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实践工作总结

2024-05-19

建筑实践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建筑实践工作总结

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1、社会实践与调查内容简介;

大学放假后我就回到了南宁,为了更好的合理安排暑假的时间和更好的自我锻炼,在父母的介绍下进入了南宁纵横时代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也就开始了我的暑假实践工作。

在实践期间,我的工作是在南宁纵横时代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工程部工作。主要是帮助同事进行工程方面的工作,其实也就是帮同事打下手。实践之前,我本以为工程部的工作我无法起到有效的帮助,但我后来发现我错了,因为实践开始后,我发现工程部的同事很关心我这个晚辈他们把他们多年的经验交给了我,使我能更好的适应工程部的工作,实践第一天,同事让我记住许多环境评估的名词,因为南宁纵横时代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主要进行评估工作,然后进行建设,所以建设过程要时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也就是建筑过程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这使我能够有机会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过当亲自投身工作中又让我明白自己要学的东西很多,自己现在掌握的知识实际只是基础并没有深入,而亲身实践却可以让我思考我所学的基础,让我明白基础的重要性,总的来说这次实践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2、对社会实践与调查的结果有何心得体会; 在这次实践中,我对建筑工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这些问题很感兴趣,于是进行了调查,首先我弄清了什么才能称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然后我又对建筑垃圾的危害进行了调查。建筑垃圾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具有广泛地侵蚀作用,对于建筑垃圾如果实行长期不管的态度,那么对于城市环境卫生,居住生活条件,土地质量评估等都有恶劣影响。首先大量的土地堆放建筑垃圾后,会降低土壤的质量,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建筑垃圾堆放于空气中,影响空气质量,一些粉尘颗粒会悬浮于空气中,有害人体健康;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长期的堆积是建筑垃圾的有害物质渗入到地下水域,污染水环境;如果建筑垃圾在城市中堆放的话,对城市环境,美观度都不利;建筑垃圾的堆放可能存在某些安全隐患,随时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故。且建筑垃圾的堆放会占用大量的城市用地,从而减少城市的绿化空间,对城市周边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破坏,那么建筑垃圾的危害如此严重该如何处理呢?

建筑垃圾的处理这个问题为此我询问了我的同事们,他们告诉我目前建筑垃圾主要处理是采用空地掩埋法,就是在城市郊区寻找一块广阔的用地将建筑垃圾统一运往那里,进行掩埋处理。但是这样的做法会带来几个问题。首先是占用大量土地,其次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再次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因为建筑垃圾需要十分长的年限才能在自然作用下被自然力量所降解,但那就意味着这块土地周边的土壤情况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且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不仅是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废弃物被埋在地下,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又因为现今的填埋方法是:垃圾填埋

8米后加埋2米土层,但土层之上基本难以重长植被。而填埋区域的地表则会产生沉降和下陷,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建筑垃圾新处理方法,由于中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近年来,中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城镇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于是我通过网络的手段调查新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我发现可以采用再利用方式。如: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 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废钢材、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废玻璃、废塑料、废陶瓷等建筑垃圾视情况区别利用。这样做可以变废为宝。让垃圾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可以采用再生技术我国目前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无论是实验室的研究还是市场应用都有了一定成果。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粉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由于建筑垃圾堆放比较集中,场地比较有限,而且交通不是很方便,建议选用建筑垃圾破碎机。该设备对各种大型大块物料进行多级破碎。设备占地面积小,可节省大量基建及迁址费用;能够对物料进行现场破碎而不必将物料运离现场再破碎,从而大量降低了物料的运输费用。建筑垃圾破碎机还可以根据实际现场设计改型,非常适合建筑垃圾破碎。建筑垃圾光处理还不够,应从源头出发进行管理。

我认为建筑施工方应加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避免采用混合收集,减小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建筑垃圾分配现场的施工人员分拣,提高可以回收的资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垃圾处理采用填埋、焚烧、分类循环利用等;提高建设工作者的环境意识;宣传垃圾处理的重要性;施工现场配备一名工人专门负责垃圾的管理,将垃圾类别的标志牌尽量做到清晰易识别,项目负责人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监督,争取切实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意识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观念,保护好现场的环境。应该减少建筑垃圾: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减少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返工而使建筑材料浪费及垃圾大量产生。在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

大多数以民工为主,他们普遍素质不高,施工技术水平偏低,这对现场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施工质量,将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在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中,因建筑施工质量返工引起的垃圾量比例较大,而且造成材料浪费。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应用总结出来的办法,把施工质量隐患防范于未然。加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在施工现场上的许多建筑垃圾,如果施工人员注意就可以大大减少它的产生量,例如落地灰、多余的砂浆、混凝土、三分头砖等,在施工中做到工完场清,多余材料及时回收再利用,不仅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费用。推广新的施工技术,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所导致的建筑垃圾;提高结构的施工精度,避免凿除或修补而产生的垃圾。避免不必要的建筑产品包装。优化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方案中要考虑的问题有:建筑物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采用可以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选用少产生建筑垃圾的建材和再生建材;应考虑到建筑物将来维修和改造时便于进行,且建筑垃圾较少;应考虑建筑物在将来拆除时建筑材料和构件的再生问题。

3、关于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高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

工作中我不断锻炼自己,通过这一周的实践和调查,第一,我锻炼了我的口才表达能力,能够很好地与同事们沟通,并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第二,通过自己的调查我明白了建筑垃圾的危害和处理方法,使我有机会将我所学用于实践之中。

4、社会实践与调查对自己今后学习生活的影响及展望;

