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教学标准

2024-05-10

地理学科教学标准(共8篇)

篇1:地理学科教学标准

地理教学评价标准

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能正确解读地理课标的陈述结构、分析课标要求。

2.全面、适切,“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符合学生实际。

3.表述明确、可测,采用行为目标方式。

4.体现层次性、差异性,重点、难点准确。

二、教学内容设计

5.能对比和分析各种版本教材,把握教学的广度和难度。

6.能把握使用教材的特点,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有效。

7.重视构建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

8.突出人地关系、注重空间关系等,体现地理特色。

三、教学策略设计

9.能体现基本课堂教学结构所隐含的认知规律。

10.课堂交往方式多样,合作、竞争和个体化活动和谐统一。

11.强调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2.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特征。

13.媒体选择与组合体现实效性和先进性。

四、教学评价设计

14.体现对学习的积极评价,并强调标准参照评价。

15.评价内容全面,分层设计,充分运用地理语言。

16.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相结合。

五、整体设计

17.系统、全面、有序、反馈。

六、设计特色

18.考虑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A、教师表现

一、内容呈现

1.目标呈现明确,并可激起学生学习愿望。

2.内容充分分析和把握,体现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有概括和检查,满足学生需求。

3.充分使用地理(含图表)语言,体现地理特色。

二、组织教学

4.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差异,因材施教。

5.学法指导有效,情境创设合理,组织有序,引导得法。

6.教学民主,尊重、理解、激励学生,师生互动,反馈与调控及时。

7.传统与现代地理媒体、传统与现代地理教学方法匹配、恰当。

B、学生表现

三、学习状态

8.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参与面广,主体地位体现充分。

9.学习方式多样,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现。

10.思维活跃,能质疑问难,充分展现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四、学习效果

11.达到预期的基础、提高、体验等学习目标,有成功体验。

12.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13.思维活动有深度,情感交流充分。

C、整体效果

14.系统、有序,效果明显。

D、特色创新

15.体现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教学反思写什么?

课后用随笔的方式及时记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感受,是实现自我反思、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

(1)记录反思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2)记录反思“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汲取的教训。

(3)记录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4)记录和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5)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

我们地理教师还可以在下一班中,即时再实施、再感悟,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追求。一有所得所悟,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

篇2:地理学科教学标准

从2007年9月湖南试用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高中新课改已经在湖南全面铺开。新课程给教学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也带来不少困惑、思考和感受,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转变,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的学会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方法和策略。

一、存在问题

(一)最终评价教师教学的还是成绩,高考如何考,教育上级如何评价学校的发展,学校领导如何用考试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是最直接影响教师如何去执行课堂教学,考试变成教师工作方向的原动力,考试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因此,是否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命题观念,在当前也就成为亟待探讨的话题,因为它将会影响着地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水平。在课堂上,教师对课堂是有发言权的,在课堂活动中是具有支配权的,因此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转化这样或那样的教学内容,加工不同形态的教材。当意识到,课程或教材的改革并没有相应的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等作为支撑的时候,或者注意到课程改革仅仅是一种理念或教学内容的理想化重组的时候,就完全有可能从自己以往的经验出发,用自己熟悉的教学流程来教“新课程”:教师从早晨 6:00忙到晚上11:00,所谓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大肆倡导的“**模式”的操作方式:把多少时间还给学生,就完全有可能认为新课程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是分数之上,升学率第一;无非是用一种模式替代了另外一种模式,仍然是强调统一,注重单一模式。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期待湖南的高考方案和高考命题能完全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而株洲教育系统对教师评价也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当然,我们应该完全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做新课改的弄潮儿。

(二)、课程改了,教材变了,但教师仍然用原有的方法去教,学生仍然用原有的方法去学,只是形式变了如果内容调整了,媒介变化了,师生之间仍用原有的方式进行交往,教学和管理仍用原有的方式来运作,能有多大的效果呢?是 1

否朝着课标设想的目标挺进呢?,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很多一线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疑惑,这是新课程改革吗?还是在浪费更多的时间 ,课程改革经由教学实践转化以后,“失真”了甚至“无形”了。不幸的是,今天我们基础教育中似乎正发生着这样的事情。课堂上照搬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新教材,老套套的不协调局面。学生自然感到我们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学生缺乏求知欲望,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意志薄弱 ,丧失信心,不思进取,其学习效果是不堪设想的。只有学生对教师传递的信息进行接受、加工、理解、吸收,从而实现认知意义的建构。学生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通过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会比较、会分析、会综合、会推导。总之,要使学生获得独立获取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协商、讨论、让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被整个班级学生共享,从而使构建意义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二、我们的困惑

