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案设计

2024-05-03

《捞铁牛》教案设计(精选10篇)

篇1:《捞铁牛》教案设计

《捞铁牛》精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9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宋朝、笨重、熟悉、出色、浮桥、议论纷纷、淤泥、工程家”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能结合课文,理解课后习题3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练习1的三个问题。

能按段意给课文分段。

情感教育: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能力提高:

通过学习,激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是的态度。

教学难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

教学方法

球形教学法 实验演示法

教学媒体

投影机、投影片、计算机

课前准备

配合课文的投影片。一套实验器具(玻璃缸、船、沙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

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

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捞铁牛的过程。

2.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

3.解决课后练习,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4.充分认识怀丙确实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了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桥,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冲到河里去了。正当人们想办法要捞起铁牛重修浮桥进,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他究竟用什办法把八只铁牛捞回来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投影这段话,组织学生讨论:

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

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

船里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和拴住铁牛的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点一点向上拔)这里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铁牛从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样把铁牛向上拔?(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画面理解捞铁牛的过程)

实验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让学生理解)

点拨: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

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众人拖牛

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

齐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起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简单叙述过程)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怀丙和尚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

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课文是怎样评价他的?

“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师讲解“工程家”的意思。

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

从怀丙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怀丙和尚先让水手摸清铁牛的位置,又准备大船装沙,再并船搭架,最后用粗绳拴牛这四项准备工作,而且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不可以颠倒,认识到怀丙和尚考虑非常周到。)

从怀丙和尚指挥水手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对怀丙和尚指挥水手铲沙,当铁牛被拔出来后,并不急着把铁牛捞上来,而划船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拖牛上岸,认识怀丙和尚指挥有方。)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从怀丙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没有?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没有?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通过刚才的分析,怀丙的出色表现在哪里?

板书:考虑周到

指挥有方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一分为二

总结全文

怀丙和尚捞铁牛这件事,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时他就能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多么出色啊!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利用这种原理打捞沉在水里的重物。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引导学生发现课本插图的错误。

堂上练习

指导学生用“熟悉”、“出色”造句。

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

了解现在打捞沉船的办法。

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考虑周到 怀丙和尚出色的工程家 指挥有方 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一分为二 大水冲牛叫水送牛 潜水摸牛 大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 铲沙拔牛 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篇2:《捞铁牛》教案设计

2、学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熟悉、议论纷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

教具准备:

挂图、录音、鹏博士软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布置预习。

1、解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后简介本课主要内容。

2、提出预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读音及朗读课文。

三、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2。

2、讨论思考列出的四个意识,分别是讲哪些自然段的。

3、在讨论的基础上,教给分段的方法。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要捞铁牛?“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事议论纷纷?可能会怎么议论呢?一个和尚是怎么说的?从他说的话,你看出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了捞铁牛的哪几项准备工作?

3、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包括几个自然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4、铲了泥沙以后,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为什么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

5、齐读第四段。

讨论: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五、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课文。

二、把准备工作与捞铁牛的步骤联系起来体会一下,怀丙为什么做那几项准备工作?

三、把全文联系起来体会一下,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1、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2、考虑周密细致;

3、具体步骤充分利用了水的浮力。)

四、练习用“熟悉”“议论纷纷”造句。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交流造句,互相评议。再把造的句子写下来。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讨论:哪些容易写错,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3遍。

篇3:《捞铁牛》教案设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城市生活垃圾是与日俱增, 据统计, 2015年我国生活垃圾产量将达1.79亿吨, 传统的焚烧及摊大饼式的填埋垃圾远不能解决垃圾日益堆山的问题, 焚烧产生的废气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 填埋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 同时垃圾渗漏液易对地下水资源及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有效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近几年为解决焚烧、填埋垃圾带来的问题逐步研发出“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工艺”, 该工艺的运行填补了焚烧和填埋的不足, 解决了有机废弃物处理难的问题, 更好地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1 生活垃圾处理厂的情况

