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团体心理辅导

2024-05-16

绘画团体心理辅导(精选6篇)

篇1:绘画团体心理辅导

中学生心理绘画团体辅导训练方案

一、团体训练目标

通过团体成员共同努力,创造出良好的团体动力范围,促进团体成员的成长,引导成员回顾自我历程,思考自己的性格特点,人际关系,理想目标,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使成员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以及自我尊重和自信。二学情调查

中学生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Identity versus role confusion)阶段。青少年到了这一阶段,开始思考、整合他(她)所掌握的各种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这可难是人生中最困难的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的危机(crisis)能顺利解决,儿童就会获得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并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亲密对孤独(Intimacy versus isolation)阶段。如果这一阶段危机不能解决,那么就会产生角色混乱(role confusion)和消极同一性(negative identity)。产生逆反性青春期问题。

三、团体训练实施过程。

团体辅导活动正式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1)签订《参加团体训练契约》

《团体训练契约书》主要是对规则的口头或书面说明,在团体的初期给出一定的规范是为了保障团体的有序运作。(2)团体领导者发言

发言如下: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团体绘画工作坊”一一中学生自我成长小组!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将由我来带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咱们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现在已经有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了,还多次参加大型心理健康宣传和辅导活动,以及参与团体辅导和社区心理辅导等。

我们团体辅导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我成长,具体来讲就是更深入的认识自己、接纳自我、促进自我和谐、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个小组最大的特色就是会有大量的绘画活动。目前这种类型的团体辅导在国外较为多见,在国内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所以也很感谢大家能够为绘画艺术团体辅导的本土化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保证团体的正常运行,促进大家更多的成长,咱们在《团体契约书》中指定了一些规范,希望大家一一遵守。除此之外,还需要再补充几点: 第一,再次强调保密性,我们团体中的所有内容都请大家保密,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

第二,为了保证团体的稳定性,如果大家有很急迫的事情确实不能参加的话,请至少提前一天和我联系。

第三,希望大家能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积极分享自己的作品。当然,我不会强求大家去表达自己,包括在绘画活动中,如果实在不愿意去创作的话也没有关系。

第四,请认真倾听和尊重他人的发言,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真诚的支持。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请使用类似于“我觉得„„”、“我的感受是„„”、“我想„„”之类的句式,注意不要使用伤害他人甚至是攻击性的语句和表达方式。

第五,每个团体都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困难或出现某些意外,我们团体也不例外,希望大家及时表达自己的不适感,我们共同度过。

第六,如果对我个人或我们团体有什么建议和意见的话,或者有不舒服的地方,欢迎随时和我沟通。

总之,希望在未来的活动中,希望我们大家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携手共同成长!

第一阶段 有缘来相识:

分目标:

1)了解团体的性质和内容;2)成员间相互熟悉,为形成团体温馨、团结、真诚开放的氛围打好基础;3)明确自己的目标,提高成员的主动意识。

时间和内容:

1)知情同意书和团体契约(5分钟);2)领导者发言(5分钟);3)调整小组成员期望值和许愿符(20分钟);4)自我介绍(30分钟)。调整小组成员的期望值及填写许愿符: 尽管在招募时已经提出了团体的目标,但是每个成员还是带着自己独特的希望来到这个团体中,而目标的不一致常会破坏团体的凝聚力,影响辅导效果,目标的不一致还常是辅导初期成员感到沮丧困惑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因此,在正式实施团体辅导前,调整成员的目标,消除其不合适的期望,是有助于实现团体目标、促进成员更多成长的有效举措。

1、自我介绍游戏:

在第一次团体活动中,通过设计昵称和标识来进行自我介绍。在分享时主要描述自己的标识,介绍昵称由来,诊释标识的意义。设计游戏往往有助于自我表达,训练思维,增强艺术创作的灵活性。

用标识进行自我介绍,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个体的整体面貌和特征。此外,这也是成员与艺术媒材的初步接触。

2、画情绪 使用目的:

增加成员之间的互动,建设团队,帮助成员熟悉用绘画表达情绪和感受,训练成员识别情绪的能力,有助于其在之后的辅导中对其他成员给予恰当的回应。工具:

2B铅笔、24色彩色铅笔、A4型白纸、橡皮 实施步骤:

事先准备多张写有不同情绪名称的纸条,让成员抽取,用肢体语言展示或先描画、后展示作品,其他成员猜测是何种情绪,游戏结束后进行团体分享和讨论。

第一轮:抽取情绪纸条后用肢体语言展示出来,包括无奈、困惑、开心、难过等,其他成员猜测。

第二轮:抽取后通过描画脸部表情呈现纸条上所写的情绪状态,包括兴奋、得意、高兴得流泪、恐惧等,其他成员根据绘画作品进行猜。

第三轮:抽取情绪纸条后用肢体语言展示出来,包括悲喜交加、很伤心,哭着睡着了、很苦恼,实在不知道怎样做,最后只能接受等,其他成员猜测。

3、绘画:美丽的日子 使用目的: 给成员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团体回顾辅导过程,突出成员的成就感,巩固辅导效果,引导其转向对未来的积极的期望。工具:

2B铅笔、24色彩色铅笔、A4型白纸、橡皮 实施步骤:

每次辅导结束前成员自由作画,主题为未来美好的日子,可以是现实中可能实现的,也可以仅是理想状态,由成员自行选择。创作次数自由支配,在最后一次辅导时轮流分享。第二阶段 携手共成长: 分目标:

1)成员之间进一步熟悉,形成团体意识;2)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这对之后团体中的分享有很重要的作用(示范感受性反馈,而不是评价、直接给建议,等等);3)逐渐形成温馨、团结、真诚的团体氛围。时间和内容:

1)绘画情绪回顾,促进成员进一步熟悉,并回忆上次的内容;2)绘画:尴尬时刻(25分钟);3)建设团队游戏:集体作画及分享(40分钟)

1、尴尬时刻 使用目的:

促进成员安全的自我暴露,建设团队增强成员对他人的接纳程度;训练成员用绘画表达自己情绪和感受的能力 工具:

