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措施

2024-04-29

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措施(精选8篇)

篇1: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措施

中小学生欺凌防治措施

(一)有效预防措施

1.学校要加强学生主题教育。中小学校要把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守则》,通过每学期开学时集中开展教育、学期中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专门设置教学模块、广泛深入开展“阳光、友爱、向善、正气”主题教育等对中小学生进行学生欺凌防治教育。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配合学校开展好法治宣传教育、安全自护教育。

2.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要认真落实《山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意见》,在中小学建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重点做好单亲家庭、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等子女及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校联系卡”、教师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强化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注重家风建设,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了解防治学生欺凌知识,增强法治意识,落实监护责任,以家长良好的言传身教,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

4.学校要加强日常管理。学校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将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每位教职工。要成立由学校校长、行政、后勤、安全等部门及班主任、学生(高中阶段)和家长代表、校外专家等各类相关人员组成的“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负责校园欺凌防治的宣传教育、联防巡查、事故处置、鉴别归类建档及辅导矫正等工作。负责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各 项规章制度的工作要求,主要包括:相关岗位教职工防治学生欺凌的职责、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学生欺凌的早期预警和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的具体流程、校规校纪中对实施欺凌学生的处罚规定等。

学校要明确各类相关人员的相关岗位职责,签订《校园欺凌防治责任书》,形成共创共建共享的校园欺凌防治行动常态。

学校要加快推进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等接入公安机关、教育部门监控和报警平台,逐步建立校园安全网上巡查机制。

5.学校要定期开展排查。各学校要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排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

(二)依法依规处置

1.严格规范调查处理。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教职工发现、学生或者家长向学校举报的,应当按照学校的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由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行为进行认定。原则上学校应在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完成调查,根据有关规定处置。发生学生欺凌事件要第一时间报告县教科局安全法制股。

2.妥善处理申诉请求。县防治学生欺凌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处理学生欺凌事件的申诉请求。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处理程序妥当、事件比较清晰的,应以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的处理结果为准;确需复查的,由县防治学生欺凌工作指导小组组织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和校外专家等组成调查小组启动复查。复查工作应在15日内完成,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进行认定,提出处置意见并通知学校和家长、学生。

县防治学生欺凌工作指导小组接受申诉请求并启动复查程序的,应在复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有关情况报晋中市防治学生欺凌工 作指导小组备案。涉法涉诉案件等不宜由县防治学生欺凌工作指导小组受理的,应明确告知当事人,引导其及时纳入相应法律程序办理。

3.强化教育惩戒作用。对经调查认定实施欺凌的学生,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定学时的专门教育方案并监督实施欺凌学生按要求接受教育,同时针对欺凌事件的不同情形予以相应惩戒。

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实施欺凌学生应向被欺凌学生当面或书面道歉,取得谅解。对于反复发生的一般欺凌事件,学校在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的同时,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纪律处分。

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的严重欺凌事件,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的同时,可邀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学生予以训诫,公安机关根据学校邀请及时安排人员,保证警示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学校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实施欺凌学生纪律处分,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必要时可将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未成年人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规定,对构成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按专门(工读)学校招生入学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县教科局安全法制股和学校要及时联络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办理学生欺凌犯罪案件,做好相关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和审判等工作。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学生,要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对依法应承担行政、刑事责任的,要 做好个别矫治和分类教育,依法利用拘留所、看守所、未成年犯管教所、社区矫正机构等场所开展必要的教育矫治;对依法不予行政、刑事处罚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纪律处分,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处分,必要时可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工读)学校。对校外成年人采取教唆、胁迫、诱骗等方式利用在校学生实施欺凌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对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三)建立长效机制

防治学生欺凌是一项常态化、长期性工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具有长效性、稳定性和约束力的工作机制。

1.完善培训机制。明确将防治学生欺凌专题培训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长、教师在职培训内容。相关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每年应当接受必要的学生欺凌预防与处置专题面授培训。中小学校长、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和教师等培训中须增加学生欺凌预防与处置专题面授的内容。培训纳入相关人员继续教育学分。

2.中小学校健全依法治理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制度,明确法制副校长防治学生欺凌的具体职责和工作流程,把防治学生欺凌作为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主动开展以防治学生欺凌为主题的法治教育,推进学校在规章制度中补充完善防治学生欺凌内容,落实各项预防和处置学生欺凌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学生欺凌事件及对实施欺凌学生进行教育。

3.建立考评机制。将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情况作为考评内容,纳入文明校园创建标准,纳入校长学期和学年考评,纳入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班主任及相关岗位教职工学期和学年考评。

4.建立问责处理机制。对职责落实不到位、学生欺凌问题突出的学校,通过通报、约谈、挂牌督办、实施一票否决权等方式进行责任 追究。学生欺凌事件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因违纪违法应当承担责任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2: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措施

增强学生法治观念,预防校园欺凌事件,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该校结合教育局“六个落实”的要求,开展了防欺凌专项教育行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是健全机制,保障校园欺凌治理工作力度。我校成立了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确保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法制意识。利用国旗下讲话,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安全教育课对学生开展咨询和疏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危害性培养了学生与人友善,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是活动治理,建立遏制校园欺凌长效机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确保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开展了严控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物品,加强了校园暴力防范;召开了家长会,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做好对子女的教育与监护。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营造了该校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篇3: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措施