生活垃圾处理厂采用的是将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有机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工艺。该工艺是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有机废弃物如污泥、餐厨、粪便等通过不同的预处理途径后送入厌氧发酵罐进行湿式、单相、中温厌氧发酵, 发酵周期为20~30天,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渣通过复配、造粒、烘干后制得颗粒有机肥;沼液经浓缩后作为液态有机肥用于农作物及绿化;沼气通过脱硫脱水净化后可用于肥料烘干、取暖、发电及CNG (车用燃料) [1]。分拣出的大件干扰物及其他可燃物经破碎、挤压成型后制成垃圾衍生燃料 (RDF) 或制作木塑板材 (WPC) 等, 金属、塑料瓶等做回收处理, 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2]。

生产线的总体流程是先将生活垃圾用抓斗抓到匀料机加工, 后经皮带机送入一级滚筒筛, 形成筛上物、筛下物, 筛上物经破碎、压球等工序形成RDF;筛下物经过二级滚筒筛再次分为筛上物和筛下物, 筛上物则主要是塑料、惰性物等, 筛下物经磁选机将金属物选出, 经张弛筛、捞沙机、球磨机处理后进入调节罐。垃圾处理厂生产运行的实践证明, 当只有捞砂机进行除砂时, 细砂根本无法完全除掉, 为此经过研究将捞砂机与旋流除砂系统及有机物制浆分选机结合为一体形成三级捞砂机除砂系统, 其中一级是经捞沙机除掉大块砂石、玻璃及少部分细砂;二级是经旋流除砂系统除掉捞砂机残留水中的细砂, 使水净化达到可用水标准;三级是经有机物制浆分选机的自吸式除砂系统除掉有机物料中的细砂, 经三道除砂工序后可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2 捞砂机系统的设计

2.1 捞砂机系统的工作流程[3,4,5]

捞砂机系统基于PLC设计, 包括捞砂机、旋流除砂系统和有机物制浆分选机。捞砂机通过轴与传动机构连接的动力机构及由传动机构带动的滚筒, 在滚筒筒体上装围绕滚筒筒体设置的齿圈, 传动轴上设置与齿圈啮合的齿轮。齿轮、齿圈相互啮合作用有效的克服了雨雾天气时托轮和滚筒之间的打滑问题。当物料进入捞砂机随滚筒旋转时, 由于重力作用, 大块砂石、玻璃、少量细砂等落到刮砂板并划入出料槽。有机物浮于转筒内液面上, 滚筒每旋转一周将排出两次有机物, 收集到的有机物进入球磨机进行粉碎。考虑到细砂随着机物料进入球磨机影响厌氧发酵, 因此捞砂机的出料口设有一定高度, 在重力的作用下, 旋转时约三分之二的细砂会沉入底部, 排有机物料时出料槽口会阻挡部分含少量有机物的水, 同时阻挡了沉积于底部的细砂, 由于细砂的存在, 这些水不能直接使用, 排掉则造成浪费, 为此, 经改造研究决定增加旋流除砂系统。将阻挡的水吸入旋流除砂器后并产生强烈的旋转运动, 由于砂和水的密度不同, 在离心力, 向心力、浮力和流体曳力的共同作用下使细砂沉积到除砂器底部经排出动作达到除砂的目的。将得到的纯净水再次送入捞沙机, 实现了废水再利用。

球磨机破碎后出来的糊状有机物料仍带有细砂, 随着设备的运行有机物不断的被自动的送到有机物制浆分选机的集料箱, 同时, 箱中的液位计时刻显示当前液位值, 当检测到液位值时底部自吸式进料气动阀则打开, 有机物料经底部管道不断的被吸入分选机的除砂罐并不停的高速旋转, 达到预设时间后进行一次性排砂, 当进料气动阀关闭的同时除砂罐上面的出料气动阀打开并不断的将纯净的有机物料送入有机物制浆分选机的集料箱, 形成一个不断除砂和回送的循环的闭环回路。排砂时排砂阀打开, 同时其他气动阀自动关掉。当周转箱的液位计显示集料箱已满时进、出料气动阀关闭, 排料气动阀打开有机物料被吸入调节罐, 待添加其他物料后进行厌氧发酵, 详细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2 旋流除砂控制系统操作设计

