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落寞的抒情散文

2024-05-11

温暖的落寞的抒情散文(共12篇)

篇1:温暖的落寞的抒情散文

今天放上博客的歌是《雨下一整晚》。

一开始听到这首歌,就感觉很不一般。好像很有感觉,这种中国风歌曲的吸引力真的很奇妙,它很让你很想很想去了解很多中国古代的乐曲。于是赶紧看了MV,一个字"棒”!听这首歌是一种享受,不看歌词,听着曲调都知道歌曲很哀伤。

关于这首歌,还弄出了一个笑话。我想在QQ签名上写:“雨下一整晚”结果写成了“鱼下一整晚”而自己浑然不知。就这样在留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签名。发现后感慨鱼文化潜移默化的威力,随时来袭啊。

不过不知道泥头这个星期怎么了,笑着和我说那件事的时候,我不知道里面隐藏了你多少悲伤。希望你并没有什么,就算有,也要说出来啊。不要又说等回去看我博客吧。那样我会乱想很多。

呵呵,辛苦了你这样漫无目的地找啊找,对于你,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其实,并不喜欢自己这样被别人怀疑,也不喜欢你怀疑那个人。我猜,你都没有认真在看内容是什么,只是在找有没有那两个字罢了吧?对吧?其实不用那么辛苦地,我告诉你好了,那两个字出现的概率是27分之14。算是很高的了,如果你执意要看,执意要找,我就继续帮你算。你可以继续乐此不彼地怀疑我,我就只能尽量做些不被你怀疑的事了。我就不登陆,不找那个人,不上Q。这样够了吧?

不过既然你怀疑,就说明你在乎,那就请你好好对那个人。

好了不能多说了。

这个星期我在笔记本上写了:“多回忆的日子。”

在教室,坐的是靠窗靠墙的位子,那个特别的位子,把快乐和悲伤都留给了我的位子。

回到了初中教学楼,看到以前的老师,看到了教练,看到了初二那群鬼精灵,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那件被我说早上起来,太阳直晒,热得想蒸炉的教室,就是初三中考时,搬过去的教室。

还记得那时候黑板上写的是:“让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我写的,她说一看就看出我的字。

只是这样的感觉只是一闪而过,并没有故意去避开它了,就让它在该涌起的时候涌起,该沉下的时候沉下。

人总是要面对,一个人去面对。

西西,希望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篇2:温暖的落寞的抒情散文

海湾边的黄昏,好美~斜阳赖着蓝海,紧贴着,像爱人的怀抱,舍不得离去~

漫步在松软的沙滩上,不时的浪花盖过脚尖,不时的低下头去注意潮起潮落。忘了这是第几次一个人漫步了,忘了你曾几何时离我而去了,忘了那些没有你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了。一切都随你的离去而改变。

我总想着有一天能想着斜阳拥蓝海一样拥护着你,依恋着你,终是不如所愿。天渐渐暗了,我不想去发觉有什么变化。望着阴寂的海面,心里猛的忆起你。手里的那条项链被猛地掷向那平静的蓝海。浪花中闪现着那斑斑光迹。乌云遮住了夕阳,蓝海暗沉了许多。就像失去了恋人的温暖,失去了孤独的依靠。抽泣着,承受着。

我直走着,仿佛那海的尽头有我的归宿。一朝海水溺过膝,我低下头,银光涟漪着。天下起小雨,缓缓回过头。海燕忙着回巢,双双结伴。独我依旧。零星的亭灯微微照亮前进漫途的路,朝朝夕夕,依我徘徊。我喜欢淋着雨,在沙滩上狂奔,执爱人之手,惜,那人不知现在何处...

罢了,忘了,伤透了,渐忘了。

许久,一轮新月初生。银皑皑的光为夜下的蓝海洒下一层面纱,逐而渐渐让人看不透这海中蓝心...

是否?你心独旧忆我?是否?你已浮忘千秋?是否?罢了!

落寞之黄昏,孤寂之海湾,独我笑念!

篇3: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 语文教师将选文的内容处理为教学内容, 始终是一个难题。因此, 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常常观察到语文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出现偏差。与此同时, 学术界对于这一难题的研究意识还很薄弱, 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文献资料更显单薄, 多为单篇课文内容的研究探讨, 没有形成系统的类的研究。综合以上三点缘由,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点探讨。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下面分别做讨论:

一.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借景抒情类散文往往借助对景物的描写, 升华出作者本我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一种体悟与感慨。这类散文一般让学生主体反复诵读, 潜心体会文本, 以文为桥梁, 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阅读境界。

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例, 这篇文章中, 作者与读者亲密的交流, 描述济南奇异的景色, 诉说自己真切的感受。全篇都弥漫着亲切感和亲和力, 仿佛是将读者视为老朋友来同他们介绍“济南的冬天”这一新朋友。首先, 教师自己要反复的读, 部分重点片段最好反复吟诵、回味, 执教者自己读出了心得、读出了体会, 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读的心驰神往, 于无形之中实现了高质量的语言积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以何种路径来处理一篇教材对教师而言更是一个严格的考验与测试。

其次, 不动笔墨不读书, 精读的过程中也要用笔勾勾划划出引起自身共鸣或者是比较深得人心的句子, 为进一步的鉴赏做准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 阅读过程中注意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一段无论从修辞上还是从语言上或者是从作者所蕴含的感情上都是会引起大多数学生重视的, 因而就可以勾勾划划并在旁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或是批注。

第三, 进入鉴赏阶段,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提取并标示出相关语句, 这里教师一定不能急于给出示范, 应当由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 理清文脉。接着便是整体探究作者行文特色也就是文章的语言特点。就《济南的冬天》而言, 其一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老舍先生在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大量采用拟人手法, 亲切而自然。描写城外那一圈小山, 说“小山仿佛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还低声告诉城里人“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等等, 这里把小山说的仿佛就像是一个慈祥老祖母。其二就是在描写之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富于变化, 使人产生美的联想, 第三段写山间雪景, 把景色想象成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 仿佛展开了一幅色泽明艳的水彩画, 接着第四段文字转而显得简约清淡, 透露出水墨画的淡雅韵致。只有精读才能发现并体会这种妙处。

