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读书心得

2024-04-23

罪与罚读书心得(共6篇)

篇1:罪与罚读书心得

“嘿,伟大的时刻来到了,每个人都露出了本相……”

这句话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一个叫拉祖米欣的家伙说的。在小说的第二章第五节里,拉祖米欣和卢仁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病榻前讨论社会上的各种犯罪问题,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应该如何解释我们社会中的那些文明人士的道德沦丧呢?”

“如何解释?”拉祖米欣咬住卢仁的话反问道。“因为极端缺乏务实精神,而这已经是根深蒂固了,就是这样解释。”

“这是什么意思呢?”

“您的那个讲师在莫斯科受审时,问他为什么要伪造有价债券,他是这样回答的:‘人人不择手段捞钱,我也想尽快发财,’原话我记不清了,大意是:靠别人发财,又快又省力!大家都习惯于用别人的思想进行思考,习惯于吃别人嚼过的东西。嘿,伟大的时刻来到了,每个人都露出了本相……”(《罪与罚》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张铁夫译 第157页)

嘿,嘿,嘿——“伟大的时刻来到了,每个人都露出了本相!”今天,现在,此刻,在我们这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在这个被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我们终于唱着春天的故事昂首阔步走进了新时代,让我们来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吧。

篇2:罪与罚读书心得

跨越

拉斯柯尔尼科夫把世间的人分为平凡和不平凡,前者循规蹈矩、逆来顺受,后者倾向于违法和破坏,前者是被压迫者,后者是统治者、主宰者。为了检验自己是否属于拿破仑类“不平凡的人”,他进行了一场杀人形式的实验。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是位善良而且乐于助人的年轻人,另一方面他却又是残酷、嗜杀的罪犯,这种二重性格这也是他不断动摇自己的“理论”和举动反复无常的根源。茨威格在《三大师》中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时说道,“只有当他的人物具有使自己生命增强而且成为分裂的表现形态的时候,只有当他的任务还是将要变成命运的混论状态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才爱他们”。诚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力图打破统一性,创造混合的、模糊不清的、不和谐的人物,在其肉体里,上帝和野兽毗邻而居。

在思想的驱动下,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死了当铺老板娘和她的异母妹妹,同时他好像“用剪刀把他与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剪断了”。他走到了一条界线旁边,突然止步,跨还是不跨?他一直在纠结,并充斥了一系列的疑问“我是像大家一样,是个虱子呢,还是一个人?我能跨越过去吗,还是不能跨越过去?”那些所谓的“不平凡的人”,对这类坏事恶行根本不屑一顾,并且毫不犹豫地跨越过去。拉斯柯尔尼科夫却仍然留在了这边,痛苦而不幸,但“跨过去呢,也许会更加不幸”。因为跨越过去的不只是两具死尸,而是拉斯柯尔尼科夫自身的人性、原则、道德。通过他的经历,陀思妥耶夫斯基想传达的是,不能用作恶的方式反抗黑暗,毁灭是双方的,内心的惩罚终其一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为了实践自己的哲学,却坠入了黑暗的深渊。参考尼采《查拉图斯特拉》中苍白的罪犯一篇,犯罪心理包括事后的疯狂,“人们总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在他身上的特例会变成法则”,但拉斯柯尔尼科夫试图建立自己的法则却无法承担。另外还有事前的疯狂,“你们要深深地透视这个灵魂”,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毁灭也是与“真实的自我”进行搏斗的结果。

新生

结尾拉斯柯尔尼科夫自首入狱,但他并未认罪,“痛苦和眼泪——这也是生活嘛。然而对自己的罪行,他并无悔过之意”,而把一切归咎于没能经受住考验和没能跨越过去。但索尼娅的陪伴改变了他的思想,“难道现在她的信仰不能成为我的信仰吗?至少她的感情,她的愿望”。而且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在比法律更深的层面上认罪了,获得了最彻底的救赎。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结尾,阿廖沙建议米卡越狱时说,“你想用承受苦难的方法使自己重新做人,我看呀,不管你跑到哪里,只要你一辈子永远记住你重新做人的决心,能做到这样也就够了。”拉斯柯尔尼科夫永远困顿在“一俄尺见方的空间”的愁苦里,感受到承受十字架的大苦难,也是获得真正的新生。

篇3:酒后驾车的罪与罚

在西方国家,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是很大的。例如美国某些州法律规定:对于酗酒开车者除了予以罚款外,还要处以监禁。

2009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多起醉酒驾车引起多人死亡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另外有80%的网友认为对于酒后驾车的处理过轻,起不到震慑作用。

下面我们说说酒后驾车不利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触觉能力降低。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2)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对光、声刺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因此,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

(3)视觉障碍。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领会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同时饮酒后视野大大减小,视像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易发生事故。

(4)心理变态。在酒精的刺激下,人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周围人的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干出一些力不从心的事。