旋流除砂系统采用三菱PLC控制, 配有独立的控制站, 通过控制站按钮启动旋流除砂的控制动作。控制站装置系统的按钮分布如图3所示。泵的作用是提升物料, 在除砂罐旋转沉砂时循环阀处于ON状态, 旋转完毕后进行排砂、补水、冲洗完成一个除砂工作周期, 2号泵及3号排砂罐属于备用设备。

2.3 旋流除砂系统程序设计[6,7]

本次采用的 (GX Developer) 8.86版编程软件, 详细的设计程序如图4所示, 程序中充分地利用了PLC的起、保、停及定时功能。

3 结束语

捞砂机是垃圾处理厂的必需设备, 本设备结构简单, 并且采用齿轮、齿圈啮合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雨雾天气托轮和滚筒之间打滑的问题, 给工作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旋流除砂系统有效的实现了废水的再利用, 降低了运行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机物制浆分选机的自吸闭环式的循环除砂系统有效的去除了有机物中的细砂, 充分的解决了细砂对有机物料发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佳, 赵玉柱, 韩文彪, 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的脱硫技术[J].农机化研究, 2014 (10) :223-227.

[2]刘宾, 夏晓华, 赵玉柱.城市有机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工程实例[J].北方环境, 2011 (11) :198-199.

[3]钱善本.基于PLC的地埋式提料装置垃圾压缩系统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 2015 (02) :28-30.

[4]颜志成.基于PLC的真空压力控制系统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 2015 (07) :63-66.

[5]皮壮行.可编程控制器的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6]张影微.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厌氧发酵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13.

篇4:《捞铁牛》教案设计

关键词:旋转滤网;捞渣;自动化

1 概述

对于以海水作为冷却水源的开放式循环水系统,循环泵入口设有一道旋转滤网,主要用来过滤海水中较大的海生物及杂物。每年春夏之交,水中海生物大量增多,水母类水生物极易附着在旋转滤网上,对旋转滤网的正常工作产生以下不利影响:①降低了旋转滤网的冲洗水的冲洗效率。导致旋转滤网前后差压很快升高,旋转滤网冲洗周期缩短。②部分水母会随海水从旋转滤网导向轮间隙处通过,从而引起二次滤网的差压上升,导致循环泵电流增大,电机耗功增加,凝汽器的冷却水量减小,影响凝汽器真空,使得机组热经济性下降。③水生物量大时需要清理人员全程不间断清理,否则排水沟极易堵塞;但在夜班时很难实现。④旋转滤网捞出的水生物因来不及清理大部分又返回前池,使前池内的水生物不断积累,形成恶性循环。鉴于此,开发一台捞渣装置,安装在旋转滤网排水沟,试图尽量清除捞出的水生物,消除或降低水生物对旋转滤网的影响。

2 捞渣装置设计思路

①装置的布置:捞渣装置宜因地制宜,沿排水沟方向布置于排水沟末端。②装置的材质选择:与还是接触部件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以保证部件的奶腐蚀性;其余可采用碳钢材质。③滤网的自动清洗利用反水板反向导流使水流反向冲洗滤网。④利用槽轮结构的特点使排污槽做间歇性运动。⑤利用凸轮结构的特点使排污槽做往复运动。

3 捞渣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在排水沟出口至回前池位置装设半圆形滤网,将滤网均匀分为三个区间并设置30mm高的隔断;滤网前设置自动反冲洗排污管,排污管可与滤网每个区间隔断形成一个封闭区域;滤网后对应位置设置反水板,排污口设置渔网收集捞出的海生物;过滤后的海水返回前池。排污管及反水板由驱动机构带动做往复间歇运动。