这次暑假经过这短短一周的建筑调查实践,我感悟良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意识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的社会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只追求物质的社会了,人们已经开始在优越的物质享受的基础上去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随着物质生活的优越使大量的垃圾产生,如何处理垃圾已是一个大的问题,通过我的调查使我明白了建筑垃圾的处理,也巩固了我的生态学基础知识。也让我明白只有今天我们认真的学习,明天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5、对此培养环节的认识和建议。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感觉大学生开始出来找工作真心不容易,辛苦劳累在学校养精处优的我们干不来,简单的别人又不愿意收你,就算真的收了,也是那些大型企业,而且别人也未必看好大学生就业,工资低一天挺无聊了,所以我必须努力学习,加强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等,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从这一次实践中,是一次从未有过的人生经历,是我得到的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磨练自己,让自己更加了解社会,为将来的就业积累经验。

篇2:建筑实践工作总结

调研主题:通过对我国建筑业的调研,进一步了解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明确今后学习目标和方向;提高学习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调研时间:2014年1月 调研地点:江西省乐安县

调查参与人:周冬冬和建筑行业人士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筑行业发展分析:

(一)建筑的概念阐释: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厂房、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讲,动物有意识建造的巢穴也可算作建筑。西哲有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一直影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

(二)建筑业的定义: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

(三)国内外建筑业行业分析: 1,国内建筑业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2001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市场整顿、制度建设及有效监管,我国建筑市场正在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可谓亮点频闪。

2011年,我国建筑业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11.8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增加值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8%;对外工程承包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2012年,我国建筑安装工程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439.72亿元,同比增长22.10%;建筑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5.6亿元,同比增长24.56%;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13.53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16.2%;2012年4季度,建筑业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4.4和120.6,较3季度分别回升0.5和3.2个百分点。

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本建筑行业分析报告,为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2,国外建筑业: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国际建筑业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建筑市场依然充满活力。从地区分布来看,欧洲地区、亚太地区、中东和北美地区是全球建筑最活跃的地区。在美国,近三年来,建筑业市场形势看好,连续高速增长。2003、2004、2005年分别比上年增长5。5%、11%、8。9%。美国建筑业市场规模庞大,为世界第一。2005年建筑业支出为11200亿美元,比2004年的10280亿美元增长了8。9%,占世界建筑市场的26%左右。建筑业是美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发动引擎,具有比较重要的经济地位。2005年建筑业的产值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9%左右。美国建筑业占全美国非农业工作岗位总就业人数的5%。建筑材料和物资投资占美国制造业发货量的11%,施工机械投资占美国总机械设备发货量的10%。

波兰是欧洲地区建筑业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大量外资涌入波兰的工业、零售业和写字楼领域,使得波兰建筑业近年来一直平稳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1%-13%的高位。2005年前9个月波兰建筑业取得了6。5%的增长。匈牙利的建筑市场包括工程市场、设备安装市场和一般建造市场。2005年前,匈牙利建筑市场发展非常快,平均增长速度为14。4%。2005年,匈牙利建筑业市场的增势不减。前11个月匈牙利建筑业增长17%。其中,工程建筑增长高达25。3%,一般建筑增长19%,设备安装增长2。3%,建筑业产值为18135亿福林(折合约86。6亿美元)。由此可见,建筑业在匈牙利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当重要。2005 年,越南建筑业比上年增长 16。2%。其中,工业原材料产值增长 11。7% ;建筑安装产值为 18。4 亿美元,相当于年计划的 104。9%。2006 年建筑业产 值比 2005 年增长 14。8%。

澳大利亚建筑市场规模比较大,特别是近年来基础设施和非住宅建设的发展

势头很猛。根据澳大利亚工业资源投资部提供的数据,2004 财年建筑业完成产 值 763 亿澳元(合 587 亿美元),约占该国 GDP 总量的 6%。其中,住宅类建设占 44%,而非住宅类和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占 21% 和占 35%。目前,工程

建设和住宅非 建的展设发势头很猛,2005

年三度第季澳大亚程利工建设现长

实增16。5%

,非 住建宅设实现增长13

。2%,均大大于宅高住建设的发展速度。

二,建筑业市场调查分析:

(一)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1,房屋建筑业 2,土木工程建筑业

(二)建筑装饰业 1,装饰业的发展前景 2,装饰业的重要性和特征 3,装饰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节能建筑业 1,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分析 2,建筑节能发展的必要性 3,节能方面存在的一些阻碍 三,建筑行业竞争与营销策略

(一)建筑行业竞争分析 1,国内建筑竞争 2,国外建筑竞争

(二)建筑行业策略分析 1,国内策略分析 2,国外策略分析

四,建筑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一)建筑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困难 2,税收政策问题

3,垃圾资源化亟待政策扶持

篇3: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实践

引言

在当前这个市场激烈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背景下, 建筑行业迫切需要进行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设计和实践, 这不仅仅是响应建设部所提出的“实现计算机辅助的远程协同设计”的号召, 同时也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必要趋势, 因为在新时期中, 除了加强了建筑业与业主之间的交流之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 也促进了市政规划和勘察之间的频繁交流, 为了实现这种多层次的、频繁的交流的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 就需要进行协同工作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一、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的探讨

(1) 机制内容

在建筑设计中, 其涉及面较广, 各环节、各细节需要反复推敲和商议, 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设计内容来说, 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会更多, 而且设计事项也是纷繁复杂的, 所以在控制过程中, 就需要对每个设计环节和细节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审核, 促进创新建设理念的渗透和贯彻, 重视全面发展建设的原则, 进而将初步设计、细节整合以及监督审核等重要事项提上日程, 也正是因为这一重要环节, 才建立起了内部机制, 通过对全新管理方法和途径的运用, 有效整理好设计各个事项, 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审核以及实地勘查等, 然后再通过建设系统加以融会聚集, 进而稳定建立起协同工作中的三种模式, 即混合、服从和争夺。并且在融合汇聚的过程中, 要有效的渗透进全面性的建设理念, 才能更好的推动内部管理的正向发展。

