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纽带高三学生作文

2024-04-15

说纽带高三学生作文(共14篇)

篇1:说纽带高三学生作文

说纽带高三学生作文

目光所及处,是一个巨大的会客厅。里面点缀着闪烁的烛光。这里是丘吉尔庄园,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漫步在后花园的小溪边,远处的草坪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小野花。风吹过,增添了些许灵动之感。而三百多年前,这座庄园被赐予了战功赫赫的马尔伯勒公爵,一百多年后,丘吉尔也诞生在这里,它见证了公爵的辉煌一生,英国的极度发达和二战带来的苦难。而现如今,它又显得如此安详。

了解这座庄园的人,会被它浓重的历史感所笼罩。论辈分,他在英国或许都排不上名号,但前后反差带给人的冲击,也许就寥寥无几了。透过这座庄园,我们能看到历史,会客厅的一幅壁画,墙体上的一个弹痕……即使无法置身其中,依旧可以体会到——这就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纽带。

历史与现实,常需要纽带来衔接。纽带,并不只是简单的“一根绳子”或者两个字眼,它是连接各种事物的桥梁,它存在于现实的、虚幻的或是概念性的东西之间,几乎无处不在。通过这些纽带,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周围表面事物之外的东西,拓宽“视野”。

可庄园并不能帮助人们了解未来。这也许是个世界难题,但“纽带”却可以帮我们改变未来。我们与外界联通的介质各不相同,“纽带”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对客观事物认知的不同,继而影响我们和未来。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决定了它的走向,而“内化”这些沟通,便由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决定。在朱光潜先生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中,造成中西方对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主从关系认知的不同是由于人们看待他们的不同造成的。个人构造社会,那么“内化”便毫无意义,社会完全取决于个人;社会决定个人,“内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了社会对个人产生何种影响,继而决定个人如何再反馈给社会。这种反馈无法突破“社会”的束缚,可又实实在在地影响了社会风气,这时,个人与社会间的这条“纽带”,对两端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甚至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即“未来”。

更进一步说,社会与社会,即不同文化间交流融合的“纽带”更难搭建,也更加珍贵,我们的“一带一路”就是个成功的例子,它通过货物,经济交流来拉动文化交流,从而产生共鸣,这是个意义深远的“纽带”。它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让东西方人民从心理上不再有强烈的距离感,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地“看见”了彼此。这样的纽带会更加牢固,意义也更大,是融通世界的一把钥匙。

纽带在方方面面都影响着我们,同时,我们又决定着它们。纽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一切,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建立了桥梁,让我们的意识更加“开阔”。而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又在构建着我们与未来之间的纽带,它们充满变数,也充满希望。毕竟,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它可以证明我们曾经活过。

篇2:说纽带高三学生作文

记得小时候回故乡,我常常因为玩耍而错过晚饭点。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回家,父亲总会在家烧着火炉等我。父亲默默地搬来口锅放在炉上,打个鸡蛋下去,包裹着蛋清的蛋黄顺着蛋壳蹭到锅中,发出嗞啦的清脆声音,我早已盛了碗饭在旁边等着,像饿狼一样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锅中的蛋。只见它渐渐凝固,披上一件金黄的外衣,酱油所沾之处像是一块块棕色的个性装饰,蛋四周精致有序的花边更是点睛之笔。我望着鸡蛋,不厌其烦地催促,父亲也只是无奈地答道:快了!终于,父亲用锅铲将蛋铲起。我踮起脚,将仍在铲中的蛋狠狠咬了一口,蛋清的爽脆与蛋黄的粘稠却浓郁结合在一起,无比美味。而一股热流瞬间击透我的口腔,令我上蹿下跳,失声大叫,好烫!父亲赶忙将手托在我的嘴边,焦急地说:烫吗?快吐出来?我仍逞强,硬是吞下去,心中却倍感温暖。

当时家中没有热水器,晚上都要烧水洗澡,烧水时,我总好奇地坐在火炉旁,看着父亲烧水。装满水的铝煲盖子有节奏地跳动着,四周围绕着大小不一的气泡,发出咕噜的声音,十分有趣。我总爱天真地问:父亲,火炉在放屁吗?这时,父亲才将蜷缩的腰直起来,用满是柴灰的手敲敲我头,笑着说:不是,这时火炉的笑声。我装作听懂了,细细享受着,却无法体味。

如今,再能看见父亲用火炉做菜、烧水的机会不多了。今年,我再一次坐在父亲身旁,看着他烧水,炉中的火不大不小,没多大改变;即使外界如何改变,火也始终如一。炉窗中的树柴烧得火红,可火炉身上刻着的黑灰,也让我也无时无刻铭记着:它老了。就像父亲头上一撮撮刺眼的白发,证明着父亲也老了,突然,我听见了火炉的笑声,也笑了;父亲老了,而他的爱,我如今才懂得。

篇3:说纽带高三学生作文

一、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由老师指定说题的对象, 说题的具体过程及要求, 学生课外事先准备好.

实施说题的要求及步骤:

1. 学生课外练习 ( 或课堂测试) .

2. 要求学生对每个题目做好解题心得:

( 1) 说出你是怎么入手的 ( 怎么想) .