(5)疲劳。饮酒后易困倦,表现为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

同时科学研究发现,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有危险情况,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的动作中间的反应时间为0.75 s,饮酒后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要减慢2~3倍,同速行驶下的制动距离也要相应延长,这大大增加了出事的可能性。资料表明,人呈微醉状开车,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所以,饮酒驾车,特别是醉酒后驾车,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但是按照现行法律,一般性的酒后驾车如果没有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否则就构成交通肇事罪) ,主要是经济处罚;即使是情节严重的酒后驾车,最严重的也就是治安拘留15天。而全球有不少国家把酒后驾车认定为犯罪,如英国。美国也有一些州对酒后驾车者判刑。

笔者认为,随着家用汽车的逐渐普及,人车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而酒后驾车致人死亡的事故频频发生,也足以说明其社会危害性之大。因此,很多读者认为可以讨论增设酒后驾车罪。如果驾车的人饮酒达到了一定的度 (可以通过血液中酒精浓度的检测确定) ,就应该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2 酒后驾车涉嫌“间接故意杀人”?

酒后(特别是醉酒后)驾车员在失控的状态下对马路行人的威胁之大,让每一个尊重生命的人震撼。《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也有读者认为酒后驾车撞死人已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交通肇事罪”,而是涉嫌“间接故意杀人”。因为,驾车人“撞死人”虽然不是出于直接故意,但他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甚至可能剥夺他人生命,但放任自己的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因此涉嫌间接故意杀人。类似的行为还有无证驾驶、病车上路等。

对于这个问题,刑法上说的这个“明知”有特定的含义,“明知”的后果必须是必然发生的,而不是可能发生的,而酒后驾车与撞死人之间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首先是过失,而不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所谓直接故意就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间接故意就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如果基于间接故意的心理,行为人对结果的发生与否往往漠不关心,态度两可。客观上,行为人也没有积极利用相关条件有效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如果出于过失,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反对、否定态度。一般而言,酒后驾车的人不管客观上多么力不从心,但主观上对撞人这样的结果肯定是持反对态度的。因此,酒后驾车撞人不是间接故意,而是过失,只能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假如设定新的酒后驾车罪,那么可以两罪并罚。

3 交通肇事罪定刑太轻?

按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一般是在3年以下处刑。而且在实践中,多数肇事者通过赔偿的方式,安抚受害者家属达到不再追究自己刑事责任的目的;而司法机关也习惯认为驾驶员不是出于故意,所以常常是该定罪的不定罪,该多判的少判。另一方面,按刑法规定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是可以判处缓刑的,这样一来驾驶员真正受到的惩罚十分有限。有读者认为,如此低的刑罚不足以引起驾驶人员的重视,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犯罪的主观方面看,交通肇事罪虽然是过失犯罪,但驾驶员如果在事前已经存在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病车上路等交通违法行为,在应该知道自己的违法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甚至会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冒险”,这实际上是对他人(包括自己)生命的不尊重,其主观恶性程度已经非常接近间接故意杀人了。而如果是间接故意杀人,即使情节较轻的,也要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说,一般的交通肇事罪最高仅判3年显然过轻。

刑罚的目的在于对犯罪者本人进行惩戒,同时对社会上所有的人予以警戒。假如法律对某种犯罪的惩罚过轻,那么既不能教育犯罪者本人,也不能警示社会。现实中,人们对大多数过失犯罪是能够谅解和容忍的,但是对那些违法在前而构成交通肇事罪 (特别是造成他人死亡的) ,我们的宽容无异于对犯罪的纵容。

基于以上考虑,有学者建议应把一般交通肇事罪的刑期由现在的3年以下提高到5年以下。对于故意严重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的交通肇事罪以及肇事后逃逸的,由3年至7年提高到5年至10年,同时扩大适用的条件,不能仅限于逃逸、酒后驾车、无证驾车等恶劣情节,对于严重超速等故意违章的同样适用。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因其对受害者的死亡持放任态度,而且客观上有自己先前行为带来的抢救义务而故意不履行这种义务因而造成受害者死亡,性质接近于间接故意杀人,因此应把刑期提高到10年以上至无期徒刑。

篇4:渠道罪与罚

这是一场困兽之斗。

参与搏杀的,一方是国内大型商业企业,另一方是中小型供应商,它们手中最犀利的武器,则是“物价”。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角力中,“有形之手”的介入,已经让胜负的天平倾向了中小型供应商一方。

2012年1月10日,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五部门,在北京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而在此之前的2011年12月19日,五部门已联合印发《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对清理整顿的范围、依据、内容、要求等做出了明确的安排。

此次清理整顿的主要对象是,“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的超市、百货店、电器专业店等大型零售企业及其下属门店”,“入选”的具体标准则是,“最大单店营业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门店数超过20家,2010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

参照这一标准,众多知名商业企业已被圈定。其中,国内企业包括国美、苏宁、联华、永辉、步步高等,外资企业则包括沃尔玛、家乐福、乐购、乐天玛特等。而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被圈定的企业共计80多家。也就是说,中国零售业百强几乎全部都在“清理整顿”之列。