(2) 机制的变通

初期与细节设计、矛盾的协调、循环整治以及问题矛盾的解决, 这是设计系统的工作流程, 有效分解这一整体的工作流程, 首先就需要将各环节、各细节的重点内容把握住, 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和处理, 以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其建设标准, 进而将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已处理和解决的环节和细节相整合在一起, 重新进行整体的的审核, 加强设计整体的提升;同时在全新建设实践的过程中, 还要促进设计理念和知识共享的完善, 以及实施事项的有效研究, 强化设计规划的重点要求, 提升解决涉及范围、参数以及立场之间矛盾的力量, 再打开全新设计思路的前提下, 奠定建设新标准发展建设的好基础。

二、工作模型的协同合作分析

(1) 设计工作流单体模型

该单体模型就是一个工作流程, 并要求具有一定的严谨性, 渗透并运用内部的各建设环节规则, 为各事项的建设和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 包括应用、集合、组织和生成等。在考察了建筑实际场地后, 将其按一定比例加以缩小, 以此便于设计研究, 以及全新思路的渗透和呈现, 一旦设计出现失误或者出现错误的设计理念, 那么就要及时的重新进行信息的整合分析, 使其设计资料得到综合全面的融合和利用, 寻求到促进发展的细节规定, 真正实现全新理念的融合;再设计建筑结构及其各环节、细节的时候, 还要融入安全、适用和创新的理念, 进而凸显出建设的整体思想, 不断呈现出建设的整体模型, 然后通过运用约束网络的规定, 让模型在协同工作的三种模式中, 不断加强理念的突出, 在模型中不断渗透进工作流单体的建设创新意识, 从而更加健全完善建筑设计方案。

(2) 服务器端的工作流引擎

为了实现有效管理和应用该工作流引擎, 就需要展现出其具备的稳定性和创新性, 把握重点, 寻求并运用新的建设理念, 提升其全新标准, 并加以运用。当新版本达到, 那么引擎将会实现在新版本接收器中渗透新版本这一操作, 在向版本管理器进行提交和送检, 进而提高相关专业通知效率, 再由触发管理器向通信系统传达通知列表, 从而让全新设计思想在通信系统中得到真正运用和展现。在正确展现其疏导流程的时候, 应该重点考虑对相关专业信息的建立和运用的有效提升原则, 实现能力的真正提升, 并在完善和实施先进思想的时候, 让更多人认识到自身所拟建的设计方案, 有效提升其设计思想和理念。

三、协同工作的资源管理研究

(1) 文件资源管理

就建筑设计文档来看, 可以从两个方面凸显出该行业特点, 一方面建设设计涉及专业体系面较广, 虽然各体系是独立的, 但是却存在互相制约的关系, 却也十分重视各体系间的相互匹配关系, 不过在专业范围内, 不会出现相对较多的变化, 其设计师的专业身份也会有所差异。这就显得分专业管理尤为重要;另一个方面, 因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设计都是在Auto CAD上进行的, 在该平台文件数据库的支持下, 其设计信息可以包含图形的记录。也就是说, 在应用协同系统的时候, 要注意结合该平台的数据库结构特点, 要将文件体系作为数据资源使用环境的基础, 因此所采用的控制模式应该是检录式模式。

(2) 设计修改历史管理

在管理版本中, 另一个在协同管理中值得考虑的问题就是追踪设计修改, 这主要是因为追踪设计修改具有使用价值很高。就设计信息来说, 其管理层次包括特征、设计对象以及几何图元等。想要在建设设计图纸信息中呈现出行业特点, 对图纸集合尺寸就要有一定要求, 但是其范围会比较大, 对于某楼层或者流水段都会时常涉及到。如果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 那么该修改点将会遍布于整个图纸的各个角落, 这样就很容易出现遗漏现象, 甚至是不能及时找到所修改的关键之处。而且在完成建设设计之后, 所采取的最终载体通常都是平面图形, 这就表示最终呈现的设计效果是缺少三维立体效果的, 也就是说最终绘制的图形效果会有所差异。所以本文基于“几何图元”来分析各类数据, 进而获得更具合理性的数据粒度。如果设计软件的版本不同, 其协同设计系统也能结合其不同的结构进行具体分析, 结合其实体句柄或者参数完成具体标识。同时还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合并工具, 以便于工作人员将多个修改点的标注工作整合为一个全面的修改单元加以进行, 使其在基于原有传统数据库体系形成新的系统数据库, 并将新的管理机制引入到有关数据分析中, 进而保证一个更为稳定、精准、明确的系统模型的建立, 同时也能够将历史数据集合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来。

结束语

总的来说, 在进行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创新设计理念的贯穿, 全面认清内部的协同设计机制, 才能在经济大环境中熟练掌握其中有效信息的运用准则, 进而充分突显自身的建设标准, 同时通过研究工作流单体以及引擎设计工作的实行, 寻求到突显发展的基本标准, 从而才能更好、更有效的提升模型设计的创新以及模型实践、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托娅.关于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与实践的思考[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2, 07:146.

[2]王冰花.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与实践[J].门窗, 2012, 10:163+165.

[3]李松涛.工作模型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配合探析[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11:78.

[4]王博.基于Agent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3:47-48+58.

[5]马智亮, 张东东, 马健坤.基于BIM的IPD协同工作模型与信息利用框架[J].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09:1325-1332.