第四, 精读之余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拓展迁移演练。一方面学生要结合文中经典语句, 采用旁批的方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另一方面, 迁移到写作, 教师在处理这类教材后期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写一段文字, 可以侧重于评析, 谈一谈鉴赏心得, 论说个人的阅读体验, 也可以侧重于变换角度对课文的一些内容进行仿写或者改写, 比如, 采用拟人手法, 假设自己是济南的小山、斜照着山雪的夕阳、河中倒影着的长长柳影等, 借鉴课文的笔法, 结合阅读的感受, 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因物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往往以对某一物体的细致的刻画描写来抒发作者因为这一物件而引发或是产生的独特的本我的感情, 这种感情一定是与这一物件息息相关的, 以它为点, 因它而发。这类散文并不普遍, 由于必修一中没有涉及, 这里就列举较典型的一篇:苏教版语文九年级教材中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对这类教材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钻研文本的方法, 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作者如何借助这一物来抒情的。

第一, 紧扣教材, 让学生多读。这里的读有两层含义, 一是朗读, 一是阅读。状物类文章大都以散文的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语言如诗一般, 给人以美的享受, 若能沉浸于其中美美地读一读, 读出文字的美来, 相信也是一件美事。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而文章又很长, 不可能面面俱到, 注重引导学生美文美读, 就需要在教材处理时注意取舍, 在重点段落的朗读上加强指导, 以便朗读落到实处。体现在《白杨礼赞》这一篇目上就是对文中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的反复吟读,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杆, 笔直的枝……”经过阅读就能领略到作者对白杨树不平凡的感情。

第二, 挖掘教材, 让学生能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处, 精心设计, 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上把握说话的机会。《白杨礼赞》文中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那么就要给学生机会通过阅读课文说出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 它的不平凡又表现在那些方面,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第三, 利用教材, 让学生会写。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一就是习作能力的培养。而教材是极好的范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 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领悟写作方法, 以教促写再以写促教, 形成一个教学写作的良性循环。如《白杨礼赞》一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用到了象征, 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 那是象征的基础。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练习学会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作。

三.以事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常常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基础上阐发作者对于这一件事的独到的感受, 不同于记叙文单一的叙事性, 以事抒情类散文是借助记叙下这件事而重在抒发自己的看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即是一篇以事抒情的散文, 作者借助移民头一个月的无聊经历, 回忆在故乡时的种种, 重在抒发作者“很想念家里”“惦念亲人”的感情。对于这一类散文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知人论“事”的处理方法。这里以《我心归去》为例。

第一, 以记叙文的方式细致阅读课文,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文中体现就是, 结果是“我心归去”, 阅读过程中就是要找出这个起因和经过, 为什么要“归去”, 归哪里去。经过阅读我们知道, 因为作者移民法国, 在那儿的一个月让他觉得百般无聊, 思及故乡的种种好以及亲人的挂牵, 让他产生了“我心归去”这样的感叹。

第二, 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有助于理解这一事件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甚至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入新课之后教师要对作者有个大致的介绍:韩少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一致好评, 2002年2月, 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作者在浪漫的法国是受到礼遇的, 那么为什么待了仅仅一个月就“我心归去”了。由此让学生找到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比如“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很想念家里”等等, 这样教师就自然的将学生由事件的叙述带到了重点的作者感情的抒发上。

第三, 教材本身的说明的运用, 在必修一的这一专题中主要体现在对话栏的充分利用上。文章第一小节在作者对他在法国居住地的描述结束后, 对话栏即说明“描写物质环境的优裕, 为下文作铺垫”, 教师通过提醒学生重视对话栏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参与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 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更好的理解散文教材所表现的另类的情感。

因此, 在了解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的前提下分别探索这三类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有利于更系统细致的进行教学, 有利于实现教学环节的优化,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针对散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探讨。

篇4:温暖背后,是爱的落寞

冬叔原名叫赵冬宝,他掌控着一家娱乐公司,众多想走这条路的女孩儿都紧紧围绕着他。

这张娱乐界关系网网眼小得连鱼苗都无法逃脱。冬叔心狠手辣,哪怕是一尾小虾,也不会轻易放过。

而这一切,都源于公司形体训练的镜子屋。镜子屋的秘密,就在于那镶满四壁的大镜子。我,就是躲在镜子后,手持录像机,将镜子另一边美女们曼妙性感的裸体一一收录的人。

新模特想和公司签约,首先要签一份同意书,里面就包括需要进行身材精测。其实说白了,就是让模特脱光衣服,接受形体老师的各种数据测量。毕竟是模特公司,这个条例尽管有些特殊,但也无可厚非。

这世界永远不缺少想出名的女孩子,她们毫不在乎地签下了这份同意书。进行身体精测时,她们会被要求做些跳舞、唱歌等才艺表演,也会做一些类似于体操的身体柔韧度测试。那些女孩子在做这些的时候,通常还带着刚签约的兴奋,以及裸体的羞涩。那种欲羞还迎的神态是冬叔最喜欢的。

阅女无数的冬叔对女人身体好像有一种天生的迷恋。当我对眼前的裸体已近麻木的时候,他依旧会满脸痴迷。他喜欢这个时刻,也享受这个时刻,不管多忙多累,每当有新模特做身体精测的时候,他必定到场。然后,一动不动地斜靠在沙发上,看着镜子那边的女孩,一支一支地抽烟。

摄像机是功能超强的最新款,高清的像素,柔和的颜色,能让镜子那边的女孩在镜头下分毫毕现。她们永远不知道,那些扩胸和分腿的动作,与任何评测都没有关系。唯一的用处,就是让我尽可能地将她们拍摄完整,包括最隐秘的部位。