( 2) 说出具体解答过程 ( 怎么做) .

( 3) 整合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 ( 形成知识“树”) .

( 4) 寻找或自编一个类似的变式 ( 举一反三) .

案例1 (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理科第15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 已知△ABC的顶点A ( - 4, 0) 和C ( 4, 0 ) , 顶点B在椭圆上, 则

学生吴某说题:

1. 入手

( 1) 解读椭圆方程: 焦点坐标 ( - 4, 0) , ( 4, 0) , 参数a = 5, b = 3.

( 2) 根据题意作图 ( 黑板演示: 如图1) .

2. 解答过程

由正弦定理可知: (sin A + sin C) /sin B=BC + AB/AC.

由椭圆定义: BC + AB = 2a = 10, AC = 2c = 8

3. 知识点

( 1) 椭圆的方程及定义.

( 2) 解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应用.

4. 变式 1 ( 自编)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 已知△ABC的顶点A ( - 4, 0) 和C ( 4, 0 ) , 顶点B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则 (sin A - sin C) /sin B= .

变式2 ( 摘抄)

在△ABC中, ∠A, ∠B, ∠C所对边分别为a, b, c, 其中A ( - 4, 0 ) , C ( 4, 0 ) , 点B在以A, C为焦点的 椭圆上, (sin A + sin C) /sin B=52, 则椭圆的方程为 .

案例2 ( 2010年浙江高考) 已知向量α, β ( α≠0, α≠β) 满足|β| = 1, 且α与β - α的夹角为120°, 则|α|的取值范围是.

学生张某说题:

1. 入手

因为该问题涉及了β - α及向量的夹角, 所以我先画个图看看 ( 黑板演示:如图2) .

2. 解答过程

通过直观形象, 发现该问题可以用

“解斜三角形”的知识解决, 不过对应“三要素”的要求还少一个, 故需设一个角θ ( 如图2) , 此时由正弦定理得:, 可得α的取值范围.

3. 知识点

( 1) 向量的几何运算, 向量的基本概念.

( 2) 解斜三角形的相关定理.

( 3) 三角函数的性质.

( 4) 数学思想: 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4. 变式3 ( 摘抄)

( 2011年湖州高三数学模拟考试) 已知非零向量a, b的夹角为60°且满足|a -2b| =2, 则a·b的最大值为.

二、学生现炒现卖, 教师回炉重炒

适合于课堂练习, 给出问题, 让学生直接说出问题的解答过程,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或提示或修正, 真正实现师生合作.

案例3设a = ( 1, cosα) , b = ( sinα + cosα, - 2) , 若α∈ ( 0, π/2) , a·b =1/5,

( 1) 试求sin2α及sinα, cosα的值.

( 2) 设f ( x) = 5cos ( 2x - α) + cos2x, 试求f ( x) 的最大值.

学生陈某说题:

1. 入手

( 1) 条件转化: 由a·b =1/5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转化 ( 黑板演示) 得sinα - cosα =1/5.

( 2) 针对结论, 确定条件转化目标———f ( x) = Asin ( ωx+ φ) + B.

2. 解答过程

( 1) 利用 ( sinα±cosα) 2= 1±sin2α得sin2α.

3. 知识点

( 1) 向量的坐标运算.

( 2) 三角函数相关公式的应用.

( 3) 三角函数的性质.

( 4) 已知三角函数的值求角.

4. 教师回炉

( 强化公式 ( sinα±cosα) 2= 1±sin2α的应用)

5. 教师重炒 ( 让学生回去做好, 下次说题)

变式4若a = (31/2cosωx, sinωx) , b = ( sinωx, 0) , 其中ω >0, 记函数f ( x) = ( a + b) ·a + k, 若f (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 且当x∈ [-π/6, π/6]时, f ( x) 的最大值是21, 求f ( x) 的解析式, 并说明如何由y = sinx的图像变换得到y = f ( x) 的图像.

三、做做“马后炮”

将学生按不同的程度进行分组讨论, 让学生自己“说说”在解题时犯下的错或感到骄傲的事, 同学相互之间发发感叹 ( 当时我咋就没想到呢! 以后我要……) , 使学生成为知识点的真正主人, 而且很多“奇思妙想”及“民间秘方”就在这里出现了.

案例4如图3, 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 E, F分别是BB1, DC的中点, 求证: D1F⊥面ADE.

学生张某谈了基本思路:

学生沈某说: 按这种方式需求面的法向量, 这太烦了.

试想: 在如此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探讨问题、交流心得, 怎能不会收获意外之“才”呢?

总之, 让学生说题的形式是多样的、开放的、松弛的, 它集想、做、反思于一体, 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用集体智慧、睿智的反思相荡而成涟漪, 相激而发灵光. 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解题的技能, 享受成功的喜悦. 有效性练习就是要学生通过练习, 让知识点 ( 种子) 在学生头脑里生根、发芽, 直至成长为一棵知识大树. 而这过程需要阳光、养分, 更需要防病、防虫. 让学生说题正好适合“知识树”的成长. 学生说题能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现在你的面前, 发现其中的漏洞和错误, 并及时给予纠正, 确保“知识树”无病无虫害, 我想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园丁”.