2B铅笔、24色彩色铅笔、A4型白纸、橡皮 实施步骤:

要求成员画出自己遭遇的一次尴尬时刻,并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己当时的感受,创作完成后全体分享和讨论。

2、集体作画 使用目的:

建设团队,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增强成员对团体的归属感。工具:

2B铅笔、24色彩色铅笔、24色油性蜡笔、素描纸、橡皮、小刀。实施步骤:

全体成员共同创作一幅画,为作品命名,团体分享和讨论。第三阶段 最近比较烦: 分目标:

1)宣泄不良情绪,改善情绪状态;2)了解并修改自己应对困难的模式;3)挖掘成功的经验,加强自我的支持;4)小组成员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想,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内容:

1)游戏:绘画接力(25分钟);2)绘画:我的烦恼(20分种);3)《我的烦恼》分享一(30分钟);4)《美丽的日子》第二次作画(15分钟)

1、绘画接力 使用目的:

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突出成员的责任感,增强成员之间的相互接纳和相互支持。工具:

2B铅笔、24色彩色铅笔、A4型白纸、橡皮。实施步骤:

每位成员选择一种特定颜色的笔,游戏全程只能使用该种颜色作画。发给每人一张纸,自由作画2分钟,然后在领导者的提示下传给左边的成员。每个人在传到自己的纸上继续作画2分钟,再传给下一位成员,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原来的纸又传回到自己手中为止,游戏结束。成员轮流分享自己对于画的贡献,以及对其他成员添加的作品的感受,最后团体进行分享和讨论。

2、我的烦恼 使用目的: 鼓励成员安全展现其内心世界,通过绘画和分享过程宣泄不良清绪,改善其情绪状态,促使成员了解并修改自己应对困难的模式,促使成员挖掘自身资源,寻找成功的经验,加强自我支持。工具:

2B铅笔、24色彩色铅笔、A4型白纸、橡皮。实施步骤:

(l)团体领导者引导成员进入创作状态:“生活中不只有快乐,还会有很多烦恼的事情,这些事情会带给你很多感受。很多时候语言显得贫乏,不足以描述出烦恼带来的复杂的感受,可是它们是那么深刻的存在于你的心中,我们需要你的真诚、信任、温馨以便创造相互支持的氛围,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2)在两次活动期间和暴露自己问题的当事人单独进行交谈,感谢她对团体的信任,肯定她分享自己隐私、坦诚面对自己问题、积极成长的勇气,介绍与其创伤相关的知识,关注其感受,减少其对自我暴露的不安,避免再次与大家见面时的尴尬和忐忑,建议她必要时向团体领导者及时提出个体干预的要求。

第四阶段 你我皆凡人:

分目标:同上。

内容:1)回顾(10分钟);2)《我的烦恼》分享二(60分钟);3)《美丽的日子》第三次作画(15分钟);

第五阶段 碰触真实自我(1):

分目标:

1)认识自我;2)悦纳自己;3)挖掘自身的宝藏,促进自我成长。内容:

1)绘画:心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和理想中的我(30分钟);2)绘画分享一(45分钟);3)《美丽的日子》第四次作画(15分钟)

1、绘画:心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和理想中的我 使用目的:

加强成员对自我的认识,减少成员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引导成员直面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提高其自我接纳程度,促使成员挖掘自身的宝藏,促进其自我成长。工具:

2B铅笔、24色彩色铅笔、A4型白纸、橡皮。实施步骤:

每位成员发三张纸,分别画出心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和理想中的我。具体描画的形象不只限于人物、动物、植物,还可以是某种物品或摆设或场景等,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自由创作。绘画结束后,成员自由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六阶段 碰触真实自我(2)

1)回顾(15分钟);2)绘画分享二(60分钟);

3、《美丽的日子》第五次作画(15分钟); 第七阶段 心灵柔体操 分目标:

1)接纳自我不和谐的部分;2)增强自我和谐;3)增强对他人的接纳 内容:

橡皮泥游戏(45分钟);2)团体橡皮泥游戏(30分钟);3)《美丽的日子》第六次作画(15分钟)

1、橡皮泥游戏 使用目的:

促进成员接纳其不满意的部分,提高自我和谐程度;促进成员对他人的接纳程度;突出成员的成就感,提高其自信水平工具:

36色橡皮泥、素描纸、剪刀、刀子、木棒 实施步骤:(l)个体橡皮泥游戏 ①每位成员选择两块橡皮泥,一块是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另一块是自己最不喜欢的颜色。

②把两块橡皮泥慢慢的揉和到一起,感受融合的过程。

③自由分享在揉合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对揉合后的橡皮泥的颜色的感受。④团体分享和讨论,重点在于自我接纳和自我和谐。(2)集体橡皮泥游戏

①在素描纸的范围内集体用橡皮泥做一个作品,为作品命名。②成员自由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及对作品的感想。③团体分享和讨论,重点在于自身的贡献和对他人的接纳。第八阶段 展望美丽的日子 分目标:

1)分享感受和收获;2)展望未来;3)巩固辅导成果;4)结束小组 内容:

1)发放许愿符,分享感受和收获(20分钟);2)分享《美丽的日子》(50分钟);3)互赠祝福及小组留念(20分钟)

四、对团体辅导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

1、迟到或缺席

“老师,下午上课的老师有事情,他四点半才来,估计要两小时,所以我要迟到一刻钟,不好意思啊。”

“老师,明天晚上我们班要开班会商量周末的活动,我是团支书所以必须得去,所以估计要迟到半小时了,对不起啊。”

“老师,我们明天晚上要补课,来不了了,真是抱歉。”

“老师,我今天晚上不能去了,因为上次计算机考试不及格,今晚老师要给我们培训,给大家造成不便真是不好意思!”

