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王勃之死写观后感

2024-04-29

看王勃之死写观后感(共3篇)

篇1:看王勃之死写观后感

我不吝给予此片再多的溢美之词,在国产片如此令人失望的前提下。你要说它是小制作,《赤壁》《孔子》之类的大片是大制作吧,那又怎么样呢?当然,你也可以挑剔它演员的演技稍显青涩,不够炉火纯青,甚至台词之中念错了字……但是这些无法掩盖它的锋芒,它让我们知道,原来中国除了曲意逢迎的商业大片,还是有好的片子好的剧本好的导演的。如果说国产片还有希望,《王勃之死》就是希望所在。

影片之中选取王勃的诗并加以发挥的总共有以下几处:《檄英王鸡》是开场,本是应酬敷衍的游戏之作,却落得一个挑拨离间的罪名,被逐出长安,从此彻底断了他的仕途之路。跟李白、杜甫等等诗人一样,他的才华他的抱负,在上位者眼里不过是锦上添花的游戏,而他们不过跟优伶一样,是弄臣而已。区别只在于优伶卖的是自己的歌喉与舞技,而他卖的是自己的华采与辞章。

但是,憋屈的是命运,至少在写《檄英王鸡》时的王勃是肆意而昂扬的。他要醉卧,要磨墨,要打腹稿,种种姿态做足,不过是为了执笔的那一刹那,一挥而就。电影中,王勃获赐良驹,骑在马上,展袖飞扬的场景,有人说发挥得太过了,但是,却也是这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你见识了什么叫意气风发,什么叫年少倾世。那是刚刚苏醒的大唐,她还无法宠溺得王勃如李太白那样纵横意气,也无法打磨得他如杜子美一般忧国忧民。但是,王勃就像大唐的第一个孩子,他见证了她的青涩与成长。他笔下的盛世华章,让大唐从此江山无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杜少府杜镜,也是一个妙人。王勃因收留官奴曹达下狱,他带了酒菜见他。引领他的狱卒跟他建议,哪里的棺材好,方便他收尸。磨刀霍霍的声音,听入耳中,让人寒毛都竖起来。那血竟然是斗鸡的血,用鸡血磨刀,据说杀气能一丝不漏。而监狱之中披头散发的王子安,正悠哉吟诗,面壁起舞。他从来都不需要观众,生命于他,亦是一场舞蹈,最好的观众永远是他自己。

文人(特别是诗人)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不知天高地厚,总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一厢情愿地想挑起社稷黎民的重担,用一支笔支撑起一个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天下。但是,电影中的王勃不是。他说,不是大唐需要我,是我们需要大唐。大唐需要的是凌烟阁上的名臣宿将。人间的诗篇从来都是天籁之音,他王勃,不过是上天假借的一支笔而已。

王勃临刑前一夜,英王殿下封他为“威武大将军”,这大概是斗鸡当中最响亮的名号了。更何况,他还给王勃准备好了道具,鸡冠、鸡毛缀成的袍子,念他当年沾沾自喜的《檄英王鸡》,与鸡斗完了,还不忘赏他一把秕谷。太史公说,人间的侮辱,最不堪忍受莫过于宫刑。而英王的报复自然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别出心裁了。最后王勃但求一死的要求何其可笑而孱弱,生死不过是上位者的一句话,他何曾可以自己做主。

杜镜可当得上王勃的知己二字。王勃获刑,他不以眼泪,以美人相送;王勃遇赦,他比王勃还高兴,设宴款待。正如王勃所说的,长风何其渺渺,天涯何其遥遥。人世何其寂寞,但是若海内能存知己,即便是天涯相隔,亦如比邻在望。

《王勃之死》拍得极美,最美不过于落霞的出场。美人如花一水隔,江畔秋荻瑟瑟,他独自寻来,终于在一抬眸的瞬间,看见了她。并不是容颜姣好的美人,也早就过了诗酒正当年华的年纪。一个被贬黜长安的歌舞伎,让人很容易就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何况,于他是初识,而她早就神往。王勃之才名倾天下,还有那一首为女子心声的《铜雀妓》:“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她早就记熟了,日日弹唱,才会有了争宠的罪名,才会有了他的因,她的果。

她说,那个人害了我一生,我却心里,再也放不下他。害人复又害己,他断笔为她,去滕王阁也是为她,于是有了那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

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正如曹夫人所说,人世间,一切皆是错。如果不是王勃的一时意气收留曹达,曹达不会为了去除他的疑虑,以死相证;如果没有曹达之死,王勃也不会因此获罪,被送上断头台,获赦之后还招来了曹夫人的刺杀。

如果没有那一首《铜雀妓》,落霞不过是深宫之中,每年数着桃花开谢的女子;她不会被贬出长安,不会终日抑郁,不会在柳树上系桃花,求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而如果没有这一切,哪里来的《滕王阁序》,说到底,谁毁了谁的一生,谁成就了谁的一世?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一代又一代过去了,唐之后有宋,宋之后有元,元之后有明、清、民国……上位者成千上万,但王勃只有一个。

篇2:看王勃之死写观后感

何况,这个电影自始至终神气完足,有一股充沛的很美很有力的神气贯穿其间,它是真正有传神之美的作品。那些细碎的瑕疵,毫不重要。

我觉得这神气,或可说成(振翅)欲飞。

初入仕途,王勃恃才傲物,他想飞,平步青云,一吐胸中所愿。

沦为狱犯,他想飞,因为身之所长,无以为寄。

法场之上,他已不能飞,但当他看见他的“美人”已飞在天上,看在眼里,差可抚慰心愿。

江湖之上,水天之间,惜别之时,美人起舞,炫目的白鸟从黑暗的夜空中绚烂飞过,他忍不住再次想起飞了,只是这一次,起飞的姿势最为优美正确,却已接近最终了。

美人殒去,王勃带着世俗的羁绊,飞逝于沧海烟波之中,如同蝴蝶。

美人不仅是诗,而人也不仅仅是王勃吧。

看见白鸟从夜空飞过,你可曾忘情起舞?