该装置实现滤网的自动反冲洗功能借鉴自动反冲洗二次滤网的结构,在驱动机构间歇停止期间,排污管与滤网的区间隔断形成一个封闭区域,通过滤网的部分海水被反水板的遮挡由滤网后回流至滤网前排污管,将滤网上的海生物的反冲洗到排污管中收集。驱动机构不断间歇往复运动,带动排污管转动逐个清理滤网的不同区域,最终实现自动清理滤网和收集海生物的目的。

4 驱动机构结构及工作原理

驱动机构由槽轮组、凸轮、连杆组合而成,槽轮组实现间歇运动的功能,凸轮和连杆机构实现往复运动的功能。

槽轮采用四槽单销槽轮组,以对应滤网的三个区间,间歇期滤网区域与排污管形成封闭空间,以保证反冲洗水的压头,实现反冲洗滤网的功能。间歇期的存在保证了滤网的反冲洗效果。

凸轮与连杆组合做往复运动,凸轮转动90°连杆转动60°,由此实现间歇位置与滤网位置的对应。

传动机构运动位置图

5 槽轮结构的设计

槽轮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易加工,工作可靠,转角准确,机械效率高的特点。槽轮机构一般应用在转速不高、要求间歇地转过一定角度的分度装置中,适合在本装置上使用。

单臂外啮合槽轮机构(见上图)由带圆柱销的转臂、具有4条径向槽的槽轮和机架组成。当连续转动的转臂上的圆柱销进入径向槽时,拨动槽轮转动;当圆柱销转出径向槽后,槽轮停止转动。转臂转一周,槽轮完成一次转停运动。为了保证槽轮停歇,在转臂上固接一缺口圆盘,其圆周边与槽轮上的凹周边相配。这样,既不影响转臂转动,又能锁住槽轮不动。

6 电气部分

装置选择1kW减速电机,转速20转/分钟,较低的转速能够保证滤网的冲洗效果;设置启动按钮、停止按钮、联动、手动切换按钮。

7 捞渣装置的运行和停止

捞渣装置可以设置为手动启停,也可设置为与旋转滤网联动。

8 成本分析

制造、运行成本:捞渣装置机械部分加工成本为2000元,电气部分成本1500元,每天约运行8小时,年运行成本为1500元。节约成本:按每天约运行5小时计算,每天可节约1个人工费用。预计2-3个月即可回收成本。另外对于减小二次滤网的差压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则远大于直接经济效益。

9 总结

自动反冲洗捞渣装置,利用槽轮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的特点,实现捞渣装置的间歇往复运动。捞渣装置的使用,不仅可以清除部分前池的水生物,提高旋转滤网可用性,降低二次滤网的差压,还可以节约人工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篇5:《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

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宋朝、笨重、熟悉、出色、浮桥、议论纷纷、淤泥、工程家”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能结合课文,理解课后习题3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练习1的三个问题。

教学难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

2、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3、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

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了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桥,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冲到河里去了。正当人们想办法要捞起铁牛重修浮桥进,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他究竟用什办法把八只铁牛捞回来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2、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3、朗读第二段。

4、学习第三段

5、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6、投影这段话,组织学生讨论:

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

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

船里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和拴住铁牛的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点一点向上拔)这里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铁牛从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样把铁牛向上拔?(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画面理解捞铁牛的过程)

实验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7、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让学生理解)

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

8、齐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起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简单叙述过程)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怀丙和尚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

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课文是怎样评价他的?

“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师讲解“工程家”的意思。

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从怀丙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

9、总结全文

怀丙和尚捞铁牛这件事,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时他就能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多么出色啊!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利用这种原理打捞沉在水里的重物。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引导学生发现课本插图的错误。

《捞铁牛》教学原文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看了“《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的还看了:

1.白杨优秀教案设计及原文

2.天上的星星教案设计及原文

3.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及原文

4.《美丽的呼伦湖》的教案以及原文

篇6:《捞铁牛》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从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事中,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懂得利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的道理。