摘要:在高三第二轮复习中, 学生练习、老师讲评的讲练结合的复习模式成为主流, 学生自主探究容易被淡化.老师备课试图把所有问题归结为某些类型, 然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对号入座”.上课时习惯于挤牙膏式的“启发”, 试想:学生在高考考场里他的老师能站在他的一旁一点一滴地启发吗?应该说我们缺的不是题目, 缺的是思维.为此, 我在上习题课时, 改变教育观念, 以生为本, 尝试放手让学生说题 (学生给自己上课) , 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极致, 使自己成为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老师.

关键词:高三复习,学生说题,习题课

参考文献

[1]周伟锋.以生为本的中学课堂教学改革[J].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0 (1) .

[2]裴光亚.高考数学复习:在制高点上思考[J].高中数学教与学, 2009 (9) 上半月.

篇4:说纽带高三学生作文

一、说题教学在高三物理习题课中的实施

1.说命题意图

在学生认真仔细审题后,应该快速地判断出该题的考点和难点。经过不断地说命题意图,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将会得到不断完善。例如,曾经解决过这么一个问题:

例1.(2014·温州一模)两个质量为m1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光滑支架上,支架的夹角为120°,如下图所示,用轻绳将两球与质量为m2的小球连接,绳与杆构成一个菱形,则m1∶m2为( )

当时让学生来说题,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考受力分析,不能真正理解到位命题人意图、考点所在,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只有让学生不断说命题意图,才细化到物体的平衡问题和整体法和隔离法的應用。

2.说物理模型、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

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学生在说物理模型、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分析中会犯种种错误,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对应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合理和细致的物理知识结构。例如,曾经解决过这么一个问题:

例2.如下图所示,用半径为0.4 m的电动滚轮在长薄铁板上表面压轧一道浅槽.薄铁板的长为2.8 m,质量为10 kg。已知滚轮与铁板、铁板与工作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3和0.1。铁板从一端放入工作台的滚轮下,工作时滚轮对铁板产生恒定的竖直向下的压力为100 N,在滚轮的摩擦作用下铁板由静止向前运动并被压轧出一浅槽。已知滚轮转动的角速度恒为5 rad/s,g取10 m/s2。

(1)通过分析计算,说明铁板将如何运动。

(2)加工一块铁板需要多少时间?

(3)加工一块铁板电动机要消耗多少电能?(不考虑电动机自身的能耗)

学生当时对第一问“物体如何运动”的后半部分无法进行有依据的判断,经点拨,学生才意识到问题是出在自己对摩擦力的认识不够深入和透彻上,笔者就以此为契机,帮助学生搭建更加合理的摩擦力体系,让学生的受力分析更加清晰可见。

3.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当已经清晰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的任务是说要用哪个知识体系去解决这类问题。用我们的知识进行判断能否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以及可以预见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哪些问题。而预见的这些问题,我们又将如何处理。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寻找更多的解题方法。

4.说解题的心得体会

说解题的心得体会也就是要求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和问题进行总结。学生在对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这类问题的人体上的解题方案,这将增加学生解题的经验值。

5.教师综合点评并引导学生对习题进行适当的改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刚才讲的问题和暴露出的问题加以总结,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的空缺和不足。

二、在说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例题的选择

例题的选择不能是偏题、怪题,应该选择具有型代表的题目,且难度要控制恰当。

2.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个体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本着“难度差异、发展差异”的思想,让所有的学生都融入课堂、参与课堂。

3.注意鼓励学生的学习

高三的学习经历是辛苦的,而物理的学习中,将会遇到很多的难题,这将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产生恐惧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

在高三的物理复习课中引入学生说题这一教学方式,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能让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师的适时适度地点拨,能让学生更为有效地开展学习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而真正实现高效的学本课堂。

篇5:说纽带作文800字

“你是喜欢妈妈多一点还是爸爸多一点啊?”这句耳熟能详的问题,想必不少人被问过吧。小时候的我不懂事,只晓得谁对我好我就喜欢谁。于是,我回答“妈妈”。这一说可不得了,害得爸爸连生了三天闷气。后来,长大的我懂得了许些待人处事的方法。现在如果你再问我喜欢爸爸还是妈妈,我会毫不犹豫地自信地回答——我自己。

两口子平日里总免不了吵架拌嘴。一次,我在客厅看电视,爸爸妈妈下班回家。爸爸一坐下:“老婆,快去煮饭!”此时还没换鞋的妈妈就怒了:“只会动嘴,你自己不会去煮吗?”爸爸没有得到令他满意的答复后,眉头紧锁:“我是一家之主,做饭是女人的事,我怎么去弄。”妈妈也不甘示弱:“我不管,谁饿了谁煮!”