1 水库土坝护坡破坏情况

1.1 跃进水库

跃进是一座引水水库, 均质土坝坝长为6 800 m, 需要护坡段长度为3 800 m。1982年建护坡2 000 m, 采用50 cm×50 cm×20 cm的混凝土板块护坡, 板块接缝下设砂砾垫层, 其内充填砾石和砂厚度为20 cm。建后第1年的冬季就遭到破坏, 混凝土板翘起、支顶。第2年开化后, 在风浪淘刷的作用下全部坍塌。1987年重新修建护坡, 除利用原有的混凝土板外, 又新增加部分30 cm厚的干砌块石护坡, 反滤槽改为砾石和砂各20 cm厚的反滤层。由于坝面冻胀, 护坡同前一次一样拱翘, 垫层因失去保护被冲走, 块石下滑, 坝坡被冲坍塌逾1 m。1994年对其部分分坝进行第3次护坡, 加厚垫层共用碎石、砾石、砂各20 cm, 总厚达80 cm。从近几年运行效益来看, 此次效果好于前2次护坡, 但仍有局部冻胀破坏。

1.2 阳春水库

阳春水库土坝长1 500 m, 1976年建护坡, 采用50 cm×50 cm×18 cm混凝土板护坡。反滤层砾石厚10 cm、砂厚10cm。建后第1年冬就出现混凝土拱翘、支顶现象, 不到3年在冻胀与冰推作用下护坡全部被破坏。1982—1983年重新建护坡, 采用干砌石护坡。反滤垫层碎石厚20 cm, 砾石和砂各20 cm厚, 总厚达80 cm, 结果仍然出现块石被拱起离位的现象。为了消除冰推力破坏, 水库管理站采取防水破冰方式, 但这种方式浪费巨大。1986年4月至5月上旬, 大坝北段坝面坍塌近百米, 成为险工要段。

1.3 海城水库

海城水库于1976年建土坝护坡, 采用干砌石护坡, 反滤层砾石和砂厚各20 cm。建后第2年发现局部块石拱起, 尽管该水库无冰面爬坡, 但3年后仍出现大面积的坝坡坍塌现象。随着时间推移, 破坏逐渐加重, 1980—1981年重新返修。

2 土坝护坡破坏的原因

土坝护坡的破坏是由外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 以往在土坝护坡设计时只注意了防止风浪对坝面的冲刷破坏, 在建造土坝时, 只注重选择适当的护坡, 因而忽略了其他预防措施。大量的土坝护坡遭到破坏后, 才意识到在冬夏温差变化大的区域, 冬季冻结, 夏季融化, 这种季节冻融对水工建筑物是不利的外界因素。坝面冻胀产生胀裂、拱翘, 几经往复作用, 砌体间隙加大, 破坏了原始密相钳状态, 削弱相互作用, 极易遭受冰推破坏。由于在设计中忽略了最不利的因素, 使工程本身就不具备抵抗冻胀、冰推的破坏能力。

2.1 坝面冻胀对护坡的破坏

根据实践经验, 护坡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坝面冻胀和冰推。护坡受坝面冻胀产生胀裂、拱翘, 往复作用使砌体间隙加大, 破坏了原始紧密相钳状态, 削弱相互作用, 极易遭冰推破坏, 使反滤层失去保护而被风浪冲刷淘走。据水库管理站观测, 温差变化频繁、波动幅度较大的年份破坏较严重, 一次大的温度变化后护坡砌体上翘2.0 cm, 裂缝1.5 cm左右 (指混凝土和干砌石) , 由于坝面冻胀使护坡砌体失去抵抗冰推的能力和对反滤层的保护作用, 从而导致冰推破坏和风浪冲刷坍塌, 破坏护坡。而上游水库土坝护坡则采用150 cm×100 cm×20 cm的混凝土板, 下设10 cm厚的碎石垫层和90~120 cm厚的水撼砂, 在建后十几年中运行良好。又如仁和水库, 其为黏土均质坝, 块石护坡, 建后7年运行良好。这2座水库土坝护坡保护较好的原因是护坡下面大垫层起到保温作用, 不存在坝面冻胀, 砌体稳固, 整体性好, 因而抗冰推性能强。

2.2 水库库面冰推力对护坡的破坏

受冰推的作用, 常常出现护坡面局部隆起的现象。冰推力破坏, 主要是静冰压力对护坡的破坏。静冰压力对土坝护坡的破坏作用力小于对库内其他垂直建筑物的作用力。冰压力对护坡破坏的表现为静冰压力的分力, 即P1=P静cosα。护坡在受到冰压力的作用时, 如果坡面不坚固, 则遭到破坏。冰面沿坝坡上爬就是P1作用产生的。相反地, P2则垂直于坝面, 对坝面不产生破坏作用, 并使护坡的稳定性增加。

