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讲话学习体会

2024-04-12

国企讲话学习体会(精选8篇)

篇1:国企讲话学习体会

国企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动员讲话

同志们:

中共中央办公厅7月3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就如何学习贯彻好总书记讲话精神,提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讲话的重大历史意义

同志们,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历史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增强见证百年盛大庆典的庄严感、神圣感,深刻领悟五个“庄严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深刻牢记国资国企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二要增强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喜悦感、幸福感,深刻领悟“四个伟大成就”的丰功伟绩,深刻牢记国资国企血液中流淌着天然的红色基因,坚决保持国企姓党政治本色,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三要增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而脉的光荣威、自豪威,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袖的丰富内涵,深刻牢记国有企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更好推动国资国企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基础性、公益性、保障性作用。四要增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领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和重要要求,深刻牢记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努力以新的赶考之路优异成绩向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交出满意的答卷。五要增强争取更大光荣的追随感、奋斗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伟大号召的重大意义,深刻牢记国资国企是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坚决当好习近平总书记伟大号召的迅速行动者、忠实追随者、模范奋斗者。

二、奋力开创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

我们要坚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国资国企一系列重要论述,奋力开创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一要在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上下更大功夫,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持之以恒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二要在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上下更大功夫,聚焦建设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等关键环节全力破解瓶颈问题,扎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三要在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四要在完善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深化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加强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切实提升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五要大力弘扬精准到点、务实理性、稳扎稳打、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确保改革发展任务干一件成一件。

三、全面掀起学习热潮力创工作实效

在下一阶段,要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热潮,确保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统筹谋划,尽快研究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各项工作。二要聚焦主题主线、把握工作重点,进一步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来抓。三要抓好学习培训,统筹宣传教育,分层分级办好专题培训班,广泛组织学习宣讲,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全覆盖、无遗漏。四要坚持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围绕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继续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着力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真落地、真见效。

篇2:国企讲话学习体会

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企的光荣传统,是国企的“根”和“魂”,是我国国企的独特优势。下面,我就铁路深入改革方面,简单谈一下个人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一、认识和理解

不触及铁路主体性质的改革都是小打小闹。当前铁路改革总体思路是:“政企分开,网运分离,引入竞争,加强监管”。第一步是机构改革,即铁道部并入交通部,同时挂牌成立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主管部门与国铁运输企业脱钩,确立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可以在遵循国情的情况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步是政企分开,把铁路的运营、建设职能剥离、运营部门从铁道中划分出来成立铁路运输公司,再根据“网运分离”或者“区域分割”的理念,切割成不同的板块和部门,使铁路主管部门只具公共服务和行业指导职能;第三步打破运输财务核算上的“大锅饭”体制,使运输企业实行独立核算,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第四步成立政府监管机构,对运输市场和路网企业进行监管,制定市场准入制度。只有将铁路行业进行全行业的政企分离,对政府部门采用公共行政管理,对铁路运营公司和路网公司进行企业化的私人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使中国铁路业得到和谐可持续发展。当然,铁路管理部门的管理也可以创新。为避免随心所欲各自解释特别是暗箱操作和贪污腐化乱像,新的铁路管理部门可尝试透明化管理,制定和公布执行政府职能层面的教范要求,即在职能范围以及执行和问责程序,接受相关方面和公众的监督。

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铁路的总体改革已经深入到铁路局这一层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企分离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铁路改革只是市场改革的一个部分,而且目前国家和整改铁路行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一般探索着。改革需要支付“成本”,改革越迟则成本越高,但改革的成本终究小于不改革的成本。多年迟滞的铁路改革重行启动,最终将体现新的决策层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改革核心问题的认知度。铁路改革的信号意义即在于此。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平时比较注意学习,但总感到学习的自党性还是不是很高,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深刻,学习与工作结合不够,对铁路的改革方面和即将应对的挑战方面思考不够。忙于事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学习理论、思考问题少,平时坚持得好一些,工作多、任务重的时候做得不好。

2.工作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平时只想平稳扎实地把本职工作干好,工作中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有些减弱。主要是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时,思想认识还有些不足,深钻细的劲头不够,有时靠经验抓工作 3.服务意识还需提高。应该说自己对待工作是认真负责的,但在工作任务繁重、头绪多的情况下,有时有满足于过得去、还行的现象,遇到困难时工作热情或多或少受到一点影响。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今后,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把学习作为自已的第一要务,把学习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掌握利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2.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多到基层岗位上去调研,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篇3:国企讲话学习体会

