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散文文字范文

2022-06-17

第一篇:温暖的散文文字范文

温暖的冬天散文

北方的冬天,一场大雪的降临是悄无声息的,如一场盛大的回忆,那样的纷纷扬扬,又是那样的来势汹涌不可阻挡。它充斥在我拉开帷帘的窗外以及我放眼眺望的四野。位于北方的故乡有着鲜明的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韵和趣味,冬天也不例外。记忆中童年冬日的早晨,窗外还是混沌一片,睡在热乎乎土炕上的我们就会被一些细碎的声音弄醒,那是柴禾在灶膛里发出的哔哔剥剥的欢呼声。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正在灶房里忙碌着,锅灶氤氲出来的热腾腾的水蒸气包围着母亲,使这一切看起来温暖而迷离。偶尔,母亲也会走进屋里把手伸进铺在炕上的被褥底下,一边试探一边问:“炕不凉了吧?在被窝里猫着吧,今天外面可是冷,真是滴水成冰呢。”说这话的时候,有一团团的乳白色的雾气从母亲的嘴里随着话语吐出,像在印证外面的寒冷。而对小孩子来说,在这样的早晨,

冬天的户外游戏自有冬日的特色,那时候的冬天真是冷,那时候的雪真是大,每一次的落雪都会积上很长时间。大雪过后,孩子们满街追逐着打雪仗,鞋子里、衣领里都灌进了雪,融化的雪水和打闹出的汗水升腾起热乎乎的水蒸气。也有孩子在堆雪人,你一锨我一铲,再用小手认真塑形,间或会有调皮的孩子过来捣蛋,但是不管怎样,总会有几尊呆头呆脑的雪人矗立在冬日乡村的雪野上以及我们关于童年的记忆中。安静细致的孩子们有时会从墙头或草垛上取来干净的积雪攥成结实的雪团,轻轻吸吮雪团融化后形成的雪水,清冽甘甜。看着那乳白色的雪团慢慢变成一个剔透的水晶球状的东西,这个过程让我们乐此不疲。

此时,结了冰的河面上也热闹起来了,除了往来穿梭的冰车,抽陀螺也是适合在冬天的冰面上玩耍的游戏,或许是因为那时候农村少有干硬平滑的地面吧,更不要说水泥地面了。在我小的时候,孩子们的玩具多是自己制作的,如沙包、弹弓、陀螺等等,家长很少有时间顾及我们。于是,在冰面上旋转的陀螺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精细有的粗糙,有人在陀螺上用红墨水点上红点或画上红圈圈,这样,陀螺在旋转的时候就显得生动而俏皮。也有赤手空拳在冰面上滑冰的孩子,那时候的农村是绝没有滑冰鞋这一类的东西,穿着自家的棉鞋也并不妨碍他们灵活的身影在人群中迅疾地穿行。当然,冰面上也会不时出现栽的人仰马翻之人,孩子们的叫喊声夹杂着有人摔倒时发出的惊呼声以及旁观者们放肆的笑声在整个河面上喧腾着,引得觅食的麻雀不时飞起又落下,并时时警惕地观察者冰面上的动静。

没有雪的冬日,我们玩丢沙包,踢毽子,这大多是女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沉醉在游戏中的女孩子们小辫子在脑后甩呀甩的。有时人多势众的我们也会找到一处错落的墙角,以凸出的墙壁作挡头,在凹进去的墙壁那侧一字排开,开始玩挤旮旯的游戏,所有的人齐声吆喝着一起往墙角的方向用力推挤,每个人都得尽力稳固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还要把别人设法挤出队伍去,被挤出来的人,迅速跑到队伍的尾端,再从头挤起来。因为队伍中间位置的人总是最暖和的,所以大家都不想成为末梢上的那个人,于是,拼命挤啊,拼命挤,成半天的挤,挤走了寒冷,只挤得气喘吁吁热火朝天。