1月10日,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表示,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有助于“降低流通成本,遏制虚高物价,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推动扩大消费”。

按照五部委下发的方案,这场对大型零售商的全面整改行动,将从2011年底持续至2012年6月,具体包括“自查自纠、联合检查、严肃整改、建章立制”四个步骤。从“方案”下发至2012年2月20日,企业须完成“自查自纠”,并作出情况通报,之后,将进入“联合检查、严肃整顿”等阶段。

本刊记者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获悉,截至2月10日前后,80多家被圈定的企业中,已经有60多家企业主动进行了“自查自纠”。

2月6日,在一次内部沟通会议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不少零售企业反映“对新规看不明白”,“比如,配送费被要求取消,但很多零售企业反映,其投入建立的配送中心真正节省了供应商的成本,能够集中统一配送,也是对社会资源的节约。如果不收取费用的话,这并不符合市场运作规律”。

但这显然不是一场简单的“市场”之争。2月8日,一位零售业资深人士对本刊记者称,“这并非一场空穴来风的整顿,始作俑者是一些中小型供应商。过去几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些中小型供应商、代理商,在与商业企业的合作中,利润变得越来越薄,因此,一直在向上级政府反映情况”,“它们声称‘是零售商推高了物价’,并因此引起了高层的重视”。

物美商业(1025.HK)新闻发言人种晓兵,也与上述人士持相同观点。“此次整顿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赤裸裸的观点称‘零售商推高了物价’。在我看来,这明显是一种有罪推论。”

2012年1月,中国CPI(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4.5%,再次超出预期。而在此之前的2011年12月下旬,由国务院派出、16个部门的部级领导带队的8个调研组,已奔赴上海、江西、河南等多地调研流通业,主要任务是“寻找流通环节中的障碍,进一步搞活流通以促进消费”。2012年3月,一场“改革开放以来规格最高”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也将在北京召开。

在连续两年的CPI持续上涨之后,当相关主管部门开始在流通渠道中寻找“障碍”之时,“推高物价”显然是一个谁也无法承担的罪名,那么,业已被推上“审判席”的中国零售业百强,将如何抗辩,并自证清白?

“罪”与“非罪”

在五部门启动清理整顿工作后,2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一则《超市乱收费:一筒薯片六成利润被拿走》的报道。按照这一报道的逻辑,零售商正是“推高物价的罪魁祸首”。

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多家零售企业将从2006年开始推广的“农超对接”项目,作为它们反击“价格推高论”的最有力论据。以北京周边市场为核心业务范围的物美超市,就是大力推进“农超对接”项目的一个典型代表。

早在2009年3月,在被誉为“大棚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昌乐、青州地区,物美超市便开始常年派驻工作人员,负责当地的“蔬菜直接采购”。

超市与农业合作社的直接对接,最大的优势是,省略了诸多中间环节和价格加成。

种晓兵介绍说,以黄瓜为例,原本整个供应链至少要经过6个环节。一根黄瓜,需要经过农户、地头蔬果经纪人、区域批发商、北京当地批发商、农贸市场、超市,最终才能到达顾客手中。如果黄瓜的田间采购价是2元/斤,但经历了6个环节之后,可能会变成4元/斤甚至更贵,因为“各个环节都要加价”。

而在实施“农超对接”之后,物美超市大大缩减了蔬果类产品的供应环节。一根黄瓜的所有流通环节只有3个,即农户、物美配送中心和门店。由此,产品的成本也大幅下降,一般情况下,物美超市的蔬果类产品,要比周边的农贸市场还便宜20%。

目前,通过“农超对接”,物美超市每天供应北京居民的新鲜果蔬已高达300吨,年供应量超过10万吨。

一家大型外资零售企业的副总裁也对本刊表示,该公司2007年就已被商务部、农业部列为“农超对接”项目试点企业。目前,其已与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约4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开合作,累计采购20万吨农作物。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门店,其“农民直供产品”的比例已达到50%。

并且,包括物美和上述外资零售企业在内,许多零售企业都会将“农超对接”产品摆放在超市生鲜区域最有利的位置,但却不收取任何附加费用。这些本可以用来为大品牌提供“堆头”服务的区域,可谓“寸土寸金”。

虽然,这些零售商通过“农超对接”大幅压缩了成本,但由于“物流费用、人力成本、物业租金”的大幅上涨,它们并不能因此获得更高收益。2011年,国内物流成本普遍上升了20%,零售业的用工成本上升了20%至50%。而对于普遍以“租赁物业”方式经营的零售业来说,冲击更大的是,近几年物业租金已累计上涨了50%左右。这一系列新增的成本,最终都要均摊到超市经营的每个单品中去。

郭戈平称,“零售商推高物价”的言论,在超市生鲜类产品的供应上是缺乏依据的,尤其是与民生相关的“农超对接”产品,众多超市推行的都是低毛利率的策略。

据本刊记者了解,不少超市“农超对接”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不足10%,净利率甚至为负数。

谁动了谁的奶酪?