关键词:政工工作,国企,作用

0 引言

国有企业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央一系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与部署中, 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尤其近十年, 国有企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 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 效率也在大幅提高, 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正在牢牢把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成为国民经济的绝对支柱。在这种背景下, 国有企业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其关系到国有企业能否实现利润不断增长和发展的健康与持续, 继而关系到我们执政党的地位和国计民生。

政工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尤其是国企管理的重要部分, 在国企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工队伍作为国有企业中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支特别队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为维护企业稳定, 促进企业发展, 保证企业的政治方向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在面临各种体制机制的不断变化, 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幻, 各种新思潮的不断冲击, 如何在改革中与时俱进加强政工工作, 确保国有企业按正确的方向发展,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不断巩固我党的执政党根基和地位, 是政工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完成的重要任务。对于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企业政工工作, 笔者由以下几点体会:

1 抓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物质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 竞争的日趋激烈, 较高的工作标准, 要求企业职工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尽快与之适应, 也增加了职工的思想压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必须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上一个非常实际的导向和要求, 它提醒政工干部要从更加贴近企业职工的发展, 从教育对象的实际问题和状态出发来做思想工作, 不仅仅要从对理论和道理的理解上来突破, 更要重视被教育者的整体发展和心理因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就是从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塑造人的角度, 关注职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 缓解职工心理压力, 解决干部思想困惑与矛盾, 疏导情绪, 保持心理平衡, 实现职工心理和谐。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企业的管理和未来发展同企业职工的工作、生活、思想和要求结合起来,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既讲道理又办实事, 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通过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实现统一思想, 凝聚人心, 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潜能, 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政工干部只有掌握了这些科学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方法, 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 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 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企业生产和工作的实际、贴近职工的思想动态, 准确把握企业职工的思想脉搏, 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始终企业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2 抓好企业的作风建设, 为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工作作风是企业干部职工处理工作事务的行为方式和方法, 它反映了企业干部职工的自身修养、精神境界和责任意识。企业工作作风建设, 关系到企业工作效率与质量, 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企业政工工作的重要任务。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是贯穿于一切工作的科学精神和政治品格, 也是企业管理者保持高昂战斗力的需要。因此, 政工工作必须把企业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使职工的思想观念、意识行为和工作态度, 更能适应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要充分宣扬企业管理者在作风建设的表率作用, 宣传那些率先垂范、敢抓敢管先进典型, 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积极引导广大党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心系群众、服务群众, 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在带领群众职工在工作实践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要注重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按制度办事, 靠制度管人, 抓制度落实。把思想道德和纪律作风的原则要求融人科学有效的管理之中, 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 切实提高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对在工作落实中涌现出的踏实肯干、成绩突出、作风朴实、群众拥护的企业职工要大力培养使用, 树立典型, 弘扬精神, 促进整个企业形成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任人唯贤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良好的企业作风和企业文化。

3 抓好政工队伍的自身建设, 当好企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新时期的企业政工队伍, 不仅要面对国内迅速多变的经济形势, 同时还要面对国际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正确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妥善处理影响职工思想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因素, 因此要想完成好政工工作的目标, 政工干部就必须自觉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理论、提高自己驾驭和运用新知识和新理论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重点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 使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部署、工作方式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其次加强对本行业的政策法规、专业知识、本企业的文化特点、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等知识的学习, 把自己打造成为既懂基本政策、基本路线和思想政治工作一般原理、方法, 又懂行业法律法规, 也懂得经营管理的超级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善于在各种管理层级, 各种性格秉性的员工中做思想工作, 不断提高政工干部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篇4:从总书记讲话看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走向,是国内外特别关注、社会分歧突出、百姓忧心忡忡的重大焦点问题。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最紧要的是深刻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会议上的两段重要讲话精神。一段是在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后讲:“深化国企改革是大文章,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国有企业加强是在深化改革中自我完善,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不思改革,确实要担当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在推动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一段是在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这两段话至关重要,是明察情势、深思熟虑之语,指明了深化国企改革的总目标、总要求、总原则、总政策,为做好这篇大文章提供了最重要的指导思想。照此办就有希望,否则就会偏离方向,遭受失败,自毁国基社稷于一旦。

总目标:国企要“加强”不能“削弱”

“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还要加强。”这是深化国企改革要达到的总目标。为何国有企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宪法不能违。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一个“主体”,一个“全民”,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性质是有根本区别的,违宪行为不能干!有人提出要修宪,修了这一条就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只能加强而绝不能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该改的要坚决改,不该改的永远也不能改。

