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公式

2024-04-29

地理公式(共11篇)

篇1:地理公式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二、社会人文地理部分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

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

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

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

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

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

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

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

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

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

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

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

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

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

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2、相对位置

「自然条件」

1、农业条件:

a.地形(类型、土地类型特征<如:以耕地、林地、草原为主等>、土壤)

b.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光照、热量等)

c.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河流、湖泊)

d.生物资源(如:气候类型特征有关的生物、农作物特征)

2、工业条件:矿产资源(如:海盐、能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包括:劳动力的素质、质量)

2、交通

3、市场

4、科技

5、历史:包括:工农业基础

6、国家政策

应用案例模板

一、区位选择类问题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二、原因分析类问题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三、意义影响类问题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a.促进文化交流

○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 特色和吸引力

○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影响区域环境:

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交通: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四、价值作用类问题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

1、调节气候

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3、保持水土

4、防风固沙

5、涵养水源

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7、稳定大气成分

8、吸烟除尘

五、方法措施类问题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篇2:地理公式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十、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篇3:地理公式

一、解方程

分析:配方使等式左边可作为两点间距离.

解:原方程配方得,可作为x轴上一点P(x,0)到两定点A(2,1),B(0,-1)的距离和为,即P点的横坐标就是原方程的解.

又|AB|=,所以点P在线段AB上又在x轴上,点P就是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易知AB:y=x-1,与x轴交点为P(1,0),所以原方程解为x=1.

点评:配方法认清距离公式的变脸,就能解有关距离模型的方程.

二、证明不等式

例2已知a+b=1,求证:对任意实数m,n有(m+a)2+(n+b)2≥(m+n+1)2.

分析:不等式两边开平方,左边作为两点间距离,右边作为点到直线距离

点评:开平方认清距离公式的变脸,就能证明有关距离模型的不等式.

三、求函数最值

分析:配方并换元转化为两点间距离.

四、求函数的单调性

例4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分析:把函数f(x)看作点到直线间距离的形式.

解:函数的定义域是-1≤x≤1.令y=,即如图2,所以,几何意义:半圆上动点M(x,y)到定直线L:x-y+2=0距离的倍,由图2知使OB⊥L,B到L距离最小,易得OB:y=-x,由,得x=即B点横坐标,所以当x由-1→时,上半圆上动点M由A→B,M到L距离由大变小,即在[-1,]上f(x)递减.

当x由-→1时,上半圆上动点M由B→C,M到L距离由小变大,即在[-,1]上f(x)递增.

点评:令y=f(x),形如|Ax+Bf(x)+C|的表示式化为d=,看作函数y=f(x)上动点A(x,f(x))到定直线l:Ax+By+C=0间距离.

篇4:中学地理公式归纳

第一,公式列举

(一)地球部分

①某段经线长度L=111×n,n为间隔的纬度数;②某段纬线长度L=n×111×cosФ,其中n为间隔的经度数,Ф为所求纬线的度数。据此,我们可进一步地推出某条经线或某条纬线的长度;③某条纬线的线速度V=1670×cosФ,Ф为某条纬线的纬度数;④昼长=2(12-日出)=2(日落-12)=日落-日出=24-夜长,同一条纬线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同一时刻纬度相同的两条纬线,北纬的昼长等于南纬的夜长,北纬的夜长等于南纬的昼长;⑤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向东加,向西减)。经度差的计算:如果两地同是东经度数或同是西经度数,用大的度数减去小的度数即得经度差,但如果两地不在同东经度数或同西经度数,那么经度差等于两经度数之和;⑥区时的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减),时区差的计算:如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就用大时区号减去小时区号即得时区差,如两地中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差等于两地时区号相加;⑦每一时区的中央经线的计算:中央经线=时区号×15,东时区是东经,西时区是西经;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90-纬距,纬距是所求地点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距,同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纬距为计算绘图中最为简单的,它与数学上所学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算法差不多,只是纬距是用度数来表示而已。