就这样,你一句她一句五分钟过去了。“女儿,我渴了。快去给爸爸倒杯水。”爸爸叫道。我正准备动身,“不许去,让他自己倒!”妈妈一吼,我的身体不由得一颤。唉,好不容易消停的战争,又开火了。

这对活宝父母时常让我左右为难,但一遇到有关我学习方面的事他们就会不约而同地穿一条裤子了。

一次大考的早上,我洗漱完,妈妈就乐呵呵地端上自制的早餐。我坐下准备开吃时,爸爸开门从外面回来了,手上还拎着一盒我最喜欢吃的炒粉。面对着这两份早餐,吃妈妈做的,又会让爸爸失望;吃爸爸买的,又会得罪妈妈。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算了,我心一横,两份早餐一并下肚。之后,鼓着个大肚子去考试。考好了,爸爸妈妈喜上眉梢,爸爸开了自己珍藏的好酒,妈妈多做了几道好菜,吃饭时不忘鼓励我虚心进取;考砸了,爸爸妈妈不打不骂,爸爸递上两杯温水,妈妈陪我悉心分析错点,总结原因。

我们一家三口,其实很幸福。爸爸总是对我说,你妈妈很辛苦,咱家的幸福生活多亏了她;妈妈总挂在嘴边:你爸爸是咱家的顶梁柱,咱家的幸福生活,功劳少不了他。在我心里,妈妈是温暖的太阳,爸爸是遮风挡雨的大树,而我是被阳光照耀和被大树保护的小草。

篇6:说纽带的高中作文

——题记

“呜哇……我就是要糖……给我,给我!”

一个扎着羊角辩的小女孩伸着双手,两只眼睛肿的像核桃,小嘴巴儿还张的大大的,鼻涕眼泪布满了巴掌大的小脸,好不可怜。

站在她旁边的人终于弯下腰来,长长地叹了口气,将半推半就的小女孩揽进了怀里,道:“妈妈也没有呀!”

可哭声越来越大。忽地,女孩推开了妈妈,转身路进屋子里,朝着正在缝衣服的老人叫到:“外婆!妈妈不给我吃糖!”

被那女孩唤作“外婆”的老人搁下手中的针线,抬起头,半黑半白的发丝被认真仔细梳理过后,盘在脑后,仅用一只暗黑的木籫固定,因年岁已过百,那张刻满沧桑的脸虽已找不到任何青春的光彩,但在眉宇之间,以及还有美丽的痕迹。

她弯了弯有些干裂的嘴角,用那双苍白却有力,爬满老茧的手将那女孩拉到眼前,又转身走向阴暗处,在那雕刻着繁琐的.花纹的柜子里拿出了一个小盒子,将它递给了女孩。

“丫头,外婆没有糖,只有这个,你要喜欢,便拿去吧!”

女孩满心欢喜的接过盒子,迫不及待的将它打开,瞬间,屋里传出了一声充满惊喜的稚嫩的童音。

“好漂亮!”

女孩的笑,就像夏花一样灿烂。

那个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一枚银制的纽带,做工极其精致,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无与伦比的,专属岁月的气息。

女孩笑着将纽带拿了出来,跑到屋子外,想给妈妈看看。却怎料阳光下的纽带竟如此美丽!

纽带像是要把太阳的光芒吸掉似的,此刻它被太阳照着,远远望去,也像是一个发光的小太阳!

“妈妈,你看你看!这纽带长着阳光呢。”

站在门槛上的老人静静的笑了,就像夏花一样灿烂。

花开花落,岁月流逝。

如今我已极少见到外婆,就连她的消息都很少了。而那枚纽带,也已找不着了。

那枚长着阳光的纽带,那个扎着羊角辩的女孩,那个站在门槛的老人,还有那个阳光的时刻似乎在我的记忆里消失了,可那种感觉,熟悉得就像上一秒发生过一样。

如此令人怀念。

篇7:说纽带高考满分作文

令人难以想到的是,在这幅迷人的画卷中不可或缺的是多年前只能用来打电话的手机。它以让人难以预测的速度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参与着人们几乎方方面面的事情,靠近着人们在小时候想象中的理想生活。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研究分析师迈克尔?麦克劳夫林说,来,“中国迅速从复制者演变成了创新者”。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来购物,快递员叔叔能够迅速地将货物从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运到我们的家中,“拆快递”、“收快递”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点开小程序,操作着熟悉的“点外卖”过程,一般情况下在不出一小时内,就能够足不出户地收到食物了;我们可以只带着手机出门购物,摆脱了“忘带现金”的困境。

观乎当下,大部分的事情我们都可以用手机搞定,虽然会想起以往离线的生活,但是也感谢时代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到来时,武汉封城,人们居家隔离,城市空空荡荡,除了那些逆行的白衣天使和基层工作人员,穿梭在道路上的就是我们平时可能会忽略的快递员叔叔与外卖小哥了。是他们,秉着勇气与责任为人们送来食物、物品、口罩、药品,为我们的城市在黑暗中带来了一份光。尽管隔着屏幕,但是也磨灭不了国人对这个群体的感谢。

篇8:例说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

一、注重对相似知识、概念或题面表述的辨析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常对某些相似知识、概念或题面表述产生混淆,此时我们可通过对平时练习的题目归纳抽取,罗列在一起与学生一同辨析,通过比对,加深印象,促进理解.

1.注重对相似题面表述的辨析.如恒成立问题的题组辨析 :

已知函数f(x)=8x2+16-k,g(x)=2x3+5x2+4x,其中k为实数.