困惑之一: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严重不足的现象。

困惑之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

目前,我校的班额较前几届人要少,每个班50人左右,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思维型、情感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教师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此外,不少学生懒于动脑、不愿动口,任凭教师怎么鼓励、启发都懒于参与课堂活动,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困惑之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仍然未能很好地整合。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既要重视结

果,也要重视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还难以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放开了,却忘了结果;或者重视了结果,而教学的方法却又回到了传统当中,很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积极探讨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三、采取的策略:

(一)、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接触和认知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所以,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进行《热力环流》一节教学时,由三国故事中有关“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来历“导入,并分析“罗贯中如此的安排是否有科学的道理”这么一个问题来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探究、分析这种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热力环流的新课教学。

(二)、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地理的学习过程是自动生成的过程,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之一。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垭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巧设问题,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探究、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演绎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在无疑处生惑,营造一种可供学生积极探究的创造氛围,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到“设疑—分析探究—质疑发现—解疑—产生新的疑问”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培养他们以学习的主人角色去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学中要善于引导,使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善于进行同类启发,以已知探未知。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创建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精神

现代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必须遵循民主性的原则,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轻松、自由、平等、安全,没有任何的顾虑,才有利于师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要注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必修一47页的探究活动中,“要在江南地区顺利育秧,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学生对这些农事活动知之甚少,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也许他们的办法不太合理,老师不一言定论,不迷信书本,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表杨大胆回答问题的学生,肯定他们的思维。教师鼓励不同观点的学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和理解,用自己的爱和学生一起营造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教学氛围,使地理课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精神。

(四)、课堂教学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新课程强调,地理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原则。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家乡的地理资源,联系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组织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因为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引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好奇感和探究欲,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良好思想品德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进行“环境问题”的教育时,让学生自己调查株洲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你有哪些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了解到株洲的环境问题很多,有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并了解到了它的危害性,使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使学生懂得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无处不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培养了学生适应生活实际的能力。

(五)、地理教学还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的一种教学方式,他的优势是传统的教学无可替代的,它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应用给地理课堂注入了活力,是一种可以改进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方式。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不能完全割舍老师的板书;要注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取代教师;以扬弃的观点看传统教育,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计算机。

篇3:地理学科教学标准

一、实践活动法

过程:提出问题——实践证明——总结问题——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的。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 这些内容有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或在教室内完成的, 那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这种实践活动主要就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等, 如教材必修一中“热力环流实验”的内容就可以把它单独设计成一节实验课,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并且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 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 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兴趣引发法

过程:提供刺激——激发兴趣——学生探讨——教师总结

地理知识的学习, 培养兴趣很重要,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 就能学得很愉快, 能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引发兴趣法, 创造特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推动学习进程。例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的教学,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 先在屏幕上展示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乌尔禾风城的奇石怪峰、喜马拉雅山的险峻、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等地貌图片, 由这些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些不同的地貌?进而又引入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自然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去探讨其中的原理, 这样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研究法

过程:提出课题——创设问题——学生探究——教师总结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备课重点要放在设计探索研究方案上, 教学过程中要以问题的探索研究为起点和方向, 所以, 地理教师要掌握探索研究法。例如:通过学习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要求学生解释北极极昼时间与南极极昼时间的长短对比。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巩固知识, 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每个重要知识点上, 教师都要设计出与实际有密切联系的问题, 供学生思考, 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讲解, 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前提下, 能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和自己的见解, 再经过教师细致有针对性的讲解, 自然对知识点掌握得牢固, 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地理教师运用探索研究法, 不仅能深刻透彻地讲解地理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举例分析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材, 引入了大量的实例, 通过分析说明地理事象。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更好地应用这些实例, 总结并运用举例分析法。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例之外, 还应该联系身边的实际, 使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感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 学习地理有用, 这样, 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高, 学习起来也得心应手, 能够牢固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因素的时候, 就可以利用鞍钢与宝钢的具体实例进行对比, 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的因素也是不同的。运用举例分析法进行地理教学, 还能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有利于为祖国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