(二)地图部分

①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n为等高线相交的条数,d为等高距,有关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有可能涉及到此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最大相对高度应为比(n+1)d小一点的数皆可能;②相对高度的计算:H=│H1-H2│,其中H1为1地的海拔高度,H2为2地的海拔高度,如某地在海平面以下,则把两地的海拔高度数值的绝对值相加则为两地的相对高度;③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其中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都用厘米表示,用此公式可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如果在图中要求你计算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即可应用此公式,只是量图上距离时应用细软的线,以免误差太大,如果是经纬网地图上,也可用经线、纬线长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像这类题近年来高考经常被考,应特别注意;④崖顶海拔高度的计算:A≤HB-1,其中B为相交的等高线里海拔最低的那条等高线的数值;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计算两点之间的温度差,先算出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再根据海拔升高100m气温下降0.6℃计算,则公式为T=相对高度/100×0.6,其中T为相差温度,当然可以根据此方法计算某点的温度,也可计算高空中某一高度是否出现了逆温现象(当高空中某一高度的实际温度比理论温度高则出现逆温,这里的高空指在对流层内)。

学生只有具备以上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学习地理有关计算部分内容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实例解析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地时间2006年4月18日10时50分左右(以10时50分计)到达西雅图(西八区,当地采用夏令时,即比区时提早1小时的时间),开始了为期12天的对美国等国的国事访问。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4月18日1时50分

B.4月18日18时50分

C.4月19日1时50分

D.4月19日2时50分

2.此时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并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是()

A.20°W向东到2°30′E

B.20°W向东到92°30′E

C.2°30′E向东到92°30′E

D.92°30′E向东到160°E

3.访问期间()

A.曾母暗沙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B.高雄正午日影由长变短

C.夏威夷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D.西雅图正午日影由短变长

1.答案:C。

解析:当地采用夏令时,即西七区的区时,西七区与东八区差15个小时,求北京时间只需把4月18日10时50分+15时即可。

2.答案:A。

解析:西七区的中央经线为15°×7=105°W,105°W为4月18日10时50分时,4月18日6时的经线应为177°30′W经线,4月18日18时的经线为2°30′E经线,东半球的范围为20°W~160°E,综上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为20°W~2°30′E,能满足此条件的答案只有A。

3.答案:B。

解析:4月18日~4月30日(加访问的12天)期间,太阳直射点应从8°N附近移动到11°N附近(根据太阳直射点1个月大约移动8°左右可计算出),曾母暗沙在4°N,在此期间正午日影一直变化,夏威夷、高雄、西雅图三地均在8°N~11°N以上,正午日影都由长变短。

4.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80米B.220米

C.320米D.300米

答案:B。

解析:由于5条等高距为50米的等高线重叠于断崖,因此,断崖处的最小相对高度为200米,故应选B。

5.在一幅6月22日日照图上,有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同一经线上,当太阳在同一时刻位于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为60°,乙地太阳高度为36°,甲乙两地在图上距离44.4厘米,则该图比例尺是

()

A.1∶24,000,000

B.1∶3,000,000

C.1∶6,000,000

D.1∶12,000,000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差24°,因此两地纬度相距24°,由于两地在同一经线上,故两地实际距离为24×111=2664(千米)。因此可求出该图比例尺:1∶6,000,000。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三中学

篇5:高三地理公式常用

某地昼长

=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0某地夜长

某地夜长

=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11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乘以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乘以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乘以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

13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14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乘以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15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16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17耕地比重

篇6:高考地理答题公式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篇7:高三地理公式一共有多少

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

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

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

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即: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即:日落时刻=12+昼长/2

6

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8

极昼极夜的范围

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9

某地昼长

某地昼长

=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0

某地夜长

某地夜长

=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11

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2

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

13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14

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15

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16

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17

耕地比重

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8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9

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20

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21

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22

人口计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总和生育率: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23

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其中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24

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106:74。

25

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篇8:地理公式

关键词:量子,空间,光速,普郎克常数,背景辐射,万有引力,静电力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 物理学借助数学和实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一时期, 人类认识世界的进步表现在获得了一系列物理公式和自然常数, 并由此构成了数百年来物理学发展的里程碑。比如, 万有引力公式、静电力公式、光速和普朗克常数等。然而, 由此也给人类的认识提出了新的课题。比如, 如何消除作用力公式在作用距离趋近于零时的无穷大, 如何统一强度和方式都有所不同的各种作用力, 以及如何理解各种自然常数的物理意义并建立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