当然,如果是在滴水成冰的极寒日子里,我们也可能整半天的偎在家里的土炕上不出屋,这时候,土炕上的火盆给了我们极大的乐趣。火盆似一个仰放的宽沿草帽蹲踞在农家的土炕上,那是一个用铸铁工艺做成的取暖器具,深凹进去的帽头里放着炭火的余烬,四周的宽沿成了我们小孩子的道场,几粒玉米,几颗黄豆,被我们放在火盆的边沿上烘烤着,我们不时用火镰筷子翻动着。奶奶坐在靠近火盆的炕头上,抽着长烟袋,眯缝着眼睛,面露微笑地看护者这半炕的孙男娣女,随着她的吞吐,烟袋锅里的旱烟明明灭灭,那袅袅青烟似祖母记忆中遥远的往事,模糊了有清晰,清晰了又模糊。母亲和婶婶们坐在离火盆稍远的炕梢,一边纳着鞋底或做着其他针线活,一边唠着家常。盆沿上的食物在我们的烧烤、拨弄下,渐渐变得焦黄,诱人的烧烤食物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有时候,我们也会把一小段粉条放在火盆的边上,这是很容易烤熟的食物,我们看着它迅速膨胀卷曲,然后在它变焦之前把它吃掉。所有这些都不是以充饥为目的,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如外星文字,是旁人无法理解的。运气好的话,奶奶也会在火盆上为我们烤几块红薯,这更加令我们兴奋。在那清贫的日子里红薯也是口粮,是不允许小孩子们随便糟蹋的。不得不说,在冬日的农家小院里,烤红薯的香味是霸道的,毫不扭捏作态,直接俘虏了我们的嗅觉。滚烫的烤红薯那糯糯的香甜温暖了我们正在成长的单薄的身体,也长久地温暖了我们的记忆。

在童年农村的冬天里,不得不说的事物还有院子里的那口压水井。不同于其它的季节,在冬天,为了防止压水井在夜里被冻住,晚上睡觉前需要把井水落下去,早晨起来把井里灌上水,利用虹吸原理再把水抽上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那个年代里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没用湿热的舌头去舔舐过那冰凉的铁井把呢?家长们都会告诫孩子,冬天里,不要用湿手去摸丼把,否则会如何如何,这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在某一个干冷的早晨,被派去灌水井的我们会心血来潮地想:试一下吧,看看用舌头舔丼把又如何呢?于是趁人不备,我们小心翼翼的进行尝试,但舌头险些被丼把粘住时的那种慌乱让我们记忆深刻,以后便再也不敢了。

童年时,有那么几年,每到冬天我的手和脚就会生冻疮,尽管早早就被妈妈捂上了新做的棉鞋和棉衣,但是那几年手脚的冻疮还是如期出现。于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都会用一盆滚烫的热水为我烫脚。一开始是用腾腾的热气熏,待热气减弱、水温下降了而我细嫩的皮肤还无法承受水的温度时,母亲就用她那粗糙的双手小心撩起热水敷在我手脚的冻疮处,直到我可以耐受水的热度了,母亲才会把我冻坏的手和脚浸在盆里的热水中。如此几年,我的冻疮竟然完全治愈了。直到今天,我坐在老屋的炕沿上,把腿搭在放在板凳上的热水盆上方,母亲站在地上低头为我烫脚的情形还历历在目,隔在我与母亲之间的那团雾气有时还会腾腾升起,模糊了我望向母亲的眼眸。

故乡的冬天是干冽清冷的,屋檐下常常悬挂着长长短短的冰凌,有时放在灶间的水缸也会冻上厚厚的冰层,取水时需要用斧头凿开坚冰。但是,身处其中,冬天留给我的印记却是温暖的,在冬天枯瘦素简的底色上,这种温暖的印记清晰而恒久。

第二篇:温暖的谎言散文

我一直对儿子很失望,尽管他快满十八周岁,我总以为他不懂事。

儿子不好学习,爱玩游戏,一玩就玩三四个小时,屁股像生了根似的。妻一看就来气,坚决制止。一个不让玩,一个要玩,他俩常常发生争执。有次妻气得打了儿子一巴掌,把手机显示屏都摔坏了。儿子太不懂事了,竟然还敢还手。我对他非常失望,已不抱任何希望。在对儿子的教育上,我感觉非常失败。

妻照旧每天早上六点之前起床,给儿子做早餐,蹑手蹑脚,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惊醒儿子。我在家休假时,习惯早起,在洗漱间洗漱,动作虽然很轻,还是被妻“教育”了好几次,说我影响儿子休息。我窝了一肚子气,可又不便发作,只好干脆等儿子起床后再洗漱。

高三后,妻兴致更高,为了增加儿子的营养,让他吃好。特意买来营养菜谱,跟着菜谱学,变着花样做菜。还常常问:“味道咋样?儿子。”

儿子总是淡淡地说:“还可以。”

她“强迫”儿子带午饭,下午还要去送饭。下午从学校一回家,就忙着做饭送饭,要忙碌好大一阵。我劝她,何必如此,就儿子那个成绩,值得你这样吗?她却不以为然:“你懂啥,食堂饭菜没营养,儿子学习任务重,没营养咋行?”