五、情境创设法

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迁移运用

这种方法由教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情境, 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发现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 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 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各种讨论, 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传播、思辨、实践等技能去探究现实世界的地理问题, 并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例如在讲“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这一节的内容时, 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一个城市的决策者, 如何来安排工业布局, 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带着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通过探究, 最后总结出工业布局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城市中去。

篇4: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教学初探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观念;课堂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06

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地理学科一直被边缘化,绝大多数学生对该学科都不太重视。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转变学生的传统观念,大力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质量,需要每一个地理教师深思。根据自身实践和课程改革实际,笔者认为,首先地理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一、研究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下,只具备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论和经验,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深刻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不再以教材为中心,也不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新课程改革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在创新思维和创新教学上做足功课,从而创新教学手段,树立新的教学观。

二、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过去教学中,教师把具体的知识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进行灌输,而忽视了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分析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重点分析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求知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教师不能统一要求学生,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要承认和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学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就比较陌生,他们学起来就会感觉困难一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对所教内容进行创新和整合,调整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其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活力的人。

(三)要注重“双基”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传授,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载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夯实学生的双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四)要挖掘地理课程资源,实现地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地理课程资源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不局限于地理教材上的内容,还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网络资源等,这都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需要教师,因此,地理教师自身就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下应构建开放的课堂,作为教师,应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掌握新知识也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材知识一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重新整合课程资源,运用多种丰富课堂,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行思考和探索,多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三、不断总结,认真反思

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吸取教训,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每堂课结束以后,教师都要进行自我评价,明白自己成功的地方,以及失败的地方,并找出失败的原因,发现不足及时完善。其次,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三,多听取学生的意见。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通过学生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教学,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虚心学习,不断成长。

四、实施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把这一新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手段,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际课堂上,很多教师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不注重启发和引导。试想,若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思考会有深度吗?学生能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吗?学生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匆忙间的只言片语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又绕进了传统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中去。其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促的关系,学生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和其他学生和教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想法,加强和学生交流合作,尊重学生的情感。在这种氛围中,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大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树立良好的新课程标准意识,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大胆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各项课程改革和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营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空间,让学生享受轻松、愉快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提升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宗盛.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4).

[2] 刘兰芳,田亚平,邓美容.新课标背景下的《地理教学论》课程改革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

[3] 李艳之.新课标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4).

[4] 周颖.秉承新课标理念探寻有效性教学——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快乐阅读旬刊,2013(12).

篇5:地理学科教学标准

1.《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由和两部分组成。

2.地理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和,结合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和性质的基础课程。

4.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归纳为三点:

、、。

5.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

、、、。

6.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

7.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

、评价手段

,实现

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8.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9.地理教材包括

、、地理图册等。

10.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创新特色体现出五个“新”:新

、新

、新

、新

、新

。11.“

”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12.课程目标是指学科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

13.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学习地理

、掌握地理

、增强爱国情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14.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陈述方式,主要采用

目标和

目标两类。

15.地理科学是研究

以及人类活动与

相互关系的科学。16.地理课程的特征有

、、、、。17.区域地理通常从区域地理总论和区域分区地理两个方面学习。区域地理总论又分为

两大部分。18.地理位置一般分为

位置和

位置。

19.纸笔测验可分为课堂测试、测试、测试、测试等。

二、简答题

1.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3.命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注意哪几点?

三、论述题

面临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答案:

一、填空题

1.标准、活动建议

2.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地理学科、3.自然学科、社会学科 4.科学性、艺术性、人本性

5.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6.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7.全面性、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8.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9.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10.理念、标准、教材、教法、评价 11.地球与地图

1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4.结果性、体验性 15.地理环境、地理环境

16.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 17.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18.绝对、相对

19.单元、期中、期末

二、简答题:

1.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2.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和理解,以及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地理知识。

突出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关注学生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等的形成状况,并进行考查。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

三、论述题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应有所改变

篇6: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王文明中学

伍婧瑜

【摘 要】初中地理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教育。目前,随着课改在全国全面地、深入地展开,如何为21世纪输送具有丰富地理知识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改进地理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字】地理教学 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