不过,“民生类产品”毛利率不足10%,并非大型零售商经营状况的全貌。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从事商业零售经营活动的企业中,大型企业

的平均毛利率为18%-19%,中小型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4%-16%。

前述零售业资深人士表示,正常情况下,超市企业都是实行“差异化毛利率商品组合”的经营策略。一般情况下,与民生相关的商品毛利率不会太高,平均综合毛利率约为10%,并且,超市经营中有4000多种商品属于“价格敏感商品”,如宝洁的洗发水等,一般都采用“低毛利经营”的策略。而除此之外的百货和杂货类商品,则一般采用“高毛利经营”策略,毛利率最高上限可达约60%。通过这种“品类组合”的方式,最终,超市的平均综合毛利率约在20%。

除了前述“农超对接”商品之外,零售商一般都会对供应商执行两部分收费。一部分为商品的“合同收费”,一部分为“服务费用”,二者一般统称为“通路费用”。其中,合同收费一般指商品的进销差价,即扣点、返利收入。对于厂商、经销商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其不仅可以在大部分零售渠道执行统一的价格策略,也可以让具有不同渠道优势的零售商获得不同的收益。在实际操作中,供应商和零售商一般通过合同约定“扣点、返利”。而零售商收取的“服务费用”,则名目繁多,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约20%的综合毛利率,几乎所有的零售企业都表示,它们只是获得了合理回报,并未“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违规收费”。

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超市董事长王填称,其比对的上市公司年报情况显示,11家零售企业2009年的平均净利润率仅为3.15%,而13家供应企业2009年的平均净利润率则高达18.96%。“很显然,同样是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的企业,供应商获利颇丰,而零售商的经营盈利,则可以用‘骨头上削肉吃’来形容。”

前述外资零售企业副总裁也对本刊记者表示,在现代流通领域,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的是供应商,而不是零售商。其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很多领域,前三家大型供应商往往占市场份额的50%以上。以方便面为例,康师傅、统一和金麦郎占据了80.7%的市场份额;以洗衣粉为例,联合利华、蓝月亮和立白占据了59.5%的市场份额;以鲜奶为例,蒙牛、伊利和光明占据了52.8%的市场份额。而大卖场业态仅占现代流通市场份额的20%左右,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麦德龙、欧尚等外资零售企业,合计所占的分额仅为10%。

郭戈平也称,哪一家超市也缺不了宝洁、康师傅,对这些大品牌而言,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他看来,关于“通路费用”的争议,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型商业企业和中小型供应商之间。

对此,种晓兵的表述更为尖锐:“一个超市有几百乃至上千家供应商,因为经营的品类落后或者不具有竞争优势,总有一部分供应商会赔钱,这种现象是符合商业规律的。超市,不能保证每一个供应商都赚钱。”

聚焦渠道灰幕

在零售商对供应商的两部分收费中,零售商与中小型供应商、监管部门之间的争议,主要集中于“服务费用”。目前,零售商收取的“服务费”通常包括开户费、老店翻新费、节庆费、周年费、年度促销费、新店让利费、DM海报费以及堆头费等。

一个年销售规模约为5000万元的中型供应商对本刊记者表示,在其经营的杂货类商品中,零售企业通过合同收费和服务收费,最终拿走了商品价格的三成甚至四成。在他看来,以“进销差价”为主的合同收费,尚可以理解,但各种“服务收费”则有点师出无名。这也是众多中小供应商指责“零售商推高物价”的理由。

而他们的诉求,已然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通过对比2011年底发布的《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和2006年发布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上述外资零售企业副总裁提醒本刊记者说:2006年的“管理办法”强调的是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自愿”,而这一次却是明令禁止。

具体而言,此次的“方案”明确规定: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合同费、搬运费、配送费、节庆费、店庆费、新店开业费、销售或结账信息查询费、刷卡费、条码费(新品进店费)、开户费(新供应商进店费)、无条件返利等均属于“违规收费”。

如果这些“服务费”最终被强制取消,将对中国几乎所有的零售企业形成致命打击。

一位家电零售企业前高层曾向本刊记者表示,国内零售企业之间的价格战非常激烈,能够获取的“进销差价”非常有限,因此,“服务费用”往往成了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而据2010年年报,包括物美商业、国美电器、步步高等在内的国内多家上市商业企业,如果扣除了“服务费用”收入,均将表现为巨额亏损。

在这位家电零售企业前高层看来,这种以“收取服务费”为主的卖场经营模式,使得商业企业背离了“商品经营”的本质,而更多地偏向“卖场经营”,更多地关注“如何收取服务费用”。

并且,除了零售商公开收取的各种费用,零售环节还存在诸多“灰色交易”。这些灰色交易的产生,也是与“卖场经营”模式相生相伴的。

在“卖场经营”模式下,供应商向卖场或者超市派出促销人员,和超市的管理人员一起进行日常经营活动。当这些互为竞争对手的供应商,想要从超市或卖场获得特殊待遇时,“灰色交易”常常会发生。

