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管理读后感

2024-04-26

李嘉诚的管理读后感(共14篇)

篇1:李嘉诚的管理读后感

《李嘉诚管理智慧全集》读后感

看这本书以前,在我的想象中,象李嘉诚这样杰出的大企业家,应该是一位很威严且不拘严笑的人。当我拿到《李嘉诚智慧管理全集》,见到的却是一位慈祥幽默的老人,亲切随和的长辈。之前想本书既然是管理智慧全集,书中所讲不外就是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看完后才体会到本书不但告诉了我管理中的学问,还告诉了我在生活中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本书中,首先让我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员工应具有的基本要求有了更深的理解,一是信仰:即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二要有信任,公司是一个团队,没有信任是不可能成为团对的;三要有信用,自己干的活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就是最基本的信用关系。

还有书中讲到的自我管理(管理者首先要学会自我管理,换句话说,管理者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在自我管理中,李嘉诚给自己规划的日常管理的几个要点非常值得我去学习:(1)勤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勤能补拙,一个人的天份无论有多高,勤奋才是成功的保证)要勤于工作,对企业负责。(2)坚守诺言,建立良好的信誉,做任何事情都要讲诚信。(3)不断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书中李嘉诚对目标管理的精深观点:看准目标就不能半途而废。这点对我的工作有很好的敦促,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有目标,对相关的情况做最详实的了解,这样才能将事情办得更好。

做事先做人,谨慎做人,勤于做事。这是本书给我在生活和工作

中的重要启示,需要我在以后的时间用心去体会。

书中还有许多有用的知识需要我去做更深刻的学习,理解和思考…

更多读后感及复印机相关维护知识请关注快力文办公用品商城专家答疑版块,会有专门的专家回答您的提问。成都复印纸

篇2:李嘉诚的管理读后感

看了这本书,想了解李嘉诚现在在做什么,于是上网搜了一下关于他的新闻,还不少,其中一条:李嘉诚日前获得2010年DHL/南华早报香港商业奖颁发的“终身成就奖”。李嘉诚的成功众所周知,我在十几年前就听说过李嘉诚了,但是对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不清楚,对于他的成功,印象中是白手起家,是在炒股中爆发起来的。现在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是误解。本书从人文管理、用人之道、战略管理、目标管理、决策艺术、创新管理、自我管理、财务与投资管理、危机和风险管理、企业形象管理十个方面展示了李嘉诚的管理智慧,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的自我管理,就像他所说的,做事定要先做人,商道即人道,“做人”与“做生意”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自己是成大事的基本因素,应该做到位,不可乱了方寸。

从书中我了解到,李嘉诚最突出的个人品质是:勤奋、诚信、节俭,这些品质也就形成了他的个人品牌。勤字当先,对于很多成功的人,展示在世人眼前的只是表面的光鲜,然而光鲜背后的辛劳和汗水,也只有自己才知道。和他的勤奋对比,觉得自己真的差太远,作为一名年轻人,应该在勤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品牌价值。

诚信即诚实、信誉,李嘉诚把诚信视为他的第二生命,而且他也做到了,不管对谁,只要自己作出了承诺,必定是要兑现的。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讲,信誉比钱更重要,钱没有了可以挣回来,而一次失信,别人对你的印象和信任就会大打折扣,可以说诚信是一个人的个人品牌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商场中和职场中,为了利益而失去信誉的人并不少见,而有一部分还是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可能有些人所处的环境有很多诱惑,但是不能因此而忘本,人不管在何种年龄段、在何种环境下都要以诚信为本,因为优良的个人品牌价值才是无价的,不要因小失大。对于做生意而言,不可迷信各种所谓赚钱的手段,真正成功的绝招是:诚信无敌!

节俭。节俭对有钱人来讲,是一个很难得的品质。李嘉诚对待金钱的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道。对于他来讲,金钱不过是个数字,但他依然很节俭,衣服往往是要穿个七八年,鞋子破了补好了继续穿,从来不刻意追求品牌,那他是如何用之有道呢?慈善。他把慈善作为自己的事业,他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多年以来,他一直坚持将他财产的三分之一投入到慈善事业。

他被誉为世界华人的典范和骄傲!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和商人的榜样!

篇3:杭州的李嘉诚

出生日期:1945年10月

创业时间:1987年组建校办企业经营部

第一桶金:儿童营养口服液

现任职务: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福布斯排行:103位

财富价值:70亿美元

在所有的企业家中, 宗庆后最推崇的是李嘉诚, 他最初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成为“杭州的李嘉诚”。

1987年, 当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时, 人们大概不会想到:十多年后, 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宗庆后的家族曾显赫一时。然而待到解放之后, 他的家庭变得异常贫困, 父亲没有工作, 全家只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在“唯出身论”的年代, 宗庆后“旧官僚后代”的出身让他尝尽了人生的艰辛。

16岁那年, 宗庆后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滩, 一呆就是15年。1979年, 宗庆后顶替母亲回到杭州做了一所小学的校工。

1987年, 他和两位退休教师靠着14万元借款, 组建了一个校办企业经销部, 主要给附近的学校送文具、棒冰等。在送货的过程中, 宗庆后了解到很多孩子食欲不振、营养不良, 这是家长们最头痛的事情。

“当时我感觉做儿童营养液应该有很大的市场。”填海时形成的坚毅性格让宗庆后决定抓住这个机遇博一把。面对众多朋友善意的劝说, 他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

1988年, 他们开始加工儿童口服液, 1989年宗庆后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解决小孩子不愿吃饭问题的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 打出“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产品一炮打响, 走红全国。

1990年, 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突破亿元大关。1991年, 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 仅有100多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员工、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 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从此, 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

1996年, 公司以部分固定资产作投入与世界500强、位居世界食品饮料业第六位的法国达能集团等外方合资成立五家公司, 并坚持合资不合品牌, 由中方全权经营管理, 一次性引进外资4500万美元, 先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大量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通过引进资金与技术, 发展民族品牌, 娃哈哈再次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998年, 经过十多年历炼的娃哈哈羽翼已丰, 具备了与世界大品牌进行竞争的条件。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研制, 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 在饮料界扛起了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民族工业大旗。