国内外研究表明, 静冰压力随着气温、冰层厚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据水库管理单位观察, 库面结冰后对护坡的破坏表现出一定的规律。一般年份的11月20日前后, 冰层达到12~15 cm时开始沿坝面上爬, 11月20日至12月末上爬较快, 每昼夜最快达15 cm左右。有的年份中, 坝面土体呈片状被推倒坝顶, 仁和水库并没有出现冰面爬坡的现象。一般年份的12月下旬, 当冰层达到40~50 cm时, 相应的坝面冻深在60 cm以下。坝面冻胀出现裂缝明显可见, 护坡砌石开始拱翘。此期间气温变化大,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冰层的胀、缩也十分活跃, 对护坡破坏力最强。据依安县气象站观测记载:1979年11月10—20日旬昼夜温差累计值达103.9℃ (-201.4~-7.5℃) ;12月10—20日旬昼夜温差累计值达100.3℃ (-158.3~-58℃) 。此期间由于受西伯利亚冷空气袭击, 常出现气温突变天气, 相邻1~2 d的温差达十几摄氏度, 且伴有西风或西北风。除了由水到结冰体积扩大9%以外, 升温将使冰体产生内应力, 冷缩断裂充水结冰后, 冰体扩大对周边也要产生很大推动力, 冰推力对护坡破坏作用最大发生在气温变化最大的时期。上述2座水库虽无爬坡现象, 但遭冰推破坏十分明显。据观测, 1月以后, 坝面冻深急剧增加, 超过水库冰层厚度, 坝面和冰面结为一体, 冰面对坝坡的破坏逐渐减弱。根据冰堆对水坝护面的破坏作用规律, 在设计与管理上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 以消除或避免冰推破坏[3,4]。

3 防治土坝护坡破坏的措施

3.1 工程措施

针对坝面冻胀对护坡的破坏特点, 采取加厚反滤垫层消除坝面冻胀是一个效果较好的办法, 可达到护坡整体性好、提高抗冰推能力的目的。根据黑龙江省水利科研所的试验证实, 冻胀量与土体颗粒大小成反比。加厚反滤垫层符合客观实际, 对防止坝面冻胀是可行的。反滤层中的碎石、砾石、砂材料, 其毛细水上升量和冻胀量都远远小于黏土的毛吸水上升量和冻胀量, 砂的毛细水上升量不超过10 cm。由此可认为, 反滤层本身不冻胀或微小冻胀, 对护坡并无大的影响。加厚砂层时要将砂中黏粒含量控制在12%以下, 否则将产生强冻胀。根据上述理论以及参照上游水库的经验, 仁和水库土坝护坡采用加厚反滤垫层的办法进行设计。为了节省材料用量和减少投资, 设计时减少了上下端的垫层厚度, 加大兴利水位上下的垫层厚度。其理由是冻胀量不仅与颗粒大小有关, 而且与土体含水量有直接关系 (冻胀量与含水量成正比) 。将兴利水位视为冬季相对稳定水位, 据观测可知, 兴利水位以上1 m左右冻胀破坏严重, 这是因为毛吸水上升, 使坝坡含水量增大而产生强冻胀的缘故。在这一部位加厚砂垫层, 消除了因毛细水上升而引起强冻胀, 同时对坝面起到保温作用, 坝面不产生冻胀。考虑干旱年份蓄水不足或维修放水等因素, 库水位下降达不到兴利水位, 故兴利水位上下应该作为防冻害的重点加以处理。为使护坡平整、稳定、整体性好, 在加厚垫层的相应部位采用分块浆砌石、块间刷沥青, 块体规格70 cm×50 cm×35 cm, 可避免上下变动造成的断裂破坏。经实践证明, 无冻胀和冰推破坏现象发生。

3.2 物理措施

为保护坝面不产生或减少冻胀, 利用塑料薄膜或塑料板做坝面保温, 防止毛细水上升, 消除坝面冻胀, 是一项节省工程量、降低投资的办法。但在护坡方面尚无先例, 需要实践证实是否可行。根据国外坝体防渗和公路路基防冻的经验, 可在坝面铺1~2层塑料薄膜或板, 用5~10 cm土层作保护层, 其上铺砂或加铺1层膨润土。既可以减少垫层厚度, 使坝面保温, 避免毛细水上升, 又可以达到消除坝面冻胀的目的。

3.3 管理措施

在护坡与水面接触部位铺铁皮或塑料板, 便冰面产生推力时顺坡滑动而不推坡, 该方法可在已建护坡的短坝上试行。另外, 放水破冰或人为破冰也是消除冰推力对坝坡破坏的有效办法。但以上方法只能消除冰推破坏, 而不能解决坝面本身冻胀破坏, 且工作量大, 投入高, 在对新建水库土坝护坡工程设计时, 要将坝面冻胀和冰推破坏作为主要因素加以考虑, 并予以解决, 才是彻底防治护坡破坏的根本措施。

摘要:介绍了黑龙江地区中小型水库土坝护坡发生冻害的情况, 分析产生冻胀破坏的原因, 并提出防治土坝护坡破坏的措施, 以为中小型水库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护坡,冻害破坏,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中小型水库设计[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1975.

[2]陈丽杰, 王彦新, 王莹.水库土坝护坡冻害破坏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8S) :25.

[3]那文杰, 袁安丽.寒区平原水库土坝护坡冻害防治技术[J].岩土工程技术, 2009 (4) :201-205.