(1)对任意x∈[-3,3],都有f(x)≤g(x)恒成立 ,求k的取值范围;

(2)对任意x1,x2∈[-3,3],都有f(x1)≤g(x2)恒成立 ,求k的取值范围;

(3) 存在x∈[-3,3], 使得f (x)≤g (x) 成立 , 求k的取值范围;

(4)对任意x1∈[-3,3],存在x2∈[-3,3],使得g(x2)≤f(x1)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5)存在x1∈[-3,3],存在x2∈[-3,3],使得g(x2)≤f(x1)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本题组随着“任意”、“存在”这两个词组所在题面中的位置的不同,研究两个函数值域区间的包含关系;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注 重对相似概念的辨析 , 如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题组训练:

已知函数f(x)=x3+ax2+3.

(1)若f(x)的单调减区间为 (0,2),则实数a___;

(2)若f(x)在(0,2)上单调递减,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

(3)若f(x)在 (0,2)上存在单调递减区间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

(4)若f(x)在(0,2)上不单调,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

本题组通过区间上导函数值的正负与原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辨析函数的单调区间、区间上的单调性及区间上不单调等相似概念.

3.注重对相似知识的辨析.近年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高中数学中的考查成了各级考试试题命制的热点.如:

(1)若f(x)满足:x1,x2∈[-1,1],都有|f(x1)-f(x2)|≤|x1-x2|成立,则称f(x)∈ψ.对于函数,有 ( )

(2)已知函数(a,b∈R).若点A(x1,y1),B(x2,y2)(x2>x1>0)是曲线f(x)上的两点 ,试探究 :当a<0时 ,是否存在实数x0∈(x1,x2),使直线AB的斜率等于f′(x0)? 若存在 ,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这两道题均以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为背景, 由于题型的不同在应用定理时又有不同的做法.对于选择题我们不能因为不用定理而把问题复杂化,对于解答题我们不能因为用定理而把问题简单化.

二、知识间的联系内化及实际解题能力的提高

如函数极值点偏移问题:

例1.已知函数f(x)=ln(x+1/4)-ax,其中a∈R且a≠0,

(Ⅰ)讨论f(x)的单调区间 ;

(Ⅱ)若存在-1/a<x1<0,x2>0,使得f(x1)=f(x2)=0,求证 :x1+x2>0.

评注:1.x=0是函数f(x)的极值点,x=x1,x=x2是函数的两零点,,说明极值点不在两零点的中间,即极值点偏移.

2.若 函数 f(x)的极值点为 x0,f(x) 的两零点为 x=x1,x=x2试比较x1+x2与2x0的大小关系的解题策略为:

(1)构造一元差函数F(x)=f(x0+x)-f(x0-x);(2)求导判断F(x)的单调性 ;(3)结合F(x0)的符号 ,判断F(x)的符号 ,从而确定f(x0+x),f(x0-x)的大小关系 ;(4)f(x1)=f(x2)=f[x0-(x0-x2)]>(或<)f[x0+(x0-x2)]=f(2x0-x2);(5)结合f(x)单调性得到x1+x2与2x0的大小关系.

解:(Ⅰ)f(x)在(-1/a,0)上单调递增 ,在 (0,+∞)上单调递减;

(Ⅱ)令F(x)=f(0+x)-f(0-x),x∈(-1/a,0),,f(x2)=f(x1)<f(-x1), 所以F(x) 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 , 所以F(x)<F(0)=0,即f(0+x)<f(0-x),也即f(x)<f(-x),又因为x2,-x1∈(0,1/a),由(Ⅰ)可知原函数在(0,1/a)在单调递减,故有x2≥x1,即x1+x2>0.

篇9:说纽带高三学生作文

但是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说数学”占主流的高三课堂中,教师扮演怎样的角色?教师怎样策划“说数学”的课堂环节?学生如何将“说数学”向深度推进,从而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服务?在“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优化?

笔者认为,在高三复习“说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功能依然不容小觑,而且应该适时有效地发挥,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体现出更多的教学机智.

一、激发探究欲望 说内在联系

在高一、高二新授课的学习中,教师已尝试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交流活动.但由于受到课程进度和知识容量的影响和制约,他们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学习”,相互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比较淡薄.而“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能够起到相互沟通、取长补短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内化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说数学”活动是基于学生深度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合作交流”活动,要求教师精心选编学生的复习材料,设置具有兴趣牵引和情感激励作用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能动合作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想做更想说.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他主张不必过分强调外来诱因,而应努力将外来诱因转化为内在动机.因此,在高三复习数学课堂中,教师在选择学生的学习材料时要做到走心,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欲望.

案例1:传统的高三复习中,对于基本不等式应用的专题复习一般都是就题论题,题目缺乏联系,层次感不强,学生不能形成严密的思维体系;或者一上来就是含参数问题的讨论,十分突兀,台阶过高,像笔者所在的农村高中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毫无招架之力.如何突破传统,使得课堂复习更加有效呢?