篇4:覆土建筑设计实践

关键词:覆土建筑 生态技术 建筑布局 建筑构造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014-02

1 引言

覆土建筑是生态建筑的一种形式,在全世界有着深远的历史,比如说中国的窑洞建筑,土耳其卡帕都西亚地区和Goreme山谷都是穴居住宅主要的分布地区。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覆土建筑渐渐开始衰落,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撑,再加上潮湿阴暗,不好清洁,缺少室外景观,覆土建筑慢慢不被人们提起。直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出现和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这种传统节能建筑。

覆土建筑也可以称作“掩土建筑”(Earth Sheltered Architecture),主要是指“地下的”建筑,有时候专指“地面上用土或岩石围護”的建筑。但覆土建筑和地下建筑不完全相同,一般地下建筑大多属于覆土型建筑,而覆土建筑与地平面的关系更加多样化,外部形态也更加复杂。覆土建筑分为三种情况:(1)地下建筑;(2)一部分露出地面或大部分处于岩石或土壤中的半地下建筑;(3)地面上用土壤或岩石部分或全部掩蔽的建筑。一般情况下,覆土建筑指外围護结构覆土率大于50%的建筑。与地面非覆土建筑相比,覆土建筑具有自身的显著优点,如节能节地,微气候稳定,防风、防震、防尘暴,经济和有利于生态平衡及地方文脉的保護等等。以下将以一个覆土别墅设计实例来探讨覆土建筑在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2 项目背景

基地位于西安市长安森海农林科技示范园,总面积达16.4hm2,已绿化面积6.13hm2,道路面积1hm2,别墅用地面积为1800m2。基地有成片的林园和植被,繁茂苍郁,环境宜人。为了保護原有较为浓密的小树林,并加强这一感觉,我们采用的建筑形式为覆土建筑,上植树木,与原有环境相得益彰。别墅为地上地下各一层,建筑面积910m2。因为建筑形式属于覆土建筑,选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土壤、地下水位、日照、风向等,基地地质情况比较理想,地下水位低,土壤坚硬干燥,具备结构性能。

3 建筑的布局

对建筑空间布局来说,设计希望做到这样几个方面:(1)有空间过渡的秩序感;(2)加强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联系;(3)加强空间的方向感;(4)减轻对地下空间的心理不适;(5)合理设计建筑外观;(6)尽量减少使用空调的时间;(7)在保证热舒适度的前提下,加强自然采光与通风;(8)解决地下空间的潮湿问题。

别墅属于半地下型式,为了满足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在房屋围合的庭院中设置了一个露天天井,构成下沉式的院落,并在侧向设置开敞。由于别墅主要用于主人及朋友家庭短期度假居住,我们设计了相对独立的三套住宅空间,西北面一户,面积大约250㎡,东北面一户,面积大约350㎡,西南面一户,面积大约280㎡。

建筑的入口设在二层,住户由二层进入室内,北面和南面都有坡道,也可以由坡道进入一层庭院,分别入户。庭院内有一个14m€?m的喷泉水池,增添了庭院的生气。面向庭院的主要用房都采用通透的大玻璃窗,视线上贯通了室内外,同时又满足了自然通风的要求。建筑一层完全设在地下,二层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层高3m。在二层地面以上的部分完全覆土,并有种植绿化,不仅使建筑与周边园林融为一体,而且减少土壤吸热,降低土中温度波动。种植绿化会增加土中湿度,有助于夏季房屋冷却。需要注意的是,浇水必须在晚上进行,白天浇水会使深层土壤升温。植物的根系有助于降低屋顶覆土重量以及固定土层。

西安的主导风向是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位于东北面的入口采用凹入式可以有效抵御风寒,其余入口处也都做了相应的处理,入口墙面为石材面,入口门采用大玻璃门,以满足入口处有足够的自然光射入。另一重要入口是通汽车房的,它的位置与住房有联系。在靠近住房向里凹入的一个空间设有停车位,在东北面这户还设有室内车库,可以避免气候变化与灰尘对车子的损害。

建筑的外部造型与园林环境相得益彰,北面、西面和东面有各户的入口,南面有显露的窗户,顶部分布有六个通风口。建筑采用剪力墙结构,能够提供大空间,给室内布置增加了灵活性。

4 建筑细部构造设计

设计尽量做到减少建筑运作过程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总量,减少人们对采暖与制冷能源的需求,改善建筑实体的热工环境。设计中,通过采取适宜技术手段,对裸露的外墙面、覆土屋面与种植、窗户与遮阳等建筑细部构造进行处理,实现节能设计策略。

朝向庭院的外墙面暴露在外的部分使用的是墙体外保温加空气间层,外围護设置绝热层,外加饰面,此饰面材料采用的是类似砖土感觉的石板,这种石板曾用于陕西大唐西市博物馆和大明宫的外墙面,主要特点是类似传统的砖土的感觉却呈现出现代时尚的效果。除去窗户部分,其余的外围護结构均为土壤覆盖,土壤的厚度与热延迟性提供了良好的保温效果。窗户是双层可开启玻璃窗,外层是上下平开窗,中间留200mm厚空气间层,在其中做遮阳,内层窗户可沿侧轴和底轴两个方向开启。春秋季节室外比较舒适,外窗打开,内窗沿侧轴开启,最大程度地引进自然风;冬夏季外部环境比较恶劣,可将外窗向上开启一个小缝,内窗沿底轴开启一个小缝,这样既可以将恶劣环境挡在窗外,又可以引入一定量的自然风。

屋顶采用的是四周排水的平顶和单坡两种形式。屋顶构造设计为:在屋顶结构层上铺设卵石层,均匀布置排水管,卵石层上设置了一层玻璃丝过滤层,其上布置5cm厚的颗粒材料作为过滤层,在过滤层上再盖土壤。

庭院内围绕喷泉水池四周布置着茶座,茶座顶部是玻璃的天窗,支撑天窗的钢梁像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冰纹花窗,钢梁上下是双层玻璃,玻璃之间的遮阳系统采用的是蔓藤植物“爬山虎”,这一片由玻璃、“爬山虎”和钢梁组成的天棚同时也是客厅外面的庭院。