篇4: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措施

关 键 词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64-04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了政府、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校园欺凌主要是同学之间蓄意、恶意地形成的一些欺凌事件。教育部门,包括我们的公安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努力打造平安校园,既要防止外来的伤害,也要防止内部学生之间的伤害。”[1]面对日益严峻的校园欺凌问题,寻找避免校园欺凌发生的对策建议,保障校园安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从世界各国来看,日本在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上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比较深入,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借鉴日本处理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对策经验,对我国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对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现状

回顾和梳理近年来日本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关注主题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定义

2006年以前,日本文部科学省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定义是:“对比自己弱的人持续进行不同程度的身体上、心理上的攻击,使对方感到严重的痛苦的伤害行为。这种行为发生的场所可以是在校园内,也可能是在校园外。”[2]而在2006年以后,文部科学省在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调查后,对校园欺凌作了新的阐释:“当该未成年学生受到来自与之交往的人从心理上或是物理上的攻击而感受到了精神上的痛苦的不良行为。这种行为发生的场所可以是在校园内,也可能是在校园外。判断某一行为是否为欺凌是从被欺凌对象的角度来进行。此外,还包括了一种新的欺凌行为,即未成年学生受到来自电脑网络和手机的辱骂、诽谤和中伤等。”[3]2013年6月21日,日本制定了《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定义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归纳:“在校学生(儿童)受到来自学校一定关系的其他学生(儿童)加诸的心理或物理的行为(包括利用网络进行的行为),并因此身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痛苦。”[4]

综上可以看出,校园欺凌概念主要包括了三个要素:一是行为主体,一般是与学校有一定关系的人;二是行为客体,即被欺凌对象;三是行为性质,欺凌行为一般具有故意性、持续性,不包括偶然的伤害行为。

(二)中小学校园欺凌类型的划分

日本文部科学省会定期对全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据此不断调整校园欺凌的类型。最近的一次统计和分类是在2013年10月完成的,将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分类,并统计了相关的发生率。(1)被冷漠、取笑、说坏话、威胁;(2)被团体或集体无视;(3)被轻度碰撞,或者像开玩笑似的拍打、踢打等;(4)被用力地碰撞,拍打或踢打;(5)东西被拿走;(6)东西被藏起来,被偷,被弄坏,被扔掉;(7)被迫去做讨厌的、羞耻的、危险的事情;(8)被对方在电脑或手机上诽谤、中伤。其中,前三项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概率遥遥领先于其他五个类型。根据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04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的追踪调查,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以冷漠取笑和团体无视两种类型最多,分别为22.6%和27.6%;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则以团体无视、拿走东西和网络诽谤三种类型概率较高,这实在令人堪忧。[5]

日本教育评论家森口朗根据欺凌的程度将其分为四种类型:(1)孩子们在共同生活中自然发生的欺凌;(2)传统型的交流欺凌,特指那些未达到犯罪程度的欺凌;(3)犯罪型的交流欺凌,如已构成名誉摧毁罪和侮辱罪的网络诽谤和中伤等行为;(4)暴力、恐吓型欺凌,如暴力行为或盗窃等构成伤害罪和恐吓罪等行为。第1种欺凌类型可以让学生自行协商解决,无需教师介入,第2种需要教师直接介入,第3种和第4种类型则需要司法介入,譬如咨询律师或者报警等。[6]

(三)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危害

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翻倍之势,从2008年的8万余件倍增加到2014年的18万件。这种急剧增长的态势令日本社会非常不安和担忧。2008年至2014年7年间日本校园欺凌事件数量情况详见下表。

如此数量的校园欺凌事件不仅对被欺凌者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人发展、价值观念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带来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抑郁、恐慌、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还导致了学生不愿上学、不敢交友、学业成绩下滑等问题,更严重的是,由此还带来了自杀、暴力、强奸、恐吓等恶性事件的发生,这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痛苦和损失。

二、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发生的原因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是长期以来的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等综合导致的结果。总的来说,可概括为集体意识、等级制、考试压力和忍耐文化等四个方面。

(一)过于强烈的集体意识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集体的国家,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集体,中小学校园也是如此。由于集体观念深入骨髓,以至任何表现得过于脱离集体规则或者不遵守约定俗成的集体规则的人,都容易引起他人注意,较容易被欺凌。这种欺凌在日本中小学校非常普遍。森口朗指出,“一个集体内部通常会按照受欢迎和‘察言观色能力’的程度来进行排位,在这个排位中,程度越低的人越容易被欺负”[8]。因此,在校园班级和各类小团体中,越是表现得不会察言观色和不受欢迎的学生,就越容易受到欺负。至于为什么会不受欢迎,笔者在询问日本朋友时,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因为容貌过于出色,也有因为身上有异味,还有因为说话的时候乡音重等等。总而言之,只要表现与集体有不同之处,且不同之处越突出,受到欺凌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欺凌者一方在采取行为时往往也表现为小团体形式,共同去欺凌那些在集体中不受欢迎的同学,并为自己是某个集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nlc202309081005

(二)过于服从的等级制度

在日本校园中,上下等级制非常明显,高年级学长往往对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有相当的权威和影响力,低年级的学生对高年级学长的命令必须无条件服从——尽管有时这些命令会带有欺凌的因素。旁观的同学即使看到这类事情,通常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虽然心里可能有所同情,但还是会选择装作没看见而默然走开,很少有同学会因此去介入并帮助受欺凌的同学。由于严格的等级制,日本校园中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欺凌现象十分普遍。