这,就是冬叔掌控她们的筹码。说起来并不高明,但往往越简单的办法就越实用。通常模特不会违背冬叔的意图,因为他毕竟将那么多女孩一个个送上了娱乐圈的顶峰。可一旦有女孩执意反抗,某一个追查不到的盗版书商就会在不久后出版一套这个女孩的裸体写真。她的艺人生涯,也将就此终结。

2

我是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的学生。曾经,我也是有着光明无限的前途的。可人生大概就是这样充满讽刺,我在拍生平第一部电影的时候,被突然倒塌的布景板砸断了脚。布景板上挂着大侠的宝刀,那把刀虽然只是一条铁片,但它足够坚硬到将我的脚生生切断。

我的演艺生涯就此结束。冬叔是那部电影的制片人,他收留了我。因此,虽然张瘸子这个外号是他叫起来的,但我依旧对他心怀感恩。

我就是张瘸子,如果我坐着,你会认为我帅气逼人;可如果我站起来走路,你会觉得我丑陋的姿势让人无法忍受。

还好,因为我跟了冬叔,这个圈子里的人都不敢小看我,没有一个人敢当面叫我张瘸子。一个红遍两岸三地的港星曾经因为这样叫我,被冬叔当众扇了一个耳光。冬叔说,张瘸子也是你叫的?

正因为如此,你应该明白我对冬叔的忠心,绝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我为他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惜。也正因为如此,在雪儿的事情上,我充满了复杂的矛盾。

雪儿是个好女孩。每一次公开招收模特,我都是面试的负责人。那天我捧着厚厚的材料从模特们的身边穿过,这些光鲜艳丽、娇生惯养的女孩子对一个瘸子的不方便完全无视,有的甚至还面露厌恶。只有雪儿从人群中伸出手,帮我拿着材料,又搀扶我上了楼梯。

我知道这是一件小事,可我不得不对这个女孩另眼相看。也就是这一瞬间,我突然决定帮她一把,在她即将进行身体精测之前,拉住了她。

冬叔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但他没有说什么。雪儿虽然也很漂亮,但并不算十分优秀,她甚至在这批新模中不怎么出众。因此冬叔算是卖了我一个人情,他已经拥有太多,多到可以偶尔发一下善心,成全一个女孩儿的模特梦。

雪儿心地善良,性格也十分朴实。别的女孩子都为了参加外面的各种应酬挖空心思,她却只知道每天在镜子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自己的形体。只要没事,空荡荡的练功房里就能响起她咚咚的脚步声。

我说了,镜子屋的主要意义不在练功,可雪儿终于让它名副其实。她在那边挥汗如雨,我就坐在这边看着她,那很有意思。女孩子在镜子面前,永远像一个顽皮的天使。没有不自恋的女人,也没有不照镜子的女人。看着她对着我,时而傻笑,时而自我陶醉,甚至有时候抠抠脚丫,拍拍屁股,我的心也会跟着她暖和起来。

有时候等她练完,公司已经下班,整个办公区里只有我们两个。她不知道我一直在看着她,还以为我在工作。因此每次都跑来送给我一瓶水或者其他饮料,她说,你身体不方便,我帮你……

于是,我善意地帮雪儿推掉了很多不必要的活动,尽可能地帮她安排走秀的机会。雪儿很努力,每次都表现出色。她在秀场上逐渐有了些分量,名气也开始慢慢提升。她为此很感激我,我也很开心她的成长,可我没想到,麻烦因此而来。

在一次走秀后,雪儿被一位在娱乐圈里位高权重的老板看中了。那老板是冬叔所有电影和秀场的投资人,冬叔曾当面叫他祖宗。

3

冬叔常说一句话:你看不见,并不等于不存在。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表面风平浪静,背面却暗流汹涌。这就是规则,一个混迹在娱乐圈必须遵守且无可避免的规则。你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没有人天生就该是明星,她,或者他,头上的光环越闪耀,脚下的阴影也就越黑暗。

冬叔信奉这个规则,这是他的世界,他赖以成活的秘诀,因此,他不会退让。不管是谁,连他老婆他都可以舍弃,何况我这个跟在他屁股后面的瘸子。

对于雪儿,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心动,她身上纯真善良的品质是我喜欢的。看着她,我会感觉到世间的美好,还有我这个落寞之人越来越缺少的温暖。

因此,我找到冬叔问,可不可以放过雪儿?

冬叔看着我,反问道,你喜欢她?

是的,我喜欢!我挺直了胸,勇敢地承认了。爱情对我或许有些奢侈,可我不想雪儿就此沦落,雪儿不是冬叔最宝贝的一个,但对我来说,却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冬叔看了看我,突然抓起办公桌上的台灯狠狠地砸在了我的肩膀上。我没躲开,被砸倒了。冬叔气哼哼地走了,他说,你算个什么东西……

是啊,我算什么东西?冬叔对我如同恩人。他把我当作心腹,我却为了一个女人忤逆他。

雪儿的身体精测还是不可阻挡地来了。中午的时候,我把她领到了办公室,将那间镜子屋以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了她。雪儿当时就哭了,她说张哥,我不干了,我不做那种事。我说你放心,即使你离开这家公司,我也有办法帮你找到秀场。

雪儿看了我一会儿,扑进我的怀里说,张哥,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你,我会报答你的。说完,她就走了,她的练功服遗落在桌子上,有一种轻柔的香味。

这女孩子像一张纯白的纸,染上任何污点都是一种残忍。我很庆幸自己这样做了,即使我没资格得到她,能让她幸福,也是一种满足。

十分钟后,冬叔的电话来了,他在电话里对我吼,你他妈的还不来拍摄,等什么呢?雪儿都脱光了……

4

我始终不明白,所谓的出名对一个女孩子究竟有多重要。

可我已经无需明白,在这盘戏剧一样的棋局中,我已经完全多余。所以,我只能回归到原来那个卑微的角色中。

我拿着摄像机,手却在抖。我甚至无法描述内心的痛苦,像是被人在后心狠狠地扎了一刀,压抑得几乎无法呼吸。眼泪落下来,落在手上,我看不清摄像窗口里光洁的身体,只听到身边的冬叔说,很一般嘛,像一条瘦鱼!