根据建筑环境的需求,可以选择一些根部比较浅、不易倒伏、耐旱的长绿植物,而且要考虑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厚度、管理养護的厚度、排水层的厚度。别墅覆土层的厚度为600mm,灌木经过一般的管理就能存活。除此之外,覆土的绿化必须要做好土层的渗排水,否则植物不易成活。别墅的屋面构造自上而下是:土壤层、过滤层、排水片材或管材、水泥砂浆保護层、抗根性防水层、结构层。

5 采光分析

通过Ecotect软件对设计进行了采光分析,西户一层的室内采光系数数值大约在6.3%-18.3%之间,其分布也不是很均匀,这是由于相对于窗户来说,房间的进深和面宽都比较大。我们根据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要求,对于居住建筑的采光系数标准值,侧面采光采光系数最低值是1%,而各光气候区的光气候系数K值不同,所在地区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应乘以相应地区的光气候系数K值,西安属于Ⅳ类地区,K值是1.1,所以说,西户一层的采光满足要求。西户二层的室内采光系数数值大约在8.1%-24.1%之间,满足采光要求。北户一层的室内采光系数数值在0.2%-10.2%之间,靠近侧面窗户的区域能满足采光要求,但越往北面和东面采光越弱,局部不能满足采光要求。北户二层的采光系数数值在0.6%-14.6%之间,房间大部分区域可以满足要求,只有角落的很小部分区域系数低于1.1%,可以适当调整房间布局和窗户的大小。顶部采光还是大大的提高了采光系数,是一种理想的手段之一。南户一层的采光系数数值在1%-13%之间,基本上可以满足采光的要求。南户二层的采光系数数值在1%-15%之间,大部分区域采光系数在3%以上,只有靠近南边角落的区域在1%左右,所以说,绝大部分区域能够满足采光要求。

6 结束语

覆土建筑具有节能、用地经济、保護环境、隔声好、低能耗、减少回收利用成本等优点,在设计中使人们从心理上接受覆土建筑,改善埋在土里的空间感受,这是设计需要继续探讨的内容。覆土建筑的自然采光受到限制,天井虽能够解决一部分自然采光,但是其余部分还必须依靠人工照明,不过这部分的能耗与传统建筑能耗相比大大减少了。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 50921005)

篇5:建筑施工实践总结

实习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实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下面是建筑施工实践总结,请参考!

建筑施工实践总结

这个暑假我去了江东百丈东路南侧,沧海路西侧的矮柳商贸园1#楼工程实习。此楼为一幢三层局部四层框架结构的商场建筑,占地面积101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445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10740平方米,檐口标高为17。400平方米,工程总造价为6624。1261万元。

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虽然辛苦却过得相当充实,而且我为自己能真正帮上忙而感到高兴。回想起7月10日我到工地时已经是南2区二层刚浇完混凝土正在弹线放样,直到现在屋面等主体工程的完工,我经历了一层楼面一层屋面的施工过程。

根据伸缩缝把每层分为南北各2个区,即四块,但却不是四个施工段。为了赶工期,采取成倍加速施工,就是南北各一个施工员和各一个施工班组。一个施工段分为1。柱钢筋焊接与扎筋;2。承重架搭设;3。支模、包柱、柱砼浇注;4。板梁扎筋;5。楼板砼浇注;这样的五个基本步骤。

作为施工员在楼板浇注后,应着手进行弹线放样工作,把每跨的轴线、柱头线放出来。具体而言是先从下层用铅垂线引点,在X、Y方向各确定一条线(一般距离轴线1m),在风不大且没有障碍物、距离不远的情况下可用尼龙绳拉线,然后用钢卷尺量出每跨距离,描点紧接着弹线放样。操作时两边拉线的人一定要清除石子、钢管等障碍物,并且拉紧绷直,描点的人应弹几下再描,一般6-9m一个点。不过这种顺利的日子不常有,在你弹线时,脚手架、钢筋等一般都会“从天而降”,这时候拉线是不可能了,不过可以用经纬仪来定点、描点。比较复杂的弹线放样(有角度的弧型等建筑)也是靠经纬仪来确定点的。

对于柱钢筋焊接采用的是电渣压力焊。因为它多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内竖向钢筋的接长,且与电弧焊比较,工效高,成本低。作为施工员须检查焊接接头上下钢筋的轴线是否保持一致,其最大偏移不得超过0。1d(d为钢筋直径),同时也不得大于2mm,而且接头不得有裂纹和明显的烧伤缺陷。质量检查为每300个接头一批,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如有一根不合格,则再双倍取样;重做试验,如仍有一根不合格,则该批接头为不合格。柱钢筋的加箍与绑扎有点难,既要矫直钢筋又要加箍。加箍筋得从上面套下去,工人得在承重架上爬上爬下,还有每格一米要放块混凝土保护层。

承重架搭设时施工员要在每根柱钢筋旁的脚手架打上标高。听郑工说,一般第一根脚手架在离地面1。8m—2。0m的位置。这样设置法的原因是一般人身高为1。7m左右,戴上安全帽不容易撞到头,太高则工人搭设时手够不着或者太费力。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真是合理,既考虑了行人的安全又考虑到工作的方便。不过,在走楼梯或楼面高低不同处时还是常常撞到头,所以工地上的人一般都是“俯身”走路。

支模、包柱、柱砼浇注时,楼面的模板是在一个水平面上一般不怎么会做错,但是屋面是结构自防水,所以有2。3%的坡度,而50米的长度高低相差就1m多,每跨梁的宽高一般都是要验证一下,例如350x800的梁,除去板厚110则为690,但是有时量出700也没关系。梁或板的跨度大于4m时,应使梁或板底模起拱,防止新浇筑混凝土的荷载使跨中模板下挠。设计无规定时,其拱高度应为每跨长度的1/1000~3/1000(木模板为1。5/1000~3/1000,钢模板为1/1000~2/1000)。包柱时要用柱宽的板和方模密密麻麻的钉住,然后四边用槽钢与“步步紧”固定好以防止弹模,而且在柱的上、下两端要用脚手架固定以防止侧移。浇筑时应先在底部填筑一层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不过现在采用商品砼的话,一般不“坐浆”了而是在模板底部的外面弄上点自配混凝土以防止其漏浆。