(三)过于沉重的考试压力

众所周知,日本在经历十余年的经济衰退之后,就业率非常低迷,就业竞争异常激烈。而日本企业和政府机关在招聘时又有着根据学校名气程度来判断个人能力的高低,从而决定是否录用的传统。这导致大学毕业生求职压力巨大,这种压力就像传感器一样,一直传到中小学校园。日本中小学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如果自己没有考上名牌大学,日后自己的就业情况、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都无法想象,现阶段一切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了最后能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名牌大学。因此,日本的课外补习业异常发达,中小学生往往下午一放学,就背着书包,搭乘各类交通工具,赶往附近的各大补习机构继续学习。上完几门主要科目后,通常已经是晚上八九点,回家后还要继续完成繁重的家庭作业。这些学生往往一天连八小时的基本睡眠时间都难以保证。沉重的学业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受到创伤,人格产生扭曲,于是将欺凌不受欢迎的学生看成是释放学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四)过于畸形的忍耐文化

日本社会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规范的社会。日本人就算心里十分不满,也不会轻易表现出来,并将忍耐视为做人的一种基本美德。日本学生从小被家长和老师教导,无论面对多少艰难困苦,或者对方的行为多么让自己生气,也要在心里默默地忍耐。这种忍耐文化具有独特的日本民族性,但长时间的忍耐极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为了发泄这种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就会选择去欺凌那些看起来比自己弱小的同学,从而实现心理压力的释放。而被欺凌的学生也因为受到忍耐文化的影响,面对欺凌时选择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和告诉老师,这使得欺凌的一方更加肆无忌惮,对被欺凌者施加长期的、反复的欺凌行为。

三、日本对于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策略

日本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主要从立法、校园管理和社会组织参与等多方面入手。

(一)推进立法防治

为全面防治中小学欺凌事件,由日本执政党和在野党共同提交的《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于2013年6月21日在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从此,解决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上升到了法治化平台,这在日本尚属首次。根据法律的要求,道德教育将作为常设课程;强化学校、家庭、地方社会的责任;对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加强指导等。[9]

除此之外,这部法律还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学校在防范欺凌现象产生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提出了积极的防范策略。各级政府都需根据当地情况制定防止校园欺凌的基本方案,地方公共团体应常设“欺凌问题对策联络协议会”,各类学校也应设置防止欺凌现象的组织,商讨防治对策,建立咨询机制。对于认定为威胁到学生生命安全的欺凌事件,学校有义务立即通知警察局,并马上上报给“欺凌问题对策联络协议会”负责人,该负责人应立即责成专门机构对事件进行调查。为保证调查过程的公平、公正,日本教育委员还设置了由拥有专业知识和处理经验的第三方组成的附属机关来对调查过程进行监管。法律规定,日本文部科学省每年都要组织专家对全国所有中小学欺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现行的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二)加强校园管理

校园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也是欺凌问题的主要事发地。所以,防治欺凌事件,从校园做起,异常关键。根据2014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对校园欺凌发生情况的一项调查,校园欺凌事件因被学校教职员工发现而得知的概率是66%,被本人及家庭成员投诉而得知的概率是34%。[10]因此,为了应对频繁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加强校园预知机制建设非常必要。为此,日本文部科学省给学校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在公立中学配置欺凌问题顾问;建立教师研修机制,培养教师发现和处理欺凌问题的能力;在各学校设置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设立学校咨询机构,增加校园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规模,全方位构建对欺凌现象的防治体系。

此外,鉴于英国政府在校园内安装监视摄像头对防止校园欺凌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截止于2012年,英国已经有9成以上的中小学安装了监视器。[11]因此,日本学界积极提倡学习英国政府的经验,要求在中小学校园内的公共场所安装大量摄像头,以此防范并及早发现校园欺凌事件。

(三)吸纳社会组织参与

为借助全社会各方面的有效资源和力量,日本各级政府机关和社会组织建立了大量的服务咨询机构。如日本文部科学省设立的“全国24小时欺凌”求助热线(0570-0-78310),其中,数字“78310”的日语发音与“说出烦恼”的发音类似,较容易让儿童记住;法务省也相应设立全国免费“儿童人权110”求助热线,这些号码都是非常易记和简单的数字,以方便被欺凌者和家长及时求助。与此同时,日本文部科学省还设立了欺凌事件咨询网站和服务窗口,日本律师联合会设立了免费的儿童人权咨询窗口。这些机构均大量聘用心理、法律专业等方面的专家,以供家长和被欺凌者及时了解相关的防治方法和进行法律咨询。此外,日本最大的NHK电视台每周五在黄金时间播出“如何防治欺凌”系列节目,日本最重量级的报社《朝日新闻》也设立了“欺凌君”专刊,刊载了大量有关“友情”“互相帮助”“遇到欺凌怎么办”等内容,以重塑中小学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防治中小学校园的欺凌问题,日本采取了多样化、多渠道、多主体的综合性举措。面对我国日益增多的青少年欺凌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教育的有益方式,提高我国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教育部长袁贵仁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答问[EB/OL]. (2016-03-10)[2016-03-10]. http://live.people.com.cn/note.php?id=1113160308164232_ctdzb_001.