2002年开始, 在雄厚的资金保障下, 娃哈哈通过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 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使公司拥有了强大的核心竞争能力, 缔造了娃哈哈在饮料行业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饮料的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各项指标已连续12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

从创业起步开始, 宗庆后虽然比李嘉诚晚了23年, 但“李嘉诚前20年的成绩, 还没有我宗庆后15年做的大。”这是宗庆后的自信与骄傲。

篇4:李嘉诚的家族企业财富管理密码

但纵观众多企业家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到,财富的积累不仅依靠企业自身的业务运作,对资产的投资运作也是家族企业财富管理的重要措施。企业家究竟是如何利用资产运作管理自己所拥有的企业和财富呢?为此,我们挑选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李嘉诚家族,深入剖析他是怎样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华人首富的。

秘密有两个:一是资本杠杆的运用;二是资产配置。

巧用资本杠杆奠定发展大局

李嘉诚对资本杠杆的首次运用是在70年代初。当时李嘉诚40岁出头,靠塑料花厂起家、以买卖工业地皮积累了第一桶金,但是他的资产规模和社会地位远远不及同时代的资本家。更糟糕的是,那个时代是二战后历史上第一次滞胀时期,通货膨胀、经济下滑,李嘉诚可谓“生不逢时”,但对像李嘉诚这样的杰出人物来说,越是窘迫的困境,越意味着新的机遇。那么,李嘉诚是怎样从困境中挖掘机会呢?

1972年,李嘉诚的长江地产上市了。他在上市前有一个动作,将长江地产改名为长江实业。为什么要改这个名字呢?当然最主要的是战略转型,但还有一个很现实的目的一一提高发行市盈率。地产企业是周期性行业,平均市盈率偏低,在全球都是如此,仅此改名,就可以让发行市盈率提升好些百分点。这里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上市的时间点,是在山峰上;第二,融资了以后,他并没有轻易扩张,更没有奢侈斗富,而是韬光养晦。他在等待什么呢?

他在等待滞胀时期买入低价优质资产的机会!李嘉诚于1974年买入希尔顿旗下的永高酒店,1978年“蛇吞象”,借贷买入了资产数倍于长江实业的和记黄埔,一战成名,奠定了家族的基石。李嘉诚的买入时机都是市场低迷的时候,节奏把握得极好。

从中看出,李嘉诚不仅精于实业经营,更善于资本运作。据港媒2010年12月22日报道,李嘉诚筹备分拆旗下内地出租物业,于2011年上半年以人民币计价的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方式在香港上市。此次REITs上市筹备方案是在两次成功打包香港物业1LEITs上市之后,李嘉诚打造的又一杰作。2011年4月29日,李嘉诚旗,下汇贤房地产信托于港交所挂牌交易,成为香港首只人民币交易的股票。截至汇贤房托公开发售结束,汇贤房托以每股5.24元人民币的定价募集资金104.8亿元。这意味着,李嘉诚以2.7亿美元的代价,换取了104.8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其实,早在2003年8月,长江实业就在新加坡公开发行置富REITs,该REITs是亚洲第一只进行跨国投资的REITs,所募集的资金全部被用来购买香港的5家购物商场。2005年,泓富REITs在香港上市,上市之前,工业大厦租客流动多,加租难,长江实业选择在地产热潮时出手,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筹集资金高达40亿兀。

当前,李嘉诚再次借道资本市场,高买低吸,筹划大业。李嘉诚目光敏锐,选择当前时机发行REITs实可谓聪明至极,当前内地物业估值高企,发行REIT河以为长和系套现大量资金,为其内地进一步布局奠定资金基础。另外,该REITs的交易、报价、股息等都是人民币的形式,考虑到人民币的升值空间,该基金将对境外投资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多元资产配置风险化于无形

如果说上面的例证还只是证明李嘉诚投资节奏把握得很好,是一个低买高卖(低迷买入、高价增发上市)的高手,那真正促使他保值增值的就是资产配置了。

长江实业1979年并购和记黄埔之后,不断地进行战略调整,以平滑现金流,抵抗产业周期风险。以1998到2001年为例,和记黄埔下属有七大行业。如果仅仅观察单个行业的盈利增长率,七大行业的最低增长率是-50%(1998年的零售生产),最高成长率是200%(2000年能源)。

对于和记黄埔来说,从-5%到20%的波动率能够欣然接受,但是-50%到200%的波动率却是难以承受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七大行业当成一个资产组合,最低的成长率是-5%,最高的成长率是20%,波幅足足小了接近10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和记黄埔的七大行业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1998年零售差,基建和电讯业务好;99年物业和财务投资差,但是零售却很好;2000年零售、物业和基建都差,但是能源好;2001年零售和能源比较差,但是其它五个行业都很好。如此的资产配置可以建立现金流上的互补。

不同的业务有着不同的回报期,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敏感度也不同。如果公司的业务大部分是回报期短的业务,盈利就会随着当前经济状况而波动;如果公司的业务大部分是回报期长的业务,资金回流就会比较慢,而且因为资本投入巨大,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风险。最理想的情况,结合各种长度回报期的业务,以实现回报期上的风险分散。和记黄埔、长江实业不同业务有着不同的回报期,确保每段时间都有足够的现金流,以资助回报期长的业务的资本投入。

从对比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与恒生指数的走势来看,李嘉诚的多元化风险分散策略几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从1980年至今,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与恒生指数的走势基本一致,相关度分别高达96.4%和84.89%。这说明李嘉诚产业的分散效果几乎达到了整个市场的分散程度。

结语:

篇5:《李嘉诚全传》的读后感

看完李嘉诚传奇的一生,让我心存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术创立的宏基伟业,而是他那和睦的待人处事态度和他对做任何事情的诚信态度.我想就是因为拥有这个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这就是”超”之所在。

书中讲了这么一件事情,他还在开塑料花厂的时候,有位欧洲批发商看中了李嘉诚的企业,想大量收购,可这时刚好李的企业资金发生了问题,所以那位批发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带一个条件,那就是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做担保。李嘉诚在找不到担保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去开发新产品,结果他通宵赶出了9款样品。第二天连忙去和那个批发商交涉,他用自信而执着的口气说:”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的原则是做长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销,互利互惠”。批发商微笑的说:”我早已找好一个担保人了,那个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此次生意的成功更使长江公司实力上了一个台阶。