在广阔的水天之间,渺茫的风气中,浩荡的大地上,你未曾追逐着风而舞动吗?

你一定这样追舞过。

只要你的美人还在天空中飞着。

篇3:王勃之死的观后感

当时只看了最后几分钟,其实都没有看懂,但是画面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两年前的9月份把她找出来重看,只是想看一下之前念念不忘的几幅画面究竟从何而来。

这真的是我看过最具浪漫情怀的电影了,充满了只有诗词里才能见到的美丽意象和象征手法。且画面感及色彩感强烈,帧帧皆可入画:

王勃因《檄英王鸡文》被贬出长安时,一个人踏上为最后一抹余晖照亮的石板路,凄凉得灿烂;

被秋水翁当成一条搁浅的大白鱼拾起时,辽阔的鄱阳湖面,青黛眉峰聚成的远山,天边沉沉燃烧的最后一缕晚霞;

落霞姑娘居住的水边,芦苇荡里夕阳总是和着清风;

怀着最后的希望乘风而去时,凄绝的落日在七百里水域铺成一条不必归来的路。

王勃出场之时,戴高冠,着红衣,披白袍,侧对朝阳而坐,脸部轮廓清晰拓在拉起的金色宫闱之上,即使不见正面,依旧有一种逼人的勃勃英气扑面而来。

这便是最初的王勃,年轻,继而轻浮炫耀,恃才傲物,早在英王府之时已有旁人给王勃下了谶语:“文才虽长,寿命必短”。

然此时的王勃也天真广阔。

因《檄英王鸡文》入狱之后,知己杜镜提酒菜探望,其时牢狱天窗外可见风雨大作,王勃在狱内自顾自梳发沉吟,有“风惊雨骤,烟洄电烁”一句。

忽听得惊雷一声,顿时兴奋起身,续道“娲皇召巨野之龙,庄叟命雕陵之鹊”。并随即借墙上光影欣然起舞,作大鹏展翅,心神于电闪雷鸣之中沿九千里扶摇直上。

如此境界,即便是绝境中的自我消遣,在我心中却依旧不失为妙人一个。

杜镜有刑场之上送纸美人黄泉作伴之谊,王勃与其在歧路口两两对坐,饮了一日的菊花酒,劝诫友人将自己当做已逝的人,正如那逝去的风,“长风何其渺渺,天涯何其遥遥”,并于杜镜锦袍内里题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句,给了这段知己之谊一个隐含伤感却又爽朗的作别。

被秋水翁搭救后偶然撞进了一位姑娘的世界。这个姑娘因着只知道长安的一棵桃树,而执着于让柳树结桃花。

这个姑娘安静时如工笔细细描画而出的仕女,烛光下娓娓谈起道尽自己心事的《铜雀伎》时,温柔文雅,素且不媚,清且不寒。

这个姑娘起舞时如敦煌飞天,紫纱掩不住的多情身段,纤指藏不起的似水眉眼,指尖起落正如倦飞归巢的水鸟,顾盼生姿正如盛极瑰丽的彩霞。不论素衣或是盛装,倾城舞姿一出,四下蓬荜生辉。

为了救治这位因自己一首《铜雀伎》而受牵累心血耗尽的落霞姑娘,王勃甘愿违背不再执笔作文的誓言,跪求湖神借风一日内行七百里至滕王阁,作文夺魁以得百金购珍稀药材救落霞之命。

最爱滕王阁一段。本是主人阎公希望借笔会之机让自己的女婿扬名,结果却被王勃这个不速之客打乱,便愤然以更衣为由离席,令小童伺候下笔。

王勃一来尴尬,二来压力过大,思绪受阻不得挣脱。幸得秋水翁“笔虽断,锋颖未残”之鼓励,在“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被主人阎公不屑一顾批为老生常谈、下令小童不必再传之后,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引起其注意,及至落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后,小童震惊,跌跌撞撞跑至阎公处吟出此句,阎公当即起身出门,只一句“世间得此佳句,从此江山无价”送给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

至此,我方知世间文笔竟可如此动人。这一句里含着半明半暗的天色里,被落霞姑娘的飞天舞姿惊起的翩翩白鸥;起起伏伏的波涛间,被秋水翁撒下的渔网套住的粼粼波光。

这样的解读固然是一家之言,甚至有牵强之意,但关键并不在此。

王勃因自己失意写出的《铜雀伎》,在落霞姑娘的心里是为她而写,字字道尽她的心事与凄凉;那么王勃写出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又为什么不能在某一个人的心里被想象成这样美的一个故事呢?

毕竟王勃得百金购药之后,落霞姑娘不愈逝去之前,和王勃在一起的落霞姑娘只倚坐水上草亭之间,长笛古琴,一袭白衣不沾不染,一头青丝不绾不束。

如是女子,配得起这样王勃这样一个惊艳绝伦的传说。

记得当时看到了最后王勃落水的那段,今日却已不忍看到最后了。

上一篇: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500字下一篇:教师个人学年的学习计划