[2][3]日本文部科学省.いじめの定義[EB/OL] . (2015-06-10)[2016-1-18]. http:// www.mext.go.jp/ijime/detail/1336269.htm.

[4]いじめ防止対策推進法附則第1条[EB/OL]. (2014-06-28)[2016-2-21].http://law.e-gov.go.jp/htmldata/H25/H25HO071.html.

[5]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生徒指導研究センター .いじめ追跡調査2007-2009 [EB/OL]. (2010-6-01)[2016-1-30].http://www.nier.go.jp/shido/centerhp/shienshiryou2/3.pdf.

[6][8]森口朗.いじめの構造[M]. 东京:新潮社.2007:100.

[7][10]日本文部科学省.平成26年度児童生徒の問題行動等生徒指導上の諸問題に関する調査[EB/OL]. (2016-03-01)[2016-03-03]. 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7/09/__icsFiles/afieldfile/2015/10/07/1362012_1_1.pdf.

[9]小林美津江.いじめ防止対策推進法の成立[J].立法と調査.2013(344): 24-35.

[11]AFPBB News.学校内に防犯カメラ4万7000台、生徒のプライバシーに懸念[EB/OL].(2012-09-18)[2016-02-25]. http://www.afpbb.com/articles/-/2901673?pid=9537972.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篇5: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措施

黑石头镇大桥小学

2017年3月28日

为了创建平安校园,我校抓住全镇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活动的契机,积极配合上级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整治行动,全面检查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情况、餐饮卫生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情况、消防安全情况。净化了我们的环境卫生,营造一个美丽的校园。

此次集中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整治活动由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综治中心、派出所、教管中心、卫生院、供电所单位、部门共同参与,开展社会管理检查整治活动。排查整治重点:一是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二是校园及其周边出租屋、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台球室;三是校园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二三轮摩托车;四是地质灾害、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消防安全对校园造成的隐患;五是加强校园治安管理与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篇6: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措施

自查报告

为加强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与处理,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

(一)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组 长:张 娴(党支部书记主持工作)(现在校长杨召云)副组长:邓 勇(派出所所长、法制副校长)

古家兴(副校长)

侯小东(副校长)

组员:文玉强(安保主任)、黄学英(政教主任)(现在是顾平)、钟继银(保安)、陈祖权(保安)、李鸿(保卫科长)、谢权刚(门卫)、邓晓艳(团支部书记)、班主任、寝室管理员。

工作职责:

组长:对校园欺凌负总责。审订《校园欺凌预案》,对处置情况向上级汇报。

副组长:法制副校长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宣传,强化学生法制意识,协助学校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副校长对《校园欺凌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评审并具体实施。班主任、安保主任、宣传员宣传教育到位,门卫、保安协助处理欺凌事件。政教处、团支部加强对学生教育。寝室管理员密切关注寝室学生动向,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召开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成员:服从领导,各司其职。后勤主任备好“三防”等相应防范器械;安保员做好门卫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家委会主任委员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向家长朋友宣传预防校园欺凌方面知识,确保学生安全无事故。

(二)成立校园欺凌治理委员会

组 长:张 娴(党支部书记主持工作)(现在校长杨召云)副组长:毛洁(社区主任)成员:谢权刚、莫劲松、张其成

工作职责:组长对校园欺凌负总责,负责联系成员开展工作。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处理日常事务。成员多渠道处理协调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二、强化管理

(一)制度齐全,措施得力。

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防校园欺凌制度及措施。具体如下:

1、相关岗位教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对玩忽职守,对学校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2、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如有丢失、损坏、不健全的相关器械总务处要及时配备。

3、班主任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

4、当天值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对学生厕所、楼道内、校园内相对隐蔽的场所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段要做好巡查工作。

5、学校利用主题班会、教育讲座、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6、如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向政教室汇报,政教室及时到位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二)明确学校相关岗位教职工特别是法治副校长防治学生欺凌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

(三)、设立应急处置预案、学生欺凌的早期预警和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的具体流程、校规校纪中对实施欺凌学生的处罚规定等。严格落实校园门禁、请销假、巡逻、值班等制度;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管理。

(四)、完善校园视频监控设施。校园的监控设施全方位覆盖,安装了一键式报警器,与公安机关110联网,开展校园每学期至少一次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开齐开足《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以及相关省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防治学生欺凌知识和反欺凌技能。加强学校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防治学生欺凌的专题教育和培训。通过组织学校或社区定期开展专题培训课等方式,加强家长培训,了解防治学生欺凌知识。

(五)定期排查

认真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对校园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和摸底,建立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台账,对校园欺凌治理专题教育活动情况、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对可能发生的欺凌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六)校园周边综合治理

健全警校共育工作机制,在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应急处置等方面加强协作;加强学校派出所、治安室联系,强化风险排查、巡防巡查力度,积极排查发现学生欺凌隐患苗头,并及时预防处置。

(七)落实家长监护责任

通过家长会和小手拉大手增强家长法治意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积极与学校沟通情况,切实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别要做好孩子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避免放任不管、缺教少护、教而不当。