梁板扎筋,这可是我的“老本行”。三层、屋面的南2区三块地方都是我把的自量关。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三块地方的钢筋在数量上绝对没有多一根或少一根的情况,但不能肯定的说没有一点问题。”我在混凝土浇注的.时候还发现有些梁才垫了几个保护层或者垫块没放下去;二排钢筋与上排筋的距离都有50甚至100的距离,与25的距离相差甚远;底筋中的个别钢筋1~2m才箍了几个箍筋;板筋的垫块常常被踩碎,双层双向板的马凳如果如果不绑扎也很容易滑脱,在没有马凳的时候用2块垫块撑着板筋。为了工期,对于这些小错误也就默认了。对于我查的这些日子里记忆最深的几句话是“你怎么查的这么积极啊!?”不知道是不是每天上去走走看看是不是多了?但几乎每天都能查到点问题,真不知道我不积极点的话,多一根或少一根钢筋的情况能不能让监理答应浇注。“我会给你做好的。”这句是个带班对我说的。是我听得最不爽的话,他们自己配错了钢筋或者工人拿错了,被我查出并要求改正,却认为是给我完成工作。最可恶的是,这也是句搪塞的话,明天复查还是没“给我做好”。“监理都没意见,你这么处处都是问题?不能都照书上的啊!”这是个干了7年钢筋的带班对我说的。的确时间可以磨练人,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工作时的差异另我瞠目结舌。

篇6:大班建筑区创设实践专题总结

——赵更辉

为了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在活动区域创设的能力和区域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园于2013年4月至5月组织了从小班到大班年龄段教师的建筑区创设实践研究活动。共有16位老师参与了实践研究,我有幸参与到了建筑区的创设与指导中,从中有很多收获。

此次建筑区实践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适合投放哪些建筑材料,如何体现在建筑区活动中”、“孩子与建筑材料的互动中教师的观察和指导”、“教师如何抓住重点问题评价”。本次实践研究中,我主要围绕“孩子与建筑材料的互动中教师的观察和指导”这一重点展开梳理,以下是我通过这几次的观察与指导获得的收获: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作为幼儿游戏中的观察者、参与者、指导者,在两个月与幼儿游戏和创造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大班幼儿的学习和年龄特点,逐渐掌握到了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性,游戏中教师应先作为观察者处于幼儿游戏之外,只有很好的观察才能针对活动表现作出判断。其次,作为参与者,当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想要提高而又缺少动力时,教师的参与可以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最后,就是指导者,完完全全是教师的身份,将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搭建技巧或方法教授给幼儿,是幼儿能否成功接收建构思维的关键。无论是从那一角度参与到活动中都是对幼儿的一种支持和引导。建筑活动有其特有的功能和教育价值,那么如何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提高建构水平,让建筑区成为真正的成长园地,这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怎样指导和评价幼儿的建构行为,也是需要老师们考虑的问题。

二、及时的指导与评价

在两个月的观察记录中,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是多变的,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个体都会给予你不同的反应和创造,根据孩子游戏过程中的表现,灵活调整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系列的观察中我觉得教师的指导非常关键,对于同一年龄的幼儿来说,他们的已有经验不同,有的还处于低水平的摆弄熟悉积木的阶段,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已经能够独立构思和建构积木了。所以教师首先需要了解每个幼儿当前的积木建构技能的水平,以形成正确的评价,这是有效指导幼儿游戏的基础和前提。

三、正确指导的方向

1、组织游戏

教师除了要拥有锐利的目光去观察,敏捷的思维去评价,应该还要具备正确的指导方向,合理的指导和调整幼儿参与建构游戏,对于促进每个幼儿建构技能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在熟悉每个幼儿建构技能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指导:一是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给处于低水平表现的幼儿,让他们在经常的操作中真正开始建构游戏;二是定期地将处于相邻两个发展阶段的幼儿安排在一起进行积木游戏,使处于低水平发展的幼儿在同伴的影响下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模仿学习,以达到自身的发展;三是在游戏前了解幼儿各自的建构主题,将建构主题有联系的幼儿安排在一起游戏,使他们由原先独立建构的状态转变为共同合作的游戏,这既有利于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也有利于他们社会性发展。

2、讨论游戏

讨论是指导幼儿建构游戏,提高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主要方式。讨论主要集中于游戏活动前、游戏过程中和游戏结束后三个阶段。

游戏前,教师与幼儿的讨论主要以确定游戏主题和激活幼儿的表象经验为主要目的。主题一般来源于幼儿比较熟悉的或者是近期接触的事物或活动,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建构愿望,组织他们在商量中协调意见、确定主题,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和讨论图形的整体形象以及细节特征。比如,一座建筑物整体是长的还是圆的,由哪些部分组成,等等,由此激活了幼儿的表象经验。教师在游戏之前还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建构出新的或者与以往不同的造型,以促进积木建构的创新。

游戏中,教师就幼儿积木建构过程中的困难与幼儿及时讨论解决方法。比如,引导其选择大小、形状适宜的积木进行建构或由教师引发讨论如何有所创新,如何使建构物更加完善。

游戏结束后的讨论,主要是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游戏中获得的新经验,或者讨论游戏中发现了但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可以请幼儿叙述一下个人的构思和搭建过程,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思路,又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讨是论必不可少的,既能帮助幼儿提升新经验,同时也为下次的积木建构提出了新挑战。3.游戏中的操作指导

操作指导可以贯穿于整个游戏过程,主要是由教师亲自进行积木建构,幼儿观察模仿学习。操作指导要求教师熟悉积木建构的各种技能,同时也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积木建构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实施完整的或者细节的操作指导。