2.给课文分段并学习正确概括段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4.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怀丙和尚的出色表现。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小张填空片,准备有关水浮力试验的工具、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最勤劳、最聪明、最勇敢的,为世界人民所称颂,历史上像祖冲之、李时珍、李春等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材为数很多。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家,他就是一千多年前宋代的和尚怀丙。

二、齐读课题、激发兴趣

(一)读课题。

(二)提问题。“看到课题后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疑问:谁捞铁牛?为什么捞?在哪捞?怎么捞的?结果怎样等问题。)

三、带着疑问自读课文

初步了解内容,提出自读要求。

(一)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和不懂的词语。

(二)标出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四、检查自读情况

(一)找几名同学按自然段读书(查生字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流利。)

(二)认读生字词卡片。注意多音字“没”,本课读mò音。

(三)提出难懂词语。

五、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同座位的同学之间查找词义。

(二)全班进行交流解答。

重点理解的词语有:

淤泥 浮桥 宋朝 熟悉 出色

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一)回忆分段方法:

一读 二想 三并

(读:读全文。想: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并:把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段落合并在一起。)

(二)分别找七名同学读书,其他同学思考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三)议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和自然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再选择相应的段意。

1.出示投影,读给提示的段意。

2.从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

3.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4.想想各段段意为什么这样概括。

(抓住重点,不遗漏主要意思,语句简练。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故此段意的句式可以是: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答案为1、3、4、2)

七、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八、作业:预习课后思考练习题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达到对课后内容的深入理解,懂得利用科学的原理来解决问题的道理。

二、请四名同学读书

大家思考:捞铁牛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课文第几段有描述。

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句子

体会“出色”一词的作用。

(一)出示投影,读句子。

(二)分析每句的意思。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点明和尚的名字,交代不是一般的和尚,而是工程家。第二句话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什么时候的工程家。“当时”一词指的就是宋朝的时候。第三句具体写出怀丙是宋朝时什么样的工程家。“出色”一词指的是格外好,超出一般。这里用这个词突出强调怀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个了不起的人。)

过渡:这个怀丙和尚到底有什么聪明的智慧,为什么被人们称为出色的工程家,究竟出色在哪里?请深入学习课文。

四、抓住重点段和重点词语,认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

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捞铁牛?(2)捞铁牛有什么困难?(3)大家议论些什么?

2.讨论回答。(为什么要捞铁牛?要从两点回答。(1)是大水冲走了铁牛。铁牛共八只相当于八个铁柱,拴住浮桥。(2)是修桥需要铁牛,所以就要捞出来。)

3.提问题:“就在人们毫无办法,一筹莫展的时候,和尚说了什么?他到底有没有办法?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有把握,请划出来。

4.读一读“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体会意思。

(这句话说明和尚说话留有余地。但却充满信心,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过渡:和尚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也就是怎么捞的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

2.找四名同学分别读这四句话,找出关键词,运用关键词说出意思。

3.讨论:

(1)这几步准备工作能前后颠倒吗?为什么?

(2)练习用“先……然后……再……最后”这些顺接词说说准备工作的过程。想想还可以怎么说。(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组连词练习说。)以后遇到类似表示先后的句子就可以用上这些连词。这段话前后承接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不能颠倒。

3.提问: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中你了解到什么?

(了解到怀丙和尚准备工作细致,周密,有条不紊,显示出他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

4.回忆这段的学习方法。

(是通过读、找、议、悟来学习的。)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运用第2段的学法,自学第3段。

2.出示投影,做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1)读这段话,共说几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找出带点的词,看看它们之间的联系。(一句接一句,它们之间是顺承关系,不能随意变换前后顺序。)

(3)用连词说说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3.演示操作捞铁牛的经过。(学生可喊号助威。)

4.边演示边提问。

(1)做准备时,为什么要往船里装沙?(尽量让船下沉。)

(2)拴好铁牛后,为什么又把沙铲掉?(船上泥沙减少,木船才会逐渐上升。)

(3)拴铁牛的绳子是松的还是紧的?为什么?(紧的。拴得越紧,铁牛和船之间的绳子就越短,船对铁牛的作用力也就传递得越快,随着船的浮起,铁牛也就很快地浮起。)

(4)捞铁牛利用了什么科学道理?(水的浮力。)

5.齐读第6自然段。

提问:(1)这样的办法指的是什么?