经济法则不可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导和带动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通则,是囯家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纠治巿场失效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决定性条件。没有国有经济,资本主义不可能存活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理应比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发挥更重大的作用。

所有制结构不是虚的。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不能只是一句无法捉摸的口号,必须从质和量上给出科学界定。在质上,国有资本应能掌握优质的原材料、科技、人力等资源,物化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高效竞争运营、控制经济命脉、引领战略发展、为国家提供较多税利的优质实体经济。在量上,国有经济无论是资本价值形态还是企业资产形态,都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足以保证其发挥主导作用的规模比例。

相比较来看,西方国家不止二战后,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私有化、自由化浪潮后,仍保有相当高的国有化程度,国有经济在许多重点经济部门居支配地位。据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国有企业依然占有20%的投资和5%的就业,并在一些国家产出中占比高达40%以上。90年代初,法国国企达到2268家,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的27.5%,产值占GDP总额的18%,出口额占25%,国有工业企业营业额占总额的40%。1991年意大利的国有经济在全国销售总额中占 22.8%,投资总额中占33%,职工就业人口20.8%。挪威2008年国有企业权益接近GDP的70%。瑞典国有经济占比重在欧洲国家最高,一度达到50%。意大利全国100个最大工业公司的增加值中,国家参与制企业占50%。奥地利和德国等国的国有经济略低于法、意。英国1979年国企投资额占全国投资总额的比例为20%,后来撒切尔搞“非国有化”才降至10%。美国是最少的,但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国有比重很高。美国邮政部门的全部和电力、铁路运输部门的25%是国有的。俄罗斯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比重高达40%,国有经济控制的GDP近50%,且在国有经济中就业比重高达31%。白俄罗斯的国有经济比重超过70%。在新加坡等国家,国有经济效益超过了非国有经济。新加坡在资本市场上市的政府控股或拥股的公司市值占总市值比重达46%。而我国改革以来,国有经济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资本占比,都发生颠覆性下降。

2012年底,全国工业资产总额中,私有经济占56%,外资经济占21%,国有经济仅占23%;而在全国企业总资产中,国资所占比重已降到20%以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且处于后现代化进程中,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应该更高,而不是更低。一些所谓专家和政府官员竟鼓吹要把中国国有经济比重降到10%左右,显然是荒谬的。我国现存的集体经济已经极为薄弱,如果国有经济再进一步削弱,“主体”不主,“主导”无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名存实亡,成了比资本主义还资本主义的社会!因此,深化国企改革的结果,总体上只宜提高而不可再降低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否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无法解释。

国企作用不能否定。近年实践证明,我国仅存不多的大型国企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在推进改革开放、维系国计民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支撑国家经济战略发展大局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决定性的重大作用。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国国企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即便是最困难的2008年,央企利润比上年下降30.8%,但上缴税金不降反升,达到10426亿元,增长18.6%,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17%,成为社会事业的支撑力量。2003至2012年,我国国企实现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长到43.42万亿元,年均增长16.8%;上缴税金从8361.6亿元增长到3.72万亿元,年均增长18%。这样的成就,是举世惊叹的!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内地企业有89家进入,其中82家为国企,67家由国资委系统监管。特别是许多大型国企“走出去”力度不断加大,在境外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5~2012年间,我国央企纯境外单位资产平均年增25.3%,营业收入平均年增25.9%,利润总额平均年增7%。石油石化、电信、航运、建筑等行业的国有大企业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通过对外投资、资源收购和企业并购等,中国国企越来越融入全球化竞争中,开始逐渐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影响力,成为美欧等跨国公司的强劲对手,打乱了他们国际垄断的发展布局和扩张步伐。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企是我们共和国经济的“航空母舰”,是美国等西方垄断资本财团的最大威胁。正因为这样,近年国内一些人里应外合掀起“倒中国国企”的恶潮,企图摧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支柱。