在团体辅导中,会在活动的前一天或前几个小时收到这样的消息,或是迟到或是缺席,都不免会给团体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一般来讲,迟到或偶尔的缺席意味着团体中存在阻抗,几位成员经常迟到或缺席,则可能是团体缺乏凝聚力的表现,甚至表明团体正面临着解体的可能性。当然也可能是成员确实有事不能参加。治疗师的做法通常包括在团体初期强调出席的重要性、自己以身作则、对于已经出现的状况及时阻止、帮助成员探讨其行为背后的意义,等等。

在本次“团体绘画工作坊”团体辅导的研究中,在团体开始前通过书面和领导者讲话的方式加以束缚,尽量减少迟到或缺席发生的可能性。当迟到或缺席发生时,主要采取以下处理方式:(1)思考是否是团体中存在压力;

(2)向其他成员解释说明迟到或缺席的情况;

(3)如果有两位成员因临时状况迟到或缺席而又不能取消活动时,鼓励其他成员表达自己的感受;

(4)向迟到或缺席的成员介绍已经进行的团体活动。

2、脱落

当团体辅导中出现成员脱落的情况时,不仅对脱落成员本身不好,对留存成员也不利。

因为团体辅导的活动是循序渐进的,频繁的缺席不利于王同学自身的成长,在团体凝聚力己经初步形成的状况下,当她再次归入团队的时候会暂时处于比较孤立的状态,而且成员的流动性大会严重影响团体的稳定性,因此对某一同学多次缺席的处理是要在在双方意见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脱团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如下:(1)向这位同学解释多次缺席对其辅导效果的不利影响。(2)关注这位同学的情绪感受,及时处理。

(3)建议这位同学如果需要帮助的话可以寻求个体咨询。(4)向其他成员解释王同学退出的原因。

(5)注意对留存成员的影响,以身作则,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感想,防止其产生被团体驱逐或遗弃等的不良感受。

3、个人创伤性事件的暴露

例如:在第六次活动中,其中一位成员讲述了自己的童年创伤,其中两位成员给予了当事人及时的回应,“这些痛苦的事情都过去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将来你会很幸福的”;有两位成员告诉我他们很替当事人着急,可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有一位成员在活动结束后告诉我其感受:“她压抑太久了,说出来会感觉好一点的”;还有一位成员在活动结束后询问我有何办法可以帮助当事人。看得出,团体中其他成员的第一反应是惊愕,然后开始为当事人担心。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以下方式处理:

(1)在两次活动期间单独和每位成员交谈,询问其感受,处理不良清绪,介绍有关童年创伤的相关知识,告知其常见的处理方式,并特别告诫成员不要对当事人区别对待,要宽容的接纳、真诚的关心,切忌可怜或鄙视的态度。

(2)当事人分享自己的隐私是出于对团体的信任,所以我们要继续保持团体能够感受到这种信任的范围。这些烦恼带来的感受有不同的颜色,呈现出不同的线条的组合,那么试着去把这些线条从心里挪到纸上,不要刻意构思,不要急于想象,就那么自然的等待它们的自然出现,只要听从自己的心就可以了。”(3)成员自发作画,用颜色和线条表现出烦恼带来的感受。

(4)成员自由分享自己的作品,给以每位分享的成员真诚、温暖、鼓励、共情、支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篇2:绘画团体心理辅导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刘爱萍

一、设计理论

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 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

二、辅导目的1、使大家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通过训练,培养大家初步的合作能力。

三、引言(带领者自我介绍;团体基本概念介绍;说明此次团体目标,5分钟)

大家好,我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刘爱萍,文刀刘,爱情的爱,萍水相逢的萍,性格较外向,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乐于合作。今天我们将进行团体合作的心理辅导,简言之,就是带领大家一起玩几个游戏,放松放松。目标是使大家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合作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所谓团队合作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可以断言,世纪是一个讲究合作的世纪,学会合作、善于合作也将是人们适应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 种技能,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期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将通过举例子来加深大家对团队合作精神的理解。我们知道,我们很容易折断一根筷子,但如果让我们折断一把筷子,是不是变得很难?当很多根筷子团结起来的时候,力量不可小觑。由此可见,人多力量大。再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一个和尚跳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在这里,却出现1+1+1<3呢?也即三个和尚却是人多力量少,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合作精神。三个和尚后来又怎样了?后来庙里失火了,三个和尚争先恐后挑水救火,火灭了,他们也醒悟了,从此以后他们轮流挑水,又有水喝了。

备用例子:足球比赛中,每队各有11 人,每个人的位置、作用可能不同,但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他们的共同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争取胜利!请一名熟悉足球运动的学生讲述一下前锋、中锋、后卫、守门员的任务和作用。教师总结:一场比赛如果能取得胜利,球员们个人的的精湛技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乃是团队合作精神!这就是各队教练在训练球员球技的同时,积极培养球员们合作精神的原因。

备用例子:拔河比赛中,如果队员们没往同一个方向使力,那么即使他们每个人的力气都很大,也赢不了比赛。拔河比赛需要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都把力作用到一个方向上,力的作用才会相加,拔河比赛时就是这个道理。

四、自我介绍

1、叠罗汉(暖身游戏)(20分钟)

活动目的用强制记忆的方式促使成员们相互认识

具体操作

1、给每位成员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如何用最好记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特点。领导者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作为示范。

2、按顺时针方向,从某个成员(比如A)开始介绍自己,要求:

(1)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中必须包含两个信息:姓名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

“我是活泼好动的周慧”。

(2)从第二个成员开始,每个成员在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时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如“我是坐在好动的周慧旁边的内向害羞的王琳”),直到最后一个人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

(3)在介绍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集中注意力听。努力记住该成员的名字,而且每个人都有协助他人完整表达的义务。

3、当成员A作完自我介绍后,小组的其他成员依次向A提一个关于个人信息的问题。要求每个人提的问题不能与前面成员提的问题重复。对于其他成员提的问题,A可以表示不回答,但不能说谎。当所有的成员都问完一个问题后,A旁边的下一个成员再开始介绍自己。

4、所有的成员都介绍完自己后,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讨论

5、领导者小结

(1)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个技巧,因为它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关心和重视。(2)记住他人名字的方法:提问法、重复法、联想法等。

2、微笑握手(15分钟)

活动目的促使成员们相互认识

具体操作

请全体同学起立,一二报数,报二的同学向前走一步并向后转,内外两圈面对面,均向右走,要求面带微笑,注视对方眼睛,尽可能多地和同学握手问好,我们说停时,手不要松开。(这一过程每个人只能用眼神和握手这个动作,不能有言语的交流,当你觉得你已经很真诚的注视着对方和对方握手,就可以和另一个同学握手)

在大家刚才上面的交流中,大家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记住我们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名字,我们来看看大家现在可以认识几个人?

