了贪便宜,压低薪水,安排李嘉诚干最下等的工作,让他做勤杂工,负责清理废品废料。这个工作对李嘉诚来说却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他就有机会去每个工段,能看到所有的生产流程。每天一下班他就把一天的所见所闻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记了厚厚的一大本。后来他又“刻意”去结交一些朋友,专门选择某一关键工序的技术工人为结交对象,有空就请他们吃饭,借此询问他们不明白的技术问题,声称自己不愿意做一个下等工,以后打算到其它厂应聘技术工人。看到李嘉诚的真诚与朴实,这些朋友大多都乐意“帮”他,并很自豪地炫耀一些好的技术窍门。正是这位老板的贪心,才使李嘉诚的“阴谋”得逞。就这样,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已基本上掌握了塑胶花的生产流程和配方,回港后立即投产,在意大利的产品到来之前,李嘉诚的塑胶花已抢先占领了香港市场,为他的商业生涯挣得了第一桶金。李嘉诚用他的塑胶花掀起了香港消费的新潮,因此,他的塑胶厂渐渐开始蜚声香港产业界。(注:在那个时代,专利法不太健全,“偷师学艺”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即使是李嘉诚如此诚实,干起这种“勾当”来,也是觉得问心无愧)

补上关键的一课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李嘉诚经典财富人生格言】相关文章:

李嘉诚的人生感悟论文05-14

关于李嘉诚的经典名言05-14

李嘉城的经典名言05-03

李嘉诚名言05-09

李嘉诚传05-12

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08-19

李嘉诚的成功名言04-11

李嘉诚的创业故事04-24

李嘉诚名言警句摘抄05-13

李嘉诚汕头大学范文06-13

上一篇:城乡统筹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中国【15种】书法文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