后来的李嘉诚用7亿资产的中小型企业,成功地控得资产价值60亿的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和记黄埔。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收购时才做到兵不血刃。什么怡和大班会如此的看重李嘉诚呢?这正是李嘉诚的诚信说服了他们。收购和记黄埔后,李嘉诚由此被誉为”超人”。

另外在如今李嘉诚的企业中,仍然还有着建厂时进厂的老员工,虽然企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越来越复杂,他仍然把老员工留在自己的企业中,无不体现他对老员工的关怀,从中也反应了一个“诚”字。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以诚待认,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篇6:李嘉诚的管理读后感

香港首富李嘉诚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怀着无比敬佩的心情,看完了这本书。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在潮州北门街面线巷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小饱诚圣贤之书,深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在他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战争,贫穷,逃难,饥饿等种种磨难,养成他不怕困难的坚毅性格。最后抓住香港的.良好发展机遇,终于站稳脚跟,白手兴家,一手创立长江实业集团公司,集团产业立足香港,遍布全世界,而自己也成为香港首富。

李嘉诚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他自小喜好读书的好习惯,他小的时候就是一个书迷,整天都到家里的藏书阁楼里看书,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他爷爷到阁楼那儿去找他。除此之处,李嘉实不怕困难,勤劳勇敢,不怕吃苦的坚毅性格也是他后来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在他从商过程中,不知经历过多少困难和风浪,但他从不退缩,勇敢面对,最后得以顺利度过。李嘉诚在十四岁时候已经在茶楼打工,在每天工作十四,五个时辰,仍然在工作之余学习英语,这种好学精神真的令我敬佩。当然最令人敬佩的是他一心慈善,回报社会,到目前为止他向祖国及香港捐款超过50亿港元。为些他赢得了全世界亿万人的尊敬和爱戴,他说;既然上帝让他会攒钱,那么要把攒的钱花在有需要的地方和做有价值的事情。

看完李嘉诚的故事,使我感受很深,我认为我应该学习李嘉诚好学的精神,同时在生活中也要培养自己不怕困难,勤劳勇敢,不怕吃苦,乐于助人的性格,在生活中我要做到认真学习,掌握知识,平时在家里做一些办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煮饭,扫地,拖地等,养成自己乐于劳动的习惯,平时要勤俭节约,把钱花在有用和有意思的地方上。

篇7:李嘉诚读后感

《李嘉诚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读书心得

很多人想成为李嘉诚,但是李嘉诚只有一个。读了《李嘉诚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合上书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李嘉诚的诚实与智慧,谨慎与勇气,谋略与战术,坦诚与念旧,勤奋与求知,大胆创新,唯才是用,处事低调,一直保持自学,自励,自修。对自己节俭,多别人慷慨,他的经商经验,出事风格,做人魅力。深深的打动了我。从他的身上让我学会了勤奋,求知。真是颇有收获!

李嘉诚是一位典型的儒商,他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的诚实守信,还因为他有很好的文化素养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在本书中他有八条法则

1.逆境自立,自强不息。2.有勇有谋,敢闯敢为。3.稳中求进,步步为营。4.运筹帷幄,以小博大。5.出奇制胜,借势经营。6.有容乃大,广纳贤才。7.诚信义节,坦荡至尊。8.知恩图报,与人为善。

这八条法则讲诉了了李嘉诚怎么经商同时也讲诉了李嘉诚的一生经历。

外界对与李嘉诚的言论亦是多不胜数。一直以来对与这位李超人都只是半知半解。随着故事情节回到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那个我完全陌生的年代,李嘉诚生与1929年,潮州人。是一个书香世代的家庭。爷爷李晓帆是清末的秀才,父亲李经云是一位备受人尊敬的教师。1937年由于当时日军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大肆烧杀,抢掠,居民惶惶不可终日。人们纷纷逃出城外,投靠亲友,躲避战乱。李嘉诚的父亲也是彻底的失业了。时事纷乱。生活无着的李经云带着一家人辗转到了香港去投靠妻弟。不久李经云因病去世。作为家里的老大的李嘉诚为了承担家里的生活开支。15岁的他辍学打工赚钱,那时他看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然而上天不负有心人,李嘉诚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长江朔胶厂》。后来不断的壮大,然后将投资转向了房地产。最终发展到现在成为了华人首富。

看似成功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艰辛。在创业初期的李嘉诚什么事情都会亲自参与,他每天和工人在车间里安装机械,生产出来的产品自己到外面去销售。从早上天刚亮就起床工作,晚上万家灯火时才回来。工作上的辛苦还不算,他还每天晚上自学英语,上夜校智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即使他以前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他对与学习一直都没有放弃,他小时的梦想以后当一名教师。因为环境的左右他没能如愿。这些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工作能力去赚钱。

篇8:李嘉诚的“过冬”法则

自2007年起, 李嘉诚曾多次在媒体发布会上提醒广大投资者面对泡沫要量力而为, 谨慎投资。在其他投资者仍抱有乐观态度的时候, 李嘉诚却提前做好了“过冬”的准备。当现实验证了李嘉诚的正确选择时, 他的成功经验也被人高度关注。就此, 我国著名金融专家郎咸平针对李嘉诚的“过冬”法则, 为大家揭晓了答案。

保守策略——精简投资, 现金为王

所谓保本其实是在规避经济危机带来的大量风险。当中国人终于和传说中的经济危机正面遭遇了的时候, 许多人对这次大萧条的估算还是明显不足的, 香港的富豪和内地的企业家还是抱有过多的乐观态度。

在危机中, 大家看到了股市飘绿, 看到房市非常的低迷, 便不由得心动, 想利用已有的现金进行投资, 特别是在股市抄底买进, 结果底越抄越低, 导致许多富豪和企业家投资失败, 资金锐减。全球著名的投资商巴菲特, 在2007年9月份就开始抄底, 结果亏了163亿美金。被誉为“亚洲股神”的李兆基在2008年9月初的时候, 也被传出在股市栽了一个跟头。他表示从此以后不敢再对恒生指数公开预测, 因为预测都是错的。这只是举了两个简单的例子, 其实栽的人还很多, 包括雷曼兄弟公司、索罗斯等等。

