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09

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教学要走向学生为本,“基于学生问题为主线,构建生本课堂”。

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

生本高效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了学生时间和权利,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使学生兴奋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得到了发展。

二、以学习单为载体,让学生先展开学习,进行思考。

教师先在课堂上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手脑进行学习探索和尝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扮演观察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凸显的学习兴趣点、兴奋点进行有效引导。

以学习单为载体,让学生先展开学习,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将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问题梳理分类,将有效的提问展示并交流。学生中提的最多的问题也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答案从学生中来,经验从学生中习得,体现了生本。

三、课堂评价要体现出学生的主导性。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教学环节。在课堂评价中引入学生主导元素,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检验、提高的良性循环状态。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调整评价顺序,先安排同学互相评价,再安排学生自我评价,把教师评价作为一个总结放在最后进行。在学生做出课堂表现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家觉得某某同学哪些地方做得最好,最值得大家学习?通过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引导孩子发现同伴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让孩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人格也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性。

四、关注“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十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不生动可变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始终充满真实和活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教师应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李春香 2018、9

篇2: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生物生本课堂学习体会

4月9日,我有幸来到城关镇中心学校参加了历时一天半的生物生本课堂暨中考复习研讨会的活动。主要活动安排是:余小丽、余劲松、李春玲和我讲了四节课,然后进行了认真的评课,实验中学的黄佳树老师交流了生物中考复习的经验材料,教研室付老师搞了有关生本课堂的研究讲座。活动时间是短暂的,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同时我也从各位同行身上学到的很多,有有关生本课堂的思考,有生物中考复习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可以说收获颇丰。

一、对三节课的简评。

全县的专职生物老师的队伍并不庞大,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这支队伍有着具大的凝聚力量,而且都有着渴望学习和研究的心情。搞复习备考会并不新鲜,讲课也是必须的环节,这次活动中有包括我之内的四位老师讲课,从参与度讲,可以说所有学科中这是最高的。而且与会人员,较之以前,也有变化,以往只是代九年级的生物老师参会到齐也就差不多了,而这次活动中,我遇到了许多新面孔,那就是一批代七、八年级的生物老师,说明大家都是冲着这次机会,来学习的,来共同研究的。对三节课具体感受如下:

1)余小丽老师的“精巧”实现生本课堂。

余小丽老师讲的是八年级下册《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内容,在这节内容里有一个实验:观察鸡孵的结构,实事求是地讲所有生物老师上这节课时最多有20%做了这个实验,经常的做法就是让学生看书的图片及文字

资料把鸡卵的结构与功能自学一下了事,虽然学到的知识是一样的,可是这种自学和灌输可以说如出一辙,毫无生本而言。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能过“三探”环节认真观察了鸡卵的结构,并通过一定的方法推测出的各部分的功能,基本上认同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基本的生物学思想。我认为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而且也高度尊重学生,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存积极性,实现了先做会学,先学后教,这不正是所谓的生本课堂吗。

2)余劲松老师的“平实”实现生本课堂。

余劲松老师讲的是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这节内容,对于这节内容可以说学生对此熟悉而又陌生,因为偶尔的“流血事件”真切感受,但对血液的具体成分及各自的功能却无从得知。余老师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提炼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体现了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就是生本课堂。

3)李春玲老师的“大胆”实现生本课堂。

李春玲老师讲的是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节内容,平时上这节课老师们都感到头疼,因为这节内容又难又重要,学习方式经常是把孟德尔定律的三条结论记下来,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这些结论,如果再如此教当然是不可行的。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孟德尔豌豆实验,层层推导,步步为营,直到共同得出三条结论,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老师和学生们的收获的是快乐,因为充分感受到了知识获得的过程,相信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三位老师的精彩演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切感受到了老师们的三大转变: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二、我对生本课堂的的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我对生本课堂的认识,同时我又深入做了一些思考,下面我谈自己对生本课堂的认识吧。

1、围坐讨论不是生本课堂,生本课堂一定形神兼备。只是坐在一起那是个形式,要有神的话,必须要有学生的质疑,学生有效的交流,学生的精彩的展示,而且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能总让小组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展示。

2、生本课堂不就全是讨论之声,而不管不顾学生的学习任务。我们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并不是所有的都要交流或者展示,学生自己会的不需要交流,在一起交流了全会的不需要展示,主要展示的是学生的问题、疑难,展示的是核心,展示的是关键。