上述家电零售企业前高层曾向本刊记者表示,这种灰色交易在超市或卖场中非常普遍,很多厂商的促销人员,为了得到更好的堆头或者陈列位置,或者仅是为了维持一种“融洽”的合作关系,一般都会向超市或卖场人员行贿。“过年、过节的时候,可能会给店长几千块的红包,即使是一个低级别的超市工作人员,也能拿到一两条好烟或者一盒化妆品。”

前述零售业资深人士也表示,这种“涉嫌商业贿赂”的灰色收入,虽然在许多商业企业尤其外资企业是被明令禁止的,但由于其操作极其隐蔽,并且表现为一种人际间的“迎来送往”,因此,在不出大问题的情况下,卖场或超市很难杜绝这种行为。

而这些由供应商支付的“灰色费用”,最终同样会转嫁给消费者。以厨卫类产品为例,虽然产品的生产成本很低,但由于厂商不仅要向卖场缴纳名目繁多的服务费,而且要支付各种“灰色费用”,产品的最终零售价,常常是成本价的300%,甚至400%。

零售商的“交代”

这场预计将持续半年之久的“清理整顿”刚刚开了个头,国内的大型零售商们,已经有点坐不住了。

前述外资零售企业副总裁直言:“这次的集中整顿涉及多个部委,整顿时间长达半年,已经对零售企业的运营构成了一定负担。各个部门的检查重点不一,行动缺乏统一性,经常轮番重复检查,这让我们采购、财务、法务等部门的员工不得不腾出相当大的精力来配合。长期如此,难免会对正常的经营产生影响”。

前述零售业资深人士则指出,整顿方案要求“零售商收取促销服务费须落实明码标价”,但这一点在现有条件下非常难以执行,因为,影响到“促销服务费”的因素很多。由于整顿方案“只提框架,没有明确细则”,很多零售企业2012年的购销合同至今未能敲定。因为,供应商和零售商都担心,现在签订的合同可能有悖于日后出台的细则。

在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之后,这些大型零售企业,已在试图给出一个“交代”,但它们依然坚持,“服务收费是合理的”。

2月6日,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那次内部沟通会议上,会长郭戈平表示,通过此前对企业的问询了解,众多企业反映出来的观点是,由于供应商使用了超市的紧缺资源,服务费用还是需要收的,关键点是“如何将收费合理化”。

前述外资零售企业副总裁也表示,欧洲零售业同样存在各种费用。在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一些欧洲国家,零售业的各种费用比中国的收费更高。这是一种全球通行的商业模式。问题不是“该不该收费”,而是“应该剔除不合理的费用,防止腐败”。

武汉中百董事长程军则强调说:“服务肯定是要收费的,关键是,我们签订的每一个服务条款,是不是全部都做到了?是不是让我们所有的供应商都感觉到你的服务了?并且,我们的很多服务,比如说新品策划、上市策划、突出陈列、突出推介等特殊服务,都应该签到合同里面去。”

篇5:罪与罚的读书心得感悟

罪与罚读书心得1

我还是非常推荐这本书的。

开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点像论文,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后,故事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放高利息借贷的老太婆,行凶以后,被她的妹妹发现了,所以他连着她妹妹也杀了。之后,凶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断地为自己辩护,认为他杀了那个老太婆是为了行侠仗义,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

他想办法逃脱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却无法得到平安。他写了论文说明他是属于那类改变世界的,不服从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子索尼雅忏悔过。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告诉了她一切。

随着案情的发展,他逐渐逃离了警方的调查。证据都显得对他的逃脱有利。但是,他最后决定自首,去服苦役。因为他坦白承认,又因为他犯罪以前表现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过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间,他开始并没有悔改,还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不应该自首。索尼雅在这段时间里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后,他发现他爱上索尼雅了。从此以后,他开始了正确的反思,比起之后永远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没什么了。在监狱里,他开始阅读索尼雅给他的那本福音书。

整本小说里面还卷入了很多人和事。有爱他的母亲和纯洁善良的妹妹,也有阴险的彼得比特罗维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这本小说给了我一个信息,那就是,当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为自己辩护,你的良心并不会轻易放过你。所以,与其争辩,不如谦卑下来,决心悔改。当人决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负担都会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罪。

罪与罚读书心得2

当看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与罚》后,心中不时感到震撼与感动。在《罪与罚》中,男主角拉斯科纳夫以其聪明绝顶、却与世隔绝的头脑,建构出一个学说:超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需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理的。他不仅建构这个学说,并且身体力行。他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拿破仑,但是他跟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因身世贫困没有机会,拿破仑努力争取机会,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需要机会。因此他杀了早让人议论纷纷的刻薄老妇,抢其钱财。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被迫还杀了另一个无辜、受苦、可怜的老妇。拉斯科纳夫内心深处的理想抱负绝非自私自利,反倒是博爱的。但是,为达到理想而有的手段,却导致一场轰动社会的谋杀案。所有的检调人员,全从牟利角度解释这谋杀案,直到一个也酷爱研究思想的检察官出现,他立即将调查方向转向,透过拉斯科纳夫的论文,找到行凶的动机。