3、猜猜我是谁

活动目的(1)巩固活动效果,活跃气氛

(2)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并体会被人理解的感受

(3)成员讨论,分享感受

具体操作

(1)请各成员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句子,但不能写自己的名字

(2)写好后投入摆放在团体中央的纸箱内

(3)每人随机抽取一张,打开纸上的内容,让大家猜猜是谁

(4)如果抽到的是自己,就再抽取一次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果分小组进行的话)

活动目的让大家对彼此有一份最基本的了解

具体操作

7或8个人一组(通过分发扑克牌随机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出自己的组长,然后顺时针依次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家乡、性格、爱好),最后由组长来总结发言并介绍自己小组所有成员的基本情况。(看哪个小组组长介绍得生动有特色,能让大家都记住他们的组员)

五、热身游戏

1、“大风吹,吹大风”(20分钟)

活动目的活跃团体气氛;调动成员积极性;考验同学们的反应能力;考查换位双方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具体操作

现场所有同学手牵手围成一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内开始喊口令:“大风吹,吹大风,吹穿白色衣服的„„”,其他同学围着主持人转动,一旦听到吹什么样的人,这些人就得立马反应过来,然后进行位置互换。(重复或者站错的都将受到惩罚,要当场表演节目)

教师将一椅子置于场地中央,同时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到(具有某一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学员听到后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央并坐下。不断重复地做此游戏。如教师可喊口令: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

具体操作

1.领导者发出指令,如”大风吹带眼睛的同学”,那有这一特征的成员就要互换位置

2.没有及时反应的人就要扣分,看哪位扣的分最多,要接受小小惩罚

2、解码DNA(15分钟)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来使得大家体验受挫的感觉或者是体验团队合作之后,成功的喜悦

具体操作

大家围成一个圈,同时伸出左手,然后再伸出右手,抓住其他人的左手,这是就要求你们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再解开这个结,最终回复成一个圈的样子。

2.1、解开千千结(30分钟)

(1)所有成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圈,记住自己左右的两个人。然后所有的人随意围着圈走动,当主持人喊停的时候,都停下来,然后试着左手牵原来左边的人,右手牵原来右边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结”。

(2)然后要求成员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个“结”解开。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尝试了半个小时“结”都没有被解开,领导者可以允许某两只相邻的手断开一次,但必须马上封闭。

2.2、心有千千结

游戏要求:

(1)

1、几个同学围成一个圈,各自先伸出自己的右手,与对面同学的右手握住,然后再伸出各自的左手,与对面同学的左手握住,不能和刚才的那一位同学再次握手。相互配合,用最快的速度把结打开,恢复成一个圈或8 字。

(2)在游戏过程中不能松手, 在解开结的过程中,可以用转身、钻、跨等动作。

(3)游戏的时间设定为 10 分钟,时间一到不论是否解开,都必须停下来,如果你认为实在解不开,当然也可以中途放弃。

(4)

4、下面的同学监督游戏的同学是否犯规,并观察他们是怎么完成任务的。

游戏开始,同一组的同学相互握手,表示友好合作。

游戏进程:

(1)先由我和3 位同学进行示范,向其他同学解释整个过程。

(2)加大难度,由6 位同学来完成这一活动,请6 位男同学和6 位女同学。

(3)再加大一点难度,请8 位同学来做游戏,4 男4 女,看异性合作的效率。

(4)最后,请一位同学来担当领导者,进行最后一次的活动,看看在有领导者的情况下大家的表现。

思考的问题:

参加游戏的同学:

(1)你们组会成功的理由是什么?你们组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在游戏中你是否思考过如何解开结的办法,还是整个过程中听从其他同学的吩咐。未参加游戏的同学:结合你对比赛的观察,来谈谈认识,并找出有利于合作的行为。

总结:

首先,从上面的问题情景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合作;接着,又从心有千千结这个游戏

中,我们又初步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用合作来解决我 们遇到的问题。

3、无家可归(15分钟)

活动目的感受团队,体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具体操作

(1)全体成员站立,手拉手围成一圈

(2)领导者说出一个数字,成员们必须马上围成同样人数的圈

(3)没有组成圈的同学谈体会

4、终极密码+可怜的小猫

活动目的在回顾了上次活动同时,彼此做个活动前的热场准备

具体操作

大家围坐一圈,领导者从数字1——100之间随便写出一个号码(这个号码只能领导者知道),每位参加者轮流猜出一个号码后由主持人提示,多了或少了,直到最后猜中,而猜中者就要受到惩罚。惩罚准备

家人手拉手围坐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坐下,推选一人扮作小猫。

玩法

游戏开始,扮小猫者,可任意蹲到其中一位的身前,模仿三声猫叫,每叫一声稍停一下,被选中的人应立即用手抚摸“猫”的头部,并说:“可怜的小猫。”如此三遍后,被选中者如果笑出声来,就应该与扮小猫者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如果顺利通过三次猫叫考验而本人又未笑出声,扮小猫者就应走向另外一人,游戏继续进行。

规则

(1)小猫不能接触选中人的身体;

(2)选中人只能轻抚扮小猫者。

5、分小组的话——“情有千千结”

游戏规则

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外指挥。每个同学都要记住自己左右两边的人,听到主持人说解散的口令后开始随便相圈内走动,然后主持人会叫停,大家都得停止运动,然后找到刚开始在自己身边的人,保持原地不动,重新牵手。紧接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恢复到正常的牵手状态。(最快恢复原状的小组即为胜者,落后的小组则需要受到惩罚,可集体表演节目或者派代表表演)

