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实践活动7》教案设计

2024-05-08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实践活动7》教案设计(通用8篇)

篇1: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实践活动7》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实践活动7》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能回忆本单元生字组词,并学会分类积累,能根据句子意思。会用恰当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有认真听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积累成语,注意用法给出一段话续写作文,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词语。

教学重点: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要求,明白意思。

1、复习本单元生字,自己试做。

2、订正。

二、词语积累。

1、自己试读两组词,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2、你还知道那些词语?

3、自己试着写来。

4、加偏旁部首组新字

(1)积累成语(困)

(2)、让学生自己积累明白意思教师订正

三、作业:分类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有认真听和想象的能力,乐于表达。

教学重点:表现自己,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表现自己,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自己表演

一、习作?

1、想象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2、准备

3、试说,并进行评说。

4、试写。

5、发现典型,进行全班评改。

6、自己试改。

7、同桌互改互评。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想象能力,学习叙写,并注意能正确的使用冒号和引号。

教学重点:,张开想象的翅膀,合理的写出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写作中能正确的使用冒号和引号。

教学过程:

1、复习自相矛盾,并说说那个人为什么卖不出去他的东西?为什么会哑口无言?

2、假如是你发生了这种情况,回家后你的父母会怎样劝你,第二天你怎么卖?

3、编小品。

4、自己试着写写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

5、指导修改

6、评出优秀奖

篇2: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实践活动7》教案设计

计(苏教版)

练习7

首案编写

王xx

二度修改路x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了解朝代与古代名人,加深对我国历史的了解。

2.写好钢笔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诵读与积累与“水浒”故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4.口语交际,水浒故事擂台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5.学写毛笔字,掌握“匕字旁”和“戈字旁”的运笔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勤查词典、认真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读《水浒传》故事,做好讲故事的准备。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部分:读背“朝代歌”。

(1)我们以前背的《三字经》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中国历史的,谁能把这一部分背给我们听一听。

(2)这段历史交代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名称,为了方便记忆,有人把它编成了“朝代歌”,让我们都不得来背背吧!

(3)自由诵读,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5)这首“朝代歌”依次包含了哪些朝代?用“﹏﹏”画出来。想一想,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是你还不了解的?

2.学习第二部分。

(1)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住朝代的顺序,让我们把从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中认识的古代名人按朝代填写在表格里吧!指名读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由填空。

(3)集体按顺序交流,不仅说出自己了解的名人生活在哪个朝代,还要说出他曾为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

(4)小结。

二、写好钢笔字:

.读题,明确要求。

2.认真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重点指导“鹤、孤、帆”的写法。

3.认认真真地进行描行,要求笔笔到位,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4.反馈。

作业设计

一、把“朝代歌”补充完整

唐尧虞舜

,乱悠悠。

三国

统一,朝

朝是对头。

五代又十国,帝王休。

二、在古代名人后的括号中填上他们所处的朝代

鲁班()

勾践()

刘邦()

孙权()

项羽()

祖冲之()

曹雪芹()

杜甫()

李自成()

李白()

岳飞()

王羲之()

司马光()包拯()郑和()

屈原()

三、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要求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第二课时

一、诵读与积累:

.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关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与“水浒”故事有关的12个成语,读懂背熟了这些成语,你就能知道“水浒”故事的思想内容了。出示12个成语。

3.自由练读,读准字音,了解词义,不清楚的可以查《成语词典》。

4.指名朗读成语,正音。、5.交流词语意思。

哀鸿遍野:悲鸣的大雁遍布原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

逆来顺受:对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的遭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逼上梁山:《水浒传》中林部等人因遭官府皖害不得已上梁山造反。的副县长来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采取某种行动。

劫富济贫: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

兵来交挡,水来土掩:敌军来了,就派将官率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筑堤拦截。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

替天行道:代替上天执行正道,即按照天意,在人世间做正义的事。这是梁山好汉打出的旗号,作为他们行动的宗旨。

志存高远:形容志向远大,与“志在千里”同义。

6.反复诵读这些成语。

7.练习背诵。

8.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学写毛笔字:

.读题,明确本次练习要求掌握“匕字旁”和“戈字旁”的运笔方法,例字为“北”、“戏”。

2.认真读帖,看清笔画的运笔方法。

3.师范写指导两部首:

“匕字旁“第一笔短撇自右上向下方运笔,短促有力,第二笔竖弯钩的竖起笔较重,向左下略斜行笔,再圆润地转向右边水平行笔,最后向右上方提笔出钩。

“戈字旁”写时短横上斜,斜钩露锋起笔后向右下方运笔,在运笔过程中有按——提——按的变化,最柏向上用力钩出,短撇自右上向左下方运笔,慢慢提起,右点写在短横的上方斜钩起笔的右面。

4.生练习写字。

5.反馈。

作业设计

1.写出与“水浒”故事有关的成语。(不少于6个)

2.练写毛笔字。

第三课时(可结合前面班级读书会系列开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插曲。

2.这激昂的曲调将我们带入了“水浒”城中,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部雪夜上梁山等故事不由浮现在脑海中,许多同学都已按耐不住想上擂台显身手。那么,“水浒故事擂台赛”正式开始啦!

二、宣布规则:

.四人一组先进行预赛,选拔出代表参加班级擂台赛。

2.讲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单人讲,两人配合以相声形式来讲,合作编成小话剧来讲等。

3.参赛者讲时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要有表情,同时讲完后还要回答台下听众的提问。

4.民主投票评选出本次水浒故事擂台赛的冠军。

三、进行比赛,双向互动。

四、集体评议,选项出擂台赛的优胜者。

五、总结

作业设计

.回家后给家人讲《水浒》故事,并请他们给你评分。

2.写出你知道的《水浒传》中人物的名称。(不少于4个)

[板书设计]

练习7

口语交际:水浒故事擂台赛

教学反思

篇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实践活动7》教案设计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篇4: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

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场所非常热闹,如广场、公园、游乐园、商场或大街上的某个角落……请你把自己观察到的,结合适当的想象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规范。题目自拟。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1.试验 苏醒 菠萝 磨坊 著 胶 概 拢 换 焕 幻 唤

2.郊 陡 饿 躁

二、1.离开 思考 丰收 欢乐 块 架

2.(1)如果……就…… (2)观察 (3)鼓舞 决心

3.(1)舞 惊 载 媚 奇 妍 胜 误 言 语 争奇斗艳 自言自语 (2)粉红 桃红 长空 海树 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4.(1)略 (2)小红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 (3)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一枚枚邮票

5.(1)秋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唐 王维 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3)黄瓜 葫芦 (4)一曲丰收的歌 一首欢乐的歌 (5)超常的记忆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一)1.果真 不慌不忙 2.: “ , 。 , ! ” 3.观察仔细,胸有成竹 4.平时要养成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二)1.五花山 2.簇簇 阵阵 十全十美 一心一意 3.(1)春 夏 秋 (2)绿色的 绿色的 五颜六色的 4. 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把树林跳舞比作火苗跳跃。 5.因为山五颜六色,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黄山、泰山。

篇5: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实践活动7》教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进行口语交际,学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说明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2、依据和学过的课文联系比较和现场实物观察,引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道德观”。

2、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提醒学生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讲清楚你的“商品”。

2、尽量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作。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商品推销的知识、故事,明白商品推销的要领。

2、每人准备一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并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

3、收集有关推销商品的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它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二、播放课件

1、观看课件中服务员的表现。

2、评一评,夸一夸。

三、分小组活动

1、选好各成员的角色、任务。

2、阅读“口语交际”活动要求。

注意:

(1)介绍“商品”的外观、规格、用途和使用方法。

(2)试着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3)认真听介绍并提出疑问。

(4)耐心而有礼貌地解答顾客的提问。

(5)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3、开始活动。

四、派代表全班汇报。

五、评议推销员的言行举止、态度。

六、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七、布置作业

将今天的介绍过程写成短文。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审题,确定习作内容

1、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2、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

1、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

2、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三、选择物品,分组讨论

1、根据学生所选的物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为了让人家了解你喜爱的物品,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3、把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先交流。

四、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1、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2、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自行初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按一定顺序,二是恰当运用说明的方法。

五、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全班交流讲评。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评。

3、再次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篇6: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实践活动7》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指导训练朗读。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哪些活动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体会翠鸟活动的特点。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文第三自然段。第1、2 句:锐利的眼睛

3、学习课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 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4、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朗读第1 ——3 自然段