拉斯科纳夫自承他相信“伟人的福音”,当他说出这观点时,连他的朋友都觉得太激进,因为当时社会上普遍的信念是“社会福音”,也就是只要社会制度完善,人都将安居乐业不再犯罪。想想我们不也正是处在这样的信念下的吗?杜斯托也夫斯基透过《罪与罚》中的对话,先知卓见的提出他的质疑:罪恶真的只是社会问题引发的吗?还是在人性深处尚有其他邪恶,是导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号相关?拉斯科纳夫显然不相信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需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这些问题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而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引发深思的地方是,社会中的弱者,精神中有无私奉献与爱的人却在引导着救赎之路。

《罪与罚》中,这个人物就是梭娜。有几段拉斯科纳夫与梭娜的对话精彩万分:男主角拉斯科纳夫再有痛苦,都绝不泄漏一丝一豪情感,但是他却在最紧要关头,找到梭娜坦承是他犯案,梭娜尽管为自己的好友之死哀伤不已,却温柔的凝视拉斯科纳夫,然后围抱他的颈项,紧抱住他。

拉斯科纳夫问梭娜:“你为何不骂我,却拥抱我呢?”梭娜命中拉斯科纳夫内心深处要害的回答:“因为全世界没有比你更不快乐的人了!”而这时,拉斯科纳夫心一软,两颗眼泪蕴藏在他的眼眶中,就要掉下了。当拉斯科纳夫问她这一生的苦难,上帝的回答是什么?梭娜仅只是念完新约圣经中拉撒路死里复活的故事。

就在念圣经的这一刻,贫困的房间幽暗的烛光照著凶杀犯与妓女。梭娜以其弱者之爱,不自觉的引领拉斯科纳夫走向救赎之路。拉斯科纳夫问梭娜:“你不会离我而去吗?”梭娜回答:“不会,无论你到何处,我都随著你....,”甚至她也在非理性的情感中,知道拉斯科纳夫需要她的接纳与爱,她遗憾的说:“为何你不早来,我为何不早些遇到你呢?”男主角剖心相告后,问梭娜:“你觉得我卑贱么?”梭娜说:“不,你只是在受苦。”最后,拉斯科纳夫向梭娜要十字架,梭娜给了他,并说:“我们一同受苦难,也一同挂十字架阿!”就是在杜斯托也夫斯基小说中,一再出现的,是“主动选择悲悯苦难、选择与他人一齐受苦”,这是十字架精神,而十字架精神永远呈现著吊诡:“在软弱的地方显现其刚强。”而一个能看见所谓的强者内心深处的痛苦的人,往往自身也负荷著巨大的苦难。

罪与罚读书心得3

《罪与罚》是一本社会心理小说,在世界文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小说以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展现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放高利贷老太婆和老太婆的妹妹后矛盾的内心世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感觉读不下去,但是慢慢地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玄机,让人感觉压抑,想要大声的呐喊。

书本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理描写。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他在公园碰见被人骚扰的年轻女子,他用他自己仅剩的几个钱为她付车费送回家。在马尔美拉陀夫被马车撞伤的时候,他把他送回家,看见他们连举办葬礼的钱也拿不出来,又拿出母亲今天刚寄来的钱送给他们一家孤儿寡母。要知道那些钱是来之不易的,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母亲以养老金作抵押向别人借的,是他所有的钱。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人,阴郁、孤僻……他让贫穷给压垮了,他欠了女房东一身债,怕和她见面,甚至害怕见到任何人。总是像猫儿样从楼梯上悄悄地过去,偷偷溜掉,让谁也别看见他。这个年轻人心里积聚了那么多愤懑不平的怒火,他蔑视一切,所以尽管他有青年人特有的爱面子心理,有时非常注意细节,可是穿着这身破烂儿外出,却丝毫也不觉得不好意思。

表面上看来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作为一个救助者出现在马尔美拉多夫的家中,他先是把受伤了的马拉美拉多夫护送回家;在其死后又出资帮助其孤儿寡母安排葬礼;在索尼娅受到陷害时又助其洗清冤屈。卡捷琳娜甚至将其当成家里的靠山和救星,指望着他能够帮助她开办女子寄宿学校,从而彻底摆脱贫穷悲惨的命运。而实际上马尔美拉多夫一家才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拯救者。当拉斯科尔尼科夫救助重伤的马尔梅拉多夫后,之前痛苦不堪的心灵却因一个怜悯和救助而有了全新的感觉,心中产生了一种生命感和力量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并未和那个老太婆一起死去。而索尼娅正是他最终获得拯救的“圣母”。