不过,到了高三,儿子确实有了变化,顶嘴现象少了,在家谈论学习的次数多了,有一次回家居然看到他在房间看书、做作业。成绩有了细微的进步。希望,像早晨的太阳,冉冉升起。几次模拟考试,分数都在去年的二本线上下浮动,全家人的心也跟着起起落落。“他若能考个二本,就谢天谢地了。”我经常这样祈祷,

6月8日,全国高考的第一天。太阳还没爬上东边的山顶,小城似乎还在甜美的梦中。我跟在儿子的后面,蹑足潜踪,唯恐被儿子发现。我从来没有如此紧张过,一路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去学校要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路口的南侧,是从郊区赶来卖菜的菜农,他们照例蹲在路边等待小区的顾客。路上有三三两两的车辆缓缓通过。每天如此,今天还是如此。

我不敢有丝毫马虎,眼睛紧盯着儿子,并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危及儿子的险情发生。他从菜农身前走过,站在十字路口的斑马线上,等绿灯亮起,从容不迫地横过马路,而后上坡。坡上有棵参天槐树,枝繁叶茂,树下有条水泥路,拐个小弯,通向背后的一个小区。我每次从那儿经过,总不由得抬头瞻仰它的容颜,我喜欢宽广的胸怀和它洒下的绿荫。穿过小区,就是儿子所在的学校。全程步行不到十分钟,可我今天有点提心吊胆,总担心儿子有闪失。

我没有继续跟踪下去,而是躲在路边一棵桂花树后,目送儿子上了坡,走在那条平展的水泥路上,拐弯,直至消失。我才返身往回走。没走几步,我又回头仔细搜寻一遍,确认儿子进了那个小区。长吁一口气,才快步走回家去,可我的心依然悬着,依然留在了儿子身边。

两个月前,我不经意间问过儿子:“你高考要不要我回来?给你加油,助威。”

儿子急忙说:“别,别回来!你一回来我反而紧张……”

我本满以为儿子会被我感动,岂料出乎意料。我内心有点失落。

儿子高考,是家里头等大事,我非回不可。半个月前,我与妻串通好,说我回家有事,正好在高考前几天。问儿子同不同意时,儿子说:“回就回吧。”

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了,他可能早忘了两个月前我问过他的话,或者根本不知道我的“别有用心”。我和妻窃喜。

回到家,妻还没去学校,问我干嘛去了。我说去送送儿子。妻“哦”了一声,接着问:“他知道不?”

我说:“哪能让他知道呢。”

妻原本也打算请假陪考,可儿子不乐意,她只好作罢。快到早读时间,妻匆匆下楼去学校了。我一人在家,坐立不安,忽又出门,快步朝儿子的学校走去。离学校越近,我的心越跳得厉害。即使二十多年前,自己高考时也没紧张过,现在儿子高考了,我为何如此紧张呢?儿子呀,你可千万别紧张……我默默祈祷。

我越走越快,甚至小跑起来。我脑海里反复出现,儿子进考场了没有,进了考场是不是忘了带准考证或身份证……儿子平时粗心,提醒过多少次,他就是不听。

过了小区,刚来到学校门口,还没容我喘口气,擦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开考的铃声响了。“当——当——”我听得真真切切,心也稍安了,因为手机没响,没有儿子的求助电话。

我站在校门口,凝视校园,仿佛看到儿子进了考场,他气定神闲,打开试卷,挥笔疾书。我仿佛听到了那沙沙的写字声,一个个准确无误的答案跃然纸上……笑容,像这瓷实的阳光一样,熨帖在我的脸上。我的心,再也没有离开那间教室,那个考场。

学校门前的路两旁聚集了许多人,都是送考的家长,三五成群,谈论最多的还是高考。有个打扮时尚的女人乞求说:“你们快别说了,一说到高考,我就担心女儿,心都快跳出来了……”说着,还用手捶了捶胸口。大家哑然失笑,有人连忙安慰。原来,家长们的心都是一样的。

已近中午,距离第二堂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多小时,校门口的人突然多起来,好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围在校门口,翘首以盼。考场的铃响了,那铃声仿佛敲打在人们的心坎。人群开始骚动,一个个伸长脖子,向校园内张望。学生被挡在警戒线以内,保安哨子一响,顿时如潮水般涌出,而校门口一霎时沸腾了,笑容和愁容在他们脸上荡漾。

傍晚,霞光还在校园内逗留。我和妻给儿子送饭,这是我为数不多的一次。这次,为了鼓励儿子,我欣然前往。儿子见到我们时抑制不住喜悦之情,问我怎么也来了。我说来看看你妈妈的母校。我见儿子心情不错,趁机轻声问,感觉怎样?他笑着说:“还可以。”

还可以!看来考得不错。我看了儿子一眼,投去赞赏的目光,悬着的心落下一半。

第二天考完后,儿子就要离开待了三年的学校,下午我们去帮他拿东西。一见面我就问,今天考得如何。儿子淡然道:“还可以!”