(2)课文为什么不详写捞其它几只大铁牛的经过?

(3)结尾点明怀丙和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捞铁牛过程中,人们就对怀丙和尚从了解到敬佩,此时点出“出色”,有如水到渠成。令人信服,也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

五、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议论:

(一)在捞铁牛的过程中,怀丙在哪个字上下功夫?冲走铁牛,水给人们带来什么?送回铁牛,水又给人们带来什么?

(二)捞铁牛一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六、教师总结

我们从小要学好科学,认识事物,变害为利,为人民造福,长大做个出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三课时

一、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重点掌握12个生字新词。练习用“熟悉”、“出色”造句。

二、练习朗读课文,温习课文内容

(一)个人读。

(二)集体读。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一)个人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课后词语。

(二)分析每个字的字形结构,抓住特点,注意偏旁部首和书写笔顺。

(三)扩词练习,积累词语。

四、检查自学情况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二)说说每个字的偏旁部首。

(本课12个生字只有两个要强调一下,可让学生通过查

部。其它字比较容易判定部首。)

五、集体学习

(一)指导易错的字形。

潜:(1)什么结构?

(2)注意什么地方?(右边“替”的上半部分两个“夫”的最后一笔。一个是点,一个是捺。)

绑:(1)什么结构?

(2)哪一笔易错?(中间部分的第三笔,是提不是横。)

拔:与哪个字易混?(和“拨”区别)

(二)指导练习造句。

1.先理解“熟悉”和“出色”两个词的意思。(略)

2.教师出示范句。

熟悉--山娃熟悉上山的这条路,不会带错路。

出色--妈妈是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

3.学生练习造句。

(教学中一定注意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可以让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字形部分教学时,要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交流记忆方法。造句时,要充分让学生口头造句,然后再写下来。)

六、巩固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òng cháo héshàng shuān zhù

( ) ( ) ( )

shéng zi gōng chéng jiā

( ) ( )

(二)加偏旁,组词语:

付__ 本__() 全__()

产__() 木__() 替__()

(三)进行语言文字单项训练。

1.出示投影思考练习第3题。

2.注意带点的词,说说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有3句话,句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3.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说铁牛往上拔的原因。

4.填空练习。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 )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 ),船身慢慢地( ),拴住铁牛的绳子(

)。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 )。

七、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一)抄写生字词语。

(二)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动手做个试验,进一步了解有关浮力方面的知识,知道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

板书设计

建议 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怀丙

潜水摸牛

装沙行船

准备 并船搭架

粗绳搭架 利用浮力

粗绳拴牛

打捞 铲沙

使劲划船 出色的工程家

作者邮箱: zgq.px@163.com

篇7:《捞铁牛》教案设计

1、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玻璃缸和水、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捞铁牛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演示

1、导语激趣。(略)

2、操作:将玻璃盆装入大半盆水,盆内盛着有石子的一个圆口瓶,瓶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两端系有棉线,线下吊一铁块,教师将圆瓶内石块逐一取出,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盆底铁块不断上升)

3、让学生指出此实验的操作与捞铁牛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是利用水的浮力将水底物体托起)

4、让学生指出操作器具各相当于捞铁牛时的哪些物体?

通过上面的演示,学生初步掌握了捞铁牛的原理和方法。

二、学文

1、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捞铁牛之前和尚指挥大家做了哪四项工作?读有关句子。(师板书:找牛;装沙:搭架;拴牛)

(2)四件事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3)课文在叙述时是怎样把这四件事有顺序地告诉我们的呢?(先然后再又)

3、讲读课文第三段(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

(1)分自然段读课文。问:和尚是怎样把牛捞起来的?他做了哪几步工作?