1.积极学习与消极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注重的是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很多地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上课是明明把所有该讲的问题都讲清楚了,学生也说听懂了,但是到了课后,或是做练习的时候,大部分知识都被遗忘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参与进来。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是消极的,而非积极的。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才是“积极”的呢?在积极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他们使用头脑,探究观念,解决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积极学习是一种快步调的、有趣的和支持性的学习,通常学生表现活跃,并有个人参与。

如果学习是消极的,学习者就不会对结果(也许除了分数)感到好奇,不会提高,不会产生兴趣;如果学习是积极的,学习者会寻找某些东西,想要某一问题的答案,需要信息来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寻找做某一工作的方法。

2.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从理论上讲,有效的教学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地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

把握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兴趣是位最好的老师。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新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大量彩色插图分布其间引人入胜。内容简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实际生话,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地理。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导课激“趣”。在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学习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激情想象,还可以把要讲的知识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爱学,乐学。即导课唤趣。例如在讲“东南亚”的教学导语:同学们,在五一黄金周时候,许多人都喜欢到新马泰旅游,老师这次也想到那里去,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应该准备哪些东西?准备什么样的衣服?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到达那儿?学生们议论纷纷,一下子提高了兴趣,这时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探求这一节的知识了。

2、教法激趣,课堂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维持学生的兴趣。如挂图、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自由辩论、做游戏等活动,既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合作精神;教具、模型演示、动手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②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形”时,我将“神六”的凯旋而归,融入到课堂上,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神六”在哪里起飞?(酒泉)

2、酒泉在哪个省?(甘肃省)

3、甘肃省的简称、省会是什么?

4、“神六”着陆地点在内蒙古高原,为什么?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即联系了实际,又巩固了所学知识。③向学生阐明学习目标和教学的效用,使学生明白教学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如暑假将至,让学生设计一个暑期旅游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时日内完成多个旅游景区的游览,以节省经费和路途时间为前提选择交通工具,且根据各景区的气候特征准备衣物和必备品。

3、利用新教材的图表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课改的理念就是大力提倡自主性学习,教材中的图表在这方面进行了刻意追求。新教材的图表数量增加了。除地图外,有统计图、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表格类曲线图、柱状图等。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利用地理图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并进而发展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图像在过去的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基本的地图技能,在综合题中往往得分不高。因此,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新教材的阅读材料与活动题,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新教材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教材中的“活动”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这种形式,不但能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还能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能够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信息传播、思辩、实践等技能,去探究现实世界的地理问题。如讲到“巴西”这一节“活动”题;让学生根据“三位学生的对话”谈谈自己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在讲到《东西干湿的差异》这一节时,可利用活动题中的不同的民居建筑、饮食、民俗等差异找出他们与当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并试着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这样,学生会感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也为以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为了提高学生解答好“新情境”试题的应试能力,增强在解题中的灵活、主动性,教师在授课中应当“就近取材”。对于教材中的“第一手资料”要珍惜,不能熟视无睹,轻易放过,不要“冷落”或遗忘了它们。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资料——读懂资料——理解资料,把教材的正文部分和文献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献资料融入正文部分之中。因此地理教学必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将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抽象出来,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总之,新教材需要新教法,在教学中身体力行地去探求实施新教材的方法和途径。从自身做起,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针对大纲与教材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地理教学计划,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学好地理,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把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黎 奇

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小平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年11月

3、李 文 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地理教育 2006年第1期

4、孙俊勇 为新课程把脉——“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当代教育科学 2005年2月

5、王 军 搞好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3年12月

6、张华春 初中地理案例教学——从认识到实践 http:四川双流中学教育资源库

篇7:地理学科教学标准

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是关系中小学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的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对中小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导向和影响。2006年的地理毕业会考是我县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一次毕业会考。那么,如何搞好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和八年级的考前复习,认真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研究、透彻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涵

1.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

中学教师尤其是过去经验丰富的、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目的,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功夫,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

2.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材的分析决不是简单的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析,而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改革后的教材内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体知识。地理教师更要精心地去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要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

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

3.注重地理“三基”教学,不拘泥于教科书。

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有把课程标准融入课堂的愿望和倾向,但具体怎样做能更好,心里没有底,毕竟这是个新事物,没有任何成形的经验可参考,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成功的课,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有一定偏差的。有一些课,课堂气氛热闹异常,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各种讨论,但整个课结束后,学生却感觉没有收获。我觉得地理课应有自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三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