2、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2、学生概括已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1、将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2、学生理解词语。

3、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三、识字、写字

1、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1、学生识记生字。

2、学生观察字形。

3、教师范写。

4、教师巡视指导。教后札记:

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教后札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小村庄消失的过程和原因。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小组合作。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山谷中,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图片。(课件一)

你觉得这个小村庄及周围的环境怎么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二 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个小村庄的?引出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画出并体会优美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读出小村庄的美丽。(花样读)

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可是最后却消失了,什么都没有了„„引出第五自然段:

(二)齐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二:一片荒芜的场景)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是被村民,有的说是被斧头„„借此引出第2---4自然段。)

(三)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 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质疑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因为村里人砍树,山坡上才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师:你从哪些句子知道是村里人砍树的?

(课件三)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相机指导理解用词:

A “谁”

B 理解“拎”(换词方法)

C 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3)句子训练

(课件四)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做家具),谁家(想烧饭)„„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4)小结(板书:随意砍树)

学习第三自然段[小精灵儿童网站] 师: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人们在拥有了这些东西后并没有停止砍树。课文中说: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课件五)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板书:不断砍树)

(3)理解“柴烟”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4)指导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可是最后,那个小村庄却被一场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理解“不错”是真正的不错吗?

(2)情境再现美丽的村庄,想象: 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3)谈感受:

生:我知道这样不错的日子不会太长,因为在他们随意砍伐树木的同时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生:我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

生:我仿佛听到了经过这里的人们的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生:他们在慢性自杀。当洪水来临时,他们来不及呼救,就已经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说说你学习了这一课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

生:我懂得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树木。

生:我懂得了不爱护大自然,就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学习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他们过度砍伐树木,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我们要吸取这个沉痛的教训,就让我们一起爱护森林。爱护大自然!共同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吧!(课件六: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四 延伸作业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就请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吧!

五 板书设计:

随意砍树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有了 保护环境

︳ 不断砍树

教后札记:

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 课件: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课件出示)

公路 宽阔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文章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3)其他同学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教后札记:

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蕴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4、体会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体会沉默的可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吗?

2、师认真板书课题。(你看老师写字多认真哪!我们写字是要给别人看的,一定要认真哪!绝不要给别人的眼睛找麻烦啊!)

3、读课题。(可贵的什么?怎样的沉默?)看着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桌互相检查字词的认读情况。

(1)生字:迅 蕴 霎 寂 恰 犯 稚 拙 烦

(2)词语:

迅速 蕴藏 霎时 寂然无声 恰好 犯错 稚拙 烦恼

三、按要求进行学习

1、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刚才认读的词语,难读的词语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遇到难读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不好读的可以向同桌和身边的同学请教。

3、集体交流难读的句子和段落。

2、指读课文。思考:哪些段落是写沉默的?

四、学习课文1—9自然段,感受场面的热闹。

1、出示第一幅图。这幅图体现的是沉默吗?(不)那时怎样的一种场景?(快乐)

2、出示学习提示:

1、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找看哪几段是讲这幅图的?

2、请在1—9自然段中,用“——”画出体现同学快乐的句子,同桌练习读一读。

3、仔细读读这些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孩子们的高兴和喜悦与场面的热闹。

{同学们刚刚学习的非常认真,下面就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画了哪些句子,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孩子们的语言中:

“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孩子们回答很肯定,而且是不假思索的)

“当然祝贺了!”“祝贺的!”(孩子们的自豪,为得到父母的关爱而兴奋)

师:你能试着读出孩子们的激动、兴奋的心情吗?

(2)、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行动中: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体会到当时孩子们的自豪心情。

师:同学们自豪感,神气十足的劲头谁能读出来?

„„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亮„„(孩子们都激动,满是喜悦,抑制不住自己的快乐,教室里因此而热闹)

„„ 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孩子们的种种表现,让教室里充满了欢乐,教室里的气氛变得活跃,热闹。)

师:读出欢乐、自信、热闹的气氛。

(3)、从画面中: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一张张的笑脸、神气十足的神情中体会到教室里的活跃、热闹。

①教室里为什么这么热闹,孩子们为什么能这样兴奋?