完整的操作指导适合于刚刚接触积木游戏还处于摆弄积木阶段的幼儿,通过教师操作演示一个完整的积木建构过程,让幼儿了解积木游戏的玩法和相关步骤。

细节的操作指导一般适用于在幼儿出现困难无法解决时或是需要比较高的手眼协调能力才能成功完成的建构。如建筑物中的镂空,它要求在部分堆积好的积木中抽取一块或几块积木。这样的建构对幼儿来说有些困难,很多幼儿想要建构镂空但不知如何操作,还有部分幼儿无法抽取木块,这时教师的操作演示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另外,部分细节操作可以帮助幼儿试误,最终获得好的建构方式。教师可以运用幼儿讨论的种种办法建构部分细节,在不断操作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正确的建构方法。

篇7:建筑师业务实践(实习)总结

建筑师业务实践课程是我们从理论走向实践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最为关键的一个学期。

建筑师的最基本素养也就来自于对建筑造型的控制,在从业初期,我们都应该一方面培养自己的美学素养,一方面积累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期能够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能够做到控制好建筑外立面为最终目的,成熟的建筑师要有掌控全局的魄力,能够从功能控制建筑外形,从造型控制室内,从室内控制室外景观,只有这样,我们的建筑才是一个和环境有关的产品,我们的作品才能够最终在我们自己的控制下去最终实现我们的创作意图。

关于建筑设计,我们应该在思想和认识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对于设计师来讲,建筑设计的四个环节中的方案设计环节是最重要的,这一环节也是很难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提高多少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宏观上去把握建筑设计,再整体上去控制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毕竟,建筑不单单是房子,它还具有其所拥有的社会属性。

对于专业的学习,随着自己阅历和认识的提高,我们都会在自己的工作道路上不断地去成长自己,不断地去完善自己的思想,成熟自己的设计手法。建筑物的形成,流程大致如下:投资商投资--国家审核批准--设计院做出建筑方案--中标--设计院进行建筑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 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交工--装潢公司进行装修--交工--由投资商和房产公司进行买卖。整个过程中,建筑物的设计部分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设计的时候,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每一步都要谨慎。

一般而言,开始到具体方案设计时,建筑师除了阅读项目委托方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都会到基地去调研。有时基地本身很有意思,具有明显的的特征,对设计有极强的启发性。这时主观感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具体到某些方案可能我们到基地现场的机会很少,我们也应该多参考基地的资料,锻炼自己对基地的理解。

每一个场地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去努力寻找它的隐性特征,并强化这一点。从基地到空间、形式,往往是由外向内做设计。努力之后如果还是无法找到它的隐性特征,我们需要更多考虑人的行为这个根本问题。现实中,内和外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由外向内与由内向外的过程也往往是相互包含的。面对复杂的关系,用更为理性客观的态度和方法成 为必然的结果。总之,基地内的一些直观的因素可能直接生成设计理念,同时它也有可能直接成为方案的入手点。

建筑从图纸到施工为一个实体,其过程难免会对我们的设计构思有所修改,有所变更,这就要求我们以后从业中不仅要去努力拓展自己的建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和了解结构、设备等相关专业的指示,这样我们才能够在造型设计的时候不至于和结构发生太大的冲突以至于我们的构思仅仅停留在图纸与空想,我们的构思可以天马行空,但我们是建筑师,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想法实现,我们不要做建不成的建筑设计。大凡杰出的建筑师在结构和设备等相关专业的素养都很高,也鉴于此,他们才能够在造型的冲撞中找到合理的实现方式,我们从业之初不期于达到大师的高度,然我们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也就越发显得重要,那些是我们奇妙构思得以实现的基石,建筑的优势更多地就在于对外立面的控制,在这里,要求我们的构思必需得以实现,其实建筑师最基本的素质也应该至少能够控制建筑的外立面,以此来达到对自己设计构思的实现的理解。我们应该在公司实习的这段时间,注重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和材料商的沟通和交流,对建筑外立面控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当前常用材料的性能特点,用涂料的时候要考虑颜色随着时间的变化,使用玻璃要考虑好单片玻璃颜色和建筑完成后玻璃面的颜色,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能够做到去通过材料来控制我们所做建筑的外立面效果。

工作不同于读书,员工不同于学生,老板同样不同于老师。工作后,也许大家都会怀念大学读书期间的生活,那是纯粹的求知与学习的拼搏与努力。然而工作和学习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概念,实习同样雷同于工作,不要仅仅把自己看成实习生,骨子里不要就一本地认为自己还是学生,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态度。在实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好定位,就是要明白自己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在选择实习单位之前是很重要的。一类是我们只想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一类是想通过实习去获取一定的知识;还有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实习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单位等等,不管怎样的心态,也无非就是这么几种想法;不同的想法当然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我希望通过实习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工作单位。

目前的设计单位无非也就是国营设计院、民营设计院、建筑设计事务所等三大类,一般来讲,国营设计院有自己单独的人事管理制度、进人计划和标准,通过实习一般很难留下来,尤其是一些比较好的国营设计单位,所以我们如果是奔着工作的话,国营设计院不是我们最佳的选择,这样子留给我们的就是民营设计院和建筑设计事务所了,所以,我们如果是通过实习找工作,目标就最好是这些单位,同时可以关注一下国营设计院的招人考试时间和具体环节,达到运筹帷幄的目的。

实习和学习是两回事,学习好工作未必就能很好,这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要谦虚、认真,懂得去看去想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在实习中找到我们的社会定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学到自己想要学的东西。

通过在实际工程的参与过程并同老员工的工作配合中,我们能确获得很多,也能学会很多除了专业之外的东西。建筑设计是一个群体的活动,建筑需要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单单依靠个人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要注重对相关专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配合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从业路上所要面临的困难和所要遇到的问题。