三、依法依规处置

(一)规范调查处理

调查处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依法依规办事,没有处理依据或者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规范处理行为。

(二)强化教育惩戒作用

1、开展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法制教育。

2、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文件及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3、充分利用教师会、家长会、校内电子屏、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调查认定实施欺凌的学生,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定学时的专门教育方案并监督实施欺凌学生按要求接受教育,同时针对欺凌事件的不同情形予以相应惩戒。

(三)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建立中小学生欺凌事件及时逐级报备制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学校和家长要及时沟通,对严重的欺凌事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备,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组织专业人员对涉及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教育和安抚。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隐私及其家庭信息,坚决避免被欺凌学生受到二次伤害,切实保护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被欺凌学生尽早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四、长效机制

(一)积极参加培训

校长、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或其他部门学生欺凌预防与处置专题面授培训。回来后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和教师等进行二次培训。增强处置校园欺凌能力。

(二)建立考评机制

学校把处置校园欺凌纳入教师考核,纳入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班主任及相关岗位教职工学期和学年考核。

(三)建立问责处理机制

对职责落实不到位、学生欺凌问题突出的班级教师通过通报、约谈、考核、评优选先实施一票否决,学生欺凌事件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因违纪违法应当承担责任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今后,我校仍将进一步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我校安全工作水平。

篇7: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措施

根据xx〔2018〕211号文件精神,为严肃校纪校规,规范学生行为,避免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落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促进各校建立健全预防处置学生欺凌的组织机构、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切实推动《治理方案》规定的政策措施在各学校落细落实,有效防治学生欺凌,为建设阳光安全校园、促进学生安全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治理目的

建立健全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学生欺凌防治部门齐抓共管、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制度健全、预防措施有效、处置程序规范的工作局面,推动形成学生欺凌防治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遏制学生欺凌事件发生。

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三、工作安排

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年9月18日—20日

1.成立组织。学校成立以陈xx为组长,xxx xxx同志为副组长,成员为各处室负责人及各班主任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1 室在德育处,由xxx负责,各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的教育、治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或苗头及时上报政教保卫处或年级组长。校园欺凌治理电话xxx

2.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学校教育阵地,如橱窗、宣传语、校园广播站等,向师生、家长广泛开展校园反欺凌教育宣传。宣传有关法制知识和典型案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友善的要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宣传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和恶劣影响,形成反校园欺凌的震慑力,积极宣传校园中团结友爱、和谐共进的优秀事例,做好下面引导,建设优良校风、班风。

3.开展教育。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纪校规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行为规范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召开教职工会议,组织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绝不允许教师成为校园欺凌的制造者;开展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帮助学生树立纪律观念、法制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沟通、交流能力;本学期末邀请我校法制副校长校进行专项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

4.完善制度。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指导预防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和校园欺凌应急处理,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谁当班谁负责”、“谁首接谁负责”,杜绝相互推诿现象,做好应急处置和汇报。如情况紧急,可直接向校长汇报,在校长指导下进行应急处置或报警;如情况失控,紧急联系校园保安人员,第一时间进行隔离、疏散,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如发生人员伤害,视情况可先报120并组织紧急救护,后汇报。

5.加强预防。加强摸底排查,要全面开展涉校涉生矛盾纠纷隐患排查,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对各种苗头性问题要及时处置,对个别品 2 行不端行为不度君子之腹的学生,要采用教育与矫正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帮扶工作,转化他们的行为方式,必要时联系其监护人共同开展教育。加强心理干预,要充分发挥学校群体组织、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特别要针对个别学生心理波动大、易发生心理疾病等特点,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加强校园防控。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技防和物防建设,建立完善关于校园欺凌的各项制度,完善校园视频监控设施。

6.排查建档。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困难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女童等的关爱和保护,摸清底细,建档造册;要对与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存在纠纷和积怨的人员、精神异常人员、有暴力倾向或过激行为人员、仇视社会或撰文滋事报复人员等重点对象和人员,进行排查,属于校内人员的学校要切实做好工作并逐一建档,落实专人加强管控,如涉及校外的应立即向公安等部门报告。对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物品进行清查。

7.及时处理。及时发现、调查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德育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第二阶段:2018年9

月—12月

学校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排查建档、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按照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和总结,于2018年12月5日前形成局面自查报告。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深刻汲取各地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教训,结合实际,举一反三,严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要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严防因管理不当而发生的意外。要采取措施,加强安 3 全防范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

2.把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好坏与个人的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挂起钩来,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按照有关规定,全体教职工要及时上报安全工作信息,尤其对重大情况和突发性事件要第一时间上报,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现象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

篇8: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措施

关键词:手机,注意力,教学

0引言

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 目前已经成为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普遍现象[1]。有关数据显示:超过80%的在校大学生会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 “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和“浏览新闻资讯”是他们最常做的事情。其中, 40%的学生表示他们这么做是为了“打发课堂上的无聊时间”, 20%的学生认为借助手机可以“及时查阅资料”, 只有7%的学生承认在上课时间段“有和同学交流的需求”。面对课堂上越来越多的“低头族”, 各大高校及教育工作者都感到十分担忧。