游戏意义:考察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考察部分同学具有的组织领导能力。

六、团队合作游戏

1、“生死与共”/同舟共济(20分钟)

准备

报纸

活动目的促进成员学习合作共事;增进团队的氛围;让大家知道,在困难面前要懂得互相支持、互帮互助的道理。

具体操作

(1)通过随机分配,成员两人或者三人一组,助手在每对选手面前的地上铺开1张(半开的)报纸。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各对选手站到报纸上,全部的脚不能站出报纸的边界。

(3)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如此循环,直到胜者决出。主持人与助手示范一次。

(4)活动结束后,组长引发大家对活动的讨论,并总结

2、同心协力(20分钟)

活动目的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

具体操作

(1)先派出两名学员,背靠背坐在地上。

(2)两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

(3)以此类推,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尝试失败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

(4)相关讨论

a、你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完成起立的动作吗?

b、如果参加游戏的队员能够保持动作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不是更容易完成?为什么?

C、你们是否想过一些办法来保证队员之间动作协调一致?

(5)总结

别看这个游戏简单,但是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在这个游戏中,大家组成了一个整体,需要全力配合才可能达到目标。如果步调不一致,大家的力气再大也不可能顺利完成,任何一个人的不配合都会对小组的行动产生负面效果。

具体流程

2人一组,背对背坐在地上手臂互扣,然后一起运力,互相依靠着站立起来;若两人成功,则再加一位成员,直到小组所有成员都一起站起来为止。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感。

3、“寻找支点”

游戏规则

现场所有同学分为若干队小组(两个人互相手搭着肩),由两个人出来互相追赶,逃跑的一方需迅速地找到一组组合,并迅速用双手搭在对方肩上,然后该小组另外一名成员需要迅速离开以躲避追捕人的抓捕,同样需要找到另外一个栖身之所。(被抓者视为失败者,需要受到一定的惩罚,需要表演节目)

游戏意义

人是需要帮助的,每个人都不可能一个单独地生存下去。

活动总结(10分钟)

(1)

(2)领导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团体

4、突围闯关

活动目的团体合作,靠集体的力量解决困难;体会团队支持对个人的重要性;使成员更愿意投入团队,增强团体凝聚力。

具体操作

(1)突围时,有一位成员站在团体中间,作为突围者,其他成员用手臂相互勾结相成包围圈;

(2)突围者可以采用钻、跳、推、绕、拉、诱骗等方式,力求从圈子中突围出来,包围圈的人尽力不让他出来。

(3)闯关者,一位成员站在圈外,作为闯关者,力图打入圈内;

(4)闯关者可以采用钻、跳、推、绕、拉、诱骗等方式,力求从圈子外闯入圈内,其他成员围圈面想向外,竭力排拒,不理睬闯关者。

5、红与黑

活动目的了解团体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知晓信任来自于畅顺的沟通。

具体操作(游戏规则)

(1)目的:你队与另一队分别为队A、队B,各自争取取得高分。

(2)程序:每轮你队有两种选择-------红或黑,由工作人员了解你队每轮的选择并告知你们的得分,你队可根据上轮得分确定下轮选择。

(3)沟通:两队在第四轮选择后,征得双方同意,可进行第一次沟通,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外出面谈,面谈时间为一分钟;两队在第八轮选择后,双方必须进行沟通,面谈时间为一分钟。

两队除按上述规则可召集的面谈外,禁止其它沟通。

(4)得分计算

1)队A、队B均选红,各得1分;队A、队B均选黑,各减1分;

2)一队选红、一队选黑,选红者减3分,选黑者加3分;

3)第9与第10轮选择,得分乘3后计入总分。

点评

(1)要取得长期利益,必须采取合作的态度。

(2)团体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

(3)信任来自于畅顺的沟通。

(4)信任一旦逝去,难以补救。

七、总结(5分钟)

领导者进行简单的小结,每位成员与大家分享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与心得

要想结识更多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先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和理解的。有时候,成功并不是的一个人事情,要取决于全体成员的支持和帮助。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更多的机会,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和协作力、注重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创造力的发现需要尝试和每个人的支持,团队的创造力决定团队的质量和前景。

篇3: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初, 团体心理辅导传入中国大陆, 它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 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培养良好适应习惯的助人过程。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和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景。例如生涯决定、认同问题、男女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有关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人的问题。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他主题教育的方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已越来越普遍, 这种形式在充满乐趣的团体活动中, 让大学生们进行体验、分享, 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它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 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它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利用校园中天生存在的团体力量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 为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思路。

二研究现状

从数量上看, 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起步晚, 根植于心理学研究这个家底就不够深厚, 因而研究数量较少;从研究领域上看, 其辐射面有限, 对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证研究多扎堆于对正面效果的反复验证上, 因而创新不足;从研究工具上看, 被广泛使用的仍为国外引进的心理量表, 虽在引进过程中经过校订, 但难免缺乏与我国大学生心理需求和时代特征的对接。

1. 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心理辅导中的“团体”是指在一定的目标引导下, 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 满足成员一定的心理需求的组织。依据团体辅导的功能, 可将其分为成长性团体辅导、训练性团体辅导和治疗性团体辅导, 在团体辅导中可以达到教育团体成员、使成员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治疗已经出现的问题等效果。或也有研究者将其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

依据团体成员的问题性质, 可以将其分为异质团体与同质团体。其中同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年龄、学历、生活经历、心理困扰, 或者说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相似, 如新生心理适应团体、贫困生自卑团体、缓解抑郁学生情绪团体、学习困难团体、情绪调控训练团体、班级凝聚力建设团体、学生干部培养团体、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应对突发事件团体、减肥团体等等;异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某些背景或个人特质不太相同的团体。