笔者根据复习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从下面的一道典型问题出发,复习了用基本不等式求目标函数最值的一般方法,之后又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变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这组变式链让学生既感亲切又觉新鲜,欣喜过后陷入深思:这些变式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究竟是什么呢?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学生萌生了要“刨根问底”的好奇心.这时,学生思维的涟漪已然泛起,教师需要推波助澜,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互动交流(让学生“说解题过程”、“说解题方法”),探索出上述变式的解法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说反思”),将获得的通性、通法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相融合,使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也使学生体味了成功的快感和失败的挫感,实现了数学学习价值的理性回归.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这些题型都与“乘1法”存在或是“显性”或是“隐性”的关联,通过“换元”思想转化归为统一模板解题,真正实现以点带面,多题一解.

二、运用元认知提问 说质疑探究

教学的生命特征在于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学到什么、懂得什么、能力有什么样的提高、后续发展如何都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关注的.但是在传统的应试教学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夸大了自身的作用,以“有限的时间讲无限的题目”为实现课堂价值最大化的唯一宗旨,往往单方面地“满堂灌”,忽视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结果很多教学环节都由教师“越俎代庖”,未能适时给学生“留白”,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极为贫乏,而且很多数学结论包括解题方法都是作为定论或模式教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推敲,当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出现思维瓶颈,使学生应变乏力.

在“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元认知提问”,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探究,让学生“说”的欲望不断升温.“元认知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提出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元认知提问”,设疑环环相扣,诱导步步深入,从而使学生集中精神、跟进思路、提出问题、探究方法,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课堂彰显了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的和谐氛围,学生乐在其中,如沐春风.

师:想法很好,观察细致,公式逆用,打破常规,该同学确实肯动脑筋,但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交头接耳起来,有的很诧异,有的已经在奋笔疾书……

学生3:我发现第二种方法算出的答案有两个解,和第一种不同.

师追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3:按照第二种方法解方程得到tan(-α)=-或者tan(-α)=-3,但是由于α∈(,),所以-α∈(-,-),此时tan(-α)的取值范围为(-∞,-1),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3.

师赞许道:细节决定成败,角的范围往往是大家容易忽视的,可你考虑到了,真的很不错.(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生4(声音小而颤):老师,能不能直接用公式tanα=,代入cos2α=-算出,再代入所求式子得出结果.(此公式为数学公式手册上查得)

师鼓励道:大胆一点说,很好的想法,特别简单.

数学课代表提出了质疑:我觉得不一定是tanα=,应该是tanα=-,因为α∈(,).

师:说得在理,开方不考虑正负号是我们许多同学的惯性错误,课代表的疑问是非常必要的,对我们都有很强的警示作用,我们应该感谢她.上述式子是怎样得到的,你能证明吗?

很快,不少同学利用升幂公式1-cos2α=2sin2α,1+cos2α=2cos2α,从右向左证了出来,开方要取正负.

师:还有别的途径可以推导吗?

大家沉默无语.

老师只好提示:同学们能从式子tanα=推出结论来吗?

学生5抢答:可以,将式子左右两边平方再降幂即可推出:tan2α=.

师:很好!大家能从式子tanα=出发再推出一些结论吗?

学生相互交流、争论,“说”得热火朝天.不久,两个,三个,四个……多位同学展示了他们的交流成果……

三、鼓励畅所欲言 说异见反思

在高三复习“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考纲,分析学情,精心选题,力求做到“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先做10道”,选出最典型、最精彩、最能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好题.如果教师在备课中总结出很多条条框框(解题技巧和经验结论),在课堂上一股脑儿告诉学生,那无疑走了传统的高三灌输教学的老路,这是不可取的.

这些解法高三教师想来烂熟于心,说来如数家珍,关键是教师选择怎样的时机,采取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思路,是不是现在是高三复习,教师就可以“倾囊相授”呢?

笔者认为,理想的做法是哪怕复习以前的陈题,也要求推陈出新,稳中求变,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思考,通过变式训练,知识迁移,把在问题解决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放在首位,而不是单纯灌输知识和解法.放手让学生“做数学”和“说数学”,毫不吝啬地把学生推向前台,如若必要,教师可以装“笨”扮“傻”,把“说”(展现)的机会让给学生,是挖掘学生数学思维潜力的最佳方式.

为此,下面的课堂教学行为是需要调整的.

认为给学生时间思考不值得或不必要.学生刚开始审题或思考尚未开始,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提问,或者干脆“自问自答”,自认为分析透彻,用时充分.

不能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回答,尤其当学生的思路没有按自己既定轨迹发展时,急于中断学生的发言,替学生说,替学生做,替学生想,无情地剥夺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换言之,在高三复习中,提倡“百家争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问题”、“说过程”、“说异见”、“说变式”和“说反思”),在一些思路多元化的关键点上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倾听,乐于投身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篇10:以说纽带为题高考作文

那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周末,然而对我来说却又那么地不平凡。我要坐公交车去奶奶家吃饭,虽然我挤公交车的功夫不能说是炉火纯青,但也已经小有成就啦!我借着瘦小的身躯,像一只灵敏的猴子,左冲右突,杀出了一条“血路”,顺利挤上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坐下。车里就像蒸笼一般,让人热的透不过气了。离奶奶家还有好几站呢,我百般聊赖地望着窗外的风景。