而在众多的富豪中, 李嘉诚无疑是个例外。在漫长商业生涯中经历过多次危机的他, 面对危机时的态度是格外的谨慎。第一, 精简投资。随着金融危机的加重, 亚洲各国的经济放缓已成现实, 而欧美多国已经证实步入衰退期。在这样的情况下, 李嘉诚旗下的香港电信巨人和记黄埔大胆决定暂停全球业务的新投资。而在现有的投资计划里, 李嘉诚精减了投资周期长、资金花费巨大的投资项目, 比如房地产。第二, 加快资金回笼。经济危机中, 李嘉诚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已经确立了“持盈保泰”策略, 采取异常保守的理财手法, 目前持有的221亿美元 (约1724亿港元) 资金, 其中70%左右是以现金形式所保有, 另外30%是以国债方式所保有, 所以非常具有流动性。这样的做法被很多人归结为保守。但保守恰恰是李嘉诚最喜欢的词语, 看似谨小慎微的他显然更为智慧。

其实, 在萧条时期, 投资赚钱并不明智, 能够保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跟风投资往往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要永远相信, 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要赶紧出来, 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李嘉诚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值得大家借鉴。

投资行业互补——实现风险最小化

在投资方面, 我们内地很多企业都在做多元化投资。而且投资的行业有一定的关联性, 除了第一投资, 第二个投资可能是兴致所致投资的, 可能是关系户或者是想象投资的。因此, 两个行业要好一起好, 要坏一起坏, 一碰到坏的时候一起倒闭。这无疑就具有非常大的风险。

李嘉诚则不然, 他不是简单多元化投资, 而是投资的几个行业之间, 都有互补性。所谓互补, 也就是说, 当第一个行业好的时候, 第二个行业最好是坏的。当第一个行业坏的时候, 第二个行业最好是好的。这样好坏就可以相互抵消, 而使得最终现金流达到稳定。也正是透过这种行业之间的互补, 投资风险缩小了十倍。像他这样做互补性投资的, 不只是他一个人, 香港“四大天王”每一个人都做这种互补投资, 而且根据数据显示, 四大天王的互补投资所降低风险的倍数最少是七倍, 最高是十二倍, 李嘉诚是中间。

国内的好多企业会认为, 这种投资方式固然谨慎, 但却很难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太成功了, 我们没有真正经历过大萧条, 所以我们才会非常乐观, 才会非常激进。但包括李嘉诚在内的香港富豪, 他们都经历过危机, 所以他们都深知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低负债率经营——规避不可预期风险

所谓的资本负债比例, 就是负债除以资本。而低负债率经营也是李嘉诚的公司在这一次危机中能够规避风险、继续稳定经营的关键。

拿一个简单的数据做说明, 以我们上市公司资本负债比例为例。我们国内的许多企业家只有个人辛苦的奋斗历程, 缺乏大萧条的洗礼, 因此非常的激进, 非常的浮躁。所以我们上市公司的资本负债比例平均在100%到300%之间, 很高的。负债经营虽是企业筹措资金重要手段, 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 高负债经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弄不好就会债台高筑甚至破产。

香港四大天王, 他们负债比率都在10%到30%之间。而且李嘉诚的和记黄埔, 企业的负债率只有15%, 那可是说低中更低了。按说他们的企业底蕴雄厚、香港的法制化建设也比较完善、信用体系比较健全, 可以比国内企业家借到更多的钱。那为什么他们不借?这正是因为他们经历过大萧条之后, 懂得了保守。

篇9:李嘉诚是如何管理屈臣氏的?

不是沃尔玛和家乐福,不是国美和苏宁,为什么是屈臣氏?

从1828年到2006年,屈臣氏品牌在风雨飘摇中浴火重生。从1981年李嘉诚名下的和记黄埔将屈臣氏收购,到2006年屈臣氏突然发力,第一次向外界透露了自己的扩张路线图──即使是营销大师李嘉诚也坚持从头再来,即使是和记黄埔也是在蛰伏了25年之后才找到了“北”。

内地的零售业,在白刃肉博中至今也没有弄明白如下三个问题:怎样提高销售业绩?怎样做大品牌?怎样赢家通吃?

25年磨一剑,李嘉诚做零售,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屈臣氏从小到大的秘密:顾客大量购买

直到现在,屈臣氏个人护理用品店也不过是100多平方米的小店铺。直到2005年,屈臣氏个人护理用品店在内地的店铺也只有100多家。

是什么让它赚了那么多的钱?让它有四两拨千金的神力呢?

■诉求高品质:顾客不觉得掉价儿

零售业要盈利,就要大量“走货”。所以,沃尔玛的座右铭是:“你怎样卖得更多?”然而在市场上,“最走货”的和“最低档”的是同义词。顾客在大量购买的时候,会连自己都有点抬不起头。

屈臣氏怎样解决类似问题呢?

人们可以看到,在屈臣氏的店铺里,有一些本质上的不同:其一,一些洗面奶及个人护理用品价格很便宜,可一些白领进屈臣氏店消费并不认为身份掉架;其二,即使不是节假日,一些衣着时髦、谈吐不俗、喜欢新奇的年轻女性经常光顾这里,她们将这里变成了自己的栖息地和时尚桥头堡。她们常年将自己的消费锁定在屈臣氏的原因是:不仅货真价实,而且丝毫不觉得掉价儿。

屈臣氏“货真”到什么程度?2005年,屈臣氏斥资55亿港币收购了法国最大的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使得它的一系列大手笔并购达到了顶峰。正是依靠连续不断的收购,屈臣氏的产品组合与世界一流产品实现了零距离。仅仅是今年下半年,屈臣氏再行并购的准备金就高达65.83亿港币。

■拉低价位:和顾客套磁

屈臣氏的顾客定位为18岁至40岁的女性,特别是18岁至35岁的时尚女性。对于这些月收入比较高的顾客,屈臣氏并没有在高举高打中令其就范,而是主动降低门槛,目的有三:一是要获得足够的客源,二是要维持她们终身购买,三是鼓励她们购买时多多益善。