雪儿低着头,脸色红润,我猜那眼睛里一定含着泪水,所以她紧闭着双眼。形体老师说,面对那一面镜子,走一走。

雪儿就向我走来,她的泪水在脸上晶莹地泛着光。然后,她在形体老师的指导下,站在镜子面前,扩胸,分腿。有那么一瞬间,我看见她的腮帮咬成一个包,额头的血管鼓起来,痛苦,如我的内心一样。

后来,冬叔走了,形体老师也走了。整个现场只剩下我和雪儿,隔着一面镜子,互相对望。我知道她看不见我,她只是大约知道我的位置。可她依然那么温柔地望着我,仿佛可以看穿那面镜子,仿佛我才是那个站在镜子前的人。

最后,雪儿一步步走近镜子,她张开嘴,在镜子上哈上了哈气,然后画了一个桃形的心。她的人因此变得模糊,我傻乎乎地伸手去擦,却不管用,只看见她模糊的背影慢慢远去。

一个星期后,雪儿参加了那个老板的酒会。让所有人,尤其是冬叔大呼意外的是,那老板竟然被雪儿迷住了。从那开始,雪儿的好运开始降临。各种晚会,各种秀场,甚至电影电视剧的片约,纷纷而至,她成了明星。

雪儿给我打过几次电话,但我都没接。我并不是生气,只是内心很失落,不知道如何面对她。我最终还是辞了职,冬叔很意外,但还是给了我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他说,我把你看成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想回来,就回来。

我很感动,可我知道,我不得不走。

5

事实上在我离开公司半个小时后,冬叔就把电话打进了我的手机,他依旧习惯性地吼着,雪儿的录像在哪里?

我笑了,我知道他看不见,但我还是很开心地笑了。我说,对不起老板,我忘了。然后,我挂上电话,将手机扔出窗外。

出租车的后视镜很光亮,我在那里看见了自己的脸。可是我猜,那镜子后面一定落满了灰尘。

责编/毕春晖

篇5:抒情散文 温暖的邂逅

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题记

我就站在它的面前。看着水平如镜的海面,望着远处海天一线的波光粼粼,夕阳的余晖裹挟着前赴后继的朵朵浪花,轻柔的海风恣意地涌上海岸,吹走了空中漂浮的沙粒,也吹走了傍晚淡淡的哀伤。这碧海蓝天、夕日欲颓的情景,怎是一个“美”字了得?

这不辞辛劳、周而复始的`海浪永不停息地拍打着、冲刷着金色的沙滩,退去了一批,不久还会有新的一批,夜以继日。我不知道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海浪有着什么坚定的信念。但是人们总是在一边寻找着什么,一边遗忘着什么,到头来,就连海浪也比不上了。我看着一半已经被海水湮没了的夕阳,柔和绚丽的光芒丝毫不次于朝霞,只是略带着几分惆怅,不禁让人感伤,也是在所难免的。若留心观察,每天的夕阳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美妙。随便的过来,随便的离去,但是,只要接触了一次,即使微弱的不引人注意,也是能够支撑心灵的遇见。漫步在徐徐的清风里,空气中的水汽不浓也不淡,偶尔吹来海风,丝毫不觉得冷,到算得上是凉爽怡人,只是不知道,这脚步轻盈的海风最终会走到哪里,届时还会带着自己的那一身正气凛然,傲骨飒姿的神情吗?虽然只是短暂的擦身,相遇与分别,尽管如此,我仍想珍惜这所有的一切。

篇6:抒情散文做个自带温暖的人

很幸运,在樱桃花盛开的时侯,有机会又去了一次江边的青泥古街。阳光很好,把古街都照的暖洋洋的。石板边的青苔,绿的有些年代了,看上去不是很新鲜。街边偶遇同伴的一个朋友,很热情要我们去他家坐坐,喝杯茶。脸上笑的很象街边的那树樱桃花。

朋友很壮实,坐下来倒茶的手很大,握在手里有力,更能感觉到手掌的厚度,一种温暖瞬间传过。随意聊知道他在外地承包路灯安装。他坐下来聊了几句,对他这宗大工程极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没有那些在外承包商或者说承包老板的霸气,不知怎么一下感觉到一种久违的亲切迎面而来。有些人越看越陌生,有些人恰好相反。这位初识的朋友,给我印象就是好像在哪里见过他。他无意间说起上次回家过年的事,仿佛说的是邻家的事,很轻很随意。

大约五年前,一个内蒙人来这儿卖药(街头什么骨头或角之类的药材,当地人称卖打药)的年轻人,不小心让贼把钱连药一起偷光了。内蒙人顿时身无分文,夜间无奈靠在桥墩边睡觉。第二天天明,朋友母亲下河看见这人圈缩在石壁边冷的发抖。仔细问过后,就带到家先做饭让吃了,朋友的奶奶也健在,今年己九十六高寿。他奶奶给他母亲说,娃儿怪可怜的,这么远,这一顿饭咋能管那么久,还是给点钱,让他坐车快些回家吧。

孩子们都在外,二人找了半天共找到九十元,全部给了内蒙人。内蒙人千恩万谢走了,大家都没在意,日子按以前步子不紧不慢地流走。事隔五年的今年大年初二,那个内蒙人一家三口开车千里寻来,感谢当年的帮助。在朋友家耍了三天才回去,来时带来内蒙特产一大堆,走时给他奶奶和他母亲每人500元,以表谢意

感谢这位朋友能让我在这古街相遇,乡下的老人们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谦卑的生活在这世间。在平常日子里,他们用纯朴一点一滴引导着下一代,并传递和感染着更多的乡邻。让古街上多了一份的善良,也因流年有了爱,才成就古街后代的未来,古街人的后代不断走出这儿,无论是通过水路或是公路,他们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每一树的樱桃花开的正当好,有风无风都净洁,阳光下,花儿轻轻舞动。

人生是一场盛大的遇见,而每一个遇见都有一个让人心动的故事。恰好,我有幸这份遇见,又恰好我又能珍藏这个故事。我们都懂,生活是给自己看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把你留在心底,因为我们正要付出时,心中已在算计回报,谁会记住不带温暖的回忆?