依据团体辅导被引入高校的形式, 又可将其分为专业模式和思想政治模式两类。专业模式是由心理学专业人士组织, 通过招募志愿者组成团体, 进行历时1~3个月的团体辅导过程, 包括团体的初创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 全程由心理学专业人士负责;另一种是思想政治模式, 由辅导员或邀请心理学专业人士或咨询公司专业人员,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群体进行的团体辅导, 从制定团体目标、团体成员组成、实施时间、地点等全程都有辅导员的参与。

2. 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与实施

概括起来, 团体心理辅导有以下特点: (1) 感染力强, 影响广泛。多向沟通、多个影响源、相互学习模仿、相互支持、集思广益。 (2) 效率高、省时省力。 (3) 辅导效果易巩固。 (4) 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群 (团体活动过程即广泛的人际交往的过程) 。因此,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弥补心理素质教育和个体咨询的缺点, 而且还可解决目前高校心理辅导教师不足的问题, 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的开展既受到社会的重视, 也得到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3. 研究工具的使用

国内使用的测量工具以引进的居多, 如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16PF (卡特尔16种因素问卷) 、UPI (大学生健康调查表) 、SAS (焦虑自评量表) 、SDS (抑郁自评量表) 等, 这些问卷在引进中虽然经过修订, 但对国内大学生群体缺乏针对性。

4.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展步骤

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 通过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然后由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将学生分组, 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 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 (系) 为单位, 根据各院 (系)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 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 这种模式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 效果较好。具体步骤为: (1) 确定对象, 即确定哪些人适合参加本次团体活动。 (2) 制定目标。 (3) 进行方式和活动的设计。设计和创造团体经验以引发成员参与分享。 (4) 思考配合团体活动进行时所需要的场地、设备与材料。 (5) 将设计好的活动先行组成一个试验性小团体试用一次, 并讨论、思考和修正。 (6) 准备每一活动进行的大纲以及必需的材料。 (7) 准备备用活动, 根据团体活动的进展有弹性地调整原先的设计。 (8) 团体活动结束时, 应用问卷或其他方式方法来了解大家对团体的反馈, 以评估活动是否达到团体的目标。 (9) 团体的反馈、自己的检讨以及所记录的资料都应加以保存。

5. 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更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较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情景性, 因而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获得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也能得到长久的保持, 故其所发挥的作用和潜能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

促成大学生正向心理激励方面的研究有:孙时进、范新河和刘伟的《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邢秀茶、王欣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张姝的《应用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刘琼珍的《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张翠红、谢正、陈佐明、刘素贞、代娟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研究》;钱晓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陆东伟、唐爱香、张会欣、李永生、马瑞、张郢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班级状况的研究》。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危机干预的研究有:尚云、李辉、高俊的《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许若兰、王敏的《大学生情绪调适的团体辅导研究》;白羽、樊富珉的《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向群英的《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团体辅导效果评价》;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的《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团体辅导干预——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张姝、郝善学的《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水平的研究》;韦耀阳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

三结果与展望

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虽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研究与推广, 从辅导方向上看, 从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向心理品质的各个方面发展;从接受辅导的方式来看, 也由治疗团体转向发展性团体, 以发挥团体心理辅导更大的效能;从辅导效果来看, 更多的研究者重视于长效影响而不是即时影响, 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今后的研究应围绕创新实证研究、细化研究团体、丰富研究领域、制定符合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与需要的研究工具来逐步深入, 以促进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实现更深更好的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并梳理近十年来国内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研究, 包括介绍团体心理辅导对象、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工具、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及团体心理辅导效果, 并提出今后研究建议及展望, 这将会促进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进一步发展, 使其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改善大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教育形式。

篇4:绘画团体心理辅导

关键词: 绘画疗法 高考考前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

每年的高考是对广大考生知识、能力和身心素质的巨大挑战。高三冲刺阶段长时间、高负荷的复习,使一部分考生出现自我评价低、烦躁不安、敏感脆弱、身心疲乏等所谓“考前压力症候群”。考生的心态直接影响复习的效率和考试的正常发挥,帮助他们摆脱和缓解考前焦虑状态非常重要。

一、团体辅导的独特价值

心理辅导的实践证明,在帮助那些有共同成长课题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

首先,团体辅导是多向沟通的过程,感染力强,影响广泛。在团体情境中,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辅导是一个辅导者对多个成员,不但增加了辅导的人数,而且节省了辅导的时间与人力。

因此,对出现“考前压力症候群”的考生,开展团体辅导,不失为有效的心理干预形式。

二、绘画心理治疗简述

绘画疗法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在绘画过程中获得缓解与满足,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绘画治疗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以视觉意象的活动方式,安全、自由地表达自我的机会和空间。

学校心理辅导中,具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往往不会轻易将自己的问题说出来,或者想说也表达不清,甚至过多地述说消极问题,容易形成消极暗示。绘画投射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这种辅导中的被动局面。辅导者通过这一技术,以画作为突破口,探寻绘画者潜在的心理困扰,让绘画者宣泄负性情绪。因此,绘画疗法的运用,往往会起到良好的咨询、治疗作用。

三、绘画疗法在高考考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具体运用

鉴于高考考生考前心态调整的迫切需求、团体辅导的适用性及绘画疗法的独特功效,我们在高考前招募了15名需要考前心理辅导的考生,组成以绘画疗法为主要辅导手段的考前心态辅导团体。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单元:欢聚图

目标:(1)促进成员之间彼此熟悉;(2)营造真诚、开放的团体氛围。

时间和内容:(1)自我标识;(2)集体作画。

1.自我标识:鼓励成员选择能够代表自己的任何事物或形象,为自己设计标识和昵称,进行自我介绍,协助成员彼此了解,营造有趣的团体活动气氛。

2.集体作画:集体成员共同创作一幅画,并为作品命名,以此增强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第二单元:高考表情

目标:(1)理解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任务的不同认知;(2)梳理高考的理解和感受;(3)接受自己的迎考状态。