“我敢保证我低价”的标语就悬挂在屈臣氏的店铺里,这一直白的诉求具有巨大的穿透力,平均每周大约可以吸引150万顾客前来消费。

屈臣氏不仅把低价商品扩大到1300多种,以彰显自己运用低价策略参与市场竞争的决心,而且在促销上进行不断创新,以提高服务品质来确认自己的品牌是绝对“不打折扣”的。每一天,屈臣氏的采购团队以及自有品牌OEM作业团队都在搜寻和网罗各种独特、新颖的商品,给消费者带来惊喜。

进入2006年,屈臣氏更以“出位”和自信的低价保证“买贵了,半价退还”,与消费者一同庆祝屈臣氏在内地的第200家店的开业。伴随着即将开始的大举扩张,屈臣氏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价格攻势,这意味着屈臣氏的价格策略将再次升级。此次降价包含1000多种商品,折扣最高幅度为50%。

在过去的两年里,屈臣氏在个人护理用品市场上占据了21%的份额。

■体验营销:将购买进行到底

屈臣氏始终强调三大经营理念:

其一,药品及保健品始终保留着开店以来所形成的特色,倡导“健康”。

其二,美容美发及护理用品所占比重最大,种类也最繁多,诉求“美态”概念。

其三,以独有的趣味公仔及糖果精品传递“乐观”的生活态度。

健康、美态和乐观,这三大理念应该说是抽象的、不具操作性和空泛的。但是,如果将品牌理念深深“植入”到产品、服务、环境中,营造出“屈臣氏式体验”的氛围,顾客的反应就会立刻积极起来。

首先,秉承“健康”的品牌理念,通过地域细分和功能细分,针对广东地区特有的清热养生观念和人文环境,以自有品牌形式推出MJ清润系列饮料,强化屈臣氏“健康”的企业形象,实现了差异化突围。

其次,建立眼见为实的“美态”产品,用事实说话,与顾客分享美的感受。“屈臣氏蒸馏水”品牌标志沿用了屈臣氏企业品牌的绿色主调,但为了凸显“美态”主题,则改用了较为活泼的鲜绿色,既保留了屈臣氏专业和清纯的形象,又彰显了这一产品的朝气和活力。特别是那流线型的瓶身、简洁明快的绿色包装以及独有的双重瓶盖设计,把单纯的“水”变成了一款独具时尚品位的产品。

再次,贩卖“乐观”,制造“欢乐”。屈臣氏在创造全新的顾客体验时,特别强调品牌的娱乐元素。屈臣氏与美国迪士尼合作,在深圳举行“迪士尼100周年奇幻冰上巡演”,从娱乐角度切入,突出屈臣氏的“欢乐”主题,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零售业克敌制胜的法宝:自有与独卖才有高利润

在购买了屈臣氏之后,李嘉诚进行了多次跨国并购。作为一种必要的战略补充,在一系列海外业务并购中,依靠资本魔杖在短期内实现业务扩张,屈臣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业务。但是,为了成功地进行市场推广,屈臣氏大打自有品牌翻身仗。

到了2005年,屈臣氏自有品牌的产品类别已从最初的200多个迅速增长到1000多个,其自有品牌产为关键。于是,屈臣氏走上了一条更为细致、更为艰苦的营销之路。

首先,屈臣氏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健康顾问队伍,其“健康活力大使”常年为顾客免费提供健康生活咨询服务。在店内陈列《护肤易》等各种个人护理资料,建立“健康知己”资料展架,提供各种营养保健服务和疾病防治方法。由此让顾客看到,屈臣氏关心的不仅仅是商品销售,更注重对顾客体贴细致的关怀。

其次,屈臣氏坚持以产品组合为顾客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屈臣氏个人护理用品店经营的商品可谓包罗万象,这些商品来自20多个国家,有化妆品、药物、个人护理用品、时尚饰物、糖果、心意卡及礼品等25000种。这样一种产品系列组合的价值,就是在差异化的品牌延伸中,通过辅导顾客成功来保证屈臣氏的成功。

再次,鼓励顾客成功,倡导“心灵牧场”。在进行产品组合时,屈臣氏强调针对顾客需求进行价格组合,将廉价与高品质同时奉献给顾客,而不是一次就将顾客的钱赚个够,以此鼓励顾客持续购买。与此同时,屈臣氏与顾客同唱一首歌,寻找心灵上的默契。2006年世界杯期间,屈臣氏打出“让美丽在世界杯期间更加绽放”的旗帜,“收留”那些被球迷冷落了的女人,鼓励她们享受更多的自由空间,不辜负美好的购物时光。

篇10:李嘉诚传读后感

一、勤奋学习、勤力工作的商人:

他的勤奋贯穿一生,勤奋学习、勤力工作。

勤奋学习方面:在父亲指导下学习英语、学说广东话;辍学后坚持自学英语;工友业余打牌娱乐,他抓紧时间自学文化。李嘉诚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具有判断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资料,自然能做出适当的判断。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今天我仍然继续学习,尽量看新兴科技、财经、政治等有关报道,每天晚上还坚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

勤力工作方面:他的步伐很快,手表始终比别人快15分钟;初做推销员期间,别人做8小时,他就做16个小时,以勤补拙,后来居上,仅用1年的时间,他实现了预定目标,超越了另外6个推销员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他说,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要勤力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

二、精明睿智的商人。

这种商人的智慧和敏锐或许是天赋,或许更是他用心投入事业的收获,他说商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令别人对你信任!他的精明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李氏财源滚滚理论(舍小得大):告诫儿子: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

2、各方面关系平衡:李嘉诚与中国、香港政府、英国政府、加拿大政府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体现出他在处理政治关系上面的精明。他对各个政府都有捐赠,同时他通过个人的业绩和人品赢得了无数荣誉,如香港知名人士、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起草委员会委员、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颁发的CBE勋衔、加拿大卡加里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衔、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等。

3、他的用人和管理哲学:

给员工归属感:李嘉诚有一套管理之道:“管理一间大公司,你不可以样样事情都自己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使得他们安心工作,那么,你就首先要让他们喜欢你。”长江高级行政人员流失率低于百分之一。第一给员工好待遇;第二,给员工好的前途,让他有一个责任感,公司成绩跟他是百分之百挂钩的。另外要有个制度。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现,对公司忠诚,有归属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考验,就能成为公司的核心成员,无论是什么国籍。