大手朋友说他们家的人都是高寿那类人,这我相信。记住他人的好,忘记自己的好,人心向善,气从何来,气顺则心畅,心畅则人和,人和则事顺。吉人自有天相,不是没道理。简单到极致的人,其实是一种竞争力,是一种大智。越是简单的`人,内心也是越丰盈的人。人常讲最高生活境界是睡最酣畅的觉,爱最美的人。那我们从内心深处最爱的人是谁,谁才是你认为最美的人呢?心里若有花,每一处都是花园,愿我们都是一个能自带温暖的人,用最好心情,看最美的风景,把温暖传给别人。

告别大手朋友转过街角,一阵春风扑入我怀里,怒放的樱桃花点缀在古街周围。回望大手朋友,他正在看着我们招手。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让我知道心灵无皱纹,不用谁抚平这个道理。当他转身又忙的时候,他的背影,会触动谁的灵魂?

走过石板路,在街头随手拍一张樱花,用微信发给友人时,并说:不得了,我一路过,花都开了!

友人回复说:十里春风不及君!

篇7:温暖叙事抒情散文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个群体里的一只“候鸟”。这天,我为他饯行。

“何必到那么远的地方寻找温暖!”浅吟低酌之间,我突然发问,“你知道吗,那种温暖,咱们这儿就有!”

“哪儿?”朋友眉头微蹙,盯着我发问,大有马上退机票的架势。

“中午站在天寒地冻的室外晒太阳,那温暖的感觉不亚于亚索尔群岛!”

“哈哈,老兄,你这是在偷换概念!”

的确有点文字游戏的味道,但我又何尝说错了呢?

温暖感知于发肤,那是上天的恩赐。这种纯自然的感受,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动物,花草树木等等所有的生命;另一种温暖,来自于心灵上的感应。这种温暖,为我们万物之灵的人类所独有,她感知于心,发乎于情。不为万物所左右,不为寒暑所冷暖。对此,古人早有了悟。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可以说是最好的诠释: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可见,在人情的温暖面前,没有天寒地冻,难寻孤苦飘零。

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百姓平民,对“温暖”,都会有铭刻于心的经历和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不同的年龄段,对“温暖”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孩提时代,最温暖的地方是父母的怀抱;学生时代,来自慰藉的温暖是老师和父母赞许的目光;到了恋爱阶段,最能体现温暖的,是恋人灵与肉的交融;成家立业后的温暖,是平安祥和的家庭生活。那么,古稀之年的老人的温暖,又是怎样的呢?对此,我曾迷茫过。

记得不惑之年的冬天,那日阳光充足,几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坐在木凳或是轮椅上,在数九寒天之中晒着太阳。他们表情木讷,目光呆滞。我看到这幅情景,内心涌起了一种悲悯人生的怆然感:人到了这个岁数,乐趣何在?想起自己有可能步入后尘,忧从中来,难以断绝。

而前些日子的一次经历,让我对阳光下的老人的纠结,得以释怀。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中午,我坐在公园长条椅上等待一个朋友。灿烂的阳光轻触摸着我的肌肤,周身顿感暖意融融。我微微的闭上眼睛,幻想着自己是一位耄耋老者。我的眼帘,被阳光浸染成了淡淡的粉红色。冥冥渺渺,自己仿佛穿越到了襁褓之中,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恬静。

我的躯体里,似乎有一股缓缓流淌的清泉,在荡涤着尘封中的记忆。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倏忽之间,我明白了那些晒太阳的老人,他们不单是汲取驱赶寒冷的热量,更主要的是为了,在温暖的记忆的沙滩上,回味、享受着多彩斑斓的一生。对于他们来说,在那表情木讷、目光呆滞的掩盖下,生命之旅,从新走过!

温暖是种幸福,温暖是种胸怀,温暖是种憧憬,温暖是种满足。可以说,人的一生,是追求温暖的一生。曾参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我们规划出了寻找“温暖”的途径。或许会问,人们享受的温暖,与“治国、天下平”有何关联?关系甚大!试想,在一个生灵涂炭、饿殍遍野的国度里,百姓的“温暖”,何来之有?正所谓民生冷暖,系之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篇8:韩愈散文的明道与抒情

一、“文以明道”的阐释

《原道》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是儒学复兴的宣言书, 系统地阐述了他所提倡的儒道的基本内容, 韩愈自称“约六经之旨”《上宰相书》, 但是他却推陈出新, 富有独创性。清人刘开“夫退之起八代之衰, 非尽扫八代而去之也, 但取其粗而汰其精, 化其腐而出其奇。其实八代之美, 退之未尝不备有也”。他认为只有把文章写好, 摈去陈言、文从字顺、气盛言宜、辞事相称, 才能更好的明道。《原道》文章第一段开宗明义, “博爱之谓仁, 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博爱”一词出自《孝经》, 借来作为仁的定义, 涵义很广, 但也有它涵盖不了的部分。如孔子《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可见仁不仅是指爱, 还得得好恶之正。接下来“行而宜之之谓义”又是据《中庸》而来, 弥补上面的缺陷。接着两句由仁义出发, 谓之为道, 意象明确。而“无待于外”是韩愈对《庄子》文章的一点融化。虽然韩愈的上述论断是源自经典, 但却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富有新意。这开头四句是全文的总纲, 韩愈在这里告诉我们先圣先王的教导, 是人人必须遵守的, 强调“圣人之道”。在上者 (皇帝、大臣) 遵先圣、先王之道, 是所谓“相生养之道”, 是必须以民为本, 施爱于民。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 在各自分工的行业做好自己的工作, 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互济互利、互相帮助, 充分体现了韩愈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政治观点, 可见其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所谓“原道”就是探讨道的本原, 韩愈在《原道》中又云:“斯道也, 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 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 不得其传焉’”。道之源的揭出, 也就形成了韩愈的道统思想。