《罪与罚》中写的最多的就是罚,“罪”只是仅仅占了全书的前面两章,而“罚”贯穿了大半。不是身体上的惩罚,而是比这更严厉的道德的惩罚。所以法律只是我们一种惩戒犯罪的一种途径,而另一种就是人内心心灵深处的谴责。有时候法律不能使人认识大自己所犯的罪,而心灵深处的谴责则会让人更明白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罪与罚读书心得4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 陀斯妥耶夫斯基用冷峻峭厉的笔锋,在《罪与罚》中无情地展示出人性的虚伪、冷酷、残忍和狡诈。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个因穷困而辍学的法律系大学生,他租住在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内,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拉斯科尔尼科夫已经很久没交房租,房东太太也停止了伙食供应。在这样一种窘迫穷困潦倒的状态下,他对生活的一切厌倦不堪。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放高利贷的老寡妇阿廖娜,老寡妇的刻薄和富有深深刺伤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自尊心。他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在他眼中,老寡妇无情,冷酷,对社会毫无用处,是吸人血的虱子。杀机,在他第一次见到老寡妇时就有了。

陀斯妥耶夫斯基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的动机和准备。其实一开始拉斯科尔尼科夫就在挣扎。他并不是一个习惯性的罪犯,甚至一想起这个犯罪的念头,他都觉得肮脏,卑劣,可恶。可是社会处处可见的不公平又不断推动着他的犯罪动机。最终,他向老寡妇举起了斧头,顺便也杀掉了老寡妇的妹妹丽莎维塔。这个妹妹的出现是个意外,他并没有想过要杀她,只是她出现在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丽莎维塔是个善良的人,她热爱上帝,与人为善,她的死不断拷问着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良心。杀死老寡妇是为民除害,仿佛有一个正义的目的,而杀死丽莎维塔却仅仅是因为害怕罪行暴露。拉斯科尔尼科夫不管为自己找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他的内心始终都无法回避善良的丽莎维塔。尽管他很聪明,狡猾诡诈的与波尔费利斗智斗勇。但对罪行败露的恐惧,对人生的绝望,时而亢奋,时而颓废的复杂心里却让他几乎精神崩溃。杀人,并没有改变他糟糕的现状,并没有实现人生理想,反而更糟糕,更绝望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风格非常锐利,特别对人物复杂的心里从来不吝笔墨,对人性赤裸裸的揭露是入骨三分。拉斯柯尼科夫的内心如同一个不可揣测的深渊,包含着人类所有的善良与残忍、诚实与虚伪,痛苦与微笑、平静与疯狂、忠诚与背叛、聪明与诡诈。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内心,只是很多时候,生活的美好粉饰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看自己过于美好了。

整本《罪与罚》,充满了绝望和挣扎,但如果只是这样,这部作品就算不得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伟大的作家。除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罪与罚,还有妓女索尼娅的爱和接纳,除了罪与罚,还有十字架的救赎。当拉斯科尔尼科夫不顾一切的向索尼娅吐露了实情后,他问索尼娅:“你为何不骂我,却拥抱我呢?”索尼娅说:“因为全世界没有比你更不快乐的人了!”。当他问索尼娅这一生的苦难,上帝的回答是什么?索尼娅给他念完了圣经中拉撒路死而复活的故事。当他问:“你觉得我卑贱吗?”索尼娅说:“不,你只是在受苦。”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内心因一个妓女的爱,在不自觉中走向了救赎之路。他自首了,并向社会承认了他的罪行。索尼娅是这部作品中最美好的人物,而这种美好的背后,是她的十字架。十字架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一再出现的,是“主动选择悲悯苦难、选择与他人一起受苦”的象征,是基督救赎人类的象征。拉斯科尔尼科夫自首前,他问索尼娅:“你会离我而去吗?”索尼娅说:“不会,无论你到何处,我都跟着你。”当拉斯科尔尼科夫向索尼亚要十字架,索尼亚给了他自己带的十字架,而她带上了丽莎维塔的十字架。他说:“这是一个象征,意味着我将要背十字架了。”这个一直不相信上帝的人终于愿意背自己的十字架。耶稣说:“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人的苦难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的罪。解决苦难和罪的问题最终都会回到圣经,回到耶稣的十字架。托尔斯泰的《复活》,雨果的《悲惨世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无一不是表达了这个主题。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拉斯科尔尼科夫从心里忏悔他的罪行,从愿意背十字架那刻起,他已经脱胎换骨,象拉撒路一样复活了。

罪与罚读书心得5

某天午夜,我读了《罪与罚》,这本书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说描写了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个无所不能的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房东跟她无辜的妹妹,这起凶杀案震惊全俄。