其实,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实践证明,新自由主义私有化并没有带来经济成功发展,相反出现了严重危机。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中“逆私有化”建立国有企业,出现了不少成功范例,如新加坡国资控股的淡马锡公司,2011年拥有总资产2979亿新元,相当于该国当年GDP的91.2%,且始终保持了17%的高回报率。更不用说,中国经济崛起一枝独秀,国有企业立下汗马功劳。至于近年我国有些国企面临困境,上缴税利减少,这与政府在西方金融危机初期扩大投资“4万亿元”保增长,带来结构恶化、产能过剩是分不开的。国企为政府买单,必然经过一个调整消化的过程,不能把这笔账算错了对象,用以否定中国国企的杰出贡献和强大生命力。事实证明,国有并不必然低效率,私有也并不必然高效率,国企私有化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总之,深化国企改革的目的,不是削弱国企,而是加强国企;不是消极的“退”,而是更好的“进”。也就是总书记所讲,通过改革确实要能够“担当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如何理解责任和形象?一要更称职地当好“基石”和“支柱”,当好“国家队”,发挥好“主导作用”。这就必须提高国有经济比重,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国防科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水电气等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带头和引导非公经济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二要为国家多交税利,为社会多做贡献。因此,社会主义国企决不能退出效益高的竞争性行业,只干“赔本买卖”,而要在竞争中增强活力,实现资产运营优质高效、保值增值,否则自寻绝路。三要权力约束,管理规范,不搞腐败,树好形象。国企与腐败并没有必然联系,如果认为企业是国家的就会腐败,反腐就得企业私有,那么政府也是国家的,是否反腐也得政府私有?国企改革决不允许搞私有化,改革搞得好,利于反腐败,搞不好,腐败登峰造极。

总要求:“自我完善”和“浴火重生”

如何着眼“加强”来深化国企改革?不是抱残守缺、原地踏步,而是“在深化改革中自我完善,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这两个“在”缺一不可,说明改革的总要求是,加大改革措施力度,做到两种程度的加强,一是原有基础上的“自我完善”,二是改制重组性的“浴火重生”。总的是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效益,规范行为约束,增强实力、活力、竞争力和控制力。

自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公司制,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种形式。股份制不是唯一的企业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也不是唯一的经济形式。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如果搞一刀切、一股风,要出大问题。这些年,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面已超过80%,大多数自身改革成效明显,有了很好基础,不需要推倒重来,另搞一套。目前,中央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比例已达89%,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已达52%。截至2012年底,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已有378户,地方国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已有681户,非国有股权比例分别超过53%和60%。央企资产总额的56.97%、净资产的75.62%和营业收入的60.56%都已在上市公司。有些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不一定需要上市(类似华为不搞证券化发展更好)。也有的国企因为经营领域、职能、规模、安全性等方面的特殊性,不适宜向社会融资和实行股份制。所以,应当因情制宜,区别对待。要立足实际,首先科学定位,选择自己合适的形式,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行为约束,加强管理监督,提高经营效益,在原有基础上自我完善。这是一般性、普遍性的要求。

浴火重生。对相当一部分国企来说,要以发展混合经济和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实质是在同一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利用这样的资产组织形式,可对内规范产权约束,完善治理结构,对外吸引社会融资,扩大影响力,增强创新力,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服务。混合经济有利于壮大资本实力,强化互相监督,规范法人治理,增强竞争活力,但绝不是简单地让国企出卖产权,退出阵地,收缩规模,搞什么“国退民进”或“中退外进”。

控股是关键。混合所有制是一种经济共同体,性质取决于谁控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在国企发展混合经济中,国资不坚持控股,而民资相对弱小,外资就必然趁虚而入,抢盘夺主,那就不仅是私有化,而且是附庸化。有些人鼓吹加入WTO,就世界一体化了,我们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都放开了,实行商业化、市场化运作,可以敞开胸怀,拥抱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不要老想着谁控股,这种言论危害极大。试想,如果社会主义中国的金融系统、核能源、粮食、军工、核心通信、主干铁路以及新疆和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支线铁路,掌控在外国资本或私人资本手里,会对国家安全带来何等严重的政治后果?

应当严禁以国企改制为名,放弃国资控股权,改变国企性质。混合是为了促进竞争,但竞争不是退争,控股不是垄断。相反,控股是一种产权竞争,是在融资共进中竞大竞强。特别是在上市情况下,对国有资本的运作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绝不像有人说的一“混”了事、万事大吉,从此天下太平,可以当甩手掌柜了。要服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做到开而有节,放而有度,守住底线,竞争发展,尤其要确保国有资本在重要骨干企业有效控股和保值增值,支持重点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和国际竞争中的主力军作用。

重视实体经济。深化国企改革,要求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由实物形态管理为主转变为价值形态管理为主,不等于说今后可以不重视国企发展,只重视国资运作。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光看资本增值数量,更要看资产实际质量,关键和基础还在于实体经济。中国不是新加坡,上海不是香港,靠炒股票,是炒不出“中国梦”的。资本富国,不等于经济强国。只重资本价值形态,不顾实物形态,一个大国经济就成为建在虚拟世界的空中楼阁。在资本市场上,无论是让国资被人家玩于股掌,还是为国资保值而将关系国计民生的实体经济于不顾,都是对国家对人民的不负责任。说到底,搞好做强国企才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立于不败的支柱和基石,靠别的是靠不住的。