1 用自然常数的组合取代作用力的系数

现代物理学的进步表现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前者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 依托的是光速c;后者提出了测不准原理, 依托的是普朗克常数h。这说明自然常数c和h是描述自然界的两个重要参数, 在任何物理公式中都应该看到它们的身影。除此之外, 还有两个自然常数在物理公式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们是τ0和r0。前者的量纲是秒, 与时间相关;后者的量纲是厘米, 与空间相关。它们的物理意义将在下一节进行探讨。于是, 我们现在有了4个自然常数, 它们是c、h、τ0和r0, 其中τ0和r0为待定常数。

经典的引力公式和电力公式是:

其中引力常数G=6.673×10-8达因厘米2/克2, 电力常数K=8.988×1018达因厘米2/库仑2。G和K都是实验值, 它们各自有着复杂的量纲和远离1的数值, 在两者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然而, 由于引力和电力都是自然界中的远距离作用力, 它们的作用力系数必定是由自然界的基本常数构成的。因此, 我们应该用自然常数的不同组合来取代G和K, 使两个表面上不相干的力建立起内在的联系。

根据量纲一致原则, 利用已有的4个基本常数, 可以建立以下方程组:

其中, A为单位电流安培, 其数值等于1。对于式 (4) , 有两点需要补充说明:

第一, 由于原来的电力常数与导磁率相关, 而导磁率是用A的平方定义的, 所以原来的电力常数隐含着A的平方。于是, 为了使新的电力公式成立, 在新的电力常数中出现了A的平方。

第二, 在新的电力常数中引入了2π。这是因为电力是有方向的矢量, 需要用h/2π取代h, 这种做法在量子电动力学中是普遍采用的。

由式 (3) 和式 (4) 解出的两个待定自然常数是:

2 自然常数τ0和r0的物理意义

计算出了τ0和r0的数值后, 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分析τ0和r0的物理意义, 以验证该数值的合理性。由于引力和电力都是远程力, 因而由上述两个力的系数解出的自然常数τ0和r0必定是描述空间状态的物理参数。

关于空间, 最直接的线索是宇宙的背景辐射, 其波长与能量分布的关系符合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

对式 (5) 中的λ进行微分, 并令其结果等于零, 就得到了温度与多数辐射 (量子) 波长的对应关系, 即:

其中x=hc/λkT=h/τkT=4.965, T为绝对温度, τ为频率的倒数。将τ0值代入式x, 得到的相应温度为2.67K, 现在公认的背景温度是2.69K, 两者基本吻合。

由于观测到的空间背景辐射分布符合式黑体辐射公式, 所以空间是一个巨大的黑体, 其中充满着电磁振子, 背景辐射就是由这些电磁振子构成的, τ0-1是电磁振子的频率。于是, 我们将充斥于空间的这些电磁振子叫做空间量子, 我们把充满空间量子的这一物理背景定义为量子空间。自然界是统一的, 应该有一种东西把光、引力和电力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东西就是空间量子, 光、引力和电力都是依赖于空间量子生成和传播的。所以, 借助引力常数和电力常数可以统一地解出量子空间的参变量τ0和r0。

由于光子也是量子, 只是其能量高于空间量子且可以通过激发空间量子而产生 (光电效应) , 所以光子是空间量子的激发态, 在本质上它们是相同的;又由于光子可以产生物质 (或物质可以湮灭为光子) , 所以物质是空间量子的封闭体系, 是由两个以上的高能光子组成的。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个有机的自然观, 由普朗克常数h定义的量子将空间、能量 (光子) 和物质统一了起来。基态量子构成量子空间, 激发态量子成为能量、场或光, 被封闭的高能量子就是物质, 而各种相互作用力是量子的这三种状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具体反映。

我们已经知道了τ0的物理意义, 它是空间量子 (基态量子) 的能量参数。那么r0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既然r0是同τ0一起被解出来的, 是长度量纲, 数值非常小, 而且显然与量子空间的状态有关, 一个合乎逻辑的答案是, r0是空间量子间的平均距离。如果令N为量子空间的密度, 则N=r0-3=4.045×1040个/厘米3。根据已有的核物理知识和r0的物理解释, r0应略小于最小原子核半径, 该半径约为3×10-14厘米。因为, 当作用距离小于r0时, 由于作用力会变小 (变小的原因将在下一节介绍) 和作用粒子的波动性增大 (根据测不准原理) , 破坏了核子内部的平衡。所以, 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半径小于r0的原子核。由方程 (3) 和 (4) 解出的r0为2.913×10-14厘米, 恰好处于最小原子核半径的下限。这说明, 我们对r0的物理解释是适当的, 并由此表明在引力、电力和空间之间确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统一的机制。