(2)揭示以下句子,注意带点的词不达意语,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A、齐读句子,思考: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B、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前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

(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后,和尚指挥大家怎么做呢?齐读第五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

(4)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谁能说说这样的办法是怎样的办法?由学生独立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4、课件展示捞铁牛的过程。

5、讲读课文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

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地点的词语。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已的话说说捞铁牛的原因。谁能说说捞铁牛有什么困难?和尚对这件事怎么看?你对和尚说的这句话有些什么想法?

通过上面课文的学习,你是怎样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是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的?

6、讲读课文第四段(第七自然段)(1)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问:这段写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你从哪些地方觉得怀丙和尚是出色的工程家?

三、悟道

通过学习,不仅激发学生敬慕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和渊博知识,而且还要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有科学的积极性。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怀丙和尚将八只大铁牛捞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捞铁牛利用了水的哪一有利因素?

3、学习了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观察自然课中的一次小实验,按照先然后再又这样的顺序练习写一段短文,注意写清实验的过程。

3、回忆自已亲自做过的一次小制作活动,注意想想制作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制作后自已有哪些收获,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冲走

找牛

准备捞牛

装沙

铁牛

搭架

拴牛

出色的工程家

捞牛经过

铲沙拔牛

划浆拖牛

篇8:《捞铁牛》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水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能为人类造福,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确立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给课文分段,学习抓住重点,详略分明的写法。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浮力”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三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银幕、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

1、出示谜语图片,学生猜谜语。(吹牛)同学们,今天我也跟你们讲一个有关“吹牛”的故事,不过今天这个牛啊不是真牛,而是用铁铸成的,(出示大铁牛图片1),你们猜猜有多重?……图2介绍大铁牛……你们说说它有什么用……今天老师介绍的这个大铁牛啊不是老师吹的,而是被大水冲走了,冲到了黄河里,既然是栓浮桥用的,那要把它弄回来啊,这么大的铁牛这么弄啊。今天我就跟同学们去学习一下,1000多年前的人们是怎么把大铁牛弄回来的。出示图3(捞铁牛)(让学生读一次)现在同学们打开课本38页,一起学习第10课。出示图4.(听录音,思考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同学们听完录音后,你们知道为什么捞? 谁捞铁牛?怎么捞?结果怎么样?那么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些问题逐一地去学习课文。课文表现了什么思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2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铁牛的用途是……

2、结合上下文理解“河中府”“浮桥”等词语的意思。图5

过渡看看谁能想办法把它捞回来呢?下面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听了…..同学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为什么要捞铁牛了吗?人们听说要把铁牛捞回来有什么反应?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语?(解释“议论纷纷”图6)你们说说,他们会说一些什么?……这么大的铁牛怎么捞啊等。

3、谁说能把它们捞回来?他是怎么说的?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聪明的人(介绍和尚怀丙,图7)过渡:和尚将铁牛捞起来了吗?他在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课文第几自然段是写和尚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图8

2、通过读,了解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教师根据图9讲解

*为什么要派人摸清铁牛沉在哪儿?(先确定位置)

*为什么两船要装满沙子?(让船吃水深一点)

*为什么要将两船并排拴得紧紧,在两船之间搭架子呢?(为了保持船身的平衡,而且浮力也大)*

*为什么要用两只大船、结实的木料搭架子和用很粗的绳子拴“牛”呢?(因为铁牛笨重,需要很大的力量。)

3、老师把怀丙和尚的四项准备工作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们说说用什么词好呢?图10、11、12、13.讲解并板书。

4完成连线。图14.过渡: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是怎样将铁牛打捞上来,拖回岸边的?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这的?

五、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齐读四、五自然段。

2、读完,指名简单复述打捞一只铁牛的过程。

3、提问:准备工作做好了,怎样捞牛呢?出示图15.*为什么要铲沙?(铲沙使船上浮)

*船靠什么上浮?(水的浮力)船上浮拴铁牛的绳子怎样?(绷紧)绳紧,铁牛就会怎样?(从泥里拔出来)

铁牛靠什么力量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水的浮力)

4、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还要干吗?(拖牛回岸)划桨时,突出了一个什么词语?(为什么要使劲?)