我追问,与昨天一样?

“不一样,今天是超常发挥。”儿子提高了声音,坚定地说。

噢!我平静地说,内心却一阵惊喜。

我说,你知道吗?我这次是专门为你高考回来的。因为高考结束了,可以告诉他真相。

他说:“其实我早知道。”

“那你还同意我回来?就不怕我给你压力,让你紧张?”

他嘿嘿笑了笑,默然。

二十多天后,高考分数出来了,儿子的分数竟然超过二本线二十多分!我心里一阵欣慰。可语文和数学是儿子的强项,都才九十多分。我问儿子:“第一天你没考好?”

儿子用手摸了摸头,笑着说:“第一堂考语文,以为是平时考试,没当回事,等到写作文时,才想起这是高考,可时间不多了,于是紧张起来,没发挥好,直接影响了下午的数学考试。”

“你不是说考得还可以吗?”我几乎是惊讶。那天儿子回答我时,言辞凿凿,不像撒谎的样子。

儿子红着脸说:“我怕你们着急。”

“哦……你居然也学会了撒谎。”我嗔怪。心里涌起的却是一股暖流。我怔怔地看着儿子,发现他的上嘴唇和下颚长出了细细的胡须。儿子长大了,他的身体和心理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而我们大人,还在用原来的眼光去看待他、审视他,看来我们out了。

第三篇:温暖的冬天优美散文

印象里的冬天,不是漫天飞雪,也不是一树寒梅。故乡的冬天,正是农村一年里最美好的时光。田垅收割了,堆成了整齐的草垛;菜地施肥了,期待来年的丰收。远离了“双抢”时的汗水,总要轻松释放一下。于是,炊烟袅袅,爆竹声声。难得的农闲时光,怎不好好庆贺一番?于是,一家人围着火桶(木制,有靠背的,有坐的,有站的),吃着火锅(往往是连锅端上来,下面是烧得旺旺的小炉子,里面是豆腐和腌菜),喝两口烧酒,其乐融融。饭后,全村不用招呼,都集中在一户人家中,要么是请来讲大鼓书的,要么是村里最擅长“谈文翻古”的,说三国,讲水浒,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的金声玉振,余音绕梁。那时的冬天,和着一屋子的旱烟味,泛着浓浓的亲情和乡情,一点儿也没有寒冷的味道。上学时的冬天,其它的都模糊了,只记得学校的灯,总是熄得特别早。熄灯后,总有几

上班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渐渐觉得有境界方成高格。于是,很向往古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滴水成冰、呵气成霜的冬日里,不用去理会那浓重如铅的阴云,也不用附庸风雅,在响晴的冬日盼着下雪,只需一两个谈得来的朋友,啸聚斗室,围着温暖的炭火,把酒言欢,谈天说地,酒酣耳热之时,岂不乐哉?冬天,没有花团锦簇,没有蝶舞蜂忙,但是冬天也能让生命在严寒下涌动,让激情在冰雪里燃烧。不是有诗人这样说吗:“西风啊,你告诉我,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四篇:温暖的落寞的抒情散文

今天放上博客的歌是《雨下一整晚》。

一开始听到这首歌,就感觉很不一般。好像很有感觉,这种中国风歌曲的吸引力真的很奇妙,它很让你很想很想去了解很多中国古代的乐曲。于是赶紧看了MV,一个字"棒”!听这首歌是一种享受,不看歌词,听着曲调都知道歌曲很哀伤。

关于这首歌,还弄出了一个笑话。我想在QQ签名上写:“雨下一整晚”结果写成了“鱼下一整晚”而自己浑然不知。就这样在留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签名。发现后感慨鱼文化潜移默化的威力,随时来袭啊。

不过不知道泥头这个星期怎么了,笑着和我说那件事的时候,我不知道里面隐藏了你多少悲伤。希望你并没有什么,就算有,也要说出来啊。不要又说等回去看我博客吧。那样我会乱想很多。

呵呵,辛苦了你这样漫无目的地找啊找,对于你,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其实,并不喜欢自己这样被别人怀疑,也不喜欢你怀疑那个人。我猜,你都没有认真在看内容是什么,只是在找有没有那两个字罢了吧?对吧?其实不用那么辛苦地,我告诉你好了,那两个字出现的概率是27分之14。算是很高的了,如果你执意要看,执意要找,我就继续帮你算。你可以继续乐此不彼地怀疑我,我就只能尽量做些不被你怀疑的事了。我就不登陆,不找那个人,不上Q。这样够了吧?