3 的引力公式和电力公式

除了作用力系数缺乏内在联系, 经典的作用力公式还存在着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即当距离趋近于无穷小时, 力趋近于无穷大, 从而使能量也趋近于无穷大。在现实物理世界中, 无穷大是不可思议的。因为, 任何具体的事物都是有限的, 都会受到具体定义的限制, 只有抽象的概念才可能是无限的。根据历史的经验, 一旦物理公式在某处出现无穷大, 就说明这个物理公式具有局限性, 是不完备的, 它只是远离该处条件下的近似公式。

经典的引力公式和电力公式都属于这种近似公式。根据这两个公式, 两物体会无限制地相互接近并释放出无穷多的能量。显然, 这是荒谬的。因为, 两个粒子所能释放的能量, 最多等于它们的质量之和。当释放出这些能量时, 其自身也就消亡了。

由于经典的作用力公式只是在远离r0时的近似公式, 我们需要利用r0来还原作用力公式;由于引力公式和电力公式在相对于距离变化的形式上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我们得到了完备的引力公式, 也就获得了完备的电力公式。首先, 我们借助离散的量子空间这一物理背景来还原引力公式。

为了消除近距离的无穷大并在远距离的条件下仍与经典的引力公式相吻合, 完备的公式必须满足以下两个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1:当r大于r0时, 随着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增大, 引力相对于距离的变化曲线将逐渐地与经典的引力公式一致。

边界条件2:当r小于r0时, 随着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减小, 引力的强度将迅速地趋近于零。

由于物体是由高能量子组成的封闭体系, 且两物体外侧的封闭性大于两物体内侧的封闭性 (因为内侧的空间量子受到两个物体的扰动, 具有较高的能量) , 所以两物体外部量子空间的压力总大于两物体间量子空间的斥力从而表现为引力。于是, 根据r0的物理意义, 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上述两个边界条件。当r小于r0时, 随着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接近, 量子空间的密度会急剧减小, 失去了空间压力, 引力也就随之消失了, 符合边界条件2;反之, 当r大于r0时, 随着两物体间的距离增大, 不仅使两物体周围的量子空间受到的扰动减小, 而且还会使两物体内外侧量子空间在能量上更加接近, 所以作为压力差的引力会逐渐减小, 使引力相对于距离的强度变化和经典的引力公式一致, 符合边界条件1。

根据这两个边界条件, 我们推导引力公式。

由于量子空间的压力与面积相关, 所以令x= (r0/r) 2。

由边界条件2, 当r小于r0时, 该范围内量子空间的密度降低, 使外侧空间的压力F外随之减小。设量子空间的密度与F外成正比, 与dF外/dx成反比, 于是有:

所以

两边积分

用同样的方法, 我们可以得到内侧空间的斥力F内。只是, 由于同时受两个物体的影响, 该力相对于x的变化率为其自身的2倍:

根据刚才对引力的定义:

由边界条件1, 我们可以确定常数C:

于是, 引力和电力的完备公式分别是:

当x《1时, 根据麦克劳林级数展开, 有:

将式 (9) 分别代入式 (7) 和式 (8) , 就可以在远距离的条件下化简为经典的引力公式和电力公式。反之, 当x>1时, 根据新的完备公式上述两个力均呈指数衰减, 避免了无穷大。

把式 (3) 和式 (4) 分别代入式 (7) 和式 (8) , 得到的引力公式和电力公式是:

在式 (10) 中只有3个自然常数, 缺少光速c。这是因为, 光速c隐含在质量m中。由于物质是高能量子的封闭体系, 是能量包, 所以质量仅只是一个复合概念, 是由量子空间和量子封闭体系共同决定的。因此, 我们需要将两者相分离, 即将m=E/c2代入式 (10) 。在式 (11) 中多了单位电流A, 这是因为其与电荷的定义相关, 应归并到电量中, 即将电磁时间Tq=q/A代入式 (11) 。于是, 引力公式和电力公式的最终形式是:

这样就得到了两个用4个自然常数组合作为作用力系数且完备的公式。不过, 这两个新公式的系数看起来比较繁杂, 可以把它们进一步地归并为:

其中Eh=h/τ0r03为单位体积内量子空间的总能量, Eh/2π=Eh/2π为单位体积内量子空间在矢量方向上的总能量, λ0=cτ0为空间量子的波长。从式 (14) 和式 (15) 中我们看到, 作用力的大小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它们是空间、物体和相对距离。

上述两个公式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在于公式 (14) 是无方向的标量作用力, 其形成的场为散度场;而公式 (15) 是有方向的矢量作用力, 其形成的场为旋度场;它们的联系表现在作用力的系数 (即作为物理背景的空间部分) 都是由4个相同的自然常数进行不同的组合构成的。

4 参数的应用

两艘并排行驶的轮船会产生相互“吸引”的力, 飞机则由于机翼形状的上下不对称在其快速运动时产生“升”力。上述两种现象只有在考虑到它们的物理背景即海水和空气时才是可以理解的。同理, 借助量子空间这一物理背景,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许多原来难以解释的物理现象。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 在此只选其中的几个, 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4.1 播速度比任何物体的运动速都度大

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容器中, 加上几滴石蕊指示剂。如果往这个容器里滴上一滴蓝墨水, 需要很长的时间, 蓝墨水才会扩散到容器的各个角落。但是, 如果往这个容器里滴上一滴酸, 整个容器里的溶液立刻变色。这说明, 离子在水溶液里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一般分子的运动速度。其原因是, 水分子通过氢键参与了离子的传播, 而蓝墨水的分子只是在水分子中穿行。

同理,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 光子使临近的空间量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被激发的空间量子又激发旁边的空间量子, 一个一个地传下去, 就好比离子在水溶液里通过氢键传播, 而物体在空间的运动只是在量子空间穿行。所以, 光子的传播速度最大。

4.2 括光子在内的所有物体都具有波动性

一方面, 量子空间是离散的, 作为物理背景, 会对存在于其中的物理对象即光子及微观粒子产生扰动, 使得微观粒子呈现波动性;另一方面, 光子及微观粒子在运动的过程中, 也会影响空间量子, 与量子空间形成互相扰动, 产生干涉现象。

4.3 普朗克常数和测不准原理具有普遍意义

由于普朗克常数是空间量子的本征参数, 所以哪里有空间量子的存在, 哪里就有空间量子的影响并会看到普朗克常数的影子。空间概念, 不单是指盛纳物体的几何框架, 它还是影响物体存在的背景环境。由于量子空间的影响是通过众多空间量子的无规碰撞实现的, 所以其影响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概率性, 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的存在环境就是导致测不准原理的根本原因。由于物体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实质上是空间量子的运动及其状态的变化, 所以刻画空间量子的普朗克常数在许多物理公式中普遍存在是不足为奇的。

4.4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

以太空间是两个世纪前人们对空间的猜想。那时的自然观是机械的, 认为每一个以太都应该象钉子一样一动不动地钉在空中, 所有以太都是一成不变的, 它们在空间组成了一个静止的立体方阵。当人们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来求证这个荒谬想法时, 得到的结果是否定的。不过, 该实验只是否定了机械的以太空间, 却并没有否证离散的量子空间。根据量子空间观, 光速实际上是一个物理参变量, 是相对于具体的量子空间而言的。当光子由光源进入空间时, 传播光子的量子空间发生了变化, 光速有一个由服从光源为c运动到服从空间为c运动的转变过程, 这个转变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表现为光速变换滞后于光子进入空间。所以,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是因为该实验的臂长太短, 在1米的距离内光子来不及实现其速度的转换。

4.5 电子和质子的半径有多长

已知计算气体分子半径的公式是[1]:

其中, N为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个数。由于量子空间更为空旷, 其中的量子、电子和质子可以像气体分子一样都被视为弹性碰撞的粒子, 所以该公式可以同样适用于上述粒子。

首先, 计算量子的半径。将空间量子的自由程r自=cτ0和密度N=r0-3代入式 (16) :

其次, 计算电子的半径。将电子的自由程r自=vτ=h/meαc和密度N=r0-3代入式 (16) , 其中τ=h/mev2, v=αc, α=137-1为精细结构常数:

最后, 计算质子的半径。由于质子速度与电子速度相同都是αc, 所以质子相对于式 (16) 而言与电子的差异只是质量的不同:

4.6 在宇宙之初电子与质子能够有较大的机会相互结合

作为量子的封闭体系, 物质是量子空间膨胀的副产品, 其在整个宇宙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而且宇宙早期的温度很高。以经典的电力强度, 电子和质子很难有机会相互接近并结合为原子。在完备的电力公式中, 代表电力强度的作用力系数不再是常数, 而是自然常数的组合。目前实验测量到的自然常数, 除描述量子的本征参数h外, 都是描述量子空间的参变量。所以, 电力的强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宇宙早期, τ0和r0都非常小, 根据式 (15) , 该时期的电力系数会比较大,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电子与质子相结合的机会。

5 应用和展望

作为物理背景, 将量子空间引入我们的研究视野。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 类似日心说取代地心说, 物理世界的高速效应 (相对论效应) 和微观效应 (量子论效应) 促使我们用空间观取代物质观, 从而为进一步认识物理世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本文借助自然常数和量纲分析, 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常数和电力常数的精细结构, 它们分别是4个自然常数的不同组合, 从而进一步地提出了量子空间观。

(2) 力公式和电力公式, 从而避免了引力公式和电力公式在近距离的无穷大, 。

(3) 物理背景, 解释了一些迄今为止现代物理学难以理解的问题。

通过上述工作, 引力和电力在量子空间这一大的物理背景上获得了完备的统一。而且由于作用力的系数由原来的实验常数变更为量子空间的参变量 (它们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和在微观的极限情况下势必会发生变化) , 从而为研究宇宙演化和进一步统一长短程力提供了线索与途径。

参考文献

篇9: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a+b)2= a2 +2ab+b2

(a-b)2= a2 - 2ab+b2

完全平方公式的文字叙述:

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你能根据图1中和图2的面积说明完全平方公式吗?

图1 图2

完全平方公式 的几何意义

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a+b)2= a2 +2ab+b2

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a-b)2= a2 - 2ab+b2

公式特征:(a+b)2= a2 +2ab+b2 (a-b)2= a2 - 2ab+b2

1、积为二次三项式;

2、积中两项为两数的平方和;

3、另一项是两数积的2倍,且与乘式中间的符号相同.首平方,尾平方,积的2倍放中央 .

4、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单项式和多项式.

想一想: 下面各式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当怎样改正?

(1)(x+y)2=x2 +y2 错 (x +y)2 =x2+2xy +y2

(2)(x -y)2 =x2 -y2 错 (x -y)2 =x2 -2xy +y2

(3) (-x +y)2 =x2+2xy +y2 错 (-x +y)2 =x2 -2xy +y2

(4) (2x+y)2 =4x2 +2xy +y2 错 (2x +y)2 =4x2+4xy +y2

例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4m+n)2

解: (4m+n)2= (4m)2 +2·(4m) ·n +n2 =16m2 +8mn +n2

(2)(x-2y)2

解: (x-2y)2= x2 -2·x ·2y +(2y)2 =x2 -4xy +4y2

例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1022

解: 1022 = (100+2)2 =10000+400+4 =10404

(2) 992

解: 992 = (100 –1)2 =10000 -200+1 =9801

思考

(a+b)2与(-a-b)2相等吗? (a-b)2与(b-a)2相等吗? (a-b)2与a2-b2相等吗? 为什么?

拓展练习:

1. =_______;

2.若 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 则 _______;

3.若 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 则 _______;

观察等式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概括总结

公式中的字母的意义很广泛,可以代表常数,单项式或多项式

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1)等号左边是两个数(字母)的和乘以这两个数(字母)的差.

(2)等号右边是这两个数(字母)的平方差.

注:必须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的代数式才能用平方差公式

练一练

(a+b)(a-b)= a2-b2

阅读算式,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能力提高

篇10:地理公式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篇11:初中物理公式,必背公式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 计算式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

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

时间t t=s/v s h 1h=60min=3600s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物理量 计算式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密度ρ ρ=m/v Kg/ m3 g/ Cm3 1g/ Cm3=1000kg/ m3

质量m M=ρv Kg g 1kg=1000g

体积v V=m/ρ m3 Cm3 1 m3=103dm3=106cm3 1L=103ml(c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 ρ水>ρ冰 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 (S=nh)W总=W有/η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 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上一篇:旧教学楼拆除施工方案下一篇:桑行村党支部任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