在他经历了场场内心痛苦的挣扎后,他最终在---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进行了灵魂的忏悔,并且最终投案自首,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残酷血腥的杀人事件,紧紧缠绕着罪与罚的主题。读起来真让人不寒而栗,仿佛我们就置身于其中,仿佛我们就是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的元凶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贴近拉斯科尔尼科夫狂热的信念,燥郁交加的心理和患病的身体,那么在他杀人之后,那种巨大的恐惧的阴影就一直顽固地笼罩在我们的世界里,使我们感同身受,就像我们也杀了人,仿佛我们的罪也一直在等待审判。本书就我的理解而言,主人公的主要思想就是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他不考虑杀人后所要承当的罪果,如果在他决定杀人之前考虑考虑我想他也就不会陷入无限的恐惧和罪恶中了。但他那骄傲自大的性格也注定了他将犯下罪恶,让他从新认识自己的渺小,认识自己的性格缺点,从而升华自己的精神层次。

《罪与罚》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社会心理小说,读完这本《罪与罚》的时候,我的心已经久久不能平静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已经让我开始对人生的真理从新认识。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功有奖,有罪就有罚,就像《罪与罚》里表现出对于完全违反人和人道的生活的罪恶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他揭示的城市里贫困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卢仁的冷酷卑鄙和极端利己主义,地主斯维里加洛夫的荒淫无耻的批判。

《罪与罚》对于我们当今的社会的启示也是巨大的,当今社会中,人与社会及组织之间同样存在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只有正确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才能够从精神上找寻到无限的轻松跟快乐。


篇6:初中罪与罚读书心得感悟

19世纪的俄国文学灿烂辉煌、光彩夺目,涌现出像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让后人敬仰不已,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位作家,他们被冠之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笼统地讲,这大体不错;但从细微处看,从文字魅力看,从语言的圈套来看,从人物塑造来看……从各个方面来看,用心品鉴,我觉得这远远概括不了陀氏的风格。

有人说《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哲理小说。与许多俄国同时代的小说一样,作者在《罪与罚》反应了俄国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探讨了贫穷与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

有人说《罪与罚》,是一本社会心理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展现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害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及其妹妹丽莎维塔后挣扎、焦虑、忏悔、亢奋、抑郁、颓废的复杂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交织出现,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心理落差和事件的跌宕起伏,让人惊愕与困顿……

然而,我倒觉得《罪与罚》是对人类灵魂的拷问和救赎,是对不合理现实的控诉和愤懑,更是对人类自身的前途和未来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与瞭望,正是对人类命运前途的不懈揭秘才更显得谜团重重,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从这维度上来说,撼人心魄的心路分析使之具有了更为形而上意义上的文学价值和享受。

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人有三个层面——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本我(ID)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享乐原则(pleasureprinciple),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

自我(EGO)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

围绕着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一系列人物极其形象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表面上看没有明显的动机,而实际上拉斯科尔尼科夫则认为她是社会的毒瘤,铲除她理所当然,客观上无意识中又杀死无辜的丽莎维塔,这既是逻辑的圈套,也是语言的圈套,更是生活的圈套,还是作家的圈套。

表面上看来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作为一个救助者出现在马尔美拉多夫的家中,他先是把受伤了的马拉美拉多夫护送回家;在其死后又出资帮助其孤儿寡母安排葬礼;在索尼娅受到陷害时又助其洗清冤屈。卡捷琳娜甚至将其当成家里的靠山和救星,指望着他能够帮助她开办女子寄宿学校,从而彻底摆脱贫穷悲惨的命运。而实际上马尔美拉多夫一家才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拯救者。当拉斯科尔尼科夫救助重伤的马尔梅拉多夫后,之前痛苦不堪的心灵却因一个怜悯和救助而有了全新的感觉,心中产生了一种生命感和力量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并未和那个老太婆一起死去。而索尼娅正是他最终获得拯救的“圣母”。

斯维德里盖洛夫,这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享乐主义者,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哪怕去栽赃陷害别人,只要对他有利他就去做,而从斯维德里盖洛夫的行事说话来推断,他很可能年轻时和拉斯科尔尼科夫一样,曾经很狂热,也很聪明博学,但当一切梦想破灭后,他所选择的道路就是纵欲和享乐,但是当他对漂亮女人的无限欲望在杜尼亚那里受到挫折之后(他甚至想强奸杜尼亚,但最后一刻放弃了),他就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终归虚无。

卢任要娶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妹妹杜尼亚就是因为她贫穷而且美丽,所以能把她很方便收做自己的奴隶,并且还要她感激他,把他当作恩人。

陀氏的小说世界,揭示了一个残酷扭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充满着人和人之间的对峙和战争,伴随着吵闹和咒骂,甚至是癫狂的呐喊,无怪乎鲁迅这样的作家也说妥思妥耶夫斯基太伟大,但是只敬服,却总不能爱。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事》一文里,鲁迅说:“一读他二十四岁时作的《穷人》,就已经吃惊于他那暮年似的孤寂。到后来,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利的处死,竭力要放它们活得长久。而这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仿佛和罪人一同苦恼,和拷问官一同高兴似的。这决不是平常人做得到的事情,总而言之,就因为伟大的缘故。但我自己,却常常想废书不观。”

上一篇:毕业设计完稿下一篇: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户口挂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