不过既然你怀疑,就说明你在乎,那就请你好好对那个人。

好了不能多说了。

这个星期我在笔记本上写了:“多回忆的日子。”

在教室,坐的是靠窗靠墙的位子,那个特别的位子,把快乐和悲伤都留给了我的位子。

回到了初中教学楼,看到以前的老师,看到了教练,看到了初二那群鬼精灵,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那件被我说早上起来,太阳直晒,热得想蒸炉的教室,就是初三中考时,搬过去的教室。

还记得那时候黑板上写的是:“让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我写的,她说一看就看出我的字。

只是这样的感觉只是一闪而过,并没有故意去避开它了,就让它在该涌起的时候涌起,该沉下的时候沉下。

人总是要面对,一个人去面对。

西西,希望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第五篇:公交车上的温暖的散文

吃过早饭,便早早的来到站牌等公交车回城。

车开了过来,慢慢地停稳,我登上了车,与司机打过招呼,脚步就开始往后移动,眼却不停地四处张望,企图找到一个可以坐下的空座。

这时,身旁一个英俊的青年站了起来:“老师,您坐我这儿?”我礼貌地回答:“不用,不用。”“车上已经坐满了,没空位了,您就坐我这儿吧,我一会就到。”说着,他就站了起来,我也不好再推脱,只好坐了下来。他是我三年前教过的学生,已经叫不出他的名字,只是看着面熟,他做了自我介绍,我们随着车的移动,边走边聊,回忆了初中的老师、初中的同学和初中过去的美好生活,我还询问了他的工作状况,鼓励他好好工作。

车走了不远,又缓缓地停了下来,上来一位残疾人,爱人扶着他,他挪动脚步都十分费劲。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无法心安理得的继续坐下去,早早地就站了起来。我朝那位残疾人喊了句;“来,坐这边!”不知道是他没有听到我的喊话,还是行动不便,总之移动的脚步还没有蚂蚁爬得快。刚挪动了几步,前面一个细高个的中年妇女站立起来:“坐我这儿吧。”她边说边往后走,走到了我的身边,看我身边一个空位,她说:“我坐这儿吧,我好晕车。”我同意了她的请求。

车,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又上来了两个六十多岁的老年妇女,一胖一瘦,她们顺势坐在了公交车的过道里。刚才好晕车的中年妇女又站了起来,让给了瘦弱的老人,老人不住地说着“谢谢!谢谢!”这时,我后面的一位戴着鸭舌帽的老人也站了起来,他坚持让这位比较胖的老年妇女坐他的座位,我一面注视着这位让座的老人——他个子不高但精神矍铄,身体瘦弱但体魄矫健,他紧紧地抓着竖立的扶手,我一面仔细聆听着他们的对话。

“你也这么大岁数了,你给我让位,不合适!”

“没有什么不合适的,男士就应该给女的让位。”

“你在哪儿下车?”

“不远,我一会就下。”

“你今年多大岁数?”

“八十。”

“哎呦,你比我大,还是你坐吧!”

“不用,你坐就行。站着不腰疼;年龄大了,站着比较好。”

......

这位让座的老人成了一车人的“焦点”,人们纷纷向他投去了敬仰的目光,原来这位老人是坐着公交进城,再倒车去别的乡镇赶集玩。走到聊城百货大楼,老人才面带微笑走下了车。那位让座的中年妇女面无表情,看起来好像患了病似的,也许是晕车的反应,在市人民医院走下了车,原来是去看望患病住院的妈妈。

我下了车,一直回忆着车上的“让座”——学生给我让座,中年妇女给残疾人让座,我给中年妇女让座,中年妇女又给瘦弱的老年妇女让座,那位老人给比较胖的老年妇女让座等等,都是爱的奉献。

通过这些“让座”,我感觉到了公交车上的温暖,我看到了到聊城人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我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上一篇:试用期满鉴定表范文下一篇:唯美忧伤的文章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