时间和内容:(1)你说我画;(2)接力绘画。

1.你说我画:领导者描述一幅画,每位成员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绘画,不允许询问领导者,也不允许彼此交流,画完后分别展示自己的画,然后进行分享和讨论。由此引导成员理解每个人面对同一任务时的想法会不相同,所以面对高考,彼此状态会有差异,需要自我接纳。

2.接力绘画:发给第一个成员一张纸,简单画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同学的迎考状态,依次向左传递,接力作画,然后进行团体分享和讨论。以此活动,进一步让成员明白,迎考状态可能存在问题的不单单是自己,由此降低社会比较压力。

第三单元:压力圈圈图

目标:(1)评估自己的压力状态;(2)增强情绪觉察和自我接纳能力;(3)宣泄不良情绪,改善情绪状态。

时间和内容:(1)情绪涂鸦;(2)压力圈圈图。

1.情绪涂鸦:鼓励成员自由涂鸦,画出自己的情绪。请每位成员介绍自己的画,分享自己的迎考心情。

2.压力圈圈图:在压力圈圈图大小球内写下迎考过程感受的各种压力,大球代表大压力,中球代表中等压力,小球代表小压力,并用图画标注压力的来源。以此明确自己迎考压力的状况及来源。

第四单元:抗压处方

目标:(1)了解并修改自己应对压力的模式;(2)挖掘应对压力的成功经验;(3)小组成员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时间和内容:(1)向左走向右走;(2)连线帮帮团。

1.向左走向右走:成员针对上次的压力圈圈图上画出的压力,在每个压力球的旁边画出向左、向右两条路,向右的路上画出你能让压力减少的办法,向左的路上画出让压力继续增加的做法。然后分享各自应对压力的方式,领导者进行点评,并补充有关抗压的策略。

2.连线帮帮团:请成员绘制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此让成员明白,面对压力,自己并不孤单,要学会主动求助。

第五单元:成长连环画

目标:(1)统整团体活动经验;(2)形成积极意象,增强迎考的信心。

时间和内容:成长连环画。

把成员前四次活动中的绘画作品分发到本人,请他们把根据自己所绘制作品编一个克服困难、积极迎考、最终成功的励志故事。然后在团体内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在轻柔的音乐中,通过想象把故事变成画面。

第六单元:天使图

目标:(1)回顾总结;(2)成员之间互相鼓励;(3)结束团体,评估团体辅导效果。

时间和内容:(1)天使图;(2)我的收获;(3)问卷评估;(4)拥抱道别。

1.天使图:所有成员围坐一圈,给每位成员分发彩色爱心卡片,卡中间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依次向右传,每位成员都围绕心形画下自己对其他成员的祝福和鼓励。

2.我的收获:成员整理自己的收获,团体领导者进行总结,鼓励成员将所学所感迁移到现实中,起到延续团体动力的积极作用。

3.问卷评估:此次活动结束前,采用“绘画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估问卷”让成员对团体绘画疗法效果进行评价。

4.拥抱道别:用右手大拇指在其他成员额头轻轻点赞,拥抱道别。

四、绘画疗法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绘画疗法投射出来的团体成员的潜意识信息是丰富的、多元的,这对团体领导者的心理咨询技巧要求较高。

1.对团体成员的绘画作品分析时,应更关注其本人的解读。

象征和意象有很强的个体性,同一件作品在不同当事人看来有不同的含义和价值。辅导者不能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到成员的作品中,而应该注重成员自己的分析和解读,并提醒他们关注其绘画中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及作品的特别之处。

2.辅导者不能只关注团体成员对绘画内容的解释。

解释的焦点其实不是绘画内容,而应更关注成员在绘画时的体验,并要结合其相关生活事件。因此,成员完成绘画作品后不必急着追问和推敲绘画内容,而是应该引导他们欣赏自己的绘画,回味创作的过程及感受。

3.不必强求成员对其绘画内容进行解释。

绘画可以打开通向潜意识世界的大门,即使不对作品进行解释,作品潜意识信息仍然可能被创作者利用,其负面情绪会得到一定的舒解,并实现自我心理修复。因此,当成员无法清晰解读自己的绘画内容时,我们不必强求。

综上所述,笔者在高考考前团体心理辅导中尝试运用了绘画疗法,帮助应考的考生澄清自己的状态,觉察自己的情绪,寻求改善方法,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这只是初步的一种心理辅导探索,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严文华.心理画外音(修订版)[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

[2]宋兴川.绘画与心理治疗[M].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

[3]刘颖.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篇5:绘画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在主题班会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可以运用团体辅导中的游戏辅导、角色扮演、价值澄清法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班会,以提高主题班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自我省悟和主动改变,建立良好的班级风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所在地域特色;学生的群体状况等等,开展此项活动。活动背景的说明有助于对活动主题与目的的理解。更能够看出活动的重要性与特色。更能够体现班主任的智慧与能力。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确立要本着小而实,切忌大而空。题目的措辞立意要有创新,要新颖。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通过活动能够达到的主题。目的要具有针对性,要具体。通过辅导活动确实能够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能够达到。切忌空话套话,活动目的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够达到的目的

篇6:团体心理辅导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我校的教育实践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证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团体心理咨询之所以在学校中适用有效,有以下四点理由:学校中团体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受教育者都处于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三、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针对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如情绪、学业、生涯发展、性、自我认同等重要发展课题的辅导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完成该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目标。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有:性质——教育性;重点——满足一群学生的共同需要(同班里的大部分学生);情境——班级全体参加。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

1、发展性功能:完成该年龄阶段青少年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

2、预防性功能:预防该年龄阶段容易出现的偏差和问题。

3、矫治性功能:对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给予纠正。

四、心理辅导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态度

1、要对生命的敬畏和责任感;

2、一视同仁的爱心;