4.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来丰富地理课程内容。

我们所说的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学校、社区、家庭)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教师,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本身就是最有潜力的课程资源。

新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教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载体,掌握知识点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教材只是教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恰当选择和组合多种课程资源【教材、参考书、学生工具书、用于培养技能的学具、电影、幻灯、录像(音)带、图片等】和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及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二.进一步明确、落实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不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这就使得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学生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替换例子,调整教法。要研究每个学生成长的需要,不能只把他们看做一种知识的容器。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和善于学习创造的人。当然,我们绝对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而是在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不足,从而促进学生有机和谐地发展和进步。

2.教师要随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3.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意识

传统教育造成了师生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我们说课堂确需要纪律,但同纪律相比,课堂气氛更加重要。新课程下的教学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平等相待的朋友。现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与交往的关系。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顾问、朋友、伙伴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广泛合作,积极沟通,使学生之间在共同学习中共享学习经验,达到“双赢”、双受益。

三.采取有效的方式搞好八年级的地理毕业会考复习

1.认真学习、深入研究《2006年宜昌市初中毕业会考地理考试标准》。2006年的八年级地理会考,其结构与方式为: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限定时间为60分钟。

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第Ⅰ卷上不写答案。第Ⅱ卷包括第Ⅰ卷答案栏和综合题,所有的答案写在第Ⅱ卷上对应的空白处。

试卷难度值0.75,基础题、中档题和坡度题的比为7:2:1。

各类题型占分比例为:

1、单项选择题40%

2、是非判断题10%

3、综合题50%。对周围环境和世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是否具有正确的态度;对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是否具有正确的认识。

与2003、2004、2005年《初中毕业会考地理考试标准》相比较,有较大的变化。一是题型方面,增加了是非判断题。二是考试内容方面的调整,今年在宜昌市有两种不同的地理版本教材的使用。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严格遵循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或复习时,要加强人教阪与湘教版交*内容、乡土教材、时政热点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加强近3年八年级地理会考试卷中交*部分的复习。地球与地图部分,重点复习考试内容标准中的第2、3、4、5、6点;世界地理部分,重

点复习考试内容标准中的第7、8、9、11、13、14、24、27、28、36点;中国地理部分,重点复习考试内容标准中的第7、8、9、13、14、19、20、24、26、30、32、35、39、40点。要加强地理会考说明中的专题复习训练,尤其是选择题部分一定要落到实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过的神圣领土,教师可根据教材上台湾的相关内容并结合经纬网方面的相关知识要点进行教学或复习。为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学生学会读交通图,注意重要的铁路枢纽,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学会读列车表等。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还可以加强对“农业”相关内容的教学和专题复习。

2.地理复习课应富有综合性、针对性、新颖性。

各个阶段的复习课都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巩固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往往有些教师忽视了复习课的这种巩固双基、培养能力的作用;把复习课只看作是“划书活动”,或是一遍遍地“炒旧饭”。这样,不仅不能得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而且会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这种复习方法,精心设计、避免雷同,使每节复习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该记忆的还是要记忆,比如河流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比如,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根据各校的不同实际,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首先以知识结构为线索进行章节复习,其次以地理要素为线索进行专题复习,第三,以课本图像为线索进行综合复习,第四,以会考说明来针对性复习。最后搞好中考模拟训练。这样的复习课的设计避免了一种方法重复使用,保证了每次复习都具有新颖性。

3.地理复习要注意“三法”。

第一步:读、划先行——“思维描图法”。

首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读教材,然后分段精读。精读,对教材的内容要求做到读、划并行,以进一步加深印象,为正确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划教材同步并行的则是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地理事物具体的空间轮廓。

思维描图就是把抽象思维和动手绘图结合起来的方法。边想边描,使想象中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规律同地图结合起来,这样使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图知识更牢固,杜绝“地名搬家和地理规律错位”现象的发生。

第二步: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过第一步的复习,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

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地理教材越学越薄,越学越少,概念、规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第三步: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当然与地理有关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这种讨论,使学生弄懂弄透。

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三级阶梯的划分、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等)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可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线索,通过学生复习教材。这样就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好的完成复习的目的。