总原则:不能借改革化公为私谋暴利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细则制定必须把握的总原则,就是“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这说明,习总书记对过去两轮国企改革的问题看得很明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借改革之机搞国企私有化、化公为私谋取暴利的危险性。

有人就是想搞国企私有化,借反腐而卖国企,卖国企是为了更腐败。他们称国有就是腐败根源,国企私有化才能从体制上根本反腐。其实,国企私有化不但不是反腐,恰恰是最大最彻底的腐败。所谓腐败,本质就是化公为私,用国企私有化的办法解决腐败问题,正中腐败分子下怀,实质是搞了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公权私化、公利私有,从根本制度上实现化公为私的腐败目的。以国企改制为名,把国有资产低价折股,内部瓜分,外部贱卖,让人包装上市,转手牟取暴利,养肥一个个大鳄巨蠹,造成国资变相流失,国企改变性质,大批职工下岗,国家企业失控、产业旁落,实体经济空心化,这样的噩运有史可鉴。目前国内外某些势力正盯着这块肥肉,认为这是本世纪从中国可捞取的最后最难得的一份“改革红利”。而广大民众的最大担忧就在于此,我们党绝不能再次让这种担忧成为现实。

因此,在国企发展混合经济和股份制改造中,务必抓住要害,堵住化公为私的路子和漏洞。

国有资产不能内部折股瓜分。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全民所有的法定资产,全体国民都是“股东”,任何人也没有权力以改革之名将其变为某一部分人的私产。产权明晰首先要保证国有资产神圣不可侵犯,即使国企内部的职工和领导,也不能自己决定给自己分股送股,把全民的公产变成个人的私产。这是违宪的。推行职工持股试点,可以自己掏钱买股增资,而不能把国有资产打折分股。

国有资产不能价值低估。国企搞股份制,无论是将来可上市的资本部分,还是不能上市的资产部分,都必须如实评估,不能低估。这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在前两轮卖国企中,这种情况太普遍了。近来铁路改革提上日程后,大量媒体集中报道铁道部即将资不抵债:“铁道部资产4.3万亿元,负债2.66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81%。”这种说法荒唐至极,立即引起社会质疑。一些文章指出:第一,铁道部光铁路就有10万公里,含高铁1万公里,以铁路每公里2亿元评估,就有20万亿元的资产,还不包括车站、工厂、机车以及地方路局的资产;第二,铁道部近10年光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5万亿元,即使扣除折旧也不会低于4.3万亿元。可见,一些人真是想私有化想疯了。

国有资产不能任意出卖转让。国有企业要做大做强,总体上就不能把现有资产卖了,要卖只能是上市部分,在证券市场上公开融资,公平交易。未上市的国有产权原则上不能转让,发展混合经济既可以搞新项目合资合股,也可以老项目吸收参股增资扩股,完全没有必要走卖产权之路。“混合”不一定“我退你进”、“我卖你买”,基本做法应该是“多元投资”、“合力共进”,要“做加法不做减法”。前两轮国企改革中,最大的教训就是形成了全国性的疯狂“卖国企”浪潮,一讲改革就是卖,不卖不算改革,卖光才算改革成功。这岂不是“败家哲学”?现在又有人鼓吹“要混合就得卖,不卖不能混合”的歪理。如果以改革之名,强制要求国企向外资、私资出卖产权,那就不是为了加强国企,而是为了搞掉国企。近期传闻,有的国企盈利状况不错,也不乏扩张资金,但为贯彻上面指示,降低门槛引进外资、私资,准备拿优质资产当非优质资产出卖,认为不是优质资产人家不买,把优质资产和赚钱部门拱手相让,以显示“诚意”。这是什么“诚意”,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吗?简直是天大笑话!