给高级人员慷慨激励:李嘉诚用人有道,麾下盛产打工皇帝。-20xx年,香港前10名,前4名均出自李嘉诚旗下,其中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年收入是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市值的1、7倍;一次和黄高价卖橙,一次盈利1173亿港元,论功行赏之下,霍建宁一人获得1、646亿港元红利。慷慨激励,才能吸引那么多能人将才留在麾下发挥作用,为超人事业贡献更多:霍建宁的年薪和董事袍金,以及非经常性收入如优惠股票灯,年收入在1000万港元以上。

4、精明商人的睿智眼光:

敏锐抓住塑胶花商机,成为塑胶花大王;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回流的需求,同时建成后与地铁公司收入分成(地铁51%,长江49%)的“克敌“之法智慧获得香港中环地铁上盖发展物业项目;投资50亿美元打造香港中药港、出资9亿元打造广州国际玩具城、四面出击,打造传媒业巨舰、勇夺3G,涉足通信市场等等。

有人称:李氏的精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小利全让,大利不放。

三、为人诚信注重名声的商人:

1、为人诚信、坦诚沟通规避树敌:

离开塑胶公司时与老板深度聊天“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绝不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路线。

2、谨慎处理与媒体的关系:

一般不接受香港媒体的采访,林燕妮作为明报记者多次约访遭拒绝,后来因为商务伙伴时才有机会与超人直接沟通交流;爱惜自己名声,逃避与明星狄波拉合影;李嘉诚为人谦虚谨慎,毫无风头意识,尽可能保持低调,但他有情感、有理想、有信念。他清清白白地赚钱,清清白白地做人,也善意地希望社会上的人也这样。因此,他在公众与记者面前,会自觉不自觉地宣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心怀远大志向的商人:

1、把推销当事业对待,而不是仅仅为了钱。

初当“行街仔“推销塑料制品,他很关注塑胶制品的国际市场变化。他的信息,来自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他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生产。他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李嘉诚哪里来的这么旺盛的精力,他靠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支撑着,他常言:追求理想是驱使人不断努力的最主要因素。

2、进入房地产以业内老大置地为目标:

他踌躇满志的提出:要以置地为奋斗目标,不仅要学习置地的成功经验,还要超越置地的规模。他充满自信地说,“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公司,都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遮打爵士由英国初来香港,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贫寒之士,他靠勤勉、精明和机遇,发达成具富,创九仓、建置地、办港灯。我们做任何事,都应有一番雄心大志,立下远大目标,才有压力和动力。

3、“小”长江收购“大”和黄:

李嘉诚靠“以和为贵、以退为进、以让为盈”的策略,赢得这场香港开埠以来特大战役的胜利:长江实业实际资产仅6、93亿港元,却成功控制了市价62亿港元的巨型集团和记黄埔。成功收购,首先要有设吞大象的目标、信心和勇气,李由此被誉为超人的称号。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敝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清末大学者王国伟的这段话,正是李嘉诚由勤力至成功的写照。

篇11:李嘉诚传读后感

读完《李嘉诚传》,了解了很多,成功的背后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要比别人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读完李嘉诚的一生,感叹的不是他创立的宏伟基业,而是他勤奋好学、以诚待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因为他拥有这些精神,所以成就了他今日的成就。

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939年,日寇占领潮州后,随父母流落香港。12岁被迫辍学到社会谋生。17岁成为一个批发商的营业员,每天工作16小时,由于工作出色,18岁做经理,19岁成为总经理,22岁开始创业。1952年,李嘉诚开设长江塑料厂,制作塑料花;在60年代涉足地产,逐步成为地产大王,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1979年收购英资和黄,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5年收购香港电灯集团;后又涉足能源和电讯公司。李嘉诚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港口营运商,拥有亚洲最大零售集团屈臣氏,率先在欧洲推出3G手机业务。目前长江集团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雇员人数超过21万名。集团在香港共有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7.280亿港元。和黄是(财富)全球500强之一。

李嘉诚的经历堪称传奇,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这是跟他的勤奋、责任感和诚信是分不开的,正如李嘉诚所说:“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是勤奋工作,不断奋力取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些许运气,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可见勤奋在每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关键所在。可以说,一个人的现在并不能代表他的将来,只要肯于努力进取,努力奋斗,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在他取得事业的成功之后,他并没有忘记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作为屈指可数的华人慈善家,他打破了自古以来“为富不仁”的说法,他的各种慈善事业捐赠已超过8亿美元。在李嘉诚身上,“富与贵”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在商训中说过,真正的富贵,要懂得怎么能够用你得来的金钱,尽自己的一点义务,还有责任,贵是从你的行为中来。这些都体现了李嘉诚的.人格魅力。

虽然成功的案例不能复制,但是成功的经验却可以学习,成功不是偶然,成功是有原因的,当然李嘉诚是个幸运的人,这份幸运也是靠他自己艰苦的努力获得的。尤其是这本书通过介绍李嘉诚的经历可以给我们启发,去寻找我们缺少的品质。虽然光读书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他的人生经历一定会带给我们勇气和激情,告诉我们一个渴望成大事的人需要的是什么……

篇12:《李嘉诚全集》读后感

提到李嘉诚,马上会让人想到他头顶的无数个光环,超人、香港首富、华人世界首富。我是带着探求他成功经商之道的目的去拜读此书,希望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李嘉诚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充实。我不光看到了他事业的成功,我更深深的被他个人道德品质的高尚所折服。

李嘉诚人如其名,在做生意上一直以诚为先,李嘉诚的真诚也为他的的事业赢得了信誉,成为他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有一回,有个外国商人前来订货,需要量较大。李嘉诚就只好对客商坦诚相告了:目前,公司的资金还较拮据,要求对方先行支付一笔货款。李嘉诚的坦诚和信誉感动了那位客户。外商说:“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你的签名就是最好的保证”,“不需要再找什么担保人了”。于是双方满意地做成了一笔大生意。