(因为父母为我们过生日,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

②现在就让我们置身于当时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同学们的兴奋和快乐。想和老师一起把这一幕演出来的举手。

师:那好,自己读读,读流利,待会儿我们一起让热热闹闹的场景在我们班里上演。注意读好学生应该读的话,不过可千万不能忽视旁白呀!旁白能帮助你读好课文的!开始

生自读课文。

师:咱们一起合作演一演吧!

师: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生:知道,知道

师:读得好。我发现咱们同学们的声音是那么的整齐呀!这叫做——

(异口同声)

师:你们很会利用旁白来读书。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

生:当然祝贺了!祝贺的!

师:我发现你们在说这俩个句子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和老师一样发现特点的同学请说一说。

(快,干脆。)

师:为什么这么干脆?

(感叹号,表示非常肯定)

师:真了不起,都能读出标点符号了。比老师还厉害。咱们继续: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师:我看得到,你们很会读书。瞧这表情,多神气——

师:那咱们先停一下。我让同学们把自己生日的时候收到什么礼物,怎么过生日的,跟大家说说,好吗?

(师对几个同学都在追问,当时的感觉,对爸爸妈妈想说什么?启发学生说出来。)

4、你们可真幸福啊!你能把你收到礼物时心里想的什么写出来吗?

写下自己的想法并交流。

1、写下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

交流要求:(1)同桌交换想法默读。(2)读同桌感受时,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3)如果看完同桌的感受,可以看看前后桌同学的感受,一定要保持安静。

3、全班交流。

1、写下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可贵的沉默》。

(出示第一幅插图)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什么?(这部分是对上节课的复习和巩固,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机会。)

二、体会“沉默”的“可贵”

1、(出示第二幅插图)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1、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找看哪几段是讲这幅图的?

2、请在10—16自然段中,用“—”体现沉默的句子,同桌练习读一读。

3、仔细读读这些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霎时„„

师:霎时就是表示时间——极短。在这里可以用哪个词来替换?

生:顿时、瞬间、一刹那(读)

师;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教室了为什么会突然安静下来?

3.(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了是因为孩子们都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他们被老师的问题难住了。)接着汇报。

(当老师问他们第二问题“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时,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说明教室里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是因为没有一个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所以才会这么沉默的。)

(孩子们沉默了,正是因为内心充满了愧疚、羞愧、内疚、后悔、不好意思„„)

出示:

师:我们来看这一段。寂然无声是什么意思?(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一点声音都没有)联系下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很不错。那你能换个词语来形容此刻的寂然无声吗?

(鸦雀无声)让我们在这样寂然无声的情境中试着读出这份安静和沉默吧。

师: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读到这里,你能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吗?

4.孩子们沉默了,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可是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来说说?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在沉默的这一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沉默是可贵的。

5、再研究了第二幅沉默图。(课件出示图二)你看到了什么?(从这些动作和表情中我们也看懂了,他们知道错了。所以说沉默是可贵的。)师:假如,此时你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你会想什么呢?

6.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瞧。此时的他们是多么可爱呀,正是因为这一片沉默他们才知道自己的错误,可见这一片沉默是----可贵的!那你还从哪里知道沉默是可贵的?

生: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躲躲闪闪的目光”,我知道了他们刚才因为知道自己错了不敢看老师,而现在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他们又敢看老师了,他们想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这里我们也体会到沉默是可贵的。

师:赦免是什么意思?(赦免了就不再追究以前的责任了。在这里就是说老师原谅了他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啊!从这句中体会到沉默是——可贵的。)

师:这一段当中,写的都是爸爸、妈妈对孩子们的称赞。那么孩子们都做了什么受到称赞的呢?

(帮妈妈干活了。(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祝爸爸、妈妈生日快乐。(送上生日祝福)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了。(可能买什么了?)给爸爸、妈妈写信叫爸爸、妈妈不要烦恼 „„)

7.正是在沉默之后孩子们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多么可贵!而这也正是这位老师想要寻找的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8.课件出示: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她找到了吗?“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孩子们回报父母的心。孩子对父母的爱。)

9.孩子们长大了,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老师找到了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此时,老师的心情也是(开心、快乐)。请大家一起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3.这一片沉默,仅仅给老师带来享受吗?