控股国企加强反腐约束。在国企改制中必须坚持国资控股,不控股就是私有化,就不是国企。由外资或私资控制的混合企业,是向资本家负责,为资本家利益服务的,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在逃税漏税、经营不规等方面,只会比国企更差更难控制;内部贫富两极分化也不受控制。

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2003-2012年私企数量增长2.84倍(年均增长14.4%),资产总额增长17.4倍(年均增长33.1%),主营收入增长22.9倍(年均增长37.3%),利润总额增长40.2倍(年均增长45.0%),堪称世界上增长最快、最赚钱的企业群体,而同期国企的户数、资产和主营收入在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急剧下降。但在向国家缴纳的税金及附加比例中,2012年私企仅占13.0%,国企占70.3%。目前我国央企负责人平均年度薪酬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倍数为12倍,而美国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上百倍,日本是20倍左右,至于劳资收入差别就更难以计量了。所以,国企不控股就意味着放任腐败,会带来整个社会贫富悬殊加剧,甚至冲突激化。对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不但要公平税负,合理规范上缴利润,还要加强党的领导和民主管理监督,防止在政府“松绑”、企业自主的情况下内部搞腐败。

总政策:关键是“公开透明”

混合经济和股份制改造是个筐,什么货色都可往里装。要有效防止有人在这个筐里揣私货、黑货,借改革化公为私谋暴利,就必须把握一个总政策,即习总书记讲的“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公开透明,就要坚决破除“神秘主义”,把改革的“暗筐”变成“玻璃筐”,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让黑腐行为无处藏匿。

方案细则公开。国企改革方针政策、总体方案和措施细则要公开,接受人民质疑,听取群众意见,修改完善后,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才能实施。每个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实施细则及理由也要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质疑,接受国家安全部门、经济主管部门和纪检司法部门的共同审查。在改革中,全民所有的企业产权能否出卖转让,不能企业领导说了算,也不能政府部门说了算,必须提交人大审议决定。

资产评估公开。国企资产评估要逐项公开,从评估对象、项目,评估人的资格和社会公信度,到评估结果和依据,都要向全社会公示,召开听证会,利用包括网媒在内的各种渠道,接受社会质疑。如有疑义,必须重新审核。

实施过程公开。无论是国企内部资产评估核算、组织调整、职工持股试点,还是与什么对象合作、怎么合作,股份混合公司的组成、资产来源和配比,以及控股情况等,要全过程地公开信息、公开操作,接受社会舆论、专门机构和企业职工的共同监督。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制止和查处。

资本交易公开。原则上只有批准上市的国资部分才能出售,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交易。个别未上市国资部分经法定程序批准转让,也必须在资本市场上公开竞价,不能搞私下交易。

建议党中央运用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派出由中纪委牵头,国资委、司法监察等有关部门参加联合组成的中央国企改革巡视检查小组,到各地听取群众意见,监督国企改革实施全过程,坚决制止和查办改革过程中的一切违宪违法腐败行为,验收评估国企改革成效,向全国人大报告,并向广大人民群众通报。

本轮国企改革的验收标准,至少应有三条:

一、在社会总资产中,国有资产比重和国资所控制的资产比重,均比过去有明显提高;

二、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更好,资产经营效益更好,给国家上缴的税利水平明显提高;

篇5:国企讲话学习体会

习总书记在XX年10月10-11日的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强调:让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并指出要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习总书记的讲话给出了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的企业定位,指明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值得每一位国企人学习、深思、实践。

国企领导提高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保证国企姓“国”。国有企业领导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首先,要明白自己是党的人,自己标志性的颜色是“红色”,是党和人民的信任才有了干事创业、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平台,所以一定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时刻自省、自警、自励,要对党忠诚;其次,在自己的经营活动中一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程序办事,不可“错把管家当东家”,丧失党性原则,违规决策,甚至腐化堕落;同时,作为企业家一定要有担当精神,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善于冒险、善于创新,为企业发展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带领广大企业员工不断创新发展。

提高国企党组织的战斗力,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提升企业效益。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确保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从最基本的抓起,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抓起,特别是要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在“三会一课”中加强党员思想交流、理论学习、党性锻炼、政治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夯实基础、增强活力;不断提高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关心关爱职工,畅通职工成长成才通道,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职工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归属感;提高国企党组织的战斗力,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提升企业效益确保党的事业基业长青。

篇6:国企讲话学习体会

学习习总书记在国企党建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勇于担当作为全面提升国企党建工作水平

近日,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现在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和责任担当,切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提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党和人民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树立牢固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勇于担当作为,既要经营管理好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又要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抓党建促发展,切实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篇7:国企讲话学习体会

今天,我们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深入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动员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及全体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有力落实会议精神,在岁末年终及新的一年各项工作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站位促发展、坚定不移求突破,为加快XX地区繁荣发展贡献集团公司的新力量、展现国有企业的新担当。近一段时期,各级党组织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实际,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了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在今天的会议上,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XX同志领学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并传达了省委、市委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指示。下面,就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再谈三点意见。