篇8:建筑实践工作总结

1 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建筑设计过程中, 设计师往往会通过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模型来使自己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设计的内容, 以便提升自身的三维空间感知能力, 为自身的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并且能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与其他的设计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以达到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为团队奉献出更好的设计方案的目的, 进一步的完善建筑的整体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主要内容, 是将建筑设计的工作流程模型、资源管理模型以及虚拟协同模型进行确立和虚拟, 使建筑设计中的体、面、线能够通过三维模拟进行立体的表达。模型的主要功能, 是将图纸上无法展示出的建筑的空间结构展示出来, 并以此为标准, 对建筑设计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并且帮助设计师捋顺复杂的空间关系, 使设计师能够拥有更加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主要内容, 是通过虚拟模型, 将建筑群落的整体结构、空间关系以及群落面貌表达出来。并通过模型, 将建筑设计的功能、艺术造型等体现出来。

目前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建筑设计当中, 主要涉及的范围包括总体规划模型、投标方案模型、工作概念模型、小区住宅模型、商业空间模型、公共建筑模型、机械模型、林园景观模型以及建筑模型设计等多个建筑领域, 成为建筑设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对于建筑设计模型的制造, 还未形成广泛系统的认知, 使得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发展受到制约。

2 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2.1 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的内容

建筑设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 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 首先要对建筑的设计重心进行确定, 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的重点内容进行反复的验证和推敲, 并且要将结果一次次的进行商议, 最后得出最佳方案。也就是说, 建筑设计是需要多部门多人进行控制和完善的过程。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 就是将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设计以及商讨和完善的过程, 通过管理手段进行整合的机制。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是将初步设计、细节设计以及审核监督等多个步骤进行整合和完善, 以达到完善建筑设计的目的。当前的建筑协同工作机制的应用方法, 是将网络一体化应用于工作当中, 通过网络和系统将协同工作开展和发展下去。

2.2 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的作用

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的主要流程, 时间建筑设计的初期设计、细节设计通过内部软件进行展示, 使设计师们通过自身的方式进行修改和探讨, 在出现矛盾分歧时协调矛盾, 并通过循环整治等解决矛盾。将建筑设计的每个环节都通过设计系统进行确认和反复修改。最后将建筑设计的方案进行模拟, 以便能够使设计师直观的感受到设计的效果以及设计中的不足。并且通过系统进行更改和完善。设计协同工作机制能够通过上述流程, 将设计师的能力完全的发挥出来, 与此同时, 开拓设计师的视野, 使其空间能力得到提升。

3 建筑设计工作模型的类型

3.1 设计模型和表现模型

按照模型的应用类型划分可以分为两类:设计模型和表现模型。设计模型是在立体平面设计图稿以及研究方案等资料的辅助下所制作的模型, 设计模型的主要作用是将建筑的整体关系进行大致的掌握, 不需要对建筑模型的细节进行过多的注意, 主要的目的是使设计师对设计方案的整体性进行把握, 并对设计中不严谨和不完善的部分进行研究。表现模型则正好相反, 表现模型的主要作用是将建筑设计的所有内容做到精细的展现, 其中包括建筑的美观性和形象性。对模型的制作的精准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设计师与客户在表现模型上所能够看到的, 是建筑自身设计的完整的形态体现以及功能体现。

3.2 实体模型、计算机模型以及三维模型

实体模型是建筑史上应用历史最久的建筑设计模型, 在工艺上、材料上以及技术上都具有非常完善的制作标准。实体模型能够通过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将不同类型的建筑完美的展现出来。展现出的内容不单单有建筑的整体设计以及功能展示, 还能够通过材料的不同渲染出更加真实、色彩更加艳丽、质感更加贴合的模型。并且能够通过对实体模型的制作, 一定程度上结合建筑外部环境和结构, 使设计方案更加立体的展现在设计师和客户面前。但由于实体模型多数为机械生产以及手工生产, 模型的精准度和真实度与建筑设计当中的数据有所欠缺。从一定程度上无法完全的将建筑设计的内容和含义表达出来。

3.3 计算机模型

计算机模型是信息技术为建筑设计工作带来的优势与便利。计算机模型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虚拟模型的建立, 通过数据的键入和修改, 将建筑设计进行完善。计算机模型能够将设计师的设计思路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存储起来。使设计师能够在进行设计的修改和完善的同时, 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设计思路, 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设计思维和三维视野。特别是计算机模型对设计师设计理念的完全表现, 误差极小, 也是传统实体模型无法比拟的重要优势。

3.4 三维模型

三维模型也叫三维场景漫游, 就是通过软件对建筑设计进行虚拟, 并对建筑的周围环境进行虚拟的过程。三维模型能够通过设计者的移动和模拟, 将建筑的三维图像展现在屏幕上, 使建筑的每一个角度和每一个思路都能够通过模拟的方式展示给客户。三维模型能够将实体模型中对建筑的精细把握以及计算机模型对建筑的立体把握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客户能够更加具体和客观的观察到该建筑建设后的样子, 并且能够将建筑周围的环境做模拟, 使建筑模型更加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是当前非常先进的建筑模型应用形式。

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是实体模型, 计算机模型和三维模型虽然作为新型的模型, 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优势, 但由于我国的设计人员以及制作人员水平的差异, 能够通过计算机以及三维模型的工作人员较少, 存在一定的水平差距, 使计算机模型和三维模型的应用效果不理想, 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参考文献

[1]托娅.关于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与实践的思考[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2, 6 (7) :146.

[2]王冰花.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与实践[J].门窗, 2012, 10 (10) :163, 165.

[3]李松涛.工作模型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配合探析[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38 (11) :78.

[4]高佐人, 吴炜煜, 张浩, 等.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模型研究与通用平台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003, 9 (S1) :112-117.

上一篇:注塑产品缺陷解决对策下一篇:关于元旦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