3、生本课堂有底线,我们要把握,那就是一定要尊重知识的获得。

4、老师少讲,学生来讲,并不是生本课堂的唯一模式。我们生物学科有理科的特点,有些东西,只靠学生是讲不清,学不来的,老师要注重引导,层层推导,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这也是生本课堂。

说起来其实际也就三句话,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然而实现起来的确不是一日这功,现在老师的观念再慢慢发生改变,

然而学生的习惯却一时半刻改不过来,这需要长时间的历练。为了学生多学,老师少讲,我们方法不一,但这个目的不变。

三、我的建议。

其它这也不全是我的个人建议,这是付教研对我们全体生物老师的建议,由于我完全认同,也将一一照做,所示提出来希望大家共同遵照:

1、加强学习。包括书本的理论学习,网上相关视频的学习,校内学科间老师的共同学习,协作区之间的共同学习。

2、分课型、分环节研究。因为生本课堂的概念很大、很笼统,我们就此研究,可以目的性不是那么强。那么我们可以从不同课型去展开研究,比如说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实验探究课等。还可以从不同的环节入手去研究,比如研究前置导学的做法,导学案的编写等。

3、多做实践。说不如做,做了才有更多的思考,做了才有一定的说服力。

4、要把握底线。如时间的合理分配,学生一定是要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间一定要有有效的交流和展示。

篇3: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数学,生本课堂,个性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数学学习成功感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角度出发,善于抓住课堂活动中的契机( 可能是一种失误、灵机一动或意料之外的言行) ,进行引导、挖掘、升华,使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平台[1]. 生本课堂的数学学习,要作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学习的成功. 学生用心灵去感悟数学课堂的学习快乐. 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创设学生成功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成功. 数学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没有数学概念,也没有数学的生活经历,要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就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数学学习的工程中帮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如我在教授四年级上册中的“简单的数据整理”这一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并没有按照书中的例题把知识照搬给学生,而是在课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统计表,让学生课前先进行调查. 调查的内容是我们班学生参加学校兴趣小组的情况. 此项任务既让学生明白了统计所需要的步骤,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二、生本课堂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集中表现.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生本课堂中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教学内容时,我创设了一个教学场景.有两个相同大小的杯子,倒入不同高度的水. 第一次在两个杯子里都放上一颗糖块,我问学生. 放上糖块以后,哪杯水更甜呢?学生很快就会知道,杯子水少的那杯更甜. 因为学生都知道糖在水中的比例越大,水就越甜. 接着,我在水多的杯子里再放一块糖,问学生,那现在哪个杯中的水更甜呢,学生就说不清楚了.因为学生从杯中水的多少,很难判断第二次提问的哪杯水最甜? 这个问题必须通过逆向思维———水越少越甜. 这里既是对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的训练,又是定量与变量数学思想的渗透. 由于问题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场景,又有具体的画面,学生都能去思考.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逆向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就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对于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圆的半径和圆周长关系,圆和三角形的关系,圆和椭圆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对于圆的认识进行反思性学习.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思考的问题要联系圆的知识和原理. 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可以更好的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并能很好的反馈和深化已经学习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圆的半径与周长,圆和椭圆的区别和联系,全面理解圆的基本原理.

三、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当前面临着一些紧迫任务: 难点的清楚界定与解决,对于教学方法改革中形式主义倾向的超越,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新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小学数学的专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2]. 数学学习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习过程,要帮助学生能在具体形象的学习环境中去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就要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数学环境,帮助学生能在具体形象的数学环境去体验数学. 在“认识厘米”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厘米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就要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去认识厘米的长度,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会量事物的长度,在实践按中去体验数学.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师: 请同位的两个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尺子,量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生: 教师,我们的尺子都不一样啊,怎么量啊.

师: 是的,今天就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尺子去量,可以吧.

话音刚落,各小组忙活起来.

师: 量好了吗,那你们对一下,你们量的结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 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生: 他的书有包皮,我的没有.

经过一番的交流讨论后,学生终于量出了书本的长和宽,在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厘米有了实践的过程和理性的认识.