一、明确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一是要明确重大意义。同志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进展,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并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等内容,对未来五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通篇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使命担当、科学的决策水平、卓越的创新能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和鲜明的人民立场。

二是要提高思想觉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集团公司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是以良好的姿态和过硬的业绩助力XX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所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事关集团公司的发展大局,对于动员各级党组织及全体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团结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展现国企担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全集团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集团公司党委的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而带着感情认真学、带着责任深入学、带着思考反复学,确保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不断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发展的力量。

三是要掀起学习热潮。全集团上下要掀起全会精神的宣贯热潮,各分公司党委要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把全会精神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专题研讨,确保系统学习、深入思考,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作出表率、做好样子。要切实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制定专题学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党员深刻领会、准确理解全会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要坚持学习与思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全集团党员干部职工提高贯彻执行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持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保障安全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与此同时,各级党组织要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通过企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迅速对讲话精神开展系统宣讲和专题解读,动态报道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职工在落实全会精神方面的特色做法和先进经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更加奋发有为地投身助力XX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二、坚持学深悟透,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全会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全会精神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要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提高党建工作水平。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历来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但是随着企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加之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党建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政治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今后的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要确保理论学习有质量。一是领导带头深入学。持续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引导两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在学习中有新收获、在思想上有新感悟、在政治上有新升华,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二是党员跟进认真学。要围绕集团公司2021年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通过日常学习、集中培训、研讨交流等方式,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加大对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要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品牌工程等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引领企业发展、驾驭复杂局面、做好安全生产、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本领。

二是要确保队伍建设再强化。要把宏伟的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变成现实,作为集团公司,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一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集团公司发展中心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爱才惜才的理念,根据发展需要、工作开展需要,排定计划、制定举措,加大各类优质人才的培养、引进、选拔力度,全力打造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精英团队,为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认真做好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为各级党组织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年轻优秀干部的选拔培养,大力弘扬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的精神,以干部队伍建设的不断强化推动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是要推动从严治党再深化。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人员深刻认识到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新要求,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在各项工作中始终保持廉洁清醒的头脑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二是开展廉政专项检查。要以集团公司XX专项行动为抓手,对各级党组织物资采购、招投标、选人用人等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深入治理、坚决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发展环境。

三、突出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水平

同志们,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的结果在于落实。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学习、带着发展中的难题领悟,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思考、应用,把全会精神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开启新一年全新征程的具体行动。

一要不忘初心,提高职工幸福指数。一是要在深入职工中密切干群关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必须始终把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思想上尊重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行动上深入职工、工作中依靠职工,以职工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推动企业实现和谐稳定发展。全集团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重心下移、主动深入一线,带着责任、带着情感、带着举措解决好一线职工存在的难题和问题,不断提升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本领。二是要在补齐短板中营造和谐氛围。集团公司作为施工企业,部分基层单位还存在职工工作环境差、文化活动少等问题。全体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在充分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抓好工作区域环境改善、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民生实事的落实兑现,让广大职工工作舒心、更加暖心。

二要坚定信心,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生命健康,事关企业发展大局,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全集团上下要坚定信心、共同努力,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一是要抓好安全教育。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以及上级党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确保全体职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进而推动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层单位、班组要在班前会、班后活动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知识测试、线上考试等方式,检验全体职工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确保安全学习入脑入心。二是要开展安全检查。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要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加大对基层单位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排定计划、落实责任、限期整改,切实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三要保持恒心,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企业发展的目标,在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集团公司基层单位还存在发展目标不明确、工作落实打折扣等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严重影响企业品牌形象的亮化,更制约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所以各单位一要明确发展目标。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将全会的新要求、新部署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确保全会精神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XX、XX等分公司要针对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发展质量还不够高、发展后劲还不够足等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为加快集团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二要确保工作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上级党政的要求,全集团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恒心定力,多措并举抓好工作落实。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纪委等部门要对各单位工作的开展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工作落实进度慢、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帮助解决。

篇8:国企改制后员工国企情结转变初探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

1993年11月,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议》, 中央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到1998年底, 85%的试点企业都从形式上完成了公司制的改造。目前, 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基本上已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企业的组织形式转换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形式, 并已有相当数量的股份有限公司变为上市公司。

二、国企改制后员工的大国企情结

面临新的企业所有制形式, 面对企业的制度完善, 现代企业话管理等现实状况, 有些员工原有的大国企情结还依然存在, 这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企业规模的一个瓶颈, 造成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等现象, 其表现如下:

1、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原有的国企员工往往怀有一种“大企业情结”。

原有的国企员工工作按部就班, 还存留着相当大的国企情结, 工作节奏和工作效率低下。原有的国企在进入市场后, 由于员工的国企情结严重, 导致了一直以来的改制后企业体制僵化, 其制度体系不健全, 现代企业机制不灵活, 使得其资产质量不高, 企业生产效率很低, 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日渐衰退。

2、竞争意识差, 危机意识不高。

改制前的国有企业是吃大锅饭, 企业内部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由于改制前其企业的效益和企业的生产效率都处于低点,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改制前国有企业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都很差, 不能解决市场化改制后企业面临的无国家扶持、无政策护航、无竞争保护机制等现实问题。改制后在短时间内不能迅速的转变, 使得改制后的企业活力不够, 没有现代企业中浓郁的内部外部竞争气氛和危机意识, 甚至人浮于事。

3、责任感缺失, 原有的人情关系冷漠。

改制前国有企业的员工有很强的认同感, 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且对企业本身有着强烈的感情, 相互帮助, 生活中也是很好的朋友。在改制后, 原有的国企员工在转型后对企业感情冷淡, 没有以前的责任感, 对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不闻不问、不参与。

4、改制后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和安全感的转变。

国有企业改制为私企前, 国有企业的员工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具有决策权和话语权, 同时企业也为员工提供了丰厚的薪酬和福利政策, 薪酬和福利政策保证了企业员工对改制前国企的依赖感和安全感。改制后, 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文化, 并不再建立像国企一样的薪酬和福利体系, 而是一整套具有现代企业管理风格的员工薪酬和福利体系。

三、如何解决国企改制后员工的国企情结

1、转变观念, 提高对现代企业理念的认识。

计划经济时代, 国有企业作为政府部门的附属物, 企业经营由政府包办代替, 这使企业和员工形成了长期依赖的思想。那种国家在, 企业就在, 企业在经营, 员工就高枕无忧的思想根深蒂固。正是这种观念, 使得企业和员工失去了应有的进取精神, 员工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企业缺乏经济活力。

2、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和员工评价系统。

面对国有企业改制后的诸多问题, 面对员工人浮于事、互相推诿、沉浸在原有的国企情结中的现实情况, 最有必要的是建立一整套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和员工评价系统, 用科学的现代企业观和现代企业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 做到改制后的企业现代化管理。现代绩效评价和薪酬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国企改制后存在的员工老国企情结, 可以有效的制约责任心差、人浮于事的现状。

3、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文化。

面对现代国企改制后员工的大国企情节, 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内部凝聚力, 从而谋求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改制的企业就要创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在创建企业文化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好几个关系, 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而全面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改变改制后企业员工的国企情结。

首先, 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原有的国有企业机制和体制创新了, 企业的文化也必然创新, 否则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但创新不是对以往文化的否定, 而应是在积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其次, 把握借鉴和塑造的关系。作为改制企业, 应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 在借鉴的基础上营造自身的企业文化。改制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多年的企业, 计划经济打下的烙印非常深刻, 历史遗留的问题很多, 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就需要很好地处理承前启后的关系, 无论是制度的安排还是战略的选择都有特殊的背景和特征。企业文化就内容来讲, 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 当然就使得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最后, 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学习先进企业, 向先进企业学习”, 培养学习型职工, 创建学习型企业, 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改制企业适应新体制, 适应市场、立足于市场最简捷有效的途径。创建学习型企业, 是企业培养人才,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实力的重要手段。因此, 创建学习型企业, 应是改制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创建学习型企业, 代表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更高水平。

从某种角度上说改制企业是一个新的企业。在改制分离后直接独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人力资源的不足、不优;观念转变和管理制度的滞后;市场经验的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和矛后都影响着改制企业资产的增值、保值, 以及生存和发展。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用文化力提升经济力, 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 树立企业新的形象, 以企业文化引领企业迈向新的高度是改制企业的最佳选择。

摘要: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历了二十六年的风风雨雨, 这是一场制度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心理革命。改制后有些员工国企意识依然很浓, 无法脱离原来的国企情结。本文就这个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最后从思想教育和企业文化构建两个方向进行了分析, 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国企,改制,员工,国企情结

参考文献

[1]、张震, 马力, 马文静.组织气氛与员工参与的关系.心理学报.2002,  3:312-318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个人工作计划202下一篇:十八大修改党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