李嘉诚的企业中,仍然还有着建厂时进厂的老员工,虽然企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越来越复杂,他仍然把老员工留在自己的企业中,无不体现他对老员工的关怀,从中也反应了一个“诚”字。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正是他对员工的真诚,在“长实”帐下,出现了群英汇聚、贤才毕至的大好局面,事业也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李嘉诚一生崇尚节俭,对公益事业却很大方。李嘉诚曾说:“最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节省你自己,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顾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为某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 李嘉诚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次,李嘉诚上车前掏手绢擦脸,带出一块钱的硬币掉到车下。天下着雨,李嘉诚执意要从车下把钱捡出来。后来还是旁边的侍者为他捡回了这一块钱,李嘉诚于是付给他100块的小费。他说:那一块钱如果不捡起来,被水冲走可能就浪费了,这100块却不会被浪费,钱是社会创造的财富,不应被浪费。他自己虽然节俭,但他每年都会拿出大量资金的投向医疗、教育、灾区,比较突出的例子就是投资6亿港元创建汕头大学。

读完李嘉诚传奇的一生,固然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唯有诚信是不容质疑的。不管你现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我们必须以诚待人,诚信处事。

篇13:李嘉诚用90%的时间想失败

最近, 李嘉诚在接受《商业周刊》访谈时, 他坦率地道出了其成功的秘诀:他说, 在他50多年的经营生涯里, 他用90%的时间想失败, 谈及投资, 他坚持“现金一定要比负债大”的原则, 谈及管理, 他指出要当领袖而不是老板。最后, 他总结谈到留给孙子的一句很重要的资产:“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狮子’, 就成功了。”一个有能力的森林之王, 却能心存慈悲。

一定要实现正数的现金流

《商业周刊》问 (以下简称问) :大家都很好奇, 你从22岁开始创业做生意, 50多年来, 从来没有1年亏损, 而且还一步步成为华人首富。如何在大胆扩张中不翻船?

李嘉诚答 (以下简称答) :我会不停研究每个项目要面对可能发生的坏情况下出现的问题, 所以往往花90%考虑失败。就是因为这样, 这么多年来, 自从1950年到今天, 长江 (实业) 并没有碰到贷款紧张, 从来没有。长江 (实业) 上市到今天, 假设股东拿了股息再买长实, (现在) 赚钱两千多倍。就是拿了 (股息) , 不再买入长实, 股票也超越一千倍。

问:90%考虑失败?很有趣, 一般人满脑子都想怎么成功, 为何你花这么多时间想失败?

答:你一定要先想到失败, 从前我们中国人有句做生意的话:“未买先想卖”, 你还没有买进来, 你就先想怎么卖出去, 你应该先想失败会怎么样。因为成功的效果是100%或50%之差别根本不是太重要, 但是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补, 可能带给企业极大损害, 所以当一个项目发生亏蚀问题时, 即使所涉金额不大, 我也会和有关部门商量解决问题, 所付出的时间和以倍数计的精神都是远远超乎比例的。

我常常讲, 一个机械手表, 只要其中一个齿轮有一点毛病, 你这个表就会停顿。一家公司也是, 一个机构只要有一个弱点, 就可能失败。了解细节, 经常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

问:哪些细节你一定会紧盯观察?

答:现金流, 公司负债的百分比是我一贯最注重的环节, 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标。任何发展中的业务, 一定要实现正数的现金流。

量力而为平衡风险

问:90%考量失败, 可以说是全方位预测风险的能力吗?为什么这件事比思考成功关键来得重要?

答:任何事业均要考量自己的能力才能平衡风险, 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 过去我在经营事业上曾遇到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起伏。我常常记着世上并无常胜将军, 所以在风平浪静之时, 好好计划未来, 仔细研究可能出现的意外及解决办法。

问:你相当强调风险, 不过外人注意到的却是长江集团50年来屡屡在危机时入市, 包括60年代后期掌握时机从塑料跨到地产、1989年后投资上海、深圳港口生意, 甚至在印尼排华运动时投资印尼港口等, 你的大胆之举为何都未招来致命风险?

答:这其实是掌握市场周期起伏的时机, 并还有顾及与国际经济、政治、民生有关的各种因素, 如地产的兴旺供求周期已达到顶峰时, 几乎无可避免可能会下跌;又因为工业的基地转移、必须思考要增加的投资、对什么技术需求最大等等的决定, 因应不同的项目找出最快达到商业目标的途径, 事前都需要经过精细严谨的研究调查。

能在不景气的时候大力发展, 就是在市场旺盛的时候要看到潜伏的危机, 以及当它来临时如何应对, 这是需要具备若干条件的。

问:你所谓的具备若干条件是指?

答:关键在于要做足准备功夫、量力而为、平衡风险。我常说“审慎”也是一门艺术, 是能够把握适当的时间做出迅速的决定, 但是这不是议而不决、停滞不前的借口。

经营一个较大的企业, 一定要意识到很多民生条件都与业务息息相关, 因此审慎经营的态度非常重要, 比如说当有个收购案, 所需的全部现金要预先准备。

我是比较小心, 曾经经过贫穷, 怎么样会去冒险?你看到很多人一时春风得意, 一下子就变为穷光蛋, 我绝对不会这样做事, 都是步步为营。

有一句话, 我牢牢记住:“穷人易过, 穷生意难过”, 你再穷, 你不能吃好的白米, 你可以买最便宜的米, 还是可以过, 人家吃肉, 你可以吃菜, 最便宜的菜;但是穷生意很难, 非常难。所以小心翼翼, 可以讲, 如履薄冰。

追求最新的资讯

问:你刚才提到, 在不景气时候能大力发展, 关键在于要“做足准备功夫、量力而为、平衡风险”。机会来临时, 能够把握适当的时间做出迅速的决定。1977年, 你迅雷不及掩耳地收购香港希尔顿酒店就很经典。 (长实以2.3亿港元收购希尔顿酒店所属的永高公司, 整项交易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这是长实上市后第一次重大收购案。)

答:最重要的是事前要吸取经营行业最新、最准确的技术、知识和一切与行业有关的市场动态及讯息, 才有深思熟虑的计划, 让自己能轻而易举在竞争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你掌握了消息, 机会来的时候, 你就可以马上有动作。

能买下希尔顿是因为有一天我去酒会, 后面有两个外国人在讲, 一个说中区有一个酒店要卖, 对方就问他卖家在哪里?他们知道酒会太多人知道不好, 他就说, 在得克萨斯州, 我听到后立即便知道他们所说的是希尔顿酒店。酒会还没结束, 我已经跑到那个卖家的会计师行 (卖方代表) 那里, 找他的审计师马上讲, 我要买这个酒店。他说奇怪, 我们两个小时之前才决定要卖的, 你怎么知道?当然我笑而不答心自闲, 我只说:如果你有这件事, 我就要买。

我当时估计, 全香港的酒店, 在两三年内租金会直线上扬。 (卖家) 是一间上市公司, 在香港拥有希尔顿, 在巴厘岛是凯悦饭店, 但是我只算它香港希尔顿的资产, 就已经值得我跟它买。这就是我决定性的资料, 让这个公司在我手里。

问:这起生意难道没有别的竞争者?