“嘎吱”一声,把我从无聊中拉了回来,车门打开了,最后上车的是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奶奶,手里还拎了一大袋菜。她途经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让座的意思,只是用淡淡的目光扫了一眼。我想也没想,就起身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随着车的颠簸,我就像一个不倒翁一样,左摇右晃着。这时,一只温暖的大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坐在我的座位上吧,我马上就下车了。”双腿酸痛的我已经不能容我多想就一屁股坐了下去。

哥哥走向出口,站在立杆旁。下一站到了,哥哥依然站在那,没有下车的意思,只是欠着身子给要下车的人让路。直到我要到站了,哥哥依然站在那,我走的她面前说:“哥哥,我也要下车了,你做回去吧!”哥哥笑了笑回答道:“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吧!”

篇11: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及:说纽带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1。纽带是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世界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会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 有记叙,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篇12:说纽带优秀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注重“严师出高徒”,注重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必须达到绝对的服从,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学生思想受到钳制,不能自主创新,只能完全的一味的接受,也不能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与学生的情感的构建,要与学生拉近距离,建立起一种情感的纽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记得我本学期第一次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的热情是很高的,只有s同学没有认真的听课,侧着身坐着,一付吊儿郎当的样子,还不时的和同桌以及前后位的同学说笑着。看到这种情况,我对所有的学生说:“在课堂中我们应该怎样坐?”其他学生都很自觉的坐端正,唯独他似乎没有听到一样,依旧我行我素。面对这样的学生,在第一次课中我先进行了严厉的教育:“课堂中要求坐姿端正,这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你认为你很特殊吗?”听了这些话,他用了一种不理解的眼神看着我,但还是无动于衷。“如果你认为上课时要用这样的坐姿来听课的话,请你从下节课开始不要面对黑板,而面对班中所有的同学坐着。”我继续说着。看到我严肃的表情,他慢慢的坐好,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在课堂中我明显的感觉到,他有许多的不愿意和不满,当时我就决定不能在让他这样下去了。在以后日子中,我不时的听其他老师说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好,还是原来的一付模样,并且在课堂中还发出奇怪的声音,扰乱课堂的秩序。为了更好的让他改正自己的问题,增强他自己的控制能力,我找到他进行了心理的谈话。

那天也是刚刚上完课,他还是和原来一样,下课的时候我对他说:“XX,到我办公室来一下。”等了一会,他慢吞吞的挪到了办公室里。还是那一副模样,站没有站样,坐没有坐样。“XX,其实你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怎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说话呢?这样不仅会影响你自己的学习,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这样怎行呢?”“我没有说话阿!”“老师这样说你没有别的意思,只想你越来越好,我们好好谈谈好吗?”“没有什么好谈的,我就是这样。”“人呢都会说话,不过这话要看你怎样去说,说的时间、语气对了就是好话,对任何人都是好的,反之则是废话,说不说都是没有用的,你想说怎样的话呢?”“当然是说应该说的。”“那就是了,你认为上课的时候那样说话是怎样的话?”他不说话。“上课时,老师是尊重你们的,因为我们都是平等的,既然老师都尊重你,你是不是也应该同样尊重老师呢?也许有时候老师们的口气是重了,感觉有些伤害你,老师可以道歉,那你应该怎样去做才是尊重老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诚心的道歉吗?道歉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老师们想看到你课堂中的表现,能有着端正的坐姿,该说话时一定说,而不是说废话,知道吗?”他默默无语,神色虽如以前,但能感觉到他也在思考。“回去想想,老师是真的想和你做朋友,我是真心的想让你的潜能发挥出来,变成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每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就找他,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提出建议帮助他改正,由于他的转变,班级的纪律好了许多,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篇13:高三语文复习, 想说爱你并不难

一、基础知识复习生活化

在高考复习中, 语音、成语、病句这些基础知识的复习, 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厌倦, 那么怎样让它趣味化而让人愉快的接受呢?我觉得, 知识来源于生活, 将它们和生活联系起来, 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我曾偶然地在外地听过一堂复习字音的课, 因当时没事先和学校、授课老师打招呼, 我们还担心一无所获。可一到课堂, 老师的精彩开堂就将我们的心紧紧抓住了, 没有多媒体, 没有事先排练, 但整堂课从导入到结束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枯燥, 反而很生动, 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想起来, 无它, 授课老师就是将字音与生活结合起来, 将平时校长的发言, 年级长组织大家集会, 到老师自己的口误等很多来自生活、来自身边的材料拿进了课堂, 让学生将那些容易出错的字音牢牢地记在了脑海, 如“氛围”的“氛”、“潜力”的“潜”等等。而具体讲授中, 老师时而联系生活, 时而谈到影视, 时而板书, 时而朗读, 课堂气氛也非常的活跃, 不再是学生按音序从A背到Z或做几道选择题那样的简单做法, 学生学得轻松, 效果自然不错。后来, 我在教学中也照葫芦画瓢, 学生反应也非常得好。