1大学生上课玩手机潜在原因分析

本质上讲,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 是其课堂注意力分散的表现。课堂注意力是学生的活动指向和集中于课堂的能力。引起课堂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课堂讲授枯燥乏味、教学内容落伍陈旧、师生互动交流少、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等。

1.1课堂讲授枯燥乏味课堂教学中, 教师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讲授法。讲授过程如果单调呆板, 教师只一味地灌输, 而不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传授知识很容易变成强行注入。这种“满堂灌”的教育方式, 教师要么是将知识照本宣科地念给学生, 要么是将知识毫无新意地转述解释给学生, 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久而久之, 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在课堂上玩手机, 就变成“自然”的事。

1.2教学内容落伍陈旧当今社会,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网络技术的普及, 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师昔日“知识权威者”的角色逐渐受到挑战, 教师如果墨守成规, 不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是以静止的态度应对教学内容的传授, 学生得不到新鲜知识的供给, 就会自动放弃课堂, 进而转战手机等网络平台。

1.3师生互动交流少有关资料显示, 在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里, 学生玩手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但纵观当今高校大大小小的课堂, 师生关系“冰冷”的事件屡屡发生[2]。有些老师, 在课堂上, 只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而对发生的学生“违规事件”置之不理, 学生就肆无忌惮, 甚至明目张胆地使用手机上网也变得寻常不过。

1.4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当代大学生, 可以说是在家长、老师的一路呵护、强制管理下成长起来的。很多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安排能力差, 而大学的学习环境又相对宽松, 没有了中学时老师父母的唠叨紧逼, 也没有了中学时大小考试的压力, 面对充足的空余时间, 很多大学生无所适从, 不懂得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其中, 不乏贪恋网络游戏者、沉迷网络小说者、执着网络购物者, 他们的心思一旦脱离课程, 便很难重拾对学习的信心, 而大学课程的难度又使得那些跟不上课程进度的学生“破罐子破摔”, 索性放弃课堂学习, 沉溺于智能手机的“便利”中无法自拔。

2大学生上课玩手机防治措施

针对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 高校院系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比如屏蔽信号、没收手机、扣学分、设置手机收纳袋等。从这些措施中, 不难看出高校整治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决心, 这种提倡“无机课堂”的做法的确取得了一些效果, 得到一些教师和学生的理解和赞同, 但从根本上讲, 这些限制性措施只能让学生暂时收心, 让大学生专注于课堂还需要教学、教师、学生等共同努力。

2.1倡导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心理学实验表明:单调的刺激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情绪, 注意力下降, 而多种刺激方式相结合则可以使人精神焕发, 注意力集中[3]。同样, 在课堂教学中, 枯燥死板的讲述容易让学生厌烦, 上课的效率会打折扣;而将知识传授、检查提问、课堂讨论、演示练习等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并交替运用在课堂上, 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也能唤起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和参与性。课堂一旦变得丰富多彩, 学生在课堂上忙碌充实起来, 上课玩手机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值得一提的是, 教学方式的更替要适当, 不易太过频繁, 否则, 课堂容易流于形式, 忽略了教学的实质, 学生也会有跟不上老师课堂节奏的感觉, 久而久之, 学生的参与性降低, 注意力也就下降了。

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有时与其使出浑身解术让“好奇心重”的大学生脱离高科技智能化工具, 还不如想方设法利用网络资源、手机平台的便捷, 让手机为教学所用, 成为课堂教学的同盟军。教师可在课前, 将自己的授课目标任务, 上课所用课件、实例、图片、练习题目等资料共享到手机平台上, 供学生查看;可也利用微博、微信等, 建立师生课堂讨论平台, 教师借助此平台可就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 学生也可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反映, 其他人也可同时参与讨论。

2.2加强师生之间良性有效的沟通美国教育家季洛特说过: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 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关系, 要能夺得每个学生的心[4]。因此, 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 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关心自己的学生, 关注大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 和他们分享自己在求学、生活、工作中的点滴经验。做一个让学生觉得可以亲近的老师, 愿意与其沟通的人, “亲其师信其道”, 久而久之, 学生对教师的认可感增加, 对课堂的重视程度也会提高, 那么, 开小差、玩手机等现象自然也会减少。

2.3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和其心理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度有关。学生越明白课程的重要性及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则学习自觉性越容易被激发;相反, 学生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经常出现“我不知道学这些有什么用”“学习只是为应付考试”之类的想法, 那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就很低。鉴于此, 为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反复强调课程重要性, 在课堂上要明确知识点的具体学习要求及学习任务。

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学校要努力营造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自律精神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要明白上大学的目的, 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更要有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和执行力保障自己的规划实现。

3结语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 一方面可以说是高科技产品对大学课堂教学的渗入和冲击, 另一方面, 也反映了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透过现象, 认清本质, 提出策略, 认真执行,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遏制这一校园“流行病”的传播, 让学生真正心归课堂。

参考文献

[1]刘福利, 刘丽丹.哈尔滨地区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影响分析——以哈尔滨地区几所大学本科生手机使用情况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04) :24-26.

[2]段旭光.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02) :157-161.

[3]陈红香, 申书琪.心理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2.

上一篇:镇两学一做总结汇报下一篇:个人创业致富十大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