《原道》影响巨大深远不仅在于作者的思路精密、透辟, 还在于其态度真诚。并且对佛老的抨击, 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其语言准确精练, 长句、短句配合, 整句散句相间, 读来琅琅上口。

《师说》也包含其明道倾向。《师说》仅31句话的短文, 有19处论“道”。韩愈以先秦两汉的古道为准则, 竭力倡导儒家的道统观念, 开篇便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中心论点。韩愈“障百川而东之, 挽狂澜于既倒”, 抨击社会积习, 力排世俗讥议, 提出了崭新的师道思想。他主张“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意思是说不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 也不论年长还是年少, 只要谁掌握了道理, 那就拜谁为师。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功, 如是而已”;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圣人无长师”。韩愈强调, 教师的三大使命中, 传“道”居首位, 但韩愈遗憾地指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不惑也难矣”。文章层层深入, 借用古今、幼长、下层艺人与上层官僚等多方面的对比, 如古之圣人“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而齿学于师”等, 先立后破, 对比鲜明来阐述其思想, 文中可见韩愈的勇力胆魄及其对流俗的冲击力量。

韩愈在《论佛骨表》这一篇章中也是从儒家道统出发, 以大量历史事实与现实状况作为例证, 指出佛教不过是“夷狄之一法”,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与中国传统的“先王之道”相违背, 最后请求将佛骨“投诸水火, 永绝根本”。韩愈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秩序, 需要指出《论佛骨表》对佛教的批判主要是一种政治批判, 从事实上揭露佛教的危害, 并不是对佛教神学的哲学批判, 对于打破人们的宗教迷信有其积极作用。

二、抒情鲜明突出

韩愈散文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其积极的“文以明道”的古文理论, 还体现在其有强烈的抒情特征、个性鲜明的散文特色。读韩愈的散文, 会感到一股股迎面扑来的情感浪潮, 会感到令人心悸魄动的鲜活灵魂体验和生命力。

韩愈有明确的理论主张, 有“不平则鸣”说。我们看《送孟东野序》, 文中韩愈指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 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 其皆有弗平者乎!”所谓“不平”, 主要指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我们看文章来自现实生活对韩愈的感发而造成其思想感情的郁积, 而其指出“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 则阐述了作家的生平遭际和他的创作的关系问题, 从文中我们看到作者围绕这一观点从自然界推论到人事, 由上古谈论到当代, 多方取譬, 由远及近, 由浅入深, 反复论证, 文笔纵横恣肆, 那种穷愁哀怨者“鸣其不幸”的倾向鲜明、醒目, 从中我们也看出韩愈横决奔放的气魄, 鲜明地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也正如其《伯夷颂》中伯夷“士之特立独行, 适于义而已, 不顾人之是非, 皆豪杰之士, 信道等而自知明者也”。与其说伯夷, 不如说是作者自己鲜明的写照, 体现出韩愈有“不平则鸣”, 勇于向世俗挑战, 也敢于坚持到底的性格特征, 从而将其抒情个性鲜明、性格“特立独行”展现于我们面前。

韩愈抒情之所以如大江大河澎湃流转、气势壮大, 不仅是源于韩愈本身那种自信心, 也源于韩愈极力提倡宣扬的儒学的力量, 尽管儒学的发展也经历了波折, 由盛到衰, 又由衰转盛, 但韩愈却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从而使其文章纵横恣肆, 富于论辩色彩, 鲜明生动。如其《论佛骨表》, 文中写道:“今无故取朽秽之物, 亲临观之, 巫祝不先, 桃茢不用, 群臣不言其非, 御史不举其失, 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 投诸水火, 永绝根本”。这是就唐宪宗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大内奉养一事而上的谏表, 当满朝上下如痴如醉, 奉佛骨如神明之际, 韩愈敢于直斥佛骨为“朽秽之物”, 并对宪宗亲临观之的行为表示耻之, 这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量啊!他正是从儒家道统出发, 使文章呈现出鲜明的针对性、强烈的战斗性和持之以恒、无所畏惧的奋斗精神, 使文字更具强大的气势,

其他如《原道》、《师说》诸文所论, 也都莫不具有无可辩驳的气势与力量。《原道》批判佛教“弃而群臣、去而父子, 禁而相生养之道, 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我们知道, 吃饭穿衣、忠孝观念在当时都是天经地义的, 就是现在不谈“忠”, 但吃饭穿衣与讲求孝道都是很重要的, 佛教徒们也必须依赖于现实生产生活, 这本身也是违背佛教教义的。

韩愈是一位善辩之士, 而善辩源于他的胆壮气盛, 源于那种“特立独行”、“信道笃而自鸣”的个性, 于是其议论文字往往惊世骇俗, 极具震慑人的气势, 使其散文形成了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感情激烈、抒情个性鲜明的特点。

韩愈以儒学道统为根本, 吸收了别家之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融入时代新的思维, 并呈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使得其文章血肉丰满, 富有生气。也正因为韩文具有这种特色, 加之其独立的人格力量, 使得这一历史人物牢记于后人的心中。

摘要:韩愈创作出许多典范型的散文作品, 并有其明确的理论主张“修其辞以明其道”。韩愈的典范型散文《原道》、《师说》、《论佛骨表》、《送孟东野序》等充分体现了明道与抒情的关系。

关键词:韩愈,散文,明道,抒情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韩愈.韩昌黎文集[M].马其昶, 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篇9:温暖抒情散文

还是邻居马奶奶眼尖,她一眼就认出来骑车人是本小区的赵大爷,着急慌忙地喊了一嗓子,招了一招手,片刻间,赵大爷来到小区门口,“哎呦,咋话了啥?头上咋流了那么多血?赶紧走医院!”说完,就把李奶奶往车上扶,众人怕一手捂着脑袋,一手扶车的李奶奶坐不稳,你说这样坐安全,他说那样坐挡风。赵大爷解下围巾递给旁边的邻居小齐,然后跨上摩托车,让她将自己和李奶奶绑在一起,在众人赞许的目光中向距离最近的市医院驶去,几位认识李奶奶的阿姨也一路小跑跟了过去。