师:咱们来做个练习,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请把句子补充完整。

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使孩子们懂得________________。

这一片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使爸爸妈妈感受________________。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使我感到了________________。

师小结:请大家看着屏幕读一读。(引读)这片沉默使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体贴父母,使爸爸妈妈感受到了孩子的爱,使老师感受到了快乐、幸福。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刚才的那一片沉默。

同学们,这一分钟沉默的价值很大很大,所以课题叫—— 生:可贵的沉默。

师:这一分钟沉默的份量很重很重,所以课题叫—— 生:可贵的沉默。

师:这一分钟沉默的感情很浓很浓,所以课题叫—— 生:可贵的沉默。

师:请同学们再把课题带进自己的感情大声读一遍。

生:——可贵的沉默!

三、写字 教后札记:

给予树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偿”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2、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

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给予”,谁能读好这个词?这个词什么意思?

2、板书“树”,齐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

金吉娅 给予 圣诞节 分享 沉默 棒棒糖 到处逛 援助中心 仁爱 如愿以偿

(1)上面这些生字哪些你早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把第一次见面的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带读生字词、齐读。

(3)单独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予 圣 诞 享 默 糖 逛 援 仁 偿

(4)哪个词语你还不太理解,请大家帮助你。

知道“圣诞节“吗?谁来说说?

出示课后“资料袋“内容,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给予”

1、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用“——”画出来,看看他们之间谁给予了谁什么?

2、交流。

(1、妈妈给予孩子们20美元;

2、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3、金吉娅给哥哥姐姐买棒棒糖;

4、金吉娅给陌生的女孩一个洋娃娃;哥哥姐姐给予家人礼物。)

3、你们真会读书!一下子能从文中找到这么多的给予。那么在这些给予当中,谁对谁的给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四、深入研读,感悟金吉娅的“给予”

1、请认真读一读第四自然段金吉雅对妈妈说的话,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看看你会有什么感悟?

2、这段话真的好感人,只读一遍是不可能理解金吉娅的内心世界的。你们要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一个标点,这样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有那么一个词突然就跳入你的眼帘,抓住这个词,用“△”把它画下来,好好想想你能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3、出示金吉娅说的话。学生交流。我们来看一看那个词跳入了你的眼帘,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重点指导以下几个词。

(1)什么都没有。

出示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小精灵儿童网站] 这个小女孩可能没有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女孩怎样?

师:你和金吉娅一样富有同情心,把你的这份感受带到句子中,读出你的小女孩的同情来。指名读、齐读。

(2)援助中心。

出示句子: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援助”是什么意思?(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慈善机构。)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人最需要别人的帮助?文中的小女孩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再读这个句子,用“○”画出句子中的动词,看看你从中金吉娅的做法中体会到什么?

此时,你就是金吉娅,我很想问问你,你给小女孩买洋娃娃时怎么想的啊?可是,你和家人买完礼物回来的途中,哥哥姐姐们都兴高采烈,你为什么沉默不语呢?

师:金吉娅毅然决然地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读出金吉娅的这份坚决来。指导朗读。

(3)一直盼望。

出示句子: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都是什么时候盼望?盼望的什么?(早晨、中午夜里、梦中„„)

师:从早晨到晚上、从梦中到醒来,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就是——一直盼望。读出小女孩一直盼望的心情来。指导朗读。

假如这个小女孩就在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做?

师:你和金吉娅一样也是一个善良又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4)省略号

你从这个标点读出了什么?

指导朗读:“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四、学习最后一段,1、看着如此懂事的可爱女儿,妈妈紧紧拥抱着她,此时,妈妈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

2、师: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很苍白,妈妈深情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同学们再想一想,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她送给家人的仅仅是一把棒棒糖吗?

板书: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3、此时,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骄傲、自豪„„)请再次回到课文,看看之前妈妈的心情都是怎样的?为什么?

4、妈妈所有的担忧和生气在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举动面前变成了高兴和自豪!此时的哥哥姐姐也来到了她们的身边,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5、此时此刻,我想每你们都对“给予树”有了深刻的理解,你现在可以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6、这样一棵充满了爱心的给予树应该种植在我们每一个的心里!