成语的复习, 也可与生活相连, 因为成语来源于日常的生活语言, 更使用于日常生活, 那种让学生背词义、甚至背词典的做法就违背了语言的这种特性。在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有意地运用成语, 或正确运用做示范, 或有意用错引起学生注意。记得在复习中我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考点是高考“首当其冲”要考的。话一出口, 不少学生表示抗议:“老师, ‘首当其冲’用错了”“是吗?错在哪?”我故意卖关子让学生解答,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就很容易地将这个成语的正确意义记住了。像这样可以融合到语境来讲的词语还有很多, 特别是一些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如美轮美奂、差强人意、屡试不爽、文不加点、不堪之论、七月流火、趋之若骛、炙手可热等, 我们都可以用运用这种造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

二、古典诗文复习系统化

因为文言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文言文的复习对学生来说便是一个难点;但高考的高分比值, 使得它又成为一个复习的重点。如何让学生既能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又不至于感到太过枯燥呢?“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就是语言的学习, 而通过诵读来培养语感就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文言断句、翻译、文言中心的理解都可以利用诵读来解决。在诵读中体会, 在诵读中品味, 在诵读中感悟, 在诵读中提升文言鉴赏能力都是可行和必要的。

而古代诗歌的复习也是让学生头痛的, 他们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其实, 诗歌鉴赏也是有章可循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就指导学生整理出了诗歌鉴赏的几种模式, 如分析诗歌意境型、分析表现技巧型、分析语言型、分析炼字型、分析关键词型、分析形象型等七种答题模式。这些模式可操作性强, 学生有章可循, 就不会再觉得做诗歌鉴赏题无法下笔了。

三、阅读复习言意统一化

在高考中, 现代文阅读赋分较多, 而这一环节得分又具有不确定性, 做得好时, 可以拿很高的分, 做得不理想时, 得分很低。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学生觉得复习没有多大的必要, 考试时碰运气罢了。在复习时, 我们如果不消除这种思想, 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的突破这一专题呢?曾有老师提出过“言意统一”的教学观, 我觉得这一观点很适合现代文复习。不光讲答题技巧, (即只指导“言”) 我们还应该"会意", 从整体上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 做到“言意一体化”。惟有如此, 学生才不会仅仅将现代文阅读当作一种做题练习, 而是从文中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或感受科技的进步, 得到心灵的洗礼, 获得人格的滋养。

四、语言表达复习时新化

语言表达历来为高考“主菜单”中的一道“金牌菜”, 养眼夺目。“新”一直是本“板块”的底色与基调。如何紧跟时代步伐, 把握新的主旋律, 是这一板块复习的关键。而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时既要注意它的新, 又要注意它的实用, 无论是仿写还是所写, 充分利用它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来生动我们的课堂, 亮化我们的语文教学。如在讲述对联知识及写作时, 我就让学生为自己的高三生活写一副励志联, 不少同学跃跃欲试, 这些对联, 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也紧跟时代步伐, 不仅是练习了对联的写作, 也是对学生自身的激励。此外,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语创作;在做传记类阅读题时学习给历史人物写颁奖词等都是不错的尝试。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体会创新的乐趣, 也可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作文复习对话化

对于作文练习, 我们常常重视的是数量, 而不是质量。一味地让学生写, 而没有很好地与学生对话交流,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自然缓慢。

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操作呢?作文题目定下了后, 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五分钟, 从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着手, 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接下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这种交流就是一种对话, 在对话中老师起着引导、点评的作用。但应注意, 这种交流不一定要达成共识, 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就千人一面了。接下来就是写作了, 这是学生自己的对话, 学生与文题的对话。我们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文章设想一个倾诉的对象, 这个对象可以是朋友、父母、老师、甚至是我们社会上的某一个群体。面对这个倾诉对象, 学生就可以忘记写作是任务, 是老师布置的差事而洋洋洒洒, 下笔千言了。当然, 作文最好是连堂课, 可以让这种交流一气呵成而不被打断。

到此, 作文是不是就算完成了呢?没有, 写完以后, 老师的评改很重要。教师还应该选出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作品, 让学生对本次作文进行第三次对话, 特别是先前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交流。这些问题, 可以是审题方面的, 可以是选材方面的, 根据学生作文情况, 一次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而不要面面俱到!

这种对话式作文指导方式可以让学生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 不再觉得无话可写, 也可让学生的思维在对话中进一步打开, 开阔自己的视野,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篇14:例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④意识的能动作用;⑤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复习过程】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本考点内容简单,但学生不一定都能掌握到位,对此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我给学生强调了以下两点:一是人脑不等于大脑;二是要想产生意识,就必须有社会实践。

例.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意识可以调控人体的生理活动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我给学生强调了以下两点:一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例.漫画《塑造》(右图)所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4)意识的能动作用。

我给学生强调了以下两点:一是如何正确区分意识的三个特点,即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二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阻碍作用。

例.“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于预见即将发生的事。”这句话强调的是()

A.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D.意识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反映

(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給学生强调了一点: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例.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方法论体现的世界观原理,以及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漫画《上级视察要路过》(下页图)启示我们()

①应该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要激发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应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统一

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上一篇:大学生明礼诚信的演讲稿下一篇:2011年上半年度焙烧车间工作总结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