篇4:学习生本教育 感悟生本课堂

我们看到录像上,孩子是在快乐的状态下去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充满活力,充满灵动的。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40分钟的课堂上,或合作学习,或观点交锋,或书写,发言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他们有时讲述自己的做法,有时纠正别人的错误……。而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做个指引者、服务者。特别是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活动真正起到了小组学习的目的,实效性特别强。充分体现出了生本课堂就是“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的课堂。为什么在原來的课堂有那么多学困生打瞌睡,而现在竟然变成完全不同的一种自信、竞技的状态呢,一下子变得那么有激情呢?

回想自己的课堂,为了激发学困生的激情,把最基础的留给他们,他们会很自信地展示已经学会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有自信有成就感了,老师也更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本的理念下慢慢树立起自信心,而且他们的自信心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释放出无法估量的学习能量。

通过生本的实施,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是感到生本给学生带来了自信、勇气,最重要的是带来了兴趣。信心是最好的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是感到生本中互相讨论,互相研究,互相鼓励,互相指正、互相监督的活动给师生、生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师生,生生之间和谐共处,共同进步。

三是生本给老师带来了课堂上的轻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展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老师不再一味的在课堂上讲授,而是真正的起到导演的角色了,实在是轻松。

刚开始时,凭着自己去听的几节示范课,感觉生本不过如此:教师布置前置作业——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吸收知识。后来,我发现情况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开始的时候,我按部就班提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回答,举手到讲台前展示。但连续几节课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参与活动,而且音量很小。老师不断的强调学生声音大一点,不断重复学生的话,不断的鼓励。最终一节课下来,内容没有完成,效果又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根本没有一点生本的气息,这种情况使得自己一下子心情也开始烦恼了。课后问学生,他们都有完成作业,都有进行讨论,那为什么学生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做到呢?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做法有点急进。要想小组成员能积极的参与,声音响亮的回答问题,先要设置一个让他们感到充满信心的环境。于是我就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展示前先进行3分钟的讨论,然后四人分工,四人参与,这种做法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举手争答的同学很多,效果明显。

篇5: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一、数学课堂要和谐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和谐、亲切的环境下自主参与学习讨论。眼下,不少学校正在改变过去的学生一律面朝黑板的做法,变4人或8人学习小组,学生面对面,这样既便于讨论,又便于教师检查,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讨论,学生感到轻松、快乐,效果很好。相反,我听到一位教师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是公开课,有教师在后面听课,请大家坐正了,把手放下去,大家发言要积极。”这样的开场白,显然加剧了课堂的严肃性,增大了学生的畏惧感,结果整堂课下来,课堂沉闷,学生不敢大胆举手发言,当然效果不好。由此可见,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对高效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课堂要有个性

我在一份教案中看到这样一段标题:“要求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并熟悉运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目标,要求高、跨度大,缺乏个性,不便于教者操作,也是大多数学生在一节课内难以达到的,变成了大而空的教学目标。所以,要制订出具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关注不同类别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符合实际的个性化教学目标,达到人人学有价值数学。目标制订至少应有二类:一类是基础性目标,是国家规定的教学课程学习目标,是人人必须达到的;二类是发展性目标,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心理需要等,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标。高效数学课堂应该在学生实现基础性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努力实现发展性目标。

三、数学课堂要新颖

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接受、消化、巩固、应用知识都有很重要的直接作用,教师应摒弃机械、呆板、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行为,变师讲生听为师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或生讲师评等教学行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有效教学路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数学课堂要合作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合作,让课堂精诚团结。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引导者,及时点拨。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拓宽思维,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篇6:生本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铺湾小学

2012年12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保康县教育局组织的,在过渡湾中心学校举办的,襄阳市送课下乡暨生本课堂研讨交流会。与会期间,我听了两节有关生本课堂的观摩课,听了有关生本理念的专家讲座。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无论是教育教学方法,还是生本课堂理念,我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领悟。下面就结合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那样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上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二、教育是“人的教育”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三、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而关注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开放多元的,在吸引学生的同时也在挑战教师。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生本教育回答并在实践者这一理念。生本的课堂上的学生的方式,都是在前置学习的基础上以先以小组内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也是照单全收,学生处处感受到成功和自信、对学生不采取短期的评价考试而是采取评研保证学生整体地学习。

四、生本教育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力量

“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力量,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教师就要做好“帮学”的工作,这样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生本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那么,我们教师就需要对自身的要求更为严格。这就需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还要学会“容”纳一切。比如学生的表现、成绩、来源等。我想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以实现了如指掌的境界。

上一篇:读后感500字随笔下一篇:园林花卉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