篇10:努力做个温暖且温柔的人抒情散文

近日,诸事烦忧,让人心累不已。但是即使再疲惫的心亦能在那满布泥土的世界里寻找到一束娇艳的花儿。我心似乎并不受那些世间烦事的打扰,自在的选择想要的生活 ,不委屈自己的眼睛,更不委屈自己的胃。不去追寻那些不属于我的东西的时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无欲则刚吧!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古人诚不欺我。也许你放开那些你自以为放不下的事情的时候,也许在下个转角就会有新的转机呢?每个人都在成长,但是 每个人的.成长路程并不一样,何必将自己放在一个尴尬的地方让人烦恼呢?他狂,任他狂;他笑,任他笑,不论怎样的生活 ,那都是属于他人的生活,你无权干涉。

你想要将心掏给那个你用心对待的人时,也许他还嫌弃你的心带着些腥气,他表示并不喜欢,你又能怎么办呢?不如趁着生气的 时候,去看看那大千世界的花花草草,也好过与他生气。生气,证明你还很是在乎他,在乎他的程度远胜于你。可你却不知,爱一个人的前提是好好的爱自己,那样 你才有足够的温暖去拥抱他 ,给他想要的温暖。

我们从脱离母体的时候就被宣告是一个人了,一个独立的,可爱的人。那么,你绽放了你的可爱了吗?我想我在无数次的挣扎,冷漠与孤独间终于领悟到你认为的好并不是他人需要的好,你只需安静的做好你自己就好。那样,你才能像个小太阳一般温暖他人。想想这时间何其珍贵,你怎能将它浪费在生气,愤怒,委屈中呢?

当我开始内心平静的享受生活的时候,我能够听见风悄悄在我耳边呢喃的情话,我看见花儿摇曳身姿与我欢笑,我闻见最爱的那种味道在鼻尖缠绕。这世界那般的美好,我怎能因为他人的无理就对这些美好置之不理呢?

若是你不喜欢某一件事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改变,改变你的心态,改变你处事的方法。若最后,你还是不喜欢,那就利落的离开就好,和必将大好的时光浪费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呢?潇洒的转身离开,不带走一丝的眷恋,让你的心走向更漂亮的世界。

愿你做个内心温暖的人,温暖自己,更带给他人热度。我始终相信温暖的人亦是温柔的人,温暖且温柔,像潺潺不停的溪水,自在的做快乐的自己。他人的看法,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娇花,且看你将怎样去对待。

篇11:给心一个家温暖在路上抒情散文

总有一处港湾能给你温暖,总有一份真情能让你感动,总有一个人能给你芬芳。心中有风景的女人,永远都在绽放着优雅。

—题记

是否还记得院落里陪你玩耍嬉戏的小女孩?是否还记得在课桌上画出三八线的女孩?一切都在岁月的变迁之中,原来的青春已然淡去,那一份成熟在女孩的脸上俨然出现,她已经是一个能独挡一面的女人了,用她的睿智、美丽、大方,雕刻着岁月的时光。她的美在于岁月的积淀,时间的定格。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她都能谈笑自如,她懂得什么时候放手,什么时候去争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她懂得幸福的含义,她明白家的概念,她会给家一个温暖,她会给你一个拥抱,她会用一生来守护家庭。一花一木都是风景,一天一地都是轮廓,一字一句都是温暖,一动一静都是诗意,她在平淡之中续写着生命的`浪漫……

心中有风景的女人,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我的一个朋友,她因为婚姻失败,一直处在失落的低谷里,整天以泪洗面,她觉得她失去了一切,她没有了青春,她没有了家庭,一切都没有了,后来我告诉她:你是一个女人,你还有自己,你还有自信,你可以做的更好,人生路上没有坦途,我们只是把荆棘走出一条坦途道,我们还有时间,我们还能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慢慢的,她开始从失败的婚姻中走了出来,她用她女人特有的气质,重新拾回了自己的当初,她找到了新的爱情,新的家庭,她用嘴角轻轻地微笑告诉了所有人,失败难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面对的勇气,只要生命还在,人生就能继续,你就是人间四月天。

在大学的时候,偶尔会碰到好多女生用极端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感情和生活问题,她们不计任何后果,不去想含辛茹苦把她们养大的父母,不去想尊尊教诲的老师,她们总觉得这样就可以在自己人生路上留下最美的痕迹,殊不知,这样的痕迹带来的只有伤痛的回忆,没有用心经营何谈幸福,每一个独立自信的背后都有艰辛的付出,这一份力量,一种永不褪色的美丽。女人可以美丽,但不能艳丽,魅力是内在散发的,不是外在装扮的,女人心中的风景要在自修,自悟,自感,自得,自欣,自喜中营造,是光阴沉淀的坚实,是日子累积的成熟。

女性的温暖是一种气质,这种气质让我们能感受到女性的美丽。或许是与生俱来的,但更多的是岁月的磨砺。给心一个家,温暖在路上。沿途的风景比结果更重要,一路上,用心去爱护,真心去付出,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平凡中的弥足珍贵。守护这样的一份美丽,不需要用言语去修饰,请用行动去表达。