答:一, 因为没有人知道;二, 我出手非常快。其他人没这么快。因为我在酒会听到了, 就马上打电话给我一个董事, 他是审计师那一行的, 我一问, 他和卖方的审计师是好朋友, 马上到他办公室谈。

那笔交易我买过来后, 公司的资产一年增值一倍。

问:你最近看哪些新的产业?

答: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东西, 我昨天开会, 讲到facebook网站。

从最初的几家大学开始, 有人说2011年还是2012年才会达到4 800万用户, 其实这公司上个月已达到4 500多万用户,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资讯的话, 要分析facebook, 你的资料就不足够。

所以呢, 做哪一行都是, 最要紧的就是要追求最新的资讯, 做哪行都是一样。

篇14:李嘉诚的耐心

李嘉诚又做了一笔大买卖。2007年2月中旬,和记黄浦(HK 0013、下称“和黄”)旗下和记电讯国际(HK 2332,下称“和电”)宣布将向沃达丰(Vodafone)出售所持Hutchison Essar(下称“HE")股权约67%,总代价110.8亿美元,而其累计投资只有20多亿美元。已流传3个多月的传闻至此得到证实。交易完成后,和电将从中获得税前特殊盈利约96亿美元。

和电于2004年从和黄分拆上市,目前在香港、澳门、印度、以色列等地经营2G移动通讯业务。而和黄早在1994年便进入印度市场,HE正是其运营主体。有数据显示,HE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7%,乃当地第四大运营商。2006年上半年,HE为和电贡献了客户数的75%和收入的44%。

出售HE后,和电仅剩下以以色列和香港为主的业务,当然还有一大笔现金。而沃达丰则借此进入了目前增长最快的移动通讯市场。据统计,目前印度的手机用户平均每月增长600万户左右,到2010年之前,将由现在的1.5亿户增长到5亿户。

对于主营移动通讯的和电而言,选择此时卖出颇有发展潜力的核心业务,似乎不合常理。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交易的价格比较理想,EV/EBITDA(企业价值对除税、息、折旧和摊销前盈利之比率)达到30倍,而通常情况下电信企业的这一比率为6~7倍。这也正符合作为投资家的李嘉诚的一贯做法:只要价格够吸引力,没有什么资产是不可以卖的。

在此笔买卖7年前,李嘉诚就已经通过出售移动通讯资产写下了赚钱神话。1999年10月,和黄将所持橙公司(Orange)全部44.81%的股份出售给曼内斯曼(Mannesmann AG),價格为1130亿港元(包括后者10.2%的股份)。紧接着和黄又在2000年2月将所持曼内斯曼的股份出售给沃达丰,换取了后者30.57亿股新股(占扩大后股本的5%)。随后和黄通过减持套得巨额现金。

和黄借此交易赚取了超过1000亿港元的利润,此一战也成为外界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事实上,和黄从1989年便进入英国电讯市场,但头几年业务一直未有起色。直到1993年,和黄重整英国电讯业务,1996年成立橙公司,业务从英国逐步扩展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瑞士,市场份额渐次扩大。

卖掉橙公司之后,李嘉诚并没有就此退出欧洲市场,而是从2000年开始竞投3G牌照,寻找下一个机会。和黄在3G业务上累计投资已超过200亿美元,但至今已亏损数十亿美元,外界则对此一直质疑不断。由此卖掉HE被认为是和黄用以弥补3G业务亏损之举。根据和电公布的计划,从HE交易中获得的盈利96亿美元,其中41亿美元将向股东派发特别股息,持股49.66%的和黄将可获得约20亿美元。

但传闻并没有停止。有消息称,和黄有意与沃达丰进行进一步的交易,出售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欧洲3G业务。此前更有猜测认为,和电将会用HE交易所获资金去收购母公司的全部或部分3G业务,但已被明确否认。

有分析师认为,和黄若与沃达丰继续交易,也丝毫不令人吃惊,毕竟其在移动通讯领域的两次大买卖都和后者密切相关。而在对待相关业务的态度上,和黄仅仅将其看做一项投资,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便可卖掉盈利,移动通讯巨头沃达丰则恰需通过实际运作以使得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难怪在HE交易中双方都表示满意:和电赚到了巨额投资回报,沃达丰则获得了新的市场。

和电CEO吕博闻:出售HE并非因为母公司和黄急需资金,纯粹因为价格好。

沃达丰CEO萨林(Arun Sarin):这是一宗物超所值的交易,有信心能在5年后为集团带来盈利贡献。我们认为,我们以合理的价格获得了这部分资产,也有信心在获得控股权之后,获得合理的回报。

一名分析师:此次出售可能标志着又一轮李嘉诚最佳退出时间的到来。作为一名资产交易者,李嘉诚随时准备出售任何东西。

摩根斯坦利:HE交易后,和黄出售其3HK的可能性增加。

《竞争力》在很多人眼中几近于神的李嘉诚又贡献了一则投资案例,仿佛其所赚丰厚回报都那么的轻而易举。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和黄进入英国移动通讯市场初期进展并不顺利,其卖掉橙公司已在10年之后,而从进入印度市场到卖掉HE,期间也长达12年。除了眼光和判断力,耐心也非常重要。

李嘉诚曾表示,对某一项业务,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买家,合适的价格,则果断出售,但如果没有机会,则可以耐心等待,自己做下去。对于一心要获得超过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又有多少做好了这种准备呢?

上一篇:初中语文500字作文精彩下一篇:考80分那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