4.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地理能力是由地理智能和地理技能综合而成的,主要包括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图像运用能力和地理记忆能力。就中考试题而言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考查:

A.获取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多角度地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收集相关信息;能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图、表、文字、数据等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能提取资料中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以解决相关问题。

B、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谓分析,是指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是与综合相对的基本思维过程和方法。分析能力的高低,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品质和质量,关系着能否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这种能力是通过命题设置的试题情境和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体出出来的。

分析问题能力的展现,必须有两个基本的立足点:占有足够的相关资料或者信息,有扎实知识功底。

踏在这两个立足点上,是展现该项能力的关键所在。

例如:学习“气候”这方面的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根据所给的相关资料会读图、绘图,并且还要结合图表学会归纳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气候特征,学会分析该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C、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了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今年的八年级地理会考增加了是非判断题,这是近几年来的地理会考中没有出现过的题型。题目里面将会出现根据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储备仿照题例提出相关的地理问题、并且还要根据自己所提出的地理问题是进行是非判断的这类题目。学生会觉得比较新鲜,但也往往容易出错,因此,无论是地理课堂教学还是地理专题复习中,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D.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它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综合使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②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③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E.描述论证的能力

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术语使用情况、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情况是体现学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8:地理学科教学标准

一、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就会主动去探寻, 深入研究,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从而取得满意的效果。诸如创设情景、幽默的教学语言、生动的CAI课、难忘的野外实习等, 都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积极创新、大胆尝试。如我在讲述“大气的水平运动”时, 采用生动的体态语言———“手势法”, 手心向上, 大拇指与四指垂直, 四指代表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拇指代表实际风向, 在北半球用右手, 南半球用左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大气运动的原理, 增强了学习兴趣,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还需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应抓住三个环节:课前、课堂、课后。首先, 课前应注意必要的预习。上课前花上几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对本堂课要教授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基础。其次是课堂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指导。通过课堂上必要的讲解, 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技巧。当然也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如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 强调学以致用, 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且还需让学生大胆质疑、解疑, 鼓励他们积极地探索新事物, 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 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转, 还会有昼夜现象吗?如果有, 此时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少?这样的一系列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了他们大胆地探索书本以外的知识, 从而逐步地充实自己, 提高了对地理知识地认识水平。最后当然也少不了课后的巩固。除了完成相应的作业, 还应注意生活中收集观察, 体会中学习地理。生活中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 这也是能让自己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 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活动中, 学生不仅获得所需的良好环境, 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一名地理教师, 更应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如: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演讲比赛、进行正反辩论赛、实地考察撰写小论文、参加多种多样的公益活动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课堂内所不能学到的知识, 开拓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为此, 教师应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自由的发挥, 激发他们去求知、探索, 努力使他们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四、教会学生主动创新发展

新课改要求地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主动发展, 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学会做人”等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 地理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重视后进生, 充分信任和尊重后进生,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发展。

1.“学会学习”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地理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对某项地理事物想一想:“是什么”、“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该地理事物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等。其次, 让学生掌握地图的“顺序观察”、“整体与局部结合观察”、“抓住重点或特点观察”等方法, 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学习, 提高学生自学地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可通过严格训练法、指导法、竞争评比法、制约法、疏导法等, 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工整书写、自觉完成各项学习要求等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会思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生独立思维”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地理教学中, 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是多样的。南北取向法是教学生按照地图方位或线性方向展开思维,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注意目标取向法是教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敏捷性, 让学生做选择题、读图填图题的目的就在于此;因果综合法包括原因综合和结果综合, 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 如对工业布局、厂址选择进行的多要素原因分析属原因综合法, 而“由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地球平均气温将升高, 两极冰川融化, 全球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地平原”则属于结果综合法。

3.“学会创造”就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方法, 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良好的创造个性。

创造方法主要有“智力激励法”、“类比启发法”、“联想法”、“形态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地理教学中, 除注意渗透这些方法外, 还应让学生积极参加兴趣活动小组, 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吸收更多的知识信息。学生掌握的知识信息愈多, 产生创造的可能性愈大, 获得创造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许多创造都说明了这一点, 如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理论”等。

4.“学会做人”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环境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由此可见, 教学生“学会做人”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五、重视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

上一篇:我的压岁红包优秀作文下一篇:中班绘本教案:不要再笑了,裘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