3、要有专业精神。

五、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注意的事项

(一)精心营造和维护团体辅导氛围

1、良好的辅导氛围的要求:信任、安全、真诚、坦率、合作、互动、活跃、有序。

不良辅导氛围的表现:紧张、防卫、调侃、迎合、应付、涣散、呆板、无序。

2、氛围营造的技巧:做好热身活动;设计好开场白;设计好第一个活动情境(注意情节的合理性与可探讨性);注意座位的排列;不要因多余的环节中断已经形成的氛围。

(二)灵活控制活动过程

1、设计好活动板块。

2、控制讨论的时间。

3、及时制止调侃或语言攻击,保护学生心理,使学生免受伤害。

4、讲清游戏规则、讲清楚活动细节、指令明确。

5、问题具体,少而精。

(三)让学生“动”起来

1、与一般的心理讲座相区别。

2、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活动中。

3、教师要先“动”起来。

4、宽松、和谐的环境。

(四)注重从情景体验出发

一般以心理剧表演、小品、案例分析、心灵日记、辩论等形式呈现。场景模拟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以引起学生的同感。角色扮演(心理剧)或小品要有情节,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学生专注投入。

(五)促进学生主体自我发展

操作上要提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条件。

1、确保每个学生都被辅导教师注意到了。

2、教师讲得不要太多,不要喧宾夺主。

3、调动好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即让学生“动”起来)。

(六)辅导教师要易被学生接受

1、良好的个人素质——亲和力、自信、真诚、举止得体。

2、得体的语言——亲切、诚恳、简洁明确、鼓励性语言。

3、一定的组织能力——当机立断、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周密思考。

中学生个体心理咨询应注意的问题

1.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成人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不同。

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心理发展未成熟,具有过渡、闭锁性、动荡性与社会性。咨询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健康发展水平,采用特殊的咨询方法。

2.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成人心理咨询的服务目标不同。

成人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使心理成熟的成人成为心理健康的社会成员,而中学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使青少年按党的教育方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材,也就是尽早实现社会化的目标。

3.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成人心理咨询的服务内容不同

成人心理咨询内容侧重于社会对个体的影响,而中学心理咨询内容侧重于学校、家庭对个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卫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考试焦虑;学习负担造成之紧张;师生关系不良;父母期望过高;家庭关系紧张;性知识缺乏;异性爱慕,早恋倾向等。可见大部分问题涉及学校教育与家庭关系。又如学生厌学、逃学问题行为的出现,初看是社会因素(脑体倒挂、知识贬值),实际上还是由于教育因素(有的教师偏宠好生、歧视差生,教学方法的死板又使知识基础差的学生感觉不到成功的喜悦,反而还施加压力、加码)与家庭因素(家长、教师的读书无用论或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揠苗助长,学生不胜负担,对学习恐惧)所致。学校心理咨询要与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开展对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4.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成人心理咨询的服务方式方法不同。

中学生由于自主力差,经验较少,自我观念没有成熟,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或不知如何去解决心理问题。因而特别要注意指导与咨询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心理预防的基础上,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中学生才会主动意识到有许多问题需要向有经验的专业工作者咨询指导。心理指导的工作还要推广到教职员工及家长的范围,让大家都来关心学生及子女的心理健康,教师与家长意识到孩子们有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时,会督促他们找心理咨询机构,甚至亲自带他们去共同接受集体咨询或家庭咨询。同时,在咨询指导时,与成人相比需要更多、更明确的指导。

5.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成年人心理咨询对咨询工作者素质要求不同。

教育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要求有一般咨询人员应有的仲裁心理危机的本领与解除心理负荷、改善当事人认知结构的技能,而且要熟悉发展心理学、学校心理卫生学,并且有中学教育的实践经验。故经过专业训练的中学教师及政工人员或行政干部担任此职更为合适的。

6.中学生心理咨询要采用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殊性的原则和方法。如,争取信赖;灵活伸缩;注重现实;听取见解,间接建议;提供生活经验,促进模仿认同。与此同时,还要遵循咨询工作的一般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保密性、交友性、认知性、启发性、整体性、明确与委婉相结合、指导与咨询相结合、治疗与咨询相结合等原则)。

7.心理咨询宜个别进行,不能围观旁听。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咨询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健康发展水平,采用特殊的咨询方法,如,争取信赖;灵活伸缩;注重现实;听取见解,间接建议;提供生活经验,促进模仿认同。与此同时,还要遵循咨询工作的一般基本原则和方法。

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转变健康观点及教育观点

学生的健康不仅指躯体的健康,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应纳入到班级教育工作的重要日程中。教育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心理适应能力,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纠正单纯追求升学率,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衡量教育工作的片面标准,把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个性特点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班级教育工作中重要的指导原则,既更新健康观念、教育观念,开展行之有效的学校心理卫生教育。

二、辅导员与受辅者在精神上的协调一致

辅导员与学生应彼此心理相融,产生思想上的“共振”。作为辅导员的教师要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断,设身处地从中小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帮助他们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同时教师应注意克服对心理辅导有损无益的过分同情与怜悯的心态。

三、辅导员要尊重受辅者的人格

辅导员对受辅者人格的尊重,要注意以下方面:

1.接纳。辅导者要给受辅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关心。辅导员要使受辅者重新感到自身的价值,产生积极改变现状的动力。

3.专注。辅导者要专心倾听受辅者的心声。

4.平等。辅导员要和受辅者之间平等地互相谈心、切磋、协商,杜绝“我教你听”的说教或命令方式。

5.信任。作为辅导员的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价值,相信受辅者的可塑性和可改变性。

四、辅导员对受辅者应以诚相待

辅导员应真诚地对待学生,这样受辅者才会信得过辅导员或班主任,愿意表露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

五、辅导员应对受辅者的隐私注意保密 受辅的学生坦诚地向辅导员倾吐心声,寻找帮助,辅导员应注意保密,不能轻意地将学生的隐私外泄,更不能作为新闻传播,或提供给学校领导作为处分学生的材料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绘画团体心理辅导】相关文章: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05-13

学生团体心理辅导07-21

叙事团体心理辅导07-21

团体心理辅导案例04-20

挫折团体心理辅导05-05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05-07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05-18

团体辅导书籍04-15

团体心理训练05-20

团体生涯辅导05-04

上一篇:护理工作计划资料下一篇:关于奥运的作文:北京奥运,自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