五、拓展写话

1、同学们,当那个小女孩从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自己期待已久的洋娃娃的时候,她会说什么?请你们替这个女孩写一写感谢的话。

2、交流写话。

板书:

给予树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教后札记:

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2、读了这部分,觉得最为神奇的是什么?(空木罐的变化)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请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的方框里,形成板书(见最下面)。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再次读2—5自然段,从书中找出

答案。

4、体会第一次“变化”。

(1)谁来说说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简答。[小精灵儿童网站](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水好找吗?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尽了——(生答),最后终于累得——(生答)。指名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寻水的艰难。

(3)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他会做些什么梦。(魂牵梦萦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妈妈)(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自由读。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细细体会带点字“抱”。(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5、体会第二次“变化”。

(1)谁来说说这一次“变化”的原因。

(2)【课件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

(3)读读这段话,有什么感想?

(4)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为什么没有洒一滴?)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

(6)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给这个自然段的朗读提提建议。)

6、体会第三次“变化”。

(1)说说这一次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2)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

伟大的母爱。

7、体会第四次“变化”

(1)这次变化因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

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

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

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

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a、你认为跳出的为什么是钻石?

b、想象:此时罐子里的水不断的涌出,小姑娘会怎么做呢?(人类、动物和植物都得救了,是谁拯救他们?)

8、小结:指名看着黑板说出四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师述: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此时,对于“爱心”,你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有一个疑问: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而产生的,应该奖给她才对,可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升向天空变成大熊星座呢?

在理解作者的用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大熊星座

【课件出示】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普照着大地,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读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

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

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深化。

1、朗读全文,再次感悟、品味作者表达的感情,表达我们对小姑娘的敬

仰之情。

2、出示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

(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能举出一些人、一些例子吗?课后把这些例子写下来。

(2)将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掌声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课前准备

①展示屏。

②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抄写词语

先读、记,再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交流搜集的名言,背诵积累

①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

②组织学生交流。

③让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名言和谚语。

实践活动

篇7:小学三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教案

趣 味 语 文

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陈艺

一、设计说明:

根据《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针对三年级孩子好奇心强,也有了一些语文知识积累的特点,设计了本次趣味语文的活动课。

二、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锻炼学生运用、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3.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体味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妙用。

四、教学准备: 1.情景设置 2.课件制作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今天,陈老师要带大家上一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课件出示课题)邀请大家一起来探索,一起大胆实践。

(二)趣味歇后语,小组担任角色。1.出示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边读边简述人物的特点,各小组分别获得一张词条卡,分别担任词条上各人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三)成语大擂台,六行成语分别由六小组完成,毎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如有小组答不出来,其他小组可以抢答。

(四)出示舞动的成语,在两幅图找到成语。考考学生的观察能力,考察平时积累的成语。

(五)走进动物王国成语。

1.各小组成员抢答含动物的成语。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成语有什么特点? 学生纷纷猜测各种答案。师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差了一个,谁看出来少了谁? 生答:少了“猴”。

3.学生补充含“猴”字的成语。(如:猴年马月、杀鸡儆猴、杀鸡吓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等)

4.老师相机把回答问题积极、准确的小组的第二张词卡发给小组成员,以鼓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

(六)数字王国邀请你,数字猜成语。这环节有一定难度,老师引导孩子思考,给孩子指导解题思路。

(七)看图猜成语:七上八下、颠三倒

四、天南地北、排山倒海、积少成多、小题大做、井底之蛙、美中不足、(八)大家来找茬,进入标点符号环节。

1.第一句: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古时候的人是不用标点符号的,文章段句中他们怎么表达句子的意思呢?创设情境《书生留宿》小故事,让学生打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为“下雨天亲戚不留书生”和“下雨天书生留在亲戚家”。每个字不变,只是变化标点符号,或变换标点符号的位置,使句子意思发生很大变化。

2.第二句:某人外出做生意,给自己的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同样让孩子体会标点符号的妙

用。

3.完成了两个有趣的句子,你对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观点,只要有收获都可以,并提醒大家平时学习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九)怪诗你来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语文的趣味性。

出示怪诗一:龙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万 国

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 掉 川川川川

让学生动脑筋找规律,师稍作引导。

出示怪诗二:开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学生积极性高涨,充分体现趣味语文的“趣”字。

(十)出示学习谚语,通过以上活动激励学生学好语文,爱上语文。• 读一书,增一智。

•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

不努力学习,不明白道理。

篇8: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实践活动7》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上一篇:2017年8月第1周国际时政热点汇总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有趣的房子》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