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过渡 提问: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其余七只呢?

6、课文只详写打捞一只铁牛的准备工作、打捞的过程,为什么不再详写其余七只呢?

师:这说明作者在写打捞铁牛的过程中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那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就把文字减少了呢?(同样)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和尚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做得出色,而且打捞的工作也做得很好。你认为这个和尚怎样啊?

(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七、读、思、议相结合,领会全文中心,总结全文。

1、怀丙和尚为什么会想到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这个出色的办法呢?

请大家齐读怀丙和尚说的话。

“叫水送回”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早就知道水有浮力。)

“我来试试看”说明和尚说话怎样?(谦虚)

2、铁牛被水冲走,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灾难)叫水送回,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师:这说明水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害也有利。怀丙就是利用水的有利一面,变害为利,捞起铁牛的。他为重修浮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我国人民同样利用水有利的一面,利用水的冲击力建造水力发电站发电,给我们带来光明,解决我们用电的问题。

3、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4、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怀丙和尚很聪明,有才干。你们是不是很佩服他呀?我国古代像怀丙这样的人有很多。我们光佩服他们还不行,要用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现在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学会认识事物,预防事物有害的一面,利用有利的一面为人类造福,做一个出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板书设计: 捞铁牛

找“牛”

装沙

搭架

拴“牛”

铲沙船浮 绳紧拔“牛”

准备 打捞 划桨拖回 同样拖回

篇9:《捞铁牛》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三、深入探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思考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4.用覆盖式投影片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

5.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

五、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篇10:语文教案-捞铁牛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俺国古代科学技术成绩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说明了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它自身的变化规律,告诉人们要想把问题解决好,必需要善于考虑,注重调查研究,懂得利用科学原理的深刻道理。从而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教学时,俺们首先可让同学围绕着课题提出问题。同学可能提出:为什么要捞铁牛?谁去捞铁牛?他是怎样捞的?结果怎么样?这样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就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陷在淤泥里的铁牛捞上来的事迹。还可以引导同学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局部,每局部各写了什么;然后把各局部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课的教学十分关键,为后几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资料处置上详略得当的写作能力。

(3)懂得关于水的浮力的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及实验能力。

(3)培养同学有条理复述课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认识到无论处置什么事情,都要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使同学懂得谦虚是美德,无论个人能力多大,都应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4)教育同学从小要学好科学,认识事物,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怀丙是以为出色的工程家。要重点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难点的理解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词语弄清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同学

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让同学在语言实践中通过抓各种描写的句子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了解宋代怀丙和尚在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又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使同学明确遇事时要善于动脑考虑。 三、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情景描述与课件演示相结合,导入新课

教师用生动、充溢激情的语言,借助课件演示“河中府”、“黄河”、“铁牛”,把同学引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黄河上,想象洪水冲断浮桥、铁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同学的思维带入远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体会故事内容。(这一步骤的设计,为理解怀丙捞铁牛方法在当时的科学性、发现怀丙的聪明才智做好了准备。)

(二).默读全文

用抢答的方式回答:捞铁牛的方法是谁想出来的?课文第几段有描述?(这么做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句子

体会“出色”一词的作用。 1.出示投影,读句子 (1)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工程方面的专家。 (2)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工程方面的专家。 (3)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 2.分析每句的意思,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 (这正是体现学科特点,提高同学语文素养的地方,突出强调怀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个了不起的人。激发同学对怀丙的敬佩之情)

(四).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怀丙的出色表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边勾画。那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考虑,然后小组讨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2.汇报交流。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概括成三个方面。

(1)设想出色(叫水送回);(2)准备出色(准备周密);(3)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3.抓语言描写

“让俺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俺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怀丙正是认识和理解了水强大的浮力并很好的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4.抓局面描写(第二小节)

上一篇:莘莘学子的读音下一篇:集约化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