篇12:论曹靖华散文的抒情艺术

1、设计感情的主题旋律

在代表作《往事漫议·小米加步枪》中,作者以对小米的感情作为行文的线索,叙写了这样几件事情:第一件事,回忆孩提时代自己在贫瘠的砂石地上种谷的往事,以及叙说小米在我国种植的历史、特性和优点;第二件事,三十年代我送给鲁迅一袋小米的故事;第三件事,写重庆“下江人”怀念故乡国土,到“老乡亲”饭店吃小米稀饭的情景;第四件事,八年抗战时期,周总理从延安捎来珍贵的小米分给同志们吃的事迹。在这些往事的叙述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丰富的,多侧面的:或对小米旺盛生命力的由衷赞美,或对在白色恐怖下的鲁迅无限的关切,或对“下江人”怀念故乡国土的万端感慨,或对周总理的深深感激和恻恻怀念等等。初看起来,叙事的跳跃性很大,抒发的感情时而深沉,时而高昂,时而如潺潺流水,时而如山泉溢涌,风格似乎不够统一。然而我们细加分析和体会,就会发现,作品中回荡着对“小米精神”纵情讴歌的旋律:小米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小米那种在砂石地上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倔强性格,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地向一切国内外敌人英勇斗争的写照,正是几十年来我们党“小米加步枪”延安精神的象征。因此,“小米精神”也是养育革命者的母亲。这种对“小米精神”发自内心深处的礼赞,成为作品深沉而热烈、委婉而悠扬的主题旋律,它反复跳荡和奔突在叙事的各个乐章之中,成为一根有机地连接和贯穿各个回忆片段的感情红线。随着主题旋律的抑扬起伏,作者那种蕴藉于事的丰富的、多侧面的感情涟漪,都服从于主旋律的支配,并从各个艺术角度烘托、渲染激情的主题旋律,因而构成了一曲完整统一、和谐协调的抒情交响乐曲。

2、设计感情喷薄的“泉口”

感情喷薄的“泉口”就是作品意境的“焦点”, 他注意把两者统一起来。在《艳艳红豆寄相思》中,作者先以诗的情调,描写广西凭祥和睦南关如诗如画的风光,让我们思索这幸福的生活来得是多么不易。然后,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向历史深处,叙写爱国名将冯子才大破法军和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南大门”的胜利历史;而后,又把读者引回人民现在的幸福生活中。从历史和现实的交映中启迪我们去思考:是谁创造了边疆人民美如画卷般的生活?接着,作者从八角林中推出一个特写镜头:摘八角的壮族姑娘知道我们从北京来,热情地砍下一个菠萝,又跑回家捏来一把“红艳艳的比珊瑚珠子还光泽可爱的”的红豆,由此迸发心声,表达对毛主席的热爱。显而易见,“红豆”既是作者感情喷薄的“泉口”,又是作品艺术构思和布局的“焦点”。作者运用类似绘画的手法,以一点牵动全局,自远而近,由面到点,层层开拓作品的意境,让艺术的光束,凝聚在“一把红豆”这个“关眼”上,从而传出主题的神采。

曹靖华对抒情“泉口”的设计,是讲究辨证艺术的。《望断南飞燕》以无限的“悲”烘托鲁迅来信的“喜”,又以这短暂的“喜”烘托无限的“悲”,于是,“信”就自然成为作者感情喷薄的“泉口”了。《尾尾“没六”洞中来》、《忆当年,穿着细事切莫等闲看!》也都是这样,让读者奇中见奇,曲中见曲。可见,这些“泉口”的设计,总是随着主题旋律的发展,艺术地组织作品的抒情高潮,有的警拔,有的奇崛,有的飘逸,有的深邃,有力扣动读者的心弦,引人入胜,兴味无穷。

3、设计抒情的“脉络”

如果说主题旋律是抒情的“灵魂”,感情喷薄的“泉口”是抒情的“焦点”,那么,着意安排在各个章节里富有内在情思和感情色彩的词句,则是抒情艺术的“脉络”。有了抒情的“脉络”,读者才能按图索骥,体会作品诗意的内涵。

《小米加步枪》开头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小米加步枪”的几段论述,定下了主题旋律的“前奏”。接着,作者在四个独立的章节里安设了“脉络”,第一节中“总之,它浑身无弃物”的赞词,第二节中农业专家意味深长的答话;第三节中“啊,小米啊!谁会想到你还有这样诉不尽的灾难呢!”直抒胸臆;第四节中“我……高烧中,任何东西不能进口,就全靠延安小米稀饭度命”的荡涤肺腑的话语,以及“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点睛之笔:这些“脉络”,有助于深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主题旋律的音响,让读者从不同侧面,一步一步体会“小米精神”的全部含义。

4、赋予标题浓烈的诗意

作者对他散文的标题,常常一改再改,苦心推敲。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旗帜”、“眼睛”。那么曹靖华散文的“旗帜”是鲜亮夺目的,他作品的“眼睛”是炯炯有神的。他作品的标题,一般有诗的意境,诗的情调,诗的韵致,是诗情画意的艺术制作,完全是为抒情服务的。《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中顽皮的猴子在树枝间探头探脑,对于当年孙悟空爱吃的蟠桃,他不再放在眼里了,正在寻找“小灯笼”似的灵枣呢。其实,作品分别是叙写了作者赠送家乡特产“猴头”和灵枣给鲁迅的往事,由于制作了这样意境生动、别有情趣的标题,就把两件往事统一在诗的意境中。《望断南飞雁》、《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以袒露胸襟的抒情独白,创造了诗的气氛和情调,为作品定下了抒情的主调。《好似春燕第一只》、《窃火者》、《往事漫议.电工鲁迅》等,以新颖、贴切的比喻,形象地刻画了鲁迅孜孜不倦,身体力行的劳作精神,对革命工作热情负责的态度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具有诗的概括力。总之,曹靖华的散文标题,洗练,醒目,形象,深刻。

曹靖华散文风格,受到鲁迅《朝花夕拾》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往事漫议、融情于事的返璞归真,不离题旨的从容洒脱等。然而,曹靖华是有自己的创造的,有自己的风格的,有自己的独特艺术个性的,是找不到任何模拟风格的痕迹的,形成了优雅深沉、明朗凝练的风格特点。像月夜吹出的洞箫,似雨霁凝空的彩练。

摘要:曹靖华是我国老一辈的翻译家, 文学家。他的散文像是一朵独具风姿的小花, 妩媚鲜亮, 引人注目, 为散文园地增添了几许春意, 几多色彩。他的散文给人诗一样的抒情美。因此, 探索曹靖华这一方面的艺术经验, 对于我们的散文创作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抒情,诗意,旋律

参考文献

[1]、《曹靖华抒情散文选》[M]1988, 作家

上一篇:幼儿园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心得体会下一篇:学校疫情处置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